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华西计算机团队 2023年 1月 7日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仅供机构投资者使用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分析师 刘泽晶 SAC NO S1120520020002 邮箱 liuzj1hx168.com.cn 新能源 IT系列(十二) 新型电力系统视角下的能源 IT研究框架 核心逻辑  1月 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 ,根据蓝皮书, 当前至 2030年,是新型电力系统的 【 加速转型期 】 , 我们预计能源 IT需求将快速爆发,迎来黄金发展阶段。  供端“清洁化”与需端“电气化”需要电力系统更加灵活、更加协同互动 供需两端的随机性与不可预测性同时加大,传统“源随荷动”的 调节方式难以维系,电力系统需要从“被动”的跟随调控, 转化为“主动”的“源网荷储”协同调控 。 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 ( 1)技术角度是数字化。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助力“源 -网 -荷 -储”智慧融合;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过程是也整 个电力系统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 ( 2)机制角度是市场化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需要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以价格信号引导各类 灵活性资源进行高效、精准的互动。完善的电力交易市场是新能源促消纳的重要手段。  新型电力系统“源 -网 -荷 -储”四段中能源 IT的投资机会研究框架  源侧 以新能源电站为投资主体,短期 发电功率预测 或将优先受益,中长期 电力交易 类 SaaS产品市场空间更大。  网侧 国网、南网为投资主体,网侧智能化、信息化方向投资将具备 增速快、确定性强 的特点。两网投资结构将持续向配网自动化方向及数 字化、智能化方向倾斜,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两网年均智能化投资额达到 900亿元,配网投资额超过 3600亿元。  荷侧潜力大,空间大 。我们认为,电力交易二级市场的放开将促进负荷侧商业模式的创新,未来围绕负荷侧资源资产的运营,将会出现一 批提供综合能源服务的负荷侧运营商,虚拟电厂或是此中代表。商业模式级创新下负荷侧或可形成数量级倍增的万亿级新兴市场。  储能 储能作为重要的灵活性资源分布在源 /网 /荷侧,我们预计,储能信息化市场未来规模将占到储能市场规模的 10-15。  投资建议 核心推荐 国能日新 , 东方电子 , 朗新科技 , 受益标的还包括源侧,国电南自、恒华科技等;网侧,国电南瑞、煜邦电力、纬德 信息、远光软件等;售 /用侧,国网信通、威胜信息、安科瑞;储能侧,南网科技等。  风险提示 1)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2)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3)电力市场改革不及预期; 4)市场系统性风险等。 2 目录 3 01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 蓝图 02 新型电力系统 IT投资机会指南 03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01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 蓝图 4 1.1 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高度重视  1月 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 新型电力系 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 。  蓝皮书提出,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新时代 “两步走”战略安排要求,锚定 2030年 前实现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 战略目标,以 2030年、 2045年、 2060 年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战略目标的重要 时间节点,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 发展路径,即加速转型期(当前至 2030年)、总体形成期( 2030年至 2045年)、巩固完善期( 2045年至 2060年),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新型电 力系统建设的“进度条”。  当前至 2030年,将是新型电力系统的 【 加速转型期 】 ,我们预计能源 IT需求将 快速爆发,迎来黄金发展阶段。 5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华西证券研究所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三步走”发展路径 1.1 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高度重视  根据蓝皮书,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总体架构为 锚定一个基本目标,聚焦一条主线引领,加强四大体系建设,强化三维创新支撑。  基本目标 以助力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基本目标。  主线引领 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主线。  四大体系建设 加强 电力供应支撑体系、新能源开发利用体系、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 电力系统智慧化运行 体系 等四大体系建设。  三维创新支撑 强化适应 新型电力系统的标准规范、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相关政策与体制机制创新 的三维基础支撑作用。 6资料来源能源局,华西证券研究所 新型电力系统加强四大体系建设 加强电力供应保障 性支撑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各类电源互补互济特性, 构建多元绿色低碳电源供应结构。 稳住煤电电力供应基本盘,推动 煤电灵活低碳发展。 打造“新能源 ” 模式,加快提升 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 统筹不同电力供应方式,实现远 距离输电与就地平衡兼容并蓄。 加强新能源高效开发利 用体系建设 推动主要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及海上风电集 约化基地化开发。 发挥大电网资源配置作用,推动 主干网架提质升级、柔性化发展 ,支撑高 比例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 推动 分散式新能源就地开发利用 ,促进新能源多领域跨界融合发展。 推动 分布式智能电网 由示范建设到广泛应用,促进 分散式新能源并网消纳 。 推动多领域清洁能源电能替代,充分 挖掘用户侧消纳新能源潜力 。 加强储能规模化布 局应用体系建设 统筹系统需求与资源条件,推动 抽水蓄能多元化发展和应用。 结合电力系统实际需求 ,统筹推进 源网荷各侧新型储能 多应用场景 快速发展。 推动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协同运 行,重点解决电力系统跨季平衡 调节问题。 加强电力系统智慧 化运行体系建设 建设适应新能源发展的 新型 调度运行体系 。 推动 电网智能升级 。 打造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 构建 能源数字经济平台 。 1.1 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高度重视 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成为一项国家战略部署。  2021年 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明确了“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 电力转型发展的方向。  2021年 5月,南方电网发布南方电网公司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白皮书, 提出到 2030年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  2021年 7月,国家电网发布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目标是 2035年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到 2050年全面建成 新型电力系统。  2023年 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 ,全面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理念、内涵特征,并提出建设新 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制定了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 7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南方电网,国家电网,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国家战略部署 2021年 3月 习近平总书记 在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上,首次 提出 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明确 了“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的方向。 2021年 5月 南方电网 发布 南方电网公司建设新 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白皮书 , 提出 到 2030年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 。 2021年 7月 国家电网 发布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 统行动方案 ,目标是 2035年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 , 到 2050年全面建成新型电力系统。 2023年 1月 国家能源局 发布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 意见稿) ,全面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理念、内 涵特征, 制定了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 。 1.1 新型电力系统应对“双碳”变革之需  2020年 9月中国明确提出 2030年“碳达峰”与 2060年“碳中和”目标。 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 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 碳中和实现路径可分为加、减两个维度其中减排为主,吸收为辅。  具体包括 1)能效提升与可再生能源应用; 2)电力部门脱碳(淘汰常规燃煤发电,增加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发电量); 3)终端用能部门 (工业、 建筑、交通等)电气化; 4)非电力低碳燃料转换(工业过程和部分交通领域); 5)负排放(碳汇与 CCUS)。 8资料来源国家电网,华西证券研究所 碳中和实现总体路径 碳达峰实现总体路径 能源开发 方式变革 能源配置 方式变革 能源消费 生产生活 方式变革 可再生和 分布式能 源大规模 接入 大范围优 化配置和 统筹平衡 供应商 消费者双 重身份; 低碳化 智慧化的 服务 1.1 新型电力系统应对“双碳”变革之需  “双碳”具体路径包括 1)能效提升与可再生能源应用; 2)电力部门脱碳(淘汰常规燃煤发电,增加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发电量); 3) 终端用能部门(工业、 建筑、交通等)电气化; 4)非电力低碳燃料转换(工业过程和部分交通领域); 5)负排放(碳汇与 CCUS)。 9资料来源国家电网,华西证券研究所 双碳涉及领域 1.2 新型电力系统之“新”灵活性是核心  双碳目标促使整个电力系统从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  基础供端“清洁化”,由传统火电转向新能源发电;需端“电气化” ,终端能源消费环节进行电能替代,用电能替代煤、石油等。  核心两端的变化促使电网形态、技术基础及电力系统运行特征同时发生变化,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增强其 灵活性 以适应供需两端的能源变革。 10资料来源国家电网,华西证券研究所 尖峰负荷特点 电源结构 电源结构由 可控连续出力 的煤电装机占主导,向 强不确定性,弱可控出力 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占主导转变。 负荷特性 负荷特性由传统的刚性,纯消费型,向 柔性,生产与消费兼具型 转变。 电网形态由单向逐渐输电为主的传统电网,向包括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和可调节负荷的 能源互联网 转变。电网形态 运行特性由 源随荷动 的实时平衡模式,大电网一体化控制模式,向 源网荷储协同互动 的非完全实时平衡模式, 大电网与微电网协同控制模式转变。运行特性 技术基础 技术基础由同步发电机为主导的 机械电磁 系统,向由 电力电子设备 和同步机共同主导的混合系统转变。 1.3 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供端“清洁化”与需端“电气化”  “双碳”目标需求下的新型电力系统,核心变化发生在两端供端“清洁化”与需端“电气化”。  供端清洁化 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我国清洁电源装机结构将于 2030年达到 68, 2060年达到 96。  需端电气化 根据发改委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电能占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于 2025年达到 30左右, 2060年达到 70。 11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中国 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 2060年展望 ,华西证券研究所 供端清洁化风 /光装机占比迅速增加 2015-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量占比情况 27 48 79 0 20 40 60 80 100 2021 2030E 2060E 风 /光装机占比 其他 26 30 70 0 20 40 60 80 100 2021 2025E 2060E 电能消费占比 其他 1.3.1 供端“清洁化”之困加大波动性、间歇性和不可控性  风、光发电装机将成为清洁电源装机增量主体。  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20252030年新增电力需求全部由清洁能源满足, 其中 85以上由风、光装机满足。  到 2050年,风电、太阳能装机占比超过 75,发电量超过 65;到 2060年,风电、太阳能装机占比近 80,发电量超过 70。 12资料来源 中国 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 2060年展望 ,华西证券研究所 2020-2060年我国电源装机总量及结构(单位亿千瓦) 1.3.1 供端“清洁化”之困加大波动性、间歇性和不可控性  风、光发电出力具有随机波动性,且出力具有间歇性特点。因受到天气、环境等因素影响具有不可预测性。  风电出力随机性强、间歇性明显。风电出力波动幅度大,波动频率也无规律性。受天气环境的影响大。  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特点。照在光伏面板上的阳光本身就间歇、波动和随机的。除去白天与黑夜的区别,还源于天气(如 日照、风力)的不稳定。 13资料来源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黄其励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对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启示 ,华西证券研究所 南非某光伏电站基地典型日出力曲线 风电出力的时空特性 1.3.2 需端“电气化”之困用电尖峰负荷持续提升  电能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将由 26( 2020年) → 35( 2030年) → 70( 2060年)。  电能替代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手段之一, 2022年 3月,国家发改 委等 十部门联合发布 关于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到 202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 30左右。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计到 2060年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提升至 70。  全社会用电量持续提升,用电尖峰负荷水涨船高。  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 8.3万亿度,同比增长 11;全国主要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合计达到 11.9亿千瓦,随之同比增长 11。 14资料来源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17 10.7 * 全社会用电量万亿度 5.5 5.5 5.9 6.3 6.8 7.3 7.5 8.3 0 2 4 6 8 10 12 4 5 6 7 8 9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全社会用电量(万亿度) YoY 碳中和阶段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提升至 70 2014-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情况 2014-2021年全国主要电网最高用电负荷情况 8.0 8.0 8.6 9.3 9.9 10.5 10.8 11.9 0 2 4 6 8 10 12 7 8 9 10 11 12 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全国主要电网最高用电负荷(亿千瓦 YoY 1.3.2 需端“电气化”之困用电场景多元化,增强不稳定性  用电场景的多元化同样给电网造成冲击,增强了负荷端的随机性与不稳定性。  用户负荷多样化 电能替代战略陆续落实,新能源充电桩、电采暖等电能替代产品在负荷端接入;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储能接入。  用户开启与电网的双向互动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推进,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和其它辅助服务,用户不仅仅是电力的消费者,还有可 能成为电力的生产者。配网进一步复杂化,诞生多能互补用户、微电网、综合能源等各类能源产消者。  负荷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增加 负荷侧用户的用电行为更加复杂,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增加,预测难度增大;传统的负荷预测方式不再适用, 不同的负荷种类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细化的负荷预测方法。 15资料来源国家电网,特锐德官网,华西证券研究所 多元负荷接入使新型配电网更加复杂化 光伏发电的发电量曲线与用电量曲线 西北区域各省 区 弃风弃光原因模拟结果对比 1.3.3 电力供需矛盾凸显新能源出力与用电负荷不匹配性增大,消纳形势严峻  电力系统需要保持发电出力和用电负荷的实时平衡。  由于电能不易存储,且电能的传输速度与光速相同,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发电 输电 用电”是在一瞬间完成的。  若发电出力低于用电负荷一定幅度,会造成局部停电等后果;若发电出力高于用电负荷一定幅度,则会造成用户侧电压增高,增加电网的安 全风险,甚至导致电网瘫痪。  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的特性明显, 伴随着碳中和政策带来的更大规模并网,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电量平衡带来了极大考验,目 前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面临诸多掣肘, 新能源消纳形势依然严峻。 16资料来源 西北区域新能源发展规划及运行监管报告 ,华西证券研究所 1.3.3 电力供需矛盾凸显能源电力保供形势复杂严峻  2022年入暑以来,多个省份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能源 电力保供形势复杂严峻。 各地纷纷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 制定有序用电方案,部分地区陆续开始实质限电。江苏、 浙江、四川、安徽等省份均不同程度上发布了限电通知。  8月 14日,四川省发布 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 范围的紧急通知 ,对四川电网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工业 电力用户(含白名单重点保障企业)实施 生产全停(保安 负荷除外),放高温假,让电于民,时间从 8月 15日至 20 日,共持续 6天。 8月 15日,四川召开电力保供调度会, 会议指出, 预计全省最大用电负荷将比去年同期增加 25, 四川的电力供需形势已由 7月份的高峰时期电力 “紧缺”,转变为全天电力电量“双缺”局面。  8月 16日晚,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国网重庆电力 公司联合发布 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的紧 急通知 ,启动有序用电一级方案,纳入有序用电方案的 所有电力用户必须全部参与执行 保安负荷除外 ,时间从 8月 17日至 24日,持续 8天,加之重庆市北碚区此前发布 的限电令,重庆部分地区的限电时间长达 11天。 17资料来源北极星储能网,华西证券研究所 省份 发布单位 时间 政策文件 重庆 国网重庆电力公司等 8月 16日 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 范围的紧急通知 四川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等 8月 14日 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 范围的紧急通知 安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8月 11日 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电行动的通知 浙江 浙江省发改委 8月 6日 关于同意启动 C级有序用电的函 辽宁 辽宁省工信厅 6月 24日 2022年辽宁省有序用电方案 上海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 6月 21日 2022年上海市迎峰度夏有序用电方案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 6月 2日 蒙西电网有序用电方案( 2022年版)蒙东电网有序用电方案( 2022年版) 黑龙江 安达市人民政府 6月 28日 安达市 2022年有序用电工作方案 大兴安岭发改委 5月 25日 大兴安岭地区 2022年有序用电方案 牡丹江市发改委 5月 16日 牡丹江供电区 2022年有序用电方案 黑河市人民政府 5月 16日 黑河市 2022年“迎峰度夏”有序用电方案 双鸭山市发改委 5月 13日 双鸭山市 2022年有序用电方案 哈尔滨市工信局 5月 11日 哈尔滨市 2022年有序用电工作方案 山东 山东省能源局 6月 7日 2022年全省迎峰度夏有序用电方案 2022年部分省市有序用电相关政策 1.4 解决之策开展“源 -网 -荷 -储” 协同互动  传统“源随荷动” 即传统的电力系统可以根据用电侧的负荷来调整电源的发电量;其前提是用 可控的发电系统去匹配波动幅度不大且可测 的用电系统 ,在运行过程中滚动调节,从而实现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 新型“源网荷储”互动 在新型电力系统下,由于随机变化、弱可控的电源并不容易直接跟随随机性升高、可测性降低的负荷做出调整,电 力系统需要从“被动”的跟随调控,转化为“主动”的协同调控。通过 源源互补、源网协调、网荷互动、网储互动和源荷互动 等多种交互形 式,充分发挥发电侧、负荷侧的调节能力,促进供需两侧精准匹配,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18资料来源 电工技术学报 ,国家电网,华西证券研究所 新型电力系统下源随荷动变得困难 开展“源网荷储”友好互动 1.5.1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角度是数字化 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助力“源 -网 -荷 -储”智慧融合发展。  “云大物移智链边”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侧逐步融合应用,推动传统电力配置方式由部分感知、单向控制、计划为 主向高度感知、双向互动、智能高效转变。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平衡控制和调度体系逐步建成,源网荷储协调能力大幅提升。 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过程是也整个电力系统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 19资料来源艾瑞咨询,华西证券研究所 技术赋能源网荷储一体化数字平台 1.5.1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角度是数字化  新型电力系统需打破过去各电力环节较为孤立的分析和运行方式,转变为源网荷储各个环节协同分析、相互耦合。  协同分析互动的核心要素是数据,开展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必须推进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深度融合。  1) 信息采集 需增强电力各个环节的数据采集与感知能力,为协同互动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  2) 信息融合 需将原本独立分析的各电力环节数据进行融合打通,进行跨领域、跨业务数据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 3) 信息处理 需充分挖掘数据间的关联性,借助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使数字化信息真正产生应用价值;  4)信息应用 深化 OT/IT融合,快速响应执行。 20资料来源安科瑞,华西证券研究所 开展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必须推进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深度融合 协同分析互动的核心要素是数据 1.5.1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角度是数字化  根据能源局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 ,新型电力系统要加强电力系统智慧化运行体系建设  具体主要体现在 新型调度运行体系、电网智能升级、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融合升级、构建能源数字经济平台 四方面。 21资料来源能源局,华西证券研究所 新型电力系统加强电力系统智慧化运行体系建设四个重要方向 提高 新能源预测精度 ;建设 新一代调度运行技术 支持系统 ;建设以多时间尺度、平台化、智能化 为特征的大电网仿真分析平台;构建全景观测、 精准控制、主配协同的新型有源配电网调度模式。 新型调度运行体系 推进源网荷储和数字基础设施融合升级 。深化电网 数字化平台建设应用,打造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 技术中台,构建智慧物联体系。提高能源电力全环 节全息感知能力,提升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和微 电网接入互动能力。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创新应用“云大物移智链边”等技术,推动各类 能源互联互通、互济互动。加快 信息采集、感知、 处理、应用 等环节建设,推进各能源品种数据共 享和价值挖掘,推动电网智能化升级。 电网智能升级 推动国家级能源云平台建设,接入各类能源数 据 ,汇聚能源全产业链信息。加强 能源数据网络 设施建设 ,推动能源数据统一汇聚与共享应用, 为能源电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上云用数赋 智”服务,打造电力市场服务生态体系。 构建能源数字经济平台 01 02 0403 1.5.2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机制角度是市场化 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需要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以 价格信号 引导各类灵活性资源进行高效、精准的互动。  促进新能源消纳 合理的市场和价格机制能够反映市场供需状况, 有利于激励新能源电站主动加强发电功率管理,使自身发电曲线与负荷曲 线更加匹配,以获取更大收益。  国际经验看 国际上 风光发电占比较高的国家均有电力市场作为支撑 ;美国风力发电占比最大的十个州中有八个州位于区域现货市场之内。 22资料来源能研慧道,华西证券研究所 美国风力发电占比最大的十个州中有八个州位于区域现货市场之内 为加入区域现货市场的州 未加入区域现货市场 国际上风光发电占比较高的国家均有电力市场作为支撑 国家 风光发电占比 电力市场建设 丹麦 52 1999年 7月加入北欧电力市场,开始电力现货地区的交易业务。 德国 28 2010年风光加入得多电力现货市场。目前德国电力市场已 加入欧洲统一电力市场 ,在整个欧洲统一电力市场中 ,3/4 的交易是跨境交易。 英国 26 2000年 6月成立英国电力交易所 UKPX, 2001年 3月成立英国现货市场 APX。 澳大利亚 22 1994年和 1996年,在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先后进行批发电力市场试点; 1998年,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开始运作。 美国 13 建立多个区域性电力现货市场,并建立以 ISO或 RTO为代表的批发电力市场。 1.5.2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机制角度是市场化 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需要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以 价格信号 引导各类灵活性资源进行高效、精准的互动。  电力中长期市场 反映整体市场对未来供需态势的预期,起到现货市场价格锚点作用。  电力现货市场 为电力短期供需平衡提供市场化手段,实时市场更兼容新能源波动性、随机性等特点,有利于扩大新能源消纳空间。  辅助服务市场 利用价格机制充分调动各类灵活性资源,发挥火电 /储能 /负荷等资源的调节能力,减轻电网调度压力。 23资料来源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电力市场交易品种 合同转让交易 发电权交易 电能量交易 输电权交易 容量交易 年度(多年)电能量 月度电能量 月内(多日)电能量 现货交易 日内电能量 实时电能量日前电能量 中长期交易 按时间 按空间 省内 电能量市场 跨省跨区 电能量市场 电力市场构成 1.6 市场化重磅文件接连发布,电力市场建设明显提速  2022年三大重磅文件接连发布,电力市场建设明显提速。  1月,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 锚定电力市场改革的目标与航向,明确到 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到 2030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  3月, 关于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 支持具备条件的现货试点不间断运行,尽快形成长期稳定运行的现货市场。第一批试点地区原 则上 2022年实现现货市场长周期连续试运行,第二批试点地区原则上在 2022年 6月底前启动现货市场试运行。 2022年 6月底前,省间现货交易启动试 运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研究编制京津冀电力现货市场、长三角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方案。  11月, 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 基于多省试点,在国家层面首次出台电力现货市场规则性文件,明确了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目标、 路径、任务和运行要求,对参与市场主体、市场衔接、信用管理等作出细则性要求,为推动电力现货市场从试点走向全国打好基础。 24资料来源发改委,能源局,华西证券研究所 2022年三大重磅文件接连发布,电力市场建设明显提速 1月 发改委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 导意见 2025年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 2030年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 3月 发改委、能源局 关于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 的通知 支持具备条件的 现货试点 不间断运行,尽快 形成长期稳定运行的现货市场。 11月 能源局 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 稿) 。在国家层面首次出台电力现货市场 规则性 文件 ,为推动电力现货市场从试点走向全国打好基 础。 1.6 市场化统一电力市场加速推进,电力市场参与主体将急速扩容  明确到 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 2030年要基本建成。  2022年 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 , 明确了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的架构、目标和重点任务。 意见 指出,到 2025年,国家市场 与省(区、市) /区域市场协同运行,有利于新能源、储能等发展的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初 步形成。到 2030年,国家市场与省(区、市) /区域市场联合运行,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 交易,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自主选择,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  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在南网率先落地,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提速。  试运行启动后,电力现货交易将由广东拓展到云南、贵州、广西、海南,实现中国南方五 省区的电力现货跨区跨省交易, 每 15分钟就能交易一次;中长期交易周期将全面覆盖年、 月、周;辅助服务市场的品种与补偿机制将进一步完善。按照规划, 至 2023年,南方区域 电力市场将形成跨区跨省与省内联合运营的统一大平台,开展多品种、高频率的跨区跨省 电力交易。  电力市场参与主体将急速扩容,交易电量快速增加。 目前除居民、农业用电外, 10千伏及 以上工商业用户原则上要直接参与市场交易 直接向发电企业或售电公司购电 ,暂无法直 接参与市场交易的可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 南方电网预计, 2022年全年,南方区域电力市 场累计市场化交易电量将达到 1.11万亿千瓦时,接近广东、云南、贵州三省 2021年全社会 用电量总和。至 2023年底,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将达到 80左右,参与交易的市场主体数 量将增加到 800多万户,是之前的 80倍。 25资料来源瞭望,华西证券研究所 南网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解读 1.6 市场化全面现货时代即将开启  【 现货市场 】 多个省份加速响应落实顶层政策,省内电力市场加速建设,全面现货时代即将开启。  省级层面 近两月,湖北、河南、江苏等第二批现货试点省份加快开展试运行,非现货试点省份如宁夏、河北、陕西、江西相继开展现货市 场模拟试运行,快马加鞭推进电力现货市场落地;青海、黑龙江等出台现货方案,加紧推动现货市场建设。  网级层面 7月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 12月调电试运行(不结算)并取得成功,标志着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 26资料来源售电网,华西证券研究所 时间 地点 事件 12月 27日 宁夏 宁夏电力现货市场开展首次模拟试运行 12月 24日 河北 河北南网正式启动电力现货市场模拟试运行 12月 20日 重庆 重庆首次开展电力现货市场模拟试运行 12月 13日 南方五省 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首次开展调电试运行(不结算) 11月 24日 湖北 湖北电力现货市场开展首次调电试运行 11月 24日 江西 江西开展电力现货市场首次模拟试运行 11月 22日 陕西 陕西开展电力现货市场首次模拟试运行 11月 16日 河南 河南电力现货市场开展首次短周期调电(结算)试运行 11月 11日 江苏 江苏顺利完成第三次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 近两月多省加紧开展现货市场试运行 1.6 市场化全面现货时代即将开启  多个省份加速响应落实顶层政策,省内电力市场加速建设,全面现货时代即将开启。  电力现货市场的全面落地再进一步,我们认为, 2023年将是各省相继开展现货市场建设的高峰阶段, 预计 2023年会有多个省份实现省内电 力现货市场的落地,现货市场将实现快速扩容。 27资料来源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各省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情况 批次 省份 模拟试运行 调电试运行 结算试运行 批次 省份 模拟试运行 调电试运行 结算试运行 第一批 广东 ● ● ● 第二批 江苏 ● ● ● 蒙西 ● ● ● 河南 ● ● ● 浙江 ● ● ● 安徽 ● ● ○ 山西 ● ● ● 辽宁 ● ○ ○ 山东 ● ● ● 湖北 ● ○ ○ 福建 ● ● ● 上海 ● ○ ○ 四川 ● ● ● 试点外省份 ○ ○ ○ 甘肃 ● ● ● 1.6 市场化辅助服务市场更加完善  【 需求响应、辅助服务市场 】 国家及各省份积极推动政策完善。  需求响应方面 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山东、河南等 14个省区出台了需求响应新政策。  辅助服务方面 2021年 12月,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新版 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 ,进一步扩大电力辅助服务新主体、丰富电力辅助服务 新品种、完善用户分担共享及市场形成价格新机制。目前江苏、湖北、辽宁、湖南、河南、安徽、福建、贵州、江西等省区,以及东北、华 东等五大区域出台或对电力辅助服务政策进行了修订。 28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华西证券研究所 新版 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 主要修订内容 由发电厂扩大到包括新型储能、自备电厂、传 统高载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 汽车充电网络、聚合商、虚拟电厂等主体。 扩大电力辅助服务新主体 强调按照“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 的原则,确定补偿方式和分摊机制。补偿费用 由发电企业、市场化电力用户等所有并网主体 共同分摊。 进一步明确补偿方式与分摊机制 新增了转动惯量、爬坡、稳定切机、稳定切负 荷等辅助服务品种。 丰富电力辅助服务新品种 不具备提供调节能力或调节能力不足的电力用 户、聚合商、虚拟电厂应按用电类型、电压等 级等方式参与分摊电力辅助服务费用,或通过 购买电力辅助服务来承担电力辅助服务责任。 完善建立用户分担共享新机制 01 02 0403 02 新型电力系统 IT投资机会指南 29 2.1 电力产业投资结构源 -网 -荷三段  从电力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看,电力的形成大致需要发 -输 -变 -配 -售 -用等环节。  从电力产业的投资、经营主体看,电力的产业链条可大致分为“源、网、荷”三段。  源侧 传统由五大四小发电集团主导,风、光大力发展下,各种类型的风光电站变为主要投资和经营主体;源侧信息化可归结为 电站的生意 。  网侧 输 -变 -配三个环节主要由电网企业主导,即国网和南网;能源变革下两网投资发生结构性变化;网侧信息化可归结为 电网的生意 。  荷侧 负荷侧参与主体众多、场景多元、新业态涌现, 潜力大,空间大 ,但整体商业模式和市场生态还处于摸索阶段。 30资料来源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电力生产各个环节 电力系统构成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