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水泥生产碳减排技术标准体系和碳排放权交易标准体系研究(执行摘要)-12页.pdf
中银国际:政策推动+盈利模式完善,迎接大储放量元年.pdf
中原证券:锂电池销量环比回落,短期谨慎关注.pdf
中泰证券:沿海动力煤价支撑仍强,焦煤需求旺季即将到来.pdf
中信建投:七月社会总用电量维持高增,水力发电量环比改善.pdf
中国上市公司碳中和信息披露质量报告(2020-2022)--西北工业大学.pdf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3).pdf
中国海外煤电投资建设风险预警研究报告——印度尼西亚国别研究-绿色和平.pdf
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建材应用现状评估报告-中国建筑节能协会.pdf
招商证券:工具行业锂电化+智能化趋势下,中国制造从幕后走向台前.pdf
浙商证券:盘古智能-风机润滑系统行业龙头,布局液压变桨引领国产替代.pdf
粤港澳大湾区气候协同的空气质量改善战略研究报告--北京大学.pdf
引领城市空中出租车变革(英) Volocopter 2019-6.pdf
徐伟:双碳目标下的热泵发展.pdf
信达证券:电力消费增速有所收窄,重磅电改政策有望落地.pdf
中国臭氧-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中长期战略研究--北京大学.pdf
向人人享有环境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公正过渡-国际劳工组织.pdf
正当其时、适逢其势:2023中国基础设施REITs可持续发展行动调研报告-普华永道.pdf
浙江省产品碳足迹核算与碳标签推广研究--浙江经济信息中心.pdf
文明的温度: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生态、产业及文化遗产系统性影响评估(甘肃)--绿色和平.pdf
投资气候,投资增长-OECD.pdf
资源描述: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 的关系研 究 及情景预测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s and Impact Factors and Scenario Predic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23.1 GUANGDONG URBAN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 January, 2023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委托方(甲方) 能源基金会(美国)北京办事处 承担方(乙方)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 甲 级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自资规甲字 21440152 技术审定 周祥胜 正高级工程师 -副所长 -硕士 城乡规划 技术审核 汤燕良 高级工程师 -副所长 -硕士 城乡规划 项目总负责 肖百霞 工程师 -硕士 城乡规划 专业负责人 刘文凤 高级工程师 -硕士 城乡规划 项目组成员 范诗彤 工程师 -硕士 城乡规划 姚梦汝 工程师 -硕士 城乡规划 张亚楠 工程师 -硕士 城乡规划 李成悦 工程师 -硕士 城乡规划 李禅 工程师 -硕士 城乡规划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II 目 录 执行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一、 研究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一) 国家政策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二) 广东政策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三) 研究必要性与研究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二、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一) 研究目标和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二) 技术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三) 研究尺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四) 研究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三、 数据采集与获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一) 广东省碳排放量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二) 广东省人口、经济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三) 广东省建设用地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四) 各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四、 广东省各地市近十年碳排放效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一) 广东省碳排放量变化时空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二) 广东省碳排放效率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五、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一) 影响因子选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二) 单影响因子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1、全省层面 单因子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III 2、地市层面单因子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三) 多影响因子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 1、城市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 2、城市特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3、同类城市影响因子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4、多影响因子分析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 六、 广东省碳排放量多情景预测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 (一) 预测情景设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 1、情景一(维持现状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 2、情景二(发展变化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 (二) 代表城市选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 (三) 不同情景预测结果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 七、 结论与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 (一)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 (二) 政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 1、省级层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 2、城市层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 3、标准层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 (三) 后续研究方向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 八、 附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 (一) 碳排放影响因子共线性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 (二) 碳排放影响因子与影响关系正负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6 (三) 参考文献综述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执行摘要 应对气候变化,力争碳排放在 2030年前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实 现我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 广东省是全国经济大省和能源消耗大省, 需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找准减排降碳的有效路径。本研究基于省域和城市 尺度,开展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研究,总结碳排放量在人口、经济、 建设用地等不同影响因子作用下的规律特征,并对广东省碳排放量进行多情景预 测,为各城市制定差异化的减碳措施提出政策建议,对于推动广东省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具有参考意义。 本研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选取三大方面的 22 个因子,以 2009- 2017 年广东省各地市历史数据为基础,开展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关系的 实证研究,构建全省和 21 个地市的多影响因子与碳排放量关系模型 ,筛选出全 省及各地市与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的影响因子,并分析各影响因子水平对碳 排放影响作用的规律特征。此外,研究选取惠州、肇庆、中山、揭阳等代表城市, 结合在编的 国土空间 总体 规划 阶段性 方案,开展碳排放量多情景预测 。根据不同 城市的碳排放量影响因子特征,形成差异化、组合式的城市碳排放管理政策,综 合运 用结构调整、效率提升等方式,提出对碳排放相关影 响因子的管控要点。 一 、基本结论 (一)广东省经济发展逐渐摆脱高碳排路径依赖 1、广东省 GDP 增速是碳排放量增速的 5 倍,明显高于人口总量增速比与建 设用地总量增速比。 2009-2017年,广东省 GDP年均增速 11.11,而碳排放量年 均增速仅 1.97, GDP 增速约为碳排放量增速的 5倍;人口总量年均增速 2.29, 与碳排放量增速大致持平;建设用地总量年均增速 1.61,略低于碳排放量增速。 珠三角和沿海经济带的 GDP与碳排放量同步高速增长,其中深圳市和东莞市 GDP 增量高但碳排放增量低,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2、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均 GDP 与碳排放总量的脱钩程度 越明显 ,需 重点提高经济欠发达城市的碳排放效率 。 2009-2017年,广东省大部分城市均实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2 现了人均 GDP与碳排放量脱钩的状态,其中人均 GDP超过 10000美元的发达城市 (如深圳、珠海、佛山、东莞)已进入强脱钩状态,随着人均 GDP的增加,碳排 放量呈现减少的趋势。 同时,部分欠发达城市(如阳江、潮州、揭阳等)的碳排 放量仍保持高位增长,局部年份碳排放量增速逐渐接近甚至超过人均 GDP 增速, 经济欠发达城市应着重加强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引导与管控。 (二)广东省碳排放影响因子在城市之间呈现出分异特征 依据城市人口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国土开发强度,本研究将全省 21 个地级市划分为三个梯队,研究发现省域内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对碳排 放产生明显作用,使得处于不同发展梯队的城市,影响碳排放量的主要因子各不 相同。对于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关系的规律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研究结 论 图 1城市划分结果、特征和影响因子情况 1、 建设用地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作用强于建设用地总量, “ 双碳 ” 目标 下 广东省建设用地管控重点应由“控总量” 转变 为“优结构”。 以往研究表明, 在全国层面建设用地面积与碳排放量关系显著,当建设用地总量增加 1倍时,对 应碳排放量增加约为 1.7 倍,即建设用地 总量 的增加推动碳排放量加速增长 1。 而 本研究 发现, 在广东省 级 和 市级层面,建设用地总量与碳排放量的相关性均不 1 来源能源基金会于 2021 年 2 月开展的国土空间用地结构对大气污染物与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由宇 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负责 。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3 显著,城市碳排放量 主要受一种或几种 类型的建设用地面积影响,因此建设用地 结构优化是广东 自然资源部门支撑 实现 “ 双碳 ” 目标的 工作重点 。 2、 不同城市用地结构的差异性导致影响碳排的主导用地类型不同, 住宅用 地、工业用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对较多城市的碳排放量影响显著 。 广东省大部 分城市的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面积与碳排放量呈现正相关关系; 粤东西北外围城 市(如江门、汕尾、揭阳、湛江、茂名、阳江)建设用地利用粗放,人均建设用 地面积与碳排放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差异化优化各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有利于实现 减碳目标。 3、 不同国土开发强度 2的城市,影响碳排放量的用地类型存在显著差异。 从 2009-2017年影响碳排放量的建设用地类型而言, 国土 开发强度低于 10的城市, 碳排放量主要受工业用地面积影响 ; 国土 开发强度处于 10至 30的城市, 碳排 放量主要受住宅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面积影响 ; 国土 开发强度高于 30的城市, 碳排放量与用地类型关系不紧密 。 4、 城市人口集聚程度与碳排放量的影响关系呈现出分阶段特征,总体而言 人口密度大于 1000 人 /平方公里的城市,碳排放量随人口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促 进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有助于控制碳排放量。 全省层面而言,城镇人口密度增加、 乡村人口密度减少,碳排放量随之减少。城市层面而言,省内常住人口大于 900 万、城镇化率高于 85、人口密度大于 1000 人 /平方公里的 城市,处于城镇人口 高度集聚的阶段,人口密度增加,碳排放量随之减少,与现有文献显示超过一定 的人均收入水平后,更高密度的城市往往会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和住宿方面能源 消耗强度,人口密度和人均排放量之间存在着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的结论一致; 常住人口位于 400-900万之间、城镇化率高于 65的城市,处于城乡差别持续缩 小、城镇人口增长速度趋缓的阶段,乡村人口密 度增加,碳排放量随之减少;常 住人口小于 400万、城镇化率低于 65的城市,处于人口规模小、人口向城镇快 速集聚的阶段,城镇人口密度增加、乡村人口密度减少,碳排放量随之减少。 2 国土开发强度即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占行政区域面积的比例。 广东国土开发强度低于 10的城市包括汕尾、 阳江、云浮、梅州、肇庆、清远、河源和韶关;国土开发强度 处于 1030的城市 包括汕头、广州、珠海、 揭阳、潮州、湛江、茂名、江门和惠州;国土开发强度高于 30的城市包括东莞、深圳、佛山和中山。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4 4、 全省大部分城市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与碳排放量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以高 新技术产业为规上工业主导产业的深圳、东莞则反之,优化升级规上工业产业结 构有助于控制城市碳排放量。 全省层面而言,广东省规上工业增加值与碳排放量 呈正相关,表明大型工业生产活动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城市层面而言,粤东西 北大部分城市规上工业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加,碳排放量也 随之增加;而深圳、东莞通过产业结构 高端化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和经济产出效 率,规上工业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规 上工业增加值与碳排放量呈负相关,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水平领跑全省,表明规 上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助于减缓城市发展客观需求造成的碳排放增长趋势。 图 2广东省各城市主要碳排放影响因子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图 (三)碳排放量多情景预测结果 表明 ,未来优化建设用地结构是实现广东省 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 代表城市 2035 年国土空间 总体 规划 阶段性 方案对应的碳排放量情景预测研 究显示(见表 1),惠州市与肇庆市 2035 年碳排放情景预测结果远低于相关研 究机构的碳排放峰值预测结果,可适当提高对地方碳排放峰值的约束要求;中山 市在保持 2020 年土地碳排放强度不变的情况下,碳排放情景预测结果超过达峰 预测值,因此需要提升 2035年土地碳排放效率或者优化用地方案结构(见表 2)。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5 表 1代表城市多情景碳排放量预测结果 城市 情景一 2035 年碳排 放量预测 情景二 2035 年碳 排放量预测 相关研究机构的碳排放 峰值与达峰年份预测 惠州市 5396 4082 8585 ( 2028年) 肇庆市 1561 1388 2260 ( 2028年) 中山市 2433 1887 2332 ( 2023年) 注情景一是考虑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维持现状水平,以 2020 年土地碳排放强度水平 为基 础,结合各地市 阶段性 国土空间 总体 规划 土地 利用 方案 进行预测;情景二 是考虑 人口、经济、 建设用地发展水平的变化,基于城市 多 影响因子与碳排放量 实证关系 模型进行预测 ;相关研 究机构对比数据是依据广东省碳排放峰值研究报告研究结果中对广东省部分城市碳排放 峰值与达峰年份预测结果作为情景预测的对比数据。 表 2代表城市 碳排放管理政策 建议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6 二 、主要政策建议 围绕人口、经济、建设用地三个方面,根据省内不同城市的碳排放量影响因 子特征,出台差异化、组合式的减碳政策。综合运用总量管控、结构调整、效率 提升等方式,加强对碳排放相关影响因子的管控。 (一) 识别影响城市碳排放量的主导用地类型,制定针对性的建设用地减碳 政策 对于 省 内 国土开发强度低于 10的城市, 应加大对工业企业碳排的监管力度, 通过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等方式降低工业用地碳排强度 ;对于 国土开发强度处于 10至 30的城市,应重点管控住宅 用地和商业服务业用地碳 排放强度,通过鼓励发展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推行绿色 低碳 生活 方式 。 (二) 重点 加强对工业用地的碳排放评价与 监管 ,推动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 发展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当家”的战略要求下, 建议以工业用地控制线 内工业企业为管控重点,从用地供给和供后监管两个环节,加强对工业 用地 的碳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7 排放评价与监管。 一是 在用地供给环节,探索 与碳排放管控相衔接 的 工业 用地 供 应政策, 针对 不同工业行业设定 工业用地碳排放强度约束指标并作为土地供应的 前置条件 。 提高 工业用地的 产业 准入门槛 , 鼓励 引进绿色低碳产业,对低碳 优质 企业入驻给予 土地指标 优惠政策 。 二是 在供后监管环节, 推进自然资源、工信、 商务等 多部门联合建立工业用地 供后 监管机制 , 探索建立高碳排、低产出工业用 地退出机制,支持地方与工业企业签订 工业用地 供后监管协议,将碳排放强度指 标纳入 供后 监管范围,对未达标企业按照监管协议约定追究其违约责任。 (三) 开展建设用地碳排放评估,制定与减排降碳成效挂钩的土地激励政策 针对不同用地类型、用地单元,开展 建设用地碳排放评估工作, 研究制定城 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标准, 探索将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万吨 CO2/km2)、单位 建设用地碳生产力(吨 CO2/(万元 .km2))等土地碳排放效率相关的指标作为新 建项目用地审批的参考因素之一 。将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单位建设用地碳排下 降率等土地碳排放效率相关指标纳入地市政府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对实现低碳地 市给予一定的土地指标奖励,加快形成减排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 引导广东省人口 向超大城市和中小城市聚集, 实施差异化 的 人口与用 地 资源配套 政策 对于 广佛深莞等 高 人口 密度的超大城市, 促进人口集聚 的 同时 可以实现更高 的经济 发展碳排放 效率 , 建议 保障超大城市的公服设施、基础设施用地供给,提 升 公共服务设施 品质 ,支撑人口持续集聚 ; 对于常住人口 400-900万的特大城市、 大城市, 建议 重点 关注 人口快速城镇化后 农 村闲置用地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坚决 落实 “ 人地挂钩 ” 的用地资源配置思路, 通过提高农村闲置 用地 利用率提升 乡村 人口密度 ; 对于常住人口 400万以下的 大 城市、 中 小 城市,建议 进一步 放开放宽 落户 限制 , 加快 引导 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并 提高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质量,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 (五) 优化 省市 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 ,增加碳排放管控相关指标 面向广东加快实现“ 双碳 ”目标, 建议 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中增加 城镇人口密度、乡村人口密度 2个指标。根据地市层面碳排放量影响因子筛选结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8 果和正负影响关系,对各地市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提出差异化的指标增设建议 和指标区间值建议。 (六) 开展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方案碳排放量评估 ,引导形成绿色低碳国土空 间布局 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基础信息平台 , 开展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 制方案碳排放量测算与评估工作 , 从减少碳排放量的角度提出用地结构优化建议, 提升规划 用地方案 的 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9 一、 研究背景 (一) 国家政策背景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绿 色经济技术的领导者,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对优美生 态环境的需要则是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 2020 年第七十五届 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 力争在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 2060年 前实现碳中和。 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 “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 作为 2021 年重点任务之一 , 2021 年 中共中央 、 国务院 印发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 新发展理念做好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 要求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 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 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 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组织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 为奋力实现 “双碳”目标,国家相继 出台 了 相关规划、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 。 2021 年国务院 印发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提出要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 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 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 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也进一步提出,要锚定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二) 广东政策响应 广东是全国经济大省和能源消耗大省,需找准减碳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广 东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加。 2010年至 2019年 , 全省二氧化碳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10 排放从 47768 万吨增加到 56442 万吨,年均增长 1.9。 2020 年广东能源消费总 量达 34502.92万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上年增长 1.2。 广东省人 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到 2025 年 全省 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走在全国前列。 为实现这一目标,广东仍需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尤其是在工业经 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找准减排降碳的有效路径。 广东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积极响应“双碳”工作部署。 广东 省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碳达峰为牵引, 持续深化产业、能源、交通等方面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高 全社会资源产出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要 求,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同 时发力,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 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 健全绿色 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三) 研究必要性与研究意义 1.研究必要性 本研究以广东省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多源数据和数学模型 构建 ,开展广东 省碳排放数据实证研究,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必要性 一是 弥补现状研究短板 。 通过前期文献综述发现,基于广东省数据开展的碳排放实证研究不多,且缺乏对 影响因子及关系的定量研究,无法精准指导管控策略的制定。 二是 助力广东实现 “ 双碳 ” 目标 。 针对广东减碳任务重的现实情况,进一步分析广东省碳排放现状, 找准影响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出减碳措施,助力广东加快实现碳达峰、 碳 中和目标。 2.研究意义 本研究总结影响广东省碳排放量的因素特征,预测多情境下广东省碳排放量, 输出广东省减排降碳政策建议,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是 分析总结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11 影响广东碳排放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经济、人口、用地等影响因素对广东 省各地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并指导城市在发展基础上实现 “ 减排 ” ,对广东省实 现 “2030 年碳达峰, 2060 年碳中和 ” 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是 以广东省 为研究区,基于广东省碳排放量和人口、经济、用地等基础数据,识别影响广东 碳排放情况的主要因子,预测未来广东省碳排放趋势,可进一步丰富现有研究, 并为广东碳减排政策制定及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12 二、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一) 研究目标和内容 活动一广东省各地市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研究 基于用地类型的碳排放强度研究结论,进一步细分引入人口、经济、建设用 地增长等碳排放量 影响因子,通过数据计算研究上述影响因子与城市碳排放量之 间的关系。根据广东省各地市的人口、经济、建设用地数据,分别计算各地市不 同影响因子与碳排放量的对应关系,总结碳排放强度在人口、经济、建设用地等 各影响因子作用下的规律特征。 活动二广东省碳排放量多情景预测研究 基于广东省各地市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利用趋势外推法开展广东省 各地市碳排放量预测工作。基于广东省现状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之间的规律特征, 构建广东省人口、经济、建设用地在高中低发展水平下的多情景模型,计算人口、 经济、建设用地在多情景水平下对应的城市碳 排放量,同时基于广东省“ 3060”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广东省人口、经济、建设用地等 因素提出控制目标,为国 家和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情景预测并给出优化建议。 活动三后续研究方向建议 基于子活动 1-2总结得出的广东省碳排强度与影响因子间的规律 特征,为广 东省国土空间碳排放的长期监测与管理提供研究方向与要点。下一阶段细化研究 内容包括第一,研究不同产业门类的碳排放关系,形成细分到各产业门类的碳 排放均值或区间清单;第二,开展基于双碳目标的国土空间规划评估与优化建议 研究,评判当前空间规划方案能否实现减碳政策的目 标,并对国土空间规划用地 结构具体优化建议;第三,开展基于双碳目标的建设用地指标投放管理政策研究, 研究规划管理政策手段,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二) 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三大板块。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13 一是广东省碳排放量的影响因子探究。 首先,对 2009-2017年广东省碳排放 量的总体特征进行分析,概括广东省碳排放量变化的特征和空间差异。其次,聚 焦与碳排放紧密相关的人口、经济、建设用地三大方面,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指标 体系选取 22 个因子,以 2009-2017 年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开展省级和地市级两 个尺度的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关系的实证研究,形成 1 个省级和 21 个地 市的多影响因子与碳排放量关系模型,分别筛选出与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的 因子,并分析各影响因子水平对碳排放影响作用的规律特征。 二是广东省碳排放量的多情景预测。 结合各地市 在编 的 2035 年 国土空间 总 体 规划 阶段性 方案,开展广东省碳排放量的多情景预测。情景一是考虑建设用地 碳排放强度维持现状水平,以 2020 年土地碳排放强度水平为基础,结合各地市 国土空间 总体 规划的 阶段性 土地利用 方案进行预测;情景二是考虑人口、经济、 建设用地发展水平的变化,基于城市多影响因子与碳排放量实证关系模型进行预 测。基于前述研究结论,对实现 “3060”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针对性提出各地市在 人口、经济、建设用地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三是后续研究的方向与要点。 基于广东省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和情景预 测得出的相关结论,后续研究方向包括持续跟进各地市国土空间规划编 制工作, 完成全省城市碳排放预测并形成减碳政策报告、开展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方式对 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跟踪开展某一特定城市的碳排放与影响因子监督评估工作 等内容。 图 项目研究 技术路线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14 (三) 研究尺度 本研究从时间、空间两大维度,对广东省的碳排放量影响关系进行分析。 研究空间范围包括广东省全域范围,研究结论输出将分为全省及地级市两 个层面。 本次课题聚焦从省域和市县层面研究碳排放与影响因子关系,以期发掘 碳排放影响因子在广东省的时空差异特征。其中,总结省域层面结论以 21 个地 级市数据作为研究基础,总结市县层面结论以 122个区县数据作为研究基础。 影响因子关系构建的研究时间跨度为 2009-2017 年。 碳排放影响因子关系 构建由于采用面板岭回归模型,因此需要使用一定时间段的数据 训练获得模型, 因数据获取限制, 广东省各区县的碳排放量数据仅能获取 2009-2017 年的连续数 据,因此在研究中对地级市层面的分析统一调整为 2009-2017年时间段 。 碳排放量情景预测的研究时间以 2035 年城市碳排放量为预测目标。 碳排放 量情景预测建立在国土空间土地类型碳排放强度与碳排放影响因子关系构建的 基础上,以 2035年单一年份为情景预测对象。 表研究尺度与对应分析基础 输出结论尺度 分析研究基础 数据分析基础 研究时长 全省层面结论 以 21个地级市为 分析对象 地级市的人口、经济、建 设用地与碳排放数据 2009-2017年 地市层面结论 以 122 个区县为 分析对象 区县的人口、经济、建设 用地与碳排放数据 2009-2017年 (四) 研究方法 1、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构建共线性检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利用 SPSS 软件对未标准化影响因子数据指标进行共线性检验,机器初筛无 关影响因子。进一步进行双变量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多轮共线性检验,结合 STIRPAT模型理论关于碳排放影响因子的定义, 从人口、富裕度、技术等关键维 度出发, 根据 VIF10、 STIRPAT模型理论、碳排放量与因子相关性等,剔除无关 或紊乱指标,构建符合 广东 省 和 21 地级市 的碳排放影响因子 指标体系 ,分别筛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15 选出全省及各地市与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的影响因子 。 本次研究选取因子的 VIF 值多数小于 10,另外, 岭回归模型能降低模型共 线性问题,为增强指标体系与因子可信度,少量模型放宽 VIF 值至 15,指标体 系对广东省碳排放有很好解释能力,不存在揭示变量共线性问题。 2、影响因子关系模型构建自适应岭半径的面板岭回归模型 利用自适应岭半径的面板岭回归模型,通过大量岭半径自适应调整与机器学 习,构建碳排放与指标体系各影响因子的数学关系模型 。本次研究共 形成 1个省 级和 21 个地市的多影响因子与碳排放量关系模型, 获得每个影响因子与碳排放 关系对应的影响系数与正负相关特征 。绝大多数模型 R2处于 0.900.98,高于 0.8 且高度接近于 1,回归模型可信度高 。 3、影响因子脱钩关系分析 Tapio 脱钩模型 本次研究采用 Tapio 脱钩模型分析了 2009-2017 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 均建设用地面积与碳排放量的脱钩关系,脱钩模型表明相关因子数据变化情况与 城市碳排放量数据变化情况的协同程度。 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 结题报告 16 三、 数据采集与获取 (一) 广东省碳排放量数据 县区层面 广东 省 2009-2017年 122个区县连续 12年碳排放数据来自 CEADs 中国碳核算数据库。 地级市层面 广东省 2009-2017 年 21 个地级市碳排放数据,来自 CEADs 中 国碳核算数据库的区县碳排放数据加和。 (二) 广东省人口、经济数据 人口、经济相关指标涉及的基础数据均来源于广东省和各地市 2009-2017年 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其中人口相关指标包括城镇化率、人口总量、人口密度、 城镇人口密度和乡村人口密度;经济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 GDP 增长率、人 均地区生产总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 、 第三产业增加值 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地级市层面 梳理了广东省 21 城市近 12 年人口、经济类数据 ,共计 2772 条相关数据 。 县区层面 梳理了广东省 122个县区近 12年人口、经济类数据 ,共计 13716 条相关数据 。 (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