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长江证券:氢能-顶层、配套政策快速推进,2023年电解槽招标1.61GW以上.pdf
支持气候中和园区发展的数字化工具--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pdf
一次性纸制品生产企业碳中和实施指南.pdf
中国储能市场现状及应用研讨PPT--光伏业协会(1).pdf
团体标准-《低碳社区(近零碳排放社区)建设和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pdf
邮政快递业低碳发展路径研究与策略报告--快递协会.pdf
双碳与可持续发展实用手册-v01.03-20240301-价值前瞻-150页.pdf
头豹:2023年中国工商业储能行业系列报告(上)-峰谷价差拉大,工商业储能需求爆发可期(摘要版).pdf
数字经济-绿色电力+绿色算力协同发展,新市场孵化新业态.pdf
项目案例-光热发电设备开发与迪拜光热光伏项目介绍-43页.pdf
解码中国省级交通领域2012—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世界能源研究所.pdf
欧盟新电池法与碳足迹规则PPT - 202308-亿科-23页_OCR.pdf
敏实集团碳中和白皮书.pdf
零碳园区评价通则.pdf
平安证券:绿氢化工项目将如何落地?.pdf
国贸控股集团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白皮书.pdf
广东省道路交通领域中长期深度减排研究--世界能源研究所.pdf
国联证券:特高压建设加速_海外需求共驱电力设备新成长.pdf
光伏行业政策月报(2024年2月第二期)--光伏行业协会.pdf
国网PPT: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关键技术及应用实证.pdf
风电行业3月月度报告:海风蓄势待发,二季度有望迎来招标、出货双升-240308-中信建投-28页.pdf
资源描述:
商丘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 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征程、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商丘绚丽篇章的 关键时期,是商丘市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由大到强 的转型期,也是商丘市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 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 景”的攻坚期。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加快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尽早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根据河南省“十四五”现 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和商丘市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 标纲要,特制定本规划,推动我市能源行业持续健 康发展。 商丘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 和规划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牵引,推进能源革命, 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商丘市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科学谋 划了商丘市未来五年能源发展,是建设现代能源体系, 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指南。 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 精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 源安全新战略,认真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大力推 进能源领域供给侧改革和能源设施建设,优化能源结 构和清洁能源体系,为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 善提供坚强能源支撑,为“十四五”时期能源持续发 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1.能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至 2020 年末,商丘 市境内建成 500 千伏变电站 2 座,变电容量 2700 兆 伏安,500 千伏线路 546.57 公里;220 千伏变电站 22 座,变电容量 7080 兆伏安,220 千伏线路 1503.29 公里;110 千伏变电站 88 座,变容量 586.5 万千伏安,110 千伏线路 1818 公里,初步形成以西 部国电民权电厂,中部 500 千伏庄周变、归德电厂和 东部 500 千伏圣临变、神火电厂和裕东电厂为主要电 源支撑的供电结构。 全市供电区建成发电厂 42 座,装机总容量达 500.4 万千瓦,统调供电量 170 亿千瓦时。完成中电 民生热电厂、国电民权电厂机组节能改造,中电民生 热电厂 2 号发电机组完成灵活性改造,火电装机容量 达 319.6 万千瓦,电力供应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原 煤产量达 240 万吨以上,建成 9 个清洁煤炭配送中心, 清洁煤利用得到落实。油气供应安全、应急储备能力 大幅增强,能源基础建设成效显著。 2.能源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十三五”时期,全 市牢牢把握清洁能源发展趋势,严格执行国家、省新 能源相关政策,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煤炭消费总 量下降 10以上,可再生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 比重达到 7%以上,天然气占比达到 8.5%以上。全 市淘汰煤电落后产能 42 万千瓦,30 万千瓦及以下非 供热煤电机组全部退出市场;完成全市 10 蒸吨/小时 及以下燃煤小锅炉拆除或清洁能源改造。完成民用散 煤双替代清洁取暖 42 万户,实现平原地区散煤取暖 基本清零。 3.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快速提升。“十三五”时 期,全市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 170.8 万千瓦,其 中风电、分布式光伏呈现爆发式增长,装机规模分别 达到 67 万千瓦、91.1 万千瓦,占比分别达到 13.38、18.19。生物质及垃圾发电装机 22.7 万千 瓦,占比达到 4.54。发布商丘市电动汽车充电基 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商丘市“十三五”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促进电动汽车充 换电设施快速发展。 4.城市绿色低碳持续发展。 2020 年,全市生产总 值 2925.3 亿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670 万吨标准煤, 完成预期目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 2015 年减少 15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减少 10 以上。全市煤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燃煤火电平 均供电标煤耗 303 克/千瓦时,较 2015 年下降 0.7。实施城市集中供热、清洁煤改造及“双替代” 工程,供暖普及率完成省定目标,为环境攻坚战打下 坚实基础。 5.能源惠民取得实效。 “十三五”期间民生工程 城乡电网项目实施顺利,全市环网供电结构初步形成; 加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力度,最大限度补 齐农村地区电网运行短板,有效缓解 110 千伏、35 千伏供电“卡脖子”问题及粮食主产区农田机井通电 等问题,大幅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抢抓光伏 扶贫政策机遇,在梁园、虞城、夏邑建成三个大型光 伏集中电站和 944 个光伏扶贫村级电站。 6.能源体制改革释放活力。电力、油气行业体制 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符合能源发 展特征的价格机制逐步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 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在增量配电及售电方面,成功申 报永煤矿区、梁园产业集聚区、宁陵产业集聚区三个 增量配电业务革命试点,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参与省发 展改革委能源局组织的多元售电和竞价用电等多种形 式的能源改革事项。 “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成就 指标 单位 2015 2020 年均增速() 一、一次能源 消费总量 万吨标 准煤 551.71 670 3.96 其中煤炭 万吨 957 838 -3.11 石油 万吨 120 140 3.13 天然气 亿立方 3 5 10.76 二、全社会用 电量 亿千瓦 时 158( 统调) 170(统 调) 1.47 三、最高电力 负荷 兆瓦 3073 3729 3.95 四、电力总装 机 万千瓦 253 500.4 13.73 其中 煤电 万千瓦 243 319.6 6.34 风电 万千瓦 - 67 - 光伏 万千瓦 10 91.1 55.56 生物质 万千瓦 - 15.5 - 垃圾焚烧发电 万千瓦 - 7.2 -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1.能源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一方面,我市能源消 费以煤炭为主,“十三五”期间清洁能源建设虽具有 一定成效,但占比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 我市煤炭资源丰富,造成煤炭产能过剩,煤炭后备资 源储量不足。电力装机总容量偏低,大容量机组数量 较少,电网缺少稳定支撑。煤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 明显偏低,并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导致设备利用效 率低下、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大幅增加。减煤措施 力度弱,能源减排降碳、源头治理难度加大,能源结 构调整任务艰巨。 2.新能源发展质量不高。 “十三五”期间,我市 新能源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已成为第二大能源装机 类型,有效支撑了我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但随着新 能源发电规模和占比不断提高,发展过程中存在单个 项目规模偏小、布局分散、质量不高等问题;随着补 贴退坡,土地、电网消纳等资源逐步趋紧,电网安全 运行压力不断增大,个别项目对生态环境不够友好等 问题也日益突出。新能源发展缺少统盘考虑,各能源 品种之间缺乏联动,风电、光伏和火电之间结合不够 紧密,缺乏多能互补、一体化开发的统盘考虑;资源 开发与整体产业布局缺乏计划统筹,相关配套产业尚 未形成完整体系,存在部分重要链条缺失、企业竞争 力参差不齐等问题。新能源的发展促进了我市能源结 构转型升级,降低了碳排放,一定程度也带动了相关 产业的发展,但是在生态价值实现、产业带动等方面 应有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对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带 动效应未得到充分体现。 3.能源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能源体制机 制制约亟待破局,在全国能源体制改革推进困难重重 的大背景下,我市可腾挪空间较小,目前开展的各项 能源改革试点困难较多,能源产供储销市场体系建设 任重道远,科学灵活的价格调节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不能适应双碳目标下的能源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 面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原有的体 制机制未能及时打破和重建,导致储能、能源互联网 等新技术、新产业推广和应用较慢,与人民群众对优 质优价、智能便捷能源的需求存在差距。在构建以新 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下,适应能源转型变 革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能源发展与生态环境、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匹配,保障经济发展的托 底作用还需要加强。 4.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能源供应保障水平有 待提升。随着“外电入豫”规模不断增大,我市能源 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现有供能系统调峰能力严重不 足,智慧能源系统调节机制尚未充分建立,造成系统 设备利用率持续下降;可再生能源大量接入,需求侧 峰谷差、季节差逐年加大,部分区域、部分时段的电 力、天然气等供应保障压力较大,能源运行调节的结 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极端天气、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 暴露出能源系统的灵活性不足,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 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另一方面,能源基础设施的短板 和瓶颈仍然存在。“引电入商”电力通道不足,配电 网多元负荷承载能力有待提升。我市天然气运输主要 依靠西气东输二线豫东支线,输气管道支撑不够。储 气手段单一且能力极为有限,冬季用气高峰期间,上 游气源气价上浮高,辖区内燃气企业协商议价能力较 弱,保障能力较低。天然气管网部分管段输送能力受 限,新建管道选址困难。现有能源设施水平和供应能 力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能源需求。 二、面临形势 (一)国际国内形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 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国发展呈现新的阶段 性特征。尤其是在全球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等因素共同 作用下,世界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大势已成。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 辩论上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 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 我国能源朝着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 从国际形势看,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一轮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 泛深远,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能源国际竞争更加激 烈,世界能源市场关系愈发政治化,能源安全保障不 确定性增强,或将面临各种新的风险和挑战。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 念更加深入人心,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更加注重培 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 应链优化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化区域经济 布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守 住安全发展底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积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坚持可再生能源开发, 积极推动能源、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升级,努力为全国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二)我省形势。我省面临着国家构建新发展格 局、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机遇,积极推进经济社会高 质量发展,能源消费将呈现刚性增长态势。全省新型 城镇化快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逐步形成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 发展格局。我省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发展韧性强大, 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我省 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比较突出,人均主要经 济指标相对落后,创新支撑能力不足,能源数字经济 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面临一定挑战;区外能源资源 竞争加剧,全省能源供应保障压力不断加大;能源产 业结构偏重,能源能耗水平偏高,节能降耗难度大; 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市场配置资源 的作用尚不能充分发挥,能源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 善。 (三)我市发展形势。 1.能源安全保障面临更高要求。随着我市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启,经济转向高质量发 展阶段,能源安全保障不仅要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需求,还要进一步提质增效。煤炭开采成本攀升,电 力、天然气等能源消费需求大幅提升,存在供需缺口。 外引比例仍需进一步提高,电力、天然气、成品油等 外引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我市能源安全保障或将面 临各种新的风险和挑战,要求建立更加完善的能源产 供储销体系。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作为电源增量主体, 其间歇性、波动性的出力特性导致难以对电力保障形 成有效支撑,需要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 力系统,能源保障压力较大。 2.能源转型进入实质攻坚阶段。以“碳达峰、碳 中和”为目标的能源发展方向,将加快我市“十四五” 期间能源结构转型。受自然资源禀赋限制,我市能源 消费结构偏煤,常规性技术减煤措施可用尽用,进一 步降低煤炭消费潜力有限。此外,随着污染物排放和 二氧化碳减排目标逐步趋紧,我市能源发展将受到生 态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约束。需大力提升可再生 能源占比,进一步提高外来清洁能源占比,能源结构 调整任务艰巨。 3.区域发展战略提出新要求。我市是“丝绸之路 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和全国性 综合交通枢纽。随着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 市明确了打造“七个强市”的奋斗目标,开创现代化 商丘建设新征程,不仅为我市能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也对能源供应体系、能源保障和高效利用提出更高要 求。 4.经济发展态势提供新空间。“十四五”时期是 我市由大到强的转型攻坚期,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基 本态势没有改变,长期积累的发展势能正在释放。 “十四五”期间,围绕“七个强市”的奋斗目标,部 署了 12 个方面 133 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谋划了 8 千多个项目,计划投资 2 万亿元。随着实体经济、新 型城镇化、重大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项目的落地, 经济发展态势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5.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新机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新一轮能源变革兴起,全球 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逐步迈入平价时代,可 再生能源、大规模储能、动力电池和智慧电网等方面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等不断 渗透融合,能源行业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我市要紧 抓战略机遇,着力推动多元能源形态协同转化、综合 集成、智慧互联,实现分布式能源、先进储能等技术 与应用跨越式发展。要加快推进能源与信息融合发展, 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改造能源产业,争取高质 量创建商丘智慧能源示范区,为全省智慧能源建设提 供示范样本。 6.乡村振兴战略带来新挑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 的逐步实施,农村资源开发不充分、能源用能层次低、 利用方式粗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相关机制体制不够 完善,推动农村能源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我市是农 业大市,“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要抓住乡村振兴 重大机遇,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能源基础设施。要以乡 村振兴为核心,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农村能源新 体系,以综合智慧能源为抓手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 乡村振兴,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 三、供需分析 (一)电力需求分析。结合我市历史用电情况及 “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对“十四 五”电力需求进行预测到 2025 年,我市统调最大 用电负荷将达到 510 万千瓦,统调供电量将达到 230 亿千瓦时。 为保障我市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提升区域内保底 电源的支撑能力,增加整体电力供应和调节能力,加 快推进青豫特高压和河南第三直流特高压送入商丘, 加强 500 千伏和 220 千伏网架建设,提升供电可靠性 和吸纳外电能力,以满足煤电结构调整下的用电需求, 保障电力供应。 (二)煤炭需求分析。根据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 “双控”要求,2025 年,我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 815 万吨左右,煤炭消费呈下降趋势。此外,利用完 善的铁路、公路运输条件以及丰富的煤炭资源,打造 豫东大型煤炭储配基地,保障“十四五”期间煤炭供 应。 (三)油气需求分析。结合各县(市、区)燃气 需求数据和成品油消费量,预计到 2025 年我市天然 气需求量将达到 7 亿立方米,成品油需求量约 150 万 吨左右。随着国家干线管道气源相继引入,天然气管 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天然气供应量基本满足本市需 求。成品油保障能力充足,但受原油供应及运输等不 确定因素影响,仍可能存在供应波动。 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 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与“碳 达峰、碳中和”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立“项目 为王”鲜明导向,致力产业倍增,统筹抓好能源传统 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 局;坚持“节能优先、内源优化、外引多元、创新引 领”能源发展导向,着力优化市内能源结构,加大清 洁能源利用规模,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着力强化节能降碳增效,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 “双控”,提高全市能源供给质量和生产利用效率,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着力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完 善产供储销体系,持续推进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深化能源领域改革创新,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国 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引领豫东区域发展、加快中原 崛起提供坚强支撑。 二、指导原则 (一)坚持节能优先、绿色发展。牢牢把握生态 文明建设要求,把节能放在能源发展的首要位置,把 绿色低碳作为能源发展的必要条件,推动产业结构和 能源消费结构“双优化”,推进能源梯级利用、循环 利用和综合利用,全方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严守资 源环境生态红线,清洁化利用化石能源,大力发展可 再生能源,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促进能源生产消费模 式绿色低碳变革。 (二)坚持内源优化、高效发展。积极推进能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优化存量和扩大增量相结合, 集约高效开发利用传统能源,深度开展煤电机组灵活 性改造,提高传统能源智能化水平,持续扩大风电、 光伏发电开发利用规模、稳步推进生物质能综合利用、 因地制宜开发地热能,深化氢能产业链布局,加快传 统能源与新兴能源互补融合,优化电网、气网、热网 等能源网络布局,加强“新能源储能”项目建设, 提高需求侧响应水平,实现“风光火储一体化”“源 网荷储一体化”发展。 (三)坚持外引多元,安全发展。围绕扩大外部 清洁能源引入规模,加快清洁能源通道建设,构建多 品种、多方向、多渠道的能源外引通道。把增加有效 供给贯穿于煤炭、油气、电力、新能源发展的各个环 节,统筹利用多渠道资源,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 应急设施建设,加快形成煤、电、油、气、新能源和 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协调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 (四)坚持创新引领、智慧发展。把创新作为引 领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能源体制机制创新。深 化电力、油气等重点领域和能源价格改革,完善公平 竞争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 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能源技术从被动跟随向 自主创新转变,着力提升能源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加 快建设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增强需求侧响应能力,实 现能源生产和消费智能互动。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市进入了由大到强的转型攻 坚期,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长期 积累的发展势能正在释放。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 能源消费粗放增长模式得到根本扭转,煤炭消费比重 大幅下降,清洁低碳能源比重大幅提升,电力占终端 能源消费比重大幅提高。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 市燃煤机组持续推进能效提升,非化石能源规模持续 扩大,提升区外电力比重,天然气外引能力有效提升。 全市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取得明 显进展,为我市尽快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 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总量目标。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稳步实现双碳目标的前提下, 到 2025 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 815 万吨以内, 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比重降至 60以下,非化石能源 消费占比提升至 19以上;统调供电量达到 230 亿千 瓦时;单位 GDP 能耗下降达到预期。 (二)能源结构目标。 电力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全市发电装机 容量达到 750 万千瓦以上,外引电力规模达到 200 万 千瓦以上,力争达到 260 万千瓦;新增 110 千伏及以 上输电线路总长度 600 公里以上、新增主变电总容量 5000 兆伏安以上,所有县(市)建成 220 千伏主干 网架,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煤炭发展目标。全市煤炭开采能力达到 300 万吨/年。大、中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 90%, 原煤入选率达到 90以上,资源回收率均达到 90% 以上。煤矿生产安全稳定。 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全市可 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 6 个百分点以上, 风能、生物质能(含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 电装机容量达到 380 万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比重达到 25以上。生物液体燃料年生产能力达到 20 万吨,固体秸秆成型燃料达到 20 万吨。可再生能 源消纳责任权重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油品发展目标。打造大型油品储备中心和输 配枢纽,油品储运能力和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 “十四五”电力装机容量和结构目标 单位万千瓦 2020 年 2025 年 装机 占比 装机 占比 商丘市域总装 机 500.4 100 760.9 100 火电 319.6 63.87 326.8 42.95 光伏发电 91.1 18.21 191.1 25.11 风电 67 13.39 209.5 27.53 生物质发电 15.5 3.10 25.4 3.34 余能综合利用 发电 7.2 1.44 8.1 1.06 (三)节能减排目标。 到 2025 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指标达 到河南省要求,能源领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强度达 到河南省要求,力争尽早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 峰值。火电平均供电煤耗控制在省定指标以下。 (四)惠民目标。 居民人均生活用电 1500 千瓦时以上,电力在终 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 30以上,城市居民天然气 气化率达到 90%,其中管道天然气气化率达到 80 以上,农村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率达到 60以上。持续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加大农 村电网建设力度,推进燃气下乡,发展农村生物质能 源,开展“光伏”农业发展之路,立足“双碳”目 标,发展壮大富民产业。 (五)智慧能源目标。 到 2025 年,能源系统灵活性显著增强,配电网、 统调电厂智能化改造达到 30,建成多元融合的高弹 性电网,煤炭开采、油气主干管网全部完成智能化改 造,能源智慧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四、远景目标 到 2030 年,全市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 源体系基本形成。可再生能源利用持续增长,化石能 源利用大幅减少,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争取达到 22 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能源消费碳排放 系数比 2025 年进一步降低,顺利实现 2030 年前碳达 峰目标。 到 2035 年,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创新融 合、开放共享的现代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成为主要 保供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争取达到 30以上, 初步建成能源文明消费型社会。能源清洁化水平、利 用效率、能源科技等达到先进水平,助力碳中和进程。 第三章 着力绿色低碳,加快能源转型升级 持续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风电、 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着力提升传统能源清洁低碳开发 利用水平,积极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建设,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供应格局。 (一)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 1.稳步推进光伏利用发展。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导 向,加快推进五个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 发试点工作,打造屋顶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带动非 试点县(市、区)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鼓励利 用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集中连片分布式光伏项目; 鼓励支持污水处理厂、大型体育场馆、停车场、学校 等公共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推进城区次干 道、乡镇道路、景区光伏照明设施建设改造;充分利 用高速公路边坡等公路沿线及服务区综合交通枢纽屋 顶资源,合理布局光伏发电设施;结合永城、夏邑采 煤沉陷区、矿山废弃地治理工作,开展“光伏”新 业态新模式建设;深入发掘光伏在乡村产业发展领域 的多重价值,积极探索光伏、生态修复、绿色农业融 合发展途径,鼓励农业种植养殖温室光伏建设及改造, 重点打造 1-2 个国家级、省级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园, 发展壮大富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整县(市、 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示范,带动全市打造一批 “阳光机关”“阳光校园”“阳光基础设施”等“光 伏”特色工程,到 2025 年全市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 量 100 万千瓦以上。 2.积极开发环境友好型风电。按照最大保护、最 低影响、适度开发的原则,规划高质量风电项目。坚 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推进豫东黄河故道百万 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鼓励虞城县、民权县、睢县、 柘城县、宁陵县、夏邑县、永城市等符合条件的县 (市、区)因地制宜开发建设集中式、分散式风电。 挖掘黄河故道沿线及周边区域优质风电资源,综合考 虑风资源、旅游发展基础,在黄河故道重点布局规划 建设生态智慧风电场,探索风电发展和绿水青山和谐 共生发展模式,打造生态风电旅游景区。以黄河故道 优质风电资源为支撑,打造高质量风电基地,到 2025 年力争全市新增风电并网容量 140 万千瓦以上。 3.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统筹考虑资源分布和 生态环境要求,鼓励集中种植粮食和养殖区域,发展 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生物天然气产业, 建立天然有机肥产供销用体系;推进宁陵县、夏邑县 建设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对原有纯发电项目进行热 电联产改造,充分发挥生物质项目供热潜能;积极开 展以工业有机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为主要原料的沼气 发电项目。 4.因地制宜推广开发地热能。按照因地制宜、有 序发展、清洁高效、持续可靠原则,加强地热开发项 目的监督管理,完善地热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地 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通过开展超深层物化探及其他 高效勘探技术、钻井技术和地热回灌技术研究,客观 评估我市地热资源,提高地热钻井水平和效率,降低 地热钻井成本。推进沿黄绿色能源廊道建设。试点选 择黄河故道临近地热资源较好的区域,部署中深层地 热资源规模化供暖项目,打造地热供暖规模化利用示 范区,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5.加快氢燃料供应能力建设。加大氢能制备、储 存、运输技术研发力度,提高永城煤炭、化工企业工 业副产氢纯化水平。树立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示范 效应,积极开展宁陵县 750 万方风能等清洁能源制氢 项目,促进氢能生产规模化发展。鼓励研究高压储氢 罐、车载供氢系统等技术,拓展气氢、液氢等输氢能 力,降低用能成本。结合市域内国省干道沿线加油、 加气站改造,加快储氢基础设施和加氢站建设,增强 氢能供应能力,满足新能源汽车、重卡商用车大规模 营运需求。积极探索融合火电、生物质、风电、光伏 发电等综合能源制氢技术,结合发电机组捕集的二氧 化碳,合成甲烷、甲醇等绿色燃料和化工用品。 (二)促进化石能源转型升级。 1.推动传统能源产业升级。加快智能煤矿建设, 不断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以数字赋能为抓手,融合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大力推广新技术,提升装备机械 化程度,实现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加大煤炭洗选加 工投入,淘汰工艺落后、高能耗、低利用率选煤产能。 构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保障高质量煤矿稳定 生产。推进河南能源永煤城郊矿绿色矿山建设,建设 永夏矿区李大庄等接续矿井,实现全市 300 万吨/ 年 煤炭产能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矿区循环经济,适当发 展煤制燃料和化工原料。到 2025 年,力争大、中型 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 90,井下重点岗位实现机 器人作业,露天煤矿实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 2.加快火电结构优化升级。严控新增煤电项目。 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 辅助服务的基础性电源转型,按照供电煤耗和超低排 放国际先进的标准,合理推动支撑性基础性煤电项目 规划建设,科学发展热电联产,以用电、用热需求引 导煤电建设,原则上不再新建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煤电 机组,以减量替代方式发展煤电机组,以供热需求为 基础,在大型热电联产机组无法满足用热要求前提下, 合理推进背压机组建设。“十四五”期间,积极推进 市区中电民生电厂热电联产机组扩建项目和永城、民 权 2100 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项目前期工作, 发挥高峰电力平衡和应急保障作用,提供转动惯量, 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3.推动煤电优化升级。推动煤电机组节能提效升 级和清洁化利用,因厂制宜开展综合性、系统性节能 改造。继续推进现有大型火电机组实施热电联产改造, 释放供热能力,尽快形成以大中型热电和背压型供热 机组为主体、多种热源相互补充的集中供热体系。适 当鼓励扩大集中供热半径,充分发挥清洁高效的技术 优势,将民权、永城大型清洁高效燃煤电厂热力引入 热源不足区域,缓解周边产业集聚区、热负荷较大的 工业园区供热不足局面。加强与中国电力既有热电项 目合作,助力热电产业园、垃圾发电厂等供热建设, 有效满足市民温暖过冬需求。推进煤电机组灵活升级 改造,探索开展煤电机组污染“近零排放”改造。鼓 励现役和新建煤电耦合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等转 型综合能源服务商,加快推进智慧电厂建设。 (三)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1.加快电力结构布局优化。煤电在保障我市能源 安全方面还将发挥基础和兜底作用,在一定时期内煤 电的基础性地位仍将保持。推进支撑性基础性清洁煤 电项目,并进一步提升现有煤电的清洁化、高效化水 平,打造清洁煤电基地。支持重点开发区和相关企业 建设高效清洁背压机组,推进夏邑县、柘城县开发区 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持续淘汰煤电落后产能。推进燃 气调峰电厂前期工作,增强商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改善电网消纳新能源能力。积极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 源站,建立“源网荷储一体化”基地,实现集能源供 给、能源网络、能源负荷、能源储运、调度控制、智 慧应用、商业模式于一体的绿色智慧综合能源系统, 探索综合能源服务新模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依托 黄河故道区位基础,积极推进平原风电项目开发建设, 打造豫东黄河故道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2.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支持新能源优先就地 就近并网消纳,优化送端配套电源结构,提高输送清 洁能源比重。保障清洁能源及时同步并网,开辟风电、 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配套电网工程建设“绿色通道”, 确保电网电源同步投产。 3.加强电力灵活调节能力建设。全面推进火电机 组灵活性改造,引导燃煤自备电厂调峰消纳可再生能 源。合理规划布局调峰燃气发电机组,推动电气与新 能源发电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各类储能设施,在新能 源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发展各类型储能设施,发展 “新能源储能”,新能源发电项目应按照不低于 “15装机容量、2 小时”规模配置储能设备,不断 增强区域系统调节能力。不断拓展储能应用新场景, 推动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应用新模式、新 业态,通过共享储能和分布式储能并举,促进新能源 发电就地就近消纳,保障电力系统供需平衡。积极探 索在有条件的县(市、区)试点建设先进压缩空气储 能、氢储能和蓄冷蓄热储能等新型储能项目,建成一 批电化学储能示范项目。 4.提升电网运行调度水平,着力做好清洁能源并 网消纳。加强电网统一调度,统筹送受端调峰资源, 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多级调度协同快速响应。加强跨县 (市、区)风光火储联合运行,提升清洁能源功率预 测精度,优先调度清洁能源,确保能发尽发、能用尽 用。发挥市场作用扩展消纳空间,加快构建促进新能 源消纳的市场机制,深化电力现货市场建设,采用灵 活价格机制促进清洁能源参与现货交易。积极开展风 光火打捆外送交易、发电权交易、新能源优先替代等 多种交易方式。 5.推动全社会节能提效,提高终端消费电气化水 平。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推动电动汽车、公路和 铁路电气化发展。推进电供冷热,实现绿色建筑电能 替代。加快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建设,推进清洁取暖 “煤改电”。积极推动综合能源服务,以工业园区、 大型公共建筑等为重点,拓展用能诊断、能效提升、 多能供应等综合能源服务,助力提升全社会终端用能 效率。推动智慧能源系统建设,挖掘用户侧资源参与 需求侧响应的潜力。 6.加强节能减排措施,降低自身碳排放水平。全 面实施电网节能管理,优化电网结构,推广节能导线 和变压器,强化节能调度,提高电网节能水平。加强 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运维检修各环节绿色低碳 技术研发,实现全过程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 境保护。加强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处理、循环再利用和 电网废弃物环境无害化处置,保护生态环境。 7.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统筹考虑电力供需状况、 系统用电负荷特性、新能源装机占比、系统调节能力 等因素,将系统供需紧张、边际供电成本高的时段确 定为高峰时段,引导用户节约用电、错峰避峰;将系 统供需宽松、边际供电成本低的时段确定为低谷时段, 促进新能源消纳、引导用户调整负荷。在保持销售电 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目录分时电 价机制,更好引导用户削峰填谷、改善电力供需状况、 促进新能源消纳,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 系统、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第四章 提高利用效率,推进节能降碳增效 持续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把节能降碳贯穿经 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提升节能降碳管理能力,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能源消费新模式。 (一)推动能源生产绿色化。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