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水泥生产碳减排技术标准体系和碳排放权交易标准体系研究(执行摘要)-12页.pdf
中银国际:政策推动+盈利模式完善,迎接大储放量元年.pdf
中原证券:锂电池销量环比回落,短期谨慎关注.pdf
中泰证券:沿海动力煤价支撑仍强,焦煤需求旺季即将到来.pdf
中信建投:七月社会总用电量维持高增,水力发电量环比改善.pdf
中国上市公司碳中和信息披露质量报告(2020-2022)--西北工业大学.pdf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3).pdf
中国海外煤电投资建设风险预警研究报告——印度尼西亚国别研究-绿色和平.pdf
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建材应用现状评估报告-中国建筑节能协会.pdf
招商证券:工具行业锂电化+智能化趋势下,中国制造从幕后走向台前.pdf
浙商证券:盘古智能-风机润滑系统行业龙头,布局液压变桨引领国产替代.pdf
粤港澳大湾区气候协同的空气质量改善战略研究报告--北京大学.pdf
引领城市空中出租车变革(英) Volocopter 2019-6.pdf
徐伟:双碳目标下的热泵发展.pdf
信达证券:电力消费增速有所收窄,重磅电改政策有望落地.pdf
中国臭氧-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中长期战略研究--北京大学.pdf
向人人享有环境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公正过渡-国际劳工组织.pdf
正当其时、适逢其势:2023中国基础设施REITs可持续发展行动调研报告-普华永道.pdf
浙江省产品碳足迹核算与碳标签推广研究--浙江经济信息中心.pdf
文明的温度: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生态、产业及文化遗产系统性影响评估(甘肃)--绿色和平.pdf
投资气候,投资增长-OECD.pdf
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Table_Info1] 公用事业 [Table_Date] 发布时间 2023-01-01 [Table_Invest] 优于大势 上次评级 优于大势 [Table_PicQuote] 历史收益率曲线 [Table_Trend] 涨跌幅( ) 1M 3M 12M 绝对收益 -5 0 -15 相对收益 -5 -2 6 [Table_Market] 行业数据 成分股数量(只) 123 总市值(亿) 27166 流通市值(亿) 8100 市盈率(倍) 52.97 市净率(倍) 1.62 成分股总营收(亿) 18429 成分股总净利润(亿) 505 成分股资产负债率( ) 63.69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核电行业深度“双碳”目标驱动,核能未来 可期 --20220811 天然气行业深度国际天然气高位震荡,国 内市场长期向好 --20220605 [Table_Author] 证券分析师廖浩祥 执业证书编号 S0550522070001 18390955638 liaohxnesc.cn [Table_Title]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 深度报告 “双碳 ”目标驱动碳市场稳步发展 -国内外碳市场发展总结 报告摘要 [Table_Summary] 我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实现“双碳”目标。 习近平主席在第 75 届 联合国大会提出“双碳”目标,力争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2030 年前达到峰 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与此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 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今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虽然中国相比 于欧盟等其他国家指定碳中和计划较晚,但是近二十年来其二氧化碳排 放强度下降比例是 GDP 全量 TOP10 国家之最,预计自 2020 年到 2060 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仍然排名第一,这也预示着我国会投入大量 人力物力全力实现“双碳”目标,也彰显出中国的大国责任心。 我国的碳抵消机制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已步入第三阶段。 截至 目前为止,我国的碳抵消机制发展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 2005 年 至 2012 年我国与海外其他国家进行的 CDM 项目阶段, 2013 年至 2020 年碳交易试点阶段,以及 2021 年之后的全国碳市场交易阶段。 2021 年 7 月 16 日,全国碳市场在北京、上海、武汉开启 。 目前全国碳排放交易 所和试点碳排放交易所同时保持开放,两类市场呈互补状态。 CCER 交易有望重启。 2022 年 12 月,国际金融论坛( IFF) 2022 年全球 年会上,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中美绿色金融工作 组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去年中国启动了全国碳交易市场,这是 一个重大的进展,下一步中国还要不断完善全国碳交易市场,同时争取 尽早重启中国 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在 2017 年被叫停的 CCER 交易有望在最近重新启动。 电力与热力生产、工业和交通行业的绿色转型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 和 推动碳市场发展 的关键领域。 根据 IEA 数据显示, 2020 年我国二氧化 碳排放量占比最大的行业为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占比高达 53.3,其 次为工业( 28.6) 、交通( 8.9)等。这三部分的总二氧化碳排放量占 比 2020 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超 90。 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可以通过 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工业可以通过能源替代、电 气化和工艺提升的方式减少碳排放量。交通行业中大力推动新能源车的 应用和发展替代原有传统汽车。 风险提示 因疫情减少的碳排放量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全国碳市场 新增 控排行业的进展不及预期; CCER 重启不及预期 -35 -30 -25 -20 -15 -10 -5 0 2022/1 2022/4 2022/7 2022/10 公用事业 沪深 300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2 / 29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 /行业深度 目 录 1. 碳市场简述 “双碳 ”目标驱动碳市场稳步发展 5 1.1 承担大国责任,中国作出 “双碳 ”目标 5 1.1.1 “双碳 ”目标的背景 5 1.1.2 “双碳 ”目标的具体分析 6 1.1.3 实现 “双碳 ”目标的主要路径 7 1.1.4 “双碳 ”目标的相关政策梳理 8 1.2 碳交易市场中主要的两个品类碳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 . 9 1.2.1 碳排放配额和 CCER 的交易机制 . 9 1.3 稳定的碳价是碳交易市场有效性的保障 . 10 1.3.1 碳交易是确定碳价的有效方法 10 1.3.1.1. 碳税品类及定义 . 10 1.3.1.2.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区别 10 1.3.1.3. 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的互补关系 10 1.3.2. 碳价现状 11 2. 中国碳市场起步虽晚,但未来需求广阔 11 2.1 中国碳市场发展历程 . 11 2.1.1. 中国碳抵消机制发展的三个阶段 . 11 2.1.1.1. 第一阶段 CDM 项目阶段 . 12 2.1.1.2. 第二阶段碳交易试点阶段 13 2.1.1.3. 第三阶段碳交易全国统一化阶段 16 2.2. CCER 交易市场 17 2.2.1. CCER 开发流程 17 2.2.2. CCER 开发和交易情况 18 2.2.3. CCER 历史与现状 18 2.3. 中国碳市场现状 . 19 2.3.1. 一级碳市场保障碳价合理性 19 2.3.2. 二级碳市场设立调节机制保障碳价稳定性 20 3. 海外碳市场率先提出碳交易概念,碳交易活动领先全 球 20 3.1. 海外碳市场的发展 . 20 3.1.1. 海外碳市场概览 . 20 3.1.2. 欧盟碳市场的发展四阶段 21 3.1.2.1. 第一阶段碳交易系统建立初期,拍卖和免费发放分配配额 21 3.1.2.2. 第二阶段受全球经济负面影响,配额需求骤降 21 3.1.2.3. 第三阶段实行欧盟内统一的排放总量控制,以拍卖代替免费发放 22 3.1.2.4. 第四阶段欧盟碳市场建立 MSR 机制平衡市场供需 . 22 3.2. 海外碳市场现状 . 23 4. 我国碳金融未来趋势和投资机遇 25 4.1.全国碳市场规模测算和未来趋势 . 25 4.2.碳金融未来投资机遇 .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3 / 29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 /行业深度 5. 风险提示 27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4 / 29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 /行业深度 图表目录 图 1 中国与其他国家 /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情况 . 5 图 2 1980-2020 年中国主要指标增长( ) . 5 图 3 2015-2020 年中国年均新增电力容量( GW) . 5 图 4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对比 . 6 图 5各国家及地区承诺实现碳中和时间表 . 7 图 6 20202050 年 4 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 . 8 图 7碳交易市场的机制 . 10 图 8 2022 年 11 月 8 日至 2022 年 12 月 8 日碳排放配额成交均价(元 /吨) . 11 图 9 2005 到 2022 年 CDM 注册项目数量变化趋势(个) . 13 图 10我国 CDM 项目类型分布 13 图 11八大碳排放交易试点的交易总量占比 15 图 12 八大碳排放交易试点的碳交易额占比 15 图 13中国八大碳市场交易价格走势图(元) . 15 图 14 2017 年到 2022 年 11 月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情况汇总 . 17 图 15公示 CCER 审定项目类型占比 18 图 16 CCER 重大事件时间轴 . 19 图 17一级碳市场和二级碳市场的概括 . 19 图 18欧盟 碳市场配额价格变化趋势及原因 . 22 图 19碳排放交易系统覆盖的行业 . 24 图 20 2021 年主要国家的碳价变化趋势( USD) 25 图 21 2008 年至 2021 年主要国家碳价的变化趋势( USD) . 25 图 22 1990 年至 2020 年电力与火电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趋势 . 26 图 23 2020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 26 图 24 1990 年至 2020 年中国按行业划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百万吨) . 27 表 1 “双碳 ”目标相关政策 . 9 表 2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差异 . 10 表 3中国碳抵消机制发展的三个阶段 . 12 表 4京都议定书的三种灵活履约机制 . 12 表 5八大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基本情况汇总 14 表 6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政策 . 16 表 7全国碳市场和碳交易试点市场的对比 . 17 表 8 CCER 开发流程 . 18 表 9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国际性协议整理 . 21 表 10欧盟碳交易市场四个阶段汇总 . 23 表 11各国 “碳中和 ”进展情况 23 表 12 “双碳 ”目标下的潜在投资机会 . 27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5 / 29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 /行业深度 1. 碳市场简述“双碳”目标驱动碳市场稳步发展 1.1 承担大国责任,中国作出“双碳”目标 1.1.1 “双碳”目标的 背景 自工业化以来,人类依靠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在推进社会进步的同时 也无形之中给环境带来很多负担, 温室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甲烷 等的排放增加,导 致全球平均气温不断提升 。 根据 2022 年 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 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位于全球第一,但经济发展仍需要大量的煤炭能源消耗, 碳排放量仍在增长。 图 1 中国与其他国家 /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情况 数据来源 牛津大学数据库, 东北证券 目前 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增加 。 排放的主要来源是电力行业( 48)、工业 ( 36)、交通( 8)和建筑( 5)。 对比全球国家,中国的煤炭使用量 占全球煤炭 使用量 90以上,因此为了在 2030 年前实现 “碳达峰 ”目标,中国必须 依赖于三个关 键领域的发展提高效能、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减少煤炭使用量。对此,中国在 2021 年 9 月的联合国大会上承诺 “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并加强对清洁能源的支持。 图 2 1980-2020 年中国主要指标增长 ( ) 图 3 2015-2020 年中国年均新增电力容量 ( GW ) 数据来源 IEA, 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 IEA, 东北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6 / 29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 /行业深度 目前 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增加 。 排放的主要来源是电力行业( 48)、工业 ( 36)、交通( 8)和建筑( 5)。 对比全球国家,中国的煤炭使用量 占全球煤炭 使用量 90以上,因此为了在 2030 年前实现 “碳达峰 ”目标,中国必须 依赖于三个关 键领域的发展提高效能、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减少煤炭使用量。对此,中国在 2021 年 9 月的联合国大会上承诺 “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并加强对清洁能源的支持。 1.1.2 “双碳” 目标的具体分析 习近平主席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提出“双碳”目标,力争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与此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 将做好碳达峰 、碳中和工作列为今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虽然中国相比于欧盟等其 他国家指定碳中和计划较晚,但是近二十年来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比例是 GDP 全量 TOP10 国家之最,预计自 2020 年到 2060 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仍然排名 第一,这也预示着我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实现“双碳”目标,也彰显出中国 的大国责任心。 图 4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对比 数据来源 牛津大学数据库, 东北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7 / 29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 /行业深度 图 5各国家及地区承诺实现碳中和时间表 数据来源 新能源在碳中和中的地位与作用, 东北证券 “双碳”目标中的 碳达峰指的是 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最大值,之后排放量会逐渐减 少 。 碳中和指的是 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 排放总量与 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从而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 目标。 1.1.3 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 目前实现“双碳” 目标 的主要手段 可以分为四种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 环。 碳替代指的是利用 清洁 能源替代传统 化石 能源 , 例如用电替代、用热替代和用 氢替代等 ,从源头减少高污染能源的使用量 。 碳减排指的是 暂时实现不了碳替代的 行业例如建筑、基础建设、交通等传统行业通过减少二氧化碳 排放量、节约活动中 产生的能源、提高器械能效等方式 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的目标。 碳封存 指的是 需要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行业通过集中收集、特殊技术等 方法使排放的二氧化碳 储 存为另外一种形式并且不释放到大气中,从而不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碳循 环则指的是通过化学或者生物方法对于已经存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转换、 再 利用。目前主流方式为人工碳转化和森林碳汇 。 人工碳转化 是通过 化学或生物手 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或燃料。森林碳汇是指 通过植树造林等增加绿化 比例的措施 ,增加吸收、储存大气中二氧化碳 的能力,从而减少大气中存在的二氧 化碳。 依据技术成熟度或与常规化石能源价格的竞争性 ,预测 2020 年至 2050 年, 以上四种实现“双碳”目标的方式可达到的贡献率如下图。 预测 2020 年至 2030 年, 因为新能源技术尚未成熟, 价格相较于传统能源并未有明显优势,大 规模应用受阻, 且碳封存技术尚未成熟。 预测 2030 年至 2050 年,随着政策 的 要求和规范,绿色能 源技术的不断优化与成熟,新能源提高价格优势,在成本方面新能源可与化石能源 竞争 ,更多的绿色项目落实实施,带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快速下降。 四项“技术” 的成熟也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做出巨大贡献。 以上四种主要手段中, 碳替代为 是实现“双碳”目标最 重要的途径,预计碳替代在 2050 年将贡献 47的二氧化碳 减排量。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8 / 29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 /行业深度 图 6 2020 2050 年 4 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 数据来源 新能源在碳中和中的地位与作用, 东北证券 1.1.4 “双碳”目标的相关政策梳理 “双碳”目标达成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地和实施。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节能 减排、绿色转型等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增加营业成本,因此只有政府强有力的政策, 才能驱动企业向绿色转型发展。自 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 承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后,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双碳”相关政策。其 中,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以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抵消 机制。”其中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双碳”核心工具之一。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9 / 29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 /行业深度 表 1“双碳”目标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 内容 2020/9/22 “ 3060”承诺 习近平主席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 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 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10/2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的建议 “十四五”发展目标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加快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 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 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2021/2/22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的指导意见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1/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 要 “十四五”发展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 低 13.5、 18。落实 2030 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 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 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锚定 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2021/4/26 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 值实现机制的意见 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探索碳汇权益交易试点。 2021/9/12 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 度改革的意见 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以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 交易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抵消机制,将具有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林 业、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等领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纳入全国碳排放 权交易市场。 2022/4/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 见 从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等六方面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培 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等 23 项要求,其中包括建设全国统一的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进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推动绿色产品认证 与标识体系建设,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等内容。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东北证券 1.2 碳交易市场中主要的两个品类碳配额和 核证自愿减排量 ( CCER) 1.2.1 碳排放配额和 CCER 的 交易 机制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主要有两类基础产品,分别为碳配额和 核证自愿减排量 ( CCER)。 其中,碳配额指的是 是政府为完成控排目标 采用的一种政策手段,即在 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将该控排目标转化为碳排放配额并分配给下级政府和企业, 若企业实际碳排放量小于政府分配的配额,则企业可以通过交易多余碳配额,来实 现碳配额在不同企业的合理分配,最终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控排目标。 CCER 是 由 CDM 衍生而来。 CDM 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参与环保合作的一种新型国际合作机 制。该机制是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在发展中国家境内实施温室气体减排 项目;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发达国家抵销国内温室减排高成本 的指标。 CCER 与 CDM 类似, 碳排放量超额的企业可以通 过从 清洁能源、林业碳 汇等企业购买 CCER 抵消超额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 行)说明, CCER 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 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 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CCER 交易指控排企业向实施“碳抵消”活动的企业购买可用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0 / 29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 /行业深度 于抵消自身碳排的核证量。 图 7 碳交易市场的机制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 东北证券 1.3 稳定的碳价是碳交易市场有效性的保障 1.3.1 碳交易是确定碳价的有效方法 碳交易是实现“双碳”目标重要的市场化机制 。 目前 中国共有两种碳定价的方法, 分别为碳税政策和 碳排放权交易 体系 。 1.3.1.1. 碳税 品类及定义 碳税 是针对某些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或服务,依照排放量来征收的一种环境税。 碳税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提高二氧化碳排放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抑制企业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或者鼓励 企业进行绿色转型,从而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 帮助国家早日实 现“双碳”目标 。 碳税的征收主要在国家内部。碳关税则是 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对高 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 ,属于 碳税的边境税收调节 。 1.3.1.2.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 区别 表 2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 的差异 类别 管理成本 适用对象 运作效果 碳税 碳税已经具有规范的税收体系和完善的法律规 定,因此管理费用较低 碳税的相对灵活性 可以更好地覆盖排 放量较小的企业 通过矫正税率限定碳价,但是 较难精准预测减排效果,减排 总量具有不确定性 碳排放权 交易 碳排放交易采取总量控制,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 为一种商品交易,需要 设定配额、排放监测、核 算,设立注册交易平台 等 需要较高的管理费用 碳排放权交易比较 适合碳排放量大的 大型企业 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有效控制排 放总量,但是价格存在不稳定性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东北证券 1.3.1.3. 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的 互补关系 碳税主要适用于排放量较小或者分散的企业,而碳排放权交易则适用于排放量较大 的企业 。 根据两种制度的差异,二者可以形成互补关系。 根据我国的碳减排政策的 模型研究,结合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更有利于 我 国碳减排目标的 达成 。 自愿减排 企业 配额 富余企业 CCER 剩余碳配额 碳交易 市场 控排企业 CCER 购买的 碳配额 分配的碳配额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1 / 29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 /行业深度 在仅应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情况下,有些未被 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中的企业 排 放量反而增加,通过对这些未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企业进行合理征税,可以有 效避免这类情况发生,缓解“ 碳泄露 ” 现象 。 因此,碳税可以作为碳排放权交易的 良好补充,实现“双轮” 驱动,确保 全面减排 效果最大化 。 1.3.2. 碳价现状 图 8 2022 年 11 月 8 日 至 2022 年 12 月 8 日 碳排放配额 成交均价 ( 元 /吨 ) 数据来源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 东北证券 目前我国共有 8 个碳排放权交易平台, 因部分数据未披露,以上折线图未展示天津 排放权交易中心和重庆排放权交易中心的数据。 以上六个碳排放权交易平台中,北京绿色交易所的成交均价变化较明显, 有小幅波 动且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 其 2022 年 12 月 8 日成交均价为 145.00,是八个碳排放 交易平台 第一 。 深圳碳排放交易平台和湖北碳排放交易平台的最近一个月成交均价 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其余三个碳排放权交易平台中的成交均价无明显变化。 2. 中国碳市场起步虽晚,但未来需求广阔 2.1 中国碳市场发展历程 2.1.1. 中国碳抵消机制发展的三个阶段 截至 目前为止,我国的碳抵消机制发展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 分别是 2005 年至 2012 年 我国 与海外其他国家进行 的 CDM项目 阶段 , 2013年至 2020年 碳交易试点阶段, 以及 2021 年之后的全国碳市场交易阶段。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20 22 /11 /8 20 22 /11 /9 20 22 /11 /10 20 22 /11 /11 20 22 /11 /12 20 22 /11 /13 20 22 /11 /14 20 22 /11 /15 20 22 /11 /16 20 22 /11 /17 20 22 /11 /18 20 22 /11 /19 20 22 /11 /20 20 22 /11 /21 20 22 /11 /22 20 22 /11 /23 20 22 /11 /24 20 22 /11 /25 20 22 /11 /26 20 22 /11 /27 20 22 /11 /28 20 22 /11 /29 20 22 /11 /30 20 22 /12 /1 20 22 /12 /2 20 22 /12 /3 20 22 /12 /4 20 22 /12 /5 20 22 /12 /6 20 22 /12 /7 20 22 /12 /8 北京绿色交易所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海峡股权交易中心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2 / 29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 /行业深度 表 3中国碳 抵消机制发展的三个阶段 阶段 主要 时间 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CDM 阶段 2005 年 -2012 年 参与国际 CDM 项目 第二阶段 碳交易试点阶段 2013 年 -2020 年 根据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 作的通知 , 我国 在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 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第三阶段 全国碳市场交易阶段 2021 年 -至今 2021 年 7 月 16 日,全国碳市场在北京、上海、武汉开启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东北证券 2.1.1.1. 第一阶段 CDM项目阶段 1997 年 12 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3 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 。 149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 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建立了旨在减排温室气体的三个灵活合作机制 国际排放贸易机制 ( IET) 、联合履行机制 ( JI) 和清洁发展机制 ( CDM) 。 其中 CDM 的核心内容是 允许缔约方(即发达国家)与非(即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 量抵消额的转让与获得,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 表 4 京都议定书的三种灵活履约机制 灵活履约机制 交易原理 交易标的 排放贸易( ET) 总量控制 交易机制 碳配额 分配数量单位( AAU) 联合履约机制( JI) 基线信用 机制 碳减排信用 减排单位( ERU) 情节发展机制( CDM) 核证减排量( CER) 数据来源 全球碳市场建设历程回顾与展望 , 东北证券 2004 年 5 月,我国发改委发布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 , 依据京 都议定书的内容, 为加强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管理 , 自此,我国开始以 CDM 机制与发达国家合作,参与国际碳交易。 根据 UNFCCC 官网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 注册的 CDM项目数量为 3876 个。 2005 年 6 月,中国首次开展 的 CDM项目 为与荷 兰合作的 辉腾锡勒风电场 项目 ,预测二氧化碳每年减少量为 51429 立方公吨 ,也标 志着我国首个风力 CDM项目的 开端。 2005 年至 2011 年,我国 CDM项目数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且在 2012 年达到峰值。 2012 年我国 CDM 注册项目为 1819 个,占比 CDM 总数的 46.93。 从 2013 年开 始,我国 CDM 注册项目数量呈断崖式减少,其原因 在于 随着京都议定书 中 2008 年至 2012 年第一阶段的结束 , CDM 机制也发生很大变化,其中欧盟规定 2013 年 后将严格 限制 减排量大的 CDM 项目进入 EU ETS,并且只接受 LDC(最不发达国 家)新注册的 CDM项目。 因此,在 2013 年之后我国 CDM 注册项目骤降,且在 2017 年之后没有出现新注册的 CDM 项目,这也 基本 告示着我国 CDM 阶段的结束。 根据 UNFCCC 数据 ,我国 CDM项目主要为风力和水电,两类 CDM 项目占比约为 总数的 75。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3 / 29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 /行业深度 图 9 2005 到 2022 年 CDM 注册 项目数量变化趋势 (个) 数据来源 UNFCCC, 东北证券 图 10 我国 CDM项目类型分布 数据来源 UNFCCC, 东北证券 2.1.1.2. 第二阶段碳交易试点阶段 受 2013 年 受 欧盟 CDM 项目限制的影响,我国暂停国际 CDM 项目 。与此同时,我 国 尝试 架构 国内 碳交易市场, 通过借鉴欧盟碳交易市场( EU-ETS)推出 碳排放交易 试点市场 ( ETS)和 借鉴京都议定书中的 CDM 推出 自愿 核证减排机制( CCER) 。 碳排放交易试点市场和自愿核证减排机制双轨进行 ,有效促进温室气体减排。 2011 年 10 月 29 日,我国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发布 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工作的通知 , 为落实“十二五” 规划关于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 , 同 意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 试点 。 2016 年 12 月 22 日, 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在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正式启 动 。 截至 2022 年,我国共有 8 个碳交易试点 ,结合地方的产业结构特征、行政成本 和市场活跃度综合选取纳入的行业范围。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CDM项目数量 3 33 114 222 353 504 634 1819 61 19 1 0 1 0 0 0 0 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40 35 4 3 8 4 1 1 5 风电 水电 生物质 太阳能 垃圾 甲烷 沼气 光伏 N2O 其余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4 / 29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 /行业深度 表 5八大碳排放交易试点的 基本情况汇总 试点地区 碳排放管控 企业数量 覆盖行业 配额分配 碳市场交易主体 北京市 1330 电力、热力、水泥、石化、其他工业和服务 业、交通 历史法和基准线法, 初始配额免费分配 履约企业、非履约 企业、自然人 天津市 160 电力、热力、钢铁、化工、石化、油气开采、 建材、造纸、航空 历史法和基准线法, 初始配额免费分配 履约企业、投资机 构、自然人 上海市 323 工业行业电力、钢铁、石化、化工、有色、 建材、纺织、造纸、橡胶和化纤;非工业行 业航空、机场、港口、商业、宾馆、商务办 公建筑和铁路站点 历史法和基准线法, 初始配额免费分配 履约企业、机构投 资 重庆市 242 发电、化工、热电联产、水泥、自备电厂、电 解铝、平板玻璃、钢铁、冷热电三联产、民 航、造纸、铝冶炼、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 加工 政府总量控制与企业 竞争博弈相结合,初 始配额免费分配 履约企业、投资机 构、自然人 湖北省 339 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石化、造纸、热力 及热电联产、玻璃及其他建材、纺织业、汽车 制造、设备制造、食品饮料、陶瓷制造、医 药、有色金属和其他金属制品 历史法、基准线法, 初始配额免费分配 履约企业 、投资机 构和自然人 广东省 200 电力、水泥、钢铁、石化、陶瓷、纺织、有 色、化工、造纸、民航 历史法和基准线法, 初始配额免费分配 有 偿分配。电力企业的 免费配额比例为 95, 钢铁、石化、水泥、 造纸企业的免费配额 比例为 97,航空企业 的免费配额比例为 100。 履约企业、机构投 资、其他组织和个 人 深圳市 750 工业 电力、水务、制造业等 和建筑 竞争博弈 工业 与总量 控制 建筑 结合,初始 配额免费分配 履约企业、非履约 企业、投资机构、 自然人 福建省 296 电网、钢铁、化工、平板玻璃、航空、陶瓷、 石化、造纸、水泥、有色 基准线法和历史强度 法 履约企业、机构投 资、其他组织和个 人 数据来源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从试点到全国 , 公开资料整理 , 东北证券 目前我国广东 碳排放交易试点 和湖北 碳排放交易试点 比较活跃,合计交易总量占比 超 60,合计碳交易额占比超 50。 从以下两个饼图对比得出, 北京和上海碳排放 交易试点的交易总量比重虽然相对较小,但是 交易金额普遍较大, 重庆的交易金额 较小。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5 / 29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 /行业深度 图 11 八大碳排放交易试点的 交易总量占比 图 12 八大碳排放交易试点的 碳交易额占比 数据来源 碳交易网,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 碳交易网,东北证券 图 13 中国 八大 碳市场 交易价格 走势图 (元) 数据来源 碳交易网,东北证券 从试点开市以来的交易数据看,试点碳市场普遍经历了前期碳价走低、后期价格回 调的过程。具体而言,各试点市场开市前半年的时间内,控排企业对碳市场政策情 况不熟悉、对自身配额盈缺情况了解不充分,不敢轻易开展配额交易,碳价遍保持 在开盘价格 政府指导价格 附近 ; 2015 2016 年,试点开始阶段存在的市场制度 不完善、配额分配整体盈余的现象开始显现,碳价开始探底,上海碳价一度下跌至 6 4 7 4 32 32 11 4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湖北 广东 深圳 福建 15 3 9 1 29 27 13 3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湖北 广东 深圳 福建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6 / 29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 /行业深度 每吨 5 元,广东、湖北碳价也一度下跌至每吨 10 元以下 ; 此后,随着碳市场制度在 逐年修订中不断完善,企业对碳市场控排的长期预期形成,配额分配方法趋于细化, 配额分配整体适度从紧,碳价随之开始回调。 从整体来看,目前试点碳价变化逐步趋稳,呈现出自然的波动状态,表明我国碳交 易市场均衡机制已经形成,市场成熟度不断提高。 2.1.1.3. 第三阶段碳交易全国统一化阶段 2021 年 7 月 16 日,我国全国碳市场 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开市。 从交易机 制看,全国碳排放交易所仍将采用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