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水泥生产碳减排技术标准体系和碳排放权交易标准体系研究(执行摘要)-12页.pdf
中银国际:政策推动+盈利模式完善,迎接大储放量元年.pdf
中原证券:锂电池销量环比回落,短期谨慎关注.pdf
中泰证券:沿海动力煤价支撑仍强,焦煤需求旺季即将到来.pdf
中信建投:七月社会总用电量维持高增,水力发电量环比改善.pdf
中国上市公司碳中和信息披露质量报告(2020-2022)--西北工业大学.pdf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3).pdf
中国海外煤电投资建设风险预警研究报告——印度尼西亚国别研究-绿色和平.pdf
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建材应用现状评估报告-中国建筑节能协会.pdf
招商证券:工具行业锂电化+智能化趋势下,中国制造从幕后走向台前.pdf
浙商证券:盘古智能-风机润滑系统行业龙头,布局液压变桨引领国产替代.pdf
粤港澳大湾区气候协同的空气质量改善战略研究报告--北京大学.pdf
引领城市空中出租车变革(英) Volocopter 2019-6.pdf
徐伟:双碳目标下的热泵发展.pdf
信达证券:电力消费增速有所收窄,重磅电改政策有望落地.pdf
中国臭氧-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中长期战略研究--北京大学.pdf
向人人享有环境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公正过渡-国际劳工组织.pdf
正当其时、适逢其势:2023中国基础设施REITs可持续发展行动调研报告-普华永道.pdf
浙江省产品碳足迹核算与碳标签推广研究--浙江经济信息中心.pdf
文明的温度: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生态、产业及文化遗产系统性影响评估(甘肃)--绿色和平.pdf
投资气候,投资增长-OECD.pdf
资源描述:
二十大后 国民 经济及行业机遇展望 德勤中国 2022 年 12 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涉及国家发展各个方面的纲领性报告,为未来五年、十年以及更长时期指明发展方向。报告 在继承十九大报告和 “十四五 ”规划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从 “富起来 ” 走向 “强起来 ”。 在此背景下, 国内企业也将深化改革,迈向高质量发展、 构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下文我 们将简要总结未来发展关键议题,以及对于宏观经济和行业的影响,展望未来发展机遇。 首次提出 “中国式现代化 ”,着重强调 “安全 ”与 “创新 ” “中国式现代化 ”这一提法首次出现在全国党代会报告。 报告指出,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 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 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下,报告牢牢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 强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继续强调了十四五规划的关注重点。 “安全 ”、 “创新 ”、 “改革 ”、 “国际 ”、 “科技 ”是十四五规划中 出现的五个高频词汇,在二十大报告中继续强调并贯穿全文。其中频率最高的 “安全 ”和 “创新 ”,一定程度上说 明了二者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体现了在严峻复杂的国际 形势面前,国家谋求高水平发展的定力和决心。 图 1 五个高频词汇在报告中的出现次数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 注 其中二十大报告词频数值比照 “十四五 ”规划报告篇幅进行了等比例换算 从报告结构上看,科教兴国、依法治国、国家安全首次作为新的章节独立阐述。 与十九大报告相比, 二 十 大报 告在发展举措部分增加 3 个章节,分别是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 “坚持全面依法治 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均作为单独部分 进行阐述,体现了对科教、法治、安全的重视和强调。 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 报告把 “形成新发展格局 ”纳入 2035 年远景目标,明确了要加快构 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报告同 时指出,要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 平。在国内循环方面着重扩大内需、优化供给、打通堵点,在国际循环方面 着重完善制度、提升结构、深化合作等,从而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国民经济发展的七个关键 趋势 我们认为二十大报告重点讨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七个关键 趋势 ,分别是实体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内 需、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安全和共同富裕。 181 107 99 88 86 182 170 120 91 89 0 50 100 150 200 安全 创新 改革 国际 科技 二十大报告 十四五规划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重点。 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 经济上。制造业重点关注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服务业要与先进制 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要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高水平对外开放突出制度开放,建设贸易强国 。制度方面,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构建与国际高标准 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贸易方面,货物贸易重在优化升级,服务贸易重在机制创新,同时明确发 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引进外 资方面,强调优化外商投资结构,鼓励在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领域 的投资。在这一背景下,跨国企业可以利用丰富的运营经验优势,充分把握并积极融入更高水平的开放进程, 比如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与本土合作伙伴协力加速技术创新;再如以国际环保标准带动整体供应链的绿色转 型,推动行业 “双碳 ”目标的实现;继续深耕中国极具潜力的市场,为自身在华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既要扩大内需也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报告指出,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 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消费对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扩大国内需求能更好发挥消费、投资 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导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需要围绕需求结构变化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 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对 美好生活 的向往 。 教育、科技、人才三元并 行 , 重要性获得 系统性提升。 党的报告第一次把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设置在同一章节,放在 “高质量发展 ”章节之后,体现了对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 性的重视。一方面反映了新旧动能 交替的紧迫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内外形势下自主创新的必要性。构建新发 展格局、培育发展新动能、建立新的竞争优势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作用;同时,在不确定性加大的国际环境下, “卡脖子 ”技术 等问题客观要求 快速提升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和攻关能力 。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进一步建设世界重 要人才中心,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服务国内产业升级。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绿色转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一个大方向,要有计划有步骤推进, 但同时要确保能源供给稳定、能源结构平稳安全过渡。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受到重视,新能源提速 发 展而非放缓。数字技术与电网、储能、补能设施建设的融合推进将催生新兴业态,推动新的绿色合作方式和解 决方案的产生。 强调发展的安全性。 报告提出 “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粮食安全需坚守十八亿亩耕地 红线,解决种子对外依存度高问题。能源安全需降低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切实推进新能源战略。产业 链安全需解决芯片、核心软件等关键技术环节的 “卡脖子 ”困境 ,对产业链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掌控,聚焦 人工 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信 息技术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共同富裕 绿色发展 安全 高水平对 外开放 扩大内需 实体经济 共同富裕的内涵更加丰富,重要性提升。 十九大以来国家重要文件对共同富裕的着墨不断增多,二十大报告更 加明确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二十大报告新提出 “机会平等 ”、 “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意味着 共同富裕的目标将进一步落实落细。报告再一次强调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明 确机会平等是关键,不搞结果均等。同 时明确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意味着在容许财富合理保值增值的基础上, 对高 收入群体的收入来源约束和税收制度将更加规范。 宏观经济展望 经济稳步回暖 机遇挑战并存 当前,受地缘政治紧张、能源粮食危机等多重影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大;叠加发达经济体持续已久的高通 胀和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进一步转弱,这无疑将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诸多外部挑战。 2022 年以来,在经历了二季度的低谷后,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三季度 GDP 同比增速达到 3.9,前三季度累计 实现 3.0的增长。其中,消费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拉动 GDP 增长 1.2 个百分点,但是受二季度疫情反复 的影响,消费信心指数持续落在 90 以下( 2020 年前平均在 120 左右),居民消费信心进一步恢复仍需时日; 投资结构正不断改善,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显著高于整体投资表现,但在房地产投资放缓的背景下,如何寻找 新的增长动能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得益于极具韧性的供应链,中国的外贸和吸引外资的表现始终 保持良好态势,出口增速在 2021 年和 2022 年前 10 个月分别达到 30和 11.1,外商直接投资在 2021 年和 2022 年前三季度均保持在 20左右,体现出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以及中国市场对全球 要素资源的吸引力;不过, 10 月出口下滑背后蕴含的外需减弱风险值得重视。 二十大后,稳定经济增长将被赋予更高的重要性。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 验的积累,未来国家将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这也将提振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 重点 行业机遇展望 消费品及零售 扩大内需加速推动消费提质扩容 本次二十大报告提出 “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 并围绕 “绿色消费、共同富裕、创新 驱动发展 ”等主题,对消费市场释放了积极的信号。总体来看,消费品和零售行业未来的机遇点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丰富绿色消费场景,倡导绿色消费方式。 加快践行绿色责任,将绿色理念根植于生产 流程 和产品 开发 中的消费 品和零售企业将在未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 认同 和政策支持。 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发展 。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定不移进一步扩大开放。国家扩大开放政策对跨 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 、 新模式的扶持有望进一步加大。 优化消费供给,推动消费下沉 。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将促进城乡人员和资源的双向流动,同时 优化各层级城 市和农村地区的消费供给,更有效地推动消费下沉 。 图 2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下沉市场消费潜力凸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字技术推动消费业态和模式创新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下,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并积极探索新兴场景应 用的消费品零售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资本关注。 加强消费者隐私和数据安全 。报告提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随着政策陆续出台 ,加强市场监管 ,企业需要进一 步加强对于消费者数据的保护,避免消费者数据泄露带来的负面影响。 汽车 平衡创新、安全和开放 加强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引领性创新 汽车产业不仅要在电动化、智能化 等 关键领域上实现技术突破,更要 立足长远,着眼于前瞻性、引领性基础科学领域 的能力攻关, 成为全球汽车创新的策源地和磁力场。 供应链安全 重在可控而非 100自主 智能电动车产业将围绕关键零部件和技术上建立多元化的供应生态 ;一方 面提升 自主研发能力,推动核心领域 的 国产 化进程,另一方面在主流技术之外 探索不同技术替代方案 。 图 3 汽车芯片国产化率 数据来源天风证券 汽车产业 “双碳 ”将催生绿色投资机遇 国内车企当尽快建立 全链条的减排布局,通过产品全生命周期脱碳,建 立新 的绿色壁垒;同时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投资,建立围绕循环经济的商业模式,提升品牌的 绿色溢价。 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增强对全球创新要素吸引 中国政府将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扩大规则、规 制、管理、标准等制度 型 开放,吸引汽车及零部件跨国公司投资中国、 以 分享新兴技术的发展红利。 1 3 4 8 8 14000 15000 16000 17000 18000 19000 20000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单位 元 6.9 10.5 控制类芯片 传感器芯片 功率半导体 存储器芯片 通信芯片 物流运输 构建高质量的国际国内供应链服务体系 建设适配双循环的供应链物流体系。 促进外贸供应链畅通运转,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发展,拓展国际航 空、铁路、海运等常态化跨境寄递渠道,提高企业、产业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能力。 图 4 2016-2022 年中国跨境电 商出口行业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 2021 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物流服务行业研究报告 提升运输产品供给质量,实现交通强国目标。 从布局上完善基础设施的整体功能,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从结构 上深化运输结构调整,推广多式联运,提升综合运输效率。 借助数字化强化供应链韧性。 打通上下游企业的数据和业务,通过多种物流创新应用新模式,最终改善物流 企 业 经营效率和效益。 图 5 2017-2022 年中国智慧物流行业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 2022 年中国智慧物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预测报告 构建绿色物流服务体系。 打通仓储、运输、包装、回收全链路的多个环节,开展物流业碳足迹认证,推进绿色 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 金融 继续支持经济重点领域,维护金融稳定,坚持改革开放 继续实行稳健货币政策。 保持 M2 和 社融规模增量与经济增长基本匹配。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 GAGR42.3 图 6 M2 社融 “剪刀差 ”裂口继续修复中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 金融持续支持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薄弱领域 包括 脱贫攻坚、普惠小微 ; 转型升级领域 主要聚焦 先进 制造业、专精特新 和 绿色 产业 等。 图 7 绿色、制造业、普惠领域贷款为增长较快领域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 银行信贷仍是稳增长 、 宽信用抓手。 国有六大行继续发挥 “头雁 ”作用,支持实体经济。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调 整。 资管理财领域加快发展。 收入增长将增强居民财富管理意识,提高资产配置需求。银行理财、养老理财领域 将 加快发展和创新。 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继续推进。 直接融资力度加大,全面注册制进程有望加快。 强调金融稳定,防风险被置于更加突出位置。 发展直接融资,降低银行体系风险累积。建立和完善金融稳定基 金运用机制。 金融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双向开放继续推进。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加强金融法治 建设。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20 19 -01 20 19 -03 20 19 -05 20 19 -07 20 19 -09 20 19 -11 20 20 -01 20 20 -03 20 20 -05 20 20 -07 20 20 -09 20 20 -11 20 21 -01 20 21 -03 20 21 -05 20 21 -07 20 21 -09 20 21 -11 20 22 -01 20 22 -03 20 22 -05 20 22 -07 20 22 -09 M2同比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 同比 -5.0 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绿色贷款 制造业 普惠金融 住户贷款 房地产业 科技、传媒与电信 培育独立、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与数字化产业生态,实现数字经济高质 量发展 重点依靠关键领域构建现代化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培育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关键性领域发展动 能,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同时不断提高行业内原创性与创新性水平,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从而真正 解决关键核心技术 “卡脖子 ”难题。 图 8 2021 年科技制造领域关键设备、系统国产化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Wind,中国信通院 打造价值链与创新链 , 构成 “双循环 ”体系。 在产业链的培育方面,推进 “双循环 ”体系建设,形成上下游配套网 络,推动科研攻关与产业成果的应用。不但要提升产业链内部资源优化、整合的能力,更要提高供应链现代化 水平与供应链韧性,降低局部突发性风险。 实现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 “加速器 ”作用。 在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着力推进 5G、工业互联网、物 联网等新型现代化基础设施,为信息产业的发展筑牢底座。未来将继续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创新升级,从而 提升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中国将牢牢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抢占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制 高点。将数字经济运用在农业、工业、交通、教育等多元化场景,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性发展,培 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图 9 2021 年 中 国数字经济结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Wind,中国信通院 0 5 10 15 20 25 30 35 感知算法 存储芯片 车用 MCU 科学仪器 示波器 无线通信芯片 操作系统 CAD CPU 五轴机床 EDA FPGA芯片 电生理 光学膜 数据库 半导体设备 软性内窥镜 3.0T以上 MR 电子测试仪器 半导体材料 数控系统 64排以上 CT 5.2 6.2 6.4 7.1 7.5 8.4 17.4 21 24.9 28.8 31.7 37.2 0 10 20 30 40 5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数字产业化(万亿元) 产业数字化(万亿元) 生命科学与医疗 加速构建健康中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西医并重发展 加大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以民为本的医药医疗发展格局 从供给端和需求端进行改革,解决药品价格高昂和资 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以实现更加全面的人民健康保障。医保谈判和带量采购的推进从国家层面实现质与量的药 品供给,同时进一步刺激创新药的研究发展和突破。本地药企将以更大力度推动中国的世界级创新药产品的研 发;外资药企更积极地将中国加入全球创新项目的早期研究中。 图 10 带量采购中标产品 价格 平均降幅稳定,医保基金和患者的负担明显降低 数据来源 GBI,药监局,德勤研究 图 11 医保目录创新药新纳入数量增长快速,对于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数据来源 GBI,药监局,德勤研究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多元保障各类群体 稳定高医疗覆盖面,针对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提高等社会问题建立支 持性政策和相关医疗机构的建设。 未来中国的医疗健康体系将更加全面,针对老人、孕妇及婴幼儿等特殊人群 的医疗服务更加专精化和个性化,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化和永续化的医疗健康保障生态。 中医药创新发展,打造中西医并重的新格局 强化中医药的研发突破和用药普及,坚持推动中西医互补互强的 协调发展,促进中医药的创新和传承。 制造 着力强链补链,坚持对外开放,加码绿色制造 强调产业链 、 供应链 提升 韧性与安全 保障水平 将通过培育产业集聚、投资核心技术、完善区域供应链、增强 供应链透明度等方式提升产业链 、 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 52 59 53 53 52 56 49 48 96 98 93 95 96 99 74 98 47 47扩围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第六轮 第七轮 平均降幅 最高降幅 0 10 20 30 4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进口创新药 本土创新药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加速 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 “专精特新 ”企业发展,有望陆续出台政策支撑专业化程度高 的核心技术研发与商业化;国产替代成为部分关键技术主要路径,技术迭代加速中小企业进入机会;专精特新 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图 12 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上市公司目前以大型企业为主 , 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望加速 数据来源中国上市公司数字经济白皮书 2022 制造业成为未来吸引外资的重心 扩大外资制造业投资,特别是在高科技设备、绿色脱碳、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工业升级领域。 支持高技术制造企业上市融资 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 A 股上市以及发行各类信用债券。 绿色制造转型 绿色制造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模式,带动绿色产品设计、绿色供应链、绿色产业园、绿色后市 场服务需求增长;循环经济、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扩大应用规模。 图 13 地方政府 “十四五 ”规划绿色制造重点 数据来源政府公开信息 74 23 3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0 5 10 15 20 25 30 35 省(市、自治区)数量 能源与资源 能源安全与能源革命双轨推进 能源安全为第一要务 二十大报告将能源安全摆在重要位置,强调能源革命需秉持 “先立后破 ”的原则、有序推 进,在此背景下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受到重视。而构建风、光、核、水、煤、油、气等多轮驱动的能 源供应体系是确保能源安全的最终方向,因此新能源将提速发展而非放缓。 图 14 进入 “十四五 ”风电、光伏装机高增长 数据来源 Wind, 德勤研究 技术创新成为能源转型第一推动力 二十大报告再提能耗 “双控 ”逐步转向碳排放 “双控 ”,在降碳导向下,以冷 热电联产为代表的清洁高效利用的工艺技术,以及物联网等支撑提升用能管理 效率 的技术、 CCUS(碳捕集、利 用和封存)等负碳技术将是传统化石能源实现转型的关键。同时,双碳目标将极大的激励能源消费端转向使用 清洁能源,特别是在建筑、工业、交通等关键用能领域,氢能、电气化等支持终端用能向新能源转型的技术迎 来机遇。伴随新能源加速渗透,锂、钴等绿色金属需求 快速增长 ,可以提高这类金属能量转换、能量密度和循 环效率的技术将成为新亮点,如电池循环。 能源销给模式 转变 迫切需要新商业模式和能源解决方案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化与电网、储能、补能设施 建设的融合推进为主基调,从能源生产到供、储、销全环节的数字化将赋予消费者和 社区 更高的用能灵活性 , 能源销给模式 逐步向双向互动转变, V2G(电动汽车入网)、光储充检等能源解决方案 有望 商业化落地。 结语及展望 当下是中国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同时也要应对好各类发展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国际关系复 杂多变,外需疲软;内部环境看,国民经济到了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攻坚时期。 二十大报告指明了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战略方向,我们相信,中国将持续推进改革与创新,实现制度 红利和创新红利的双轮驱动,同时深度参与国际价值链分工与重构,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再全球化提供中国方 案。 0 5 10 15 20 25 30 20 21 -1 20 21 -2 20 21 -3 20 21 -4 20 21 -5 20 21 -6 20 21 -7 20 21 -8 20 21 -9 20 21 -10 20 21 -11 20 21 -12 20 22 -1 20 22 -2 20 22 -3 20 22 -4 20 22 -5 20 22 -6 20 22 -7 20 22 -8 20 22 -9 火电装机容量累计同比增速 水电装机容量累计同比增速 核电装机容量累计同比增速 风电装机容量累计同比增速 光伏装机容量累计同比增速 报告联络人 许思涛 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德勤研究负责人 合伙人 86 10 85125601 sxudeloitte.com.cn 陈岚 德勤研究 合伙人 86 21 6141 2778 lydchendeloitte.com.cn 张国雄 经济 咨询 执行董事 86 21 6141 1002 guoxizhangdeloitte.com.cn 高菲 德勤研究 高级经理 86 10 8512 5998 viogaodeloitte.com.cn 饶文秋 德勤研究 助理 经理 86 21 2316 6663 clraodeloitte.com.cn 关于德勤 德勤中国是一家立足本土、连接全球的综合性专业服务机构,由德勤中国 的合伙人共同拥有,始终服务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前沿。我们的 办公室遍布中国 30 个城市,现有超过 2 万名专业人 才 ,向客户提供审计 及鉴证、管理咨询、财务咨询、风险咨询、税务与商务咨询等全球领先的 一站式专业服务。 我们诚信为本,坚守质量,勇于创新,以卓越的专业能力、丰富的行业洞 察和智慧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各行各业的客户与合作伙伴把握机遇,应 对挑战,实现世界一流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德勤品牌始于 1845 年,其中文名称 “德勤” 于 1978 年起用,寓意 “ 敬德 修业,业精于勤 ” 。德勤专业网络的成员机构遍布 150 多个国家或地区, 以 “ 因我不同,成就不凡 ” 为宗旨,为资本市场增强公众信任,为客户转 型升级赋能, 为人才激活迎接未来的能力, 为更繁荣的经济、更公平的社会 和可持续的世界而开拓前行。 Deloitte( “德勤” )泛指一家或多家德勤有限公司,以及其全球成员所网 络和它们的关联机构(统称为 “ 德勤组织 ” )。德勤有限公司(又称 “ 德 勤全球 ” )及其每一家成员所和它们的关联机构均为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 法律实体,相互之间不因第三方而承担任何责任或约束对方。德勤有限公 司及其每一家成员所和它们的关联机构仅对自身行为承担责任,而对相互 的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德勤有限公司并不向客户提供服务。 德勤亚太有限公司(即一家担保有限公司)是德勤有限公司的成员所。德 勤亚太有限公司的每一家成员及其关联机构均为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法律 实体,在亚太地区超过 100 个 城市提供专业服务。 请参阅 http//www.deloitte.com/cn/about 了解更多信息。 本通讯中所含内容乃一般性信息,任何德勤有限公司、其全球成员所网络 或它们的关联机构(统称为 “ 德勤组织 ” )并不因此构成提供任何专业建 议或服务。在作出任何 可能影响您的财务或业务的决策或采取任何相关行 动前,您应咨询合资格的专业顾问。 我们并未对本通讯所含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陈 述、保证或承诺。任何德勤有限公司、其成员所、关联机构、员工或代理 方均不对任何方因使用本通讯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 任。德勤有限公司及其每一家成员所和它们的关联机构均为具有独立法律 地位的法律实体。 © 2022。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德勤中国。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