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 1 - “碳中和” 前沿观点摘要 ( 1 月份)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 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2023 年第 2 期(总第 18 期) 本期 “ 碳中和”前沿观点摘要 (下称观点摘要) 摘录 了 2023 年 1 月 “碳中 和”相关 政策、观点及 近期学术 研 究成果 供 学习 参考 。 本期观点摘要 通过对国内 外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政府 发言 及专家学者 评论 等 进行 整理, 汇总了 有关 能源 结构 、 低碳技术、可再生能源发展 及双碳目标 等 研 究内容。 此外, 我们还着重关 注了 与 “一带一路”相关 的 绿色 低碳建设情况 。 一、 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 低碳技术 吸引 投资突破 新高 1.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发布 。 1 月 19 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 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 就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有关情 况举行发布会。白皮书系统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的实践和成效 第一 ,生 态环境的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十年来,中国累计完成造林 9.6 亿亩,防沙治沙 2.78 亿亩,种草改良 6 亿亩,新增和修复湿地 1200 多万亩,森林、草原、湿地、河 流、湖泊面积都在持续增加,土地荒漠化趋势得到了有效扭转。环境质量在显著 改善, 2021 年,全国地级及以 上城市 PM2.5 年平均浓度由 2015 年的 46 微克 /立 方米降到 30 微克 /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达到了 87.5,地表水水质 优良断面比例达到了 84.9。这都是一些巨大的变化。 第二 ,经济发展的含金量 和含绿量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1 年高技术 - 2 - 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 15.1,比 2012 年提高了 5.7 个百 分点。绿色产业在蓬勃发展,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我国是世界第一, 2021 年节 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了 8 万亿元。 第三 ,广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工业、农业、 服务业绿色化水平 全面提升,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交通运输更加绿色低碳,资源 利用效率也在大幅提高。 2012 年以来,中国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由 14.5升到 2021 年的 25.5,煤炭消费比重由 68.5降到了 56.0,我们以年均 3的能源 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 6.6的经济增长,单位 GDP 能耗下降 26.4,我们是全球 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第四 ,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我们推动全民提 升节约意识、提升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推 进绿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五 ,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加强法治建设、 强化监督 管理、健全市场化的机制,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2.能源高质量发展是保持国家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需求,更是国家能源安全 的必行之路。 王国法等 1 月 18 日于中国科学院院刊发表新形势下我国能源高 质量发展与能源安全。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与稳定发展的基石,能源高质量发 展是国家经济长期增长的基本保障。文章首先分析俄乌冲突、美国能源统治和我 国能源消费增长刚性需求等复杂国内外形势影响,以及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不确 定性(能源的刚性需求与油气进口保供风险叠加、新能源发展与技术经济局限性、 “去煤化”带来经济高风险),总结其对我国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的战略要求; 其次,立足我国能源结构和资源禀赋,建立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自主可控、安全 可靠的综合能源保障体系,发展多渠道能源开发和能源 储备,制定支撑能源转型 低碳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技术路线;具体包括推动煤炭煤电与可再生能源优化组合, 加强煤炭智能绿色开发与柔性供给体系建设,加强油气稳增保进与战略储备,增 强煤制油气战略替代能力建设。最后,提出建立现代能源与矿业治理体系平台及 拓扑图和构成 5G 能源专网、能源与矿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处理平台、区块链能 源与矿业产业协作监管平台、省级和国家级监管中心,推进建立能源产业全方位 安全观与现代能源矿业治理体系。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政府及各市场主体的 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分析与参考决策,进而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和能源安全提 供 保障。 - 3 - 3.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对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 限公司的叶小宁和杨超 1 月 6 日在中国能源新闻网发表文章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推进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作者首先指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 是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二是 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三是 助 力社会经济发展。作者接着指出要多途径助力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一是 在生产领 域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二是 在消费领域倡导绿色消费。 三是 立足于我国以煤炭为 主的能源结构,循序渐进推动新旧能源优化组合和有序替代。作者进一步指出, 要多举措建立 完善相关机制 一是 建立清洁低碳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机制。 二是 完善新旧能源结构优化协同运行机制。 三是 完善绿色能源消费认证机制。 四 是 完善支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作者最后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和突破,推动电力清洁高效发展。聚焦电网架构、 电源结构、源网荷储协调、数字化智能化运行控制等关键领域,集中资源力量, 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系统低碳转型。 二是 积极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促进能源实现低碳转型。加快煤电灵活性改造,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电气 冷热氢互通互济。 三是 完善市场机制 ,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电力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交易机制更加适应新能源特性,通过提高交易频次、科学设置偏差考核、实 行政府授权合约等手段,保障新能源入市能够获得合理收益。 4.绿色融资首超化石融资。 据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文章 2022 年约有 5800 亿美元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 绿色融资首超化石融资 报道 ,根据彭博社最新汇 编数据显示, 2022 年全年约有 5800 亿美元流入了可再生能源和其他环境友好型 行业和项目,而流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行业的资金规模接近 5300 亿美元,这 是历史上第一次银行业为绿色领域提供的融资和贷款超过化石燃 料。其中,在 2022 年,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和美国银行是绿色债券和贷款的主 要安排方,而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富国银行和摩根大通是化石燃料行业的 主要提供者。在绿色融资超过化石融资的大环境下,银行主要通过销售绿色债券 和贷款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入。据彭博社数据显示, 2022 年银行通过提供绿色 融资服务赚取了约 33 亿美元的费用,超过了为能源行业安排债券和贷款所获得 的 25 亿美元。针对绿色融资超越化石融资这一现象的原因,文中指出一方面是 - 4 - 因为越来越多银行收紧化石融资政策。另一方面,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因素 影响, 2022 年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大幅增长,使得油气企业资产负债表变得 更加健康,现金流也异常充裕,但他们仍然专注于向股东分红和偿还债务,而不 是申请更多贷款。除此之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投资银行、金融机构收紧化石燃 料贷款政策,其他传统融资来源如股权投资或储备贷款工具日渐枯竭,油气企业 不得不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其中私募股权和资产支持证券化交易等,正在成为 化石燃料行业追捧的替代融资方式。 5.全球低碳能源技术投资首次突破 1 万亿美元,中国吸引了最多的能源转型 投资。 彭博新能源财经( BNEF)于北京时间 1 月 31 日发布了 2023 年能源转 型投资趋势报告。据此生态中国网指出 2022 年全球低碳能源转型投资总额开 创记录,到达 1.1 万亿美元,同时低碳技术投资首次达到与支持化石燃料供应所 用资金相当的水平。从可再生能源投资来看, 2022 年,包括风电、光伏、生物燃 料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板块仍是最大的投资领域,承诺投资金额 创新纪录,达 4950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17。然而,包括新能源汽车及相关基 础设施在内的电气化运输在 2022 年的支出已达 4660 亿美元, 54的同比增长十 分可观,投资总量已几乎超过可再生能源领域。从能源转型投资来 看,中国迄今 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到最多的能源转型投资,达 5460 亿美元,占全球投资总额的 近一半。美国虽位列第二,但 1410 亿美元的金额远落后于中国。欧盟如果被视 为一个整体,则会以 1,800 亿美元位列第二。德国继续位列第三,英国降至第五, 而法国升至第四。另外,该报告还指出,清洁能源工厂投资(清洁能源技术制造 设施投资)从 2021 年的 526 亿美元增加到 2022 年的 787 亿美元,其中中国 2022 年在制造业投资中占比达 91。在其预测中, 2023 至 2026 年间,清洁能源技术 工厂投资每年平均只需达到 350 亿美元即可走上实 现净零排放情景的正轨。彭博 新能源财经贸易和供应链研究负责人 Antoine Vagneur Jones 表示 , 清洁能源技术 的产能不太可能成为实现净零目标的主要瓶颈。然而,从供应链多元化的角度来 看,情况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迄今为止,中国在建立清洁能源供应链方面的投 资最多,而其他地区能否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仍有待观察。 6.两部门生活垃圾焚烧余热具备发电上网条件的优先发电上网。 1 月 12 - 5 -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加快补齐县级地区生活垃 圾焚烧处理设施短板弱项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拓展余热利用途径。根据垃 圾焚烧设施的规模、周边用热条件合理确定生活垃圾焚烧余热利用方式,具备发 电上网条件的优先发电上网 。 不具备发电上网条件的,加强与已布局的工业园区 供热、市政供暖、农业用热等衔接联动,丰富余热利用途径,降低设施运营成本, 有条件的地区优先利用生活垃圾和农林废弃物替代化石能源供热供暖。 7.中国碳市场建设和运行是国家“ 1N”政策体系的重要政策工具。 对外经 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 董秀成 1 月 31 日 于百度自媒体平台发表题为 中 国碳市场建设和运行是国家“ 1N”政策体系的重要政策工具 观点文章。董教 授指出,中国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一种经济领域的重大创新工程。目前, 中国碳市场建设仍然属于建设初期。中国碳市场建设应该持续重点做好如下基础 工作 第一 ,持续完善碳市场制度体系。对于碳市场制度体系建设,中国政府根 据中国国情和未来推进“双碳”目标的实际需要,已经推出了碳排放权交易管 理办法(试行)及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等一系列管理规则。总体上来看, 这些政策还有某些不完善或缺陷的地方,需要政府 和企业加大制度体系完善工作。 第二 ,继续完善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政策。对于碳市场来说,由于交易标的是碳排 放权,因此如何分配碳排放权便成为碳市场建设和运行的关键政策。碳排放权配 额分配应该既要着眼于现实,更要考虑未来发展趋势,避免出现过激或过缓的政 策举措。 第三 ,继续完善碳排放配额履约和清缴监管机制。如果碳市场交易不能 履约,或碳交易不能清缴,那么谈论碳市场建设和运行就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履 约和清缴必须实施严格的监管。 第四 ,持续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工作。中国 未来建设碳市场,必须扎实开展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强化数据管理 ,防止 数据造假或人为操作,不断提升数据质量和信誉,构建社会和市场对碳排放数据 的信任基础。 第五 ,持续做好碳市场建设和运行的能力建设。为进一步完善碳市 场体系,中国政府应该持续探索碳交易产品和市场功能的丰富和提升,大力开展 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培训专门业务人才,不断提高碳市场建设和运行能力。 8.基于出口商的范围一和二排放强度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可以减少碳泄 漏 ,但 面临较高的实施成本。 Clora 等人 2023 年于 Energy Policy 发表 Alternative carbon - 6 -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s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nternational responses Aggregate and within-coalition results,文章 指出 ,根据目前的文献,碳边境调节 机制的有效性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兼容之间存在不确定性。本研究评估了各种国际 反应下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替代设计如何影响全球和区域温室气体排放、产出 和贸易流量。建模结果证实了欧盟排放密集和贸易风险( EITE)部门在实施绿色 协议时存在大量碳泄漏和产量减少。文章发现碳边境调节机制的设计很重要 虽 然基于欧盟自身范围一排放强度的“非歧视性”碳边境调节机制无法有效减少泄 漏,但基于出口商范围一和二排放强度的“激进”碳边境调节机制可以实现这一 目标(尽管实施成本可能很高)。非欧盟国家的国际报复只能部分抵消欧盟从碳 边境调节机制中获得的收益,而国际合作可以减少欧盟 EITE 部门的损失并降低 泄漏。最后,碳边境调节机制无法改变欧盟内部在经济转型期部门的不平衡,因 为一些欧盟成员国在所有情况下都会持续降低企业产出。 9.英国石油公司( BP)发布 2023 年 BP 世界能源展望 。 1 月 30 日,英国石 油公司(以下简称“ BP”)发布 2023 年 BP 世界能源展望(以下简称“展望”)。 展望中针对 2022 年发生的俄乌冲突和美国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两大历 史事件更新了 2022 年展望中的三大情景,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观 点判断碳预算正在耗尽,全球应当积极采取行动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脱碳化 需要更多的支持,包括促进快速许可和批准低碳能源和基础设施的政策;俄乌冲 突造成全球能源供应的波动以及相应的能源短缺,凸显解决“能源三重挑战”三 要素的重要性安全、可负担和更低碳,也进一步加速了能源转型;能源需求结 构在三种情景下均发生变化化石能 源的重要性逐步下降,可再生能源占比增加 以及终端能源电气化程度提高。低碳转型需要一系列其他能源来源和技术,包括 低碳氢、现代生物能以及碳捕捉、利用和封存;石油仍将发挥重要作用,长期需 求下降;天然气的发展前景取决于能源转型速度;风光引领全球电力系统逐步低 碳化;现代生物燃料和绿氢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CCUS 将为实现快速脱碳发挥核 心作用 。 二、 碳中和目标下 绿色技术 与政策 引领 低碳发展道路 10.碳中和背景下中国交通部门低碳发展转型路径研究 。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 - 7 - 学院贾璐宇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王克 2023 年 1 月在中国环境科学发表 碳中和背景下中国交通部门低碳发展转型路径研究,文章认为随着碳中和时 间的提出,交通部门成为我国低碳转型的关键。本文基于 LEAP 构建中国交通部 门碳减排模型 CERM-CT,包含 4 类 228 种减排技术和措施,设计基准、碳减排 和深度碳减排 3 组情景,深度分析了交通部门背后的驱动因子和服务需求,并对 技术措施进行了成本有效性分析,提出了中国交通部门低碳发展转型路径。结果 表明,降低车辆能耗和发展新能源汽车较为成本有效,运输结构调整碳减排潜力 大。碳减排情 景下,交通部门长期碳排放 2050 年下降到 4.4 亿 t,相比基准情景 减排 69.7,较基准年碳排放减少 3.3 亿 t,有望在 2060-2070 年间实现碳中和。 深度碳减排情景下,交通部门 2050 年碳排放下降到 1.9 亿 t,相比基准情景和碳 减排情景分别减排 86.9和 56.9,较基准年和碳减排情景分别减少碳排放 5.8 亿 t 和 2.5 亿 t,有望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不断提高燃油经济性,大力推广 新能源汽车,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和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是交通部门实现低碳发展转 型的必要减排手段,分别能带来 25.0、 16.7、 8.3和 50.0的减排量。深度 碳减排情景下 2021-2030 年和 2031-2050 年的低碳交通新增固定投资分别为 4.2 万亿和 6.3 万亿,平均每年 0.4 万亿,主要用于新建基础设施投资、终端用能设 备改造、低碳技术研发等,其中新建基础设施投资占较大比例,均超过两个时间 段总投资的 80。中国交通部门实现低碳发展转型需 不断优化运输结构,支持新 能源汽车的发展,研发低碳技术,加大对低碳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投资力度。文章 建议要实现交通部门低碳发展转型,需调控引起排放增长的关键驱动,包括结构 调整,需求行为调整等。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优化运输结构、包括推行城市轨 道交通,促进 “公转铁 ”、 “公转水 ”,坚持 “公交优先 ”,建设慢性网络等。此外, 加大相关技术研发力度,不断降低机动车能耗,提高燃油经济性。加快发展新能 源机动车,包括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最后,创造 更好的投融资环境推动相关投资。为推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需出台相关技 术标准指南、应用场景规范等,并持续扩大和创新财政支持碳中和的项目,积极 引导金融部门将资金引入低碳领域。 11.中国需通过绿色技术进步实现碳中和 。 Cai 等于 2023 年 在 Energy Policy - 8 - 期刊上 发表的文章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 through gree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vidence from China, 阐述了绿色科技发展对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碳中和的 启示。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环境问题正在推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碳中和目标。人 们普遍认为,增加对生态友好型技术的依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许多现 有研究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或碳源来衡量环境绩效,但没有考虑通过碳汇中的封 存量来抵消碳排放量。本文将碳中和绩效定义为碳汇和碳源之间的差异。本文表 明,低碳创新可以通过直接减少净排放量、抑制城市化率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 来帮助实现碳中和。本文的分析有助于阐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决策者为实 现其碳中和愿望可以遵循的可能战略。 首先 , 从 2001 年到 2019 年,中国生物 固存碳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平衡似乎逐渐恶化,其中东北地区发生的变化最大, 这表明未来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实现中国的碳中和。 其次 ,使用环境生产 力衡量的绿色技术变革显著改善了碳汇吸收的碳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平衡。 第二,外国直接投资和能源强度都会阻碍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最后 ,本文发现城 市化和可 再生能源发电调节了绿色创新对碳中和绩效的影响。特别是绿色技术变 革除了直接减少净排放外,对城镇化具有抑制作用,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 对于未来碳中和政策 来说 , 首先 ,政策制定者应该提供额外的激励措施,鼓励公 司开发和引进新的和改进的生态友好型生产技术,以实现更广泛的脱碳。监管部 门应鼓励较大规模地引入环保生产方式,帮助降低此类技术转型的成本。同时, 应鼓励推广更有效的碳捕获和储存技术,以通过封存、生物和技术等方式改善碳 抵消。 其次 ,重要的是通过改善碳抵消计划,特别是在中国的大都市地区,应对 显 著 增加中国城市能源需求的城市 增长。例如,可以通过扩大城市绿地和引入有 效的碳捕获机制来改善城市的碳封存策略。第三,政策制定者应采取更有力的激 励措施,帮助污染企业,尤其是中国经济中能源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向更加依赖 可再生能源的企业转型。应为企业提供足够的支持,为其清洁能源项目融资,同 时在转型阶段保持其市场竞争力。 最后 ,监管机构和行业代表必须继续就确定和 实施经济脱碳的最佳战略进行对话。 12.绿色技术助冰岛快速走向碳中和。 1 月 31 日,新浪财经发表绿色技术 助冰岛快速走向碳中和一文称,冰岛正在开发一系列技术,帮助其在 2040 年 - 9 - 实现碳中和,这些 技术也可以帮助其他国家走向 “绿色 ”。 鉴于目前地缘冲突引发 的能源危机,可再生能源带来的好处也进一步凸显。 能源成本飙升给许多地方的 居民和企业带来沉重打击,但在冰岛,能源成本仍然很低。冰岛廉价的绿色能源 吸引了数据中心等企业源源不断地到来。通过使用可再生电力运行数据中心或生 产产品,然后销往国外,冰岛正有效地向世界其他地区出口其绿色能源。不过, 冰岛仍在多大程度上扩大可再生能源生产以支持工业展开辩论。尽管冰岛还有大 量电力可供利用,但最好的地热地点位于风景如画的景区。 交通领域能源转型乘 风破浪。 在冰岛,交通绿色化被称为继电 力和供暖之后的第三次能源转型。对于 汽车来说,要实现这一点相对简单。冰岛人均电动汽车销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 于挪威。而且,冰岛将于 2030 年停止销售汽油和柴油汽车。国内航班的 “绿色 ” 转型之路也高歌猛进。绿色转型面临较大问题的是冰岛庞大的捕鱼船队。实现绿 色船队的一种方法是改用可再生甲醇。 2012 年,冰岛 “国际碳回收( CRI) ”公司 建造了第一座可再生甲醇工厂。去年, CRI 在中国启动了首个可将二氧化碳和氢 气转化为甲醇的商业规模的工厂,该工厂将把焦炉煤气中的氢气和石灰窑中的二 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年产量能达到 11 万吨。 CRI 估计,该工厂每年将减少 50 万 吨二氧化碳排放。该公司已在中国建设第二座工厂。 二氧化碳地下安全存储。 在 CRI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时, CarbFix 公司则致力于将二氧化碳安全储存在地 下。他们的想法是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 400800 米深处, 溶解在水中后会与 钙、镁、铁等元素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碳酸盐。试验结果表明,超过 95的二氧 化碳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转化成了碳酸盐,这甚至好于最乐观的预测。和传统技 术手段相比,这种方法减少了环境风险和气体逸出的风险,可使二氧化碳以稳定 又安全的形式封存。 13.“ 碳中和 ” 背景下的企业 “ 碳挑战 ” 。 据澎湃新闻 1 月 6 日 文章 2022 澎湃新闻第五届责任践行者年会成功召开 报道 ,澎湃新闻 2022 年责任践行者 年会于上海举行。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邱慈观教授就 “碳中 和 ”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新挑战、新背景进行了主旨演讲。主旨演讲中,邱教授首 先就气候变化下的全球备战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企业必须对政府的、社 会的、民众的要求予以回应,因而面临碳挑战,承受碳压力,因此企业应当积极 - 10 - 做出针对碳领域的积极回应。具体而言,企业面临的 “碳挑战 ”主要包括碳核算、 碳披露和碳中和标准三个方面。 碳核算方面 ,目前国际正在逐步构建愈发完善的 碳核算标准及碳核算体系,企业的碳排放主要可以分成范围一、范围二及范围三 三类排放。范围一是企业的直接碳排放,包括公司设备、公司自有交通设备等所 产生的碳排放。范围二是企 业的间接碳排放,包括外购电力、蒸汽和冷热气等的 碳排放。范围三也是企业的间接碳排放,覆盖企业的整个价值链,包括上游原材 料制造的碳排放、上游材料运输的碳排放、成品加工的碳排放、下游成品运输的 碳排放、成品使用的碳排放、成品报废处理的碳排放等。 碳披露方面 , A 股上市 公司对于范围一碳排放的披露比例是 5.3,范围二也是 5.3。对比之下,国内 比国际低了很多。但国内披露情况更糟的是范围三,目前 A 股上市公司的披露 率只有 0.6,而这个比例在国际上是 20。 最后 ,企业碳核算和碳披露背后的 目的,是在让自己本身、监管机构和社会民 众了解本身的碳排放问题,从而才能 建立碳中和目标。企业要将碳排放归零,必须依据科学方法来建立一个符合碳中 和标准的规划。 «企业净零标准 »包含四 个 关键要素,分别是短期关键、长期关 键、超越价值链的减排,以及剩余碳排放的消减。 14.江苏省发布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 1 月 12 日,江苏省工 业和信息化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厅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江苏省工业 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通知 的 主要目标 为 , “ 十四五 ” 期间,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 用效率大幅提 高,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工艺、产品普遍应用,数字化、智能化 助推绿色制造水平快速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 2020 年下降 17,单位工业增加值二 氧化碳排放比 2020 年下降 20,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 氧化碳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奠定坚实基础。通知 强调 , 技术创新、数字赋能 。 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完善支持科 技创新及其转化应用的体制机制,推动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 迭代 升级,全方 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技术 发展。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以信息技术 加快驱动工业低碳转型。 强化信息技术碳排放监管 。 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在能耗 - 11 - 与碳排放管理中的应用,开发和部署碳排放数据监测工具,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基础数据库。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 开展新一代信息技 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加快数字化低碳解决方案应用推广。 推动数据中 心和 5G 等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 。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完善通信、运算、 存储、传输等设备能效标准,建立健全绿色数据中心标准体系,强化能耗监测和 指标统筹,提高数据中心能效水平,数据中心电能利 用效率指标控制在 1.3 以内。 15.2022 年度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典型案例获奖成果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 中 国青年网 1 月 25 日发文 2022 年度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典型案例获奖成果交流座 谈会在京召开 。 1 月 14 日,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 ( 简称 “ 中国 高经院 ”) 在北京召开 2022 年度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典型案例获奖成果交流座谈 会。会议通报了 2022 年度碳达峰碳 中和行动典型案例征集、评审过程和推广、 应用具体安排,并向获奖案例颁发奖牌。中国高经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邱宝 林在致辞中表示, 2022 年度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共收集到案 例 693 份,涵盖重点领域和主要行业 ;征集专家 641 人,包括绿色低碳政策、能 源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领域和碳核算核查、 碳资产管理、碳汇及低碳技术、碳市场、碳金融等专业。经过初审、专业小组评 审、全体专家评审、中国高经院专题会议审议等程序,评选出一等奖 26 个,二 等奖 53 个,三等奖 78 个。这些入选获奖的案例无论 从典型性、项目规模、实践 效果还是整体效益,都十分优秀且具有代表性,充分证明了国资国企在 “双碳 ”行 动中发挥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 16.禁售燃油车政策能够实现碳减排与健康协同效 。 2023 年 1 月, Shen 等人 发表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期刊上名为 Incorporating Health Cobenefits into Province-Driven Climate Policy A Case of Banning New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Vehicle Sales in China 的文章指出中国各省禁售燃油车政策能 够实现不同程度的碳减排及健康协同效益。将联合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共同利益 纳入碳减排政策制定中,对发展中国家提高政策效率尤为重要。为此,该研究构 建了一个包括客运交通核算模型、电力系统优化模型、空气质量评估模型和健康 影响评估模型的综合评估框架。设计了 1 个是否在 2035 年禁售燃油私家车的对 - 12 - 比情景以及包括 2 个碳减排强度和 3 个空气污染物末端治理强度的 6 个电力部 门组合情景,以量化中国各省禁止销售燃油私家车所导致的碳排放和健康影响变 化 。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在发电方面没有碳中和和空气污染控制目标,私人车辆 部门减少的 53的二氧化碳和 65的健康效益将被增加的电力需求所抵消。而 随着电力部门的净零排放,至 2050 年,禁售燃油车的政策将给中国多带来几乎 一倍的碳减排量。影响健康效益的主要因素是空气污染物末端治理力度,随着电 力部门对空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加强,两个电力部门碳减排情景之间的健康效益 差距将缩小。研究指出,不同省份禁售燃油车政策的碳减排及健康协同效益分布 不均衡,效益排名前五的省份大多位于中国东南部和中部,将占据全国总量的 1/3 以上。研究进一步 计算了各省单位碳减排的健康效益( H/C),发现中国各省 H/C 相差高达 8 倍。 17.山东推进碳普惠体系建设,建立个人碳账户。 2023 年 1 月 2 日,山东省 生态环境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山东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调动全社会节能降碳的积极性,构建全民参与的碳普惠体系。该工作方案明确了 山东省碳普惠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建设思路,聚焦 4 大关键环节,部署 11 项 重点任务,旨在通过碳普惠体系建设,建立低碳行为正向引导机制,激励社会各 界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打造山东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新亮点。该方案的出台是贯 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对促进 绿色消费,助力低碳转型升级,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减排的积极性,推动形成绿色 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节能降碳的良好氛围,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 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案明确了碳普惠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 共分为两个阶段 目标 到 2023 年底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构建相关制度标准和方法学体系, 搭建碳普惠平台,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和多层次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消纳渠道; 2024-2025 年要逐步完善碳普惠体系,扩大碳普惠覆盖范围和项目类型,基本形 成规则清晰、场景多样、发 展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圈。 18.未来几年对碳抵消市场来说是一个成败攸关的时刻。 BloombergNEF 在 2023 年 1 月 26 日发布的 文章 Five Need-to-Knows About the Future of Voluntary Carbon Offset Markets 为碳市场总结了过去一年动荡,该报告描绘了一个乐观的 - 13 - 长期前景,最早在 2037 年,该市场的估值将达到每年 1 万亿美元。 BNEF 预计 行为需求将从 2023 年的 1.81 亿吨至 2050 年 归零 。随着企业努力实现净零目标, 这将被基本需求所取代,这意味着它们 将需要抵消减少总排放量后剩余的排放量。 BNEF 的基线预测显示, 2030 年的基本需求将增加到 11 亿吨, 2050 年将增加到 5.4 亿吨。 三 、 多措并举加速 可再生能源 发展 19.全国人大环资委建议将可再生能源法修改列入立法规划 。 1 月 31 日, 法 治日报 发布 全国人大环资委建议将可再生能源法修改列入立法规划 一文称,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的 意见明确提出修改可再生能源法。记者近日从全国人大环资委获悉,环资委经 研究认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建议将可再生能源法修改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立法规划、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 2022 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有 代表提出关于修改可再生能源法的议案。议案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可再生 能源快速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可再生能源法的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可 再生能源持续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建议修改法律,推动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可再 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措施不够完善、电网建设与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同步、与用地 政策统筹不足等突 出问题。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提出, 可再生 能源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综合消纳能力已成为制约其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 因素,修订可再生能源法,进一步理顺可再生能源消纳机制,加强电网建设统筹 规划,完善可再生能源用地政策等,对于推动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优化能 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新型电力系 统正在加快构建,支撑新时代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法律制度和措施还需 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环资委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继续做好法律修改前期准备 工作,开展修改重点问题研究论证。对议案 提出的完善可再生能源规划的落实措 施、强化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增加支持电网规划修编及新能源配套送出工 程建设的规定、补充可再生能源用地支持措施等主要建议,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 在研究论证中认真研究采纳。 - 14 - 20.风能和太阳能在 2022年首次成为欧盟的主要电力来源 。 1月 31日 , Dunne 在 Carbon Brief 发表 Wind and solar were EU’s top electricity source in 2022 for first time eve 一文称, 气候智库 Ember 的一份报告显示,风能和太阳能 在 2022 年首 次创纪录地提供了欧盟约五分之一的电力。风能和太阳能在 22 年占欧盟电力的 22.3,首次超过核能( 21.9)和天然气( 19.9),成为欧盟的主要电力来源。 此前,风能和太阳能的占比在 2015 年已超过水力发电,并在 2019 年超过了煤炭 发电。根据 Ember 提供的数据,太阳能发电量在 2022 年增长了创纪录的 24, 这也得益于 2022 年创纪录的新增装机容量。 2022 年欧盟太阳能新增装机达 41GW,比 2021 年同期增长 50。 为应对 2022 年初由于俄罗斯的化石燃料供应 限制带来的能源危机,不少欧盟国家表示 正在考虑增加燃煤发电的份额。 然而, 这份 Ember 的新报告发现,煤炭在帮助欧盟应对能源危机方面发挥的作用微乎 其微。在 2022年的最后四个月,作为紧急备用的 26台煤炭机组的出力仅为 18, 26 台燃煤机组中有 9 台根本没有发电。但总体而言,与 2021 年相比, 2022 年的 煤炭发电量增长了 7,使欧盟电力行业的排放量增加了近 4。 根据报告预测, 风能和太阳能的增长趋势预计将在 2023 年继续。 并且水电和核电的供应预计都 将恢复。因此, 2023 年欧盟化石燃料发电量可能会出现前所未有地下降,降幅可 能将达到 20,是 2020 年记录 值的两倍。报告的研究结果表明,能源危机无疑 加速了欧洲的电力转型进程。 21.绿证交易机制可以兼顾平衡燃煤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之间的利益冲突, 将对电力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国电电力技术咨询分公司由希江近期在能源 上发表了题为 国内绿证发展趋势与发电企业应对策略 的文章,重点关注在 “ 双 碳 ” 和去补贴背景下绿证制度发展。绿证是国家对发电企业每兆瓦时非水可再生 能源上网电量颁发的具有独特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是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 确认和属性证明以及消费绿色电力的唯一凭证。首先从核发主体和核发对象,交 易主体和交易方式,绿证定价和证电分离等方面对我国绿证制度进行解读。然后 梳理了从 2016 年至今的绿证支持政策, 我国绿证制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补贴 绿证、无补贴绿证(平价绿证)和绿电交易下的绿证 。 补贴绿证阶段是绿证交易 的价格以补贴额度为上限;平价阶段是风光项目可以通过绿证交易获得合理收益 - 15 - 补偿;绿电交易下的绿证是 电力用户可以直接或间接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 发电企业购买绿电产品,并获得绿证。进一步分析总结 了我国绿证交易的现状绿 证交易概况,表现为风电绿证核发量远多于光伏,补贴项目价格远高于非补贴 项目,绿证交易率极低。绿证交易机制对电力行业的影响体现在 三个方面 加快 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煤电发展成本,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