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Table_ReportInfo] 2022年 09月 19日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专题报告 宏观专题 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经济 基于变化趋势、作用机制与适应策略的分析 摘要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Table_Summary] 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加,全球变暖以及 气候变化的进程加快,现阶段全球自然环境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极端高温 天气增多,二是全球平均海平面呈上升趋势,三是极端降水/极端干旱的强度 或频次增多。分区域来看,气候变化在各地区影响不同,对欠发达国家影响 更大;就我国而言,气候变暖趋势持续,极端高温天气增多,平均降水量呈 增长态势且极端降水事件增多,并且具有海平面上升、风速减弱、日照时数 减少等特点。  经济影响极端天气短期冲击经济,加快部署三大应对举措。近二十年来, 我国在 2006 年、2008 年、2010 年、2016 年、2021 年及 2022 年遭遇较重 的干旱、雪灾、暴雨洪涝等极端气候灾害。各类气象灾害对经济造成的直接 损失占当年 GDP 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对我国投资、消费、物价等方 面产生影响。投资方面,极端气候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冲击,但灾后重 建及基础设施完善又提振了投资增速。消费方面,极端天气在短期内冲击居 民消费,但在部分受灾严重的年份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必选消费在灾害冲击 下具有一定韧性。物价方面,气象灾害在短期内对物价存在影响作用,但影 响在中长期内式微。应对极端天气可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提高气象灾害预 警和应急的能力,二,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的建设,三,做好应急物资的 保障建设。  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受气候多方面影响,水利和种业是应对关键。气候变化 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包括有效性、可获得性、利用效率和稳定性,这意味着气 候变化除了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之外,还会对粮食的品质、种植成本、存储和 运输等方面产生影响。分不同粮食作物来看,2000 年以来三大粮食作物的单 位面积产量均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2007 年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干旱天气,玉 米单产下滑 3,小麦单产小幅增加,水稻单产则上升 2.4,2010 年和 2016 年出现多雨天气时,小麦单产变化不大,水稻单产小幅下降,玉米单产 则分别升高 3.6和 1.4。为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水利工 程重要性凸显,未来继续增加灌溉面积的同时,还将加强农田水利基建的修 复和维护工作;粮食作物品种的适应性仍需提升,后续有望在育种方面加强 研发投入,增强作物耐高温、耐干旱、耐涝渍、耐低温、抗病虫害等能力。  能源安全气候变化或加深供需矛盾,需平衡减缓与适应的目标。从供给端 来看,可再生能源供给在极端气象灾害中易受冲击,且极端气象灾害也会对 能源传输环节造成影响。从需求端来看,用电需求受气温变化的影响较大, 气候趋于极端化或对电力系统的负荷能力构成挑战。随着极端天气频发,传 统化石能源短期内应急的重要性上升,中长期清洁能源占比提升的趋势难 逆。保障能源供应方面可以通过提升储能对新能源消纳的支撑作用、加快发 展分布式能源、提升电网“危机调度”的能力。用电端加大绿色消费支持力 度、建设发展智能电网。此外,极端天气频发可能会加大对省间余缺互济、 电力跨区调度的需求。  风险提示全球变暖进程超预期,极端气象灾害超预期增多。 [Table_Author] 分析师叶凡 执业证号S1250520060001 电话010-57631106 邮箱yefanswsc.com.cn 联系人刘彦宏 电话010-55758502 邮箱liuyanhongswsc.com.cn 相关研究 1. “好”消息下的“期待”8月经济 数据点评 2022-09-17 2. 增消费扩投资是主线,美国通胀依然 顽固 2022-09-16 3. 谨慎态度下的边际好转8月社融数 据点评 2022-09-11 4. CPI、PPI齐走低,如何看后续上行风 险8月通胀数据点评 2022-09-11 5. 欧美继续紧缩,国内压力在哪里 2022-09-11 6. 魔幻月回落现,政策下韧性强8月 贸易数据点评 2022-09-08 7. 加快政策“组合拳”落地,欧美“鹰 声”不断 2022-09-02 8. 双因素制约下,制造业仍边际修复 8月 PMI数据点评 2022-08-31 9. 国内稳经济扩投资,美欧日显衰退征 兆 2022-08-28 10. 一羽千钧,继往开来节奏转换下 的新平衡与战略主线 2022-08-25 宏观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目 录 1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 1 1.1全球气候变化显示三大特征,欠发达国家气候风险或更大 1 1.2中国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是主要趋势,气候灾害或将加剧 3 2 经济影响极端天气短期冲击经济,加快部署三大应对举措 5 2.1 回溯历史,干旱、洪涝、雪灾等气象灾害天气频发 5 2.2投资受极端天气影响较大,必选消费表现出相对韧性 . 7 2.3 三大方面应对极端天气挑战,减少对居民生活及经济的损失 10 3 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受气候多方面影响,水利和种业是应对关键 .11 4 能源安全气候变化或加深能源供需矛盾,需平衡减缓与适应的目标 13 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宏观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1 近年来极端高温天气频发,2021年河南出现特大暴雨,2022年四川等地出现持续极热 天气,对我国经济多方面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中,我们首先对全球及国内气候变化的 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发现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未来极端天气发生的 频率或进一步增多。其次,我们梳理了历史上我国出现极端天气的时期,并从投资、消费 和物价三个角度分析了极端天气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提出应对极端天气挑战的三大方向。 最后,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和能源的影响,我们认为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或是未 来重点关注的两大投资主线,粮食安全方面,有望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和种业振兴的支持力 度,能源安全方面,可关注储能、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绿色节能消费、特高压建设等 领域投资机会。 1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1.1全球气候变化显示三大特征,欠发达国家气候风险或更大 近年来,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加,全球变暖以及气候变化的进程加快。全球气候变化主 要体现三大特征首先,全球温度升高或导致更多极端高温天气。据 WMO 的2021 年全 球气候状况报告,2015-2021 年为有记录以来最为温暖的七年,尽管拉尼娜事件起到了暂 时降温的效果,2021 年全球平均气温仍比工业化前(1850-1900 年)水平高出了约 1.11± 0.13°C,气温上升的总体趋势得到延续。IPCC 此前将全球升温的目标调整为 1.5℃,若 全球升温超过 1.5 ℃,气候风险将高于现在,届时极端高温事件或大约每 5 年发生 1 次。 据 WMO 发布的气候通报称,2022 年至 2026 年之间的某一年甚至有一半的几率将比工业 化前水平高出 1.5℃,这意味着极端高温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出现的概率较大。其次,由 于全球气温升高,海洋热膨胀、极地冰盖、山地冰川融化等,全球平均海平面呈上升趋势。 NOAA 数据显示,自 1880 年以来,全球海平面已经上升了 21-24cm,2013 至 2021 年平 均每年上升 4.5mm。自然气候变化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预计到 2100年,3.3的格陵兰 冰川将融化,或使得全球海平面升高约 30cm,或导致 2亿人被迫搬迁。另外,海平面上升 也会扩大海洋、气象和生态灾害的影响,比如风暴、洪水的发生频率增多,风暴潮的强度 和影响范围增大,同时盐水入侵也会更加频繁,影响饮用水和生物多样性等。最后,全球 降水模式也会发生变化,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更强的极端降水或者极端干旱。中国气象局 表示,气温上升会使得空气中容纳更多的水汽,气候变暖同时也会影响到降水量,同时降 水结构也会出现变化,比如小雨日数减少、暴雨日数增加,洪涝及干旱灾害或变得更加频 繁和严重。IPCC 表示极端降水强度随全球变暖的增幅约为每摄氏度 7,但会表现出一定 的区域差异,当温升在 1.5-2.0℃时,全球多个地区会遭遇更加严重的农业和生态干旱。 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宏观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2 图 1全球升温的三大可能路径,部分年份仍有几率超过1.5℃ 图 21880-2021年全球平均绝对海平面呈持续上行态势 数据来源IPCC、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EPA、西南证券整理 表 1在没有人类影响下,不同温升情况之下,平均10年发生一次的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 极端天气 当前1℃ 1.5℃ 2℃ 4℃ 频率 强度 频率 强度 频率 强度 频率 强度 陆地上的极端高温 2.8次 1.2℃ 4.1次 1.9℃ 5.6次 2.6℃ 9.4次 5.1℃ 陆地上的强降水 1.3次 6.7 1.5次 10.5 1.7次 14.0 2.7次 30.2 干旱地区的农业和生态干旱 1.7次 0.3 sd 2.0次 0.5 sd 2.4次 0.6 sd 4.1次 1.0 sd 数据来源IPCC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西南证券整理 全球气候变化在不同大陆、国家和地区间产生不同的影响,欠发达国家风险或更大。 据大气科学研究大学联盟,从气温变化来看,大陆中部较沿海地区或更加温暖,高纬度的 气温升高比赤道附近地区要快;从降水来看,降水的增加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赤道附 近和中纬度地区的降水可能会减少,出现干旱、火灾等情况;从海平面上升来看,沿海地 区和岛屿受到的威胁或更大,可能出现更强的热带气旋,导致更多降水,并进一步向内陆 入侵。据 Germanwatch,2021 年全球气候风险指数分析了国家和地区受天气相关损失事 件(风暴、洪水、热浪等)影响的程度,并显示出欠发达国家通常比工业化国家受到的影 响更大。2000 至 2019年,波多黎各、缅甸和海地气候风险指数排名最高,2019年受影响 最大的则是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和巴哈马。 图 32021年海拔两米的气温与其在1991-2020年的变化 图 4全球气候风险指数2000-2019年排名 数据来源ERA5. Credit 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ECMWF、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Germanwatch、西南证券整理 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宏观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3 1.2中国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是主要趋势,气候灾害或将加剧 气温方面,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仍在持续,极端高温天气增多。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 (2022)显示,1951-2021 年我国地表年平均气温的升温速率为 0.26℃/10 年,最高气温 和最低气温均呈上涨趋势,平均年暖昼日数也在增多,每 10 年增加 6天,极端高温事件发 生的频次也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明显增多。2021 年,我国地表平均气温 较常年值偏高 0.97℃,为 1901 年以来最高,全国地表年平均最高气温较常年值偏高 1.01℃,年平均最 低气温较常年偏高 1.2℃,平均暖昼日数 81.3 天,较常年值增多 37.6 天,另外,2021 年 我国共发生极端高温事件 810 站日,较常年值偏多 530 站日。从区域上看,1961-2021 年, 我国地表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在地域间差异加大,青藏地区升温最快,然后是华北、东北 和西北地区。 图 51901-2021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上升态势 图 61961-2021年中国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增多 数据来源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西南证券整理 降水方面,我国平均降水量呈增长态势且极端降水事件增多。在 1961-2021 年期间, 我国平均年降水量每十年增加 5.5 毫米,2012 年以来降水量持续偏多,并且累计暴雨站日 数平均每十年增加 4.5,极端日降水量事件频次也平均每十年增加 19 站日。2021 年全国 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值偏多 6.7,累计暴雨站日数较常年值偏多 26.9,仅次于 2016 年, 极端日降水量事件为 353 站日,较常年增多 122 站日。分区域来看,我国降水总体呈“北 少南多”,但南方不减、北方增加的“降雨带北扩”趋势逐渐凸显,具体看,青藏地区平均 年降水量显著增多,西南总体减少,但 2014 年以来偏多,21 世纪初以来,华北、东北及 西北地区平均年降水量波动上升,华中地区每年波动较大。2021 年,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 为 1961年以来最多,而华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近十年来最低值。 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宏观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4 图 72012年以来,全国年均降水量持续偏多 图 81961年以来,全国暴雨站日数逐渐增多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年鉴、中国气候公报,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西南证券整理 另外,我国气候变化还具有海平面上升、风速减弱、日照时数减少等特点。海平面上 升方面,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2021 年, 中国沿海海平面每年上升 3.4 毫米,且以 0.06 mm/a 的速度增加,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风速方面,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中国地面风速在过去几十年整 体呈现减弱的趋势,近五十年来,全国地面风速平均减小速率为 0.10-0.22 m ·s−1,部分区 域减小幅度可达到 0.29 m ·s−1。分区域看,北方及东南沿海地区风速减弱幅度较大,而西 南地区风速变动相对较小。日照方面,据国家气候中心,在 1961 年至 2017 年间,中国年 平均日照时数以-45.8 h/10 a 的速率递减,1983 年后,全国平均日照时数显著减少。不同 区域来看,中国北方地区的日照时数明显大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最高。不同区域的日照 时数都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速率最快的是华东地区,其次是华北地区,然后是华 中、华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另外,东部区域日照时数的减少速率明显大于中西部 区域。 图 9我国面临的极端气候灾害天气或将逐渐增加 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宏观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5 图 9我国面临的极端气候灾害天气或将逐渐增加 数据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伍兹霍尔研究中心、世界资源研究所水源风险地图(2018)、世界资源研究所洪水 分析,西南证券整理 2 经济影响极端天气短期冲击经济,加快部署三大应对 举措 2.1 回溯历史,干旱、洪涝、雪灾等气象灾害天气频发 据 IPCC报告,中国可能是最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区域之一,高温、洪涝、风暴及低 温等自然灾害均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000 年以来,我国于 2006 年、2008 年、2010 年、2016 年、2021 年及 2022 年遭遇较重的干旱、雪灾、暴雨洪涝等极端气候 灾害。除2008年外,大部分气象灾害集中在 6-8月份。具体来看 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宏观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6 2006 年高温干旱天气2006 年我国干旱灾害中等偏重,全国降水总量较常年偏少, 华南出现秋冬连旱,华北、西北东部及云南等发生春旱,四川、重庆在夏季(6-8 月)遭受 特大伏旱袭击,中东部地区在秋季发生大范围秋旱。当年旱情较重的包括四川、重庆、内 蒙古、云南、湖北等多个省市区。2006 年,受灾人数接近 2 亿人,饮水困难人数达 3664.8 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为 20737.9 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 708 亿元,占全年 GDP 的 0.32。其中,重庆和四川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到当年全国的 31.5。 2008 年低温冻害天气2008 年 1 月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百年不遇的雪灾,中国自西 向东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主要由于拉尼娜事件导致大气环流异常,同时副热带高压偏强、 南支槽活跃,形成强烈降水,并且大气环流的稳定使雨雪天气持续。这场雪灾导致 2 亿多 人受灾,因灾死亡 181 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1696.4 亿元,占当年 GDP 比重0.53。 为 2000 年以来导致最大规模经济损失的雪灾。分区域看,上海、江苏、浙江等 20 余省市 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低温、雨雪及冰冻的灾害影响,其中,湖南、江西、广西、贵州、浙 江、安徽及湖北受到的直接经济损失最为严重,合计占全国比重达80.0左右。 2010 年暴雨洪涝天气2010 年 6月中旬开始出现强降雨,7月以来长江流域多处出现 超警戒的洪水,上游洪峰流量甚至超过 1998 年大洪水。另外,福建闽江及松辽流域也出现 了暴雨洪涝灾害。本次洪灾持续时间在 6-8月,受灾范围较广,波及全国 30 个省市区,且 灾害损失较重,农作物受灾面积达 1752.6 万公顷,受灾人数接近 2 亿人,死亡人数高达 3104 人,为2000 年以来最多。直接经济损失则达到 3505.0 亿元,占当年 GDP 的 0.85 左右。2010 年,江西、吉林、四川经济损失最为严重,均在 400 亿元以上,其次为湖南、 陕西、湖北、河南、辽宁、甘肃、海南、山东等,11 省市区的直接经济损失总计占全国的 81.5。 2016 年暴雨洪涝天气2016 年全国平均降水量达到 730mm,长江流域出现 1998 年 以来最大洪水,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 6-7 月份,涉及范围包括全国 31 省市区。当年农作物 受灾面积为 853.1 万公顷,受灾人数为 9954.9 万人次,死亡人数 942 人。2016 年暴雨洪 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 3134.4 亿元,占该年 GDP 的 0.42。其中湖北、河北、安 徽以及湖南四省的洪涝灾害较重,合计直接经济损失占总损失的 70.2。 2021 年暴雨洪涝天气2021 年全国平均气温 10.53℃,较常年偏高 1.0℃,为 1951 年来最高。但总体气候涝重于旱,共发生 42 次强降雨,平均降水量 672.1mm,较常年偏 多 6.7。且北方降水明显偏多,7 月份河南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灾害,7 月中下旬至 8 月,山西、湖北、陕西等地也出现极端强降雨,9-10 月,长江上游和汉江、黄河中下游、 海河南系等流域相继发生罕见秋汛。5901 万人因洪涝灾害受灾,因灾死亡失踪 590 人,直 接经济损失达 2458.9 亿元,占当年 GDP 比重为 21.5。其中河南、陕西等省市受灾较为 严重。 2022 年极端高温天气2022 年 6-8月出现罕见极端高温天气,6月北方地区出现区域 性高温,7 月高温开始席卷西北、华北、黄淮及长江流域,8 月全国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据 国家气候中心,6-8 月全国平均气温为 22.3℃,较常年同期偏高 1.1℃,全国平均高温日数 14.3天,较常年同期偏多 6.3天,气温和高温日数均为 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其 中,湖南、浙江、江苏、湖北、安徽、江西、上海、四川、重庆等 17 个省市区平均气温均 为历史最高。由于高温导致用电紧张,四川、浙江、安徽等省市采取了限电的措施。 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宏观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7 图 102003年以来,年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情况 图 112003年以来,我国各类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年鉴、中国气候公报,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灾害年鉴、2021年数据来自应急管理部,西南证 券整理 2.2投资受极端天气影响较大,必选消费表现出相对韧性 我国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强度大、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等特点。极端气候的出现 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近年来暴雨洪涝对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居民住所 造成破坏,从而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对较为严重。虽然从直接影响来看,随着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各类气象灾害对经济造成的损失占当年 GDP 的比重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一 方面是因为我国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高,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另 一方面是 GDP 基数的逐年增长,但间接的,气象灾害对我国投资、消费、物价等方面产生 了一定影响。 投资方面,历史上各类极端气候均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尤其是 基建投资,极端天气导致了室外工程项目停工,对现有基础设施的也产生破坏,但之后对 灾区的修复重建,以及完善基础设施以增强应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又使得投资增速在 灾后有所提升。具体来看,2006 年 6-8 月川渝出现特大伏旱,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在 7- 8月呈逐月下降的态势,8月较 6月增速下滑幅度达 12.4个百分点至 20.1。7月基础设施 建设投资同比增速也较 6 月下滑 7.1个百分点至 17.2,但 8 月份反弹至 26.1;受雪灾 影响,2008 年 1-2 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 24.3,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仅增长 3.6,远低于 2004 年以来同期水平,但 3月快速上行至 19.3;2010 年长江流域出现较 大洪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6-7月当月同比增速呈下滑走势,7月增速较 5月回落 3.1个百 分点,基建投资 6月同比增速较 5月回落 3.5个百分点,7月与 6月增速持平,但在高基数 影响下,8 月仍处于同比回落态势;2016 年 7 月,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速较 6月下滑 3.4 个百分点,其中基建投资同比下降 10.1 个百分点至 11.7,但 8 月回升至 16.2; 2021 年 7月河南遭受特大暴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同比增长 6.0转为下降 0.4,基建 投资同比自 5 月开始转为负增长,7 月同比大幅下降 10.1,但 8 月降幅收窄至 6.6。 2022 年 7 月由于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上月下滑 2.3 个百分点,但基 建投资增速在一系列宏观政策支持下仅小幅下降。国家统计局表示由于 8 月份散点疫情多 发、部分地区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影响部分地区投资项目施工,但整体来看,在稳增长一 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推动下,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仍实现 9.02的同比增速,广义 基建投资同比增长 15.40,增速均较上月有所加快。预计 9月份季节性因素减弱后,基建 投资或继续在政策助力下继续维持高增长。 0 200 400 600 800 8.5 9.0 9.5 10.0 10.5 11.0 平均降水量 平均气温 ℃ mm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21 年 暴雨洪涝 干旱 大风、冰雹、雷电 台风 雪灾 亿元 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宏观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8 图 12极端天气年份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出现回落 图 13极端天气年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或有反弹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消费方面,极端天气影响到我国部分地区居民的生活,居民消费在短期有一定下滑, 但在部分极端灾害偏多的年份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而必选消费在气象灾害冲击下表现具有 一定韧性。2006 年 6-8 月川渝地区遭遇特大伏旱,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 于 6月较上月下滑 3.3个百分点至 22.8,与 2004-2021同期平均同比增速上涨 0.04个百 分点不同,7、8 月同比继续分别下降 0.9 和 1.3 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均大于平均水平。但 必选消费(选用粮油食品、饮料、中西药品三类)6、7 月同比下滑幅度小于消费总体,且 于 8月回升了 1.9个百分点,与总体走势相反。其中,由于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7月份 中西药品类的同比增速升高,较 6月的6.0升高至 8.0;2008 年 1、2 月消费同比分别 增长 21.2和 19.1,3 月回升至 21.5,由于交通受冰冻灾害的阻碍,物价在这段时间 上涨较快,一定程度上推升了消费总额。必选消费于 2008 年 1月同比涨幅达到 32.1,超 过整体消费增长水平;2010年 6、7月消费当月同比较前值分别回落 0.2和 0.7个百分点, 而 8 月回升 1.0 个百分点至 24.3。而必选消费于 6 月同比较大幅度升高 3.8 个百分点; 2016 年 7 月消费同比下滑 0.4 个百分点至 10.2,下滑的幅度小于平均水平,8 月回升 0.4个百分点至 10.6。必选消费在 2016 年 7月也下滑 1.2个百分点,但 8月回升 1.9个 百分点,回升幅度超过消费总体水平;2021 年 6、7、8 月消费同比分别较前值回落 0.3、 3.7和 6.0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均大于平均值,9月回升 1.9个百分点至 4.4。而必选消费 6、7、8月同比增速分别回升 4.5、回落 3.1个 1.8 个百分点,在暴雨洪涝灾害冲击下相对 具有韧性;2022 年 7月由于高温天气影响,消费同比增速较上月下降 0.4个百分点至 2.7, 下滑幅度小于平均值,必选消费则同比回落 1.7 个百分点至 9.2。8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同比增长 5.4,增速较 7月回升 2.7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下降 7.41转为上升 1.08。 其中必选消费同比上升 2.3个百分点至 11.5,环比由上月下降 13.53转为上涨 4.63, 环比回升幅度大于整体水平,预计 9 月若疫情逐步受控,高温天气影响解除,消费有望继 续边际改善。 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宏观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9 图 14极端天气年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下滑 图 15极端天气年份必选消费零售相对具有韧性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注必选消费总额采用粮油食品、 饮料、中西药品三类零售额之和 物价方面,气象灾害短期对物价有一定影响,其中,雪灾及洪涝灾害对鲜菜价格的影 响较为显著,对肉价也有一定影响,高温干旱或对粮价影响较大,但总体来看气象灾害对 物价的中长期趋势影响较小。2006 年 CPI 于 6 月环比增速攀升至 1.5,同比上涨 0.1 个 百分点至 1.5,其中,由于干旱一定程度上导致粮食减产,我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了 0.5 个百分点至 2.2,此后便维持稳定上行态势,与此同时国际粮价也因美国等地干旱灾害走 高。另外,鲜菜价格同比于 9月由上月下降 0.1快速上行至增长 7.8;2008 年 2月 CPI 同比为 8.7,环比 2.6,较 1月分别上升 1.6和 1.4个百分点。其中因雪灾导致交通阻碍、 春节等因素,鲜菜价格环比大幅上升 37.3,畜肉类价格升高 6.0,粮食价格环比升 0.4;在洪涝灾害影响下,2010 年 7月 CPI 同比上行 0.4 个百分点至 3.3,环比由下降 0.6转为上行 0.4,其中鲜菜价格环比由大幅下降 14.6转为升高 4.3,畜肉类环比由 降 0.1转为升 3.7。2016 年 7月 CPI 环比由下滑 0.1转为升高 0.2,但同比下降约 0.1 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环比增速也由-12.5转为 3.8,但畜肉类环比由降转增。 2021年 7月 CPI环比由上月下降 0.4转为升高 0.3,但同比下降 0.1个百分点,鲜菜价 格环比由下降 2.3转为上升 1.3,畜肉类环比降幅收窄 5.9 个百分点。除 2021 年外, 2010 和 2016 年鲜菜价格的环比增速较 2007-2021 年的平均值略高,说明除夏淡季的影响 外,洪涝天气也对鲜菜价格走势产生了一定作用;2022 年 7月 CPI 由上月持平转为环比增 长 0.5,同比上行 0.2 个百分点至 2.7,其中鲜菜价格环比大涨 10.3,粮食价格也由 环比持平转为上升 0.1,8 月 CPI环比下降 0.1,其中 8 月下旬由于南方高温干旱天气 使得蔬菜供应有所转紧,鲜菜价格环比升高 2.0。9 月上旬蔬菜供给仍较紧张,叠加开学 季、中秋节等需求端刺激因素,蔬菜价格呈上升趋势,但中下旬随着季节性因素解除,蔬 菜价格或有所回落。 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宏观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10 图 16极端天气年份CPI环比走势 图 17极端天气年份CPI鲜菜价格环比走势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2.3 三大方面应对极端天气挑战,减少对居民生活及经济的损失 气候灾害未来可能更加频繁地出现,如何及时应对并减少其对居民和经济造成的损失 是重要关注点。7 月 21 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提 出 6个分项目标,其中包括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 1以内, 年均每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控制在 1 以内,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在 1.5 万以内。另外, 规划还明确了十四五期间防灾减灾两大主要任务和三大重点工程。后续或主要从三大 方面来应对极端天气的挑战 一是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的能力。及时和精准的气象灾害预警能够提前做好灾害 防御工作,减少极端气候对人民安全、财政、经济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灾害综合监测 预警系统建设、应急卫星星座应用系统建设等。其中,需加大卫星遥感、大数据、云计算、 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 二是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对洪涝方面,包括加强堤防建设、加快蓄滞洪 区建设、引调水骨干工程建设等、强化城市防洪排涝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排涝 能力等;应对高温干旱方面,加快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提高抗旱供水水源保障,提高农田 抗旱能力,加强森林火灾防治等;应对低温冻害方面,增强农田抗冻能力,提高市政公用 设施供水、供气、供热能力,保障交通运输畅通等。另外,还可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 老旧小区改造、防热、防寒防冻等现代建筑材料的应用。 三是做好应急物资的保障建设。目前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仍相对不足、规模不够、品类 单一。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改扩建现有 12 座中央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库和提升 35 座通用储备仓库,并且要重点完善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灾害高风险地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需打通物资的生产、采购、存储、运输、配送等多个环节,建立起应急物资保障大数据平 台等。 -1 0 1 2 3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2016年 2021年 2022年 平均值(2004-2021) -60 -10 4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8年 2010年 2016年 2021年 2022年 平均值(2007-2021) 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宏观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11 3 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受气候多方面影响,水利和种业是 应对关键 气候变化会对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影响,据IPCC 特别报告 SRCCL, 气候变化对粮食 安全的影响包括有效性、可获得性、利用效率和稳定性,意味着气候变化除了对粮食产量 的影响之外,还会对粮食的品质、种植成本、存储和运输等方面产生影响。由于农作物都 有其适宜的生长温度、降水、日照等,随着全球变暖、气温升高,粮食作物的生长期缩短, 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或增加粮食单产,但随着气温继续上升,病虫害或有所增加,作物的灌 浆时间减少,从而影响到粮食产量,同时也会减少粮食的营养成分,导致品质降低。此外, 降水的不稳定也会影响到粮食的产量,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而适度的降水量增多会使得 粮食产量上升,但极端天气比如洪涝等则会对粮食产量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 粮食的储存和运输等环节。具体来看,2000 年以来同时出现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的高温 干旱的年份包括2001年、2004年、2006-2007年、2009 年、2013-2014年、2017年和 2019 年,出现洪涝的年份有 2010 年、2016 年和 2021 年,而我国粮食产量同比下降或增 速回落的年份包括 2000-2001 年、2003 年、2005 年、2007 年、2009 年、2012-2014 年、 2016年和 2018年,可以看出 2006-2007 年、2009 年、2016 年粮食产量增速的下降/减产 与天气因素相关度较高,但其他年份粮食产量的变化或与其他因素有关,比如耕地面积减 少、政策性补助、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 分不同粮食作物来看,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水稻和玉米,2000 年以来三 大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均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其中在 2007 年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干旱 天气时,玉米单产下滑 3,小麦单产仅增加 0.4,而水稻的单产则上升了 2.4;在 2010 年和2016 年分别出现多雨的天气时,小麦单产变化不大,分别均小幅上升 0.2,水 稻单产小幅分别下降 0.49和 0.37,玉米单产则分别升高 3.6和 1.4。具体来看,小 麦是属于喜冷凉的粮食作物,相对比较耐旱,气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增加小麦产量,但 超过该范围则会抑制小麦生长。相关文献1表示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的影响在不同地域差异 较为明显,气温变化对北方小麦生长有利,对南方小麦则较为不利,而降水量的变化对小 麦的产量影响相对不明显,但光照的减弱会对小麦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水稻是喜高温、多 湿、短日照的粮食作物,种植区域主要在南方地区,但产量最高的省份是黑龙江。水稻的 产量主要受气温和日照的影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呈现区域间分化的特征,气温升高有 利于北方区域水稻产量的增长,但会抑制南方水稻产量的增长;玉米是属于喜温的短日照 作物,种植区域分布广泛,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在不同区域间的影响较为趋同,气温上升 和日照的减弱对玉米产量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也会对玉米生长产生 不利影响。 1 赵彦茜,肖登攀,唐建昭,柏会子.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及适应措施[J].水土保持研究,2019,2606317-326. 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宏观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12 图 18三个时期的粮食产量同比增速回落或与极端气候相关 图 19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单位播种面积产量变化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由于旱涝灾害发生频率愈发频繁,因此在应对我国气候变化时,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进 一步提升,从而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我国农田 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 2020 年底,我国有效农田灌溉面积达到 6916.1 万公顷,较 2000 年已经提升了 28.5。但目前农田水利建设薄弱、农田灌溉设备老化、农田灌溉用水 效率低下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水利部数据显示,由于工程缺乏与老化失修,我国小型农田 水利工程完好率平均不到 50%,大型灌排泵站设备完好率不足 60%,大中型灌区中有 60% 工程设施不配套。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 年)提出到 2022 年和 2025 年,我国高标准农田将分别累计建成 10 亿亩10.75 亿亩,预计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2022 年 累计建成 10 亿亩,20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