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Michele Della Vigna, CFA 44 20 7552-9383 michele.dellavignags.com 高盛国际 Zoe Stavrinou 44 20 7051-2816 zoe.stavrinougs.com 高盛国际 季超 86 21 2401-8936 chao.jighsl.cn 北京高华证券 有限责任公司 Sharmini Chetwode, Ph.D. 852 2978-1123 sharmini.p.chetwodegs.com 高盛(亚洲) 有限责任公司 杨硕, Ph.D. 86 10 6627-3054 shuo.yangghsl.cn 北京高华证券 有限责任公司 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全部作者名单,请见内页 陈群 852 2978-2678 trina.chengs.com 高盛(亚洲) 有限责任公司 证券研究报告 | 2021年1月20日 | 843PM GMT 中国走向净零碳排放之路清洁能源技术革新 中国计划到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而中国在全球已经提出净零碳排放计 划的国家碳排放总量(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8)中占比三分之二。此 项计划将从“十四五”规划开始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我们基于不同行业和 技术对中国未来实现净零碳排放之路做出了展望,预计到2060年清洁能源 技术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将达到16万亿美元,创造4,000万个净新增工作岗位 并推动经济增长。我们的碳经济成本曲线显示,净零碳排放有三项相互关 联、且具有规模扩大潜力的技术1 在成本曲线的低端,通过新能源电力 实现的电气化将占据主导,有望令中国一半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脱 碳,预计到2060年新能源发电量将增至当前三倍(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 主),进而带动基本金属需求增长(例如铜,预计增长15)和全国电网 的整体重构;2 清洁氢能是第二项最重要的技术,有望推动20的脱碳, 主要集中在工业和供暖领域;3 碳捕集或将覆盖中国碳排放的15,主要 集中在工业领域。出口贡献了中国二氧化碳毛排放量的20左右全球消 费者对产品碳足迹的意识逐渐增强,碳价边境调整机制若能引入则将令中 国实施净零碳排放政策的紧迫性上升并凸显出碳市场的重要性。 碳经济学 高盛与其研究报告所分析的企业存在业务关系,并且继续寻求发展这些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 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 素。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和其他重要信息,见信息披露附录,或参阅www.gs.com/research/ hedge.html。 由非美国附属公司聘用的分析师不是美国FINRA的注册/合格研究分析师。 The following is a redacted version of the original report. See inside for details. AUTHORS Sharmini Chetwode, Ph.D. 852 2978-1123 sharmini.p.chetwodegs.com Goldman Sachs Asia L.L.C. Polly Tao 852 2978-6349 polly.taogs.com Goldman Sachs Asia L.L.C. Keebum Kim 852 2978-6686 keebum.kimgs.com Goldman Sachs Asia L.L.C. ENERGY - OIL 2208.HK] Mingyang Smart Energy [601615.SS] Turbine parts Sinoma Science,SNP] PetroChina [0857.HK, 601857.SS, PTR] Longyan Zhuoyue [688196.SS] Charging/refueling infrastructure Qingdao Teld New Energy [300001.SZ] SAIC AnYo Charging [600104.SS] Shanghai Potevio [600680.SS] State Grid [600131.SS] Star Charge EV Power Jiangsu YKC New Energy Technology Hydrogen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Sinopec [0386.HK, 600028.SS, SNP] PetroChina [0857.HK, 601857.SS, PTR] CNOOC [0883.HK, CEO] Agriculture natural sinks Xinghuan Forestry Development Company private Guangxi Longlin Forestry Development Company private Hesheng Forest Silviculture private *We note that the corporate ecosystem presented above is not exhaustive 投资摘要中国2060年净零碳排放目标 中国实现净零碳排放的承诺将从十四五规划开始重塑中国经济,并改变全球的脱 碳进程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主席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去年10月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重申 了发展目标,并表示“十四五”(2021-25年)是实现新的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非常关 键的时期。10月底,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 “十四五”规 划建议,这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详细的规划草案将在2021 年3月份“两会”期间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碳中和将成为政府决策的指导原则, 全面融入结构性改革、投资政策和创新发展要务当中。 全球范围内已计划实现净零碳排放的国家数量迅速增加,中国宣布净零碳排放宏愿,令这 一队伍进一步壮大。全球已计划实现净零碳排放的国家在全球碳排放量中占比约48,若 将拜登的美国净零排放计划计入在内,则这一占比达到61。在气候变化和全球碳排放背 景下,中国的碳排放规模(2019年在全球碳排放总量中占比30)以及持续的经济扩张 (中国在2000年以来全球碳排放增量中占比约64)令其净零碳排放承诺不仅独树一 帜,而且成为了全球脱碳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虽然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 但过去20年中国已经成功将单位GDP碳排放量降低了约40,减排幅度在全球重要经济 地区当中位居前列(仅低于英国),实现了中国在主要气候变化协议中设立的目标(包括 在哥本哈根协议中的承诺)以及“十三五”规划期间截至2020年的目标。 要实现净零碳排放,中国需要付出数十年的艰苦努力,推动经济和能源生态系统的转型。 中国的碳排放具有独特性,不仅因其规模庞大,而且因其行业构成与其他国家不同。 2019年,中国80以上的碳排放来自于两大排放行业发电、工业和工业排废(在承诺 净零碳排放的另一个主要经济区欧盟,这一比例仅约为55)。这凸显出能源对于中国的 重要性(因为能源关乎发电、运输和建筑活动和较大比例的工业排放),意味着中国的能 源结构转变成为短期和中期内脱碳进程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我们预计未来中国能源结 构将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力、清洁氢能和碳捕集。 2021年1月20日 9 Goldman Sachs 碳经济学 中国碳经济学成本曲线由电力和工业领域占主导,因此可再生能源、清洁氢能和 碳捕集技术意义重大 在有关脱碳的深度分析报告“Carbonomics Innovation, Deflation and Affordable De-carbonization”中,我们绘制了全球碳减排成本曲线。在本文中,我们专门绘制了中 国的脱碳成本曲线,涵盖中国所有主要碳排放行业中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100多个不同应 用领域。碳经济学成本曲线覆盖了目前已达到商用规模的脱碳技术,基于各项技术在大规 模应用前提下的当前成本。我们预计,随着各项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大、规模效应和技术创 新带动成本下降,在长期内这一成本曲线将是动态变化的。我们的分析包括了所有主要排 放行业当中的碳保存技术(可避免碳排放的技术)和针对具体工业流程的碳封存技术(可 将碳排放封存回排放来源工厂的技术),这些行业包括发电、工业(包括工业能源和流程 排放)和工业排废、交通运输、建筑和农业。我们预计,中国最初50的人类活动温室气 体排放能够以每年2,200亿美元的成本减排,平均碳成本为32美元/吨。但成本曲线会快速 变陡,尤其是跨越75脱碳比例之后,在当前成本和可用技术下,完全脱碳需要花费每年 1.8万亿美元。成本曲线变陡凸显出,若要在长期内令成本曲线变平、实现成本可承受的 净零碳排放,技术创新、自然碳汇、直接空气碳捕集DACC和有效融资具有重要意义。 在向净零碳排放努力的过程中,脱碳流程将从单一维度(即可再生能源电力,在成本曲线 上的低端部分主导了半壁江山)向多维度清洁技术生态系统发展演变,该系统涵盖了以下 四项相互关联的关键技术a 可再生能源电力目前此项技术在“低成本脱碳”曲线上 占据主导,有望支持中国45以上的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脱碳,在中长期内对于清洁氢 能(“绿氢”)生产至关重要。b 清洁氢能长期能源储存的变革性技术,能够支持更 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并可辅助部分减排难度较大的行业实现脱碳,在多个工业流程(炼 铁炼钢和化工)、长途运输和建筑供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c 电池能源储存在交通 运输电气化和工业规模短期能源储存领域发挥重要作用。d 碳捕集技术对于清洁氢能 (“蓝色”)的生产至关重要,还能够帮助其他当前技术条件下无法减排的工业子行业 (例如水泥)实现脱碳。 图表 19 中国在全球碳排放量中占比30,在2000年以来全球 碳排放增量中占比64. 各地区碳排放量(GtCO2,左轴)和在全球碳排放量中的占比 (,右轴) 图表 20 .但中国单位GDP减排幅度高于除英国以外的所有其 他主要经济体 年度单位GDP减排幅度 30.3 13 13 11 7 6 6 4 3 3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2 4 6 8 10 12 14 20 00 20 06 20 12 20 18 20 02 20 08 20 14 20 19 20 04 20 10 20 16 20 00 20 06 20 12 20 18 20 02 20 08 20 14 20 19 20 04 20 10 20 16 20 00 20 06 20 12 20 18 20 02 20 08 20 14 20 19 20 04 20 10 20 16 20 00 20 06 20 12 20 18 China United States Other Asia Asia Pacific excl. China, India Europe India CIS Middle East Africa South Central America North America ex. US Share of global CO 2 emissions CO2 emissions b y region GtCO2 CO2 emissions GtCO2 Share of global CO2 emissions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Unit ed Ki ngd om Chin a EU27 U K Unit ed Sta tes C ana da Rus s ia Aus tral i a Sou t h Kore a G l ob al M e xi co Ind one sia Ja pan Sou t h Afri ca Ind ia Braz il Sau d i Ara bia Iran Reduction in annual C O2 emissions per G DP r eduction in tnCO 2/k/y r Reduction since 2010 Reduction since 2005 Reduction since 2000 资料来源European Commission Joint Research Centre JRC. Emission Database for Global Atmospheric Research EDGAR release version 5.0, 高盛 全球投资研究部 资料来源European Commission Joint Research Centre JRC. Emission Database for Global Atmospheric Research EDGAR release version 5.0, 高盛 全球投资研究部 2021年1月20日 10 Goldman Sachs 碳经济学 描绘中国实现净零碳排放的潜在路径16万亿美元基建投资,4,000万个净新增工 作岗位 我们基于碳经济学成本曲线,绘制了中国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 值)的潜在路径,与中国宣布的长期宏伟目标相一致。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中国实现碳 中和的多种可能路径之一。与中国的脱碳成本曲线相似,这一路径依赖于当前现有的脱碳 技术(假设技术在试点阶段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并将随着清洁技术创新而发展演变。我 们绘制的中国净零碳路径涵盖了中国的各个排放行业发电、交通运输、工业、建筑和农 业(利用现有可用的低成本脱碳技术)。发电方面,我们绘制的脱碳路径意味着到2060 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超过95;道路运输方面,我们假设到2060年新能源车(包括纯电 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车)渗透率将接近100;工业领域,我们计入了效 率方面的变革性提升、清洁氢能和电气化以及碳捕捉的渗透率上升、循环经济的重要作 用;建筑方面,我们假设化石燃料供暖将转向清洁氢能、电气化以及效率的大幅提升;最 后,对于农业领域,我们假设土地管理活动得到长足进步。 总体而言,我们预计到2060年的总体“绿色”基础设施投资机会为16万亿美元其中9万 亿美元将投向发电领域,不仅指新能源电力,还包括电网和电力储存的重大升级; 1.2万 亿美元将投向新能源车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约1.2万亿美元将投向碳封存(碳捕集和自然 碳汇);2.6万亿美元将投向交通运输系统、工业和供暖领域的氢能基础设施。如我们在 报告“Carbonomics The green engine of economic recovery”中所述,清洁能源基础设 施领域的资本密集度和劳动力密集度要高于传统化石燃料能源开发,因此能够创造大量的 净新增就业机会,同时还将受益于低成本资金,成为促增长、保环境的成功样板。我们预 计,中国到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之路有望在各行各业创造出约4,000万个就业岗位。我 们主要关注于整个供应链上的直接就业影响(我们在这一分析中不考虑间接和连带的就业 机会)。我们预期中的新增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可持续能源生态系统当中,以可再生能源 图表 21 中国的脱碳成本曲线十分陡峭,但呈现出范围较广的低成本投资机会 中国的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脱碳成本曲线,基于当前技术和当前成本,假设技术在试点阶段能够产生 规模效应 -200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China carbon abatement cost US/tnCO2eq China GHG emissions abatement potential Gt CO2eq Power generation coal switch to gas renewables Transport road, aviation, shipping Industry industrial combustion, process emissions, waste Buildings residential commercial Agriculture, forestry other land uses AFOLU Emissions reliant on other carbon sequestration natural sinks, DACCS 资料来源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 2021年1月20日 11 Goldman Sachs 碳经济学 发电领域为主,其次是电网和电气化基础设施行业。煤炭开采和加工、燃煤发电、原油钻 探和加工提炼行业将出现就业岗位净流失。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这一分析中使用的就业 数据基于现有可用文献,这些数据未必考虑了未来的劳动力效率改善和上述领域自动化程 度的提高。 图表 22 我们预计中国到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隐含着 16万亿美元基建投资机会. 中国到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隐含的各行业累计投资机会 (万亿美元) 图表 23 .到2060年在各行业中有望创造总计约4,000万就业 岗位 中国到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有望创造的净新增就业岗位 (百万就业岗位) 1.9 2.0 0.7 0.9 0.5 2.1 0.5 1.2 0.3 0.4 2.7 1.4 0.8 0.5 16.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Renewable power Nuclear power Power networks Energy storage batteries Transport EV FCEV infrastructure Biofuels Hydrogen plants SMR electrolyzer Industrial processes Hydrogen pipeline infrastructure CCUS Natural sinks China net zero 2060 Total investments Cumulativ e inv estments to net zero C hina b y 2060 US tn Solar Onshorewind Hydro other RES Offshorewind 17.3 6.9 39.7 2.5 2.7 0.3 5.1 10.1 2.1 0.1 2.7 1.4 1.7 0 10 20 30 40 50 60 Re ne wab le e lectr icity ge ne ra t i o n C MI O M Co a l -f ire d e lectr icity ge ne ra t i o n an d he at s upp l y Co a l m inin g d r e ssing Nu cle a r p o w e r ge ne ra t i o n Po w e r ne t w o rk s EV ch a r g i ng in fr a . c o n str u c tio n , ins t a lla tio n , o p e r a t ion , ma i n te na nc e , Ba t t e r ies a n d e le ctr ificat i on eq ui p m e n t ma nu f a c t ur i n g M i ni ng a nd pr oc e s si ng o f c o pp er an d o t he r m e t a l s B i of uel s an d b i oe ne rg y p r o d u c t i on sup p ly ch a i n Cr ude o il ext r a c t ion , pr oc es si n g ref i n i n g C l e an hy d r o g e n m an uf a c tu ri n g job s e l e c tr o lyze r m a n u fa ctu r ing Ne t job cr e a tio n in Ch ina t o 206 0 m n jo bs Net job creation to 2060 on the path to China n et z ero mn Construction, installation manufacturing CMI Operation maintenance OM 资料来源公司数据, 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 资料来源UNEP - ILO - IOE - ITUC, EuropeOn, IRENA, NBSC, 高盛全球投资 研究部 2021年1月20日 12 Goldman Sachs 碳经济学 中国净零碳排放气候变化时代关注中国的出口竞争力 净贸易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占比约13(毛出口的占比约为20),出口竞争力可能 成为中国迫切推进净零排放的一项重要考虑因素,因为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碳含量意识 增强、欧盟可能要求开征碳边境调节税或将损害中国高碳出口的竞争力。在本报告中,我 们试图分析对中国出口实施碳边境调节税的潜在意义,以及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我 们使用2019年数据,假设约20的排放来自于毛出口,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碳边境调节税 且碳税较高(为100美元/吨二氧化碳)的极端情况下,与中国向全球毛出口的排放相关总 成本可能高达每年2,400亿美元。这一分析在我们考量中国对欧盟出口时尤其具有参考意 义,因为目前欧盟提出了实施碳边境调节税机制的计划。我们估算,若对整体碳足迹征收 100美元/吨二氧化碳的碳税,则中国毛出口被欧盟征收碳边境调节税所引发的成本将高达 每年350亿美元。如果仅基于相较欧盟本地产品的碳强度差异征收碳税,则成本的估算值 将降至每年约150亿美元。 为了评估欧盟实施碳边境调节税的潜在影响,我们以中国向欧盟的钢铁出口为例展开分 析。碳税将对钢铁出口价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取决于欧盟自产钢铁产品与进口自 中国的钢铁产品的碳排放强度差异。若以燃煤高炉-转炉(BF-BOF)工艺下的碳排放强度 (2.1吨二氧化碳当量/吨钢铁)作为当前中国产钢铁产品的碳排放强度,并与天然气 DRI-EAF(直接还原铁-电弧炉,采用电网供电)工艺下的欧盟产钢铁产品的平均碳排放 强度(1.1吨二氧化碳当量/吨钢铁)相比较,我们可以基于碳排放强度的差异得出钢铁产 品出口的新增成本。结果显示,基于碳排放强度差异计算,100美元/吨二氧化碳的碳税将 导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的成本增加约100美元/吨钢铁。或者,如果欧盟生产的普通钢铁产 品依赖于净零碳排放电力,则天然气DRI-EAF工艺的碳排放强度将为0.6吨二氧化碳/吨钢 铁,意味着中国出口钢铁产品的价格将上升150美元/吨。假设钢铁价格为500美元/吨,则 这一价格涨幅相当于中国钢铁出口的成本上升约30。 发电行业的模式转变和发展有望推动中国约一半的碳排放量实现脱碳 电气化是实现净零碳排放的一项重要推动因素。我们估算,中国当前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 放量脱碳的约50将通过使用清洁电力来实现,包括交通运输系统的电气化、生产绿色氢 能和各种工业流程的电气化。我们预计到2060年中国实现净零碳排放时的电力总需求可 能达到2019年的三倍左右,进一步凸显出尽快实现发电脱碳的重要意义。可再生能源 图表 24 中国净出口产品碳排放占到年度生产活动碳排放总量 的13左右. 中国生产活动、消费活动和净出口产品的碳排放MtCO2 图表 25 .全球范围内对中国毛出口产品碳排放量实施碳边境 调节税(100美元/吨二氧化碳)引发的成本高达2,400亿美 元,具体取决于中国出口产品与进口国本地产品的碳排放强度 差异 碳边境调节税机制潜在引发的中国年度出口产品排放成本(十亿 美元) 13 0 20 40 60 80 10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9 90 19 91 19 92 19 93 19 94 19 95 19 96 19 97 19 98 19 99 20 00 20 01 20 02 20 03 20 04 20 05 20 06 20 07 20 08 20 09 20 10 20 11 20 12 20 13 20 14 20 15 20 16 20 17 20 18 China C O2 em i ssions M tCO2 Annual production-based CO2 emissions Annual consumption-based CO2 emissions Net exported CO2 emissions Net exported CO2 emissions - RHS 0 50 100 150 200 250 0 20 40 60 80 100 Cost o f Chin a s tota l gros s glo b al exported e m i ssions US bn Carbon intensity difference of China s exports with other country s local products Carbon price - 25/tnCO2 Carbon price - 50/tnCO2 Carbon price - 75/tnCO2 Carbon price - 100/tnCO2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 资料来源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 2021年1月20日 13 Goldman Sachs 碳经济学 (光伏发电、风电、水力发电和生物质能)是发电脱碳的主要推动力并有望令当前中国的 能源系统发生变革,而核电将发挥关键、但相对次要的作用。碳捕集可被用于辅助成立年 头相对尚短的燃煤和燃气发电厂实现转型,但这一技术在脱碳路径上缺乏低成本替代的其 他领域(如工业)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认为它在中国发电脱碳领域的作用有限。总体而 言,若要实现净零碳排放,中国的能源结构和当前的能源生态系统需要作出重大调整我 们估算,当前约32的非化石能源发电渗透率到2030年需要超过50,到2040年需要达 到约70,到2050年/2060年需要超过85/95。 这一演变对于中国发电体系的革命性 重大影响不可估量,因为目前电力系统65的发电量来自燃煤发电,在全国二氧化碳排放 量中占比40。发电脱碳加之发电量增至三倍,需要辅之以发电领域具有吸引力的监管政 策和融资框架,还需要对电力网络和能源存储系统(工业规模电池和绿色氢能)进行整体 重构,用以连接地理相距甚远并受制于较大时间和季节性错配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用电系 统。 工业清洁氢能、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效率、循环经济和电气化为 清洁技术工业变革奠定了基础 目前工业是在中国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比最大(约48)的行业,该领域50以上的排放来 自于重工业(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水泥等非金属矿物、化工)。我们认为四项关键技术 将推动中国工业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实现减排清洁氢能、碳捕集CCUS、电气化和循环 经济。特别是,氢能在诸多工业流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在钢铁企业取代煤炭、作 为一些主要化工原料的基础原料、以及在高温加热工艺流程中成为一种清洁能源选择。我 们估算,清洁氢能将对中国脱碳产生约20的贡献,潜在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约25 Mt 增长6倍,至我们净零碳情景假设下的约每年170 Mt。碳捕集CCUS也在中国工业脱碳进 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的工业CCUS应用可取得较好的成本效率,有望令中国的现代化 工业设施和一些减排难度最大的行业(例如水泥生产和加工行业)释放出深度减排潜力。 我们估算,中国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的15左右可通过碳捕集实现减排。碳捕集的一项 主要优势是,它可以避免工业资产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中国很多工厂建成年头相对较 短,只需要对现有工厂和工艺流程做出微小的改建即可。 图表 26 中国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脱碳的50左右将通过 使用清洁电力来实现. 中国的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脱碳成本曲线,其中橙色代表依靠 获取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技术 图表 27 .在实现净零碳排放的过程中,需要可再生能源电力 的增长来支持电力需求的增加 中国2060年净零碳排放目标下2019-2060年发电量图示TWh -200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0123456789101121314 Carbon a batement cost US/tnCO 2eq China GHG emissions abatement potential Gt CO2eq De-carbonization technologies relying on access to renewable energy Other de-carbonization technologies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China electricity generation 2019 Coal, natural gas oil retirements Solar Wind onshore offshore Hydro Other RES Nuclear H2CCGT Coal CCUS China net zero electricity generation 2060 China bridge to net zero electricity generation TWh 资料来源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 2021年1月20日 14 Goldman Sachs 碳经济学 交通运输新能源车兴起和新建充电基础设施带来投资机遇 有别于发电的是,交通运输基本处在脱碳成本曲线的高成本区间,该行业在中国整体二氧 化碳排放中占比9,低于其他主要经济区域。但是,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持续扩大,我 们预计交通运输需求也将保持增长,乘汽车和飞机出行的需求增幅尤其明显;我们估计到 2060年中国的总体汽车保有量将增至当前的三倍。作为我们研究的一部分,我们分析了 交通运输在中国净零碳排放规划中的潜在路径,全面涵盖了中短途陆路交通运输、重货长 途运输、铁路、国内航空和国内船运等领域。对于轻载中短途交通运输(主要包括乘用车 和中短途货车)而言,我们认为电动化是主要的脱碳技术;我们估算,在道路交通运输全 面电动化的前提下,充电基础设施蕴含着超过1万亿美元的投资机会。对于长途重卡来 说,我们认为清洁氢能是理想的选择,因为燃料加注速度较快、重量较轻且能量含量高。 根据我们描绘的净零碳排放路径,到2030年/2040年/2050年/2060年,新能源车在整体车 辆保有量中的渗透率需要分别达到20/接近70/90/接近100。我们在本报告中分析 的是新能源车在整体保有量中的渗透率,而非在新车销售中的占比,因为我们认为保有量 占比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排放情况。航空是最难脱碳的领域之一,我们认为目前来看,生 物燃料(可持续的航空燃料,即SAF)、合成燃料、优化飞行效率是解决方案的关键组成 部分。机队更新是潜在的短期解决方案,因为新一代机型的油耗比旧机型少约15。从中 长期来看, 我们认为生物质能、特别是SAF将是航空减排的主要方式。根据我们的中国 净零碳排放路线,我们预计到2060年,交通运输领域所需的生物燃料接近250万桶/天。 图表 28 中国工业领域碳排放的50以上来自于重工业. 中国工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大致构成,2019年 图表 29 .令清洁氢能、CCUS、电气化、效率和循环经济成 为脱碳的必要条件 中国与工业、工业流程和排废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Mt二氧化碳 当量) 32 6 21 9 32 Ferrous metals iron steel alloys Non-ferrous metals ie. aluminium, copper, zinc Non-metallic minerals cement, clay, lime Chemicals ammonia, methanol, HVCs plastics Other unclassified includes manufacturing and waste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20 10 20 12 20 14 20 16 20 18 20 20 20 22 20 24 20 26 20 28 20 30 20 32 20 34 20 36 20 38 20 40 20 42 20 44 20 46 20 48 20 50 20 52 20 54 20 56 20 58 20 60 China GHG emission s as sociated w ith industry industrial w as te - M t CO2e q GS path to net zero for industry CCUS Bioenergy Hydrogen process Electrification of heat Efficiency circular economy Other alternative process materials 资料来源Energy Transitions Commission, 联合国粮农组织, 国际能源署, 高盛 全球投资研究部 资料来源European Commission Joint Research Centre JRC. Emission Database for Global Atmospheric Research EDGAR release version 5.0, 联合 国粮农组织, 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 2021年1月20日 15 Goldman Sachs 碳经济学 中国净零碳排放基本金属需求将大幅增长(预计铜需求增长15) 正如我们在此前章节所属,中国到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核心在于使用清洁能源并加 快交通运输和部分工业领域的电气化。电气化和清洁能源可能影响中国的自然资源整体需 求,特别是铝/铜/锂/镍,因为这些金属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可再生能源等技术(光伏 面板、风机制造)、电网基础设施、充电基础设施、电动车和电池制造等领域的加速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