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研 究 报 告亿欧智库 https//www.iyiou.com/researchCopyright reserved to EO Intelligence, January 20232023技术趋势报告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2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必须自立自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广度显著加大,宏观世界大至天体运行、星系演化、宇宙起源,微观世界小至基因编辑、粒子结构、量子调控,都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亿欧智库长期关注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的结合,深知预判技术趋势的重大意义,在2020年疫情之初就曾发 布2020技术趋势报告。三年抗疫,曙光已现。特殊时期的社会需求促使新技术加速发展,不可不察。亿欧智库认为,2023年,在信息技术、低碳技术、生物科技、智能电动汽车、航天科技等多个领域,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酝酿。特此展望,以飨读者。 前言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目录C O N T E N T S 2023年趋势性技术发展及影响3.1 6G通信3.2 新一代半导体材料3.3 数字免疫系统3.4 低碳技术3.5 脑机接口3.6 合成生物3.7 车路云一体化3.8 钠离子电池3.9 小卫星3 技术趋势展望2 技术趋势洞察1 附录值得关注的企业4©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4 2023年重要技术趋势信息与低碳 智能电动汽车生物科技航天 08钠离子电池 理想能量密度接近磷酸铁锂,量产成本预计可降低20以上,替换空间巨大 06合成生物随着基因测序、基因编辑与微生物培养效率大幅提高,可用于医药、能源、化工、材料等领域 07车路云一体化单车智能车路协同,进一步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性,带来城市交通的革命性变化 05脑机接口“侵入式”与“非侵入式”接口各擅胜场,伴随硬件和算法进步,将应用在医疗、娱乐等领域 新的通信技术变革将打造出集“地面通信、卫星通信、海洋通信”于一体的全连接通信世界 0116G通信 03数字免疫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生物免疫系统运作方式,保障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 02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应用于通信、能源、电力、光伏、汽车等领域,降低能耗与碳排放 09小卫星小卫星成本低,效率高,其“大规模制造”模式堪比汽车产业,可强力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04低碳技术清洁高效利用能源及资源, 减少或消除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5 新技术趋势选择亿欧长期关注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的结合。技术趋势报告为亿欧智库年度品牌报告。亿欧智库在2023年新技术趋势的筛选过程中Ø 强调在多个产业方向上都具备应用潜力和深远影响的技术;Ø 倾向于那些采用此前未曾用过的知识、满足现在未能满足需求的创新;Ø 对于成熟度较高、市场格局基本形成的新兴技术不予考虑;Ø 对于在原有技术之上更新迭代而非颠覆式创新的新兴技术不予考虑;亿欧智库2023年技术发展所处阶段 对于本次技术趋势选择,亿欧智库从技术发展视角、技术应用视角和商业落地视角出发,采用五大衡量指标对潜在技术进行遴选。五大指标分别是技术承接性、交叉影响性、资源持续性、颠覆革新性和经济重铸性,该五大指标为综合型评判指标,符合3项指标及以上的新技术为本次重点关注技术趋势。 技术承接性 交叉影响性 资源持续性 颠覆革新性 经济重铸性爆发期 分子育种车路云一体隐私计算脑机接口ChatGPT蛰伏期 云网融合LCoS显示 4D打印数字永生上升期 低碳技术小卫星柔性机器人钬激光钠离子电池数字免疫 6G通信复苏期 合成生物车用芯片新一代半导体类脑芯片 指标技术阶段 数据来源亿欧智库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6 新技术趋势选择同时,根据此次技术遴选后所属类型,亿欧智库将其归纳为信息与低碳、生物科技、智能电动汽车、航天四大领域,并认为此四大领域未来3-5年内将会成为新兴技术的密集发展领域。基于以上方法论,亿欧智库从本次众多技术中,甄选出6G通信、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数字免疫、低碳技术、脑机接口、合成生物、车路云一体化、钠离子电池、小卫星共计9项新技术重点关注。衡量指标注释Ø 技术承接性指新技术的发展具有连贯性,是上一代技术的必然承接或替代革新 Ø 交叉影响性新技术的出现或发展会对其他技术的应用发展造成一定的推动影响Ø 资源持续性新技术的发展能延长现有材料使用寿命,提高能源循环利用效率,对社会资源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影响Ø 颠覆革新性新技术的发展具有颠覆性影响,对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造成深远变革Ø 经济重铸性新技术的发展可以重塑企业价值,改变现有商业模式,对经济结构发展造成重要影响 数据来源亿欧智库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目录C O N T E N T S 2023年趋势性技术发展及影响3.1 6G通信3.2 新一代半导体材料3.3 数字免疫3.4 低碳技术3.5 脑机接口3.6 合成生物3.7 车路云一体化3.8 钠离子电池3.9 微小卫星3 技术趋势展望2 技术趋势洞察1 附录值得关注的企业4©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8 技术趋势展望u 从核心元器件以及主机的集成制造,再到人机交互界面的升级完善和用于连接主机的网络铺设,最终达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阶段,方能大规模地提高生产率。移动互联网浪潮,仅用十余年时间便完整地走完了上述全过程,然而这仅仅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尾声。u 以数据和算力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有望像过去三次技术革命一样,彻底地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人类目前已经走在了这次人工智能技术革命的前夜。中国在最基础的海量数据储备和可得性上已经傲视全球,在人工智能技术、芯片设计、主机制造和网络铺设领域亦不遑多让。u 中美互联网科技巨头从2017年开始面临的增长瓶颈,本质是技术红利的枯竭。第三次技术革命孕育的胜利者们,仍在摸索通向“基业长青”的突破口,期望引领下一次产业革命。疫情所加速的数字化狂热, 在2022年下半年渐趋理性,科技巨头优化人员结构、调整技术研发方向,现实考验在2023年仍将持续。下一代主机产品将是胜利者的桂冠,引领并带动技术发展潮流,至2030年有望为全球GDP带来14的额外增长。u 下一代主机产品,应当具备在消费者市场持续提高渗透率的能力,其体验和性能将远超智能手机;下一代主机企业,将成为新的产业链核心并不断扩大其技术领先优势。多模态的人机交互方式,决定了下一代主机的产品形态可能不止一种智能电动汽车、虚拟现实设备、柔性显示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乃至脑机接口都具备潜力,突破可能出现在2023年。u 信息技术的基础作用将改变其他技术领域的增长范式,亦为下一代主机产品提升体验和性能的关键。2022年,各国竞相追求独立自主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能力,这一趋势将在2023年为后摩尔时代的集成 电路技术发展带来更多变数;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与低碳发展将相辅相成,进入发展新阶段。亿欧智库2023年趋势性技术发展展望 研发进步期 成熟发展期 商业落地期 6G通信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数字免疫低碳技术脑机接口合成生物车路云一体化 钠离子电池小卫星 2020 2025e 2030e 时间1980 20001960数据来源亿欧智库 转化临界点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目录C O N T E N T S 2023年趋势性技术发展及影响3.1 6G通信3.2 新一代半导体材料3.3 数字免疫3.4 低碳技术3.5 脑机接口3.6 合成生物3.7 车路云一体化3.8 钠离子电池3.9 小卫星3 技术趋势展望2 技术趋势洞察1 附录值得关注的企业4©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10 6G通信技术作为5G技术的下一代升级版技术,目前尚没有精确定义。但行业对6G目标的基本预测,是带宽、时延、终端容纳密度等多项指标相比5G提升至少10倍以上。6G既是未来通信技术创新的源头,又是相关行业应用的发展前提。6G通信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繁荣发展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具有“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等特点。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亿欧智库, 2022年 3.1 6G通信 6G技术的研发以中美欧三方为主。此外,日韩等国也在投入研发。2017年9月,欧盟启动为期三年的6G基础技术研究项目,主要任务是研究可用于6G通信网络的下一代向前纠错编码技术、高级信道编码以及信道调制技术。2019年3月,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决定开放“太赫兹波”频率段,启动6G研究。由于在5G时代的发展相对落后,美国更希望借助低轨卫星技术优势,发展空天海地一体化通信、卫星互联网通信。2022年初,北美Next G联盟进一步推出6G路线图。2021年12月,欧洲6G智能网络和服务行业协会6G-IA宣布启动智能网络和服务协定SNSJU,并通过2021-2022年智能网络和服务研究与创新工作计划SNS RI WP 2021-2022)。 韩国政府计划在2028年率先实现6G商用;日本于2020年6月发布B5G推进战略纲要,提出2025年逐步完成6G基础技术研发;2022年4月,日本6G标准推进组织“Beyond 5G促进联盟”公布了日本将向国际标准组织ITU提交的6G(日本称为Beyond 5G)技术愿景需求草案,试图重塑6G市场格局,恢复日本在2G、3G时代曾经拥有的主流地位。 亿欧智库6G通信技术关键指标相比5G的提升 发展历程 10 10101030300容量 用户体验(10时延(1ms)设备密度定位精度(1cm)能源效率 6 G5 G©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11 2020年之后,随着5G网络规模化商用,全球6G研发战略布局已全面展开。欧盟提出了相对清晰的规划路线图,在2020年第三季度完成了6G产学研框架项目;芬兰发布了6G白皮书面向6G泛在无线智能的驱动与主要研究挑战,对6G的愿景和技术应用进行了系统性展望。5G网络正在向5G-Advanced方向演进,原有的5G三大应用场景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关键指标能力将有量级提升,在原有5G网络应用场景基础上又加入了“上行超带宽”、“宽带实时交互”、“通信感知融合”三大应用场景。在6G网络中,还会产生如“通感算控融合”、“天地一体化”、“联邦AI”等新的应用场景,并可能派生出一些新的关键指标,包括“安全性”、“覆盖特性”、“网络智能化程度”等。6G可以继续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型通信mMTC、超可靠低延时通信uRLLC等应用场景, 还支持一些前瞻性的场景,如“以人为本”的服务、远距离与高机动通信、通信计算控制定位和传感融合、遥 控全息无人系统等。6G还可以与多种新技术如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相结合,从而通过6G实现“随时随地随心”的智能移动社会, 打造“一切智能和群体智能”的世界。中国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厂商已在大力研究6G通信技术,根据当前规划,有望在2030年领先全球实现商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亿欧智库 从2020年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5G基础设施开始,截止目前,5G签约用户已超过7亿,消费场景的优势主要体现为数据传输速度更快;作为5G应用的突破重点,垂直行业的5G应用仅是初见成效,但远未进展至爆发阶段,6G有望助力垂直行业实现转型。6G通信的新特征,有望实现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高质量和高可靠服务, 融合“空-天-陆-海”;卫星通信网络、地面通信网络、海洋通信网络的综合应用,可为基站毁坏的地区、偏远地区乃至无人区提供通信便利。亿欧智库6G技术应用场景预测 技术现状 技术商业场景 3.1 6G通信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12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以氮化镓 (GaN) 和碳化硅(SiC)为主,具有高击穿电场、高饱和电子速度、高热导率、高电子密度、高迁移率、可承受大功率等特点。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前两代半导体材料最大的区别在于带隙的不同。第一代半导体材料属于间接带隙、窄带隙;第二代半导体材料属于直接带隙,同样也是窄带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则是全组分直接带隙,宽禁带。和前两代半导体材料相比,更宽的禁带宽度允许材料在更高的温度、更强的电压与更快的开关频率下运行。SiC和GaN衬底和外延技术壁垒高,长晶速度慢、杂质控制难度高,2023年的材料供应仍将为寡头垄断格局。3.2 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第一代半导体 第二代半导体 第三代半导体 关键材料 Si GaAs GaN SiC禁带宽度eV 1.1 1.4 3.2 3.4电子饱和漂移速度107cm/s 1 1 2.7 2.2热导率W/cmk 15 0.5 13 4.9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工业对高功率、高电压、高频率电子器件的需求陡增,对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击穿电场强度、电子饱和速率、热导率等关键参数也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以碳化硅(SiC)、氮化镓 (GaN)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开始逐渐得以应用,为世界电子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2 0 0 2 年 , 美 国 国 防 高 级 研 究 计 划 局 ( D A R P A ) 启 动 宽 禁 带 半 导 体 技 术 计 划 ( W i d e B a n d g a p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Initiative)。2010 年,美国推出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创新计划,推动高性能碳化硅、氮化镓材料在雷达、武器、电子通信与对抗等系统中的应用。2011年,美国Cree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碳化硅MOSFET。2014年,美国成立碳化硅产业联盟。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化成熟度上,中国仍落后美国数年,但落后程度小于第一代半导体。发展历程 亿欧智库三代半导体关键指标 技术现状碳化硅和氮化镓作为最核心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目前均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以硅材料为代表的第一代半导体仍然占据90的市场份额;第二代、第三代半导体合计市场份额不足10,主要作为补充市场。在中低频、中低功率领域,氮化镓和碳化硅都正在与传统硅基器件竞争。目前,中国第三代半导体的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一批材料(天岳先进、晶湛半导体等)、制造(中电科、士兰微、积塔半导体等)、器件模组(斯达半导、三安光电等)公司正在发展、崛起。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亿欧智库, 2022年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13 美国继续保持全球独大,拥有Cree、II-VI、Dow Corning、Transphorm等世界顶尖企业,占有全球80的碳化硅产量;欧洲拥有完整的碳化硅衬底、外延、器件、应用产业链,独有高端光刻机制造技术,拥有英飞凌、意法半导体、Siltronic、IQE等优势制造商。强劲需求之下,碳化硅第三代半导体渗透率有望在2023年快速提升。据Yole预测,碳化硅渗透率在2023年有望达到3.75,氮化镓渗透率在2023年达到1.0。随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逐渐落地应用,被视为“第四代半导体材料”的氧化镓(Ga2O3)、金刚石、氮化铝(AIN)等也成为下一波瞩目焦点。氧化镓,因其基板制作相较于碳化硅与氮化镓更容易;又因为其禁带宽度达到了4.9eV,高于碳化硅的3.25eV和氮化镓的3.4eV,确保了其抗辐照和抗高温能力,可以在高低温、强辐射等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的 性质,使材料能承受更高的崩溃电压和临界电场,使其在超高功率元件等领域极具应用潜力。氮化铝具有优异的导热性,高电绝缘性和与硅相似的热膨胀性等特性,20世纪50年代后作为耐火材料应用于纯铁、铝以及铝合金的熔炼;现在其应用扩展至压电装置、电子封装基片材料、发光材料、衬底材料、封装材料等领域。由于第四代半导体的重要作用,美国已经将氧化镓等第四代半导体材料列入BIS出口管制清单。据市场调查公司富士经济预测,2030年氧化镓功率元件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542亿日元(约人民币92.8亿元),超过氮化镓功率元件。 数据来源Yole、富士经济,亿欧智库 技术商业场景 主要材料 主要应用 第一代半导体 锗Ge、硅Si等单元素半导体 主要应用于低电压、低频、中功率晶体管和光电探测器;硅是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以及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第二代半导体 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典型代表是砷化镓GaAs、磷化铟 InP、 锑化铟InSb,铝砷化镓 AIGaAs、铟砷化镓 InGaAs 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光通信和GPS导航系统等领域。第三、第四代半导体 第三代半导体主要代表为氮化镓GaN 、碳化硅SiC,第四代半导体包括氧化锌ZnO、金刚石、氮化铝AIN 最早在光电子领域大规模应用,例如LED和激光器;广泛应用在高电压、高功率、高频等领域,如电力电子、电源管理、无线通信等。亿欧智库新一代半导体主要应用场景 3.2 新一代半导体材料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14 在生物学中,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对特定疾病的反应、回应和抵御能力,能够降低病原体对身体的伤害。 而在计算机科学当中,数字免疫系统(Digital Immune System, DIS)结合了可观察性、AI增强测试、混沌工程、自修复、站点可靠性工程和软件供应链安全等实践与技术,提高了产品、服务和系统的弹性的同时,也降低了业务的潜在风险。因此,与生物免疫的运作模式相似,数字免疫系统提供了一种保护机制,通过网络使计算机病毒难以如瘟疫一样,从单体计算机向更大范围传播。同时,该技术还能够令计算机从故障中快速恢复,从而保护应用程序免受病毒影响。Gartner在近期的一项关于“克服数字执行障碍”的调查中发现,近一半(4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数字化投入主要目标是改善客户体验(CX)。数字免疫系统对于确保CX免受缺陷、系统故障或异常的影响至 关重要。 数据来源Gartner,亿欧智库,2022年 3.3 数字免疫 1997年,Kephart等人提出DIS应满足以下标准先天免疫(Innate Immunity)、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交付和传播(Delivery and Dissemination)、速度(Speed)、可扩展性(Scalability)、安全性和可靠性(Safety and Reliability)、安全性以及客户控制力(Security and Customer Control)。上述标准为DIS的框架搭建提供了技术细节。2000年10月,赛门铁克宣布Norton AntiVirus 正式上市,这是第一款使用IBM数字免疫系统的商业产品。2018年,科技巨头谷歌发布了Chronicle,这是一款网络防御产品,旨在比市场上任何其他同类工具更快地识别病毒、消除威胁。 亿欧智库数字免疫系统(DIS)构建六要素 发展历程 可观察性AI增强测试混沌工程自动修复站点可靠性工程(SRE)软件供应链安全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15 数字免疫系统具有可扩展性、适应性,能够不断发展以适应业务需求。在传统的数字免疫系统(赛门铁克公司DIS的组件为例)中,当在客户端、工作站或服务器以及签名文件中监测到潜在的新病毒时,客户端级别的Norton AntiVirus便开始隔离样本,并将其发送到管理控制台;管理人员对文件样本进行病毒测试,随后送到分析中心对疑似病毒文件进行鉴别与处理。目前,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融入到数字免疫系统当中。基于AI的自动化使企业机构的软件测试活动逐渐摆脱人类干预,并专注于将敏感的监控功能和自动修复功能直接构建到应用程序中。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具备自我监控的功能,在出现问题时自动纠正问题,并返回到正常工作状态,无需操作人员参与。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亿欧智库 基于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广泛使用,DIS平台能够对新的攻击场景和意外的操作问题作出自动反应。该技术的应用场景较为宽泛,能够在多个产业中发挥优势。美国航空公司使用站点可靠性工程、混沌工程和“测试优先”的方法来更好地处理日益增加的系统复杂性,并解决未知漏洞和弱点。这项工程增加了企业对自身系统的理解和认知,并借此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弹性漏洞。而在国内市场,尤其是金融科技领域,数字免疫的可应用性较强。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发展,银行业加速升级核心系统,以实现服务线上化,提升作业效率和用户体验;但数字化的进程也进一步加大了数据和资金等关键要素的风险敞口。因此,如何在复杂的安全环境下守住数字银行安全底线,也成为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课题。网 商银行首席信息官高嵩就曾表示“服务线上化”、“安全威胁等级提升”以及“安全与效率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是银行信息系统主要面临的三个威胁,需要更为强大的数字免疫系统来解决问题。 技术现状技术商业场景 国家 行业 应用场景美国 航空业 运用混沌测试与“优先测试”发现系统漏洞巴西 金融科技 升级监控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中国 金融科技 聚焦网络安全管控,服务“线上金融”亿欧智库数字免疫系统(DIS)应用场景 3.3 数字免疫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16 低碳技术(CCS)是实现“消耗化石能源少、向生物圈排放温室气体少”的技术路径,是一种以“能源效率高、碳排放强度低”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其主要目的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社会经济向低碳模式转型。目前,低碳技术涉及了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煤的高效应用、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应用场景开发的新技术。这些技术可分为三大领域减碳技术,捕碳技术、负碳技术。其中,减碳技术是指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例如“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等,以及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捕碳技术是指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的各种科学技术的统称。其主要运作方式是压缩发电厂和工厂烟囱排放 的二氧化碳并深埋在地下。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的方式不仅在理论上可行,并且能够快速落地,产生效果。负碳技术则是捕碳技术的进一步延伸,移除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抵消那些难以减排的碳排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亿欧智库 3.4 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的基本理念在于捕捉二氧化碳并防止其排放到大气当中。该技术理念于1977年首次提出,并试图利用现有技术突破低碳技术壁垒。2000年以后,全球绿色技术研发进入快速成长期。从低碳技术领域看,能源领域研究最多,专利数量占比达30.4。2000-2013年,绿色技术领域的PCT专利申请从6919项增加到27249项,年均增长11。2022年,全球碳捕捉与封存研究院表示,碳捕捉和储存技术是控制气候变化和减少能源密集型行业排放的重要解决途径,也是低碳技术未来依旧能够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随着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兴起。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均在向“碳中和”目标努力,但是各国低碳技术发展侧重点则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发展历程国家 侧重领域 欧盟 注重清洁能源技术,优先发展低碳技术美国 选择全面发展低碳技术的路线日本 因国内资源短缺,聚焦节能技术,重点发展低碳技术高度重视碳回收、储存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国 全力提高我国能源利用率,使单位GDP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逐步降低进而使我国的产业与技术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亿欧智库主要国家和区域低碳技术侧重领域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17 目前北欧在新能源领域与低碳转型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可再生能源占比较高,该地区新能源最低占比份额为32。相比之下,欧盟27国可再生能源平均份额仅为17。以丹麦为例,该国支撑技术包括清洁高效燃烧、热电联产、沼气工业化、风电和建筑节能等。着眼于未来发展需要、尚在开发和试验的新技术有第二代生物乙醇、燃料电池、新型太阳能电池、海浪发电等。此外,挪威的碳捕捉与存储技术较为成熟。在该地区“Sleipner CO₂ ”项目中,挪威通过低碳技术生产天然气,并将二氧化碳直接注入挪威北海(Nordsjøen)水库。到目前为止已存入二氧化碳超过1700万吨。而在中国市场中,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低碳技术已经商业化,如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已经创立了具有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工业体系。此外,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新能源、低碳建筑、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一批核心技术目前也有所突破,可以进入产业化推广。 数据来源OPEN ACCESS GOVERNMENT,亿欧智库,2022年 在国内市场,低碳技术作为实现碳中和愿景的技术推动力,其主要聚焦且发挥最大功效的领域,集中在能源密集型的工业领域,该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也十分宽广。2020-2050年,我国以技术创新为主的能源系统需要新增投资约100万亿元,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新增长点和商机涌现,低碳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新兴领域前景广阔。在2022年爆发的俄乌战争,也成为西方世界尤其是欧洲国家发展低碳技术的推动力。欧盟研究与创新总局发布报告,关注常规能源价格飙升和供应安全。因此,欧盟当局试图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目前,欧洲将拨款11亿欧元投入7个以低碳技术为基础的商业场景 技术现状技术商业场景 国家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比利时 KairosC 此项目试图创建一个跨境碳捕捉和储存价值链,并永久储存二氧化碳。预计每年减少14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瑞典 BECCS 尝试在斯德哥尔摩建立生物能源碳捕捉和储存设施,能够减少78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Hybrit Demonstration 该项目将彻底改变欧洲钢铁行业,生产和运用绿色氢气取代传统化石燃料技术。西班牙 Ecoplanta 利用被填埋废弃物建立一流工业设备,前十年的运行将减少34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法国 K6 Program 该项目旨在生产欧洲第一种“碳中和”水泥,成为全球水泥行业的代表性项目。意大利 TANGO 该项目计划开发一条工业规模生产线,用于制造高性能光伏(PV)组件。该产线将有望在十年间减少25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芬兰 SHARC 可持续的氢和碳回收项目(SHARC)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该项目有望实现摆脱化石燃料制氢。 亿欧智库欧洲7大低碳技术应用场景 3.4 低碳技术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18 2021年中国颁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其中明确人工智能和脑科学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脑机接口技术被列为关键技术之一。根据第一届国际脑机接口会议的官方定义,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是一种不依赖由外围神经和肌肉组成的正常输出通路的通讯系统。亿欧智库认为狭义的脑机接口是脑-机连接通路概念,广义的脑机接口则是实现脑-机交互的通讯系统。脑机接口技术,将是碳硅有机体(人机一体化)的初级阶段,“数字化生存”将从概念成为现实。脑机接口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信号采集、信号处理、控制外设和神经反馈。神经反馈是关键环节,它将输出式BCI与输入式BCI连接在一起形成交互式的闭环系统,即交互式BCI,从而真正实现脑-机交互。历经50多年的研究,当前脑机接口正处技术爆发期。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多国政府、科 研机构和企业都已加速布局脑机接口,抢占全球脑科学竞争战略高地。中国对脑机接口技术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发达国家,2016年中国脑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正式启动。近两年“脑科学”已被列为国家战略级发展学科,在“一体两翼”政策下形成“认识脑疾病”与“人工智能”技术“两条腿走路”方针。在“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中,国家将脑机接口列为重点研发项目之一,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方城市率先响应政策鼓励脑机企业在当地落地生根。 数据来源亿欧智库 3.5 脑机接口 发展历程理论提出阶段 理论验证阶段 技术爆发阶段Ø 1970-美国DARPA机构开启脑机接口研究Ø 1989-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提出脑科学计划Ø 1991-欧盟出台“欧洲十年脑计划” Ø 1996-日本出台“脑科学时代计划”Ø 1998-韩国颁布大脑研究促进法 Ø 2005-美国脑电波检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Ø 2006-DARPA启动“革命性假肢”计划,推出LUKE手臂和MPL智能假肢Ø 2013-白宫提出“白宫脑计划”Ø 2 0 1 3 - 欧 盟 委 员 提 出 1 0 年“人类脑计划”Ø 2014-日本启动“脑计划” Ø 2016-中国正式启动“脑计划”Ø 2016-美国DARPA启动“下一代非侵入式神经技术计划”Ø 2 0 1 6 - 埃 隆 · 马 斯 克 成 立NeuralinkØ 2 0 1 9 - 美 国 D A R P A 公 布“N3”项目未来的6条技术路径Ø 2021-韩国KAIST首次将水凝胶作为多功能神经Ø 2022-中国自主研发国内首款侵入式脑机接口完成动物试验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亿欧智库-李红 209882 19 脑机接口根据电极植入位置深浅可分为三类非侵入式(无创)、半侵入式(有创植入电极至硬脑膜或蛛网膜上)和侵入式(有创植入电极至大脑皮层之下)。电极植入位置越深,所获脑电信号质量越好,信号频率越高。脑机接口技术主要涉及硬件、软件和算法,其中硬件主要包括用于脑电信号采集或神经反馈的电极和用于信号处理的芯片,算法主要是用于信号处理的机器学习,软件则是关于脑相关数据的处理和管理。 数据来源亿欧智库当下脑机产业在娱乐、教育、智能家居和出行等行业均有商业布局,但针对C端市场的策略仍停留在开发者的“创造需求”阶段,并未满足消费者刚需。随着技术愈发成熟和资本持续入场,康复医疗已成为主要市场。未来脑机接口将与商业生态系统共进退,以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