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长江证券:氢能-顶层、配套政策快速推进,2023年电解槽招标1.61GW以上.pdf
支持气候中和园区发展的数字化工具--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pdf
一次性纸制品生产企业碳中和实施指南.pdf
中国储能市场现状及应用研讨PPT--光伏业协会(1).pdf
团体标准-《低碳社区(近零碳排放社区)建设和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pdf
邮政快递业低碳发展路径研究与策略报告--快递协会.pdf
双碳与可持续发展实用手册-v01.03-20240301-价值前瞻-150页.pdf
头豹:2023年中国工商业储能行业系列报告(上)-峰谷价差拉大,工商业储能需求爆发可期(摘要版).pdf
数字经济-绿色电力+绿色算力协同发展,新市场孵化新业态.pdf
项目案例-光热发电设备开发与迪拜光热光伏项目介绍-43页.pdf
解码中国省级交通领域2012—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世界能源研究所.pdf
欧盟新电池法与碳足迹规则PPT - 202308-亿科-23页_OCR.pdf
敏实集团碳中和白皮书.pdf
零碳园区评价通则.pdf
平安证券:绿氢化工项目将如何落地?.pdf
国贸控股集团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白皮书.pdf
广东省道路交通领域中长期深度减排研究--世界能源研究所.pdf
国联证券:特高压建设加速_海外需求共驱电力设备新成长.pdf
光伏行业政策月报(2024年2月第二期)--光伏行业协会.pdf
国网PPT: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关键技术及应用实证.pdf
风电行业3月月度报告:海风蓄势待发,二季度有望迎来招标、出货双升-240308-中信建投-28页.pdf
资源描述:
闵行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关于碳达峰、 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根据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 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 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工作部署,结合闵行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能级显著提 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转化示范稳步推进,绿色生 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循环型社会基本形成,绿色低 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十四五” 期间,力争 新增光伏装机容量 19.2 万千瓦,到 2025 年,单位生 产总值(GDP )能耗比 2020 年下降 13.5以上,单位 生产总值(GDP )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市下达目标。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发 展能级全面提升,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低碳 技术创新和转化机制有效运行,简约适度的绿色生活 方式全面普及,循环型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绿色 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十五五” 期间,进 一步加大光伏设施建设规模,到 2030 年,单位生产 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下降,确保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 二、重点任务 将碳达峰的战略导向和目标要求贯彻于全区经济社会 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加强统筹谋划的同时,进 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举措、重点主体,组织实施 “碳达峰十大行动”。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1.大力推进光伏建设。加大分布式光伏应用,充分利 用工业厂房、产业园区、公共建筑、交通设施等建筑 物屋顶、外立面或附属空闲场地,实施一批“光伏” 工程。加快推动莘庄、马桥整镇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大力推动新建建筑安装光伏,2022 年起新建政府机 关、学校、工业厂房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的面积比例 不低于 50;其他类型公共建筑屋顶安装光伏的面积 比例不低于 30。推动既有建筑安装光伏,到 2025 年,公共机构、工业厂房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 50以上;到 2030 年,实现应装尽装。 “十四五”期 间,力争新增光伏装机容量 19.2 万千瓦;“十五五” 期间,进一步加大光伏设施建设规模。(责任单位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委、区规划资源局、区建管委、 区房管局、区交通委、区机管局、区农业农村委、区 绿化市容局,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2.持续推进低碳能源发展。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依托 氢能源车产业链优势,拓展物流、客运班车等移动源 氢能应用场景,探索研究在虹桥商务区、莘庄工业区、 闵开发和漕河泾等区域规划布局加氢站。因地制宜推 进可再生能源应用,2022 年起新建公共建筑、居住 建筑和工业厂房至少使用一种可再生能源,推广太阳 能光热、浅层地热能、氢能、余热等多元化能源应用。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委、区交通委、区 规划资源局、区建管委、区机管局) 3.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 的新型电力系统,积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 补发展,推广以分布式“新能源+储能 ”为主体的微电 网和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积极探索应用新型储能技术, 大力发展低成本、高安全和长寿命的储能技术。开展 虚拟电厂建设试点,引导工业用电大户和工商业可中 断用户积极参与负荷需求侧响应,推进建筑楼宇电力 需求侧管理试点示范。加强用户侧分布式供能、热泵 等综合能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把握莘庄工业区、闵 开发、紫竹、临港浦江园等园区绿色转型发展契机, 推进一批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 经委、区建管委、区科委) (二)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4.加快存量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重点区域整 体转型发展,“十四五”期间逐步开展外环沿线、虹梅 南路沿线、中春路沿线、南虹桥地区、吴泾地区等重 点区域和产业结构调整,稳妥推动华谊能化、吴泾发 电、吴泾热电关停搬迁,腾挪新产业发展空间。不断 优化制造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 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四大 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南北联动、互相支撑的产业 格局。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优化升 级,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绿色低碳产业的深度融合。 到 2025 年,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 业总产值比重达 50。(责任单位区经委、区发展 改革委、区规划资源局) 5.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新动能。瞄准绿色低碳发展 新赛道,发挥闵行基础优势,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能源 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材料、节能环保等 绿色低碳产业。重点发展核电、水电、风电等新能源 设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领域, 依托核电技术龙头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实施资源整合, 努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依托智能电网核心技术企 业加快推进智能电网产业基地建设,形成智能电网产 业集群。综合运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 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节能环保产业与信息 技术产业的深度融合,赋能节能低碳改造,助推节能 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区经委、区发展 改革委、区科委) 6.推进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及设备改造。严格落实工业 节能降碳“百一” 行动,以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 目(以下简称“两高一低”项目)为重点,推动余热余 压利用和能源系统优化,重点园区按“一园一策” 制定 园区能效提升路线图,推进工艺过程温室气体和污染 物协同控制。全面推进绿色制造,推进一批绿色工厂、 零碳园区、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示范单位,打造高效 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以电机、风机、 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锅炉、制冷机、电梯、 环保治理设施等为重点的节能减污降碳改造,推广先 进高效的产品设备,全面提升系统能效水平,力争年 均实现 1的节能量。(责任单位区经委、区发展 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 7.深入推进工业节能精细化管理。将能耗和碳排放管 理融入项目全生命周期。强化源头管控,将单位增加 值(产值)能耗水平作为规划布局、项目引入、土地 出让等环节的重要门槛指标,引入能效承诺制、部门 会商机制,建立完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和“两高一低” 项目管控清单。坚决遏制“两高一低 ”项目盲目发展, 建立实施区级“两高一低”项目联合评审机制,严格落 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验收管理。科学开展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双控管理,有序推动工业企业开展 能源审计,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监察和日常监管, 确保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全面落实。(责任单位区 发展改革委、区经委、区生态环境局、区规划资源局) (三)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行动 8.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全力实施“南北 联动、双核辐射”空间发展战略,科学确定建设规模, 合理控制建筑面积总量,打造资源统筹、功能凸显、 产城融合的空间发展格局。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 念,将低碳理念贯穿至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出让、方 案设计、建设施工等建设全过程,增强城乡气候韧性, 建设海绵城市。在城市更新和旧区改造中,严格实施 建筑拆除管理制度,杜绝大拆大建。推行绿色施工, 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应用,大力推进装 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融合发展,推行全装修住宅。 (责任单位区建管委、区规划资源局、区房管局、 区发展改革委) 9.大力推进新建建筑低碳发展。严格执行国家建筑节 能强制标准和本市建筑能耗限额设计标准。新建民用 建筑绿色建筑达标率达到 100,重点区域 70以上 的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两星级及以上标准。鼓励引 导开展近零碳排放、超低能耗建筑示范试点项目建设, 推动前湾地区开展“近零”建筑试点建设,推进超低能 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十四五”推进超低能耗建筑示范 200 万平方米,“十五五”新建居住建筑执行超低能耗 建筑标准的比例达到 50,规模化推进新建公共建筑 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到 2030 年,新建民用建筑 全面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 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2022 年起 新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工业厂房至少使用一种可 再生能源。到 2025 年,城镇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替 代率达到 10;到 2030 年,进一步提升到 15。(责任单位区建管委、区房管局、区发展改 革委、区机管局、区市场监管局) 10.有序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管理。支持公共机 构、大型公共建筑采取高效制冷行动,更新淘汰低效 设备,运用智能管控等技术实施改造升级。推动建筑 能耗及碳排放在线监测平台建设,加强建筑用能智能 化管控,逐步开展建筑能耗限额、碳排放限额管理。 持续推进重点用能公共建筑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诊断, 开展公共建筑能效公示和对标达标行动。“十四五” 期 间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172 万平方米,其中平 均节能率 15及以上的建筑面积达到 20 万平方米; “十五五”期间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258 万平方 米,其中平均节能率 15及以上的建筑面积达到 30 万平方米。(责任单位区建管委、区房管局、区发 展改革委、区机管局) 11.着力提升建筑智慧运行管理服务水平。聚焦建筑 碳排放监测管理、能源与环境智能服务、可再生能源 监测等核心功能,建立全区公共建筑碳排放智慧监管 平台,到 2025 年,实现对 1500 万平方米公共建筑的 碳排放实时监测分析,建立全区公共建筑运行碳排放 量动态地图。(责任单位∶区建管委、区科委、区卫 健委、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各街镇、莘 庄工业区) 12.逐步推进绿色低碳农房建设和改造。营造自然紧 凑的乡村格局,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农房群落自然、 紧凑、有序,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升农房绿色低碳 设计建造水平,引导新建农房执行农村居住建筑节 能设计标准等相关标准,完善农房节能措施,提高 农房能效水平。加快既有农房节能改造,推广使用高 效照明、电动农用车、节能环保灶具、农机、渔船等 设施设备。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空气热能、 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 用,推动农房屋顶、院落等安装光伏。鼓励建设星级 绿色农房和零碳农房。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提升农村 用能的电气化水平。(责任单位区建管委、区农业 农村委、区规划资源局、区发展改革委) (四)交通领域碳达峰行动 13.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轨交、铁路、 公路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强化公共交通主体地位, 加快推进轨道交通、中运量网络建设,打造中运量网 络与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建立一体化交通换乘网络。 到 2025 年,实现集建区轨道交通站点 600 米覆盖率 达到 35,公交站点 500 米覆盖率达到 92。强化 “15 分钟”生活圈的交通设施配置,强化多网融合, 确保各类换乘方式的高效衔接,强化站点 50 米范围 内步行、非机动车、公交站点的配套,50 米内公交 站点配套率达 85以上,1 公里范围有停车换乘供给。 倡导低碳绿色出行,提供更优质可靠的公共交通服务, 优化慢行交通出行系统,鼓励使用分时租赁等共享出 行方式。(责任单位区交通委、区规划资源局、区 发展改革委) 14.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应用。推进交通工具向电气 化、低碳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公共领域车 辆全面电动化,积极鼓励社会乘用车领域电动化发展, 到 2025 年,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环卫、邮 政等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原则上全部使用纯电动 车或燃料电池汽车,公交车、巡游出租车新增或更新 车辆原则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区属节能与新能源 公交车辆占比达到 90。(责任单位区交通委、区 发展改革委、区绿化市容局、区机管局、区财政局) 15.推进新能源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充电桩、配 套电网、加氢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便利 高效的充换电网络,推动构建“多方协同、智能有序、 统建统营”的共享充电桩新模式,加大公用、专用充 电式设施建设力度,新建公共停车场(库)按照不少 于配建标准总停车位的 12要求建设充电设施,小区 住宅停车场按照 100建设充电设施或者预留建设安 装条件,快充车位占比不少于总充电车位的 30。推 进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出租车充电示范站建设。 “十四五”期间,新增专用标准桩 3100 个、新增公共 标准桩 700 个,建设出租车示范站不少于 6 个。(责 任单位区交通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建管委、区房 管局、区规划资源局) (五)推进新基建绿色行动 16.统筹新基建设施规划布局。按照“ 满足必须、功能 聚焦、高效绿色、性能突出”的发展格局,统筹推进 新型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严控数据中心总量规模。 确有建设需求的,鼓励数据中心在工业园区内布局, 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布局联动,实现资源的协同高效利 用。推动 5G 基站设施共建共享,在交通、能源、工 业和市政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中同步考虑 5G 网 络建设,统筹考虑网络演进以及行业应用需求,新建 基站加大共建共享力度,实现基础设施集约建设。 (责任单位区经委、区发展改革委、区交通委) 17.严格把控新建数据中心准入条件。根据区域功能 定位科学合理规划建设数据中心,强化数据中心项目 能效准入门槛,新建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PUE不 高于 1.3,持续提高效益产出要求,单位增加值能耗 原则上优于全市和全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平。(责 任单位区经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科委) 18.加快推进既有数据中心节能改造。重点推进既有 数据中心绿色升级改造,通过智能微模块、智能供电、 智能温控、智能管理的“模块化智能化” 重构,打造 下一代低碳智能数据中心。持续提升数据中心可再生 能源利用水平,引导具备条件的数据中心采用光储一 体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梯次利用,配套余热回收,提升 能源利用效率,推广高效制冷、先进通风、AI 调优 等先进技术,改造后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PUE力 争不高于 1.4。(责任单位区经委、区发展改革委、 区科委) (六)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19.推进产业循环发展。全面推进莘庄工业区、闵开 发等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现有循环化园区的提质升 级,以清洁生产一级水平为标杆,不断提升行业清洁 生产整体水平,到 2025 年,创建 1-2 个绿色园区、 推进 50 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动产业园区完 善固废分类收集、中转、储运体系,布局利用处置设 施,提高区域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提升区内固废收集 与协同处置能力,提升固废循环利用产业能级。积极 创建“无废城市” ,到 2025 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 合利用率达到 98以上。(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生 态环境局、区发展改革委) 20.建设社会循环体系。健全完善源头减量机制,减 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治理,引导消 费者优先采购可循环、易回收、可再生的替代产品。 加大推动净菜上市力度,促进源头减量。完善提升可 回收物点、站、场体系,推进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交 投,积极培育“互联网” 回收模式,不断提升可回收 物资源利用率,鼓励两网融合中转站与环卫停车场合 并建设。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确保垃圾分类 达标率保持 95以上。加快推进实施闵行东部资源化 利用中心等项目建设,健全生活垃圾全程监管体系, 实施垃圾分类处置全过程管控,不断提升生活垃圾回 收利用率。到 2025 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45以 上。(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区发展改革委、区 生态环境局、区经委、区农业农村委) 21.提升建设领域循环发展水平。推动节约型工地建 设和装修垃圾减量,大力推进工程渣土等废弃物源头 减量。推行装修垃圾全程分类收运新模式。提升建筑 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推进马桥再生资源化利用项目 和华漕再生资源利用中心项目建设运营,提高装修垃 圾、拆房垃圾和工程泥浆的再生利用水平,到 2025 年,装修和拆房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 75。(责任单 位区建管委、区绿化市容局、区发展改革委) (七)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22.强化先进绿色前沿技术创新。以深化上海南部科 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聚焦闵行南部区域,加强浦 江两岸东西联动,优化布局“零号湾 ”、临港浦江国际 科技城、莘庄工业区、马桥试验区等创新策源区,打 造高端产业引领高地,加快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 的前沿科技项目。聚焦新能源设备、储能和新型电力 系统、氢燃料电池、绿氢制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 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化工、超高效光伏电池、碳捕集等 低碳零碳负碳重点领域,加强新型清洁能源产业关键 核心技术攻关,深化节能降碳减污增效协同技术应用 基础研究,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责任单位 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经委) 23.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推进低成本可再生 能源制氢、高效光伏、新能源等先进成熟绿色低碳技 术的示范应用,大力推动应用场景和公共资源开放共 享,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先行先试技术 创新及绿色发展项目,建设多能互补智能能源微网, 新型储能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在能源电力领域的示范应 用,支持核反应堆主设备用系列锻件的研发及产业化 项目,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力度,促进先进适用的 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经委) 24.强化功能平台科技成果供给。加快建立高校、科 研院所、企业以及双创基地、产业基地、产业社区等 多主体梯度分工、衔接有效、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 制。完善创新载体建设,构建从研发、孵化、加速到 形成产业规模的科创全链条布局。做大做强上海交大、 华东师大、华东理工等大学科技园,争取引进国内外 知名高校在闵行设立大学科技园,形成大学科技园集 群,着力提高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服务能 力。区校联动推动高校资源与社会资源融合,支持科 技创新基地、科研创新平台等建设,逐步实现科技园 与成果转化基地深度对接。(责任单位区科委、区 发展改革委、区经委) 25.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完善支持创新 政策体系,推动重点领域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 置。加强南科创公共服务中心等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 大力集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高技术转移、科技金 融、市场化应用以及会计、法律、信用等各类服务供 给水平。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 产业基地”服务链。引导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 共建一批绿色低碳产业创新中心。实施碳达峰、碳中 和高端领军人才汇聚计划,加快集聚一批拥有引领性、 原创性、填补空白技术的“高精尖缺 ”国内外领军人才 及创新团队落地闵行。加强创新型人才培育,实施大 学校友资源集聚计划,创新校友资源整合与共享模式。 实施青年创业人才凝聚计划,加大对青年科学家的科 研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 区经委) (八)生态碳汇能力提升行动 26.构建绿地生态空间。打造 “城园相融 ”的公园城市 形态,构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地区公园 -社区公园- 口袋(线性)公园”的公园体系。重点推进虹桥城市 副中心 1 平方公里 C 字形前湾公园、黄浦江滨江公园、 上海未来之舟公园、剑川路公园等一批地区大型公园 绿地建设。新建或改建一批社区公园或街心花园(口 袋公园),上述各类公园新改建数量达到 100 座。到 2025 年,新增各类绿地 550 公顷,实现中心城、主 城区公园绿地 500 米服务半径基本全覆盖,人均公园 绿地面积达到 12 平方米。(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 局、区规划资源局、区发展改革委) 27.系统实施林地建设。聚焦城市开发边界外市级生 态走廊、生态间隔带及近郊绿环等生态空间,结合一 般公益林和生态廊道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实施造林和 林地改造,持续提高各类绿地乔木种植比例,新增森 林面积,到 2025 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19.8。(责 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区规划资源局、区发展改革 委) 28.构建城市绿道和立体绿网。积极推进立体绿网建 设,以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创新产业片区建设为 契机,打造一批立体绿化精品项目。衔接上海市“一 江一河”滨水绿道建设,形成以区域级廊道为核心, 城市级绿道为纽带,社区级绿道为补充的三级绿道网 络体系,适时推进黄浦江、吴淞江沿岸公共空间滨水 绿道,结合虹桥和莘庄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推进 建设环城及环社区绿道。到 2025 年,新建立体绿化 15 万平方米,完成绿道建设 200 公里。(责任单位 区绿化市容局、区规划资源局、区发展改革委) (九)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29.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围绕“ 衣、食、住、行、 用”等日常行为,引导市民及游客全面深入践行绿色 消费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不合 理消费,全面推行光盘行动。鼓励发展二手交易市场, 推进电子产品、家电、书籍等二手商品的重复使用。 推广绿色低碳产品,支持有条件的商场、超市、旅游 商品专卖店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充分运用新媒体 等创新宣传方式,持续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 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持续 深入开展市民低碳行动、节能减排小组活动、减塑限 塑和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等专项活动,增强社会公众绿 色低碳意识,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责 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 区教育局、区经委、区建管委、区交通委、区市场监 管局、区机管局) 30.深入开展各类绿色创建及低碳试点示范。大力推 动绿色制造体系发展,创建一批能效领跑者。推动重 点区域创建上海绿色生态城区,落实规划设计理念, 加快开展相关技术项目和工程建设,在全市绿色生态 城区推广中起到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低碳示范创建工 作,推进南虹桥、紫竹等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推进 一批低碳社区,到 2025 年,每个街道至少创建 2 个 低碳社区。积极创建节约型机关,推行绿色办公行动, 营造健康室内环境,倡导绿色公务出行,推动绿色学 校、绿色医院、绿色食堂和节水型机关创建。(责任 单位区生态环境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委、区规 划资源局、区建管委、区经委、区机管局) 31.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强化市民环境意识,鼓 励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 模式,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 好风尚。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市民使用绿色 产品,积极参与绿色志愿服务,使绿色消费、绿色出 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责任单位区 生态环境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建管委、区经委、区 机管局) (十)重点区域低碳示范行动 32.树立南虹桥绿色低碳发展新标杆。推动南虹桥打 造国家产城融合示范标杆和绿色开放共享的国际主城, 探索超低能耗建筑、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等低碳示范与 推广,全面落实前湾重点建设区海绵城市建设,推进 三星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探索“近零” 建筑、零 碳园区建设模式,推动新能源汽车、“近零” 技术等绿 色前沿科技落地应用试点建设。高标准建设北青公路 以北 10 平方公里,探索“近零”标杆示范发展模式, 建设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站,推动前沿绿色低碳技术应 用,开展碳中和先行先试。(责任单位南虹桥开发 公司、区发展改革委、区建管委、区生态环境局) 33.打造马桥绿色智慧城区新样板。重点发展智能装 备制造业、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产业和创新研发产业, 推动“AI” 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向绿色智能场 景应用延伸产业链,形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绿色低 碳场景应用的示范区,“十四五”期间建成 5 个人工智 能创新平台,打造数字赋能、共建共享、绿色低碳的 智慧城区新样板。(责任单位马桥试验区管委会、 区发展改革委、区建管委、区生态环境局) 34.推进重点产业园区低碳转型示范。莘庄工业区探 索以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绿色智能数字化体系的 产业集群发展,力争成为城市形态和低碳生态融合的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打造低碳化、智慧化、集约化 的新型综合产业城区;闵开发加大向产业研发社区转 型力度,加快园区内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建设和既有 建筑节能改造,鼓励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数字化 赋能绿色化引入创新示范应用场景。(责任单位莘 庄工业区管委会、闵行开发区管委会、区发展改革委、 区生态环境局、区建管委) 35.推进高新产业承载区低碳融合发展。紫竹国家高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等产业, 瞄准新兴产业领域和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发 向,支持绿色科技企业孵化,建设各类技术支撑平台, 逐步打造成为“东方硅谷”。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重点 围绕先进制造、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检 验检测等“5X” 的产业发展态势进行绿色低碳发展布 局、升级和推进,着力建设绿色智慧之岸、低碳国际 生命健康城,成为上海引领绿色低碳的科技创新和高 端制造重点区域。漕河泾虹桥科技绿洲围绕软件开发、 网络通讯、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重点推进区域绿色 低碳转型发展,力争形成聚集众多跨国公司的绿色高 科技总部园区。(责任单位紫竹高新区管委会、临 港浦江国际科技城管委会、漕河泾虹桥科技绿洲发展 公司、区发展改革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设立闵行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领导小组,统筹研究重要事项、制定重大政策,系统 推进碳达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加强碳达峰 工作的统筹协调,定期对各街镇和重点领域、重点行 业、重点园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评估,督促各项 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各街镇(莘庄工业区)同步成立 工作领导专班,形成市、区、镇三级工作体系。(责 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各有关部门,各街镇、莘庄 工业区)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有关部门、各街镇(莘庄工 业区)要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紧 迫性、复杂性,切实扛起责任,着力抓好各项任务落 实,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落实情况 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围。各相关单位、人民团体、 社会组织要对照国家和本市相关要求,积极发挥自身 作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 委、区生态环境局、各有关部门,各街镇、莘庄工业 区) (三)严格监督考核。建立并完善能耗双控和碳排放 控制考核机制。将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指标纳入经济 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各企业、部门党政领导 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的重要内容,按任务完成情况给 予表彰奖励和批评问责。各街镇、各部门应组织开展 碳达峰目标任务年度评估,有关工作进展和重大问题 要及时向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报告。(责任 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各有关部门, 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四)加强能力建设。加强区级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 建设,推进碳排放监测平台建设。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编制闵行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 据的统计、监测与核算体系,支持高校、研究机构和 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碳排放核算方法学研究,制定 相应的核算体系。(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生 态环境局、各有关部门) (五)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区级节能降碳政策制 度体系,逐步加大节能降碳资金投入,加强对节能环 保、新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绿色 低碳数据管理平台等项目和产品技术的财税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各类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低碳科 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一批具有先进技术、示 范效应的节能减排、低碳试点示范项目。(责任单位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经委、区生态环境局、 区建管委) 资料来源https//zwgk.shmh.gov.cn/mh-xxgk- cms/website/mh_xxgk/qzfwj_rsrm/content/afdbb8cf- faaa-48e7-ad57-8b9a9888e470.htm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