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种植业碳源 、 碳汇测算与净碳汇 影响因素动态分析 山东例证 尚 杰 杨滨键 内容提要本文选取山东省 1990~2016 年的种植业数据,测算了山东省种植业碳源、碳汇、单位 面积碳汇量、净碳汇量。 基于 VECM动态模型,分析了影响净碳汇的因素。 结果表明种植业经济发 展水平、农产品出口依存度与有效灌溉面积率,对净碳汇存在长期均衡正向影响;财政支持力度对净 碳汇存在短期的正向影响。 研究表明,发展经济、优化对外贸易、提升科学灌溉技术水平与提高财政 资金使用有效性等手段可以有效促进种植业减排增汇。 关键词种植业;净碳汇;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19)06-0123-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种植大户化肥施用行为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影响机理及政策模拟研 究”(71573036)。 作者简介尚杰,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杨滨键,东北 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讲师。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四次 评估报告指出, 农业已经上升成为第二大温室 气体来源。 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生产资料高投 入、产量与效益偏低、资源过度利用、生态退化 等问题。为了尽快解决农业生产所面临的问题, 有必要选择低碳农业发展模式。 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长期 稳居第一位,且农产品进出口总值长期位居全国 第一;其粮食产量高,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 玉米、薯类。山东省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膜等 投入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农作物播种面积持续 下降,但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显著。 作为农业产业 化的发源地, 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过程 中,山东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以及经验的可推广 性。 农业具有碳汇和碳源双重性,农作物光合作 用可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具有固碳效应。而农业生产需要使用大量的农业 生产资料, 这种生产方式必然会引起碳源的释 放。 种植业是农业的重中之重,实现低碳农业的 关键是解决好种植业增汇减排问题。本文以山东 省种植业净碳汇为研究对象,为山东省种植业可 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一、相关文献综述 近年来, 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针对农业碳 源与碳汇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 为本文提 供了可资借鉴之处。 有的学者通过科学的方法 测算了农业碳源与碳汇量, 并基于此提出了相 应的低碳减排对策。 如谢淑娟通过科学的测算 方法研究了我国农业碳排放状况, 并以此为依 据,提出了相应增汇路径 [1] ;马涛测算了上海市 的碳源与碳汇情况, 认为上海具有很大的碳汇 潜力,并提出将农业碳汇纳入碳交易市场,以此 来改善环境 [2] ;王梁等运用科学的测算方法计 算了山东省碳源与碳汇量, 并分析了其碳足迹 轨迹 [3] 。 有的学者基于影响因素角度来研究碳 源, 如Richmond et al. 基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 度,通过科学测算,深入研究了碳排放与农业经 生态经济ECO-ECONOMY 123 碳源 碳排放系数 农药 4.9341kgC·kg -1 农膜 5.18kg C·kg -1 化肥 0.8956 kgC·kg -1 农业灌溉 266.48 kgC·hm -2 农业翻耕 312.6 kgC·hm -2 农用柴油 0.5927 kgC·kg -1 表1 碳排放系数 注该数据来源于 IPCC 发布的碳排放系数 [9] 。 农作物 含水量 经济系数 碳吸收率 小麦 12 0.40 0.485 稻谷 12 0.45 0.414 玉米 13 0.40 0.471 谷子 12 0.42 0.450 高粱 12 0.35 0.450 薯类 70 0.70 0.423 棉花 8 0.10 0.450 花生 10 0.43 0.450 油菜籽 10 0.25 0.450 烟叶 85 0.55 0.450 蔬菜 90 0.60 0.450 表2 种植业农作物含水量、经济系数与碳吸收率 数据来源李克让 [11] 。 济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4] ;Dalton 通过研究证 明,年龄结构、城市化规模等是影响碳排放量 的主要因素 [5] ;Zaim net carbon sequestration; green development 176-189. [5]DALTON M, et al. Popula]ion aging and fu- ture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J]. Energy Economics, 200830 642-675. [6]ZAIM O, TASKIN F. Environmental efficien- cy i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the OECD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0, 58 2. [7]田云,张俊飚.中国农业生产净碳效应分异 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3(8)1298-1309. [8]杨果,陈瑶.中国农业源碳汇估算及其与农 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 与环境,2016(12)171-176. [9]IPCC.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Volume 2 Ener- gy[EB/OL]. Japan the Institute for Global En- vironmental Strategies, 2008[2008-07-02]. http//www.ipccnggip.iges.or.jp/public/2006gl/ vol2.html. [10]谢鸿宇,陈贤生,林凯荣,等.基于碳循环的 化石能源及电力生态足迹[J].生态学报, 2008 (4)1729-1735. [11]李克让.土地利用变化和温室气体净排放 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M].北京气象出版 社,2002260-265. [12]张文明,张孝德.生态资源资本化一个框 架性阐述[J].改革,2019(1)122-131. (责任编辑王立坦) 生态经济 ECO-ECONOMY 134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