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绿色低碳发展报告 2022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CHINA FEDERATION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序言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中国工业和信息化行业坚决落 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奠定基础的重要关键期、窗口期。在党中央坚 强领导下,中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 大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大资 源综合利用力度,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 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 生产方式数字化”六个转型为目标,携手各界,推动中国工业和信息 化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 本报告从“推进产业集约聚集发展”“推进产业结构高端转型”“加 快能源消费低碳转型”“完善绿色制造支撑体系”“构造绿色低碳技 术体系”五大方面,系统梳理总结了中国工业和信息化行业在过去一 年中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具体实践与成效,希望各方能够更多地了解、 参与、支持中国工业和信息化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与我们携手应对 全球气候变化,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这份报告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领导的悉心指导, 是在全国各地方工信厅局、各大行业协会以及地方工经联等的大力支 持下顺利完成的,在此对参与和支持报告编写的单位和专家一并表示 衷心的感谢 目录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2 3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2 未来展望50 工业和信息化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评价研究(2022)52 行动 数说 助“双碳”目标 践行可持续发展 展低碳成效 逐绿色低碳未来 4 6 01 8 推进产业集约 集聚发展 加快区域协同发展 推动产业集群提质 深化绿色产融合作 10 12 14 02 16 推进产业结构 高端转型 推动传统行业低碳发展 壮大绿色环保新兴产业 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18 21 22 04 32 完善绿色制造 支撑体系 健全绿色制造标准体系 推动生产过程低碳转型 提升工业智能制造水平 构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 34 36 38 40 03 24 加快能源消费 低碳转型 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 完善能源管理服务机制 引领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26 28 30 05 42 构造绿色低碳 技术体系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共享 44 46 48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2 5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4 政策引领 助“双碳”目标 践行可持续发展 行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是工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五年。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积极开展碳达峰行动,出台各类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实际, 分门别类、分业施策,制定一系列专项政策,稳妥、科学、有序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 行动规划 2021年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发布会。”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提出到 2025 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能源资源利 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规划提出 9 大重点任务和 8 项重大工程,为 2030 年工业领域碳达 峰奠定坚实基础。 2021/12-3 2022/2-11 2022/4-12 2022/8-1 2022/8-22 2022/1-20 年/月-日 2022/3-28 2022/4-12 2022/8-29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十四五”工 业绿色发展规划,为工业绿色发展绘就 了路线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以及国家能 源局三部委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 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 版),针对 17 个高耗能行业制定了工作 方向及发展目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两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 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发 展的目标,部署五项重点任务,提出五个 方面的保障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生态环境部三部委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 达峰实施方案,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 两个重大行动以及若干政策保障,明确了 工业低碳转型的方向和重点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信息通信行业 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提出优化绿色发展总体布局、聚焦三类重 点设施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绿色产业链供 应链建设等五大方面行动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生态环境部三部委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 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钢铁行业 2025 年阶段性目标和 2030 年达峰目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等六部委联合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 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 了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的阶段性目标,对 创新发展、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数字化 转型、绿色安全六个方面都设定了具体量 化目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两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 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产业用 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部署五项 重点任务、八个重点领域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 布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 计划,明确了电力装备十大领域的绿色 低碳发展重点方向,推进火电、水电等 10 个领域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产品和节能环保装备供给工程 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工程 工业碳达峰推进工程 重点区域绿色转型升级工程 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工程 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工程工业节能与效能提升工程 实施8大工程 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 完善绿色制造支撑体系 构建2大体系 加快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 引导产品供给绿色化转型 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 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 促进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 推动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 推动6个转型 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加强工业领域碳达峰顶层设计,提出工业整体和重点行业碳达峰路线图、时间表, 明确实施路径,推进各行业落实碳达峰目标、实行梯次达峰 聚焦1个行动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2 7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6 展低碳成效 逐绿色低碳未来 数说 2021年,绿色低碳发展成果 2025年,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优化产业结构 ★ 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 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 别达到 15.1和 33.7, 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 3.3和 1.9个百分点 工业资源循环利用 ★ 实施再生资源行业规范管理, 培育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骨 干企业近 800家 ★ 积极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已建成覆盖全国 31个 省、自 治区、直辖市超过 1万个新能 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 工业能效水平 ★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在“十二五”“十三五”分别 下降 28和 16的基础 上,2021年进一步下降 5.6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在 “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 35和近 40基础上, 2021 年进一步下降 7.1 绿色技术装备产品供给 ★ 累计推荐节能技术装备产品 3561项 , 节水工艺技术装备 353项、工业资 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及装备 350项 ★ 推广绿色产品近 2万种 ★ 培育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153个 碳排放强度 持续降低 单位工业增加值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8 污染物排放 显著下降 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 排放强度降低 10 能源效率 稳步提升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 增加值能耗降低 13.5 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大宗工业固废综合 利用率达到 57 单位工业增加值 用水量降低 16 主要再生资源回收 利用量达到 4.8亿吨 绿色制造体系日趋完善 推广绿色产品上万种 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达 11万亿元 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 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成 推进产业集约 集聚发展 01 坚持集群集约集聚发展,既是提高区域核心竞 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 要求。中国工业和信息化行业不断推动制造业 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重 点区域制造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快行业产业集 聚、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关联、延伸产业 链条、构建产业循环、深化产融合作,持续推 动整个工业和信息化行业企业绿色转型,为推 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和实现产业绿色 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 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 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 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 体系。”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 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的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2 98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2 11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10 区域协同低碳发展也是构建低碳发展的新 发展格局、遵循绿色和协同的新发展理念 的应有之义。中国工业和信息化行业深入 贯彻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 展战略,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区域协同、 能源结构转型的区域协同及绿色低碳技术 创新的区域协同共同发力,推动京津冀、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不断完 善合作机制,深化发展协同,以相互促进、 系统发展,推动工业和信息化行业全方位、 全区域、全周期绿色发展。 京津冀地区 ★ 推动区域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 协同谋划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 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布局 ★ 鼓励龙头企业开展绿色伙伴供应商 管理,整合优化区域绿色产业链 长三角地区 ★ 一体化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 2022 年 8 月,长三角生态 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达 峰实施方案正式实施,推动 重点领域分类示范行动,共建 示范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 加快区域 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 ★ 针对长江经济带“重化工”产业多的特点,支持园区 系统创新和模式创新,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园区 ★ 以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强生态环保领域关键技 术、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大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力度 ★ 加强与碳减排机制的结合,积极利用碳交易、碳汇机 制,创新生态补偿模式,促进区域生态合作 ★ 沿长江11省市已建设1134家绿色工厂,沿黄河9 省区工业用水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 ★ 围绕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建 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产 业共性技术攻关的“推动器” ★ 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发 展高地,并以产业园区为单 位推进循环化改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 2022 年 2 月共同编制发布成渝地 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 动方案,两地将共同完成区域能源 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区域交通运输 绿色低碳行动等 10 项重点任务 2022年2月15日,川渝联合印发成渝地 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 川渝两地扎实开展多项联合行动,协同推进 区域“双碳”工作。如 “双城”共建, 协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案例 电动川渝 川渝联合实施“电动川渝”行动计划,推动两地新 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配套 产业协同发展。九龙坡区作为“成渝氢走廊”起点 之一,正聚力打造“西部氢谷”,目前已集聚德国 博世、庆铃汽车、国鸿氢能等头部企业,涵盖氢能 源商用整车及燃料电池 8 大关键核心产品,形成较 为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配套体系 科创川渝 川渝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 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和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 阳)科技城建设,加速打造西部领先绿色低碳产业 集群,启动建设重庆市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创新中心, 建设天府永兴实验室,积极探索“双碳”战略下的 科学城方案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2 13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12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 要载体。中国工业和信息化行业积极推进 跨产业跨领域耦合提效协同升级,推动不 同行业间融合创新,加强资源跨区域跨产 业优化配置、加强企业间原材料供需结构 匹配,强化企业、园区、产业集群之间的 循环链接,促进有效、协同供给,提高资 源利用水平,形成了优势互补、因地制宜、 特色鲜明的集群发展模式。 推动产业 集群提质 加快集群 数字化升级 ★ 加强集群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 设,搭建资源共享和管理平台, 提升集群数字化管理水平 ★ 引导集群企业运用中小企业数 字化转型指南及评测指标,深 化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集成 应用,提高数字化转型水平 推动集群 绿色低碳转型 ★ 加强集群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 设,搭建资源共享和管理平台, 提升集群数字化管理水平 ★ 引导集群企业运用中小企业数 字化转型指南及评测指标,深 化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集成 应用,提高数字化转型水平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围绕宁夏九大重点产业,深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 利用,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和产业链强链延链扩链增链,构建煤制油、煤 基烯烃、精细化工三大产业集群,以及与新材料、氢能、电子材料及专 用化学品、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 产业格局,每年宁东基地新引进各类节能环保等的绿色产业几十个,绿 色产业集聚成效不断提升。宁东基地积极推进多个绿色项目,逐渐成为 西北地区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种类最多、配套最全的绿色产业生产基地。 壮大绿色主导产业,打造西北绿色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度 案例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坚持以授名产业集群为起点,积极扶持和推动产业集 群发展,通过深化制度建设,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起产 业集群综合服务体系,持续推动轻工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并牵头组 织研究轻工各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及方向、节能与绿色发展建设、标准 制定及体系建设、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等内容,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高质 量的技术咨询服务。截至 2021 年底,轻工业产业集群数量达到 290 个, 涵盖浙江、广东、山东等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涉及轻工行业35个。 发力轻工业产业集群,构筑行业绿色制造体系 案例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苏州高新区早已 行动起来,努力下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先手棋”。通过培育低消耗、高附加值、 高带动力的新兴产业集群,绿色低碳已 成为苏州高新区的亮丽名片。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充分发挥政策引导 和资金激励作用,释放现有绿色产业潜 能,同时积极开展绿色产业上下游企业 招商,不断建链、补链、强链、延链, 逐渐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相关配套 企业集聚发展的绿色产业集群。苏州高 新区已形成以阿特斯、协鑫、固德威等 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以莱克电器、 爱普电器等为代表的绿色家电产业,以 星恒电源、力神电池等为代表的新能源 产业,以新区环保、苏净环保等为代表 的环保产业,以同和、伟翔、中胶再生 资源等为代表的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形 成了多层次、多维度发展的绿色产业集 群。 构建多维度绿色产业集群, 全领域共享绿色创新成果 案例 政策引领,系统谋划 ★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一行两会” 出台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 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8个 重点支持方向和9个方面的政策 举措 标准建设,引导转型 ★ 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了钢铁行 业转型金融标准研究工作,通过确 立相关标准,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转 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对传统行 业绿色改造投入,初步形成9类 39 项标准 生态汇聚,资源协同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金融相关部门协调 配合,通过信息共享、政策协同、政府 采购、绩效导向、尽职免责等强化产融 合作支持工业绿色发展效果 ★ 联合多家金融机构设立制造业专项贷 款,制定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 划,将工业绿色发展作为重点支持领域 ★ 通过举办路演、培训、论坛、会展等活 动,促进各方交流、加强产融对接、凝 聚发展共识 平台支撑,提质增效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上线国家产融合作 平台,开设“工业绿色发展”专区, 收录绿色相关企业标签数据,实现 与国务院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 生态环境部、科技部等部委相关数 据共享。截至2022年8月底,金 融机构上线绿色金融产品81个, 绿色相关企业融资超过 1400 亿元 试点先行,探索推进 ★ 支持全国51个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探 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鼓励率先开 展碳核算、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 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和“补贷保”联动两项试点。“科 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首批征集 的大部分硬科技项目与绿色或赋能 绿色相关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2 15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14 引导金融资源通过绿色化的渠道向工业高 质量发展汇聚,对促进我国经济全面绿色 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 业和信息化行业持续构建可持续的产融合 作,推动金融资源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 提高品质品牌、产业链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能力等方面对工业绿色发展重点方向给与 支持,努力建设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 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产业 体系,支撑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深化绿色 产融合作 绿色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 全产业链加快发展 案例 农业银行新能源汽车积分收益权质 押贷款解决车企融资难题 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公司,是威马汽车集团在 国内的第二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也是湖北 省黄冈市重点发展项目。针对该企业特点,农 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创新推出新能源汽车积分收 益权质押贷款,围绕乘用车“双积分”政策开 展碳金融产品创新,强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 信贷支持。帮助新能源汽车企业盘活了积分资 产,解决了企业抵押不足的融资难题。 浦发银行可持续发展 关联贷款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特来电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充电网投建 及运营公司,浦发银行联合总、分、支行,为 上海特来电新能源公司设计了“可持续发展关 联贷款”创新方案,以碳减排为核心,将企业 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碳减排目标与融资 利率紧密挂钩,从而推动新能源企业产业链发 展。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电场站的投建资金需求。 绿色金融助力高碳 高污染产业绿色转型 案例 2021年4月,为深入贯彻落实碳达峰、 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债务 融资工具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中 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国内首次创 新推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该债券以 碳密集行业企业为对象,将与碳排放密 切相关的三个指标作为关键业绩指标, 更全面地衡量企业节能减排质效,在企 业低碳转型提供直接融资支持的同时强 化了企业绿色发展的市场约束,敦促企 业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和产业多元化转型 实现绿色发展目标。该只债券的成功发 行,探索了从负债端结构设计推动企业 资产端绿色发展的新模式,将更好推动 企业实现低碳转型。 聚焦“双碳”, 全力服务绿色经济 案例 重庆银行始终聚焦“双碳”战略目标, 汲取先进国际绿色发展经验,深化绿色 金融国际交流,借助国际标准提升发展 水平。主动采纳赤道原则,提升环境社 会风险管理能力;率先落地欧盟可持续 金融分类标准,为金融机构运用国际准 则提供借鉴;联合专业机构全方位推进, 与世界银行、IFC 等机构专家共同推动绿 色金融体系建设、产品服务模式创新、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基于良好的绿 色金融发展实践,重庆银行成为首个获 得亚洲银行家“年度绿色可持续城市 商业银行”奖项的金融机构。 推进产业结构 高端转型 02 产业结构变迁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实 现“双碳”目标,对产业结构的持续转型升级 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工业和信息化行业加强 应对气候变化和产业结构转型的综合协调,推 动传统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降耗和提质 增效降碳,努力推动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 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为2030年工业领域 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2 1716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 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 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的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2 19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18 推进工业能效提升,是降低工业领域碳排 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是培育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促进工 业经济增长的有效举措。中国工业和信息 化行业积极推进能效技术变革和能效管理 革新,提升重点用能工艺设备产品效率和 全链条综合能效,稳妥有序推动工业节能 从局部单体节能向全流程系统节能转变。 推进重点行业 节能提效改造升级 推进节能降耗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 领域。中国工业和信息化行业高度重视高 耗能产业的再优化,不断提升高耗能产业 清洁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2022年6 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 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对重点工 业行业能效全面提升、数据中心等重点领 域能效明显提升、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 显著提高、节能提效工艺技术装备广泛应 用等行动目标,助力推动传统行业的低碳 高质量发展。 推动传统行业 低碳发展 5.6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 能耗在“十三五”期间 下降 16 的基础上,下降 2021年 钢铁 行业 机械 行业 有色金属 行业 石化化工 行业 建材 行业 造纸 行业 纺织 行业 电子 行业 ★ 通过产能置换有序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提 高废钢使用量,加快烧结烟气内循环、高炉 炉顶均压煤气回收、铁水一罐到底、薄带铸 轧、铸坯热装热送、副产煤气高参数机组发 电、余热余压梯级综合利用、智能化能源管 控等技术推广 ★ 加强铝用高质量阳极、铜锍连续吹炼、大直 径竖罐双蓄热底出渣炼镁、液态高铅渣直接 还原等应用,加快多孔介质燃烧、短流程冶 炼等推广 ★ 加强先进铸造、锻压、焊接与热处理等基础 制造工艺与新技术融合发展,实施智能化、 绿色化改造。加快一体化压铸成形、无模铸 造、超高强钢热成形、精密冷锻、异质材料 焊接、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激光热处理等 先进近净成形工艺技术产业化应用 ★ 发展化学纤维智能化高效柔性制备技术,推 广低能耗印染装备,应用低温印染、小浴比 染色、针织物连续印染等先进工艺 ★ 强化行业集聚,加快谐波治理及无功补偿 技术改造单晶炉、多晶硅闭环制造、先进 拉晶、节能光纤预制及拉丝等研发应用 ★ 加强高效精馏系统产业化应用,加快原油 直接裂解制乙烯、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 重劣质渣油低碳深加工、合成气一步法制 烯烃、高效换热器、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利 用等推广 ★ 加强全氧、富氧、电熔等工业窑炉节能降 耗技术应用,实施水泥、平板玻璃、建筑 卫生陶瓷等生产线节能技术综合改造,推 广水泥高效篦冷机、高效节能粉磨、低阻 高效旋风预热器、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 瓷干法制粉等,积极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 ★ 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推广热电联产, 推进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木浆、 非木浆等植物纤维原料制浆生产线,推广 低能耗蒸煮、氧脱木素、宽压区压榨、污 泥余热干燥等技术装备及高效节能通用用 能设备 重点行业节能提效改造升级重点方向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2 21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20 ★ 推进硬件节能技术应用,采用 高制程芯片、利用氮化镓功放 等提升设备整体能效。逐步引 入液体冷却、自然冷源等新型 散热技术。加强智能符号静 默、通道静默等软件节能技术 应用。推广室外小型智能化电 源系统在基站的应用。结合市 电情况优化备电蓄电池配置 ★ 加快液冷、自然冷源等制冷节 能技术应用,鼓励采用分布式 供电、模块化机房及虚拟化、 云化IT资源、高温型IT设备 等高效系统和设备,推广高压 直流供电、集成式电力模块等 技术,发展智能化能源管控系 统。鼓励数据中心在保证安全 运行的前提下,优化减配冗余 基础设施,自建余热回收设施 ★ 加快推广机房冷热通道隔离、 微模块、整机柜服务器、余热 回收利用等技术。在满足业务 安全需求下,推广不同供电保 障等级的节能技术方案。推广 机房机柜一体化集成技术,以 及新风、热交换和热管技术等 自然冷源利用技术。积极开展 机房能效实时监测管理 布局绿色氢能,助力零碳未来 案例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18年起开始对氢能产业链进行 战略研究,在电解水制氢装备、光伏制氢等领域形成了技术积累。 2021 年 3 月 31 日,正式成立了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致 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大型绿氢装备技术公司。2021 年 10 月,隆 基氢能下线了首台碱性水电解槽,同年年底,隆基氢能具备500 兆瓦电解水制氢设备的生产能力。隆基氢能的大型碱性水电解槽 在技术上已步入行业领先行列,已获得 2 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和 5项发明专利申请,并斩获了2021年高工金球奖年度技术大奖。 海螺牵头组建,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再发力 案例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组建的安徽省省水泥工业二氧化 碳捕集转化应用创新联合体将围绕水泥工业二氧化碳低耗高效捕 集技术、二氧化碳转化应用技术及金融产品技术等开展研发攻关, 为水泥工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平台、人才和应用 支撑。安徽芜湖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建成投运全球水泥行业首 个水泥窑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标志着海螺水泥填补了世界水泥 工业低碳技术的一项空白,朝着高效智能、绿色环保的国际一流 企业又迈出了坚实一步。目前示范生产线每年能生产 5 万吨液态 二氧化碳产品,平均每月减少 4 千多吨二氧化碳排放。 浪潮信息加快数据中心能效升级, 为绿色工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案例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 球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供应商,一直在 提供面向工业数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液 冷整体解决方案,加快数据中心等数字 基础设施的能效升级,从而推动工业经 济的绿色化发展。 浪潮信息在液冷领域开展了长期的技术 研发与实践,持续优化改进传统散热技 术的能耗大、效率低等问题,实现制冷 系统30~50的综合能效提升,目 前浪潮信息已拥有100多项液冷技术核 心专利,并参与制定了液冷数据中心相 关设计的技术标准和测试规范,还建成 了年产量 10 万台的亚洲最大液冷数据中 心研发生产基地,满足了不同规格液冷 服务器的各项研发、生产、测试需求, 构筑了从研发、测试、生产、品控、交 付的全链条液冷智造能力,助推工业能 效提升行稳致远,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行业通过加强信息基础 设施建设支撑保障,加大工业数字化绿色 化协同发展技术和服务供给力度,以数据 中心、通信基站、通信机房三大重点基础 设施为主线,围绕用能结构转型、节能技 术应用、环境影响减缓、资源循环利用、 共建共享等全方位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重点领域 能效提升绿色升级 2021年 15.1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 增长 18.2,占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32.4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2.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 加值的比重为 152.5 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 367.7 万辆,比上年增长 37.5 集成电路产量 3594.3 亿块,增长 17.1 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 比上年增长 壮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十四五”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中 国工业和信息化行业持续推动产业结构高 端化转型,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 汽车、绿色智能船舶、绿色环保、高端装备、 能源电子七大重点领域,不断壮大绿色环 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绿色低碳产品供 给,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 壮大绿色环保 新兴产业 重点领域能效提升绿色升级重点方向 数据 中心 通信 基站 通信 机房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2 23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22 循环经济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中 国工业和信息化行业不断强化工业固废综 合利用,推动企业聚集化、资源循环化、 产业高端化发展,促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利 用,减少资源消耗,促进协同降碳,以实 现工业固废能用尽用,让循环经济驱动行 业绿色发展向更深处迈进。 加强再生资源 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驱动钢铁行业绿色发展 案例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坚持以绿色统领低碳、精品、智慧 创新发展,统筹推进生产经营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以“三治四化”环境治理经验推动绿色发展水平持续 提升,持续打造固废不出厂与资源内循环的环境友好 型与资源节约型绿色钢铁企业。 高炉煤气回收利用 太钢不锈80兆瓦超高温亚临界煤气锅炉发电机组,机组循 环热效率可达38,年发电量5.76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 放5万吨 废钢回收利用 对厂内废钢实施源头分类回收与用户按钢种使用,提升厂内 废钢的利用价值。2021年,实现厂内含铁资源的100返 生产循环使用。转炉冶炼的废钢占比保持在 18,电炉冶炼 的废钢占比保持在 60。废钢用量从 2020 年的 385 万吨提 高到 420 万吨 余热利用项目 宝钢德盛65兆瓦余能利用机组,利用富余的高炉煤气生产 电力和蒸汽供企业自用,年设计发电量 20504 万度,减少二 氧化碳排放 14 万吨 构建循环生态,共创低碳生活 案例 深圳闪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闪回科技”)成 立于2016年,是国内领先的提供泛智能终端循环再 利用的产业互联网公司,专注于以旧换新的消费场景, 提供从销售、回收到再次销售的完整解决方案,并致 力于携手产业各方打造循环生态,建设更低碳更环保 的人类生活。闪回科技积极推进智能终端产业循环生 态建设,通过回收、销售手机等二手3C产品,重新 配置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节能降碳,同 时携手行业伙伴将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的理念传递给 更多的消费者,逐步培养他们绿色低碳的消费意识和 行为习惯,为绿色消费打下坚实的用户基础。 2021年 800 培育近再生资源综合 利用行业骨干企业 家 1 建成覆盖全国 31 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超过 万个 新能源汽车动力 电池回收服务网点 重点行业节能提效 改造升级重点方向 再生资源 回收利用 工业固废 综合利用 废旧动力电 池回收利用 高端智能 再制造 培育行业 标杆 ★ 建设一批大型一体化废钢铁、 废有色金属、废纸等绿色分拣 加工配送中心。提升再生铜、 铝、钴、锂等战略金属资源回 收利用比例,推动多种有价组 分综合回收。 ★ 落实塑料污染治理要求,实施 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 件,鼓励开展废塑料化学循 环利用 ★ 推动大宗工业固废在建筑材料 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地下采 空区充填等领域的规模化应 用。提取固废中有价元素,生 产纤维材料、白炭黑、微晶玻 璃、超细填料、节能建材等 ★ 修订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办 法,建立自愿认证和自我声明 相结合的产品合格评定制度, 规范发展再制造产业 ★ 推动在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开 展境外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 产品的再制造 ★ 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法规制 度,探索推广“互联网+回收” 等新型商业模式,强化溯源管 理,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 建共用回收渠道,建设一批集 中型回收服务网点 ★ 推动废旧动力电池在储能、备 电、充换电等领域的规模化梯 次应用,建设一批梯次利用和 再生利用项目 ★ 遴选发布一批符合行业规范条 件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名 单,建设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 地,培育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 用“领跑者”企业 ★ 推进电器电子、汽车等产品生 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强化示范 引领 加快能源消费 低碳转型 03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 内容。中国工业和信息化行业全面优化能源供 给结构,推动非化石能源持续快速增长,不断 建立健全综合能源发展的机制和模式,提升全 社会绿色低碳意识,引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 绿色生活方式,持续提升能源消费低碳化水平, 引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建设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强的能源支撑。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2 2524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 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 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 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 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 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的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2 27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26 能源领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行业加强风、光、水等 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建设,持续扩大清洁能 源供给,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力推煤炭 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强终端用能的清洁能 源替代,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不断 提高能源效率,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 消费模式。 提升清洁能源 消费比重 推广电能替代技术宣贯, 为企业电能替代全力服务 案例 广东桂鑫钢铁有限公司是集炼钢、连铸、轧钢 于一体的标准短流程钢铁生产企业,报装容量 17万千伏安,自建220千伏漳港变电站,通 过 2 回 220 千伏线路接入 500 千伏花都站。为 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助力能源 结构优化升级,大力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广东 电网清远供电局大力推广电能替代技术宣贯, 定期开展组织客户上门走访和用电检查,为企 业提供安全用电、电能替代等方面的建议。在 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推动客户于2021年3月 投产3套电弧炉设备(电弧炉熔炼是利用石墨 电极与铁料/铁液之间产生电弧所发生的热量 来熔化铁料和使铁液进行过热的),每套电炉 容量为4万千瓦,合计12万千瓦。2021年电 能替代电量为 3.27 亿千瓦时。 全力满足多元能源需求, 促进能源消费低碳转型 案例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不断拓展电能替代深度和 广度,满足客户多元的能源需求,积极推广应 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新能源汽车、清洁取 暖、工农业生产、商业餐饮等领域不断深挖, 打造示范样板,促进能源消费低碳转型,携手 各利益相关方共创绿色低碳美好生活。2021年, 完成综合能源服务项目 910 个,累计实施电能 替代项目 15104 个,完成替代电量 134.05 亿 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335万吨,减 排二氧化硫 40 万吨,减排氮氧化物 21 万吨。 截至2021年底,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 建设 24 个,与省内 15 家电动汽车经销商建立 “一网通办”,车联网平台累计接入充电站275 座、充电桩 3955 个,接入率 89.1。 绿电100 “碳”路高质量发展的“景宁样板” 案例 国网景宁县供电公司在浙江景宁县在全县打造零碳示范县的大背景下,立足“以 畲族为特色的民族优势和以小水电、光伏资源为核心的生态优势”,首创多层级 绿电100泛微网结构与智慧调控平台,打造“电从身边取”的能源就近平衡 新形态,通过电能传输侧、存储侧、消费侧的现有潜力,获得阶段条件下的电 网增供降耗、用能增效降碳的最优值,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景宁样板”提供 强劲动能。目前,绿电已成为县域GDP10以上的支柱产业,100绿电连续 供应增加至40天,平均购电成本下降1.4分/千瓦时,综合线损率降低2.1个 百分点。未来,景宁公司将持续依托绿电100项目,探索碳中和实施路径, 全力打造全县域 365 天全时段 100 绿电供应。 2021年 25.5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 56 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 89.08 全国工业领域完成替代 电量1364.73亿千瓦时, 约占总替代电量的 1 新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 万亿千瓦时 提高用能 清洁化水平 提升工业 电气化水平 ★ 鼓励氢能、生物燃料、垃圾衍 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钢铁、水 泥、化工等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