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长江证券:氢能-顶层、配套政策快速推进,2023年电解槽招标1.61GW以上.pdf
支持气候中和园区发展的数字化工具--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pdf
一次性纸制品生产企业碳中和实施指南.pdf
中国储能市场现状及应用研讨PPT--光伏业协会(1).pdf
团体标准-《低碳社区(近零碳排放社区)建设和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pdf
邮政快递业低碳发展路径研究与策略报告--快递协会.pdf
双碳与可持续发展实用手册-v01.03-20240301-价值前瞻-150页.pdf
头豹:2023年中国工商业储能行业系列报告(上)-峰谷价差拉大,工商业储能需求爆发可期(摘要版).pdf
数字经济-绿色电力+绿色算力协同发展,新市场孵化新业态.pdf
项目案例-光热发电设备开发与迪拜光热光伏项目介绍-43页.pdf
解码中国省级交通领域2012—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世界能源研究所.pdf
欧盟新电池法与碳足迹规则PPT - 202308-亿科-23页_OCR.pdf
敏实集团碳中和白皮书.pdf
零碳园区评价通则.pdf
平安证券:绿氢化工项目将如何落地?.pdf
国贸控股集团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白皮书.pdf
广东省道路交通领域中长期深度减排研究--世界能源研究所.pdf
国联证券:特高压建设加速_海外需求共驱电力设备新成长.pdf
光伏行业政策月报(2024年2月第二期)--光伏行业协会.pdf
国网PPT: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关键技术及应用实证.pdf
风电行业3月月度报告:海风蓄势待发,二季度有望迎来招标、出货双升-240308-中信建投-28页.pdf
资源描述: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规范性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1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工业领域 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经信节能函〔 2022〕 132 号 各市经信局、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 安徽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经省碳达峰碳中和工 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 2022 年 11 月 30 日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2 安徽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 策部署,做好全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根据工业领域碳达峰 实施方案安徽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文件和我省有关要求, 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践行习 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 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 入新发展格局。围绕省委、 省政府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 ”和加快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工作要求, 着力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工业领域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基本原则 总体部署,分类施策。按照碳达峰碳中和总体部署,把推动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绿色转型的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3 总体导向,统筹推进。在重点领域和行业,分类制定合理、可行 的措施路径。 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做好政策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用,控制增量、优化存量,做好 “加减法 ”,腾出发 展空间。坚持节约优先,强化企业节 能降碳主体责任,推动践行 绿色生产方式。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强化科技和 机制创新,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 绿色低碳领域融合应用,促进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 系统推进,稳妥有序。省市联动,循序渐进、围绕结构调整、 能效提升、绿色制造等重点任务全面系统推进。保持制造业比重 基本稳定,稳妥有序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 ”期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 显著成效,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初步建成高效、循环、 低碳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工业领域碳达 峰、碳中和奠定基础。到 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 2020年下降 15,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较 2020 年下降 18。 “十五五 ”期间,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全省制造业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4 理、利用效率稳步提高,绿色低碳发展迈入新阶段。力争工业领 域二氧化碳排放 2030 年前达峰,推动钢铁、水泥等有条件的重 点行业率先达峰。 二、重点任务 锚定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围绕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 两个着力点,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提升、节能提效助力减碳、绿色 体系协同 减碳、资源循环利用减碳、绿色低碳创新应用、绿色制 造数字赋能六大行动,推进结构降碳、节能降碳、协同降碳、循 环降碳,全面推动安徽省工业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产业结构优化提升行动 1. 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布局。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碳减排 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优先在原料与清洁能源匹配度好、有助 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地区布局项目。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群、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十大新兴产业,提升 新兴产业对全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贡献度。推动先进制造业和 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责任单位省十大新兴产业推进组工 作 专班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均需各市人民政府负责,下同) 加 快基础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计 划,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 改造全覆盖,促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 (责任单位省经济和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5 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配合) 2. 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全面排查在建、 拟建、存量 “两高 ”项目,实施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 严格控制新增 “两高 ”项目审批,认真分析评估拟建项目必要性、 可行性和对产业高质量发展、能耗双控、碳排放和环境质量的影 响,严格审查项目是否符合产 业政策、产业规划、 “三线一单 ”、 规划环评要求,是否依法依规落实产能置换、能耗置换、煤炭消 费减量替代、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等要求。对已建成投产的存量 “两高 ”项 目,有节能减排潜力的加快改造升级,属于落后产能的加快 淘汰。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自然 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 严控重点行业产能规模。严控重点行业新增产能,提高 增量项目准入门槛。严格落实钢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行业 产能置换政策,严禁违法违规新增产能。加强重点行业产能过剩 分析预警和窗口指导, 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利用综合标准,严格 常态化执法,持续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 空间。 (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省生态环境厅、省 市场监管局、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1 产业结构优化 有序布局重大新增项目。 综合考虑产业结构和布局、碳排放、能源 资源禀赋、环境质量状况等因素,稳步有序布局重大新增项目。对钢铁、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6 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重大新增项目,以产业发展为基础, 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根本,合理把握建设节奏,扎实做好项目前期 工作,科学确定技术路线、产业衔接、综合开发等建设规划, 控制新增 项目碳排放。 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园区。 依托合肥都市圈、合芜蚌示范区、皖江示 范区、皖北、皖西、皖南等地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 化、集约化发展,围绕园区主导产业构建能源、碳排放、资源循环高效 管控系统,形成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条,推进节能低碳和循环化改造, 建设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二)节能提效助力减碳行动 1. 调整优化用能结构。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新建、改 扩建用煤项目严格实施煤炭消费等量或减量替代。 (责任单位 省发展 改革委牵头,省能源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 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支持工业绿色 微电网建设,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和园 区加快厂房光伏、分布式风电、多元储能、余热余压利用、智慧 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互补高效利用。鼓励 企业通过电力市场购买绿色电力。推进工业副产氢、可再生能源 制氢等氢源建设,推动氢能多元利用。 (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牵 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鼓励 氢能、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钢铁、水泥、化工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7 等行业的应用。 加快化工原料低碳烃替代、生物柴油替代等低碳 原料替代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工业用能和原料低碳化。 (责 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 科技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 推动终端用能电气化。加快提升工业电气化水平,稳步 推动 “以电代煤 ”“以电代油 ”,在钢铁、铸造、玻璃、陶瓷等行业 推广电炉炼钢、电锅(窑)炉、电加热等技术,开展高温热泵、 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电能替代,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 比例。加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 管理示范企业和园区创建,引导企业实施电力需求侧响 应,做好 电力电量节约,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和智能用电水平。 (责任单位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能源 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开展节能降碳升级改造。推进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推动工业能效提升。引导企业对标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能效标 杆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降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聚焦重点行业, 推进典型流程工业系统节能,重点加强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 利用、公辅设施节能改造,加快节能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聚焦 重点设备,提高工业窑炉、锅炉、电机、变压器、水泵、风机、 压缩机等系统能效,推动高效用能 设备优化匹配,淘汰高耗能落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8 后设备。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实施集中供热、能源梯级利用、园区 能源系统优化改造。 (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 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2 “1445”提质增效 “1445” 围绕工业绿色发展 “一条 ”主线,推进 “四新 ”源头培育,突出 “四绿 ”系统建设,统筹 “五个一百 ”产业引导,坚持绿色制造、节能减碳和 壮大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方向,实现工业领域节能环保提质增效。 “四新 ”培育 围绕我省能源消耗占比较高、改造条件相对成熟、示范 带动作用 明显的冶金、建材和化工等重点行业, 加快节能环保 新技术、新产品、 新装备、新材料 推广应用,着力解决制造业绿色转型关键技术制约问题。 “四绿 ”打造 构建 绿色工厂、产品、园区、供应链 “四位一体 ”的绿色 制造体系,全方位促进工业领域加快绿色转型升级,按照 “企业 -产业 -产 业链 -产业生态 ”的路径,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高效绿色衔接。 “五个一百 ”行动 持续推进以 壮大 100户生产企业、推介 100项先进 技术、推广 100种装备产品、实施 100个重点项目、培育 100家服务公司 为 主要内容的 “五个一百 ”专项行动。加速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和节能环保服 务业深度融合,引导 节能环保由单项技术、工艺、产品的创新,向集成化、 深层次的集成应用服务转变,培育绿色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壮大工业节 能环保产业。 4. 强化用能监督管理。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推 行用能预算管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 (责任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聚焦高耗能行业、高耗能设备、高耗能产品 (工序),开展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和用能设备能效 提升节能监察。组织实施工业节能诊断,为企业提供节能降碳精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9 准服务。加强企业能源管理培训,督促企业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 任,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和工序能耗考核制度 。提升绿 色支撑能力,鼓励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模式实施 改造。发挥重点领域国有企业引领作用,带头开展节能自愿承诺。 (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3 工业能效提升 坚持把工业能效提升作为企业提质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 措,作为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要途径。 通用设备能效提升。 围绕电机、变压器等通用用能设备,推进能效提 升行动,推动高效用能设备应用,开展存量用能设备及系统节能改造。推 广特大功率高压变频变压器、可控热管式节 能热处理炉、三角形立体卷铁 心结构变压器、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变频无极变速电机、磁悬浮离心风 机、新一代高效内燃机等节能设备,提高在役高效节能设备比重。 重点行业能效领跑。 引导重点企业对照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 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推动能效达标提标。聚焦 主要耗能行业推进工业能效提升,厚植能效竞争优势,合成氨、甲醇、水 泥熟料、铜冶炼等主要高耗能产品能效保持全国领先,培育遴选一批重点 用能行业能效 “领跑者 ”。 (三)绿色体系协同减碳行动 1. 建设绿色低碳工厂。在全省制造业重点行业中建设一批 绿色工厂,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绿色发展模式,推动绿色制造技术 创新及集成应用。实施绿色工厂动态化管理,指导绿色工厂编制 绿色低碳年度发展报告。鼓励绿色工厂对标国际先进能效水平, 进一步提标改造,参与能效 “领跑者 ”遴选,创建 “超级能效 ”工厂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10 或 “零碳 ”工厂。争取到 2030 年,培育安徽省绿色工厂 800 家左 右。 (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省生态环境厅、省市 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培育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支持汽车、机械、电子、家 电等行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低碳管理创新等关键领域发 挥引领作用,强化低碳和能效约 束。以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和生 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支撑,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原 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处理的全过程,创建绿 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行业间企业开展 协同降碳行动,引领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 (责任单 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等按 职责分工负责) 3. 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园区。通过 “横向耦合、纵向延伸 ”构建 园区内绿色低碳产业链接。强化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和区域能评作 用,严格准入管理,完善循环产业链条。促进园区内企业采用能 源资源综合利用生产 模式,推进工业余压余热、废水废气废液资 源化利用,增加可再生能源消纳。推动亩均效益评价,促进园区 绿色低碳发展,支持绿色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一批碳达峰优秀典 型案例和经验。 (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 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11 4. 促进中小企业绿色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中小企 业战略规划、组织运营、技术创新、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推动贯 彻节能减排标准,强化生态环保、节能低碳发展意识,走绿色发 展道路,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模式。提高节能技术和绿色服务水 平,提高中小企业低碳管理能力,探索开 展绿色低碳发展评价, 充分调动中小企业可持续、绿色低碳发展潜力,支持和鼓励中小 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在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创新等领域 培养省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 责任单位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省生态环境厅配合) 5. 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 进一步规范清洁生产审核行为,提高清洁生产审核质量。依托自 愿性清洁生产导向计划,引导工业企业进一步实施技术改造,鼓 励企业实施产品绿色设计、材料优化管理及生产全过程控制。 (责 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生态环境厅、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 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与沪苏浙协同 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治理。( 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专栏 4 绿色体系协同 国家绿色制造名单创建工程。 依据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创建厂房 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征的绿 色工厂;依据绿色园区评价要求,建设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 接生态化等特色的绿色工业园区;依据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要求,形 成以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链上企业绿色化为目标的绿色供 应链管理企业。争取到 2030 年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 200 户以上,绿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12 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50 个以上,绿色工业园区 30 个左右。 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进工程。 重点实施钢铁、石化化工、焦化、包装 印刷、工业涂装等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根据企业生产工艺和对环境影响程 度不同探索开展差别化审核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申报国家清洁生产审 核创新试点。 (四)资源循环利用减碳行动 1. 推动再生资源协同利用。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 机动车、报废船舶、废铅蓄电池回收拆解企业规范管理和环境监 管。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按职 责分工负责) 推荐一批废塑料、废钢铁、废轮胎等再生资 源利用 行业规范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责任单位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 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合肥、芜湖废旧物 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集聚 发展。推动阜阳、滁州等国家 “城市矿产 ”示范基地提质增效。 (责 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 省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提升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再 制造水平,推动盾构机、工业机器人等新型领域再制造产业发展, 加快无损检测、增材制造 、柔性加工等再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创新 和应用。培育专业化再制造旧件回收企业。推动再制造技术与装 备数字化转型结合,开展定制化再制造服务,鼓励汽车零部件再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13 制造企业开展再制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 革委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 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强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深入推进淮南、淮北、马鞍山、 阜阳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和骨干企业培育,形成有推广 价值的典型经验模式。扩大在生态修复、绿色建材等领域利用规 模。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生 态环境 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持续做好合 肥、铜陵等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示范建设,探索形成有安徽特 色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路径。加强重点领域工业固废规 模化利用技术研发。 (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 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 “无 废城市 ”建设。 (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专栏 5 循环经济发展 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 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 “一园一策 ”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利用余热余压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 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推动能源梯级 利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建设园区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及回 用设施,加强污水处理和循环再利用。到 2025 年,具备条件的省级及以 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 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工程。 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信 息溯源管理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通过自建、共建、授权等方式, 建设规范化回收服务网点。推进动力电池规范化梯次利用,引导企业参与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14 余能检测、残值评估、重组利用。稳步推动再生利用,深化动力电池回收 利用试点,培育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企业(站),促 进废旧动力 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五)绿色低碳创新应用行动 1. 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等创新平台,推动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实施 “碳达峰碳中和 ” 等科技创新专项,综合采用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竞争赛马等方 式,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开展煤炭高效清 洁利用、氢能安全利用、新型储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 CCUS)、低碳流程再造等关键技术研发。 (责任单位省科技 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能源局等按职责 分工负责) 2. 开展低碳技术应用示范。开展工业节能低碳新技术、新 装备、新产品、新材料推广,鼓励各地区、各领域多种形式开展 推介对接活动,加快企业节能低碳装备革新和先进适用技术应 用。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发挥引领作用,加大在节能低碳技术创新 应用上的投资力度。以水泥、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为重点,聚 焦低碳原(燃)料替代、工艺深度脱碳、电气化改造、短流程制 造等关键节能减排技术,推进生产制造工艺革新和设备升级改 造,减少工业过程碳排放。 (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15 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6 绿 色低碳创新 绿色低碳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 业园区等力量,建立市场化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 争创碳达峰碳中和领域 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建设一批省(重点)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省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力争实现主要产业领域绿色 低碳创新平台全覆盖。 “三首 ”产品研发应用工程。 聚焦绿色低碳领域, 编制首台套装备、首 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等 “三首 ”产品研制需求清单,引导企业对标研制; 鼓励 “三首 ”产品研制和使用单位合作研发,引导中小企业参与 “三首 ”产品 研发;定期发布并动态调整安徽省 “三首 ”产品推广应用指导目录,支 持绿色低碳技术装备、绿色材料应用。 3. 加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鼓励企 业运用绿色设计方法与工具,开发推广高性能、高质量、轻量化、 低碳环保产品。发挥绿色低碳产品、装备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支撑 作用,构建工业领域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全链条的绿色产 品供给体系。加大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绿色低 碳产品供给,加强绿色产品推广,扩大光伏光热产品、新能源汽 车、绿色建材、绿色消费类电器电子产品等消费。 (责任单位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 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7 绿色低碳产品供给 绿色设计产品 夯实企业绿色设计基础,培育绿色设计示范企业,鼓 励企业按照相关评价标准,开展绿色设计实践。发挥示范效应,带动产业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16 链、供应链、生态链绿色协同提升。创建一批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 智能光伏产品 落实安徽省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3 年) 等相关文件要求,加大智能光伏产品供给,支持研发智能光伏组件、智能 逆变器、智能控制器、智慧储能系统、智能跟踪系统等智能光伏终端及部 件 产品。力争到 2023 年,全省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突破 80GW,产量 保持全国领先。 新能源汽车产品 落实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 20212023 年)等文件规划,争取到 2023 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 占全国比重 10;到 2025 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超过 40。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绿色建材产品 重点发展高强高耐久混凝土、真空节能玻璃等绿色建 材产品。大力发展轻质、高强、保温、防火多功能一体化装配式墙板以及 节能门窗、幕墙等围护结构体系,提高外墙 复合保温墙板、轻质内墙板、 集成式一体化外墙及屋面系统等装配式墙体部品部件的通用化、标准化、 模块化、系列化水平。 (六)绿色制造数字赋能行动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 制造业融合发展和试点示范。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核心需求和 关键场景,利用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 5G)、人工智能、工 业互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等对工艺流程和设备进行绿色低碳 升级改造。深入实施智能制造,持续推动工艺革新、装备升级、 管理优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支撑构建制造 业转型新生态,深化产品设计、生产制 造、使用、回收利用等全 生命周期数字化应用。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 业支持加大能源管控信息化系统建设。在汽车、电子、机械等行 业推动打造数字化协同的绿色供应链。 (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17 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 探索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在能源消费 与碳排放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完善全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 测系统。完善我省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数据汇聚、共享和 应用。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 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 负责) 以数 据为驱动提升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管理服务水平,引导企业 开展碳排放数据监测分析,建设数据驱动的绿色制造体系。 (责 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负责) 3. 推进 “工业互联网 绿色制造 ”。鼓励电信企业、信息服务 企业和工业企业加强产业合作和供需对接,发挥信息基础设施绿 色赋能作用,围绕企业碳减排需求开展业务拓展和跨界合作。利 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生产流程再造、跨行业耦合、 跨区域协同、跨领域配给等提供数据支撑。面向重点行业与能源 管理、节能降碳、过程减排等典型场景,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 台。推动数字化绿色化 协同,助力重点行业及区域节能减排、提 质降本增效。 (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 委、省国资委、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18 专栏 8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 能源管控信息化建设 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持 续推动能源管控中心建设,通过在线监测设备收集数据信息,借助网络传 输至数据中心进行汇总分析,实现能源资源动态监测、精准控制和优化管 理,提高能源管理智能化水平。 工艺设备升级改造 支持流程型高耗能生产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 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加快企业生产线全线、系统改造。加大智 能装备、 信息技术等在能源管理、节能降碳、过程减排等各个环节的应用,推动制 造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节能减碳能力。 培育绿色制造新业态 培育推广 “工业互联网 绿色制造 ”系统解决方 案,通过采用实时监控、模拟仿真、智能控制、智能决策、系统优化等方 式,改变传统行业生产运营模式,提高生产效益和环境效益,减少资源能 源消耗,实现节能提质增效。 三、 重点行业实施路径 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 等重点行业深入推进碳达峰工作,严格落实产能等量和减量置换 政策,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优化提升产品结构 和质量, 全面提升行业用能效率,推进低碳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构 建产业资源能源循环耦合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工业 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 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19 (一)钢铁行业 路径 具体措施 重点产品(工序)能效标杆值 总体实施目标 产能控制 1、严格落实产能置换要求; 2、有序引导电炉短流程炼钢发展,鼓励高炉 -转炉长流程转型短流 程工艺,支持通过产能置换在城市周边布局合理规模的全废钢短流 程钢厂; 高炉工序 361 千克标准煤 / 吨。 转炉工序 -30 千克标准煤 / 吨。 电弧炉冶炼( 30 吨<公称容 量< 50 吨) 67 千克标准煤 /吨;(公 称容量 ≥50吨) 61 千克标准煤 /吨。 铁合金冶炼硅铁 1770 千克 标准煤 /吨;锰硅合金 860 千克标 准煤 /吨。 2025 年,电弧炉炼 钢工序能耗达到国内先 进水平,高炉工序、转 炉工序单位能耗分别下 降至 375 千克标准煤 /吨 和 -26 千克标准煤 /吨; 2030 年,长流程工 序能耗力争达到国内先 进水平,短流程炼钢占 比达 20以上。 产品优化 3、优化钢铁产品结构,支持马鞍山、六安、池州等精品钢材及特 钢基地建设; 4、提高高强高韧、 耐蚀耐候、节材节能等低碳产品开发和应用比 例; 技术创新 5、发展副产焦炉煤气或天然气直接还原炼铁、高炉富氧冶炼、熔 融还原、氢冶炼、冶金渣余热回收及综合利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 等低碳前沿技术; 6、推广原料场机械化改造、高炉均压煤气回收、焦炉上升管余热 回收及低品位余热回收利用、竖炉式烧结矿显热回收利用、热风炉 及加热炉低氮燃烧等节能低碳先进技术; 7、推广铁水一罐到底、铸坯热装热送等工序衔接技术,研究应用 窑炉、钢包烘烤、厂区运输等数字化、智能化管控措施,提升系统 能效; 8、推进能源管控中心升级改造,钢铁企业 副产煤气高参数发电机 组提升改造; 循环耦合 9、推进产业协同降碳,推广钢化联产技术,推动钢铁生产副产能 源、资源与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在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深度耦合 和协同优化; 10、培育废钢铁加工行业规范企业,提高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20 (二)建材行业 路径 具体措施 重点产品(工序)能效标杆值 总体实施目标 产能控制 1、退出低效产能,严禁违规新增产能,严格执行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政策; 水泥熟料 100 千克标准煤 /吨。 平板玻璃平板玻璃(生产能 力 800 吨 /天) 8 千克标准煤 /重量 箱;平 板玻璃( 500≤生产能力 ≤800 吨 /天) 9.5 千克标准煤 /重量箱。 建筑陶瓷吸水率 ≤0.5的陶 瓷砖 4 千克标准煤 /平方米 0.5< 吸水率 ≤10的陶瓷砖 3.7千克标准 煤 /平方米吸水率> 10的陶瓷砖 3.5 千克标准煤 /平方米。 2025 年,吨水泥熟 料综合能耗水平降至 102 千克标准煤 /吨; 2030 年,原燃料替 代水平显著提高;在水 泥、玻璃等行业改造建 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 绿色低碳生产线。 产品优化 2、大力发展低碳建材产品,加强新型凝胶材料、低碳混凝土、木 竹建材等低碳建材产品研发应用,推广使用节能、环保 、安全、可 回收、便利施工的建材产品; 3、提高建材产品深加工比例和产品附加值,加快向轻型化制品化 高端化转型; 技术创新 4、加快全氧、富氧、电熔等工业窑炉节能降耗技术应用,推广水 泥窑二氧化碳捕集纯化技术,加快碳捕集利用技术产业化; 5、推广高效烧成窑炉优化控制、高效篦冷机、高效节能粉磨、低 阻旋风预热器、浮法玻璃一窑多线等节能降碳技术及装备; 6、提高原燃料替代比例,推广鼓励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 代能源在水泥行业的应用,增加矿渣、钢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掺 入量; 循环耦合 7、推进粉煤灰、煤矸石 、矿渣、尾矿、河(湖)淤(污)泥、脱 硫石膏等在建材行业的综合利用; 8、推广应用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固体废弃物相关技术和装备,推广 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污泥、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21 (三)石化化工行业 路径 具体措施 重点产品(工序)能效标杆值 总体实施目标 产能控制 1、优化石化化工行业产能规模和布局,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 2、严控磷铵、电石、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加快低效落后产能退 出; 3、禁止未纳入国家产业规划的新建、改扩建炼油和新建乙烯、对 二甲苯、煤制烯烃等项目建设; 煤制甲醇褐煤为原料 1550 千克 标 准煤 /吨;烟煤为原料 1400 千克标准煤 / 吨;无烟煤为原料 1250 千克标准煤 /吨。 煤制乙二醇 1000 千克标准煤 /吨。 合成氨优质无烟块煤为原料 1100 千克标准煤 /吨;非优质无烟块煤、型煤 为原料 1200 千克标准煤 /吨;粉煤为原料 1350 千克标准煤 /吨。 烧碱离子膜法液碱( ≥30) 315 千克标准煤 /吨;离子膜法液碱( ≥45) 420 千克标准煤 /吨;离子膜法液碱 ( ≥98) 620 千克标准煤 /吨。 纯碱氨碱法(轻质)纯碱 320 千克 标准煤 /吨;联碱法(轻质)纯碱 160 千 克标准煤 /吨;氨碱法(重质)纯碱 390 千克标准煤 /吨;联碱法(重质)纯碱 210 千克标准煤 /吨。 焦化顶装、捣固焦炉工序 110 千克 标准煤 /吨。 磷酸一铵料浆法(粒状) 170 千克 标准煤 /吨;料浆法(粉状) 165 千克标准 煤 /吨。 2025 年,化 工产业集群实力 显著提升, “入园 率 ”达到 70以 上,大宗产品单位 产品能耗和碳排 放明显下降; 2030 年,化 工企业 “入园率 ” 进一步提升;合成 氨、甲醇、焦化等 单位产品能耗水 平保持国内领先。 产品优化 4、石化行业推进 “减油增化 ”,合理平衡油品、烯烃、芳烃关系, 优 化现有装置结构,延伸产业链条, 加强炼厂干气、液化气等石油炼 化副产物高效利用; 5、化工行业推进原料路线低碳化和多元化,加快发展化工新材料、 专用化学品等高端产品,以可循环、可降解为导向,发展性能达标、 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合成材料; 技术创新 6、加快开发和推广应用绿色工艺技术,积极推进氯碱、染料、涂 料等行业绿色化改造,实现节能降耗减排; 7、推动氢气纯化、高压储氢、氢燃料电池等技术装备、材料研发 及应用;在合成氨、合成甲醇等行业探索开展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 能源制氢; 8、推广 “三废 ”综合利用技术及二氧化碳的捕集、分离、净化、封 存、综合利 用技术; 产业集聚 9、推动化工园区规范化和化工企业集群发展,引导园区内企业循环生产、产业耦合发展。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22 (四)有色金属行业 路径 具体措施 重点产品(工序)能效标杆值 总体实施目标 产能控制 1、防范铜、铅、锌等冶炼产能盲目扩张,新建及改扩建冶炼项目需达到行业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 铜冶炼工艺(铜精矿 -阴极铜) 260 千克标准煤 /吨;粗铜工艺(铜 精矿 -粗铜) 140 千克标准煤 /吨;阳 极铜工艺(铜精矿 -阳极铜) 180 千 克标准煤 /吨;电解工艺(阳极铜 - 阴极铜) 85 千克标准煤 /吨。 粗铅工艺 230 千克标准煤 /吨 ; 铅电解精炼工艺 100 千克标准煤 / 吨;铅冶炼工艺 330千克标准煤 /吨。 锌冶炼湿法炼锌工艺电锌锌锭 (有浸出渣火法处理工艺)(精矿 - 电锌锌锭) 1100 千克标准煤 /吨。 2025 年,铜压延 加工单位产品能耗达 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有 色金属行业创建能效 “领跑者 ”企业; 2030 年,有色金 属行业主要单位产品 能耗继续提升,保持国 内领先。 技术创新 2、重点围绕低碳冶炼、余热回收、碳捕集利用封存等加快技术创 新和应用示范; 3、积极推进永久不锈钢阴极电解技术、高端碳阳极制备技术等研 发和推广应用; 4、铜冶炼行业推广氧 气底吹炉连续炼铜、闪速炉短流程一步炼铜; 铅锌冶炼行业推广短流程连续炼铅、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工 艺;镁冶炼行业推广大直径竖罐双蓄热底出炼镁等先进技术。 循环耦合 5、鼓励企业提高再生有色金属的使用比例;加强铜、铝、铅再生 资源回收利用; 6、推进铜陵等有色行业集聚区冶金渣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 设; 产业集聚 7、推进再生铅、再生铜、再生铝产业集聚发展,支持铜、铝、镁 等有色金属加工产业转型提升,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高端化、 绿色化发展。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行政规范性 文件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23 (五)装备制造行业 路径 具体措施 总体实施目标 产 业集聚 1、加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优势装备制造整机、零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