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 ● 大白话社 1 中国上市公司 ESG 发展报告( 2022 年) 目录 第一章 ESG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共同推动新时期可持续发展 3 一、国内逐步构建多层次 ESG 制度体系,为 ESG 发展奠定基础 3 二、国际 ESG 信息披露要求不断提升,各方积极探 索 ESG 标准整合 4 三、 ESG 投资促进资本配置优化,资本力量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 5 第二章 上市公司 ESG 管理实践(节选) . 8 一、上市公司通过 ESG 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 8 二、上市公司 ESG 实践基本情况(注 2) 9 三、上市公 司 ESG 实践经验及优秀做法 . 18 第四章 推动上市公司 ESG 实践的措施和展望(节选) 20 一、提高 ESG 实践认识站位 . 21 二、加强 ESG 能力建设,进行必要的人力、技术等储备 . 21 三、着力推进 ESG 信息披露基础设施建设 . 22 四、完善从资产端到上市公司的 ESG 金融生态 . 23 五、形成合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 ESG 体系 . 23 ESG 境外实践系列( 1) 新加坡(节选) 31 一、信息披露相关要求 . 31 二、投资机构参与 ESG 投资或尽责管理的要求 . 36 ESG 境外实践系列( 2) 香港地区(节选) 37 一、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 . 37 二、 ESG 实践指引 42 三、对投资机构参与 ESG 投资或尽责管理的要求 . 42 ESG 境外实践系列( 3) 欧盟(节选) 44 一、信息披露相关要求 . 44 二、下一步信息披露要求 . 51 ● ● 大白话社 2 ESG 境外实践系列( 4) 英国(节选) 56 一、信息披露相关要求 . 56 ESG 境外实践 系列( 5) 美国(节选) 66 一、信息披露相关要求 . 66 二、下一步信息披露要求 . 73 ESG 境外实践系列( 6) 澳大利亚(节选) 76 一、信息披露相关要求 [2] 76 ESG 境外实践系列( 7) 加拿大(节选) 84 一、信息披露相关要求 . 84 二、下一步信息披露要求 . 91 ESG 境外实践系列( 8) 日本(节选) 94 一、仅在公司治理信息中强制披露 ESG 信息【 3】 . 94 二、东交所 ESG 核心指标【 4】 . 94 ● ● 大白话社 3 第一章 ESG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共同推动新时期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逐步构建多层次 ESG 制度体系,为 ESG 发展奠 定基础 2021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 中和工 作 的意见,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同年 10 月 26 日 ,国务院 发布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两个文件共同构成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不同阶段的顶 层设计。 (一)完善 ESG 信息披露制度,提升非财务信息关注程度 2022 年以来,监管机构陆续出台文件引导企业开展真实、准确、完整的环境等信息披 露。证 监会层面,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交易所层面,上交所发布关 于做好科 创板上市公司 2021 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 指引第 1 号 主板上市公司规范 运作 。其他国家部委层面,央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 监会、证监会四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生态环境 部、国资委也 发布相关政策文件,对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提出要求。 (二)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发布“双碳”行动方案,引领实体经济 绿色发展 双 碳背景下,实体经济中各行业在不同领域出台一系列方向性的引导及支持政策。国 家 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 见,发 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工信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 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 工行业 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他各部委也相继发布相关 政策文件。此外,根据国务院印发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 2022 年下半年开始, 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湖南、宁夏、江西、海南、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南等多个地 区陆续出台各自的 省级碳达峰实施方案。 (三)绿色金融制度不断完善,促进资本服务国家战略 资 本市场为实 体经济低碳转 型提供支撑和动力,引导资金投向,服务国家战略实现。一 是积极开发金融产品,丰富 ESG 融资工具。上交所、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特定 品种债券。二是支持金融资本参与国家战略,发挥投 资引导 作用,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 ● ● 大白话社 4 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社保基金会出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实业投资 指引。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内部管理,从公司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中国银保监 会印 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四是建立健全 标准制度体系,为实现经济低碳转型提供 体质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明确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 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中国绿色 债券原则,推动国内绿色债券市场标准统一。 二、国际 ESG 信息披露要求不断 提升, 各方积极探索 ESG 标准整合 (一)境外 ESG 信息披露要求不断提高 欧 洲市场积极践行 ESG 理念,已建立多元化的 ESG 信息披露框架及标准,其监管政策 更侧重于保证 ESG 投资活动的规范性与透明性。 2022 年 11 月,欧盟理事会通过和签署了 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 CSRD), 正式取代于 2014 年发布的 NFRD。欧洲财务报 告 咨询小组( EFRAG)发布了欧盟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 ESRS)征求意见稿,第一套 ESRS 将在 2023 年 6 月之前被欧盟委员会采纳。 美国监管规则以上市公司监管为主,市场导向性明显,依赖于 资本市 场自发驱动力。 2022 年 3 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发 布加强和规范投资者气 候相关信息的披露草案, 拟对所有在美上市公司向投资者披露气候相关信息提出报送要求和具体规则。与欧盟与亚太 地区相比,尽管美国政策法规逐渐呈现出强制性的趋势,但其目前 ESG 相关政策法规强制 性较弱,更多体现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理念。 亚太 地区 市场的 ESG 理念发展迅速,不同国家或地区对于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要求 也存在差异。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 ESG 报告;中国、印度、韩国 等国家要求符合披露范围内的部分上市公 司披露 ESG 相关信息或报告;日本、澳大利亚、 新西兰则采用上市公司自愿披露 ESG 报告的制度 。总体上,亚太地区 ESG 政策法规呈现受 政府引导、自上而下不断优化、在国际共识下积极探索的态势。 (二)国际 ESG 信息披露标准向标准化、统一化迈进 全 球范围内对于建立具有共识性的 ESG 国际标准需求日益增长。其中,由国际财务报 告准则基金会 ( IFRS)下设机构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 ISSB)所设立的可持续发展披 露准则近年来 受到市场关注。 ISSB 的披露准则立足于多个现有的国际披露标准,并在国际 ● ● 大白话社 5 市场上推动了全球标准制定机构或组 织间的 合作。 (三)中国积极参与 ESG 国际标准制定,传递中国声音 中 国政府一直关注并积极 参与 ISSB 制定相关工作,财政部牵头参与了 IFRS 筹建 ISSB 相关工作。同时,中国证监会也高度关注 ISSB 准则的制定,根据中国发展特点提交反馈意 见,参与 IOSCO 气候披露小组工作。中国人民银行与欧盟相关部门于 2022 年 6 月更新了此 前发 布的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 2022 年 9 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支持绿色金融 发展的项目、活动和资产环境准则指南,中国专家在准则制定中担任牵头人。 三、 ESG 投资促进资本配置优化,资本力 量服务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 ESG 理念不断深入,成为全球主流投资策略之一 市 场引领和政策导向使得 ESG 理念不断深入, ESG 理念日益受到各方认可。一方面,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 ESG 因素纳入投资决策。据统计,全球 ESG 基金的资管规模从 2019 年末的 1.28 万亿美元增长至 2021 年末的 2.74 万亿美元。另一方面,随着各国监管机构 对 ESG 信息披露要求的不断提升,尤其近期监管部门对于“漂绿”基金的处罚,使得上市公司、 投资机构日益重视 ESG 带来的风险和机遇。 (二) ESG 投资推动提高公司质量,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实现双赢 ESG 投资理念和实践与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目标一致,对于促进社会监督和信息披露具 有重要意义。 ESG 所涉及的投资原则和信息披露需求为市场提供了具有共识的可持续发展 框架,使得如何衡量上市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有章可循。 ESG 投资理念有利于引导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关注长期价值回报。 ESG 数据作为财 务数据的补充能够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 增量信息。从中长期看,能够积极践行 ESG 理念的 公司,将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革新、增强员工创造力、提高市场认可度、巩 固竞争优势。这 种相对同业的竞争优势,使得上市公司本身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进而产生 较高的 股利水平, 最终使 投资者获益。 (三) ESG 投资撬动境内外资本,促进企业 ESG 实践不断改善 在 疫情叠加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跨境投资额大幅缩减,中国企业在 ESG 领域的突 出表现或将成为促进国际资本融合的切点。国际项目融资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气候变化投资 ● ● 大白话社 6 越来越重要。此外,体系化的境外 ESG 投资也为境内 ESG 投资生态建设提供 借鉴。境外主 权基金、养老基金等大型资产所有者在 ESG 投资推广方面起到了 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积累 了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我国 ESG 基金快速扩容, ESG 指数基金受到关注 随 着国内双 碳战略 与共同富裕目标 相 继提出,中国的 ESG 投资经历了快速扩容阶段。 1、 ESG 基金规模增长较快 近三年, ESG 投资数量与规模快速发展,相比 2020 年, 2021 年市场中 ESG 基金数量 增长 95.35,规模增长 106.08至 3885.98 亿元。 2021 年底至 2022 年上半年 ESG 基金规 模略有下降,仍有 3710.11 亿元,且 发行速度依然维持较高增长水平,基金数量较上年增长 19.64。 图 1-1 2020-2022 年 ESG 基金规模统计(亿元) ● ● 大白话社 7 图 1-2 2020-2022 年 ESG 基金数量统计(支) 2、国 内 ESG 基金以泛 ESG 产品为主 国内 ESG 基金以泛 ESG 类产品为主,纯 ESG 类产品相对较少。泛 ESG 类基金是以 ESG 三个维度中任意一个维度作为投资标的筛选标准,如投资于环保、清洁能源、节能等产 业或将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作为投资标的筛选逻辑的投资产品;而纯 ESG 类基金指的是综 合考虑 ESG 三个维度的投资产品。从 ESG 基金 发行 数量来看, 2021 年泛 ESG 类主、被动 型基金发行均进入快车道。 3、 ESG 基金以主动型产品为主,被动型产品发展迅速 ESG 基金目前以主动型产品为主,同时随着国内 ESG 指数布局深入,被动 型产品( 被 动型产品包括指 数型基金和指数增强型基金)发展迅速。 2021 年, ESG 主动及被动型产品 均迎来爆发增长,其中主动型产品规模增长 93.68、被动型产品规模增长 143.37。 4、 ESG 指数基金受到关注 ESG 指数具有公开透明的编制规则,会明确所使用的 ESG 评级标准,使投资者清晰的 了解所投资的公司的 ESG 属性。截 至 2022 年 10 月,境内指数机构累计发布 219 条 ESG 等 可持续发展指数,其中股票指数 158 条,债券指数 60 条, 多资产指数 1 条。截至 2022 年 10 月底,沪深 300 ESG 基准指数、中证 500 ESG 基准 指数、中证 800 ESG 基准指数自 2017 年 7 月以来的累计收益分别比母指数高 0.65、 7.44和 5.23。沪深 300、中证 500 和中证 800 ESG 基准指数最新成份股中分别有 78.35、 49.74和 84.09的上市公司明确采取了碳减排 措施,平均社会贡献值分别为 473.26 亿元、 42.20 亿元和 247.79 亿元,均高于沪深 300、中 证 500 指数成份股和中证 800 指数成份股,反映了 ESG 基准指数相对母指数在 ESG 方面的 优异表现。 ESG 等可持续发展的产品规模不断增长,为碳中和国家战略增添新的投 资工具, 推动高质量资本供给。 ● ● 大白话社 8 第 二章 上市公司 ESG 管理实践(节选) 一、上市公司通过 ESG 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得到巩固提升,高质量发展在环境( E)、 社会( S)、治理( G)三个方面取得宏观、微观层面的耦合进展。 (一)上市公司积极行动,助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实 体企业日益重视绿色 低碳 实践 ,截至 2022 年上半年,近半数上市公司落实了碳减排 行动;超半数上市公司在 2021 年增大了环保投入力度,工业行业减污控排力度空前。近十 年我国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34.4,煤炭消费 占一次能 源消费比重由 68.5降至 2021 年的 56, PM2.5 全国平均浓度从 2015 年的 46 微克 /立方米下降至 2021 年的 30 微克 /立方 米,历史性达到世卫组织第一阶段过渡值。 (二)上市公司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夯实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在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里,上市公司发挥了中坚作用。以 2021 年为例, 我国上市 公司 约八 成实现收入增长,四成公司收入连续三年持续增长。近八成公司实现经营 活动现金净流入 ,显示出较高的盈利质量。此外,上市公司缴纳税费金额合计约为 4.04 万 亿元,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 23.41, 新增就业 岗位 110.53 万个。此外,上市公司通过产业 支持、定向援助、消费扶贫、吸纳就业等方式帮助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进程,同时 加大慈善投 入更好地回馈社会,截至 2022 年上半年,沪深 A 股有 7的上市公司成立公益基金或 平台, 总慈善投入金额达 2155.25 亿元人民币。 (三)上市公司推动高质量治理且成果显著 上 市公司通过完善治理 机制 、提 升创新能力、 增强风险防控提升治理质量。企业治理质 量提升在微观层面增强了企业经营稳健性,在宏观层面增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产业链的运作 韧性,宏观价值链的高质量发展反过来为实体企业加注发展动能 ,为企业 创新驱动发展保驾 护航。上市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大资本支出,并积极运用再融资工具优化资本结构。 2021 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增长 23.53,占全国企业研发支出总额 的 47.02;资本支 出金额同比增长 11.95。从创新投入效能看,全社会研发投入相对国内生 ● ● 大白话社 9 产总值占比由 2012 年的 1.91上升到 2021 年的 2.44,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上由第 34 位上升至第 11 位(注 1),高质量治理成果卓著,有力地 保障了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增 强发展稳健性。 二、上市公司 ESG 实践基本情况(注 2) (一) 上市公 司 ESG 工作认识 总 体来看,上市公司 ESG 工作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大多数上市公司已认识到 ESG 工 作的重要性,但半数左右的公司仍然需要进一步专业指导,且已单独发布报告公司和未单独 发布报告公司对 ESG 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有所差异。 图 2-1 上市公司对 ESG 工作重要性认识情况 从上市公司开展 ESG 工作 驱动因 素看, 创造企业长期 价值、提升品牌与声誉、监管机 构合规要求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而投资驱动因素对已单独发布报告公司并不明显,在诸多 驱动因素中位于第五位。 ● ● 大白话社 10 图 2-2 上市公司开展 ESG 工 作驱动因素 (二)上市公司 ESG 管理体系 从 上市公司 ESG 战略制定情况看,整体处于较低水平。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四成 的已单独发布报告的样本公司已建立 ESG 相关战略。从上市公司 ESG 治理架构情况看,上 市公司在 ESG 决策机制顶层设计仍然较为薄弱,董事会在 ESG 相关工作中的参与度有待提 高,执行层面选择则较为多元。 执行层面 , 44.15公司仅设置 ESG 工作组, 16.85的公司选择“管理部门 工作组或具 体执行岗位”的执行架构, 15.76的公司仅设置具体执行岗位。 ● ● 大白话社 11 图 2-3 上市公司 ESG 工作执行架构设置 情况 上市 公司 ESG 制度建设方面,单独发布 ESG 相关报告的 样本公司中,除 38.53的公 司未建立任何 ESG 相关制度、管理机制与架构体系外,其余公司均建立了指导检查、协调 监督、推进、落实等多层次工作机制, ESG 管理机制,培训机制,评价考核机制中的一套或 多套工作机制。 从 ESG 相关培训机制来看,大部分单独发布 ESG 相关报告 的样本 公司尚 未建立相关培 训机制。已建立培训机制的公司中 ,近九成的公司( 88.22)主要面对 ESG 工作部门的负 责人及员工开展培训, 36.49的公司针对董事开展 ESG 相关培训。 图 2-4 上市公司 ESG 相关培 训机制设立情况 从 ESG 评价考核机制 看, 60.84的公司单独发布 ESG 相关报告的样本公司尚未建立 ESG 相关评价考核机制。已建立考核机制的公司中, 53.39公司仅将 ESG 工作实施情况作 为考核评价内容,但不与薪酬绩效挂钩; 12.75的公司将 ESG 工作开展情况与董事薪酬挂 钩, 29.88与高级管理 人员绩效 挂钩。 ● ● 大白话社 12 图 2-5 上市公司 ESG 相关评价考核机制设立情况 (三) ESG 实践情况 1.环境领域相关实践 总体来看,超过 60的公司在“环境管理体系”、“有害排放与废弃物”、“能源 利用”等 领域开 展了相关实践,而在“生物多样性”( 22.15)和“气候变化应对”( 31.36)领域实 践情况相对不足。 图 2-6 上市公司环境领域( E)相关实践情况 在环境范畴 ESG 目标设定方面,约六成的公司设定并披露了一个或多个相关目标,其 中“废气排放减量”和“水资源使用效益及废水排放减量”目标设置和披露情况相对 较好。 ● ● 大白话社 13 图 2-7 上市公司环境领域( E)相关目标设定并披露情况 此外,在碳目标和减碳目标设定方面,近七成的公司开始与减碳相关的目标设定和行动 计划, 10.92的公司依据科学碳目标倡 议( SBTi)或其 他的方法论设立了碳目标及行动计划, 11.70的公司已经开始进行碳盘查。 图 2-8 上市公司碳目标及行动计划设定情况 生物多样性实践方面,整体参与度相对不足。近八成的公司暂未开展生物多样性相关工 作,已经开展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开展生物多样性相关宣传教育及实践活动”和“发布生物 多样性相关报告或在 ESG 报告 中加入相 关内容” 两方面,占比分别为 13.58和 11.23。 ● ● 大白话社 14 图 2-9 上市公司生物多样性相关实践情况 此外,生物多样性实践行业性特色较为明显,参与者多为生产过程中会对生物多 样性产 生影响的行业公司 ,如医药生物、公用事业、非银金融、 银行、有色金属和电力设备等行业。 图 2-10 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生物多样性相关实践情况 2、社会领域相关实践 总体来看,社会领域的相关实践主要集中在“履行社会责任”、“员工权益与发展”、“客 户权益保障”等方面,参与度超 70。“性别平衡与多元化”和“可持续消费”为行动 较少 的领域 ,占比分别 为 41.50和 32.76。 ● ● 大白话社 15 图 2-11 上市公司社会领域( S)相关实践情况 在社会范畴 ESG 目标设定方面,半数以上的的公司设定了定性或定量目标。 29.80( 191 家)的公司已 经设定方向性的定性目标, 19.50( 125 家)的公司已经根据自身重点社会议 题制定量化目标。 图 2-12 上市公司社会领域( S)相关目标设定情况 3、公司治理领域相关实践 总体来看,公司治理维 度的 ESG 实践参与度比较平均, “高管薪酬透明 ”为公司开展行 动最多的领域,参与度超 70,其他议题参与度普遍 也高于 50。 ● ● 大白话社 16 图 2-13 上市公司治理领域( G)相关实践情况 (四) ESG 评级实践 ESG 数据和评级机构作为 ESG 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投资者评判投资标的 ESG 表 现提供了 相对标准、 系统的方法和框架。 调查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认为 ESG 评级机 构之所 以能够获得认可的原因,主要在于体系框架和指标完整( 74.26)、拥有充实的数据资源、 完善的框架指标( 62.71)和能够影响投资机构决策( 62.56)。 图 2-14 上市公司认为 ESG 评级机构获得认可的原因 随着 ESG 投资规模的与日俱增, ESG 数据 和评级的重要性 和影响力与日俱 增,超过 65 的投资者至少每周使用一次 ESG 评级,且大部分投资者使用不止一种 ESG 评级。据统计, 当前全球大约有超过 600 家 ESG 数据和评级机构。 即使是在 ESG 尚 且处于早期阶段的国 内, 中国本土化的 ESG 数据和评级机构也已超 过 10 家。不同评级机构对同一家上市公司的 评级结果可能存在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各评级机构存在主题覆盖、指标度量、权重设 ● ● 大白话社 17 置等差异的技术原因( 68.95)和各评级机构对公司风险的思考框架存在差异,对争议事件 和风险敞口的处理认定各有特色的主观原因( 53.98)是同 一公司不同 ESG 评级下的 ESG 评价结果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 图 2-15 不同 ESG 评级机构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 上市公司认为,国内外 ESG 评级机构的评价结果存在差异的原 因包括 ,评价 体系、可 比公司、信息获取渠 道、报告数据基础、国内外发展方式等多方 面。 图 2-16 国内外 ESG 评级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 (五)绿色融资实践 总 体来看,上市公司绿色融资参与度相对较低,绿色融资驱动效应有待加强。问卷调查 显示,单独发布 ESG 相关报告的样本公司中, 73.17的公司未参与任何形式的绿色融资, ● ● 大白话社 18 仅有部分公司以发行 绿色债券或参与绿色 金融工具的投资等形 式参与。 三、上市公司 ESG 实践经验及优秀做法 今年协会汇编发布年度上市公司 ESG 优秀实践案例,从案例来看,很多上市公司, 特别是行业龙 头企业, 积极落实 国家战略,不断提升对 ESG 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多渠道、 多路径提高 ESG 管理水平,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优秀经验和做法。 (一) 积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双碳”目标愿景实现 作 为实体经济基本盘的广大上市公司,立足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双碳”目标,设 定本企业的“双碳”目标或作出减碳承诺、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发布减碳行动计划, 并扎 实推动具体措施 落地,促进高质量可 持续发展。 一是 多措 并举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多家上市公司打造内部碳排放管理平 台,监测管理碳排放情况,量化评估碳足迹,成立低碳发展研究中 心或碳核算技术平台,对 碳排放的全 生命周期实现基本把握。还有部分上市公司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气候变化应对体 系,将气候变化事宜纳入 ESG 管治框架,提升气候风险管理能力。 二是 制定具体 “双碳 ”目 标或减碳承诺。部分上市公司制定适合自身的目标,明确碳排放强度下降比例、绿色项目及 环保技术投资规模、碳达峰时间点等,积极响应国家战略。 三是 制定 “双碳 ”规划,发布行 动 计划 。多家 上市公司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战略规划 ,将绿色低碳理念提升到企业战略发展高度; 发布碳目标白皮书气候行动报告等文件,呈现公司在 “双碳 ”以及气候行动领域的具 体目 标和举措。 (二)建立健全 ESG 制度体系与管理架构, 提高 ESG 管理水平 实践中上市公司积极推动 ESG 管理实践落地,逐步建立健全 ESG 制度体系与管理架 构。将 ESG 理念融入组织、制度和文化,设立 ESG 相关管理架构,完善 ESG 相关政策,厚 植 ESG 管理文化。 一是 设立 ESG 相关管理架构,为 ESG 工作全面推进提供治理保障。越来越多的上市 公 司明确董事会是 ESG 事务的最高负责及 决策机 构,将 ESG 管理工作纳入公司董事会战略 委员会和董事会职责范围。在董事会下设可持续发展或 ESG 专业委员会,负责 ESG 相关的 战略议题制定、风险识 别、执行情况评估,并对 ESG 工作 开展监督。设立 ESG 工作小组, 确保 ESG 战略融入公司运营的各个环节。 二是 适时审查和更新相关政策,不断完善自身制 ● ● 大白话社 19 度框架,夯实 ESG 制度基础。有的公司参考国际最佳实践框架设立公司的合规和可持续发 展政策,建立起业务运营的环境管理体系。还有公司不断完善生态环保相关 的内部管理制度, 配足环境管理专职、兼职人员 ,夯实了体系保障。 三是 厚植 ESG 管理文化,引入外部机构 支持,加强 ESG 专业培训和交流。通过加强员工 ESG 培训,强化业务层、管理层、决策层 对于 ESG 的认知,跟进最新要求与政策,学习先进 企业经验。还有公司对可持续发展相 关 因素设定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三)积极推进 ESG 相关实践,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上 市公司积极顺应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促进环保事业为己任,以健康 发展回馈社会为指引,多方共同发力,推动实体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是 以科技创新助力环境保护与可 持续发展,结合自身特点部署绿色发展模式,通 过 研发新产品、布局 新能源等方式,推动 公司绿 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有的公司加快创新平台建 设,加大科技投入,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的公司响应全社会低碳转 型需求,积极研发新技 术、供应新产品,助力下游产业节能 减排增效;还有公司将新能源作 为驱动绿色转型动力,积极推动新能源业务发展。 二是 踊跃投身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坚定 促进绿色发展,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有的公司积极响应全球倡议和国际公约,签署 文件并作出承诺,开展和参与各类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有的公司通过珍惜鱼类 增殖放流、植 树造林等多种活动形式开展生物多 样性保护工作;还有 公司结合行业特点设 立统计 系统,强 化相关目标考核。 三是 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支持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为乡村振兴建设积 势蓄力。 2021 年,超过 1650 家上市公司积极参与乡 村振兴、扶贫攻坚,帮助农民群体增 加 收入、提升技能,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同时,面对疫情多点 散发的局面,上市公司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彰显社会担当。 四是 上市公司投资回报意 识不断增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日益深入。 A 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水平不断提高,已与国 际成熟资本市场 相当,上市公司成为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 “新渠道”。同时, 越来越 多的上市公司 更加重 视投资者沟通,不断拓宽沟通渠道、创新沟通形式,充分尊重和维护投 资者的合法权益。 ● ● 大白话社 20 (四)持续加强 ESG 对外交流学习,提升 ESG 实践水平 上 市公 司积 极与国内外投资机构、评级机构 开展沟通、特色交流活动,对标国内外权 威 标准制定 ESG 管理体系,广泛倾听相关市场主体建议,充分吸纳经验,加快推进 ESG 实践 进程,增强 ESG 管理与实践能力,提升 ESG 行业地位与国际竞争力。 一是 对标国内外权威标准,针对性开展 ESG 工作和进行自我提升。有的公司建 设 ESG 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梳理交易所和国际 主流评级机构相关要 求,结合公司情况分 解指标 并嵌 入管理系统,实现多评价体系融会贯通。还有公司以 ESG 评级提升为导向形成改进项,进 行专项调研后为公司规划提供依据。 二是 积极与投资者等利益相 关方沟通,持续改进 ESG 管理水平 。部分上市公司统筹不同载体及平台的功能,建立全方位、 多平台的透明沟通渠道, 使利益相关方便捷地获取公司 ESG 信息;还有多家上市公司通过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 方式,接受社会各界对公司 ESG 履责情况的监督建议,保障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三是 加强与评级机构交流,逐 步提高 ESG 评级水平。部分上市公司与境内外 主要评级机构深入 沟 通,通过建立常态化 沟通机 制或积极参与问卷的方式,了解其核心关注点并获取改进建议, 还有部分公司已在国内外权威评级中获得亮眼成绩。许多上市公司积极努力提升评级表现, 与国 际优秀同行公司对标,不断提升中国 公司的国际形象。 第四章 推动上市公司 ESG 实践的措施和展望(节选)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发表致辞指出,“可持续发展是 各方的最大利益契合点和最佳合作切入点”,这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用好“可 持续发展”这一金 钥匙,才能打开高质量发展之门,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十大报告 提出的 “坚持可持续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 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一 系列重要发展理念,与 ESG 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党的二十大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做出了战略部署,指出高 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 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上市公司作为实体经济的基本盘,理应成为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肩负起主要责任 。 ● ● 大白话社 21 一 、 提高 ESG 实践认识站位 一是开展 ESG 工作既顺应国际 发展趋势,也有利于 推动经济转 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ESG 作为可持续发展观在企业微观层面的体现,推动 ESG 工作,不仅是顺应国际潮流的要求, 也是实现经济转型、拓展新发展模式、培育生态文明、建立 和谐社会的自我战略选择, ESG 已 逐渐成为中国企业与国际交流的最大公约数和共同话语体系 。 二是开展 ESG 工作既要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又要注重与国际规则接轨。一方面,要关 注国际主流评级机构和国际规则体系要求。目前世界上通用度较高、具有话语权的 ESG 规 则及评价体系均为境外标准,主 流评级机构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 ESG 表现形成倒逼 趋势。 另一方面,要基于理 论自信、制度自信和 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 正确对待国际标准 和评级。与欧美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中国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绿色发展的客观要求, 有加强气候变化相关行动、提 高公司治理有效性、改善内部控制等方 面的挑战,也有独特的 积淀与比较优势。发展 ESG 要以自身为主,坚持中国式现代化,讲好 ESG 中国故事,建设 具有中国特色 ESG 体系。同时也不能完全脱离国际体系闭门造 车,要在保有自身特色的同 时注重与国际接轨,在落实全球范本的基础上,更加体现中国话 语、中国标准、中国价值 。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与政策激励,切实提 升上市公司对 ESG 理念的认识。 ESG 理念植根 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助于减少企业发展的负外部效应。强化顶层设计对 ESG 实践的支持政 策,激励上市公司加强 ESG 管治,督促上市公司减少环境负外 部性,履行基本社会责任, 完善内部公司 治理。此外,通过创新 ESG 融资渠道、税收优惠等途径激励公司,如引导金 融机构对 ESG 表现优良的企业和项目降低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推出 ESG 项目制定的一次 性奖补、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使 上市公司从 ESG 改善中得到切实利益,提升对 ESG 的 重视 。 四是循序渐进推进 ESG 管理,避免重宣传轻实践。我国当前仍处 于发展中国家,部分 上市公司,尤其是中 小市值上市公司还处于重 视生存发展阶段,推进 ESG 管理需结合不同 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上市公司特点,适当考虑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运营压力,循序渐进稳妥推进 。 同时注重 ESG 管理的实质性,鼓励上市 公司站在提升长期发展的角度,加强对可持续经营 的认识,将 ESG 理念贯彻融入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切实提升 ESG 表现,而非报 喜不报忧,重视表面宣传,轻视 ESG 绩效 。 二、加强 ESG 能力建设,进行必要的人力、技术等储备 做好 ESG 工作是 讲好 ESG 故事的前提,涉及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构建良好的 ● ● 大白话社 22 公司 治理架构、形成低碳 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等 多个方面,是建设世界一流 企业,提升 公司可持续发展价值的必然要求。问卷调查显示,由于 ESG 相关工作专业性较强,缺 乏专业人员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等基 础设施是上市公司开展 ESG 工作面临的最 大困 难 。 加强 ESG 能力建设,一是积极储备、培养 ESG 专业人才。目前我国 ESG 处于快速发 展阶段,需要大量 ESG 人才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研究通过学科设置 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方式建立 ESG 智库,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复合 型 ESG 专业队伍。对于上市公司,通过外部招聘与内 部培养的方式,推进 加强从业人员在 ESG 方面的培训,提高 ESG 管理、监督、信息披露和咨询等专业能力。对于金融机构,在 引入并培养 ESG 人才基础上,配置相应的 ESG 投资团队,将 ESG 理 念落实在产品规划与 投资策略,助力可持续 投资的发展 。 二是进行必要的 ESG 技术储备。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 会的问卷调查显示,上市公司 ESG 信息管理数字化程度有待提高。随着 ESG 信息披露要求 的不断提高,建议不断完善 ESG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云计算中心、人工智能中心、超 算中心等算力机构满足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上市公司可通过建设 ESG 信息披露数 字化平 台,提升 ESG 信息的收集和采集 能力,实现 ESG 信息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于金融机构 而言,利用机器学习、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研发符合自身业务模式特点的分析工具, 提升对各 类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降低绿色识别和风 险管理成本 。 三、着力推进 ESG 信息披露基础设施建设 ESG 信 息 披露标准是保障投资者获取企业非财务方面关键信息的重要基础,而 ESG 信 息披露的基础是 ESG 相关审计 。 完善 ESG 信息披露工作,加强 ESG 披露基础设施建设 。 一是建议完善相关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共享,特别是政府相关部门环境数据监测,提高企业数 据 获取的便利度,降低 企业信息获取成本 。 问卷调查显示,量化指标、方法以及相关数据库 不完善,难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