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长江证券:氢能-顶层、配套政策快速推进,2023年电解槽招标1.61GW以上.pdf
支持气候中和园区发展的数字化工具--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pdf
一次性纸制品生产企业碳中和实施指南.pdf
中国储能市场现状及应用研讨PPT--光伏业协会(1).pdf
团体标准-《低碳社区(近零碳排放社区)建设和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pdf
邮政快递业低碳发展路径研究与策略报告--快递协会.pdf
双碳与可持续发展实用手册-v01.03-20240301-价值前瞻-150页.pdf
头豹:2023年中国工商业储能行业系列报告(上)-峰谷价差拉大,工商业储能需求爆发可期(摘要版).pdf
数字经济-绿色电力+绿色算力协同发展,新市场孵化新业态.pdf
项目案例-光热发电设备开发与迪拜光热光伏项目介绍-43页.pdf
解码中国省级交通领域2012—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世界能源研究所.pdf
欧盟新电池法与碳足迹规则PPT - 202308-亿科-23页_OCR.pdf
敏实集团碳中和白皮书.pdf
零碳园区评价通则.pdf
平安证券:绿氢化工项目将如何落地?.pdf
国贸控股集团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白皮书.pdf
广东省道路交通领域中长期深度减排研究--世界能源研究所.pdf
国联证券:特高压建设加速_海外需求共驱电力设备新成长.pdf
光伏行业政策月报(2024年2月第二期)--光伏行业协会.pdf
国网PPT: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关键技术及应用实证.pdf
风电行业3月月度报告:海风蓄势待发,二季度有望迎来招标、出货双升-240308-中信建投-28页.pdf
资源描述:
中共遂宁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建 设绿色智造名城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决定 (2021 年 12 月 28 日中国共产党遂宁市第八届委员 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精 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决策部署,更好服 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全局,积极培育支撑遂宁 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低碳新动能,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遂宁新胜利,中共遂宁市委八届二次全 体会议就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建设绿色 智造名城、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 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定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绿色低碳优势 产业发展 (一)深刻领会重大意义。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 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 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 审时度势,围绕绿色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 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 重大战略决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 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十一届十次全 会就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 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决定,为全省落实国家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明晰了实践路径、明确了工作重 点。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 牢牢把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意义、总体要 求、目标任务,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努 力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 路中提供遂宁样本、多作遂宁贡献。 遂宁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生态本底优 良、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坚实,具备绿色低碳发 展的现实条件,在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大有可为。近年 来,全市加快建设联动成渝的重要门户枢纽和成渝发 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及相关产业 迅速发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地位和作用日 益凸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遂宁要全面服务国家碳 达峰碳中和战略全局、展现绿色发展新担当,牢牢掌 握绿色低碳发展主动权和制胜权、提升产业发展新位 势,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必须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建设绿色 智造名城,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准确把握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 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 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决 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 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 和保护,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能源绿色 低碳发展为关键,着力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 发展优势,大力推进天然气资源综合利用,做优做强 锂电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学推动 能源开发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功能布局优化,积极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筑“三城”兴 “三都”、加速升腾“成渝之星”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双碳”引领。紧扣国家碳达峰碳中和 战略总体要求,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 科学把握发展与减排、短期与长远、总体与局部的关 系,着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两手抓,培育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科技含量高、 产出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的产业集群。 坚持创新驱动。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 第一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 产业链,在绿色低碳产业重点领域自主研发、转化应 用一批创新成果,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 核心竞争力。 坚持特色发展。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 产业基础,探索具有遂宁特色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 展路径,加快全链条优势重塑和价值跃升,构建分工 合理、配套完备、保障有力的产业生态圈,加快形成 科学布局、关联成链、集约高效、特色明显的产业发 展格局。 坚持市场主导。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 强化规划引领,优化政策供给,尊重市场规律,营造 良好环境,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各类市场 主体积极融入绿色低碳领域,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优势 产业,落地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充分激发内生动力。 (三)科学确立发展目标。坚持战略全局所需和 遂宁发展所能相结合,统筹当前和长远发展,围绕加 快建设绿色智造名城,着力打造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 略的“东方气都”、具有引领行业发展风向标的“世 界锂都”,建设西部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培育形成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有影响力、对遂宁发展有 支撑力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 到 2025 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模能级加 速提升,天然气年产量达到 200 亿立方米左右,锂电 重点材料产能占全球比重达 20左右,绿色低碳优势 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 70左右,绿色 低碳优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在成渝地区具 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色智造名城。 到 2030 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水平进入全 省前列,天然气年产量达到 240 亿立方米左右,锂电 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 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 73左右,绿色智造名城在 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 型取得重大成效,如期完成碳达峰目标任务。 到 2035 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达到国内先 进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 300 亿立方米左右,锂电 产业国际地位持续巩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 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 75左右,成为全省绿色低碳 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的重要支撑,朝着实现碳中和目标稳步前进。 二、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东方气都” (四)推动有序开发。加快推进国家天然气(页 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核心区建设,构建能源 开采、储气调峰、就地转化综合利用体系,加快建成 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东方气都”。稳 定磨溪海相整装气藏产量,加快蓬莱气区、川中致密 气核心建产区等重点区域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支持 部署一批钻井和生产场站,促进增储上产,“十四五” 时期力争新增探明储量 6000 亿立方米以上。深化地 企合作,推动与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资源、资金、 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的战略合作,打通绿色高效、 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能源供应渠道。 (五)加快就地转化。依托天然气主产地优势, 高质量发展绿色精细化工,打造天然气全产业链千亿 级产业集群。推进专业化工园区建设,加快引进一批 资源转化水平高、精深加工程度高、产品附加值高的 绿色化工项目,发展天然气制烯烃等产业及下游产业 链。推进油气化工融合循环发展,建设全省绿色油气 化工新材料示范基地。发展集中式天然气发电,规划 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鼓励建设天然气热电联产和分 布式能源项目。实施天然气燃料替代工程,加大天然 气在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运用。探索发展天然气制氢, 建立完善氢制造、氢储运、氢应用产业链。 (六)完善供给体系。坚持统筹推进、适度集中 原则,完善配气站点规划布局,在重点工业园区增设 天然气配气站点,对符合条件的工业用气大户推广直 供用气,降低企业要素成本。扩大资源地发展优势, 积极争取资源地天然气保供政策,协调落实地方留存 用气指标,对重大工业项目提供针对性供气政策服务。 强化应急储备能力建设,推进储气调峰基地项目建设, 支持燃气企业建设储气服务设施,加快补齐储气调峰 设施短板。 三、提升产业能级着力打造“世界锂都” (七)健全产业循环价值链。聚焦全生命周期、 全产业链条,突破发展储能电池,积极发展动力电池, 创新发展消费电池,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打造立 足川渝、配套全国、辐射全球的“世界锂都”。推进 锂资源精细化、高效化、科学化开发利用,支持头部 企业实施能效提升与转型升级。推动锂电关键材料精 细加工领先发展,支持正负极材料企业降低单位能耗, 高质量打造全球最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以 及重要的锂电材料供应基地。加快补齐隔膜、电解液 等关键节点短板缺项,布局和引进锂电关键核心配件 项目,提升全产业就地配套能力。大力推进废旧锂电 池回收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建成锂电循环产业集 聚区。 (八)完善项目发展生态链。实施重点锂电项目 挂图作战行动,签约落地一批单位能耗更低、能量密 度更高、投资强度更大的锂电高新产业项目,建成投 产一批涉及关键材料、核心组件、电芯制造与系统集 成项目。加快专业锂电产业园以及终端应用示范区绿 色升级,推进企业孵化、电力保障、环境治理等基础 设施项目建设,推动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产业园区, 支持射洪锂电高新产业园申报认定省级专业化工园区。 探索与阿坝、甘孜等锂资源富集地建立联合开发、利 益共享机制,加强区域产业协作配套,联合开展“检 测互认、中试共享、互为仓储”合作,共建锂电产业 生态。支持锂电产业联盟(协会)、锂电产业研究院 等平台实体化运行。 (九)探索产品应用创新链。坚持电动化、网联 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瞄准新能源汽车整车市场,加 快发展新能源整车制造及关键部件配套产业。加强与 成渝联动协同,布局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及服务网络 系统,推进实施“充电桩进小区”、中心换电站等场 景应用项目,打造以“绿色、电动”为主元素的锂电 示范项目与示范空间。抢抓统筹布局电源、电网、用 户侧储能设施机遇,推进“新能源储能”工程,建 设“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加快储能规模化应用。 发布锂电产业发展指数,建设锂电大数据中心,加强 锂电产业运行监测。 四、优化产业生态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十)厚植产业基础优势。主动融入全省“芯屏 端软智网存”生态圈,加强与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 协作配套,打造西部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依托遂宁经开区国家基础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 基地,积极开发多功能复合化和智能化新型元器件产 品,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加快引进培育一批芯片设 计、制造、封测等产业项目,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产业。 大力引进电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推动产业规模 壮大、链条延伸、价值提升。优化提升半导体照明产 业,推进新光源制造企业集聚发展。 (十一)延链布局新兴领域。深化新一代信息技 术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绿色低碳新业态、 新模式。培育发展汽车电子产业,招引落地具有市场 带动力、行业引领力的汽车电子项目,打造川渝地区 重要的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存储器、智能终 端等产业链,探索建设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大力发展 数据加工、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聚焦新型显示、 传感器、超高清等重点领域,围绕关键器件、关键材 料、产品制造、应用服务,拓展文化教育、医疗健康、 娱乐消费等应用场景,构建“产品应用服务”的产 业生态。 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推进现有水电站稳定出 力,瞄准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新领域,前瞻布局发展新 型可再生能源,稳步有序推进光伏、氢能、生物质能 等产业发展。必须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坚决遏 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力推动节能降碳减排,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持续降低单 位产出能耗和碳排放。 五、做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动力支撑 (十二)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主动对接成渝地区 创新研发资源,聚焦绿色低碳优势领域,联合高校、 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加快建设培育一批 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行 业技术创新平台,探索建设科技孵化飞地。建强创新 人才队伍,实施“金荷花领军人才工程”“高校·企 业创新人才团队支持计划”,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 院所开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人才订单式培养,柔性引 进高校人才团队服务遂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加 强绿色低碳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依法打击知识产权侵 权假冒行为,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十三)促进技术研发推广。坚持发展所需与创 新所能相结合,推动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以 自主可控的创新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强化“政 产学研用”合作,与华北电力大学等科研院校和机构 共建“双碳”示范园区,发挥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 遂宁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遂宁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 究院等资源优势,加强锂电、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 基础研究,合力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攻 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争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在遂实施,带动孵化形成一批 绿色低碳型优质企业。 (十四)加快产业数字赋能。推动互联网、大数 据、人工智能、5G 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 融合,提高数字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渗透性和覆盖性。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环保等传统基础设 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为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提 供硬件支持。引进一批成长型大数据服务企业,建立 数字经济研究院,大力发展数据分析、数据标注等产 业,支持射洪建设锂电产业数字平台。建设产业大脑 数字化平台,探索“工业互联网”模式,完善数据 标准规范,深挖数据应用场景,打造川渝产业数据驱 动数字治理标杆。围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创建数字化 转型促进中心,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六、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十五)引导产业集中布局。坚持全市一盘棋,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 聚集群集约化发展。围绕打造“世界锂都”,启动建 设储能电池专业园区,支持射洪经开区建设锂电产业 核心区、安居经开区建设锂电产业引领区、蓬溪经开 区建设锂电产业拓展区。围绕建设“东方气都”,统 筹推进射洪、安居、大英专业化工园区和遂潼涪江创 新产业园区“遂潼之心”建设,布局发展天然气综合 利用产业。围绕建设西部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基地,支持遂宁经开区、遂宁高新区推动电子信息产 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 提升发展绿色食品、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等特色产业, 培育发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材料等新兴产业。 (十六)推动园区集约发展。坚持专业化、集约 化、市场化发展导向,规范开展园区扩区调位,推进 产业园区绿色低碳集约发展。建设“绿色园区”,树 立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等理念,推进园区 实施循环化改造,争取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示范,支 持创建绿色低碳园区、绿色低碳工厂。打造“智慧园 区”,加强园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服务网络化、 应用智慧化、平台集约化,建设一批智慧工厂、智慧 车间。支持共建以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为特色的“飞地 园区”。 (十七)培育壮大优势企业。深入落实制造业企 业“贡嘎培优”行动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 做大做强,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产业 链领航企业,引领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上下游协同配 套,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关联成链发展。精心挑选一批 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质量好、生产效益优的中小企 业,培育争创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 人”企业。积极引导国有资本布局绿色低碳优势产业 领域,增强国有经济对能源资源安全的保障能力。落 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深 度参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 (十八)支持打造优质品牌。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主动对标绿色低碳名优特新产品目录,鼓励企业采用 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标准开展绿色产品设计、研发、生 产,支持开展绿色低碳产品认证,争创中国质量奖、 天府质量奖。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 准、行业标准制定修订,提高绿色低碳行业话语权。 落实绿色低碳品牌发展战略,推动一批“遂宁智造” 争创“天府名品”,办好国际锂电产业大会等专业性 重大会展活动,以高水平会展带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 集聚发展。 七、营造支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十九)健全开放协同的产业合作机制。深化市 场化机制改革,推动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机 制建设,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进能源 资源开发和利益共享机制改革,提高能源资源就地就 近转化利用水平。深化招大引强,围绕延链补链强链, 绘制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图谱,加强大企业大集团大项 目招引,形成龙头带动、项目促动、整体联动的发展 局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 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化与毗邻地区、先进 地区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领域交流合作,促进绿色技 术共享、绿色基地共建、绿色品牌共创。 (二十)健全导向明确的政策支持机制。制定出 台配套支持政策,在项目建设、创新提升、绿色数字、 人才引育、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实施财政 “十百千”资金支持计划,围绕锂电、绿色精细化工 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加强向上衔接,在专项资金、 政府债券等方面争取更多支持。整合优化市级产业发 展基金,设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基金,引导撬动社会 资本加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投入。加大绿色低碳优势 企业用地用能指标支持力度,分类加强要素保障。争 取和用好支持性电价政策,深化“标准地”改革,实 施“亩均论英雄”评价和企业能效碳排放绩效评价, 严格落实能耗和碳排放“双控”措施,大力推进重点 用能企业节能技改,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腾出更 多空间。 (二十一)健全普惠多元的绿色金融机制。整合 金融资源、优化金融结构、强化财金互动,有序推进 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建立绿色项目(企业) 融资需求信息发布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对绿色项 目(企业)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通过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支持绿色低碳领 域企业获得期限长、成本低资金。用好人民银行碳减 排支持工具和再贴现再贷款货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 合理降低绿色低碳企业融资综合成本。加强对绿色低 碳产业的培育辅导,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领域企 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 (二十二)健全灵活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由市 筑“三城”兴“三都”暨推进“六大对标竞进行动” 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建设绿色智造名城、推动绿色低碳 优势产业发展,发挥专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一 链一策、分产业分领域收集、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 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强化评价考核,建立绿色低碳优 势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设立产业发展指数、绿色能效 “税电指数”,加强碳排放动态监测、跟踪分析和信 息披露,差别化考核清洁能源消费情况。加大宣传力 度,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倡导简约 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强节能监察,将“双 碳”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考量,以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 展。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干部培训内容,提高领导班 子和干部队伍专业能力。加强政治监督和督促检查, 确保各项决策部署终端见效。 资料来源 https//sfzggw.suining.gov.cn/web/gkml_fgw/_m_/- /articles/28094496.shtml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