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书书书 第 37 卷 第 5 期 2019 年 9 月 石 化 技 术 与 应 用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Vol.37 No.5  Sep.2019 论 坛 289 ~296 新能源制氢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黄 格省 1 , 阎 捷 2 , 师 晓玉 1 , 卢 红 1 , 鲜 楠莹 1 1. 中 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 北京 102206; 2.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 甘肃 兰州 730060 摘 要 介绍了化学链制氢 、生物质制氢 、利用弃风 /弃光电解水制氢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新 型清洁能源制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对各种制氢技术的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在氢燃料电池 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 , 化石原料制氢 包括工业副产氢气及化合物热分解制氢 仍将是制氢技术中的主 流工艺路线 , 而生物质制氢 、“绿 电 ”电解水制氢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新能源制氢是化石原料制 氢的重要补充 , 未来的氢气生产将呈现化石原料路线和可再生原料路线优势互补 、多元化并存发展的格 局 。为推动新型清洁制氢技术的快速发展 , 建议我国政府应从国家层面持续做好顶层设计 , 对新能源制 氢产业化项目给予产业政策扶持 ; 国内科研院所应加强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合作 , 加大开发绿色 、低碳 、低 成本制氢技术 , 推动制氢技术进步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快速成长 。 关键词 氢气 ; 化学链 ; 生物质 ; 电解水 ; 风能 ; 太阳能 ; 燃料电池 ;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TQ 11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 -0045 2019 05 -0289 -08 随 着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 氢气来源和制氢技术备受关注 。传统制氢技术 主要包括煤制氢 、天然气制氢 、重油制氢 、甲醇等 化合物制氢 、炼厂重整制氢 、工业副产氢气等多 种方式 。由于传统制氢技术需要消耗煤 、石油 、 天然气化石原料 , 从长远来看原料资源供给不可 持续 , 且制氢过程存在污染物和 CO 2 排 放量大的 缺点 。因此 , 如何对传统制氢技术进行改进 、提 升制氢效率 、降低碳排放 如基于工艺过程简单 、 能耗低 、氢气易于分离 、CO 2 易于回收的化学链制 氢 技术 , 如 何利用原料资源可持续 、低碳 、环保 、 高效的新型制氢技术 如基于原料资源可再生的 生物质制氢技术以及基于弃风 、弃光 、弃水富裕 电力与电解水制氢相耦合的 “绿色 ”制氢技术 , 已 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重点关 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 1 化学链制氢技术 目前 , 全球工业化用氢主要来自于天然气蒸 汽重整工艺 我国主要采用煤制氢 , 但 该工艺反 应条件需高温 650 ~ 1 000 ℃ 、高压 1. 6 ~ 2.0 MPa , 为得到纯氢还 需要对产出的合成气进 行复杂的后续水汽变换和氢气 、CO 2 分 离工艺步 骤 , 过程能耗高 。1983 年 , 德国科学家 Richter 和 Knoche 首次提出化学链燃烧 CLC 概念 , 之后研 究者将 CLC 与蒸汽铁法制氢相结合 , 即形成了化 学链制氢技术 , 原理如图 1 所示 [ 1] 。 图 1 化学链制氢原理示意 化 学链制氢反应装置由燃料反应器 、蒸汽反 应器 、空气反应器共 3 个反应器组成 , 全部过程 按照 3 个步骤进行氢气的制取及 CO 2 的 捕集 在 燃料反应器中 , 燃料与载氧体 Fe 2 O 3 发 生反应 , 燃料被完全氧化为 CO 2 和 水 将水蒸气冷凝下来 即可得到纯净 CO 2 , 同 时载氧体被还原为还原 态 FeO ; 还原态的载氧体进入蒸气 反应器中 , 与 通入的水蒸气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 同时载氧体被 部分氧化 ; 部分氧化的载氧体进入空气反应器 中 , 空气将其完全氧化 , 并在空气反应器中除去 收 稿日期 2019 -06 -03; 修回日期 2019 -07 -29 作者简介 黄格省 1965 , 男 , 陕 西宝鸡人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石油化工 、煤化工 、新能源等领域战略与决策支持 研究工作 , 已发表论文 40 余篇 。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积炭等污染物 。总的反应结 果是烃类水蒸气反应生成 CO 2 和氢气 。 与水蒸气重整制氢相比 , 化学链制氢的优点 主要包括 5 个方面 1 装置相对简单 , 无需水汽 变换装置 、氢气与 CO 2 提纯分离装置 ; 2 只需要 载氧体 1 种固体颗粒 , 而传统的水蒸气重整过程 需要包括水蒸气重整 、高温水汽变换剂 、低温水 汽 3 种变换催化剂及 CO 2 吸附剂 ; 3 不需要复 杂的氢气净化过程 , 只需将蒸汽反应器出口的气 体直接冷凝即可得到纯氢 ; 4 燃料反应器和空 气反应器内部反应温度相对较低 , 且燃料不与氧 气直接接触 , 几乎无 NO x 生成 , 污染气体排放少 ; 5 在燃料反应器中 , 燃料燃烧产物主要是 CO 2 和水蒸气 , 经过简单冷凝即可得到纯净的 CO 2 , 不 需要复杂的分离装置 , 投资少 , 能耗低 。 目前 , 化学链制氢过程中用到的燃料主要为 气体燃料 天然气 , 只有少数研究涉及利用固体 燃料 煤 、石油焦 、生物质等 化学链制氢的可行 性 [ 2 -3] 。以煤为原料的直接化学链 CDCL 制氢 工艺流程如图 2 所示 。Aspen Plus 模拟发现 [ 4] CDCL 过程中在保持碳排放为零的情况下 , 制氢 效率高达 79, 发电效率可达 50; 与传统的煤 气化之后再经水汽转换过程制氢相比 , 能量转换 效率高出约 20。目前 , 针对固体燃料应用于化 学链制氢过程有 2 种方式 1 先把固体燃料气 化 , 利用气化产生的还原性气体进行化学链制 氢 ; 2 直接利用固体燃料作为还原性物质进行 化学链制氢 [ 5] 。 图 2 煤直接化学链制氢工艺流程 化学链制氢技术目前尚有诸多问题需要改 进 1 制备性能优异的载氧体 , 以期解决机械强 度差 、产氢量低 、易烧结 、易积炭 、不耐高温等问 题 ; 2 化学链制氢反应器的设计优化 , 重点解决 载氧体在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方式以及反应器之 间的密封等关键问题 , 同时持续研究设计适用于 液态 、固态燃料的化学链制氢反应器 ; 3 研究开 发采用固体燃料作为化学链制氢原料的可行 技术 [ 6] 。 2 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 2.1 生物质制氢 我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 , 主要以农林废弃 物和城市生活垃圾为主 , 利用生物质原料制氢不 失为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制氢技术路线 。 生物质制氢技术主要有生物质气化制氢 、生物质 热裂解制氢 、生物质超临界水转换制氢以及微生 物降解制氢等技术路线 [ 7] 。 2.1.1 生物质气化制氢 生物质气化制氢是在 1 000 ℃以上的高温条 件下 , 生物质与气化剂 空气 、氧气 、水蒸气等 在 气化炉中反应 , 产生富氢燃气 。使用的气化剂不 同 , 气化反应产生的气体和焦油收率也不同 。气 化制氢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简单 、操作方便和氢气 产率高等优点 。生物质气化制氢在反应过程中 会产生焦油 , 焦油的产生不仅降低反应效率 , 还 会腐蚀和损害设备 , 阻碍制氢的进行 。催化剂可 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 低温下分解焦油 , 从 而降低焦油含量 。该工艺技术接近成熟阶段 , 目 前国内运行的生物质气化装置一般将生物质高 温气化后再发电 , 使生物质的化学能先转化为热 能再转化为电能 , 如用于制氢仅需在气化装置后 部增设相应的水汽变换装置和氢气分离系统 , 所 用主要技术均为常规技术 。 2.1.2 生物质热裂解制氢 生物质热裂解制氢是在 500 ~600 ℃且隔绝 空气和氧气的条件下 , 对生物质进行间接加热 , 使其发生热解转化为生物焦油 、焦炭和气体 , 对 焦油等烃类物质进一步催化裂解 , 得到富氢气体 并对气体进行分离即可获得氢气 [ 8] 。该工艺流 程简单 , 对生物质的利用率高 , 制氢效率主要与 反应温度 、停留时间和生物质原料特性有关 。在 使用催化剂的前提下 , 热解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可达 30 ~ 50 [ 9] 。在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焦油 会腐蚀设备和管道 , 造成产氢效率下降 。目前研 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热解反应器的设计 、反应参 ·092· 石 化 技 术 与 应 用 第 37 卷 数优化 、开发新型催化剂等方面 , 以提高产氢效 率 。该技术目前正处于工业试验阶段 , 国内也已 建有多套小规模工业示范装置 。 2.1.3 生物质超临界水制氢 生物质超临界水制氢的技术原理是生物质 在超临界水 374 ~650 ℃、22.1 ~25.0 MPa 中经 历热解 、水解 、缩合 、脱氢等一系列复杂的热化学 转化后产生 H 2 , CO, CO 2 , CH 4 等气体 , 该技术的 主要优点在于超临界水气化过程前不需对原料 进行干燥预处理 , 有助于减少能耗 。在实际反应 过程中 , 由于生物质分子结构复杂 主要由纤维 素 、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 , 在超临界水中的水 解产物主要是糖类 五碳糖和六碳糖 及酚类 , 之 后再降解为较小分子的醇 、醛 、酸等物质 , 最终降 解为 H 2 , CO 等气体 , 具体反应过程如图 3 所 示 [ 10] 。近年来 , 国内外科研人员对不同种类生物 质超临界水气化过程的转化规律及反应机理进 行了研究 , 对反应温度 、压力 、物料浓度 、停留时 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了探索 , 获得了大量相关基础 数据 , 但由于生物质组成结构及反应体系复杂 , 总体上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 图 3 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反应过程示意 2.1.4 微生物降解制氢法 微生物降解制氢法 也称生物制氢法 是利 用微生物降解生物质得到氢气的一种制氢方法 。 根据生物质生长所需的能量来源 , 将其分为光合 微生物制氢法和发酵生物制氢法 。光合微生物制 氢法是以太阳能为输出能源 , 利用光合微生物 光合细菌和藻类等 将水或者生物质分解产生 氢气 。该方法的优点是利用了取之不尽的太阳 能 , 缺点是无法降解大分子有机物 , 太阳能转换 利用率低 , 氢气产率低 , 可控制能力差 , 运行成本 高 , 目前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发酵生物制氢 法是指发酵细菌 包括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 2 类 在黑暗环境下降解生物质制氢的一种方法 。 发酵生物制氢过程较光合生物制氢稳定 , 发酵过 程不需要光源 , 易于控制 , 产氢能力高于光合细 菌 , 综合成本低 , 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 。 2.2 电力电解水制氢技术 2.2.1 传统水电解制氢 利用水的电解制氢是指在电解槽中加入电 解质并导通电流 直流电 , 将水分子电解解离 , 负极析出氢气 , 正极析出氧气 。作为一种传统技 术 , 电解水制氢技术设备简单 、无污染 , 所得氢气 纯度高 、杂质含量少 , 适用于各种场合 , 缺点是耗 能大 、制氢成本高 。根据电解质的不同 , 电解水 技术可分为碱水电解 、固体氧化物电解和质子交 换膜 PEM 纯水电解 3 种 , 技术参数对比如表 1 所列 [ 11] 。由表 1 可知 , 3 种电解水技术各有优缺 点 , 相比较而言 , 碱水电解技术是目前商业化程 度最高 、最为成熟的电解水技术 , 国外技术商主 要有法国 Mcphy 公司 、美国 Teledyne 公司和挪威 Nel 公司 , 国内代表企业主要有苏州竞立制氢 、天 津大陆制氢和中船重工 718 所 。PEM 纯水电解 在国外已经实现商业化 , 主要技术商有 Proton 公 司 、Hydrogenics 公司等 , 国内对于该技术研究主 要有中船重工 718 所 、中电丰业 、中科院大连化 物所等单位 。PEM 纯水制氢过程无腐蚀性液体 , 运维简单 , 成本低 , 是我国今后需要重点开发的 纯水电解制氢技术 。 表 1 电解水制氢技术对比 电解池类型 碱水电解池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PEM 纯水电解池 电解质 20 ~30的 KOH Y 2 O 3 /ZrO 2 PEM 工作温度 /℃ 70 ~90 700 ~1 000 70 ~80 电流密度 / A·cm -2 1.0 ~2.0 1.0 ~10.0 0.2 ~0.4 电解效率 / 65 ~75 85 ~100 70 ~90 单位能耗 /[ kW·h ·m -3 ] 4.5 ~5.5 2.6 ~3.6 3.8 ~5.0 系统运行维护 有腐蚀性液体 , 运维复杂 , 成 本高 以技术研究为主 , 尚无运维需求 无腐蚀性液体 , 运维简单 , 成 本低 技术成熟度 国内外均已商业化 实验室研究阶段 国外已经商业化 三废产生情况 碱液污染 , 石棉致癌 无污染 清洁无污染 ·192·第 5 期 黄格省等 . 新能源制氢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2.2 风电 /光电电解水制氢 由于利用化石原料制氢存在高能耗 、高污 染 、工艺流程长且出氢纯度低等缺点 , 而电解水 制氢技术具有近零排放和产品纯度高等优势 , 因 此电解水制氢一直是行业重点研究的制氢技术 之一 。然而 , 由于电解水制氢需要消耗大量的电 力 , 用于规模化制氢并不具备经济性 , 因此 , 基于 最近几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对低成本 、规模化 制氢技术的迫切需求 , 业内一致看好采用风电 、 光伏 、水电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富裕电力 也称 “绿电 ” 电解水制氢 , 从而有效解决弃风 、弃水 、 弃光现象 , 达到节约电力资源 、调整电力系统能 源结 构 、并实现规模化制氢的目标 。2011 2018 年我国弃风电量及弃风率 指弃风损失电量 占风力发电总量的比例 情况见图 4 [ 12 -14] 。 图 4 20112018 年我国弃风电量及弃风率变化 在风电 、光电制氢领域 , 德国最早引入可再 生能源制氢并转化为气体燃料技术 P 2 G 的概 念 。德国 、美国等多个国家较早开始探索该技术 的实际应用 。目前仅欧洲已经运营和正在建设的 P 2 G 项目已达 45 个 。利用风力发电 、太阳能发 电等的剩余电力 即调峰谷电及无法上网的富裕 电力 电解水制氢 , 由于节约了化石资源 , 发电成 本低 , 工艺路线低碳环保 , 被公认为是目前与电 解水技术耦合 、实现大规模制氢的理想途径 , 受 到业内普遍重视 。 2018 年 10 月 , 国家发改委 、能源局联合印 发的 清洁能源消纳计划 20182020 年 中 提出 探索可再生能源富余电力转化为热能 、冷 能 、氢能 , 实现可再生能源多途径就近高效利 用 。自 2009 年开始 , 国家电网率先开展了风光 电结合海水制氢技术前期研究和氢储能关键技 术应用研究 。2014 年以来 ,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 公司 、河北建投投资集团 、国家电投集团公司 、 国家能源集团等相继启动了风电或风 /光互补 制氢及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 , 但 由于国内制氢装置必须建设在化工园区以及发 电过网等因素的影响 , 风电制氢仅停留在示范 阶段 规模最大为 10 MW , 商业化运行的经济 性均面临较大挑战 。当前我国风电 /光电制氢 项目运营进展情况见表 2 [ 15] 。按照当前国内各 省份的风电发电量并结合弃风和消纳情况 , 可 直接制取 55 万 t 氢气 。目前风电制氢的成本仍 然偏 高 , 据行业人士测算 , 煤 制 氢 成 本 不 足 1 元 /m 3 , 而每生产 1 m 3 氢气需要消耗电 5. 1 ~ 5. 2 kW·h, 即便按弃风发电价格为 0. 25 元 / kW·h 计算 , 即使不计风电设施投资折旧成 本及运维成本 , 风电制氢仅电的成本已达到 1. 25 元 , 与煤制氢相比缺乏经济性 [ 16] 。 表 2 当前我国风电 /光电制氢项目运营情况 项目启动时间 /年 运营方 项目名称 项目进展 2009 国网上海公司 风水电结合海水制氢技术研究 完成 2014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 风电直接制氢及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技术研究与示范 示范运行 2015 河北建设集团 河北沽源县中德风电制氢合作示范 在建 2018 国家电投集团 辽宁省朝阳市风电制氢 - 氢储能 - 综合利用科技示范 在建 2019 国家能源集团 大规模风 /光互补制氢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在建 2.3 太阳能制氢技术 在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技术中 , 太阳能制 氢是近年来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开发的一项新技 术 。目前利用太阳能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太阳能 热分解水制氢 、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太阳光 电电解水制氢 、太阳能生物制氢等多种 。 2.3.1 太阳能热分解水制氢 该技术是直接利用太阳能聚光器收集太阳 能 , 将水加热到 2 500 K 高温下分解为氢气和氧 气 。太阳能热分解水制氢技术的主要问题在于 高温太阳能反应器的材料问题和实现高温下氢 气与氧气的有效分离 。由于太阳光的能量密度 ·292· 石 化 技 术 与 应 用 第 37 卷 很低 , 首先需要将太阳能聚集 。目前提出的聚焦 装置分为槽式 、塔式 、碟式和双反射聚焦器共 4 种 , 后 3 种装置可将能量密度提高 500 ~ 1 000 倍 , 获得 1 000 ~2 000 ℃的高温 [ 17] 。但如果 要将水直接分解 , 需要的温度在 2 500 K 以上 [ 18] , 这对聚焦装置 、反应器以及产物分离材料都提出了 极高的要求 。随着聚光科技和膜科学技术的发展 , 太阳能热分解制氢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以色列科 研人员对太阳能热分解水制氢的多孔陶瓷膜反应 器进行了研究 , 发现在水中加入催化剂后 , 水的分 解可以分多步进行 , 可大大降低加热温度 , 在温度 为 1 000 K时的制氢效率可达 50左右 [ 19] 。 2.3.2 太阳光电解水制氢 太阳光电解水制氢是由光阳极和阴极共同 组成光化学电池 , 在电解质环境下依托光阳极来 吸收周围的阳光 , 在半导体阳极上产生电子 , 之 后借助外路电流将电子传输到阴极上 。水中的 质子能从阴极接收到电子产生氢气 。光电解水 的效率受自由电子空穴对数量 、自由电子空穴对 分离和寿命 、逆反应抑制等因素影响 。受限于电 极材料和催化剂 , 目前研究工作得到的光电解水 效率普遍较低 10 ~ 13 。澳大利亚莫纳什 化学院研究团队采用泡沫镍电极材料 , 使电极表 面积大大增加 , 可使太阳能光电电解水制氢效率 达到 22 [ 20] 。 2.3.3 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该技术基于紫外光照射 TiO 2 时可以分解水的 原理 , 当半导体吸收光子后 , 价带的电子被激发到 导带并在价带留下空穴 h , h 获取水分子的电 子 , 并把水氧化分解为氧气和质子 H , 而电子与 H 结合后放出氢气 。高效光解水催化剂必须具备 合适的带隙 、良好的电子 - 空穴分离及传输能力 , 放氧放氢位具有高的活性 , 要求使用廉价的催化材 料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腐蚀能力 。 该技术类似于太阳光电分解水制氢 , 不同之 处在于光阳极和阴极并没有像光电分解水制氢 一样被隔开 , 而是阳极和阴极在同一粒子上 , 水 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同时发生 。太阳光催 化分解水的反应相比光电分解水 , 反应过程大幅 简化 , 但由于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同时发 生 , 同一粒子上产生的电子空穴极易复合 , 从而 阻碍氢气与氧气的产生 , 所以抑制光催化逆反应 的发生是推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的关键 。 自 20 世纪 70 年代 , 日本科学家利用 TiO 2 光 催化分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以来 , 光催化材料一 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 [ 21] 。经过多年的研 究 , 人们在半导体作为光催化剂的主催化剂和助 催化剂研发 、光生电子 - 空穴对的分离和传输机 理研究以及放氧放氢反应机理的研究方面均取 得诸多进展 , 光催化材料的太阳能转换效率逐步 提高 , 对光催化机理认识逐步深入 、表征手段快 速发展 , 光催化材料种类也在不断拓展 , 光催化 技术正处于从实验室研究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关 键阶段 。目前光催化技术的研究重点是 如何实 现光催化材料带隙与太阳光谱匹配 , 如何实现光 催化材料的导价带位置与反应物电极电位匹配 , 如何降低电子 - 空穴复合提高量子效率 , 如何提 高光催化材料的稳定性等问题 [ 22] 。 3 制氢技术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无论是化石原料制氢还是可再生能源制氢 技术 , 均有各自的优劣势 。几种新型制氢技术与 传统化石原料制氢 包括工业副产氢及化合物热 分解制氢 技术的优缺点比较见表 3。 表 3 各种制氢技术的优缺点比较 制氢方式 优点 缺点 化石原料制氢 制氢技术成熟 , 成本较低 , 适合大规模制氢 制氢原料不可持续 , 碳排放量高 ; 气体产物中杂质 多 , 需要经过复杂的提纯工序 工业副产氢及化合物 热分解制氢 工业尾气副产氢来源广泛 , 环境友好 , 适合大规模 制氢 ; 甲醇 、合成氨等热分解制氢原料易得 、转化 率高 、氢气收率高 工业副产氢提纯工艺相对复杂 ; 化合物热分解制氢 需要经过高温裂解 , 制氢成本高 化学链制氢 化学链制氢能量转化效率高 , 且可实现碳捕获 技术不成熟 , 尚处于研究阶段 生物质制氢 原料资源丰富 , 具有可持续性 , 环境友好 技术不成熟 , 制氢效率低 , 成本高 , 尚需进一步研究 电解水及风电 、光伏等 制氢 水资源丰富 , 制氢过程杂质少 , 碳排放少 , 环境友 好 ; 充分利用剩余风电 、光伏装机容量 , 实现绿 色 、清洁制氢 电解水制氢能耗高 、成本高 , 其与可再生电力耦合 制氢处于发展起步阶段 , 有待进一步降低投资及 运维成本 ·392·第 5 期 黄格省等 . 新能源制氢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3.1 化石原料制氢技术成熟 , 并且占据主导 地位 从目前我国氢气生产现状看 , 氢气产能已超 过 2 000 万 t/a, 其中化石原料制氢占 70, 工业 副产氢占比将近 30, 电解水制氢占比不到 1; 从氢气消费现状看 , 基本上全部用于合成氨 、合 成甲醇以及炼油化工加氢生产过程 。预计今后 化石原料制氢仍将是实现大规模制氢的主体技 术路线 。但从长远看 , 由于我国油气资源对外依 存度逐年提高 , 采用化石原料制氢尤其是天然气 制氢 、重油制氢 由于经济性不佳目前已经基本 淘汰 不仅原料来源不具有可持续性 , 而且碳排 放量也较大 。我国煤炭资源虽然比较丰富 , 而且 近年来国内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建设的制 氢装置一般均采用煤制氢 少部分采用天然气制 氢 , 但煤制氢路线耗水量大 、碳排放量大 , 在我 国社会经济清洁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 , 煤制氢和 天然气制氢都将受到制约 , 而工业副产氢例如炼 油厂重整制氢 、丙烷脱氢 、乙烷裂解 、焦炉煤气和 氯碱工业副产氢气路线 , 由于气体来源广泛 、环 境友好 、经济性高 , 无疑将会得到较快发展 。 3.2 化学链制氢技术思路新颖 , 亟待深入研究 与探索 化学链制氢技术不仅可以达到较高的能量 转换效率 , 同时还可以低能耗地分离捕集 CO 2 , 目 前对该技术的研究仅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 在化学 链制氢反应器的设计优化 、性能优异的载氧体制 备 、化学链制氢原料的拓展等方面仍有待开展许 多研究工作 , 离实现工业化应用具有较大的差 距 , 但基于该技术的基础理论创新和技术工艺的 能耗低 , 估计对该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将会进一 步加大 。 3.3 生物质制氢技术发展缓慢 , 仍需解决诸多 技术问题 与化石原料相比 , 我国生物质资源种类多 、 资源量大 、分布广泛 , 例如农作物秸秆 、农林废弃 物 、畜禽粪便 、能源植物 、城市生活垃圾等都可作 为制氢的原料 , 但生物质原料也存在能量密度 低 、资源分散 、收集加工成本高等缺点 。目前各 种生物质制氢技术 , 包括生物质气化制氢 、热裂 解制氢 、超临界水制氢以及微生物降解生物质制 氢技术 , 均未达到成熟阶段 , 尤其是生物质气化 、 生物质热裂解技术已经发展多年 , 但技术进展缓 慢 , 仍需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工艺优化 。从 长远发展看 , 由于生物质原料具有可持续性 , 相 对化石原料制氢过程其碳排放量较少 , 符合绿色 经济发展理念 , 因此利用生物质制氢仍然会受到 行业重视 。 3.4 风电 /光电制氢发展潜力大 , 应持续优化产 业链并降低成本 电解水制氢技术已经发展多年 , 但由于耗电 量大 、氢气生产成本高 每千克 H 2 约 40 元 , 成本 是煤制氢的约 4 倍 , 是天然气制氢的约 2 倍 , 一 直无法进行大规模工业应用 。最近几年 , 借鉴国 外经验 , 国内开展的利用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发电 、水电 、地热发电等 生产的富裕电力与传统 电解水制氢的耦合路线 也称 “绿氢 ”路线 , 为氢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开辟了一条实现大规模 、 低成本制氢的创新模式 。目前 , 由于 “绿氢 ”路线 一次性发电设施投入大 、运维成本偏高等原因 , 尚未显现出其经济性优势 , 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 级阶段 。为降低 “绿氢 ”成本 , 对于风电设施需要 降低发电机组 、风场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 , 对于 光伏设施需要降低多晶硅片 、电池片和组件成 本 , 同时需要持续创新产业链运行模式 , 充分利 用可再生能源谷电 、“弃电 ”降低发电成本 , 同时 要将制氢装置尽量建设在加氢站附近以降低氢 气储运成本 , 此外要继续加大新型电解水技术 重点是 PEM 纯水电解技术 研发 , 降低电解水 工艺的单位电耗 , 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大规 模应用 。 4 结束语 氢燃料电池汽车被业内多数人士认为是未 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终极模式 , 目前正处于产业 化发展的初期 , 在制氢 、储氢 、输氢 、加氢站 、燃料 电汽及整车制造全产业链中 , 实现清洁低碳 、低 成本 、规模化制氢是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 展的首要条件 。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进步 和产业链的日益成熟 , 我国氢气消费将会持续增 长 , 可再生能源制氢有望成为化石原料制氢技术 的重要补充 , 未来的氢能产业必将是化石原料 、 可再生燃料制氢多种方式并存 、优势互补 、多元 ·492· 石 化 技 术 与 应 用 第 37 卷 化协同发展的格局 。当前 , 各种可再生能源制氢 技术发展正处于成长阶段 , 我国政府应从国家层 面持续做好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 , 对新能源制氢 产业化项目的实施给予适当的补贴和政策优惠 扶持 。国内科研院所应加强与企业的技术研发 合作 , 加大开发绿色 、低碳 、低成本新型制氢技 术 。经过政府 、企业 、科研院所等各方面的共同 努力 , 我国制氢技术将会取得长足进步 , 有力推 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快速成长 , 促进我国能源 消费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 参考文献 [ 1] 孙兆松 , 梁皓 , 尹泽群 . 化学链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 J] . 化学工 业与工程 , 2015, 32 5 71 -78. [ 2] 向文国 , 陈盈盈 . 铁法链式反应器煤基氢电联产系统性能模 拟 [ J]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2007 23 45 -49. [ 3] Chen S, Xue Z, Wang D, et al. Hydrogen and electricity co - pro- duction plant integrating steam - iron process and chemical loo- ping combustion[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2, 37 10 8204 -8216. [ 4] Fan L S, Li F X, Ramkumar S. Utilization of chemical looping strategy in coal gasification processes[ J] . Particuology, 2008, 6 3 131 -142. [ 5] 罗明 , 王树众 , 王龙飞 , 等 . 基于化学链技术制氢的研究进展 [ J] . 化工进展 , 2014, 33 5 1123 -1133. [ 6] 孙兆松 , 梁皓 , 尹泽群 . 化学链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 J] . 化学工 业与工程 , 2015, 32 5 71 -78. [ 7] 杨琦 , 苏伟 , 姚兰 , 等 . 生物质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 J] . 化工新 型材料 , 2018, 46 10 247 -250. [ 8] 李建芬 . 生物质催化热解和气化的应用基础研究 [ D] .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 2007. [ 9] 孙立 . 生物质热解制氢机理和实验研究 [ D] . 天津 天津大 学 , 2008. [ 10] 陆柒安 , 张军 , 赵亮 , 等 . 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研究进展 [ J] . 现代化工 , 2018, 38 12 29 -33. [ 11] 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 解码电解水制氢技术哪种应用更具 经济性 [ EB/OL] . [ 2018 - 11 - 07] . http / /www. escn. com. cn/news/show -686882. html. [ 12] 中国电力新闻网 .2011 年 -2015 年中国风电弃风数据统计 [ EB/OL] . [ 2016 - 10 - 31] . http / /www. cpnn. com. cn/ cpnn_zt/dsj/dlrsb/201610/t20161031_932373. html. [ 13] 中国报告网 .2018 年我国风电行业弃风率下降明显经营情 况边际改善 [ EB/OL] . [ 2018 - 03 - 28] . http / /free. chin- abaogao. com/dianli/201808/0RS614052018. html. [ 14] 国家能源局 .2018 年风电并网运行情况 [ EB/OL] . [ 2019 - 01 - 28] . http / /www. nea. gov. cn/2019 - 01/28/c _ 137780779. htm. [ 15] 北极星电力新闻网 . 风电制氢 Power to Gas 前沿与中国发 展现状 [ EB/OL] .[ 2019 - 04 - 11] . http / /news. bjx. com. cn/html/20190411/974117. shtml. [ 16] 氢能源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 深度解读 风电制氢 [ EB/OL] . [ 2018 - 05 - 04] . http / /www. dmotor. cn/Article/jishu/ 2474. html. [ 17] Kodama T, Gokon N. Thermochemical cycles for high tempera- ture solar hydrogen production [ J] . Chem Rev, 2007 107 4048. [ 18] Nakamura T.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water rutilizing solar heat at high temperatures[ J] . Solar Energy, 1977, 19 5 467. [ 19] Kogan A, Linke M J, Spiehler E, et al. Direct solar thermal split- ting of water and on - site separation of the products. III. Im- provement of reactor efficiency by steam entrainment [ J] . Inter- 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00, 25 8 739 -745. [ 20] 鲍君香 . 太阳能制氢技术进展 [ J] . 能源与节能 , 2018 11 61 -63. [ 21] 陈宏善 , 魏花花 . 利用太阳能制氢的方法及发展现状 [ J] . 材 料导报 , 2015, 29 11 36 -40. [ 22] 闫世成 , 邹志刚 . 高效光催化材料最新研究进展及挑战 [ J] . 中国材料进展 , 2015, 34 9 652 -658. 相关文献链接 [ 1] Li Z, Guo P, Han R H, et al.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 based hydrogen production technology [ J] .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2019, 37 1 5 -25. [ 2] 杨琦 , 苏伟 . 生物质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 J] . 化工新型材料 , 2018, 46 10 247 -258. [ 3] Hsu C W, Lin C Y. Commercialization model of hydrogen produc- tion technology in Taiwan Dark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applica- tions[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6, 41 7 4489 -4497. [ 4] Lu B W, Kawamoto K. Thermo - chemical hydrogen production technology from biomass[ J] . Current organic chemistry, 2015, 19 5 447 -454. [ 5] 杨帆 , 孟凡伟 . 浅析煤层气制氢工艺技术 [ J] . 石油和化工设 备 , 2014 9 83 -84. [ 6] 乔松涛 , 易国有 . 太阳能制氢技术 [ J] . 中国化工贸易 , 2013 5 296 -296. [ 7] 史云伟 , 刘瑾 . 天然气制氢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 J] . 化工时刊 , 2009, 23 3 59 -68. [ 8] 李冬燕 . 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 J] . 河北化工 , 2008, 31 4 6 -12. [ 9] 戈天舒 . 生物制氢技术 [ J] . 舰船防化 , 20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