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城市可持续运营的双碳之路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 savills.com.cn 6 7 PART 4 总结与建议 “ 双碳 ” 战略下设计实践趋势展望及路径建议 “ 双碳 ” 战略下运营实践趋势展望及路径建议 中国碳金融未来趋势展望及路径建议 58 60 59 PART 3 “ 双碳 ” 战略下碳金融解决方案探索 碳金融概述 碳交易市场体系及发展趋势 全球碳金融市场现状 国内碳金融市场现状 碳金融产品助力 “ 双碳 ” 目标实现 50 51 52 54 55 PART 2 碳达峰 “ 双限 ” 要求下的技术实践 “ 双限 ” 要求解读 设计实践 既有建筑 新建建筑 运营实践 既有建筑低碳运营实践探索 新建低碳建筑运营实践探索 碳达峰 “ 双限 ” 要求下的实现路径与标准的探索 34 37 40 47 37 39 40 45 PART 1 “ 双碳 ” 战略下的经济机遇 国家 “ 双碳 ” 战略与政策解读 “ 双碳 ” 经济体系如何构建 - 国际案例借鉴 英国案例 - 净碳战略 日本案例 - 2050绿色增长战略 “ 双碳 ” 战略下产业发展趋势与机遇研究 10 14 20 16 目录 14 城市可持续运营的双碳之路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 savills.com.cn 6 7 PART 4 总结与建议 “ 双碳 ” 战略下设计实践趋势展望及路径建议 “ 双碳 ” 战略下运营实践趋势展望及路径建议 中国碳金融未来趋势展望及路径建议 58 60 59 PART 3 “ 双碳 ” 战略下碳金融解决方案探索 碳金融概述 碳交易市场体系及发展趋势 全球碳金融市场现状 国内碳金融市场现状 碳金融产品助力 “ 双碳 ” 目标实现 50 51 52 54 55 PART 2 碳达峰 “ 双限 ” 要求下的技术实践 “ 双限 ” 要求解读 设计实践 既有建筑 新建建筑 运营实践 既有建筑低碳运营实践探索 新建低碳建筑运营实践探索 碳达峰 “ 双限 ” 要求下的实现路径与标准的探索 34 37 40 47 37 39 40 45 PART 1 “ 双碳 ” 战略下的经济机遇 国家 “ 双碳 ” 战略与政策解读 “ 双碳 ” 经济体系如何构建 - 国际案例借鉴 英国案例 - 净碳战略 日本案例 - 2050绿色增长战略 “ 双碳 ” 战略下产业发展趋势与机遇研究 10 14 20 16 目录 14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 城市可持续运营的双碳之路 savills.com.cn 8 9 中 国减排行动是一场深刻的经 济社会变革。尽管任务极其 艰巨,我们将驰而不息,为 全球绿色转型作出贡献。中国减排行 动也将带动规模庞大的投资,创造巨 大市场机遇和合作空间。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 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 双碳 ” 战略下的 经济机遇 PART 1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 城市可持续运营的双碳之路 savills.com.cn 8 9 中 国减排行动是一场深刻的经 济社会变革。尽管任务极其 艰巨,我们将驰而不息,为 全球绿色转型作出贡献。中国减排行 动也将带动规模庞大的投资,创造巨 大市场机遇和合作空间。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 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 双碳 ” 战略下的 经济机遇 PART 1 城市可持续运营的双碳之路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 savills.com.cn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 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2021 年 9 月 22 日,中共中央国务 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 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 见。作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 体系的顶层设计文件,意见提出了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 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 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 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的主 要目标。 意见明确了高耗能产业是降碳工作 关注的重点。在能耗双控的条件下, 高耗能产业将被进一步限制,从而推 动新一轮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 优化。绿色低碳产业是未来产业升级 的重要方向,需要加快推进工业领域 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建设绿 色制造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 5G)等 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意见还明确了能源是 “ 双碳 ” 行 动重点关注的领域。节约能源是实现 “ 双碳 ” 目标的首要方式,应该把节约 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 略,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 和碳排放,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另一 方面,优化能源结构、提升非化石能 源占比是实现 “ 双碳 ” 目标的关键路 径。根据意见提出的能源结构调 整目标,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 重达到 20,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 费比重达到 25 左右,风电、太阳能 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到 206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80 以上。应当加快煤炭减量步伐, 推行替代能源,提升风光发电规模,以 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平稳过渡,有 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伴随的各类风险。 国家 “ 双碳 ” 战略与政策解读 自 今年 5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提 出 “ 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 和顶层设计文件制定 ” 以来, 中央层面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 导小组,作为指导和统筹做好 “ 双碳 ” 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加快构建碳达 峰碳中和 “1N” 政策体系。 “1” 是中国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思想和顶 层设计, “N” 是重点领域和行业实施 方案,包括能源绿色转型行动、工业 领域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 行动、循环经济降碳行动等。 “1N” 政策体系梳理 10 11 城市可持续运营的双碳之路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 savills.com.cn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 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2021 年 9 月 22 日,中共中央国务 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 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 见。作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 体系的顶层设计文件,意见提出了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 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 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 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的主 要目标。 意见明确了高耗能产业是降碳工作 关注的重点。在能耗双控的条件下, 高耗能产业将被进一步限制,从而推 动新一轮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 优化。绿色低碳产业是未来产业升级 的重要方向,需要加快推进工业领域 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建设绿 色制造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 5G)等 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意见还明确了能源是 “ 双碳 ” 行 动重点关注的领域。节约能源是实现 “ 双碳 ” 目标的首要方式,应该把节约 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 略,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 和碳排放,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另一 方面,优化能源结构、提升非化石能 源占比是实现 “ 双碳 ” 目标的关键路 径。根据意见提出的能源结构调 整目标,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 重达到 20,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 费比重达到 25 左右,风电、太阳能 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到 206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80 以上。应当加快煤炭减量步伐, 推行替代能源,提升风光发电规模,以 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平稳过渡,有 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伴随的各类风险。 国家 “ 双碳 ” 战略与政策解读 自 今年 5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提 出 “ 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 和顶层设计文件制定 ” 以来, 中央层面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 导小组,作为指导和统筹做好 “ 双碳 ” 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加快构建碳达 峰碳中和 “1N” 政策体系。 “1” 是中国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思想和顶 层设计, “N” 是重点领域和行业实施 方案,包括能源绿色转型行动、工业 领域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 行动、循环经济降碳行动等。 “1N” 政策体系梳理 10 11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 此外,意见提出实现 “ 双碳 ” 目标 需要依托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深度脱 碳要求发电、储能、电网、 CCUS 等 领域的技术出现突破性进展,应当强 化 CCUS 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以培 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 心、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等方式,重点 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友好并网、氢能、 储能、 CCUS 等领域的技术突破。 提升生态碳汇能力也是实现 “ 双碳 ” 的 重要途径,意见提出将通过强化国 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等方式巩固生 态系统碳汇能力、通过实施生态保护 修复重大工程等方式提升生态系统碳 汇增量。 意见还明确实现 “ 双碳 ” 目标需要 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政府层面主要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推动 “ 双碳 ” 目标 实现。市场机制层面,将主要通过完 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助力减碳工 作。应当加快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 交易市场,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完善配额 分配管理,并将碳汇交易纳入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时加强电力交易、 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的统筹衔 接,通过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建 设,强化市场在降碳工作中的作用。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解读 今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 2030 年前 碳达峰行动方案,对推进碳达峰工作 做出了总体部署。方案聚焦 “ 十四五 ” 和 “ 十五五 ” 两个碳达峰关键期,提出 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能 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等方面主要目标。到 2025 年,非化 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 左右,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 2020 年下 降 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 排放比 2020 年下降 18,为实现碳 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 2030 年,非 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 左右,单 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5 以上,顺利实现 2030 年 前碳达峰目标。 方案提出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 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 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 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 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 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 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 碳达峰行动等 “ 碳达峰十大行动 ”。 同时行动还指出应加强国际合作, 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开展绿色经 贸,技术与金融合作,推进绿色 “ 一 带一路 ” 建设,同时建立规范的碳排 放统计核算体系,健全法律法规标准, 完善经济政策,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 等,从政策和组织实施等多方面保障 方案的落地实施。 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 解读 城乡建设领域是实施保障 “ 双碳 ” 工作 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 人民住房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建设环 境持续改善,但仍存在部分问题,大 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设 方式尚未根本扭转。为推动城乡建设 绿色发展,保障 “ 双碳 ” 工作实施有序, 10 月 21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 发展的意见,对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 发展、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列出主 要任务。 除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完 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等措施之外,文件还从区域协 调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建 筑、绿色建造等方面,针对当前城乡 建设当中存在的 “ 大量建设、大量消耗、 大量排放 ” 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系统 解决思路。 为了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文 件还提出了建立规划、建设、管理三 大环节的统筹机制,建立健全 “ 一年 一体检,五年一评估 ” 的城市体检评 估制度,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城乡建 设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完善智慧 城市建设标准和政策法规,推动美好 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深化城市管理和 执法体制改革,健全社会公众满意度 评价和第三方考评机制等措施。 城市可持续运营的双碳之路 savills.com.cn 1312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 此外,意见提出实现 “ 双碳 ” 目标 需要依托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深度脱 碳要求发电、储能、电网、 CCUS 等 领域的技术出现突破性进展,应当强 化 CCUS 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以培 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 心、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等方式,重点 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友好并网、氢能、 储能、 CCUS 等领域的技术突破。 提升生态碳汇能力也是实现 “ 双碳 ” 的 重要途径,意见提出将通过强化国 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等方式巩固生 态系统碳汇能力、通过实施生态保护 修复重大工程等方式提升生态系统碳 汇增量。 意见还明确实现 “ 双碳 ” 目标需要 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政府层面主要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推动 “ 双碳 ” 目标 实现。市场机制层面,将主要通过完 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助力减碳工 作。应当加快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 交易市场,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完善配额 分配管理,并将碳汇交易纳入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时加强电力交易、 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的统筹衔 接,通过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建 设,强化市场在降碳工作中的作用。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解读 今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 2030 年前 碳达峰行动方案,对推进碳达峰工作 做出了总体部署。方案聚焦 “ 十四五 ” 和 “ 十五五 ” 两个碳达峰关键期,提出 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能 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等方面主要目标。到 2025 年,非化 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 左右,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 2020 年下 降 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 排放比 2020 年下降 18,为实现碳 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 2030 年,非 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 左右,单 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5 以上,顺利实现 2030 年 前碳达峰目标。 方案提出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 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 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 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 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 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 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 碳达峰行动等 “ 碳达峰十大行动 ”。 同时行动还指出应加强国际合作, 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开展绿色经 贸,技术与金融合作,推进绿色 “ 一 带一路 ” 建设,同时建立规范的碳排 放统计核算体系,健全法律法规标准, 完善经济政策,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 等,从政策和组织实施等多方面保障 方案的落地实施。 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 解读 城乡建设领域是实施保障 “ 双碳 ” 工作 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 人民住房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建设环 境持续改善,但仍存在部分问题,大 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设 方式尚未根本扭转。为推动城乡建设 绿色发展,保障 “ 双碳 ” 工作实施有序, 10 月 21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 发展的意见,对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 发展、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列出主 要任务。 除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完 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等措施之外,文件还从区域协 调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建 筑、绿色建造等方面,针对当前城乡 建设当中存在的 “ 大量建设、大量消耗、 大量排放 ” 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系统 解决思路。 为了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文 件还提出了建立规划、建设、管理三 大环节的统筹机制,建立健全 “ 一年 一体检,五年一评估 ” 的城市体检评 估制度,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城乡建 设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完善智慧 城市建设标准和政策法规,推动美好 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深化城市管理和 执法体制改革,健全社会公众满意度 评价和第三方考评机制等措施。 城市可持续运营的双碳之路 savills.com.cn 1312 “ 双碳 ” 经济体系如何构建国际案例借鉴 净零战略四大原则 ˖ 投入至少 15 亿英镑支持净零创新 项目 ˖ 通过英国基础设施银行( UKIB) 吸引私人融资,支持超过 400 亿 英镑的投资,并推动低碳技术和行 业走向成熟和规模化 ˖ 引入新的可持续性披露制度,包括 强制性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和英国绿 色分类法 ˖ 改革技能培训体系,在净零转型中 发挥更好作用 ˖ 发布关键指标的年度进展 聚焦 3 大行业、 7 个重点领域 撬动 900 亿英镑私人投资 创造 44 万个绿色产业岗位 技术创新 绿色金融 技能培训 地方政府合作 公众意识 国际合作 2030 年 排放量比 1990 年 至少降低 68 2050 年 实现零碳 到 2030 年 公共财政干预逐渐减少,财务独立性上升 能源行业 制造行业 民生行业 ˖ 清洁电力 ˖ 燃料供应及氢能 ˖ 工 业 ˖ 供热及建筑 ˖ 交 通 ˖ 自然资源、废物 和含氟气体 ˖ 温室气体去除 跨领域支持零碳转型 研发 商业原型 规模化部署 成熟商业主张 独立商用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 英国通过制定 “ 五年碳预算 ” 为实现净 零排放,制定了交付路径。净零战略 中提出的政策和支出意味着自 “ 绿色 工业革命 ” 十点计划提出以来,政府 为绿色工业革命已经动员了 260 亿英 镑的政府资本投资。根据该战略,英 国主要聚焦三大行业的七个重点领域, 通过跨领域支持零碳转型,到 2030 年将撬动 900 亿英镑私人投资,创造 44 万个绿色产业岗位。 英国早在 1972 年就已经实现本土碳达峰,自 1990 年以来,英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几乎减少了一半。 2008 年英国正式颁布气候变化法,确定了到 2050 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比 1990 年减少 80 的长期减排目标,成为世界上首个以法律形式明确 中长期减排目标的国家。 2019 年 6 月,英国提出了 2050 年目标修正案,正式确立到 2050 年实 现温室气体 “ 净零排放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 完成这项工作的主要经济体。 2020 年 11 月英国宣布一项涵盖 10 个方面的 “ 绿 色工业革命 ” 计划,包括大力发展海上风能、推 进新一代核能研发和加速推广电动车等,承诺到 2030 年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与 1990 年相比,至 少降低 68。 2021 年 10 月,英国在 “ 绿色工业革命 “ 十点计划 的基础上,发布了净零战略,该战略不仅是英 国对以往低碳发展战略的总结与深化,更是英国在 全球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明确政策和建议,阐述 2050 年脱碳经济远景的重要文件。 work with the grain of consumer choice 尊重消费者的选择 通过技术更新逐步实现生产及生活减碳、 零碳,而非立刻强制报废 ensure that the most vulnerable are protected through Government support 保护弱势群体 通过能源账单折扣、能效升级等形式的政 府支持,保护弱势群体 ensure the biggest polluters pay the most for the transition 公平的碳定价 确保最大的污染者支付最多的费用 work with businesses to continue delivering deep cost reductions 政企合作降低减碳成本 与企业合作,通过支持最新最先进的减碳 技术,大幅降低减碳成本和消费者成本, 为企业带来效益 净零战略 英国净零战略实施计划示意图 英国案例 城市可持续运营的双碳之路 savills.com.cn 14 15 “ 双碳 ” 经济体系如何构建国际案例借鉴 净零战略四大原则 ˖ 投入至少 15 亿英镑支持净零创新 项目 ˖ 通过英国基础设施银行( UKIB) 吸引私人融资,支持超过 400 亿 英镑的投资,并推动低碳技术和行 业走向成熟和规模化 ˖ 引入新的可持续性披露制度,包括 强制性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和英国绿 色分类法 ˖ 改革技能培训体系,在净零转型中 发挥更好作用 ˖ 发布关键指标的年度进展 聚焦 3 大行业、 7 个重点领域 撬动 900 亿英镑私人投资 创造 44 万个绿色产业岗位 技术创新 绿色金融 技能培训 地方政府合作 公众意识 国际合作 2030 年 排放量比 1990 年 至少降低 68 2050 年 实现零碳 到 2030 年 公共财政干预逐渐减少,财务独立性上升 能源行业 制造行业 民生行业 ˖ 清洁电力 ˖ 燃料供应及氢能 ˖ 工 业 ˖ 供热及建筑 ˖ 交 通 ˖ 自然资源、废物 和含氟气体 ˖ 温室气体去除 跨领域支持零碳转型 研发 商业原型 规模化部署 成熟商业主张 独立商用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 英国通过制定 “ 五年碳预算 ” 为实现净 零排放,制定了交付路径。净零战略 中提出的政策和支出意味着自 “ 绿色 工业革命 ” 十点计划提出以来,政府 为绿色工业革命已经动员了 260 亿英 镑的政府资本投资。根据该战略,英 国主要聚焦三大行业的七个重点领域, 通过跨领域支持零碳转型,到 2030 年将撬动 900 亿英镑私人投资,创造 44 万个绿色产业岗位。 英国早在 1972 年就已经实现本土碳达峰,自 1990 年以来,英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几乎减少了一半。 2008 年英国正式颁布气候变化法,确定了到 2050 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比 1990 年减少 80 的长期减排目标,成为世界上首个以法律形式明确 中长期减排目标的国家。 2019 年 6 月,英国提出了 2050 年目标修正案,正式确立到 2050 年实 现温室气体 “ 净零排放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 完成这项工作的主要经济体。 2020 年 11 月英国宣布一项涵盖 10 个方面的 “ 绿 色工业革命 ” 计划,包括大力发展海上风能、推 进新一代核能研发和加速推广电动车等,承诺到 2030 年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与 1990 年相比,至 少降低 68。 2021 年 10 月,英国在 “ 绿色工业革命 “ 十点计划 的基础上,发布了净零战略,该战略不仅是英 国对以往低碳发展战略的总结与深化,更是英国在 全球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明确政策和建议,阐述 2050 年脱碳经济远景的重要文件。 work with the grain of consumer choice 尊重消费者的选择 通过技术更新逐步实现生产及生活减碳、 零碳,而非立刻强制报废 ensure that the most vulnerable are protected through Government support 保护弱势群体 通过能源账单折扣、能效升级等形式的政 府支持,保护弱势群体 ensure the biggest polluters pay the most for the transition 公平的碳定价 确保最大的污染者支付最多的费用 work with businesses to continue delivering deep cost reductions 政企合作降低减碳成本 与企业合作,通过支持最新最先进的减碳 技术,大幅降低减碳成本和消费者成本, 为企业带来效益 净零战略 英国净零战略实施计划示意图 英国案例 城市可持续运营的双碳之路 savills.com.cn 14 15 2020 年 12 月 25 日,日本经济产业省( METI)发布了绿 色增长战略,提出日本需要进入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机遇期, 创造经济与环境良性循环的产业政策。日本从国家层面提出在 2050 年实现碳中和,构建 “ 零碳社会 ”,并预计随着该战略的 实施,在 2030 年和 2050 年将分别创造年均 90 万亿日元和 190 万亿日元的经济效益。 发展低碳经济一直是日本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战略举措。作为 亚洲最早实施绿色经济的国家,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日本就开 始了工业绿色转型,围绕绿色发展先后颁布了 10 多部法律规章 并出台经济绿色发展的保障政策与措施。早在 1998 年日本就颁 布了全球气候变暖对策促进法。 2004 年,日本环境省发起 了 “ 面向 2050 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 ” 研究项目,其目标是为 2050 年实现低碳社会目标而提出的具体对策。近年来针对低碳 化发展又陆续提出了能源基本计划( 2018 年),碳循环利用 技术路线图( 2019 年)等政策。 2050 绿色增长战略 日本在 2013 年已实现碳达峰,碳排放峰值为 14.08 亿吨,此后连续多 年下降,在碳排放总量上减排压力较小。 2021 年,日本人均碳排放为 8.4 吨,高于中国、德国、英国等国家,人均排放仍有改善空间。因此, 2050绿色增长战略是日本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投资加速向低碳社 会转型的重要工程表。 绿色增长战略不仅确认了 “2050 年日本实现净零排放 ” 的目标,还 聚焦 3 大行业, 14 个重点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任务, 主要包括海上风电,氨燃料,氢能,核能,汽车和蓄电池,半导体和通 信,船舶,交通物流和建筑,食品、农林和水产,航空,碳循环,下一 代住宅、商业建筑和太阳能,资源循环,生活方式等。 日本 2050绿色增长战略实施计划示意图 ˖ 成立 2 万亿日元的绿色创 新基金 ˖ 建立碳中和投资促进税制 ˖ 加强制定环境监管法规与 碳交易市场、碳税等制度 ˖ 合理制定适用于新技术的 法规 ˖ 建立合适的金融体系支持 碳中和投资 ˖ 在创新政策,重点领域技术标准化 等方面与欧美各国合作 ˖ 同广大新兴国家与国际组织(如 IEA、 ERIA)进行合作,推进双边 与多边合作 ˖ 致力在全世界内对技术进行标准化, 以此拉动内需 聚焦 3 大行业、 14 个重点领域 2030 年 90 万亿日元 2050 年 190 万亿元 预算 税制 风险资金支持 碳交易系统 监管 技术标准化 双边、多边合作 绿色经济效益增长 减碳时间线 部署阶段 能源行业 制造行业 民生行业 ˖ 海上风电产业 ˖ 氨燃料产业 ˖ 氢能产业 ˖ 核电 ˖ 汽车和蓄电池产业 ˖ 半导体和信息通信产业 ˖ 船舶产业 ˖ 交通物流和建筑产业 ˖ 食品、农林和渔业 ˖ 航空产业 ˖ 碳回收产业 ˖ 下一代住宅、 商业建筑及太 阳能 ˖ 资源循环产业 ˖ 生活方式相关 产业 政策支持 开发 示范 规模化部署和成本降低 独立商用 国际合作 2018 年 10.6 亿吨碳排 2030 年 9.3 亿吨碳排( ↓ 25) 2050 年 排放 吸收等于 0 吨( ↓ 100)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 日本案例 城市可持续运营的双碳之路 savills.com.cn 16 17 2020 年 12 月 25 日,日本经济产业省( METI)发布了绿 色增长战略,提出日本需要进入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机遇期, 创造经济与环境良性循环的产业政策。日本从国家层面提出在 2050 年实现碳中和,构建 “ 零碳社会 ”,并预计随着该战略的 实施,在 2030 年和 2050 年将分别创造年均 90 万亿日元和 190 万亿日元的经济效益。 发展低碳经济一直是日本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战略举措。作为 亚洲最早实施绿色经济的国家,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日本就开 始了工业绿色转型,围绕绿色发展先后颁布了 10 多部法律规章 并出台经济绿色发展的保障政策与措施。早在 1998 年日本就颁 布了全球气候变暖对策促进法。 2004 年,日本环境省发起 了 “ 面向 2050 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 ” 研究项目,其目标是为 2050 年实现低碳社会目标而提出的具体对策。近年来针对低碳 化发展又陆续提出了能源基本计划( 2018 年),碳循环利用 技术路线图( 2019 年)等政策。 2050 绿色增长战略 日本在 2013 年已实现碳达峰,碳排放峰值为 14.08 亿吨,此后连续多 年下降,在碳排放总量上减排压力较小。 2021 年,日本人均碳排放为 8.4 吨,高于中国、德国、英国等国家,人均排放仍有改善空间。因此, 2050绿色增长战略是日本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投资加速向低碳社 会转型的重要工程表。 绿色增长战略不仅确认了 “2050 年日本实现净零排放 ” 的目标,还 聚焦 3 大行业, 14 个重点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任务, 主要包括海上风电,氨燃料,氢能,核能,汽车和蓄电池,半导体和通 信,船舶,交通物流和建筑,食品、农林和水产,航空,碳循环,下一 代住宅、商业建筑和太阳能,资源循环,生活方式等。 日本 2050绿色增长战略实施计划示意图 ˖ 成立 2 万亿日元的绿色创 新基金 ˖ 建立碳中和投资促进税制 ˖ 加强制定环境监管法规与 碳交易市场、碳税等制度 ˖ 合理制定适用于新技术的 法规 ˖ 建立合适的金融体系支持 碳中和投资 ˖ 在创新政策,重点领域技术标准化 等方面与欧美各国合作 ˖ 同广大新兴国家与国际组织(如 IEA、 ERIA)进行合作,推进双边 与多边合作 ˖ 致力在全世界内对技术进行标准化, 以此拉动内需 聚焦 3 大行业、 14 个重点领域 2030 年 90 万亿日元 2050 年 190 万亿元 预算 税制 风险资金支持 碳交易系统 监管 技术标准化 双边、多边合作 绿色经济效益增长 减碳时间线 部署阶段 能源行业 制造行业 民生行业 ˖ 海上风电产业 ˖ 氨燃料产业 ˖ 氢能产业 ˖ 核电 ˖ 汽车和蓄电池产业 ˖ 半导体和信息通信产业 ˖ 船舶产业 ˖ 交通物流和建筑产业 ˖ 食品、农林和渔业 ˖ 航空产业 ˖ 碳回收产业 ˖ 下一代住宅、 商业建筑及太 阳能 ˖ 资源循环产业 ˖ 生活方式相关 产业 政策支持 开发 示范 规模化部署和成本降低 独立商用 国际合作 2018 年 10.6 亿吨碳排 2030 年 9.3 亿吨碳排( ↓ 25) 2050 年 排放 吸收等于 0 吨( ↓ 100)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 日本案例 城市可持续运营的双碳之路 savills.com.cn 16 17 日本及英国在产业低碳化发展新思维和新模式上的探索, 均表明 “双碳 ”经济体系的构建需要 “制度 技术 运营 ” 的多领域配合,这对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目标具有较强的借 鉴意义。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同时也是全球碳排放量大 国。在 “ 双碳 ” 目标下,如何同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质 量效益提升是未来面临的巨大挑战。 ● 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健康的市场环境、是构建低碳经 济体系的前提 , 中国应推动完善 “ 双碳 ”“1N” 政策体系 中的 “N”,即实施保障政策,指导 “ 双碳 ” 行动有序进行 的同时,建立健康的市场环境。中国要在推动低碳发展中 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在战略、规划、法规、标准、激励 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社会 公众积极参与,构建全社会有效参与低碳化发展的长效治 理机制。减碳净碳需要利用政策进行逐步引导,循序渐进 改善产业能源消耗,秉持 “ 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 内外畅通、防范风险 ”的原则,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 低碳技术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家庭消费升级的 基础,中国应在技术突破中鼓励市场参与,实现减碳技术 商用,降低减碳成本。 英国及日本均在低碳技术部署的过 程中,建立了完善的政府财政退出线路。从净碳技术研发 阶段的政府公共财政及政策支持,到规模化部署阶段的公 共财政逐步退出,有效降低了减碳成本,减少财政压力, 鼓励企业参与,实现减碳技术的独立商用,助力绿色市场 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 绿色金融和低碳运营模式是 “ 双碳 ” 行动的激励及 保障, 中国应鼓励创新绿色金融,出台金融财税监管及跨 领域政策支持低碳发展,构建全社会有效参与的治理机 制。日本及英国均从绿色金融、技能培训、公众意识提升 以及国际合作等跨领域方面支持零碳转型。尤其是金融财 税监管等政策支持,有利推动了企业参与净碳减排。中国 要借鉴日本绿色创新基金、碳中和投资促进税,英国通过 绿色投资银行私有化提高社会资本撬动比例等做法,资助 涉及节能减排的产业领域。加快制定和实施与环境监管相 关的立法,规范碳交易机制。在低碳发展领域,加强国际 合作,拓宽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案例小结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 城市可持续运营的双碳之路 savills.com.cn 18 19 日本及英国在产业低碳化发展新思维和新模式上的探索, 均表明 “双碳 ”经济体系的构建需要 “制度 技术 运营 ” 的多领域配合,这对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目标具有较强的借 鉴意义。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同时也是全球碳排放量大 国。在 “ 双碳 ” 目标下,如何同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质 量效益提升是未来面临的巨大挑战。 ● 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健康的市场环境、是构建低碳经 济体系的前提 , 中国应推动完善 “ 双碳 ”“1N” 政策体系 中的 “N”,即实施保障政策,指导 “ 双碳 ” 行动有序进行 的同时,建立健康的市场环境。中国要在推动低碳发展中 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在战略、规划、法规、标准、激励 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社会 公众积极参与,构建全社会有效参与低碳化发展的长效治 理机制。减碳净碳需要利用政策进行逐步引导,循序渐进 改善产业能源消耗,秉持 “ 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 内外畅通、防范风险 ”的原则,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 低碳技术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家庭消费升级的 基础,中国应在技术突破中鼓励市场参与,实现减碳技术 商用,降低减碳成本。 英国及日本均在低碳技术部署的过 程中,建立了完善的政府财政退出线路。从净碳技术研发 阶段的政府公共财政及政策支持,到规模化部署阶段的公 共财政逐步退出,有效降低了减碳成本,减少财政压力, 鼓励企业参与,实现减碳技术的独立商用,助力绿色市场 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 绿色金融和低碳运营模式是 “ 双碳 ” 行动的激励及 保障, 中国应鼓励创新绿色金融,出台金融财税监管及跨 领域政策支持低碳发展,构建全社会有效参与的治理机 制。日本及英国均从绿色金融、技能培训、公众意识提升 以及国际合作等跨领域方面支持零碳转型。尤其是金融财 税监管等政策支持,有利推动了企业参与净碳减排。中国 要借鉴日本绿色创新基金、碳中和投资促进税,英国通过 绿色投资银行私有化提高社会资本撬动比例等做法,资助 涉及节能减排的产业领域。加快制定和实施与环境监管相 关的立法,规范碳交易机制。在低碳发展领域,加强国际 合作,拓宽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案例小结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 城市可持续运营的双碳之路 savills.com.cn 18 19 采矿与能源供应业 城市可持续运营的双碳之路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savills.com.cn 第一太平戴维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