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水泥生产碳减排技术标准体系和碳排放权交易标准体系研究(执行摘要)-12页.pdf
中银国际:政策推动+盈利模式完善,迎接大储放量元年.pdf
中原证券:锂电池销量环比回落,短期谨慎关注.pdf
中泰证券:沿海动力煤价支撑仍强,焦煤需求旺季即将到来.pdf
中信建投:七月社会总用电量维持高增,水力发电量环比改善.pdf
中国上市公司碳中和信息披露质量报告(2020-2022)--西北工业大学.pdf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3).pdf
中国海外煤电投资建设风险预警研究报告——印度尼西亚国别研究-绿色和平.pdf
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建材应用现状评估报告-中国建筑节能协会.pdf
招商证券:工具行业锂电化+智能化趋势下,中国制造从幕后走向台前.pdf
浙商证券:盘古智能-风机润滑系统行业龙头,布局液压变桨引领国产替代.pdf
粤港澳大湾区气候协同的空气质量改善战略研究报告--北京大学.pdf
引领城市空中出租车变革(英) Volocopter 2019-6.pdf
徐伟:双碳目标下的热泵发展.pdf
信达证券:电力消费增速有所收窄,重磅电改政策有望落地.pdf
中国臭氧-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中长期战略研究--北京大学.pdf
向人人享有环境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公正过渡-国际劳工组织.pdf
正当其时、适逢其势:2023中国基础设施REITs可持续发展行动调研报告-普华永道.pdf
浙江省产品碳足迹核算与碳标签推广研究--浙江经济信息中心.pdf
文明的温度: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生态、产业及文化遗产系统性影响评估(甘肃)--绿色和平.pdf
投资气候,投资增长-OECD.pdf
资源描述: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审定教材 世界银行市场伙伴准备基金赠款项目支持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培训课件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汇编 2019年9月 目录 1. 全国碳市场建设总体考虑 1 2. 国内政策与国际经验分享 . 14 2.1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 14 2.2 国际碳市场经验分享 . 25 2.2.1 气候变化与国际碳市场介绍 . 25 2.2.2 国际经验欧盟碳排放交易 39 3. 文件解读 . 51 3.1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 51 3.2 全国碳市场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方案 . 67 3.3 2019年发电行业(含自备电厂、热电联产)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 解读 . 76 4. 数据报送及监测 . 87 4.1 核算、报告与核查制度总体要求 87 4.2 碳排放数据的核算及报告 91 4.3 碳排放监测计划制定与审核 . 108 4.4 碳排放报告的核查 118 5. 管理系统 . 131 5.1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注册登记制度及注册登记系统 131 5.2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制度及交易系统操作介绍 144 6. 企业履约 . 165 6.1 碳市场建设的履约制度. 165 6.2 CCER抵消机制 . 173 6.3 企业履约与碳管理 180 6.4 电力企业履约应对知识分享 . 192 6.4.1 华能集团碳管理经验分享 192 6.4.2 中国华电集团碳管理经验分享 . 208 6.4.3 国家电投集团碳管理经验分享 . 223 6.4.4 国家能源集团碳管理经验分享 . 237 6.4.5 广东省能源集团碳管理经验分享 249 6.4.6 申能集团碳资产管理经验分享 . 262 6.4.7 浙能集团碳管理经验分享 276 6.4.8 河北建设投资集团碳管理经验分享 . 284 7. 实操模拟 . 290 7.1 2019年发电行业(含自备电厂、热电联产)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分配试算 290 7.2 交易与履约模拟 293 7.2.1 全国碳市场模拟交易 . 293 7.2.2 碳排放权交易模拟 300 全国碳市场建设总体考虑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提纲一、碳市场政策背景二基本原理 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要点 1 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变化趋势一、碳市场政策背景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信息显示,2018年全球平均温度比198年到201年平均值偏高0.38℃ ,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过去五年(24年到0年)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五个年份。 气候变化的危害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生态平衡) 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经济社会损失等) 190年到218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近20年是2世纪初以来的最暖时期。195年到2018年,中国年平均气温每1年升高.4℃,升温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9) 一、碳市场政策背景 2 20世纪8年代以来,科学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IPC已先后发布5次评估报告,每次均比上一次更加肯定人为活动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190 年开始,国际社会在联合国框架下开始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安排的谈判,192年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7年达成京都议定书,5年达成巴黎协定,成为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 和法律基础。 一、碳市场政策背景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会议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2014年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美国务卿时指出 一、碳市场政策背景 3 一、碳市场政策背景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讲话中强调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要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要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年份 文件 目标209年到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 标 到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5年下降40-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重到1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5年增加4万公顷和3亿立方米。20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到2015年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降低7。非化石能 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5年国家自主贡献到3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5年下降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重达到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5年增加4亿立方米。2016 年十三五规划纲要到年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比1年降低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森林蓄积量增加6 亿立方米。 4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 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有利于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有利于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 升级 建设碳交易体系的重要意义命令型强减目标行业准财税碳补贴市场型权交易抵消机制 时间 文件 内容要点201年3月“十二五”规划纲要 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年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强碳排放交易支撑体系建设。201 年月十八大报告 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3年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 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2015年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建立节能量、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深化交易试点,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一、碳市场政策背景 5 时间 文件 内容要点2015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推行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制定全国碳排放权 交易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方案。完善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监管体系。2015年9月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 合声明 中国还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实行重点单位碳排 放报告、核查、核证和配额管理制度。健全统计核算、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碳排放标准体系。2016年月“十三五”控制温室 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建设和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启动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基础支撑能力。 一、碳市场政策背景 不足部分初始配额量A排放单位实际排放量超排购买富余部分初始配额分B排放单位实际排放量减出售富余一、背景二碳市场基本原理 6 重点排放单位 数据报送系统 核查机构 政府主管部门 注册登记系统 交易系统 监测报告核查制度 提供数据核查数据 配额管理制度 市场交易相关制度 报告排放 量数据核对确认 配额分配登记 买入配额出售配额 按排放量 清缴配额配额分配登记交易信息确认 全国碳市场运行框架流程 法律体系支持 财政支持外部支撑条件管理体系支持 碳排放 权交易 市场 制度要素 硬件要素 市场主体 数据报送系统 注册登记系统 交易系统 要素 配额管理制度 市场交易相关制度 重点排放单位 核查机构 政府主管部门 CER系统 监测报告核查制度 全国市场构成 7 2017年月,经国务院同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印发,标志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三、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案(发电行业)要点 基本原则坚持将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定位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服务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统一标准公平开协调同广泛参与 8 目标任务基础建设期1 模拟运行期2 深化完善期3-数据报送系统、注册登记交易能力-管理制度-开展发电业配额交强化市场风险管理完善制度和支撑体-在发电业易主体间开展配额现货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品种方式-尽早纳入CER 市场要素交易主体-初期为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条件成熟后扩大范围产品-配额现货条件成熟后增加CER及其他交易产品交易平台-全国统一、互联通监管严格的系统 9 参与主体重点排放单位(初期 发电行业)- 发电行业年度排放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年度排放达到.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其他行业自 备电厂视同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管理-逐步扩大重点排放单位范围监管主体分级 -国家主管部门-地方主管部门核查机构 符合条件要求的核查机构,依据核查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受委托开展碳排放相关数据核查,并出具独立核查报告,确保核查真实、可信制度建设 市场交易相关制度重点排放单位配额管理制度碳监测、报告与核查方案主要内容 10 建设方案主要内容发电行业配额管理 -发电行业配额按照配额分配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向所在省级主管部门提交与排放量相等的配 额,富余配额可向市场出售,不足部分需通过市场购买试过渡 -试点地区重点排放单位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实行统一管理-试点地区继续发挥现有作用,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向全国碳市场过渡支撑系统数据报送系统注册登记 交易结算建设方案主要内容 11 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重点 制度体系建设推进立法 研究配套制度 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注册登记 系统和交易系建设推进系统管理 机构建设 碳排放数据报告与核查推进历史碳排 放数据报告与核查及监测计划制定 组织开展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名单和相关材 料报送 能力建设制定培训工作 方案组织开展培训相关工作进展 12 继续推动出台条例汇总分析历史碳排放数据 确定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单确定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方案,组织配额试分配 加快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开展市场测试运行推进自愿减排交易体系建设 持续开展能力建设 下一步工作考虑 13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目录 一、对气候变化的基本认识二控制温室体排放目标三我国应政策四企业层面MRV度系 14 一、对气候变化的基本认识 (一)气候变化问题科学性逐步达成共识 IPC第四次评估报告(207)“观测到的20世纪中叶以来大部分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很可能(90)是由于观测到人为室气体浓度增加所导致的”。IPC第五次评估报告(2014)“人类对气候系统的 影响是明确的。极有可能(95)的是,观测到的1951-201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一半以上是由温室气体浓度的人为增加和其他人为强迫共同导致的”。 190IPC第一次评估报告(190)“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并增强了温效应使平均温度上升”。 IPC第二次评估报告(195)“自19世纪末以来,全球平均地面温度上升了0.3-0.6℃,这一变化不可能完全是自然产生的”,“各 种证据的对比分析表明了人类对全球气候有可辨别影响”。IPC第三次评估报告(201)“最近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变暖可能6是由于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继续以预 期影响气候的方式改变着大” 57 14 15 (二)全球气候变暖明显加快 2014-2018 1.04℃209-2018 0.93206-2015 0.87℃1850-190 气温 数据来源IPC(四)我国CO2排放量大且增长迅速 数据来源IEA2016年我国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位居全球首位,与美欧日排放量之和相当,190-2016年均增速高达9.6,人均超过欧盟比全球平均高50 16 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不是别人要我们 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2014年2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美国务卿克里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2015年1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气候大会讲话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事业,中方对下阶段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充满信心2016年1月4日,习近平主席致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巴黎协 定正式生效表示祝贺 17 (二)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新要求 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努力培育绿色低碳新增长点和新动能,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 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落实好减排承诺,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三)战略目标 209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决定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2010年1月,中国政府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中国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 到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5年下降40-5,作为约束性指标 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到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森林面积比年增加40万公顷,蓄积量增加3亿立方米 18 (三)战略目标 2015年6月,中国政府提交的到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行动目标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到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 放比205年下降60-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左右;森林蓄积量 比年增加4亿立方米左右 中国还将继续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在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城市、沿海、生态 脆弱地区形成有效抵御气候变化风险的机制和能力,逐步完善预测预警防灾减灾体系。 “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十二五”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 “十三五”规划纲要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在2015年基础上进一步降低18%, 能耗下降15,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增加林业碳汇,减少林业排放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达到165亿立方米。“十三五”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 (三)战略 19 三、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一)调整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 中国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5年的41.3提高到2018年的5.促进工业内部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抑制过剩产能 制定了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及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制定高耗能行业准入标准、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 培育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 车七大战略性兴产业 1978-20年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4619820461208 Prim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 Tertiary Industry 20 (二)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完善节能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节能法规体系,颁布了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制定、修订发布了节能监察办法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审查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等法律规定 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的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了各省(区、市),并且建立了责任制,对未能完成目标任务的地方政府官员进行问 实施了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每年汇总并公布各地区 目标考核结果开展节能重点工程 落实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健全节能标准标识加强重点领域节能 强化节能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 火电、水泥和钢铁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三)构建低碳能源体系 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大力度支持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发展安全高效发展核电 推动天然气发展加快常规天然气发展,进一步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的财政补贴、发电上网、电价补贴等政策 加快煤层气和页岩气发展严格控制煤炭消费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煤炭消费减量替代 我国205-1能源结构 21 (四)增加碳汇、控制非二温室气体排放努力增加碳汇 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强化科学技术支撑截止到2015年底,林业系统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8 处(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45处),总面积达到1.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9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 加大煤层气抽采利用控制甲烷排放控制工业生产过程非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农业活动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 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减排(五)体制与机建设 目标控制、分解、考核机制及区域率先达峰实施分类指导的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实施分类指导的区域政策优化开发的城市化地 区要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重点地加强碳排放强度控制,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要快绿色低碳转型; 推动部分区域率先达峰支持优化开发区域在20年前实现碳排放率先达峰。鼓励其他提出峰值目标,明确达峰路线图,在部分发达省市研究探索开展碳排放总量控制。 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建设完善基础统计体系常态化开展清单编制和核算工作 初步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 、目标北京,天津河上海江苏浙山东广20.5 福西南湖重庆四川19辽宁吉林安徽贵州云陕8内蒙古黑龙甘肃夏7藏青新疆12 各省、区、市“十三五”碳强度目标 22 (五)体制与机建设碳排放交易试点201 年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试点地区在立法、MRV、配额分配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碳资产意识逐渐强化。 截至5年底,7个试点碳市场已经全部启动,共纳入20余个行业、26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年排放配额总量约1.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和深圳碳市场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 已经完成了次碳排放权履约;7个试碳市场累计成交的排放配额交易约万吨二氧化当量,计易额约为23亿元。2017 年,正式启动了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展制度设计、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法以及全国碳交易登记注册系统等研究(五)体制与机建设 碳排放交易试点20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 作的通知,在广东、杭州等五省八开展低碳试点3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的通知。2014年6月,公示了第一批5家申报园区通过审核的名单2014 年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的通知。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进一步加强对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的导 我国三批低碳试点省、市分布图 23 (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成效经初步测算,2018年中国碳强度比205 年下降约45.,已超额完成碳强度下降-的目标,基本扭转了碳排放快速增长局面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4.3根据中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209-年),中国森林面积已达.8亿公顷,完成了20年森林面积增加目标的6;森林蓄积量1537 亿立方米 中国205-18碳强度下降率0.5 0.6 0.7 0.8 0.9 1.0 1.1下降率(2)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非化石能占一次() 中国20-18非化石能源占比变化四、企业层面MRV制度体系 24 政策文件 23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暂行办法”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核查管理暂行办法”正在制定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4]63号)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6]57号)及其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等附件2013-2015年)关于做好2016、2017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及排放监测计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7]1989号)(2016、201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改气候规〔2017〕2191号)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和相关材料报送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2019]528号)报告指南 24 57号文、1989号文、528号文(补充数据报告表) 第一批(2013年,10个行业) 发电、电网、钢铁、化工电解铝、镁冶炼、平板玻璃、水泥陶瓷民航 第二批(2014年,4个行业) 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石油化工独立焦化、煤炭生产 造纸、其他有色金属冶炼、电子设备制造机械设备制造、矿山、食品、公共建筑运营 陆上交通、氟化工、工业其他行业 第三批(2015年,10个行业) 25 气候变化与国际碳市场介绍美环保协会 ABOUT EDF 关于美国环保协会著名的非营利性组织A leading U.S. environmental NGO成立1967年 Founded in 1967拥有超过20万员more than two milion members从事领域主要包括气候和能源、人体健康生态保护海洋等 Focused areas climate and energy, oceans, ecosystems, health, etc. 26 美国9个办公室 9 offices in U.S. 欧洲办公室 Europe office 中国办公室 China office 墨西哥办公室 Mexico office EDF OfficesU.S美国·Europe 欧洲· China 中国· Mexico 墨西哥 2017年6月30日,美国环保协会获得北京市公安局颁发的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登记证书,成为首家由环境保护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境外非政府组织。 On 30th June 2017, EDF received a Registration Certification for Oversea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ssued by Beijing Municipal Bureau of Public Security, becoming the first foreign NGO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F China Progm Carbon EmisTdg碳交易 Gre Suply hai绿色供应链Power jct电力Enviroetal fc环境执法美国保协会中项目Oeas海洋CMF能源模型论坛 Env Monitoring环境监测 Perits 许可证19Invited oparict nChi’s plotrjec nSO 2 iso trading受邀参与了中国首个二氧化硫排污权试点项目 27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