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长江证券:氢能-顶层、配套政策快速推进,2023年电解槽招标1.61GW以上.pdf
支持气候中和园区发展的数字化工具--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pdf
一次性纸制品生产企业碳中和实施指南.pdf
中国储能市场现状及应用研讨PPT--光伏业协会(1).pdf
团体标准-《低碳社区(近零碳排放社区)建设和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pdf
邮政快递业低碳发展路径研究与策略报告--快递协会.pdf
双碳与可持续发展实用手册-v01.03-20240301-价值前瞻-150页.pdf
头豹:2023年中国工商业储能行业系列报告(上)-峰谷价差拉大,工商业储能需求爆发可期(摘要版).pdf
数字经济-绿色电力+绿色算力协同发展,新市场孵化新业态.pdf
项目案例-光热发电设备开发与迪拜光热光伏项目介绍-43页.pdf
解码中国省级交通领域2012—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世界能源研究所.pdf
欧盟新电池法与碳足迹规则PPT - 202308-亿科-23页_OCR.pdf
敏实集团碳中和白皮书.pdf
零碳园区评价通则.pdf
平安证券:绿氢化工项目将如何落地?.pdf
国贸控股集团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白皮书.pdf
广东省道路交通领域中长期深度减排研究--世界能源研究所.pdf
国联证券:特高压建设加速_海外需求共驱电力设备新成长.pdf
光伏行业政策月报(2024年2月第二期)--光伏行业协会.pdf
国网PPT: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关键技术及应用实证.pdf
风电行业3月月度报告:海风蓄势待发,二季度有望迎来招标、出货双升-240308-中信建投-28页.pdf
资源描述:
- 1 - 连云港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总 体部署,统筹推进我市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 型,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我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引 领作用,根据江苏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和市委 市政府关于高质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连云港 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家和省市工作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要 求,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根本出路,把支撑产业低碳转型升级作 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计划,统筹推进绿 色低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创新集群培育、重大创新平台引 建、科技园区示范和开放创新合作,加快构建形成市场导向的绿 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 科技支撑。 - 2 - (二)工作原则 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结合。把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强统筹谋 划和整体部署,抓住事关全市高质量发展全局的重点领域,抢占 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加快提升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供给的 质量和效率,支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坚持重点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示范并举。立足我市资源禀 赋和优势产业,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突破绿色低碳核心技术攻关, 大力推进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示范,实现项目、平 台、资金、人才一体化配置,培育新的增长点、塑造竞争新优势。 坚持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并重。加快科技和产业 创新步伐,大幅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消耗低、排放 少、质效高的绿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 型升级,依靠科技创新厚植绿色产业发展新优势,创新绿色产业 发展路径,拓展绿色产业发展新空间。 (三)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围绕碳达峰的总体目标,初步建立支撑碳达峰 碳中和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在核能、风能、太阳能、碳基清洁能源、海洋碳汇等领域取得一 批重要成果,攻克解决一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 聚焦绿色低碳、减污降碳和碳负排放技术研究方向,建设市级以 - 3 - 上科技创新平台 20 家,积极推动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技术创新联 合体。新增绿色低碳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 30 家,全市高新技 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45左右,全社会研 发投入强度达 2.5,为初步建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提供科技支撑。 到2030年,初步形成趋向碳中和愿景、支撑碳排放大幅下降 的创新总体布局,碳中和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全国先进 水平,连云港高新区率先实现碳达峰,绿色低碳创新成果持续涌 现、充分应用,高质量支撑我市加快从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 从高碳产业转向低碳产业、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从高碳社 会转向低碳社会。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1. 强化重点产业领域应用基础研究。面向连云港产业低碳 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重大需求,从碳减排与碳增汇两个层 面出发,围绕太阳能、核电、风能、碳基清洁能源、海洋碳汇等重 点领域,部署实施一批前沿基础研究项目,着力在可再生资源、 零碳高效能源转换与储运、二氧化碳高效捕集、非二氧化碳温室 气体环境协同治理等方向取得突破。鼓励在连高校科研院所开 展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研究,积极推荐承担国家、省级碳达峰碳 中和基础研究任务,力争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市科技局、市发 改委、市工信局、市教育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未明确 - 4 - 具体县区的事项均需各县区人民政府、功能板块管委会落实,不 再列出) 2. 加快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支撑产业绿色低碳 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探索以“揭榜挂 帅” 等方式支持碳达峰碳中 和领域“卡脖子 ”关键 共性技术攻关及成果 转化,建立战略产品牵 引、重大任务带动的科研组织新模式,选准发展方向,部署实施 一批科技计划项目。大力开展绿色生态科技示范,推动零碳负碳、 农业固碳减排、海洋碳汇等先进技术在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示范 应用。围绕建筑、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目标,着力突破建筑 热电协同、光储直柔、新能源燃料替代等关键技术,加快推广应 用,促进零碳低碳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25年,累计组织实 施市级碳达峰碳中和重点科技项目30项。(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 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探索建立低碳科技成果转 化数据库,形成登记、查询、公布、应用一体化的信息交汇系统。 充分利用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平台,建设绿色低碳技术交易 综合性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低碳技术、工艺、装备等大规模应用, 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绿色技术交易“经纪 人” 。加快实施绿色化、智 能化改造,推动绿色制造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进制造过程、 装备、产品智能化升级。到2030年,争取形成一批先进技术和标 准引领的节能降碳技术综合解决方案,促进低碳技术成果转移 转化。(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等 - 5 - 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培育绿色低碳创新集群 4. 壮大绿色创新型企业梯队。大力培育绿色低碳领域创新 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龙头企业联 合高校院所、中小企业等建立一批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聚焦培 育新兴产业链和提升优势产业链,重点在光伏制造、风电、核电、 储能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新能源领军企业,积极推动以“链主” 企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低碳产业联盟。加快建设绿色产业专 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支持综合型孵化器、众创空间面向绿色发 展实施精准孵化。(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场局、 市商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 提升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水平。围绕新型能源、节能环 保、减污降碳等领域,支持企业独立组建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 所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持续增 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市场化运行 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引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加快推进高校 院所、大型企业搭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促进科研仪器、实 验设施等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共享,提升双碳领域协同创新 整体效能。(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 责) 6. 推进低碳技术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布局水电、风能、太阳 能、生物质能、核电等新能源开发,加快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建设, - 6 - 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多元化推动太阳能利用,大力发展分布 式光伏,因地制宜开展集中式光伏建设。推进海洋生物能、潮汐 能、波浪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究,探索商业化开发利 用。加快推进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建设;依托徐圩新区 年产400万吨烯烃综合利用等项目,合理开发氢能。针对钢铁、石 化等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特征,着力开展零碳工业流程再造 技术示范及循环经济技术示范,推进实施典型行业低碳绿色制 造工艺、可再生燃料替代等示范工程,促进高碳行业大幅减排降 污。(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职 责分工负责) (三)引建重大产业创新平台 7. 加快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建设。推进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 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总体技术水平和 研究支撑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填补我国大功率燃气轮机试验装 置空白。围绕化石燃料高效转化和洁净低碳利用,强化燃气轮机 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为天然气高效利用、煤炭能源高 效清洁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提供世界先进水平的试验 平台。着力推进燃烧室试验平台、透平试验平台、循环试验平台、 公用系统及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2025年基本完成建设工程,具 有完备的试验能力,并向产业提供技术许可、技术咨询、工程服 务等业务,推动其产生更多前沿科技成果,集聚燃气轮机配套及 关联资源。(市开发区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部 - 7 - 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8. 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平台。围绕光伏制造、风电、核电、 临港石化、海洋产业等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引建一批新型研 发机构,统筹推进省级以上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 术创新中心创建,集聚整合相关科研力量和资源,加快形成支撑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强大共性技术持续供给能力。围绕化工新 材料和精细化工,推进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关键共性技 术、重大工程装备攻关,探索低碳绿色技术创新和系统化解决方 案,提高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加强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 究院合作对接,运用市场化方式在绿色低碳领域建设企业联合 创新中心,助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市工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9. 建设海洋领域综合性研究机构。提升省海洋资源开发技 术创新中心实体化运行质效,推进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连 云港中心加快建设,积极打造智能试验船国家海上试验大科学 装置,争取创建深海前沿领域国家实验室。支持开展海洋生物、 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装备等领域技术研发,加快布局海洋公共技 术服务平台,构建从技术研发、成果转移到产业化、商业化的全 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积极开展海洋、渔业等生态碳汇的关键 影响因素和演化规律研究,实施海洋蓝碳、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稳 碳增汇技术攻关,挖掘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力争突破一批海洋领 域重大前沿科技成果。(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自然 - 8 - 资源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0. 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工业流程低碳化再造、 多能互补与综合能源管理、碳排放核算和监测、零碳场景评价评 估等领域,推进高校院所在连建设技术转移中心,提升成果转化 效率和支撑服务水平。整合现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技术研发中 心、成果转化平台等,补齐人才培训、标准咨询等缺失环节,打 造一批绿色低碳创新服务综合体,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园区布局 区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站,实现市、县区及功能板块、开发园区 三级联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教育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 责) (四)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园区 11. 推动高新区绿色低碳发展。发挥高新区先行示范作用, 以关键领域绿色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绿色技术和发展绿色产业 为核心,探索编制绿色发展行动方案,制定率先实现碳达峰的行 动路线图,打造绿色发展示范高新区。支持高新区在绿色低碳技 术集成示范、污水低碳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绿色设计、绿色 施工等方面率先开展集成应用示范,打造若干绿色低碳居住智 慧社区。引导高新区积极参与“绿色产业补链强链行动” ,推动绿 色低碳技术成果在高新区落地转化,加快建设一批碳达峰碳中 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打造绿色低碳技术供给与集成应用 的示范高地。鼓励高新区积极打造绿色低碳应用场景,促进绿色 低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高新区内不断涌现。(市科技局、 - 9 - 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海州区、东海县等按职责 分工负责) 12. 打造绿色外向型农业发展示范区。依托省级农业高新技 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优质稻麦、优质家畜、 绿色休闲观光旅游等“13”产业领域,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 关。着力引进省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建设绿色农业创新中心,强 化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构建农业公共服务和创业孵化平台。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和国际合作,深化与荷兰、捷克等国 家的科技合作,打造绿色循环外向农业高地。加强高标准种养殖 基地建设,实施绿色品牌创建,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打造 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增强产品出口创汇和产业竞争力,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一带 一路” 农业科技合作样板区、 苏北地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引领区和外向型农业产业高地。 (东海县牵头,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 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3. 建设近零碳排放示范园区。以徐圩新区等园区为载体, 打造近零碳排放示范园区,在近零碳路径探索、场景打造、技术 应用、数字赋能、管理机制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推动园区企业开展低碳、零碳、负碳等技术研发,实施一批碳捕 集试验示范项目。推动信息技术、低碳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在园 区场景下的耦合应用,以数字技术为纽带实现能源零碳转型、终 端应用零碳转型技术单元的集成耦合,以智慧化的平台实现高 - 10 - 效管控,最大限度挖掘相应技术的减排潜力。(市发改委、市科技 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进双碳开放合作创新 14. 推进绿色发展国际科技合作。深化“一带一路” 国际绿色 科技合作,支持举办绿色低碳技术对接、项目洽谈、学术交流等 国际科技交流活动,打造绿色低碳技术领域创新交流平台。聚焦 清洁能源、低碳制造、绿色建筑、智慧交通、生态修复等共同关 注领域,深入实施与以色列、奥地利、挪威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交流,积极申报绿色低碳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大力引进国际知名 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绿色低碳领域创新平台,打造绿色低碳技术 国际合作载体。(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 工负责) 15. 构建绿色科技金融体系。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科技企业 的信贷支持,加快创新产品设计和推广,不断提升金融支撑绿色 创新发展效率和水平。鼓励商业银行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支持金 融机构采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预期收益质押、科技融资租赁等 融资方式,加强对绿色低碳企业的科技金融支持。鼓励有条件的 县区板块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联合设立绿色低碳类基金。 统筹开展科技金融进孵化器、进园区等投融资对接活动,引导天 使投资等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领域。(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 工信局、市市场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等 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 11 - 16. 加强高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支持 在连高校加快新能源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实施更加积极开 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发挥“花果山英才 计划” 等引才引智工程作用, 加快引进一批绿色低碳领域的“高精尖缺 ”人才及团队。依托重大 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研究基地和重大科研项目,支持绿色低碳 领域人才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带动形成一批高水平创新团 队。推进建设一批外国专家工作室,依托连云港创新创业大赛举 办绿色产业专业赛,吸引国内外优秀绿色创业团队及初创企业 到我市发展。(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等部 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17. 加强统筹组织。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 加强各部门间协调合作,形成工作和政策合力。按照“一盘棋” 要 求,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决策部署, 对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系统推进和细化 落实。发挥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科技人员等各方作用,积极 引导全社会科技力量参与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市碳达峰碳中和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8. 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市级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计划,重点 支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先进管理水平的绿色低碳企业,形 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节能降碳典型技术方案和先进技术。各 县区、功能板块要加大绿色低碳技术财政科技投入,有条件的地 - 12 - 区可以设立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 偿、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积极引导企业及社会资金投入 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 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9. 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定期工作推进情况评估制度,完善 重点任务跟踪评估及督促推进机制。强化行动方案实施的动态 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精准调整落实措施, 加强督促检查,推动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0. 注重宣传引导。组织各类新闻媒体讲好我市碳达峰碳中 和科技创新故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 碳达峰碳中和认知深度,鼓励全社会使用绿色低碳创新产品,倡 导简约适合、绿色低碳的生活新时尚,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营造 良好氛围。(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相关 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