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华西计算机团队 2022年7月12日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仅供机构投资者使用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分析师刘泽晶 SAC NOS1120520020002 邮箱liuzj1hx168.com.cn 新能源IT系列(九) 储能IT百亿市场亟待解锁 核心逻辑  信息化赋能储能系统,产品底座数字化程度提升。  未来的储能系统功能应归纳为“自我感知、自我响应、对电网更加友好”。电池储能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主要性能指标对储能系统 成功商业化部署至关重要;云、大数据、AI、边缘计算等技术全面赋能储能系统的安全、运维以及运行经济效益成为趋势。  数字化/信息化赋能储能系统,PCS、BMS和EMS作为基础底座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目前可见BMS/EMS向数据赋能、智能化、平台化、云 化发展,PCS也更加强调自主智能、数据打通、协同运行等。各厂商纷纷发力智能/智慧储能,提升产品数字化的智能化程度。  信息化赋能储能场景,场景联动构建能源互联网。  源、网侧电力交易市场加速推进,提升经济收益是储能主体的核心诉求。以风光配储新能源电站为例,储能EMS与发电预测、电力交易形成 联动,在满足电网调度控制需求的前提下,一方面一体化数据打通和协同能够帮助电站形成更合理的储能充放电策略,在交易市场获得更有利 的交易价格,直接提升储能收益;另一方面储能EMS综合考虑电池系统各类参数,进行优化运行策略和控制策略的设计以减少控制成本。  用户侧储能参与节能管理,助力工商业/园区峰谷套利,减少电费;虚拟电厂、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将成为储能信息化的重要落地场景。  数字化深度赋能能源变革,伴随储能系统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储能场景更加复杂化,“源-网-荷-储”交流互动常态化,储能爆发将为能源IT 带来新的增量,我们预计,储能信息化市场未来规模将占到储能市场规模的10-15。  投资建议核心推荐东方电子能源电力发展与碳脱钩、经济 社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 5资料来源中国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2060年展望,国家电网,华西证券研究所 2020-2060年我国电源装机总量及结构(单位亿千瓦) 1.1 清洁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  新能源发电出力具有随机波动性,且出力具有间歇性特点。因受到天气、环境等因素影响具有不可预测性。  风电出力随机性强、间歇性明显。风电出力波动幅度大,波动频率也无规律性。受天气环境的影响大。  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特点。照在光伏面板上的阳光本身就间歇、波动和随机的。除去白天与黑夜的区别,还源于天气(如 日照、风力)的不稳定。  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的特性明显,伴随着碳中和政策带来的更大规模并网,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电量平衡带来了极大考验。 6资料来源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黄其励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对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启示,华西证券研究所 南非某光伏电站基地典型日出力曲线 风电出力的时空特性 86.30 12.50 1.20 抽水储能 电化学储能 熔融盐储热 1.2 储能双碳背景下重要的灵活性调节资源  储能技术解决可再生清洁能源波动性与间歇性等瓶颈问题,在配电侧实现发电与负荷的动态平衡。  储能作为新增的灵活性调节资源,将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储能可以整合可再生能源,实现连续、有效的能源利 用,为能源生产转型的深入推进提供技术保障,伴随清洁能源装机推进成为建设重点。  电化学储能技术成熟,不受地域限制,适合大规模应用和批量化生产,产业化应用前景好。  中国目前最为成熟的电力储能技术是抽水蓄能,但选址受地理因素限制较大且施工周期较长,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受限。以电化学为代表的 新型储能具有调节速度快、布置灵活、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已成为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电化学储能在电网调峰调频中应用广 泛,覆盖了电厂侧、电网侧和用户侧,运行控制简单,可以实现无人操作。 7资料来源安永,CNESA,华西证券研究所 储能类型电化学储能占比小,空间大  国家大力推动新型储能建设,明确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 1.3 乘政策东风,储能市场前景广阔 8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华西证券研究所 时间 发布单位 政策 主要内容 2022年6月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 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 用的通知 明确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并鼓励配建新型储能与所属电源联合参与电力 市场。 2022年4月 国家能源局 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 积极配合参与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监测信息平台建设,按照有关规定报送电池安全性能、电 站安全运行状态、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控和事故事件等安全生产信息,提升电站信息化管 理水平。 2022年3月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2022年3月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强化储能科技攻关,推动不同储能技术的多元化应用。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发展,合理配置 储能规模;优化布局电网侧储能,发挥储能消纳新能源、削峰填谷、增强电网稳定性和应急 供电等多重作用。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培育壮大电储能企业。 2021年12月 国家能源局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明确将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等新型储能纳入并网主体管理。并且鼓励新型储能、可调节负荷等并网主体参与电力辅助服务。 2021年8月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 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 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 鼓励发电企业自建储能或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要求超过电网企业保障性并网以外的规模 初期按照功率15的挂钩比例(时长4小时以上,下同)配建调峰能力,按照20以上挂钩比例 进行配建的优先并网;超过电网企业保障性并网以外的规模初期按照15的挂钩比例购买调峰 能力,鼓励按照20以上挂钩比例购买。 2021年7月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国家储能政策 未来四年电化学储能装机复合增速预计能达到72 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GW) 5.51 55.9 0 10 20 30 40 50 60 2021 2025 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GW) 1.4 未来四年电化学储能装机复合增速预计能达到72  随着分布式能源及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推广,新型储能行业面临广阔的市场机遇。目前已有超20省份发布了保障性风光项目新装机的配储要 求。  在政府鼓励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加持下,预计到2025年储能将形成千亿级市场。  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预测,2025年我国储能市场规模将达55.90GW,这意味着2022年至2025年期间,储能将保持年均72 以上复合增长率持续高速增长。按照配置储能时长2小时、市场预期储能系统单位成本1.5元/瓦时计算,未来4年相应的储能系统技术服务的 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 资料来源CNESA,华西证券研究所 0.16 0.27 0.42 1.07 1.71 3.27 5.51 0 50 100 150 200 0 1 2 3 4 5 6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累计装机容量 YoY 02 储能信息化百亿市场亟待解锁 10  信息化赋能储能系统  信息化赋能储能场景 2.1.1 储能系统解构电池组“3S”  完整的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以及其他电气设备构成。  电池组担任关键的储能角色,是储能系统最核心的构成部分;  电池管理系统BMS担任感知角色,主要负责电池的监测、评估、保护以及均衡等;  能量管理系统EMS担任决策角色,主要负责数据采集、网络监控和能量调度等;  储能变流器PCS担任执行角色,主要功能为控制储能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 11资料来源博强能源,华西证券研究所 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结构储能系统并网架构 2.1.1 储能系统解构“3S”及系统集成环节占成本的30  储能系统的上游包括电池、PCS、BMS等设备以及电池原材料、电子元器件,下游包括电厂、电网、负荷用户等。  从成本来看,储能系统中电池占比超过50,PCS占比约11,BMS占比约9,EMS占比约5。 12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北极星储能网,华西证券研究所 下游中游 储能电池(53) 电池管理系统BMS(9) 储能变流器PCS(11) 能量控制系统EMS(5) 电池原材料 电子元器件 其他(6)屏柜电缆、升压、空调、消防、土建等 储 能 系 统 集 成 5 储 能 系 统 储能系 统安装 储能系 统运维 风光新能源电站 火储联调 数据中心储能 储能充电站 电网储能 用户储能 原材料 设备 系统 应用领域 上游 储能产业链上下游(括号中的数字为大致成本占比) 2.1.1 储能系统解构产业链分割为电池/PCS/系统集成三部分  目前储能市场处于初期阶段, 产业链分工并未成熟,储能市 场参与方目前主要可分为电池 厂、PCS厂商及储能集成商三 类角色。  电池门槛较高,格局较为明晰  PCS具备一定门槛,阳光电源等 光伏变流器龙头企业已形成一 定先发优势。  BMS、EMS产品向智能化、数 字化、平台化发展,产品形态 边际大,参与者众多,但有信 息化基础与行业know-how的 企业具备竞争优势。  储能系统集成环节由于直接面 向用户需求,各类参与方多数 有布局。 13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华西证券研究所 电池 PCS BMS EMS 储能集成 宁德时代 ● ○ ● ○ ● 比亚迪 ● ○ ● ○ ● 三星SDI ● ○ ● ○ ● LG ● ○ ● ○ ● 派能科技 ● ○ ● ● ● 特斯拉 ● ● ● ○ ● 阳光电源 ○ ● ● ● ● 固德威 ○ ● ● ● ● 科陆电子 ○ ● ● ● ● 华为 ○ ● ● ● ● 星云股份 ○ ● ● ● ● 南瑞继保 ○ ● ● ● ● 南网科技 ○ ○ ● ● ● 华自科技 ○ ● ○ ● ● 东方电子 ○ ○ ○ ● ● 海博思创 ○ ○ ● ○ ● 奇点能源 ○ ● ● ○ ● 锦浪科技 ○ ● ○ ○ ○ 高特电子 ○ ○ ● ○ ○ 亿能电子 ○ ○ ● ○ ○ 储能市场代表性参与公司业务布局 2.1.1 数字化赋能储能系统,“3S”系统构架是基础  未来的储能系统功能归纳为“自我感知、自我响应、对电网更加友好”。电池储能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主要性能指标对储能系统 成功商业化部署至关重要,数字化赋能能源革命的背景下,储能系统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迎来市场机遇。  数字化赋能储能系统,“3S”系统构架是基础。  在储能系统中,电池组将状态信息反馈给电池管理系统BMS,BMS将其共享给能源管理系统EMS和储能变流器PCS;EMS根据优化及调度 决策将控制信息下发至PCS与BMS,控制单体电池/电池组完成充放电等。 14资料来源派能科技招股书,华西证券研究所 决策EMS 执行PCS 感知BMS 储能系统中的信息互动架构 EMS、PCS、BMS分别承担储能中的决策、执行、感知角色 储能变流系统控制电能转换 2.1.2 PCS担任储能系统中的执行角色  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储能变流器),是连接储能电池系统和电网/负荷的双向电流可控转换装置。  PCS担任储能系统中的执行角色,核心功能是控制储能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  PCS能将电池系统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可输送至电网和其他负荷的交流电,完成放电;同时可以把电网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给电池充电。  PCS能对充放电的电压、电压、频率、功率等进行快速精确的控制,从而实现恒功率恒流充放电以及平滑波动性电源输出,在保障电池安全的 同时提高电能传输效率和电能质量。 15资料来源CSDN论坛,华西证券研究所 电能转换 电能转换 直流电AC 交流电DC PCS功率柜 2.1.2 PCS担任储能系统中的执行角色  PCS由DC/AC双向变流器、控制单元等构成。PCS控制器通过通讯接收后台控制指令,根据功率指令的符号及大小控制变流器对电池进行充 电或放电。PCS控制器通过CAN接口与BMS通讯,获取电池组状态信息;可实现对电池的保护性充放电,确保电池运行安全。  PCS有离网和并网两种工作模式。1)并网模式下按照上层调度下发的功率指令实现蓄电池组和电网之间的双向能量转换;如在电网负荷低 谷期给蓄电池组充电,在电网负荷高峰期回馈电网。2)离网/孤网模式,在满足设定要求的情况下,与主电网脱开,给本地的部分负荷提供 满足电网电能质量要求的交流电能。 16资料来源阳光电源,微网大功率储能变流器关键技术研究,华西证券研究所 储能变流器接线方式 储能变流器控制结构 并网运行 离网运行 过压、过流保护等 并/离网切换 2.1.2 PCS实现充放电/平抑功率/并离网运行/保护等功能  通过对电池充放电过程的控制,PCS能实现平抑功率、并/离网运行、信息交互、保护等功能。  PCS不仅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平抑分布式发电系统随机电能或潮流的波动,提高电网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风能、光伏)的接纳能力, 且可以接受调度指令,吸纳或补充电网的峰谷电能,及提供无功功率,以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和经济效益。在电网故障或停电时,其还具备 独立组网供电功能,以提高负载的供电安全性。 17资料来源瑞逍科技,华西证券研究所 PCS主要功能 2.1.2 PCS产品形态适应源/网/荷侧多种场景 18资料来源英飞凌,华西证券研究所 家庭户用 工商业 集中式 储能电站 产品形态 应用范围 小功率,250kW 超大功率,≥10MW 应用结构 主要特点 与户用光伏配合使用,作为 电量搬移、电费管理、应急 电源等。安装于室内,对安 规、EMC、噪声等要求较高 与分布式光伏结合,自发 自用余电上网;或削峰填 谷利用峰谷价差获利;部 分用户也用其扩容 多采用大功率IGBT模块或并联 设计,同功率下体积可做到最 小,交换效率较高。使用功率 器件较少,系统可靠性得到保 证,单机功率可到MW级。 与大功率集中式PCS类似, 采用IGBT模块设计,一般N 个交流器安装到集装箱内部, 需变压器升压接入电网。  将PCS按照应用场景分类,可分为户用、工商业、集中式与储能电站四类,功率不断增大。 PCS应用场景与产品形态 2.1.2 PCS快速精确控制、减少损耗是关键  PCS的关键在于快速精准地实现充放电控制,提升系统效率并减少系统损耗。  作为电池储能系统的吞吐设备,PCS的效率将直接影响储能系统的效率。  PCS聚焦于IGBT模块、拓扑结构创新设计与软件控制算法,技术门槛较高。  储能逆变器种类众多,性能特点各异,设计选择合理的拓扑结构与软件控制算法对提高系统效率和降低成本有着重要意义。 19资料来源中国能源协会,固德威,华西证券研究所 中国储能技术提供商2021年度全球市场储能电池出货量排行榜 某单相储能逆变器部分参数 2.1.3 BMS担任储能系统中的感知角色  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是配合监控储能电池状态的设备。BMS和电芯一起组成电池系统。  BMS担任储能系统中的感知角色,主要功能是监控电池储能单元内各电池运行状态,保障储能单元安全运行。  BMS对电池的基本参数进行测量,包括电压、电流、温度等,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 BMS需要计算分析电池的SOC(电池剩余容量)和SOH(电池健康状态),并及时上报异常信息。 20资料来源思源电气,华西证券研究所 电池柜BMS担任储能系统中的感知角色 显示终端 用户 2.1.3 BMS分层感知架构 21资料来源储能应用中的BMS系统设计,轻舟科技,华西证券研究所 单体电 池管理 B M S 系 统 储能BMS系统各层功能一种储能BSM系统结构 信息上送 异常报警 热管理 包内电池均衡 监测电池单体电压、温度 电池组 管理层 信息上送 断电保护 监控电池组 分析电池组SOC 电池簇 管理层 信息交互(与PCS、EMS) BMS系统自检 电池簇安全保护 数据存储、传输与处理  BMS系统大多都是三层架构,硬件主要分成从控单元、主控单元和总控单元。  1)底层从控BMU,为单体电池管理层。由电池监控芯片及其附属电路构成,负责采集单体电池的各类信息,计算分析电池的SOC(电池剩余 容量)和SOH(电池健康状态),实现对单体电池的主动均衡,并将单体异常信息上传给主控。  2)中间层主控BCU,为电池组管理层。收集BMU上传的各种单体电池信息,采集电池组信息。计算分析电池组的SOC和SOH。  3)上层总控,为电池簇管理层。负责系统内部的整体协调以及与EMS、PCS的外部信息交互,根据外部请求控制整个BMS系统的运行过程。 2.1.3 BMS储能BMS技术、算法要求更高  储能BMS比汽车动力电池的BMS更复杂,要求更高。  管理电池容量量级相差大。储能BMS管理的电源达到了MWh级别,串并联电池数量极大。  储能BMS有更严格的并网要求。储能EMS需要与电网连接,对谐波、频率等有更高要求。而动力电池BMS一端与电池相连,另一端与整车的控 制及电子系统相连接,技术要求相对更低。 22资料来源高特电子,华西证券研究所 储 能 B M S 技 术 要 求 强电池均衡管理能力保证电池性能一致性由于储能系统深度充放电、长循环寿命要求的特性,对电池性能提出了很高的一致性要求 为了保证电池组内单体电池性能的一致性,要求储能BMS具有很强的电池均衡管理能力,所以储能系统一般要求采用主动均衡技术。 可靠性强、容错能力高储能系统对安全性、可靠性、长寿命的要求极高,对BMS也要求有很高的可靠性、系统容错能力。 具备电池簇并联控制功能须具备电池簇并联控制功能,防止环流的发生;同时也有单簇维护的需求。 强抗干扰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响应速度、数据存储能力BMS面临高电压、大功率、大数据、干扰严重、控制复杂的特点,在产品设 计方面,抗干扰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响应速度、数据存储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更高精度的SOC等指标电网侧或新能源侧储能系统,BMS需具备双网或多网冗余功能,在调频应用场景,SOC等指标直接参与调度决策, 需要高精度SOC指标的保证。 快速响应能力BMS须具有复杂协议的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具备更多辅助设备接入的能力,具备更多DI/DO联动接口功能。 储能BMS技术要求 2.1.3 BMS市场初期,格局未定  目前BMS制造产商主要包括车厂、电池厂与专业BMS制造商。与动力电池的BMS主要由终端车厂主导不同,储能电池的终端用户没有加入 BMS研发与制造的需求;目前储能BMS没有形成领导者,根据中商情报网统计,专业电池管理系统厂商市场份额占比约为33。  BMS市场目前存在终端用户对BSM认知不足、各厂商无统一标准等问题。  BMS对储能系统安全、寿命、经济的价值没有被客户充分认知,价值与价格不对等;另外,BMS需与电芯参数等呈对应的关系,各电池厂商 模组方案不同、控制策略、保护参数、通讯协议、汇流方案等不同,现场调试工作量大,存在信息孤岛问题。 23资料来源中商情报网,高特电子,华西证券研究所 BMS参与方 举例 车厂 通用、特斯拉、比亚迪、华霆动力 电池厂 三星、宁德、欣旺达、德赛电池、拓邦股份、北京普莱德等 专业BMS 制造商 亿能电子、杭州高特电子、协能科技、 科工电子等 中国BMS 市场份额 统计 储能BMS现状储能BMS主要参与方与市场格局 2.1.3 BMS由基本功能向高级功能发展  BMS是储能系统安全、长寿命、低成本的重要保障。  单体电池的非一致性容易带来木桶效应,造成实际充放电深度和循环寿命减少,带来直接经济损失;同时容易导致电池系统安全性能的下降, 直接影响运行安全。  目前BMS功能已经由监测、通讯、保护、显示、存储等基本功能向电池系统安全诊断和长寿命运维、系统经济性指标诊断等高级功能发展。  从技术上看,主动均衡技术将成为标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被应用到电池状态算法中;未来低端BMS供应商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 智慧运维、高级功能等是未来各厂商之间产生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要点。 24资料来源高特电子,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华西证券研究所 电池管理系统BMS功能 电池系统状态监测 电压、温度、电流 可充可放电量 累计充放电量计量 接触器、断路器状态 电池系统状态诊断分析 SOC电池剩余容量测算 SOH电池健康状态测算 电池堆/簇绝缘状态 各级通讯状态 单体均衡状态 控制保护 过/欠压、过温、超限、过 流、绝缘、不均流等 各级通讯故障 与EMS、消防等联动 通讯/信息管理 与PCS/EMS/消防等通讯 双网通讯冗余/自动寻址 运行告警信息门限管理 显示与存储 智慧运维 单体电压/SOC一致性维护 电池簇压差一致性维护 单簇或多簇性能差异维护 主动均衡 高级功能 内阻检测、安全状态诊断 健康状态、剩余寿命诊断 云边协同、边缘计算 全生命周期大数据管理 就地能量管理、就地监控 2.1.3 BMS深度结合大数据管理与云边协同  BMS设备是构建云边结合的储能系统大数据平台与深度挖掘分析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 边以BMS为基础发展云边协同,充分发挥BMS的数据汇聚能力,在站级设备端实现电池系统实时数据的采集、分析、状态诊断和评估,实 现数据的清洗和预加工;  云云端基于更多站端的数据,实现多维度时空数据挖掘、提炼、精加工,实现更详细、更全面的电池运行状态、安全状态、储能系统可靠 性的评估,动态优化BMS运行策略及算法模型并下设至设备端,达到最佳安全和经济性的运维模式,实现智慧运维,并为能源汇聚/分配/交 易提供数据支撑,为储能系统的价值实现提供保障。 25资料来源知乎能源知识荟萃,华西证券研究所 以BMS为基础发展云边协同 云脑 站级设备 储能系统 数据预处理 运行参数 监控管理 诊断分析 BMS感知数据 2.1.4 EMS担任储能系统中的决策角色  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能量管理系统),是储能系统的决策中枢,充当 “大脑”角色。能量管理系统包括电网级能量管理系统和微网级能量管理系统,储能系统中 提到的EMS一般指微电网级。  EMS的核心基本功能是安全优化调度策略和可视化。  储能EMS需要负责优化调度,给出多尺度协调控制的调度策略,并自动维持微电网的压频稳 定;核心控制策略包括频率调节策略、电压调节策略、削峰填谷策略、电网波动平抑策略、 目标负荷实时跟踪策略、计划储能处理策略等。 26资料来源运维电力,华西证券研究所 储能EMS是储能系统的决策中枢 EMS储能微网能量管理系统核心控制策略 2.1.4 EMS担任储能系统中的决策角色  能源管理系统一般分为设备层、通讯层和应用层。  设备层需要能量采集变换(PCS、BMS)做支撑;  通讯层主要包括链路、协议、传输等;  信息层主要包括缓存中间件、数据库、服务器,其中数据库系统负责数据处理和 数据存储,记录实时数据和重要历史数据,并提供历史信息查询;  应用层表现形式包括APP、Web等,为管理人员提供可视化的监控与操作界面, 具体功能涵盖能量变换决策、能源数据传输和采集、实时监测控制、运维管理分析、 电能/电量可视分析、远程实时控制等。 27资料来源固德威招股书,华西证券研究所 储能EMS基本架构 储能EMS基本功能 2.1.4 EMS优化运行策略和控制策略设计是要点  优化运行策略和控制策略的设计是EMS产品的核心要点和难点。  综合考虑储能充放电特性、储能单元充放电成本、储能应用效益,在满足电网调度控制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优化运行策略和控制策略的设计, 能够提升储能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和改善各类技术指标。 28资料来源东方电子,华西证券研究所 综合运行控制策略结合经济性和技术性指标,在控制技术性指标处于合理范围内的同时提升系统运行经济性。 优化运行策略和控制策略的设计是EMS产品的核心要点和难点 2.1.4 EMS电网侧know-how积累形成竞争优势  EMS产品一般作为储能系统与更上一层信息系统交互的枢纽。  储能系统通过EMS参与电网调度、虚拟电厂调度、“源网荷储”互动等。  EMS产品与电网调度等密切配合,并在功能上具备一定相似性,需要公司了解电网的运行特点,深耕电网侧信息化的企业具备知识know- how积累,能够形成能力复用,具备一定优势。 29资料来源国网经研院,华西证券研究所 储能系统参与电网调度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