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 1 - 柳州市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 征 求 意 见 稿 ) 为 深 入 贯 彻 落 实 党 中 央 、国 务 院 关 于 碳 达 峰 、碳 中 和 战 略 决 策 部 署 和 中 共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委 员 会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人 民 政 府 关 于 完 整 准 确 全 面 贯 彻 新 发 展 理 念 做 好 碳 达 峰 碳 中 和 工 作 的 实 施 意 见 精 神 ,大 力 推 进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努 力 推 动 我 市 碳 达 峰 、 碳 中 和 工 作 落 到 实 处 、走 在 前 列 ,加 快 实 现 城 市 绿 色 低 碳 发 展 , 结 合 柳 州 市 实 际 情 况 ,提 出 如 下 实 施 意 见 。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 习 近 平 新 时 代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思 想 为 指 导 ,全 面 贯 彻 党 的 十 九 大 和 十 九 届 历 次 全 会 精 神 ,深 入 贯 彻 落 实 习 近 平 生 态 文 明 思 想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视 察 广 西 重 要 讲 话 精 神 和 对 广 西 工 作 系 列 重 要 指 示 精 神 要 求 ,完 整 准 确 全 面 贯 彻 新 发 展 理 念 ,服 务 和 融 入 新 发 展 格 局 ,坚 持 系 统 观 念 ,处 理 好 发 展 和 减 排 、 整 体 和 局 部 、短 期 和 中 长 期 的 关 系 ,把 碳 达 峰 、碳 中 和 纳 入 柳 州 市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全 局 ,坚 持 统 筹 推 进 、节 约 优 先 、双 轮 驱 动 、开 放 共 享 、防 范 风 险 原 则 ,以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全 面 绿 色 转 型 为 引 领 ,以 能 源 绿 色 低 碳 发 展 为 关 键 ,以 改 革 创 新 为 根 本 动 力 ,深 入 推 进 美 丽 柳 州 建 设 ,大 力 推 动 减 污 降 碳 协 同 增 效 ,加 快 形 成 节 约 资 源 和 - 2 - 保 护 环 境 的 产 业 结 构 、生 产 方 式 、生 活 方 式 、空 间 格 局 ,坚 定 不 移 走 生 态 优 先 、绿 色 低 碳 的 高 质 量 发 展 道 路 ,确 保 全 市 如 期 实 现 碳 达 峰 、碳 中 和 ,为 建 成 现 代 制 造 城 、基 本 实 现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作 出 重 要 贡 献 。 (二)主要目标。到 2025 年 ,绿 色 低 碳 循 环 发 展 的 经 济 体 系 初 步 形 成 ,重 点 行 业 能 源 利 用 效 率 大 幅 提 升 。单 位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能 耗 比 2020 年 下 降 13,单 位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下 降 率 确 保 完 成 自 治 区 下 达 的 目 标 ;非 化 石 能 源 消 费 比 重 达 到 30以 上 ;风 电 、太 阳 能 发 电 总 装 机 容 量 达 到 430 万 千 瓦 ;森 林 覆 盖 率 达 到 66以 上 ,森 林 蓄 积 量 达 到 1 亿 立 方 米 。 到 2030 年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全 面 绿 色 转 型 取 得 明 显 成 效 ,重 点 耗 能 行 业 能 源 利 用 效 率 达 到 国 际 先 进 水 平 。单 位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能 耗 和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下 降 率 确 保 完 成 自 治 区 下 达 的 目 标 ;非 化 石 能 源 消 费 比 重 达 到 35以 上 ,风 电 、太 阳 能 发 电 总 装 机 容 量 力 争 超 过 700 万 千 瓦 ;森 林 覆 盖 率 保 持 在 66以 上 ,森 林 蓄 积 量 保 持 在 1 亿 立 方 米 以 上 ,与 自 治 区 同 步 实 现 碳 达 峰 。 到 2060 年 ,绿 色 低 碳 循 环 发 展 的 经 济 体 系 和 清 洁 低 碳 安 全 高 效 的 能 源 体 系 全 面 建 立 ,能 源 利 用 效 率 达 到 国 际 先 进 水 平 ,非 化 石 能 源 消 费 比 重 达 到 80以 上 ,碳 中 和 目 标 顺 利 实 现 。 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三)切实强化低碳发展规划导向。将 碳 达 峰 、碳 中 和 目 标 要 求 全 面 融 入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中 长 期 规 划 ,全 面 调 整 优 化 能 源 、产 业 、交 通 运 输 、空 间 结 构 ,强 化 市 级 发 展 规 划 、国 土 空 间 规 划 、专 - 3 - 项 规 划 、区 域 规 划 和 “三 线 一 单 ”生 态 环 境 分 区 管 控 体 系 的 支 撑 保 障 。加 强 各 级 各 类 规 划 间 衔 接 ,确 保 各 县 区 、各 领 域 在 落 实 全 市 碳 达 峰 、碳 中 和 主 要 目 标 、发 展 方 向 、重 大 政 策 、重 大 工 程 等 方 面 协 调 统 一 。(牵 头 单 位 市 发 展 改 革 委 、市 自 然 资 源 和 规 划 局 ;配 合 单 位 市 碳 达 峰 碳 中 和 工 作 领 导 小 组 各 成 员 单 位 ,各 县 区 党 委 和 人 民 政 府 、新 区 管 委 会 )(以 下 各 项 任 务 责 任 单 位 均 含 各 县 区 党 委 和 人 民 政 府 、新 区 管 委 会 ) (四)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落实主体功能区划要求, 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立足 柳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造广 西 面 向 东 盟 国 际 大 通 道 核 心 枢 纽 ,对 接 粤 港 澳 大 湾 区 建 设 、西 部 陆 海 新 通 道 建 设 、 长 江 经 济 带 发 展 中 部 地 区 高 质 量 发 展 等 国 家 重 大 战 略 ,优 化 提 升 “一 主 三 新 ”城 市 发 展 格 局 ,推 动 “一 核 两 翼 三 组 团 多 支 点 ”城 镇 体 系 协 调 发 展 和 重 点 区 域 低 碳 转 型 。支 持 有 条 件 的 县 区 率 先 碳 达 峰 。 (牵 头 单 位 市 发 展 改 革 委 、市 自 然 资 源 和 规 划 局 ;配 合 单 位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市 商 务 局 、市 生 态 环 境 局 ) (五)加快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加 强 低 碳 城 市 建 设 宣 传 教 育 , 提 高 全 社 会 对 碳 达 峰 、碳 中 和 的 认 知 度 和 认 可 度 。引 导 和 支 持 各 类 市 场 主 体 适 应 低 碳 发 展 要 求 ,提 升 低 碳 创 新 水 平 。以 示 范 创 建 为 载 体 ,推 广 绿 色 低 碳 生 产 生 活 方 式 ,扩 大 绿 色 低 碳 产 品 供 给 和 消 费 ,倡 导 形 成 简 约 适 度 、绿 色 低 碳 的 生 活 方 式 。鼓 励 公 众 积 极 参 与 舆 论 监 督 和 社 会 监 督 ,推 动 形 成 崇 尚 低 碳 的 良 好 社 会 氛 围 。 (牵 头 单 位 市 发 展 改 革 委 、市 生 态 环 境 局 ;配 合 单 位 配 合 单 位 - 4 - 市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局 、市 科 技 局 、市 交 通 运 输 局 、市 商 务 局 、市 住 房 城 乡 建 设 局 、市 自 然 资 源 和 规 划 局 、市 林 业 和 园 林 局 、市 机 关 事 务 管 理 局 ) 三、构建低碳高效产业结构体系 (六)打造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动 力及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建设国内领先的 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培育跨区域产业生态。加快推进融安、 融水、三江风电场建设,充分利用企业厂房屋顶、农村荒山荒 地建设光伏电场,拓展风电、光伏发电应用场景,建设清洁能 源示范引领区。积极发展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做强电池电芯、 电池系统、电池核心构件主件、正极材料、隔膜等关键环节,健 全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链条。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电 池、电机、电控设计生产协同配套,鼓励企业做好燃料电池汽 车、氢燃料汽车技术储备,有序开展产品研发和示范应用。积 极布局新型储能新赛道,推动氢能“制 储输用” 全产业链发展, 探索压缩空气储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储能等新技术路线。 以推进节能环保装备高端化和节能环保服务专业化为方向,重 点发展装配式建筑、再生资源利用、工业再制造等节能环保产 业,建设区域性节能环保先进基地。(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 化局、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商务局、市 生态环境局) (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战略性新兴产 业强链补链,围绕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机器人、芯片、光电产 - 5 - 品、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战略性 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链,聚焦微笑曲线两端完善产业链发展规划, 绘制重点产业链全景图谱,制定专项产业政策。开展产业项目 会战,以培育头部企业、有根企业为目标,强化公共平台的支 撑作用,实施“链长 链主企业领军人才 中介机构” 招商引智。 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科技服务需求,强化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 增强产业链韧性,实施产业链市场主体梯度培育计划,支持龙 头企业上市以及冲刺世界 500 强、中国 500 强,培育一大批“专 精特新”,加速形成“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 业铺天盖地”的良好 局面。(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市投资促进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 (八)提升工业企业绿色竞争力。围绕提升传统产业绿色化 水平,着力打造绿色供应链,开展汽车、机械、智能家电等重点 领域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支持创建绿色工厂,全面开展清洁 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争取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进工业 低碳工艺革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钢铁、 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领域对照标杆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技术 改造,鼓励国有企业、骨干企业开展示范性改造,培育一批具 有显著绿色优势的“ 小巨人” 。完善再生 资源收储运体系,创新 发展“ 互联 网再生资源”新模式,积极推 动废旧(锂)电池、建筑 垃圾、餐厨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加快建设静脉 产业园,打造“无废 城市” 。高水平开展园区循 环化改造,培育一 批近零碳专业园区和绿色工业园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 - 6 - 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加速赋能产业绿色发展。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生 态环境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投资促进局、市 商务局) (九)提升服务业低碳发展水平。加快服务业绿色转型,推 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赋 能服务业升级。围绕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化、高端化升级方向, 加强细分化培育,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信息服 务业绿色转型,科学规划和统筹部署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 实施大中型数据中心、网络机房绿色建设和改造。推进碳中和 服务,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治理技术服务、产品认证服务、知识 产权保护和数据服务等,培育低碳服务整体解决供应商。倡导 大中型活动碳中和,推进会展业绿色发展,打造会展龙头企业, 推动办展设施循环使用。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体育、大健康等 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配合 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投资促进局、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体育局) (十)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立足各县区林果蔬畜糖等特 色资源优势,聚焦主导产业和要素资源,持续升级畜禽水产养 殖、糖料蔗、水果等九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林下经 济、竹木加工、森林康养和森林旅游等高附加值产业。推广绿 色生产技术和模式,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培养“柳字号” 农业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鼓励开展绿色食品、有 - 7 - 机产品认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提升农产品绿色化、 优质化、品牌化水平。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加快农业废弃物资 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市林业和园林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 局、乡村振兴局) (十一)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严把高耗能 高排放项目建设准入关口,严格“散乱 污危” 企业禁入机制,强 化新建项目能耗“双控 ”影响评估和用能指 标来源审查。统筹推 进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清理整改,实行台账管理、分类处置、动 态监控。突出标准引领作用,推动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企业对 标行业先进水平,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实施改造升级,提前谋 划碳核算、碳交易工作。逐步实施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将单 位产品综合能耗、碳排放强度纳入“标 准地” 指标体系,完善高 碳低效产业退出机制。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节能监察及能耗 在线监测。(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 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柳州市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四、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十二)严格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控制。完善能耗双控制度, 强化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约束管控,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 量。严格源头管控,做好园区规划、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节能 审查与能耗双控的衔接,新上高耗能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且能效达到行业标杆或先进水平。加强能耗、二氧化碳排放 - 8 - 控制目标分析预警,对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完成形势严峻的县区 实行项目缓批限批、能耗等量或减量替代。落实节能监察制度, 强化节能监察和执法,加强节能事中事后监管和重点用能单位 节能管理,严格责任落实和评价考核。建立全市统筹、各县区 负总责、部门落实行业责任、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能耗双控及 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管理体制,完善通报、约谈、督导、考核机制,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 化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柳州市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 排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十三)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 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大力提升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 数据中心、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能效水平,全面开展能效 对标,打造一批能效“ 领跑者” 。谋划建 设柳州能源双碳数智管 理平台,强化能源、建筑等领域数智赋能,提升数字化治理能 力。建立健全重点行业能效监测与评价体系。完善重点用能单 位能源管理体系,强化节能管理和目标责任,高质量使用能耗 在线监测系统,推动年综合能耗超过 5000 吨的重点用能单位 接入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并强化数据应用。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节水管理、节能综合服务等市场化节能方式。(牵头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 通运输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科 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9 - (十四)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煤炭替代步伐,积极 推进终端用能领域电能替代,因地制宜推行以电代煤、以气代 煤,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推广新能源车船、热泵、电窑 炉等新兴用能方式,全面提升生产生活终端用能设备的电气化 率。充分发挥煤电基础保供和应急调峰作用,推进现役煤电机 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严格能效约束,突出先进标准引领, 推动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领域节能减煤降碳。控制石油消 费增速,推动成品油质量升级,提升油品消费领域能效水平。 推进“ Y 字型 ”天然气管道网建设,合理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 打通天然气干线管网“ 南气北上” 通道。 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 推动城区焦炉煤气替代为天然气,扩大各县区天然气民用和工 商业利用市场。加强能源安全运行管理,持续提升能源稳定供 应、应急保障和风险管控能力。(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 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柳州 供电局) (十五)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 利用,积极推广生态友好型“光伏农渔牧业”光伏电站建设,打 造“ 北三 县 ”百万千瓦 风电基地。加快开展多 类别生物质能利用, 有序推动大型生物质供热锅炉和生物质热解项目,因地制宜推 动城镇生活垃圾发电发展。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加快鹿 寨、融水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开展“ 新能源储能”示范应用, 打造一批风力发电储能、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储能工程化应用 示范项目,推动氢能利用及运营模式示范。推动煤炭等化石能 - 10 - 源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坚强智 能电网,提高供电可靠性以及区外大规模受入、区内大范围转 移和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能力。(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 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 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 局、市林业和园林局,柳州供电局) (十六)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支持新能源开发利用 和储能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参与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 天然气供给侧改革。落实国家、自治区用能权交易管理办法, 推行用能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加快培育发展配售电环节独 立市场主体,加快构建和完善中长期、现货和辅助服务统筹协 调的电力市场体系,鼓励支持在柳企业积极参与绿电交易,扩 大市场化交易规模。推进电网体制改革,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 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 建立完善电力等能源品种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从有利于节能 的角度深化电价改革,理顺输配电价结构,全面放开竞争性环 节电价。(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 位柳州供电局) 五、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十七)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以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 略为契机,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抓手,围绕“通道枢 纽 网 络”现代运输体系,构建国际综合运输通道。大力发展多 式联运,促进内河港、公路港、航空港、铁路港“四港联动” ,打 - 11 - 造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逐步提高铁路、水路在综合运输中的承 运比重,持续降低运输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推进公路货 物运输大型化、厢式化和专业化发展,推动内河船舶及港口设 施装备智能化更新,提升交通运输组织效率。加快构建多方式 可选、多层次融合、全过程连贯的一体化客运换乘体系,推动 运输方式间票务数据信息互联共享。加快发展绿色物流,加强 货源组织和运力调配,加快构建双向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全面 助推货运物流降本增效。鼓励运输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支持网络货运平台建设,提升供需精准匹配度,减少运输空驶 率、空载率。(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配合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发展局、市生态环境局) (十八)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 能源车船,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车船,加快新能源及清洁能 源船舶应用。推进老旧柴油运输船舶更新淘汰,发展绿色环保 内河航运体系。逐步实现全市域公交、出租、公务、环卫等车辆 新能源化全覆盖,提升社会车辆、城市配送车辆、工程车、城市 配送、邮政快递、铁路货场、水运码头、机场等辆新能源化比例, 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占比。继续推动柳江航道重点码头岸电 设施建设和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工作,规范港口岸电设施的运行 与维护,提高船舶岸电使用率。(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 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 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柳州 供电局) - 12 - (十九)积极引导绿色出行。稳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 设,加快推动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系统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建设,鼓励城市公交线路向郊区延伸。提高公共交通站点慢行 交通系统接驳建设水平,连通城市公共空间。推动发展定制客 运和定制公交,重点开发旅游专线、高铁机场专线、通勤专线、 学校专线等应用场景。科学制定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因地制宜 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和绿道,鼓励公众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 步行等出行方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多种手段, 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加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力度,减 少城市交通出行拥堵。推动共享出行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牵头 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 房城乡建设局) 六、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 (二十)加快城乡建设低碳转型。将碳达峰、碳中和理念融 入城乡建设和运行管理各环节。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建设城 市生态、景观和通风廊道,合理规划城市建筑面积发展目标, 严格管控高能耗公共建筑发展。持续巩固“国家园林城市” 、“国 家森林城市” 建设成果,加快推 进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按照低碳 理念规划建设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 设施。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杜绝大拆大建。开展建 筑用能管理,推行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 行动,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占比。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 设。继续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推进绿色低碳社区建设。实施农 - 13 - 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牵头单位市 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 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和园林局) (二十一)提升绿色建筑建造水平。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 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物业管理和拆除等全生命周期中,严格 执行民用建筑节能指标,推动新建建筑执行居住建筑 65节能 标准,公共建筑 72节能标准。推动政府投资项目高星级绿色 低碳建筑率先示范,促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结合 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旧城改造等,同步实施城镇既有公共建筑 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提升建筑节能低碳水平。逐步开展 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开展建筑领域低 碳发展绩效评估。加快推进绿色建材生产、认证和推广应用, 推动建材绿色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材料 循环利用。推进绿色农房建设和既有农房节能改造,鼓励使用 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墙体材料。(牵头单位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 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二十二)加快优化建筑用能。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率先在公共建筑、市政工程、高档住宅等新建建筑实施可再生 能源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积极探索分布式光伏发电与微电网、 智慧楼宇、光储充一体化等融合发展,鼓励建设集光伏发电、 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 储直柔” 建筑,提升可再 生能源用能比例。加强建筑用能智能化管控,实现精细用电和 - 14 - 能效实时监测。结合新农村建设,面向村镇集中连片推广应用 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逐步普及建 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用能领域电气设备。鼓励发展工业 余热、水源热泵等协同互补模式。(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 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发展局、市科技局) 七、加强绿色低碳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 (二十三)加强绿色低碳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充分发挥 “揭榜挂帅 ”机制作用,聚焦 电力、钢铁 、建材、水泥、化工等高 耗能行业节能降碳重点领域,鼓励节能减碳技术、工艺、材料、 零部件、设备研究项目,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强基础前 沿创新引领,开展低碳、零碳、负碳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产 品和新装备基础研发攻关。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 用结合,聚焦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大力培育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主体,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智库。支持高校增设节能、储能、 氢能、碳中和等领域的相关学科专业,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和管理人才,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人才队伍。(牵头单 位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 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和园林局) (二十四)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积极推动储 能、氢能、能源互联网等技术应用,加快高效节能电机、余热余 压利用、氢能制运储加、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等适用技术 规模化应用。深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对大规模 温室气体的减排潜力,大力发展集中排放源捕集技术,支持电 - 15 - 力、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实施高浓度二氧化碳工业捕集项 目。推广园区能源阶梯利用等节能低碳技术,开展先进绿色低 碳技术示范应用。(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 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 八、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 (二十五)巩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强化国土空间底线约束 与用途管制,全面提升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开发带来 的排放影响。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空间,逐级落实永久基本农田、 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稳固森林、湿地、土壤、岩溶等 生态系统碳汇和农业碳汇。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监管,提升 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严格落实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控制 目标,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持续推进建设用地“增存挂钩” 机制,充分盘活存量土地,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提高建 设用地效率。完善市场配置土地资源机制,探索存量工业用地 退出机制,完善土地节约集约评价制度与监测体系。强化生态 灾害防治,降低灾害对生态固碳能力的损害。(牵头单位市自 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市生态环境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住房城乡建 设局) (二十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 湿地系统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 稳定性,加快推进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湿地生态修复项目, - 16 - 提升全流域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深入推进国土科学绿化行动, 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努力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 林等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和整体功能。牢守耕地红线,全面推 行耕地保护田长制,推进农业减排固碳,提升农业碳汇增量。 建立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为主体 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升全市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加强退化 土地修复治理,提升退化土地碳减排、碳储存能力。推进岩溶 地区、矿山尾矿区等地质碳汇调查,探索岩溶地区二氧化碳捕 集利用与封存。(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 局、市林业和园林局、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水利局、市 科技局) 九、提高开放合作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二十七)加快建立绿色贸易体系。积 极 参 与 国 内 大 循 环 , 贯 通 生 产 、分 配 、流 通 、消 费 各 环 节 ,促 进 供 需 有 效 对 接 。深 度 融 入 国 内 国 际 双 循 环 ,加 快 推 进 综 合 保 税 区 申 创 工 作 ,进 一 步 拓 展 新 能 源 汽 车 、智 能 家 电 、绿 色 家 居 、绿 色 建 材 、绿 色 食 品 等 绿 色 低 碳 产 品 的 出 口 市 场 。积 极 推 进 柳 州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柳 江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等 开 放 平 台 绿 色 转 型 ,打 造 面 向 东 盟 国 家 的 绿 色 贸 易 发 展 平 台 。鼓 励 引 导 外 贸 企 业 推 进 产 品 全 生 命 周 期 绿 色 环 保 转 型 , 促 进 外 贸 产 业 链 供 应 链 绿 色 发 展 。建 立 绿 色 贸 易 发 展 促 进 政 策 体 系 ,鼓 励 发 展 高 质 量 、高 技 术 、高 附 加 值 的 绿 色 低 碳 产 品 贸 易 。积 极扩大绿色低碳产品、节能环保服务、环境服务等进口。(牵头 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17 - (二十八)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对接“一带一路” 沿线 尤其是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消费需求,深化多领绿色 贸易合作。巩固与沿线国家的良好经贸合作基础,建设一批辐 射全区乃至全国的进口绿色商品交易中心。主动对接区域全面 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规则,推动 投资合作绿色转型政策 融通和经贸规则衔接。深化与“一带一路 ”和东盟等区域国家在 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 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走出去。支持新能 源汽车龙头企业、能源装备生产企业等参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 合作。(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投资 促进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十、夯实法规标准统计基础 (二十九)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全面衔接国家、自治区法规 和政府规章中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的表述内容,研究出台我市推 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认真贯彻国家节约能源 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广泛 开展相关法律法规释义解读。落实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 制性国家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 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 审计等配套标准。积极参与碳核算、碳交易等国家标准制定。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 理局;配合单位市司法局、市林业和园林局、市自然资源和规 - 18 - 划局、市科技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统计局、市商务 局、市气象局) (三十)提升统计监测能力。配合自治区研究建立碳排放统 计核算方法,健全温室气体排放基础数据统计指标体系。健全 电力、钢铁、建筑等行业领域能耗统计监测和计量体系,加强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和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和评价,开展能 源生产和消费、碳排放情况统计跟踪监测与分析,强化预研预 判预警。建立健全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统计制度, 加强与其相应的统计核算能力建设。加强生态产业、节能环保、 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统计监测,健全相关制度,探索建 立数据跨部门共享机制。加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观测和 统计核算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实测水平。加强自然资源调查 和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全市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 系,加强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与动态跟踪研究,开展生态系统碳 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定期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监 测评估。(牵头单位市统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 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 和园林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气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 水利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十一、完善政策机制 (三十一)完善投融资政策。加快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 适应的投融资体系,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建立柳州市 碳达峰碳中和项目库,严控煤电、钢铁、水泥等高碳项目投资, - 19 - 加大对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碳汇、绿色低碳技术等项目投 融资支持。统筹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碳达峰碳中和重大行动、重 大示范和重大工程。争取国家低碳转型基金、国家绿色发展基 金等支持,对接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相关支持项目资金。 加快推动自治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创建,制定柳州市支 持绿色金融低碳发展的绿色金融路线图,明确绿色投融资需求, 充分发挥“绿柳通” 绿 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作用,打造 绿色项目 库,提升绿色信贷占比,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创新, 大力推广绿色股权融资、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积极落实好碳 减排货币政策工具,争创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牵头单位市 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 合单位市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投资 促进局、国资委,柳州银保监分局,人民银行柳州中心支行) (三十二)完善财税价格政策。加大预算收入统筹力度,加 强政府性资源统筹管理,盘活各类存量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 加大对清洁能源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资源节约利用、低 碳科技创新、碳汇能力提升等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碳达峰碳 中和工作资金需求。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新能源和节约 能源车船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健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财政 政策。统筹用好科技等专项资金,支持新能源和减碳降碳关键 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标准体系,提高绿 色低碳产品、技术和服务的采购份额。严禁对高耗能、高排放、 资源型行业实施电价优惠。严格执行差别化电价、峰谷分时电 - 20 - 价和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完善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和农业 用水相关收费政策。(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 税务局;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 局,柳州银保监分局) (三十三)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依托国家、自治区公共资 源交易平台,加快完善全市碳排放权、用能权等交易机制。引 导全市控排企业全面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用市场化手段推进 减碳降碳和碳排放权高效配置。加强电力交易、用能权交易与 碳排放权交易的统筹衔接。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探索开展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交易的生态补偿制度,推进设立 生态资产与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完善企业、金融机构等碳排放 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充分利用森林、湿地等碳汇资源,鼓励 开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工作。(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自 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和园林局; 配合单位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十二、切实加强组织实施 (三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在柳州市党委领导下,柳州市碳 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整体部署和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工作,指导各县区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科学合理 制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分步骤时间表、路径及技术路线图。 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谋划、 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有序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干部教育培 - 21 - 训重要内容,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牵 头 单 位 市 碳 达 峰 碳 中 和 工 作 领 导 小 组 ) (三十五)强化统筹协调。发展改革、生态环境、工业和信 息化等部门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 合,统一行动,同步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发展改革 委负责全市碳达峰行动组织实施和碳中和战略谋划,做好与自 治区碳达峰行动方案的衔接,定期调度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 落实碳达峰行动目标任务进展情况;生态环境部门要统筹控制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业和信 息化部门要做好工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领域降碳;能源主管 部门要做好能源结构调整,推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 设;其他有关部门要统筹推进各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牵 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 合单位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三十六)严格监督考核。将 碳 达 峰 、碳 中 和 相 关 指 标 纳 入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综 合 评 价 体 系 。将 碳 达 峰 碳 中 和 相 关 指 标 纳 入 年 度 综 合 绩 效 ,增 加 考 核 权 重 ,科 学 考 核 碳 达 峰 、碳 中 和 目 标 任 务 落 实 情 况 。建 立 考 核 评 价 机 制 ,将 碳 达 峰 、碳 中 和 目 标 任 务 落 实 情 况 作 为 评 价 党 政 领 导 班 子 和 有 关 领 导 干 部 的 重 要 依 据 。强 化 考 核 结 果 应 用 ,对 工 作 积 极 主 动 、成 效 突 出 的 县 区 、单 位 和 个 人 给 予 表 彰 奖 励 ,对 责 任 不 明 确 、工 作 推 进 不 力 、目 标 任 务 落 实 不 到 位 的 县 区 、部 门 要 依 法 依 规 进 行 约 谈 、通 报 批 评 和 问 责 处 理 ,确 保 工 作 落 到 实 处 。(牵 头 单 位 市 委 组 织 部 、市 纪 委 监 委 ,市 发 展 改 革 - 22 - 委 、市 生 态 环 境 局 、市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局 ;配 合 单 位 市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