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环综合〔2021〕43号关于印发《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 生态环境部部令24号2022年2月8日起施行
能源强国:统筹发展与安全---国发院政策简报.pdf
基于碳市场开展中国气候信息披露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中文版)---环境保护基金.pdf
基于碳市场开展中国气候信息披露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英文版)---环境保护基金.pdf
东盟绿色就业政策准备的区域研究(英文)---国际劳工组织.pdf
中国重新开放:对能源市场和政策的影响(英文版)---牛津大学.pdf
拥抱绿色发展新范式-中国碳中和政策框架研究报告——朱民.pdf
产业集群向净零转型:工业脱碳的国家政策扶持---赛迪译丛.pdf
国内外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及政策启示.pdf
虚拟电厂政策汇总.pdf
【研报】三部门绿电交易政策解读:溢价等额冲抵补贴,绿电交易规模有望提升---国海证券.pdf
碳税政策的双重政策属性及其影响:以北欧国家为例---段茂盛 张 芃.pdf
【研报】“双碳”政策持续发力,绿电主题现投资机会---兴业证券.pdf
“十四五”绿色金融支持油控路径的政策研究执行报告---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pdf
“转供电”电价政策及电价行为相关问题解读.pdf
19-碳中和目标下的我国绿色金融_政策、实践与挑战.pdf
03-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经济转型路径与政策研究.pdf
02-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路径与政策体系.pdf
能见&能源基金会:首都绿色电力交易采购政策与建议报告.pdf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文件汇编2022版(1248页)-中国能源研究会.pdf
资源描述:
2021 年 10 月 第 43 卷 第 10 期 CONTEMPORARY ECONOMIC MANAGEMENT Oct. 2021 Vol. 43 No. 10 收稿日期 2021-07-2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研究 71933001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课题 改 革开放以来上海营商环境建设思想研究 2018EJL004 。 作者简介 信瑶瑶 1987 , 女 , 甘肃平凉人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 , 研究方 向为绿色金融 、国际金融 ; 唐珏岚 1972 , 女 , 浙江海宁人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教授 , 研究方 向为国际金融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建设 。 DOI 10. 13253/j. cnki. ddjjgl. 2021. 10. 012 碳中和目标下的我国绿色金融 政策 、 实践与挑战 信瑶瑶 1, 2 , 唐珏岚 1 1.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 , 上海 200233; 2. 复旦大学 经济学院 , 上海 200433 [ 摘 要 ] 绿色金融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机制 , 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抓手 。中国现已建立了完善的绿色金 融政策体系 , 总体呈现出战略化 、整体化和协同化的特征 。绿色金融实践沿着国内 、国际两条线索 , 经历了 从构建体系到完善机制 、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发展历程 。但在碳中和目标下 , 中国绿色金融存在较大资金缺 口 , 绿色转型或可引致系统性金融风险 , 实现中国碳中和也缺乏相应金融支持 , 而究其原因在于当前绿色金 融体系与碳中和目标不匹配 。为此 , 中国应以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 加强绿色转型风险意识并优 化风险治理机制 , 建立可持续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 , 以及立足国情探索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路径 。 [ 关键词 ] 绿色金融 ; 环境治理 ; 绿色转型 ; 碳中和 [ 中图分类号 ] F83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0461 2021 10-0091-07 一 、引 言 工业革命在推动科技进步及生产力水平提高 的同时 , 也导致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的日 益突出 。特别是近年来气候变暖趋势加剧 , 气候 危机成为当前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 1] , 环境治 理和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作为世界上最大 的碳排放国家 , 为应对气候危机以及践行大国责 任 , 2020 年 9 月 ,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 75 届联合国 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进一步宣布 “中国将提高国家 自主贡献力度 , 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 二 氧化碳排放转变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 , 努力 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 , 加速了我国从资源和环境消耗型经济发展向绿色 经济发展的转型步伐 , 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发展绿色产业也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的新增长点 。 金融在人为因素 即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中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但以往很少有人将环境 问题纳入金融中考虑 [ 2] 。然而过去几年 , 金融部 门开始关注绿色投资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 [ 3] , 认 为绿色金融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佳金融策 略 [ 4] , 也能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 5] 。总之 , 绿色金融能在不损害显著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最大 限度地减少经济外部性 , 因此被视为环境治理的 一项重要机制 。事实上 , 发展绿色产业需要大量 资金投入 , 财政资源仅能满足 10 ~15的绿色 投资需求 [ 6] , 故必须依靠金融手段引导市场加大 对绿色产业的投入 。另一方面 , 绿色产业具有投 资周期长 、短期盈利能力弱 、基础薄弱的 “强位 弱势 ”特征 , 单纯市场化手段难以完全解决融资 约束问题 , 需要政策支持和引导资金有效流向绿 色产业 。上述因素对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现实需 求 , 即需要通过相应政策工具 , 合理 、有效地引 导金融资本流动 , 来满足绿色转型中的资金需求 。 可见 , 绿色金融其本质并非单一利润导向的资源 配置方式 , 而是具有一定的政策性特征 。但是 , 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 , 绿色金融是伴随环境 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而出现的新领域 , 是一个在 实践中不断探索的新学科 。因此 , 当前对绿色金 融的政策和实践展开研究 , 不仅是加快实现碳中 和目标的一项重要课题 , 也是推进我国经济结构 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 。 二 、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特征 完善的政策支持是绿色金融发展的核心 。20 世纪 80 年代起 , 我国在政策层面就生态环保颁行 19 2021 年第 10 期 了相关金融政策 。例如 , 1981 年 2 月 , 国务院发 布 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的决定 , 将环境因素正式纳入信贷管理 , 成为专 门针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金融政策 。截至当前 , 我 国已经成为全球首个拥有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政 策体系的国家 [ 7] , 不仅初步确立了 “三大功能 ” “五大支柱 ”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 [ 8] , 而且 形成了中央顶层设计全面统筹勾勒绿色金融发展 整体框架 、国家各部委政策安排制定绿色金融发 展具体进路 、地方政策因地制宜贯彻落实绿色金 融上层规划 , 即 “顶层设计 中间支柱 底 层基石 ”的政策体系架构 , 这为我国构建绿色金 融体系提供了保障 , 也成为我国推进绿色金融发 展并成为绿色金融全球引领者的重要优势 。而总 体来看 , 我国绿色金融政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 战略化 2012 年 11 月 ,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专章阐述 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写入党章 , 这为我国绿色 金融政策的推动奠定了战略基础 。2015 年 4 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在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的意见 中提出要 “健全价格 、财税 、金融等 政策 , 激励 、引导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 设 ”。同年 9 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 生 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中明确指出 “建立绿 色金融体系 ”, 这标志着绿色金融正式成为我国的 国家战略 。之后 , 在 2016 年 8 月发布的 关于构 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中 , 从国家层面对 绿色金融体系做出了总体规划 。当前 , 我国绿色 金融不仅从经济政策上升为国家战略 , 且近年来 战略化的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一是绿色金融的制 度保障从国家政策规定上升至法律约束层面 , 其 主要标志是 2021 年 3 月 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 条例 的正式实施 , 这是我国首部绿色金融法律 法规 , 也是全球首部规范绿色金融的综合性法案 ; 二是绿色金融的战略目标 , 从环境保护的单一目 标上升到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 、培育新 经济增长点 、提高经济增长潜力等多元目标 。 二 整体化 一方面 ,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安排绿色金 融发展相关政策 。绿色发展理念是党对发展规律 的科学认识和积极回应 , 而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 理念在金融领域的具体践行 , 其相关政策安排均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导 。另一方面 , 依据所 处阶段统一部署制定绿色金融发展重点任务 。我 国绿色金融的政策制定内嵌于国家发展整体规划 之中 , 并结合绿色金融发展进程统一部署不同阶 段发展重点任务 。例如 , 在连续两个五年规划中 , 对绿色金融发展做出了不同的阶段性要求 。在 2016 年 3 月发布的 “十三五 ”规划纲要中 , 提出 要 “建立绿色金融体系 , 发展绿色信贷 、绿色债 券 , 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 而在 2020 年 3 月发布 的 “十四五 ”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中 , 提出要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 度 , 创新完善自然资源 、污水垃圾处理 、用水用 能等领域价格形成机制 ”。 三 协同化 绿色金融政策制定和实施往往涉及财政 、环 保及产业等部门 , 只有多部门联合协同才能减少 政策实施过程中部门之间的行政和业务壁垒 , 从 而形成政策合力 。特别是一些重大决策的推进 , 从相关政策起草制定到颁布实施 , 都需要部门之 间的协作 。例如 , 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最全面 的指导性政策文件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 导意见 2016 年 8 月 , 是由中国人民银行 、财 政部 、发展改革委 、环境保护部 、银监会和证监 会七部委联合发布 , 因为其中涉及内容需要七部 门联合开展推动 。再如 , 为促进生态保护者和受 益者之间的协调互动关系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9 部门联合印发 建立市场化 、多元化生态保护补 偿机制行动计划 2018 年 12 月 ; 为提升对民 营节能环保企业的绿色金融专业服务水平 , 国家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营造更好发 展环境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 见 2020 年 5 月 ; 为支持可再生能源融资 , 国 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银保监 会 、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 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 持力度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的通知 2021 年 3 月 ; 为鼓励和规范金融债流 向绿色项目 ,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 证监会发布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2021 年 版 2021 年 4 月 ; 等等 。 三 、我国绿色金融的政策实践进展 我国绿色金融实践是沿着国内 、国际两条线 索而展开的 , 即 , 面向国内 , 通过创新探索实现 从构建体系到完善机制的发展历程 , 而面向国际 , 则是通过交流合作从而实现绿色金融的追随者到 引领者的角色转换 。 一 国内 从构建体系到完善机制 1.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近几年来 , 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和完善取 得了较大进展 。第一 , 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 创新 , 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绿色金融从单一信贷 向多元化发展 , 体现为 一是初步形成包括绿色 贷款 、绿色融资租赁 、绿色信托 、绿色信用卡 、 绿色债券发行与承销在内的绿色信贷产品体系 ; 二是 “绿色信贷 ” 等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 三是绿色保险保障功能不断提升 , 环境污染责任 29 信瑶瑶 , 唐珏岚 碳中和目标下的我国绿色金融 政策 、实践与挑战 保险已覆盖重金属 、石化 、医药废弃物等 20 多个 高环境风险行业 , 全国 31 个省 区 、市 开展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 ; 四是绿色投融 资业务持续推进 , 标准化债务融资工具 、资产证 券化业务等快速发展 。在规模上 , 截至 2020 年 末 , 国内 21 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 11. 59 万 亿元 , 规模居世界第一位 ; 绿色债券存量 8 132 亿元 , 居世界第二位 。 第二 , 绿色金融制度日益完善 , 绿色投资决 策支持工具逐步完善 。目前 , 我国绿色金融在统 计制度和监管制度建设 、绿色金融标准制定 、环 境信息披露的强制性和规范性以及多元绿色投资 主体培育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另外 , 指 标 、排名 、评级和标准等指导绿色投资的决策支 持工具逐步完善 , 特别是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逐渐 统一 。例如 , 在绿色信贷分类标准上 , 已经出台 绿色信贷指引 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 指标 关于建立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 知 关于开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 业绩评价的通知 绿色产业指导目录 2019 年版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2021 年 版 等 ; 在环境信息披露上 , 颁行了 环境 信息公开办法 试行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 例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清洁 生产促进法 关于共同开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 披露工作的合作协议 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 体系的指导意见 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 方案 等 。最后 , 在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 激励机制方面 , 我国已将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纳 入央行贷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的范围 , 并且将创 立支持碳减排的工具 , 用以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 排提供更多资金 。 2. 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 , 我国碳排放量也位居 世界第一位 , 因此减少碳排放成为近年来我国绿 色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碳交易市场建设的目的 在于以碳排放权的交易来控制碳排放总量 , 是利 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推动绿色 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 也是实现碳中和 的重要政策工具 。2011 年 , 我国在北京 、天津 、 上海 、重庆 、湖北 、广东 、深圳等 7 个省份开展 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 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制 度建设工作 。这些试点区域横跨我国不同地区 , 在碳排放配额的分配方式 免费或允许拍卖 、 分配原则 祖父法或基准线法 和分配频率 每 年分配或一次性分配 等分配机制上采取了不同 探索 , 为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提供多层次参照和 经验 。从试点绩效来看 , 试点市场合计覆盖了电 力 、钢铁 、水泥等 20 多个行业 、近 3 000 家重点 排放单位 。截至 2021 年 6 月 , 试点省市碳市场 累计配额成交量 4. 8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 成交额 约 114 亿元 。此外 , 重点排放单位履约率较高 , 市场覆盖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降 , 这为全 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 9] 。2021 年 7 月 16 日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 所正式开市 , 首批纳入 2 225 家发电行业重点排 放单位 占全国碳排放 40以上 , 成为全球覆 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据统计 , 上线首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 CEA 挂牌 协议交易成交量 410. 40 万吨 , 成交金额达到 2. 1 亿元人民币 。 3. 探索不同空间绿色金融发展模式 1 国家层面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 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根据生态与经济条件对绿 色金融发展的全域考量 , 承担了我国绿色金融在 不同空间布局中的政策实践 , 也是我国 “自下而 上 ”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一个体现 。从政策 初衷来看 , 是以金融创新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为主 线 , 以制度创新为重点 , 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 用为导向 , 建设各有侧重 、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 改革创新试验区 , 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探索 出可复制推广的 、能够适应不同地区的方案 。目 前试验区具体包括 6 省 区 的 9 个地区 见表 1 , 分布于我国东 、中 、西部 。试验区自 2017 年 设立至今取得了较快发展 一是绿色金融规模显 著增加 , 截至 2020 年末 , 试验区绿色贷款余额为 2 368. 3 亿元 , 占其全部贷款余额的 15. 1, 绿色 债券余额为 1 350 亿元 , 同比增长 66 [ 10] ; 二是 以绿色项目库 、绿色金融统计和检测机制 、绿色 信用信息体系 、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等为主要内容 的绿色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 三是 立足市场化原则 , 推动了绿色金融激励机制 、风 险防范机制的完善 。 2 省际层面 跨区域绿色金融协调发展试 点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区域发展 战略中 , 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 其一 ,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 。2019 年 2 月 , 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 粤港澳大湾 区发展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 纲要 中提出 , 支持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 , 建设国际认 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 ; 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 改革创新试验区 , 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 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 ; 研究在澳门建立绿色金融 平台 ; 加强深港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合作 。2020 年 5 月 , 人民银行等 4 部门发布 关于金融支持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 中指出 , 要推动粤港澳 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 , 依托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 新试验区 , 建立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 39 2021 年第 10 期 表 1 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批次 省 区 地区 文件名称 首批 2017 年 6 月 贵州省 贵安新区 贵州省贵安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 浙江省 衢州市 湖州市 浙江省湖州市 、衢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 江西省 赣江新区 江西省赣江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 广东省 广州市花都区 广东省广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昌吉州 哈密市 克拉玛依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昌吉州和克拉玛依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 新试验区总体方案 第二批 2019 年 11 月 甘肃省 兰州新区 甘肃省兰州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 工作机制 , 包括碳排放交易 、区域内绿色金融相 关标准统一 、绿色金融开放等 。此外 , 作为加快 落实 纲要 内容迈出的重要一步 , 2020 年 9 月 , 广州 、深圳 、香港 、澳门 4 地联合成立粤港 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 。该联盟是在中国金融学 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指导下 , 由广东金融学会 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 、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绿 色金融专业委员会 、香港绿色金融协会和澳门银 行公会自主发起 、自愿结成的非法人 、非营利性 工作协调组织 , 主要聚焦于探索如何推动绿色金 融发展以及实现跨境协同合作等内容 。 其二 ,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绿色金融发展 。 2020 年 2 月 , 中国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证监 会 、外汇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 关于进一步 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 体化发展的意见 , 提出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 展中要提升金融配套服务水平 , 包括推动长三角 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 , 在长三角推广应 用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 , 推动区域环境权益交 易市场互联互通 , 加快建立长三角绿色项目库 , 等 。同年 4 月 ,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会同 央行上海总部等 12 个部门牵头起草 关于在长三 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深化落实金融支持 政策推进先行先试的若干举措 简称 “示范区 金融 16 条 ” , 目的是探索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 化发展示范区金融服务的 “同城化 ”, 其中第 6 条 “推进一体化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包括 建立一体化示范区绿色金融支持政策超市 ; 加快 建立一体化示范区绿色发展项目库 , 鼓励国内外 及社会资本设立的绿色发展基金支持一体化示范 区内的绿色项目 、绿色产业发展 ; 鼓励绿色信贷 发放以及重大项目专属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 。同 年 7 月 ,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 印发 关于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 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 将 “大力发展 绿色金融 ”作为主要内容 , 提出要支持示范区发 展各种绿色金融产品 , 开展绿色金融创新业务 , 有效对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 充分发挥国家级政 府投资基金和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 , 鼓励社会资 本设立各类绿色发展产业基金 , 等 。 3 城市层面 绿色金融中心 。全球绿色金 融指数 GGFI 是由英国著名智库 Z/Yen 集团发 布的关于绿色金融发展的城市排名 , 衡量了绿色 金融服务和产品在金融中心内的流行程度以及提 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该指数自 2018 年 3 月发布第 1 期以来 , 每半年更新一次 , 截至目 前已经发布了 7 期 。在 2021 年 4 月发布的最新一 期排名中 , 囊括了对 124 个金融中心的评价 , 其 中我国排在前 30 位的有 4 座城市 , 分别是北京 、 上海 、广州和深圳 , 反映出了我国绿色金融资源 和市场较为集中的城市 。近几年来 , 上述城市凭 借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基础优势 , 大力推进了绿 色金融的发展 , 不仅在绿色金融创新及市场机制 等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 , 而且作为金融中心也对 周边绿色金融发展发挥了一定的辐射和带动效应 。 二 国际 从追随者到引领者 我国属于最早参与和践行全球绿色发展倡议 的国家 , 自 1998 年 5 月签署 京都议定书 后 , 2007 年银监会采纳了 “赤道原则 ”理念并印发 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 , 2016 年 4 月又率 先签署了 巴黎气候变化协定 。然而 , 环境和 气候问题具有全球属性 , 很难由一国单独解决 , 因此需要开展密切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同样地 , 作为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机制 , 绿色金融的发展 也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 , 它不仅有助于形 成绿色发展国际共识 , 而且能够优化全球绿色金 融资源配置 , 缓解信息不对称和投融资需求间的 不匹配等问题 。为此 , 近年来我国在政策推动下 , 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交流 , 已经从以往学 习国外经验 、吸纳国际标准 , 转向与国际接轨 、 推动和引领国际绿色金融发展 , 绿色金融国际合 作的重要政策文件及内容见表 2。 1. 建立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机制 , 引领和推动 全球绿色金融发展进程 近年来 , 我国通过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 , 在绿色金融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引领者和推动者的 角色 , 主要包括 一是 G20 绿色金融研究小组 。 2016 年 , 我国在担任第八届 G20 轮值主席时 , 首 49 信瑶瑶 , 唐珏岚 碳中和目标下的我国绿色金融 政策 、实践与挑战 表 2 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重要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 政策文件 主要内容 2016 年 8 月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 意见 将 “推动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作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并围 绕 “广泛开展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 ”“积极稳妥推动绿色证券市场双向开放 ” 以及 “推动提升对外投资绿色水平 ”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2020 年 10 月 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 的指导意见 强调 “引进国际资金和境外投资者 ”以及 “积极借鉴国际良好实践和金融创新 ”, 如在政策文件中纳入政府绿色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 PPP 模式 、强制性信息披 露机制等内容等 2021 年 2 月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 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将 “支持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展绿色融资 。推动国际绿色金融标准 趋同 , 有序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作为我国当前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 展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 次将绿色金融引入 G20 议题 , 并发起成立了 G20 绿色金融研究小组 , 由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共 同主持 , 旨在研究识别绿色金融发展所面临的体 制和市场障碍 , 以及提升金融体系动员私人部门 绿色投资的能力 。研究小组将有关政策建议纳入 G20 峰会成果 , 推动了绿色金融国际共识的形成 。 2019 年 G20 取消了该研究小组 , 但在 2021 年 2 月轮值主席国意大利重新恢复设立可持续金融研 究小组 , 除了研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 、 加强气候相关信息披露以及支持绿色转型外 , 还 将就业 、收入分配等其他可持续发展要素纳入其 中 , 而中国人民银行担任研究小组联合主席 。二 是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 NGFS 。为推 动主要国家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在宏观金融 层面就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相关的金融风险开展 合作 , 2017 年底 , 中国人民银行与法国央行 、荷 兰央行 、德国央行 、瑞典金融监管局 、英格兰银 行 、墨西哥央行 、新加坡金管局等 8 家机构共同 成立了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 NGFS 。 截至 2020 年 12 月 14 日 , NGFS 共发展有 83 家成 员和 13 家观察员 。三是 “一带一路 ”绿色投资 原则 GIP 。在 2018 年 11 月召开的中英绿色金 融工作组第三次会议上 ,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 专业委员会与 “伦敦金融城绿色金融倡议 ”共同 发布了 “一带一路 ”绿色投资原则 , 在现有责 任投资倡议基础上 , 将低碳和可持续发展议题纳 入 “一带一路 ”倡议 , 通过提升投资环境和社会 风险管理水平来推动 “一带一路 ”投资的绿色 化 。目前 , 共有 39 家成员单位签署 “一带一 路 ”绿色投资原则 , 共同管理着约 48 亿美元资 产 , 并承诺共同在 “一带一路 ”的国家和地区强 化绿色和可持续投资 。 2. 推动与全球主要绿色金融标准趋同 , 促进 绿色金融领域跨国投资 各国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 、政策重点 、资 源禀赋不同 , 其绿色金融标准也存在差异 , 阻碍 了绿色资本的跨境流动 , 甚至全球绿色金融市场 的未来发展 。所以 , 提升绿色标准的可比性和一 致性应该成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 , 因 为只有统一国际绿色金融标准 , 才能有效降低 “识绿 ”成本 , 促进绿色金融领域的跨国投资 , 提升绿色金融服务合力 。欧盟是绿色金融标准制 定和实践最早的经济体 , 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与欧 盟一样 , 均是以行业为维度进行分类 , 具有实现 标准统一的基础 。2017 年 3 月 , 中国人民银行与 欧投行联合发表声明 , 建立联合绿色金融倡议 , 比对中国和欧洲市场关于绿色的定义标准 , 目前 中欧绿色金融共同分类目录 的制定也在有序 推进中 。此外 , 2019 年 10 月 , 我国与欧盟共同 发起构建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 IPSF , 重点关 注绿色金融分类标准 、绿色标签标准及可持续信 息披露 3 项工作 , 其成员由最初的 8 家财政部和 中央银行已经扩大至 15 家 。 四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 挑战及对策 一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面临的挑战 发展绿色金融有助于满足巨大的新增绿色低 碳投资需求 , 是我国 “碳中和 ”目标实现的重要 抓手 。虽然我国绿色金融在理论进展 、政策体系和 实践动态层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 在部分领域也具 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 但在碳中和的目标之下 , 绿色金融发展还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挑战 1. 距离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碳中和目标将为我国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以 及投资结构带来深刻变化 , 涉及到清洁能源的布 局 、碳吸收前沿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等多方面的资 金投入 。关于碳中和所需要的绿色投资规模 , 目 前存在不同估算结果 。根据 2020 年 11 月中国投 资协会 IAC 和落基山研究所发布的 零碳中 国 ·绿色投资蓝皮书 , 我国碳中和目标将催生 70 万亿元绿色产业投资 。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 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 与转型路径研究 报告 , 我国 2020 至 2050 年实 现 2℃ 情景的总投资需求接近 130 万亿元 , 而 1. 5℃情景的总投资需求约 170 万亿元 。 [ 11] 根据中 59 2021 年第 10 期 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委员 、北京绿色金 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估算 , 未来 30 年 我国实现碳中和所需绿色低碳投资规模约在 100 万亿元以上 。 [ 12] 从绿色信贷 、碳交易等规模来 看 , 我国当前距离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资金数额 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 2. 绿色转型或可引致系统性金融风险 气候变化和环境因素带来的风险具有长期性 、 不确定性 , 并可能通过多个渠道演化为金融风险 。 例如 , 为应对气候变化而采取的绿色转型 , 可能 造成许多传统用碳企业 , 因碳排放政策收紧或新 技术替代 , 或引发高碳资产重新定价和财务损失 , 进而对有气候风险敞口的金融机构带来风险 。特 别是煤炭 、石油以及仍然使用高碳技术的石化 、 钢铁 、水泥 、铝等产业和项目 , 在碳中和目标下 有可能因为高碳产业需求下降 、购买碳配额或者 清洁能源替代等原因 , 造成成本上升 、利润下降 , 最终导致亏损的情况 。而高碳产业 、项目和企业 的投资往往周期较长 , 对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而 言 , 其风险体现为贷款 、债券违约和投资损失 , 尤其在高碳产业密集地区 , 此类与气候转型相关 的风险可能会演化为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 3. 实现全国碳中和缺乏相应金融支持 一方面 , 绿色信贷对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投 融资与环境治理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 [ 13] , 而我 国从东到西 , 各省 区 、市 的生态环境 、资源 禀赋 、产业结构和金融业水平等条件不尽相同 , 所以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碳中和 , 需要因地制宜 构建符合地方特色的节能减排及碳吸收思路与方 案 , 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支持 。虽然 , 我国 已经设立了 9 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 但试验 区的政策缺乏 “个性化 ”, 对地方产业绿色转型的 金融支持效率不足 、协同性不强 , 即绿色金融供给 与产业转型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不高 。另一方面 , 绿 色投资决策支持工具 标准 、原则等 目前缺乏统 一性 , 国家层面尚未形成一致口径 , 导致绿色项 目识别难 , 金融机构无法给予精准支持 。 二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对 策建议 满足大规模的绿色投融资需求 、有效防范绿 色转型风险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碳中和 , 其关 键在于建立与碳中和目标相匹配的绿色金融体系 , 具体而言 1. 以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 加大 绿色投融资力度 一是聚焦碳相关领域 , 促进碳金融产品体系 创新以及碳交易市场健康发展 , 并在统一全国碳 市场的基础上建立对外开放的碳交易通道 , 提高 外国投资进入我国碳市场的便利化 ; 二是持续完 善激励机制 , 更好地调动企业和社会参与的积极 性 , 激发社会资本持续流向绿色产业 ; 三是金融 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 、协同发展 , 运用科技手段 打通绿色金融供给与需求间的通道 ; 四是建立适 当的绿色融资配套机制 , 使绿色债券等产生的生 态效益能有效传导给行业参与者 , 消除后者对国 家绿色发展的战略短视 。 2. 加强绿色转型风险意识 , 优化绿色金融风 险治理机制 首先 , 加强风险意识 。ESG 是指环境 Envi- ronmental 、社 会 责 任 Social 与 公 司 治 理 Governance , 其核心是将社会责任纳入投资决 策之中 , 通过 “外部因素内部化 ”来改善和优化 风险控制 。因此 , 未来应强化 ESG 理念 , 扩大 ESG 实践领域 , 完善 ESG 评估 , 这样既能对中长 期风险可控的企业做出有效研判 , 也能帮助企业 提升环境治理的责任和意识 。其次 , 优化风险治 理机制 。一要建立覆盖面广 、标准统一的绿色金 融强制信息披露制度 , 完善金融机构投融资活动 碳足迹的计算 ; 二要提高金融机构对气候和环境 风险的识别 、分析和管理能力 , 全面开展环境和 气候压力测试 , 为风险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 3. 以政府为引导 、市场为主体 , 建立可持续 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 其一 ,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充分利用 我国完善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优势 , 发挥政府在 资源配置 、产业布局 、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引导作 用 , 为实体经济 “绿化 ”过程中的产业资本与金 融资本良性互动提供基础 。同时 , 要完善和优化 市场机制 , 让市场在绿色金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 性作用 , 通过市场方式让绿色金融持续且高效地 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其二 , 鼓励多元主体参与 。 为保证绿色金融的可持续性 , 需要更好地调动企 业及社会各界的参与积极性 。政府应进一步明晰 部门权责 , 全盘统筹考虑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 提 高金融机构对绿色产业支持的积极性 ; 监管机构 应确保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了解绿色转型风险以及投 资对环境的影响 ; 金融机构应在投融资中充分纳入 环境因素 , 提升从业者绿色投融资方面的专业知 识 , 避免对传统高碳行业突然抽 、断贷 ; 企业应主 动承担环境和社会责任 , 积极探索能将企业社会责 任与企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绿色转型之路 。 4. 立足国情 , 探索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路径 首先 , 借助已有的 9 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 验区 , 因地制宜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模式 。具体地 , 试验区可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的共同约束 下 , 依据以下三种模式展开探索 。一是浙江和广 东 从 “强 ”到 “绿 ”。浙江和广东地处我国东 部沿海地区 , 生态环境条件良好 , 且经济基础雄 69 信瑶瑶 , 唐珏岚 碳中和目标下的我国绿色金融 政策 、实践与挑战 厚 , 因此绿色金融的作用应在于如何支持绿色产 业实现转型升级 。二是贵州和江西 由 “绿 ” 变 “绿 ”。贵州和江西的生态环境优势明显 , 但 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 故而绿色金融的作用应在 于如何避免走 “先污染后治理 ”的老路 , 而是 思考如何在绿色金融引导下 , 将良好的绿色资源 优势转变为绿色经济发展动力 。三是新疆和甘 肃 以 “政 ”带 “绿 ”。新疆和甘肃的生态环境 脆弱且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 但均地处 “一带一 路 ”经济带上 , 因此位于这两省的 4 个试验区 , 其绿色金融作用应在于如何利用政策红利带动形 成地区绿色经济发展 [ 7] 。 其次 , 利用国际金融中心优势 , 提升我国绿 色金融中心的辐射半径和辐射强度 。相较于全球 金融中心指数 GFCI 排名 , 全球绿色金融指 数 GGFI 排名较低 见表 3 , 反映出我国各 金融中心的 “绿色 ”尚不充分 。 表 3 我国 5 座城市的最新 GGFI 和 GFCI 排名 指数 北京 上海 深圳 广州 香港 GGFI 7 14 17 28 22 40 GFCI 29 6 3 8 22 4 因此 , 未来应加强几座城市的绿色金融中心 建设 , 通过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绿色金融发展 , 同 时在绿色金融市场方面 , 加强对碳市场价格发现 、 流动性改善等的探索 , 进一步提升我国绿色金融 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 [ 参考文献 ] [ 1] 方恺 , 李程琳 , 许安琪 . 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深度融 合 [ J] . 治理研究 , 2021 3 86-94. [ 2] SCHOLTENS B . Why finance should care about ecology [ J] .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017, 32 7 500-505. [ 3] FALCONE P M, MORONE P, SICA E. Greening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fuelling a 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 a discursive ap- proach to assess landscape pressures on the italian financial system [ J] .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8, 127 Feb. 23-37. [ 4] SAEED M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