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136 【改革与发展 】 资源枯竭型城市低碳经济转型战略分析 以山东枣庄市为例 ●孔维新 1 , 王海飞 2 , 钱 茜 3 1. 枣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 山东枣庄 277160; 2.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甘肃兰州 730070; 3. 甘肃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 , 甘肃兰州 730000 内容提要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 、产业畸形等发展问题 , 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本文以山东枣庄市为例 , 全面分析了资 源枯竭型城市低碳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及其转型面临的问题 , 对枣庄市低碳经济转型现状 、战略意义和路径选择进行归纳总结 , 并提 出枣庄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景和思路 。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 经济转型 ; 低碳经济 ;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 F12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4161 2011 06 -0136 -05 一 、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低碳经济转型 一 资源枯竭型城市概述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 、晚期或末期 阶段 , 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 70 以上的城市 [ 1] 。由于 资源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规律 , 资源型城市必然会经历建设 繁 荣 衰退 转型 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 转型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 即将或正在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 问题 。2007 年 12 月 24 日 , 国务院制定出台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 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 意见指出作为基础能源和重 要原材料的供应地 , 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做出了突出贡献 , 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 , 这些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 主要表现在经济结 构失衡 、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 、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 、生态环 境破坏严重 、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方面 。国务院要求资源 枯竭城市要抓紧制定 、完善转型规划 , 提出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 作的具体方案 , 进一步明确转型思路和发展重点 , 为全国资源型 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探出一条新路 [ 2] 。 二 低碳经济转型提出 低碳经济是英国 2003 年在国家能源白皮书 我们能源的未 来 创建低碳经济 首先提出的 , 低碳经济的提出是与全球气候 变化密切相关的 。国际社会不断就全球气候问题进行博弈 , 由 此产生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和 京都议定书 等多个 国际协议 。国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 , 不同学者研究的 角度不尽相同 , 所提出的概念也有所差异 , 但基本上可以将低碳 经济概括为一种低能耗 、低污染 、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 模式 [ 3] 。 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大背景 下 , 从京都到巴厘岛 , 到哥本哈根 , 再到坎昆 , 联合国多次召开气 候变化大会 , 国际社会为保护全球环境 、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努 力 , 就未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达成某些共识 , 签署新 的协议 , 发展低碳经济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2007 年 9 月 8 日 ,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 APEC 第 15 次领导人会议上 , 郑重地提出 了四项建议 , 明确主张 “发展低碳经济 ”。在 2008 年全国 “两会 ” 上 , 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将 “低碳经济 ”提到会议议题上来 。 2009 年 6 月 ,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的 城市蓝皮书 中国 城市发展报告 No.2 指出 ,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 , 发展 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决策者的共识 。 二 、枣庄市低碳经济转型必要性及其转型面临的问题 一 枣庄市低碳经济转型必要性 山东省枣庄市是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第二批 32 个资源枯竭 型城市之一 , 是山东省唯一入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枣庄市煤 炭资源面临枯竭 、建材等传统产业耗能较高 、生态环境破坏严 DOI10.13483/j.cnki.kfyj.2011.06.018 137 重 , 选择低碳经济转型对枣庄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 实意义 。 1. 煤炭资源面临枯竭 枣庄市是因煤而建 、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市 , 但长期大 规模 、高强度的开采不仅使资源日益衰减 、甚至枯竭 , 而且与之 伴生的畸形产业模式在发展的轨道上愈显窘迫 。根据枣庄市统 计局 20062010 年度统计公报显示 , 该市 20062010 各年度原 煤平均产量为 3 072.53 万吨 , 如果以后按此年产量开采 , 枣庄市 的煤炭可开采寿命只剩 16 年 。 表 1 枣庄市 20062010 年度原煤产量 年度 产量 万吨 比上年增长 2006 3074.90 1.00 2007 3281.57 6.72 2008 2868.12 -12.60 2009 2985.85 4.10 2010 3152.22 5.57 平均产量 3072.53 数据来源 枣庄市 2006201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2. 水泥产业耗能 、污染严重 水泥等建材产业始终是枣庄市的支柱产业 , 2010 年枣庄市 有水泥熟料企业 35 家 , 水泥熟料年生产能力 2 783 万吨 , 立窑水 泥熟料 570 万吨 ,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占 79. 5。枣庄市水泥生 产能力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 , 占全国的五十分之一 , 成为山东省 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 [ 4] 。枣庄市水泥产业万元 GDP 能耗量 、二 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均居山东省前列 , 2007 年全市水泥实现的 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 3, 而能耗却占总能耗的 25 [ 5] 。按每 吨水泥熟料消耗 1.4 吨石灰石 、0. 13 吨标准煤 、100KWH 电力和 排出 1.0 吨 CO 2 保守计算 , 枣庄市水泥产业每年将消耗 4 500 万 吨石灰石 、410 万吨标准煤和 320 000 万 KWH 电力 , 排出 CO 2 3 000多万吨 。 表 2 枣庄市 20062010 年度水泥产量 年度 产量 万吨 比上年增长 2006 3696.50 11.1 2007 3066.66 -14.7 2008 2887.17 -1.1 2009 3020.54 2.6 2010 2697.90 -10.4 平均产量 3134.48 数据来源 枣庄市 2006201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3.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 持续发展压力增大 枣庄市多年超额资源开采 , 导致大量土地塌陷 , 给农业生产 和农民生活造成巨大损失 , 地质和生态环境也受到严重破坏 。 随着采煤面积的不断扩大 , 地表出现缓慢 、连续的盆形塌陷坑 , 塌陷最大深度约为煤层开采厚度 70 ~80, 一般平均深度为 3 ~4 米 , 最大深度可达十几米 , 塌陷面积约为煤层开采面积的 1.2 倍 。目前 , 枣庄市已造成塌陷地面积达 19. 15 万亩 , 并且每年还 在增加 。在塌陷的土地中 , 常年积水面积 9 750 亩 , 绝产面积 2.43万亩 , 农民年减少经济收入接近 2 000 余万元 。全市累积煤 矸石 1 700 万吨 , 占压大量土地 , 现在每年还要产生 80 万吨煤矸 石 [ 6] 。常年自燃的煤矸石山 , 每平方米燃烧面积将向大气排放 CO 1 0.8g、SO 2 6.5g、H 2 S 和 NO x 2g, 同时还会对当地的水体 、土壤 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 7] 。 二 枣庄市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但对于枣庄 市而言 , 选择低碳转型也会面临一些现实性的难题 。 1. 能源结构单一 我国的电力工业以煤电为主 , 发电用煤占全国用煤量的 50以上 。枣庄市能源结构十分单一 , 主要依靠煤炭 。煤发电 后 , 煤中的碳基本上全部变成 CO 2 排入大气 。枣庄市 2006 2010 各年度平均发电量为 140.43 亿千瓦时 , 而且全部为火力发 电 。按照每千瓦时发电量消耗原煤 300g, 排出 CO 2 500g, 仅火力 发电一项每年就消耗原煤 421. 3 万吨 , 排出 CO 2 720. 1 万吨 。而 且随着经济总量的逐年递增 , 枣庄市的原煤消耗和 CO 2 排放也 会不断上升 。 表 3 枣庄市 20062010 年度发电量 、耗煤 、CO 2 排放统计 年度 发电量 亿千瓦时 耗煤 万吨 CO 2 万吨 比上年增长 2006 133.00 399.00 665.00 8.6 2007 153.97 461.91 769.85 16.1 2008 142.34 427.02 711.70 -7.5 2009 131.93 395.79 659.65 -7.3 2010 140.93 422.79 704.65 6.8 平均值 140.43 421.30 702.17 数据来源 枣庄市 2006201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2. 产业结构比例失调 产业结构单一是资源型城市的普遍问题 , 统计数据显示 , 2010 年枣庄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为 8.660.131.3, 与全 省三次产业比例 9.154. 336. 6 相比 [ 8] , 第二产业比重明显 偏高 , 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 。 3.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 枣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尽管在快速增长 , 但所占比重仍然偏 低 。2010 年枣庄市高新技术产业较上年增长 24. 3 [ 9] , 低于全 省的平均数 28.9 [ 8] ; 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21.2 [ 9] , 低于全省的平均值 35. 2 [ 8] 。这主要是由于枣庄市 138 经济支柱长期依靠煤炭 、水泥和电力等传统产业 , 资源型 、粗放 型产业多 , 高科技 、高附加值产业少 。 表 4 枣庄市 20062010 年度产业结构统计 年度 全市年度 GDP 亿元 第一产业 GDP 亿元 第一产业 比例 第二产业 GDP 亿元 第二产业 比例 第三产业 GDP 亿元 第三产业 比例 2006 757.88 68.48 9.0 483.62 63.8 205.78 27.2 2007 926.91 80.59 8.7 595.27 64.2 251.05 27.1 2008 1092.83 96.09 8.8 686.16 62.8 310.58 28.4 2009 1201.28 103.81 8.6 744.4 62 353.07 29.4 2010 1362.04 117.56 8.6 824.76 60.1 419.72 31.3 数据来源 枣庄市 2006201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表 5 枣庄市 20062010 年度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统计 年度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 技术产业产值 亿元 较上年增长 占规模以上工业 总产值比重 较上年增长 2006 174.67 47.8 12.26 2.0 2007 268.55 43.8 15.3 3.04 2008 383.23 33.5 17.3 2.0 2009 492.42 17.9 19.4 2.09 2010 665.15 24.3 21.2 1.8 数据来源 枣庄市 2006201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4. 认识缺失 , 技术匮乏 调研中发现 , 低碳经济 、生活消费等理念还没有在全社会真 正形成 , 某些地方和领导对低碳转型的意义认识不够 , 甚至把 GDP 增长作为硬指标进行业绩考核 。有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 益 , 导致高能耗 、高排放 、高污染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 。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强大的技术做支持 , 但是枣庄市并不是 科技强市 , 枣庄市科技水平在全省处于明显的劣势 , 成熟的低碳 技术更是匮乏 。枣庄市辖区只有一所普通高校 , 生源质量偏低 , 而且绝大多数学生不会留在本地就业 。枣庄市科研院所不但数 量较少 , 难以引进高科技人才 , 而且还有大量人才不断流失 。 三 、枣庄市低碳转型的路径选择 面临经济转型 , 枣庄市依托当地自身优势和国家相关扶持 政策 , 选择发展低碳经济 , 不断探索和开拓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 的低碳转型之路 。 一 积极探索开发新能源 为了节约能源 、减少燃煤企业碳排放 , 枣庄市政府积极鼓励 和支持燃煤企业特别是煤电企业加强技术进步 , 提高煤炭的利 用效率 。同时不断加快步伐 , 根据地方气候 、地形和资源特点 , 积极寻找和引导企业投资新能源 , 大力发展风能 、太阳能 、生物 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 努力改变能源结构单一局面 。枣庄市由于 地理位置 、山峪结构 、风力风速等地理气候条件 , 很适合开发风 电 , 2010 年 4 月日本出光株式会社与枣庄市峄城区政府就风能 发电项目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 , 该公司预投资 10 亿元在该区开 发风能 , 建设风力发电厂 , 为此将创下枣庄市新能源产业开发的 先河 。 二 实现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 1. 实现节能减排 我国能源的利用率比较低 , 国内单位 GDP 能耗是美国和日 本的 3 倍以上 。降低能源的消耗 , 实现节能减排 , 控制温室气体 排放对发展低碳经济实际效果会更大 。 表 6 枣庄市 20092010 年度万元 GDP 能耗 、电耗统计 年度 万元 GDP 能耗 吨标准煤 比上年增长 万元 GDP 电耗 千瓦时 比上年增长 2010 1.69 -1.81 839.80 -4.25 2009 1.73 -3.31 875.23 -5.29 数据来源 枣庄市 2009201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十一五期间 , 枣庄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小水泥厂 、小火电厂 “第一爆 ”, 淘汰落后水泥产能 、关停小火电容量均居全省前列 。 2010 年末 , 旋窑水泥占全市水泥产能的 73, 初步实现了由水 泥大市向水泥强市的转变 。2010 年万元 GDP 能耗和 COD、二氧 化硫排放量分别比 2005 年下降 23、19. 1、27. 3 [ 10] 。枣庄 市政府陈伟市长在 2011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 十二五期间 , 枣庄市将坚定不移地狠抓节能降耗 。一是要推进结构节能 , 淘 汰落后产能 , 两年内关停所有水泥立窑生产线及小焦化 、小钢 铁 、小造纸企业 。二是推进管理节能 , 建立能耗科学调配机制 , 完善能耗直报和实时监测制度 , 强化对高耗能企业的用能监管 。 挖掘建筑 、交通等领域节能潜力 , 倡导公共机构节能 。三是推进 技术节能 。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 , 实施余热余压的利用 、工 业窑炉改造等 “十大节能工程 ” [ 10] 。 2. 发展循环经济 传统工业生产模式虽然创造大量社会财富 , 但也迅速吞噬 着自然资源 、污染着生态环境 。而发展循环经济 , 有利于推动经 济低碳化 。枣庄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景广阔 , 首先 , 可以围绕煤 炭发展循环经济 。枣庄国泰化工有限公司开创了煤化工循环经 济的先例 , 该企业利用专有合成装置 , 将二氧化碳回收 , 转化为 一氧化碳用于醋酸生产 ; 硫化氢结晶成硫磺后作为产品出售 ; 中 低热值燃气则被当做燃料用于燃气发电 。据枣庄兖矿国泰化工 有限公司总经理郝守昌介绍 , 该企业在生产环节中产生的所有 废弃物 , 会再次进入煤电化联产流程 , 进行内部转化利用 , 这样 每年可以回收二氧化碳 17.7 万吨 , 回收硫磺 2 万吨 , 基本实现废 物的零排放 。通过这种循环模式 , 还可以将其他企业生产中产 生的二氧化碳回收过来 , 有效减少碳的排放 。 139 其次 , 煤矸石等废物综合利用 。随着煤矸石综合利用新技 术的发展 , 煤矸石可以变废为宝 。煤矸石代替黏土用于水泥 、制 砖的生产 , 不仅可以有效减低煤耗 、电耗 , 还可以减低生产成本 、 改善水泥 、制砖性能 。煤矸石在制备碱胶凝材料 、合成陶瓷 、生 产有机复合肥和作为路基材料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 7] 。在公 路建设方面 , 枣庄市推广使用了自行研发的 煤矸石在高等级公 路建设中的应用 项目 , 不断加大粉煤灰 、煤矸石 、矿渣 、疏浚土 等工业废料的应用力度 , 做好旧沥青路面再生循环利用 。 三 倡导城市低碳生活 城市中碳排放不仅仅是来自于工业生产 , 还来源于城市生 活 , 因此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 , 倡导城市低碳生活也是发展低碳 经济的重要一环 。作为政府还要加大投入 , 为市民提供低碳生 活的条件 , 积极引导市民选择低碳生活 。 汽车碳排是城市产生 CO 2 的重要来源 , 减少汽车碳排不但 要靠新能源汽车的应用 , 还要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 减少私人 汽车特别是轿车的发展 。2010 年枣庄市私人轿车 12. 05 万 辆 [ 9] , 保守估算每年 CO 2 排放量就高达 15 万吨 。十一五期间 , 枣庄市交通建设投资 172. 1 亿元 , 2010 年在全省第二家开通城 市 BRT 公交 。但是 , 整个城市公共交通仍显不足 , 突出表现在公 交线路不足 、班次间隔时间长 、运行时间短等 。城市公交发展的 滞后 , 是私人轿车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 因此 , 政府还需不断加 大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优化公交线路建设 , 在满足市民出 行的同时 , 打造低碳城市交通 。 四 绿化城市环境 、增加植被碳汇 绿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气的生产者 , 科学家研 究表明 通常一公顷阔叶林一天可以消耗 1 000 千克的二氧化 碳 , 释放 730 千克的氧气 。国内外的经验证明 , 如果一个较大的 国家或地区 , 森林覆盖率达到 30 以上 , 而且分布比较均匀 , 那 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比较优越 , 农牧业生产就比较 稳定 。枣庄市近几年注重城市生态建设 , 不断扩大投资增加城 市植被绿化面积 , 为发展低碳经济和有效提升枣庄作为旅游城 市形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 , 枣庄市新建国家级湿地 公园 2 个 , 森林覆盖率由 2006 年 29 提高到 2010 年 33。为 有效增加植被碳汇 , 预计十二五期间 , 枣庄市将会进一步扩大投 资 , 使森林覆盖率达到 35.5 [ 10] 。 五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低碳经济 , 不能简单地追求低碳 , 更要注重发展 , 以有 效降低单位 GDP 的碳排放为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 , 需大力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 , 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 。2010 年枣庄市实现万元 GDP 能耗和 CON、SO 2 排放量分别比 2005 年 下降 23、19.1和 27.3, 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与枣庄市大力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的 。预计十二五期间 , 枣庄市非煤产 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90, 高新技术产 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30以上 [ 10] 。 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枣庄市立足资源优势 , 选择了煤化 工 , 将发展煤化工放在城市发展的三大战略首位 。2008 年枣庄 市引进我国清洁能源巨头新奥集团等三家企业联合投资 131 亿 元建设新能凤凰能源项目 。枣庄市依托完善的产业配套 , 与中 科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达成甲醇制烯烃技术排他性合作协 议 。2010 年 9 月 , 联想控股与枣庄市开展战略合作 , 投资 180 亿 元建设百万吨烯烃及精细化工基地 。枣庄全市目前已有煤化工 企业 27 家 , 已建和在建煤化工项目总投资额超过 278.2 亿元 , 枣 庄成为我国产品最多 、规模最大 、发展势头最强劲的煤化工基地 之一 [ 10] 。 煤化工产业虽然也是高污染 、高排放 、高能耗的 “三高 ”行 业 , 但发展煤化工相对枣庄传统的热电 、建材 、冶金等行业相比 要低得多 。煤化工生产中的用煤 , 有一部分以 CO 2 形式排出的 , 另一部分是自己消化的 , 存在于它的产品中 [ 11] 。如果缩减落后 水泥规模来发展煤化工 , 产生的 GDP 比水泥高出 10 倍以上 。据 有关专家粗略估计 , 煤化工每投资 1 亿元 , 将会拉动相关产业 3 亿元 , 这样就煤化工一项产业将会带动当地 800 多亿的经济增 长 。现在 , 枣庄已有 1 000 万吨煤炭作为原料转化成煤化工产 品 , 换来了 4 000 万吨煤的效益 。 六 调整产业比例 ,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枣庄市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于低碳转 型十分重要 。为此 , 枣庄市正依托当地地理和资源优势 , 大力发 展文化旅游 、现代物流 、金融保险 、科技信息和商业服务等第三 产业 。 1. 大力发展低碳物流 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 低碳经济需要低碳物 流的支持 。有数据显示 2005 年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 , 交通运输 占 26, 物流业在消耗能源的同时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 [ 12] 。实 现低碳物流不仅需要企业构建低碳绿色物流体系 , 也需要政府 部门采取相关措施 , 改善物流交通设施和强化物流管理 , 共同构 建低碳物流运输系统 。 枣庄地理位置优越 , 交通便利 。京沪铁路 、京沪高铁 、薛枣 支线 、枣临铁路四条干线穿城而过 , 高速公路更是四通八达 。京 杭大运河横跨市区南部 , 2009 年枣庄市新增港口吞吐能力 300 万吨 , 43 公里主航道在全省内河率先达到二级航道标准 , 可常年 通航 2 000 吨级船舶 , 已形成滕州 、薛城 、峄城 、台儿庄四大港区 , 27 个作业区 , 104 个经营性泊位 , 各类运输船舶 3 500 多艘 , 总运 力 350 万载重吨 。 140 内河航运与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相比 , 既有明显的价格优 势 , 又能实现低碳排放 , 是一种低碳节能有竞争优势的物流运输 形式 。枣庄市近几年重点打造以 “铁水联运 ”为主的物流运输 业 , 规划建设煤炭 、建材 、化工等大宗货物物流园区 , 全力打造东 北和西北地区的货物战略组装运输点 , 将东北的木材 、粮食 、矿 山资源和西北的煤炭资源通过铁路运到枣庄 , 然后进行战略组 装 , 通过京杭大运河输送到华东地区 。2010 年枣庄航运经济 GDP 占了整个经济的 5, 从业人员将近 13。为发挥京杭运 河 “黄金水道 ”的作用 , 枣庄市将继续实施运河航运扩容工程 , 计 划投资 3. 01 亿元 , 将枣庄建造成沿运河地区的低碳物流新 枢纽 。 2. 大力发展旅游业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2009, 参照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公 式 , 按旅游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为 4. 3, 来初步估算单位旅游业 增加值能耗 , 结果为 0.202, 约为全国单位 GDP 能耗的 1/6 和单 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 1/11 [ 13] 。因此旅游业是低耗能产业 , 低耗 能即意味着碳排放少 , 旅游业是低碳产业 。同时 , 发展旅游业还 有利于改变城市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状况 、增加就业 、保护生态环 境 、提升城市形象和扩大内需等 。 枣庄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 有 7 300 年的始祖文化 、300 年 的城邦文化 、2 700 年的运河文化 、130 年的工业文化 。在经济转 型过程中 , 枣庄市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城市发展三大战略之一 , 使 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0 年 , 该市旅游总收入 83 亿 元 , 是 2005 年的 3. 6 倍 , 3A 级以上景区 15 个 , 4A 级景区 8 个 [ 10] 。 表 7 枣庄市 20062010 年度旅游业收入统计 年度 旅游总收入 亿元 增长 GDP 总量 亿元 旅游总收入占 GDP 比例 2006 28.29 23 757.88 3.73 2007 35.00 25 926.91 3.78 2008 45.00 29 1092.83 4.12 2009 58.60 30 1201.28 4.88 2010 83.00 41 1362.04 6.09 数据来源 枣庄市 2006201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发展旅游业 , 枣庄市要着重做好 “江北水乡 , 运河古城 ”城市 名片 , 以 “天下第一庄 ”的台儿庄运河古城文化为依托 , 重点打造 以微山湖 、大运河为代表的亲水旅游 , 以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铁 道游击队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 , 以抱犊崮国家森林地质公 园和冠世榴园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旅游等 。 3. 加快城市建设 , 完善城市第三产业 枣庄市将城市建设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三大战略之 一 , 依托国家相关扶持政策 , 重点改造市区棚户区和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 , 一是突出 “江北水乡 ”旅游特点 , 使 城市不断绿化 、净化 、亮化 、美化 ; 二是突出商业服务业开发 , 完 善城市功能 , 提升城市经济效应和良好形象 。 五 、结语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 如何选择转型之路 , 没 有也不会有固定的模式 。枣庄市在转型的过程中突出发展低碳 经济 , 不断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转型之路 ,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对其他同类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当然 , 枣庄市在 低碳转型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 转型之路仍然任重 道远 , 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 参考文献 [ 1] 资源枯竭型城市 [ N] . 光明日报 , 2006 -01 -14. [ 2]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 国发 [ 2007] 38 号 .2007 -12 -24. [ 3] 马继民 . 低碳经济背景下甘肃新能源发展战略思考 [ J] . 甘肃社会科 学 , 2010, 05 . [ 4] 孙守生 . 推动水泥行业进步 [ N] . 枣庄日报 , 2010 -12 -29. [ 5] 陈伟 . 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内涵提升 [ N] . 经济日报 , 2010 -11 -25. [ 6] 枣庄市统计局 . 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为契机促进枣庄市转方式调 结构目标实现 [ EB/OL] . 枣庄统计信息网 , http / /www. zztjj. gov. cn, 2010 -12 -06. [ 7] 张长森等 . 煤矸石资源化综合利用新技术 [ 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 社 , 2008. [ 8] 2010 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9] 2010 年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10] 2011 年枣庄市政府工作报告 . [ 11] 唐宏青 . 低碳经济与煤化工 [ J] . 石油化工建设 , 2010, 01 . [ 12] 岳馨 .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 [ J] . 中国商贸 , 2010, 12 . [ 13] 石培华 , 吴普 . 发展低碳旅游的基本思路与重点举措 [ N] . 中国旅游 报 , 2010 -01 -18. [ 作者简介 ] 孔维新 1973, 男 , 山东枣庄人 , 硕士研究生 , 枣庄学 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工程师 , 主要从事经济 、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 究工作 ; 王海飞 1970, 男 , 甘肃甘谷人 , 博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向为 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 ; 钱茜 1983, 女 , 甘肃民乐人 , 硕士研究生 , 甘肃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助理经济师 , 主要从事工业经济 的研究工作 。 [ 收稿日期 ] 2011 -10 -03 责编 董积生 ; 校对 一丁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