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水泥生产碳减排技术标准体系和碳排放权交易标准体系研究(执行摘要)-12页.pdf
中银国际:政策推动+盈利模式完善,迎接大储放量元年.pdf
中原证券:锂电池销量环比回落,短期谨慎关注.pdf
中泰证券:沿海动力煤价支撑仍强,焦煤需求旺季即将到来.pdf
中信建投:七月社会总用电量维持高增,水力发电量环比改善.pdf
中国上市公司碳中和信息披露质量报告(2020-2022)--西北工业大学.pdf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3).pdf
中国海外煤电投资建设风险预警研究报告——印度尼西亚国别研究-绿色和平.pdf
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建材应用现状评估报告-中国建筑节能协会.pdf
招商证券:工具行业锂电化+智能化趋势下,中国制造从幕后走向台前.pdf
浙商证券:盘古智能-风机润滑系统行业龙头,布局液压变桨引领国产替代.pdf
粤港澳大湾区气候协同的空气质量改善战略研究报告--北京大学.pdf
引领城市空中出租车变革(英) Volocopter 2019-6.pdf
徐伟:双碳目标下的热泵发展.pdf
信达证券:电力消费增速有所收窄,重磅电改政策有望落地.pdf
中国臭氧-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中长期战略研究--北京大学.pdf
向人人享有环境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公正过渡-国际劳工组织.pdf
正当其时、适逢其势:2023中国基础设施REITs可持续发展行动调研报告-普华永道.pdf
浙江省产品碳足迹核算与碳标签推广研究--浙江经济信息中心.pdf
文明的温度: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生态、产业及文化遗产系统性影响评估(甘肃)--绿色和平.pdf
投资气候,投资增长-OECD.pdf
资源描述:
中国上市公司碳中和进展报告( 2020-2022) 编写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2023年 7月 关于西北工业大学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2021年 6月,西北工业大学成立了校级智库 “ 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中心 ”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碳中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共同富裕,对企业高 质量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基础问题开展原创性的研究。 ◆ 发展方向 致力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研究企业高质量发展 ◆ 发展愿景 ➢ 立足三大能力(育才;咨策;启民) ➢ 围绕三大领域(共同富裕; 3060双碳;一带一路) ➢ 完成三大工程(构筑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理论;建设低碳管理新专业;服 务企业践行国家重大战略) 在“ 30-60”双碳战略 目标下,中心构建了适用于激励和推动企业碳中和行 为走向深入和广泛合作的管理和激励机制, 形成中国企业碳中和管理模型 ( CROCS 模型)。 未来, 中心将不断深入探索契合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的企业高 质量发展路径,形成有学术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并致力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企 业管理实践当中。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现实背景中国 “30-60”双碳目标下企业碳中和发展 . 3 1.1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 3 1.2 推进企业碳中和行动是实现国家 “30-60”双碳目标的关键 . 4 1.3 本报告旨在探索企业碳中和管理与发展路径 4 第二章 企业碳中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5 2.1 企业碳中和管理与发展的 “CROCS”理论模型 . 5 2.2 基于 “CROCS”理论模型的企业碳中和发展评价指标解析 . 8 2.2.1“确碳 ”( C)指标的量化分解 . 9 2.2.2“减碳 ”( R)指标的量化分解 . 13 2.2.3“抵碳 ”( O)指标的量化分解 . 15 2.2.4“披碳 ”( C)指标的量化 分解 . 16 2.2.5“激碳 ”( S)指标的量化分解 17 第三章 评价方法 18 3.1 评价样本 18 3.2 数据来源 18 3.3 评分步骤 18 3.4 局限性 21 第四章 企业碳中和发展现状分析 22 4.1 样本分布 22 4.2 总体情况 22 4.2.1 企业碳中和发展水平有所改进,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22 4.2.2 大多数行业碳中和发展水平有所增长,但行业间存在差异 . 23 4.2.3 碳中和维度间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但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 . 24 4.3 企业碳中和发展各二级指标情况分析 25 4.3.1 企业确碳情况分析 . 25 4.3.2 企业减碳情况分析 . 26 4.3.3 企业抵碳情况分析 . 27 4.3.4 企业披碳情况分析 . 28 4.3.5 企业激碳情况分析 . 29 4.4 分行业企业碳中和发展情况分析 30 4.4.1 行业确碳情况分析 . 30 4.4.2 行业减碳情况分析 . 31 4.4.3 行业抵碳情况分析 . 32 4.4.4 行业披碳情况分析 . 33 4.4.5 行业激碳情况分析 . 34 4.5 发展情况总结 35 第五章 走在前面,企业双碳实践 37 5.1 确碳 阳光电源、环旭电子 38 5.2 减碳 隆基绿能、宝钢股份 39 5.3 抵碳 中国石油、国网英大 41 5.4 披碳 晶科能源、冠捷科技 43 5.5 激碳 博汇纸业、上海医药 45 第六章 洞察中国企业碳中和发展现状与展望 46 6.1 现状问题 46 6.1.1 企业碳中和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 46 6.1.2 缺乏清晰的企业碳中和管理和评价框架 . 46 6.1.3 企业对每个维度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不同 . 46 6.2 总结展望 47 6.2.1 企业碳中和管理与发展路径指南 . 47 6.2.2 建立 完善企业碳责任确认机制 . 49 6.2.3 制定适用于企业自身的碳减排路径 . 49 6.2.4 合理使用碳抵消手段 . 49 6.2.5 构建和完善碳信息披露框架 . 50 6.2.6 形成长效激励机制,调动企业执行碳中和行动的意愿和积极性 . 50 结语 51 参考文献 . 51 第七章 附录 52 7.1 附表 1 国际组织、国家及社会团体碳排放相关参考文件(政策、指南、标准、认 证) . 52 7.2 附表 2 企业碳中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55 7.3 附表 3 2020-2022 年 企业碳中和发展综合得分 57 1 前言 为推动 “ 30-60”双碳 目标,我国正在抓紧制定完善全国碳达峰碳中和 “ 1N”政策体系,指导各省市和重点行业开展双碳工作,加快推进 落实 “双 碳”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企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责任主体,在实现我国双 碳目标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何科学系统性地践行企业碳中和管理 与 发展 成为企业 当下 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为此,西北工业大学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依托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重大项目,开展企业碳中和管理研究, 在去年发布的 首期 企业碳中和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果( 2020-2021) 基础上,将样本 从沪深 300进一步扩展 到全部 A 股上市公司,研究并发布 中国上市公司碳中和进展报告( 2020- 2022) ,旨在 评价 我国 “双碳”政策提出后, 企业碳中和发展进程,并为更加 科学 地推进我国企业开展碳中和管理实践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这也是国内 首个聚焦企业碳中和管理与发展路径的 研究 报告。本报告主要 包括以下 四 部分 内容 第一部分,构建企业碳中和管理与发展路径 “ CROCS”理论框架, 作为指导企业碳中和管理与发展行动的方法论。 本报告明晰了企业碳中和管理 与 发展路径(贾明等, 2022) , 应包含从确定碳中和责任,到激励企业实施碳减 排以及合理利用碳抵消途径,再到有效披露碳中和相关信息,最后到评价碳中 和的效果而激励企业参与碳中和,即 “ CROCS” 理论框架。我们按照“确碳 ( Commitment of carbon neutrality) -减碳(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 -抵碳 ( Offsets of carbon emission) -披碳( Communic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激碳 ( Stimulation of carbon neutrality)”这一结构来刻画企业碳中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和标准化路径,用以指导和激励企业更好地认识“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内 外部发展的重点方向。 第二部分,基于“ CROCS”理论框架,构建了企业碳中和发展评价指标 体系并发布评价结果。 在指标体系中,我们构建了 5 个一级指标, 39 个二级指 标, 91 个三级指标。本报告评价样本选择 2020-2022 年中国 A 股 上市公司,包 括交通运输、房地产、制造业等 18 个行业,使用企业自主公开披露的企业社会 责任 ( CSR) 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社会与治理( ESG)报告等信息 来源作为判断企业 碳中和管理进展情况的依据, 并利用机器学习和文本分析法 深度挖掘 并 提取关于企业碳中和进展的 相关 数据 , 旨在 评价 中国企业在 碳中和 相关 行动上的管理与发展 现状 ,助力企业探索出一条匹配国家双碳战略、可落 地的绿色低碳转型的实践路径。 从评价结果来看, 受益于政策和行业发展,我国企业碳中和发展水平 2022 年较 2020、 2021 年整体有所提升,但企业碳中和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且在 2 “ CROCS”五个环节的重视度和参与度存在显著差异, 大多数企业的碳中和行 动处于“喊口号”阶段,仅有少数先锋企业展示出强劲的 参与程度 ,深度参与 双碳行动。 第三部分,企业双碳实践案例分析,展示典范企业的碳中和行动方案, 发 挥 模范带头作用。 本报告汇集部分企业双碳行动的核心要素,对典范企业在 “确碳、减碳、抵碳、披碳 、 激碳”等领域的多项举措和多种创新亮点进行案 例分析,反映中国企业在气候行动上所呈现的企业责任与使命、绿色创新的方 向与潜力,以期给予其他企业经验启示,为 碳中和 实践提供路径借鉴,增强我 们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 第四部分, 总结 中国企业碳中和发展 过程中的 问题 ,并提出 建 议 展望。 我 们基于评价结果深入分析了以我国 A 股 上市公司 为代表的企业碳中和发展的现 状问题,发现我国企业碳中和管理体系尚未 成熟 ,缺乏科学的 管理 框架用以指 导企业碳中和行动。针对问题现状,我们为政府、企业提出相关建议,以助力 中国企业制定并践行适用于 自身 的碳中和管理及发展路径。 本报告仅供交流和研究使用,如对本报告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与我们 联系。 3 第一 章 现实背景 中国“ 30-60”双碳目标 下企业碳中和发展 1.1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问题日趋严峻, 低碳发展和控 制温室气体排放成 为世界各国的政治共识,是全球公共治理的共同挑战 。 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大减碳行 动力度,加速和调整相应政策体系。 我国也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坚定不移地履 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承诺。 早在 2015年, 中国 就 确定了到 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 标,即 二氧化碳排放 2030 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 氧化碳排放 将 比 2005年下降 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 左右,森林蓄积量比 2005 年增加 45 亿立方米左右 。 2020 年 9 月 22日,习近平总 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 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 这是我国首次 向全球明确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点,展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复杂且影响广泛的社会经济问题,涉及能源、经济、 管理、技术等多个领域。 并且现阶段, 我国仍处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能源消费总 量持续上升。 在此背景下,我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以及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面临 着碳中和时间短、任务重的挑战。在推进实现碳中和国家目标的过程中,企业作为 碳排放的重要责任主体,也是双碳行动的具体执行者,在我国“ 30-60”双碳目标 的实现进 程 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根据中国各行业碳排放占比,全国的碳排放有近 90左右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据国际能源署统计,全球电力和热力生产行业 贡献 42的二氧化碳排放,工业、交通运输业分别贡献为 18.4和 24.6。具体到 我国,电力和热力生产行业贡献 51.4,工业、交通运输业分别贡献 27.9、 9.7; 我国碳排放来自电热、工业的占比相比全球更高。 为此,我国将“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和“锚定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并抓紧制定 和落实 全国 碳达峰碳中和“ 1N”政策体系顶层部署,以指导各省市和重点行业开展双碳工作。 特别地,我国发布了首个以企业行动为导向的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 简称 指导 意见) , 明确指出我国中央企业要在 迈向双碳目标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提升企业碳管理能力、加强组织实施绿色低碳 发展规划指引等。随之各级政府、各重点行业都在加快推进“双碳”目标的时间表 和路线图, 指导和鼓励 越来越多 的 企业摸索“实现碳中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4 所谓的“ 1N”政策体系,“ 1”是指 2021 年 10 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简称“意见”) , 是管总管长远的,在碳达峰碳中和“ 1N”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 N”则包 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分领 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 撑、能源保障、碳汇能力、财政金融价格政策、标准计量体系、督察考核等保障方 案。 本报告梳理了国际组织、国家及社会团体 发布的 相关文件(仅包含部分),包 括国内外政策、指南、标准、认证等,详见附表 1所示。 1.2推进企业 碳中和 行动是实现国 家“ 30-60”双碳目标的关键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 意见指出“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 系,企业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 责任 主体。” 在如此艰巨和复杂的双碳行动中,企 业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积极融入国家碳减排大局方能彰显其履行社会责任的 价值,只有顺应世界应对气候变化潮流方能长盛不衰。 从企业高质量发展来看,企业承担碳中和责任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意见指出我国“应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 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对于企业而言,在双碳目标下 实现高质量发展成 为企业 发展转型 的必经之路, 这就要求 企业 应该 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大力推动节能 减排,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 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 消费,加快推进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等。 而企业要做好双碳工作 ,不仅需要积极的行动力,也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论支 撑。但目前尚未建立一个系统性、科学性、标准化的企业碳中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用以指导和激励企业碳中和管理与发展。 1.3本报告旨在 探索企业碳中和管理与发展路径 碳中和的概念在中国提出的时间相对较短,相关的政策、行动指南、核算方法 等比较笼统、宽泛,且大多数企业尚未意识到“双碳”目标的战略意义,如何科学 系统性地践行企业碳中和管理成为当下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为此,西北工业大学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依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 大项目,开展企业碳中和管理研究, 在去年 研究并发布 的 首期 企业碳中和发展评 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果( 2020-2021) 的基础上 , 将样本从沪深 300 扩大至全部 A 股上市公司, 探究我国 双碳政策提出后,即 2020-2022年 我国 A股上市公司 碳中和 5 发展进程,为企业制定属于自己的碳中和发展路径提供参考,以推动企业在迈向碳 中和的道路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为更加标准化地推进我国企业开展碳中和管理提 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这也是国内首个聚焦企业碳中和管理与发展路径的 研究 报告。 我们在企业碳中和管理与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基础上发布 中国 上市公司 碳中和 进展 报告 的目的,是通 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碳中和发展的各个环节进 行评价,用量化指标的横向比较反映企业碳中和管理与发展的差异和不足之处,指 出企业碳中和管理与发展的路径,同时纵向反映企业碳中和发展随时间变化的 趋势 , 从而为各级政府调整相关政策、标准等提供参考信息,为指导企业制定属于自己的 科学碳中和管理 与 发展路径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 以激励企业更科学 地 实践 碳中和, 并 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和企业经营者做出合理的决策提供帮助,也为学术界对激励企 业碳中和行动影响因素和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第二 章 企业碳中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1企业碳中和管理 与 发展的“ CROCS”理论模型 随着“ 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为新时代我国面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 。 我国企业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必将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实践碳中和中,但相关企业 面临诸多管理问题而导致其持续参与碳中和的动力不足,限制了企业碳中和的长远 推进。企业碳中和作为国家践行承诺的关键一环,将企业管理和激励手段融入到碳 中和的全过程成为实现企业可持续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因此,本中心( 2022)围绕“ 确碳( Commitment of carbon neutrality) -减碳 (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 -抵碳( Offsets of carbon emission) -披碳 ( Communic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激碳( Stimulation of carbon neutrality) ”这一 企业碳中和的全流程,瞄准决定各阶段成功的关键要素,以解决企业如 何“确得准 →减得足→抵得当→披得清→激得长”这一系列核心管理 问题为切入点,解析企业 碳中和的责任确认机制、减排激励机制、抵消管理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和效果反馈 机制, 分析中国企业 如何 从确定碳中和责任,到激励企业实施碳减排以及合理利用 碳抵消途径,再到有效披露碳中和相关信息,最后到评价碳中和的效果而激励企业 参与碳中和,从而建立起一套适用于中国企业碳中和的“ CROCS”管理与发展路 径, 为 我国企业探索出了一条匹配国家“ 30-60”双碳 目标 、可落地的企业碳中和 管理与发展路径 “ CROCS”理论框架,作为指导企业碳中和管理与发展行动 的方法论,助力实现我国“ 30-60” 双碳目标 的庄严承诺(如图 2-1所示)。 6 责任分配机制 C om m i t m e nt C R OC S 模型减排激励 机制 R e duc tion 抵消管理 机制 O f f s e ts 信息披露 机制 C om m uni c a t i on 效果反馈机制 S ti m ul a t io n 环 境 责 任 与 绿 色 创 新 碳交易与碳 抵消 碳 信 息 披 露 图 2-1 企业碳中和 管理 与发展 的 “ CROCS” 理论模型 上述“确碳→减碳→抵碳→披碳→激碳”这一企业碳中和 管理 与发展 的全流程 的整体逻辑 是 ( 1)确碳( Commitment of carbon neutrality),即企业开展碳中和首先要明确 企业碳中和责任的确认和划分,是企业迈向实现“双碳”目标管理 与 发展路径的第 一步。 虽然企业碳中和从理念上很容易表达,如实现碳排放为零的目标,但是在实施 过程中,由于企业碳中和责任的划分还不清晰、明确,使得企业在具体实施碳中和 过程中首先就缺少明确的责任边界和目标。有关碳中和责任的确认虽然是一个技术 问题,但更多的还是企业自觉的问题。国际上在碳中和责任划分上也主要采取自愿 认领的原则。 故而,如何准确划分企业的碳中和责任并且能够得到企业认可,是推 进碳中和的首要管理问题 这就要解决“确得准”的问题,这里需要企业首先能 够可视化碳中和目标和责任 “看得见”;其次,企业能够主动认领碳中和责任 并足量落实到 具体的减排主体 “认得够”;进一步地,企业能够科学分解碳中 和目标和责任 “分得准”。从而建立起有效的碳中和责任管理体系,为企业明 确碳中和责任提供决策依据。这一问题的核心也称之为“确碳”( Commitment of carbon neutrality, CROCS模型中的“ C”)。 7 ( 2)减碳(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即在明确双碳责任的基础上,详细 了解企业的碳排放源及 排放 量、碳风险与机遇和碳战略目标规划,相应地 , 企业要 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碳减排 的路径和举措,从而减少因企业生产运营等活动中所产生 的碳排放,并评估碳减排效果。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碳中和的重要性,并且也在各种因素如政府推动和 自身需求等驱动下,开始着手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发展模式转 型,但是“ 30-60” 双碳 目标具有强制性且时间节点非常明确,因此需要更加实质 性地加快推进。这就需要系统梳理影响企业碳中和的关键因素,从而能够保证碳中 和理念落地并付诸实践。 那么,如何激励企业和员工积极践行碳中和,推进碳减排 是实现碳中和的首要路径 这就要解决“减得足”的问题,从而建立起有效的企 业碳减排激励机制,为企业的碳减排提供激励管理体系。这一问题的核心也称之为 “减碳”(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 CROCS模型中的“ R”)。 ( 3)抵碳( Offsets of carbon emission),虽然碳中和目标非常明确,但是也给 企业提供了捷径或者补充路径,即采用碳抵消方案来抵消不能减排的碳排放。 从理论上讲,这一制度安排有其合理性,推动了诸如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但是, 这一机制的存在也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即企业放弃主动碳减排而过度使用碳抵消。 目前来看,企业的确存在过度强调 碳抵消的倾向,很可能会导致企业碳中和成为象 征性手段而偏离于碳中和的本意。 那么,如何引导企业合理使用碳抵消途径 这 就要解决“抵得当”的问题,从而建立起碳抵消行为的决策和激励机制,为企业合 理使用碳抵消方案提供引导。这一问题的核心也称之为“抵碳”( Offsets of carbon emission, CROCS模型中的“ O”)。 ( 4)披碳( Communication of carbon emission),企业通过选择恰当的披露内 容、途径、语言和时机而将碳中和(包括碳减排和碳抵消)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者, 是 使其 获悉企业如何履行碳减排和碳抵消责任及 如何 迈向碳中和进程的首要途径。 虽然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能够为碳中和责任披露提供许多指导,但是 企业碳中和具有独特性。这就需要深入理解企业碳中和信息披露的选择、披露动机 和披露方式等问题,特别是还要关注有关碳抵消相关信息的披露。 但是当前企业在 碳信息披露方面缺乏明确的披露体系,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还很少,也不能在企业碳 中和努力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搭建起有效的沟通桥梁 这就要解决“披得清”的问 题,从而系统掌握影响企业碳中和信息披露的因素和内在机制,为构建企业碳中和 信息披露体系提供 理论支撑。这一问题的核心也称之为“披碳”( Communication of carbon neutrality, CROCS模型中的第二个“ C”)。 8 ( 5)激碳( Stimulation of carbon neutrality),即激励企业持续履行碳中和是保 证国家双碳目标持续推进和最终实现的关键,而推进双碳行动方案与执行过程中, 长效激励机制的构建依赖于企业碳中和发展所带来的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 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参与碳中和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意义。 由于碳中和的公益性特征和很容易被搭便车,使得企业 碳中和的成效也难以通过直 接的经济效益体现出来。当前,企业参与碳中和也更多关注在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直 接和短期效益上,而并不关注不太显性化的间接和长期效益。企业碳中和行为的可 持续关键还在于要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 这就要解决“激得长”的问题,从而 明晰化企业碳中和行为产生长期效益的路径,为说服企业及其员工更加主动承担碳 中和责任提供动力。这一问题的核心也称之为“激碳”( Stimulation of carbon neutrality, CROCS模型中的“ S”)。 2.2基于 “ CROCS” 理论 模型的企业碳中和发展 评价 指标解析 为进一步量化评价企业碳中和发展水平, 本报告 依据上述“ CROCS”理论模 型 ,构建了 企业碳中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旨在 具体量化 企业碳中和发展的各个环 节 , 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评价和分析,反映企业碳中和管理与发展的差异和不足之处, 为各级政府调整相关政策、标准等提供参考信息,且有助于指导和激励企业更好地 认识“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内外部发展的重点方向 。 “ CROCS” 理论 模型中的五个 环节 形成了评价企业碳中和发展水平的五个一 级指标。 在此基础上, 我们通过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专家访谈等工作, 对标国 内外规范性引用文件对理论框架进行标准化主要依据国际组织 标准等文件 ( 比如 GRI、 SDGs 气候行动、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小组( TCFD)、 IPCC、 CDP 等)、 国内碳中和相关政策、各行业 碳排放相关 标准和指南、市场和监管、社会机构发布 的通用核算指南、科研论文等资料 , 解析了 企业碳中和发展 五个环节 的核心要素和 标准化路径, 建立了初步的 企业碳中和管理与发展 评价 指标体系二级指标、三级指 标 。进一步地 , 我们结合中国情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工作,对初 步建立的评价指 标体系进行讨论修正,以确保 评价 结果 的 客观规范 。 综上, 最终 构建了适用于中国企业碳中和管理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 如图 2- 2所示 , 5个一级指标依据 “ CROCS”理论模型 五个环节的 关键要素 , 解析出 39个 二级指标,进一步依据 二级指标的内涵 细化为 91 个三级指标, 该指标体系详细指 标详见附表 2。 9 确碳 ( Com m i t m e nt ) 减碳 ( Re du c t i on ) 抵碳 ( O ffs e t s ) 披碳 ( Com m uni c a t i on ) 激碳 ( S t i m ul a t i on ) 一级指标 ( C R O C S 模型 ) 关键问题 二级指标 低碳运营 低碳创新 减得足 低碳工艺 低碳 供应链 抵得当 低碳公益 激励保障 碳抵消 管理体系 CCER 与交易 低碳产品 固碳抵消 碳配额 与交易 披得清 相关性 完整性 量化性 一致性 准确性 及时性 自愿性 激得长 碳中和 进程 合规性 融资优势 低碳荣誉 ESG 评级 碳盘查 碳监测 碳核查 看得见 认得够 政策响应双碳意识 管理体系 基准年 知识储备 风险识别 摸排潜力 成本分析 战略目标 分得准 行动方案 图 2-2企业碳中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本报告基于 “ CROCS”理论模型五个环节的关键要素 设置了 5个一级指标, 解析出 39个二级指标 , 91个三级指标 的具体逻辑 如下 2.2.1“ 确碳 ”( C) 指标的量化分解 确碳 ( C) 关键问题是企业首先能够可视化碳中和目标和责任 “看得见”; 其次,企业能够主动认领碳中和责任并足量落实到具体的减排主体 “认得 够” ; 进一步地,企业能够科学分解碳中和目标和责任 “分得准”。因此,我们基于 一级指标 “确碳”的关键问题 解析出其 核心要素和标准化路径 作为对应该一级指标 下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 1)“看得见”对应二 、 三 级指标 确碳 ( C) 第一个 子 环节需要企业“看得见”,碳达峰 、碳中和政策都是国家 设定的宏观环境治理目标,而企业要履行碳中和责任,首先要看到属于自身的碳中 和责任。因此,必须以国家碳中和目标为导向,从上而下层层落实碳中和责任,可 视化碳中和责任,即“看得 见”企业碳排放源以及碳排放量,这就要求企业开展碳 基线盘查工作。 因此, 二级指标应 包括以下 4 个方面的行动,如图 2-3 所示 ① 碳 盘查; ② 碳监测; ③ 碳核查; ④ 确定基准年。 10 碳盘查 碳监测 碳核查 确定基准年 图 2-3 “确碳” “看得见” 这个环节,具体需要企业完成以下工作,对应三级指标包括 界定组织边界、 运营边界、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核算、确定基准年排放量。 参照世界资源研究所( WRI)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 WBCSD)开发 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企业首先要界定组织边界,然后 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的运营边界,具体的界定方法如表 2-1所示。 表 2-1 企业碳排放组织边界和运营边界确定方法 边界类型 界定类型 界定方法 /范围 界定目的 组织边界 股权比例法 企业根据其在业务中的股权比例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企业进行业务活动的法 律和组织结构不同,公 司在设定组织边界时, 应该选择一种合并温室 气体排放量的方法 控制权法 财务控制权如果该业务在财务帐目 中被完全并入,那么公司在进行温室 气体核算过程中就要纳入该业务 运营控制权企业对其自身或其子公 司持有运营控制权的业务产生的所有 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核算 运营边界 范围一 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便于识别、归集企业内 部各部门碳排放责任 范围二 电力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范围三 其他间接(供应链上)温室气体排放 便于识别、归集供应链上各企业碳排放责任 而在温室气体核算具体过程中,目前主要有两种测量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相 关文件参考 附 表 1-1 国际组织、国家及社会团体碳排放相关参考文件所示)第一 是系数法,通过计算活动数据和相应的排放因子来确定排放量,是广泛采用的标准 评估方法,例如温室气体核算体系( GHG Protocol)和 ISO14000 系列等均采用此 种方法,也是更为常用的方法。第二是测量法,利用排放检测系统( CEMS),直 接对活动层面相关温室气体的浓度进行连续测量。这种方法更适用于按行业细分的 报告标准,例如美国环保局的温室气体最终排放规则、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监测和 11 报告条例( MRR),以及中国的 GB/T32150/3215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等。 同时 , 为了让碳中和目标更有可信度,企业需指明如何对照以往的排放量界定 目标排放量。通常有两种方法固定的目标基准年(和具体某一年相比)和滚动的 目标基准年(通常是与前一年相比)。 ( 2) “认得够” 对应 二 、 三 级指标 确碳( C) 的 第 二 个 子 环节 需要企业“认得够”,企业以自身的 碳中和自觉为 导向 ,认领碳中和责任,这样才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施具体的碳中和规划,这就 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碳中和自觉,重点在于企业碳中和管理体系建设,以 提升企业碳中和自觉性 。 因此, 二级指标 应包括以下 6 个方面的行动,如图 2-4 所 示①低碳政策响应; ② 低碳领导力和认知(决策层) ; ③ 低碳价值观、原则与准 则 ; ④ 碳中和管理体系(管理层); ⑤ 碳中和管理体系认证情况 ; ⑥ 碳中和培训机 制 。 低碳政策响应 低碳价值观 、 原则与准则低碳领导力和认知 ( 决策层 ) 碳中和管理体系 碳中和管理体系认证情况 ( 管理层 )碳中和培训机制 图 2-4 “确碳” “认得够” 这个环节,具体需要企业完成以下工作,对应三级指标包括 在决策层, ① 在“ 30-60” 背景 下,企业应以国 家双碳目标为导向,积极响应和执行政府颁布的 双碳政策、目标等; ② 企业负责人如 高管等,应 认识到企业碳中和的责任,积极对 双碳目标以及碳减排作出声明和承诺 , 同时, 在董事会层面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 ③ 把碳减 排理念融入企业整体价值观、行为准则中 , 重视双碳工作 。 在管理层, ④ 建立碳中和管理体系, 将碳中和融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ESG、气候、碳排放治理 结构中 ; ⑤ 参照温室气体管理体系( ISO14064)、产品碳足迹( ISO 14067)、能源 管理体系( ISO50001)、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1)等相关标准,进一步 通过认证 并 完善碳中和管理体系 ; ⑥ 建立碳中和培训机制, 不断 提升员工低碳能力。 12 ( 3) “分得准” 对应 二 、 三 级指标 确碳( C) 的 第 二 个 子 环节 需要 企业“分得准”,在看到属于自身的碳中和责 任、归集碳足迹来源和责任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需要从企业内部和供应链系统 设定碳中和目标,并分解碳减排目标和责任落实。“分得准”路径需要遵循以下流 程,首先需要识别气候风险和机遇,分析影响 企业 碳减排潜力的因素;其次,相应 地分析和评估了企业内部和供应链系统中的碳减排潜力,制定一系列契合政策行动、 内外部环境和公司愿景、用于管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有效战略规划,设定碳中 和目标、年度碳减排目标,并从企业内部和供应链系统分解碳中和目标和减排责任 落 实。 因此, 二级指标 应包括以下 5 个方面的行动,如图 2-5 所示①应对气候变化 风险与机遇识别; ② 对应业务与重大风险; ③ 摸排碳减排潜力; ④ 战略规划与双 碳目标设定与分解; ⑤ 制定 碳中和行动方案。 应对气候变化 风险与机遇识别 对应业务与 重大风险 摸排碳减排潜力 战略规划与双碳目 标设定与分解碳中和行动方案 图 2-5 “确碳” “分得准” 这个环节,具体需要企业完成以下工作,对应三级指标包括 ① 面对气候变 化风险,企业应完善识别、评估和管理气候变化风险相关的风险管理机制 ; ② 同时 将此类气候变化流程纳入企业的整体风险管理系统或流程 ; ③ 通过识别和评估了气 候相关风险(机遇)和 机遇(风险) 类别清单,包括转型风险以及实体风险 ; ④ 进 一步明确气候变化对业务、战略、财务和运营管理实际和潜在影响; ⑤ 从而制定有 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 ⑥ 在此基础上,企业战略部门可以根据政策、行业与 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双碳规划,分析规划节能减排成效、风险、成本等,探索成 熟碳技术的应用可行性,验证规划的可行性,从而明确 ⑦ 企业的碳减排潜力 ; ⑧ 制 定碳中和目标 ( 由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 UN Global Compact)、碳披露项目 ( CDP)、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联合发起的科学碳目标倡议 ( SBTi),已迅速成为最受认可的基于最新气候科学的减排目标设定框架 ) ; ⑨ 制 定整体的碳中和 行动方案。 13 2.2.2“ 减碳 ”( R) 指标的量化分解 减碳( R)的核心问题是“减得足”,也就是激励企业尽最大努力去减少碳排 放。即企业要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碳 减排的路径和举措,从而减少因企业生产运营等 活动中所产生的碳排放, 包括低碳激励保障、低碳运营、低碳工艺、低碳产品、低 碳供应链和低碳创新等路径、举措,直接减少因企业生产运营等活动中所产生的碳 排放。 因此, 二级指标 应包括 8 个方面的减碳 路径和举措 ,如图 2-6 所示 ① 激励 机制; ② 保障支撑; ③ 低碳运营; ④ 低碳工艺; ⑤ 低碳创新; ⑥ 低碳产品; ⑦ 低 碳供应链; ⑧ 低碳公益。 激励机制 低碳运营 低碳工艺 低碳创新 低碳供应链 低碳公益 碳 减 排 路 径 保障支撑 低碳产品 图 2-6 碳减排路径 具体需要企业完成以下工作,对应三级指标包括 ① 低碳激励 与 保障 支撑 。为有效推进企业落实双碳目标 建设,企业应当充分调 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减碳积极性,这可以通过为管理层、员工搭建完善的低碳薪 酬激励体系的方式实现,不仅为企业培育专业化的低碳管理人才奠定了基础,也能 激励企业自内而外积极承担碳排放主体责任。例如,将低碳纳入管理层、员工的绩 效考核体系,与奖 惩制度、荣誉称号挂钩。除此之外,企业积极参与碳减排还取决 14 于适用 企业特定发展环境的技术、资源保障,其中,引入数字化能源或碳管理工具、 平台,应用数字化管理平台是为企业 提升 碳中和 效益 的关键支持。 ② 低碳运营 。指的是 将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融 入运营管理中的生产、建筑、能 源、交通和生活等环节,实现低碳和发展双平衡,体现在使用可再生电力、能源及 燃料、建设绿色建筑、优化通勤碳排放、推广无纸化办公、运用节能指控技术等降 碳方式, 属于企业自身运营效率的提升, 如表 2-2所示。 表 2-2 低碳运营路径 路径 环节 具体路径 低碳运营路径 电力 购买可再生电力( PPAC协议) 能源 购买可再生能源 线上运营,减少能源消耗 建筑 通过节能建筑认证 建设绿色建筑 交通 优化车队效率,优化通勤碳排放 燃油车队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