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与自然和谐低碳社会的环境观 (日)稻盛和夫 主编 陈琳珊 译 ISBN978-7-111-66076-7 本书纸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电子版由华章分社(北京 华章图文信息有限公司,北京奥维博世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中国台湾地区) 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客服热线 86-10-68995265 客服信箱servicebbbvip.com 官方网址www.hzmedia.com.cn 新浪微博 华章数媒 微信公众号 华章电子书(微信号hzebook) 目录 前言 第1章 地球系统中接近极限的“人类圈” 宇宙视角下的“人类圈” 基于地球科学的人类观思考“何为人类” 加速扩大的人类圈问题 人类圈内部系统开始瓦解 讨论|围绕第1章 ◎只有宗教能拯救文明与环境的危机吗 ◎如何确立地球伦理与地球系统和谐共存的人类观 ◎农耕畜牧文明是一种致死性的系统 ◎人类为何而存续 ◎“小船的警笛”与“我关联,故我在” 第2章 预示地球文明未来的非洲的惨状 环境与文明的关系 对于“文明”与“未开化”的认识 文明内部的普遍性、合理性和功能性 欲望无限扩大衍生的悲剧 因人类欲望膨胀而恶化的地球环境 遭受持续性破坏的生态系统 非洲的现状预示着地球文明的未来 人类毁灭的过程 人类活动原理三法则限制了地球环境对策的制定 讨论|围绕第2章 ◎非洲已经进入崩塌的进程之中 ◎为何各类严峻的问题会同时出现在非洲 ◎全球化的趋势是否无法阻挡 ◎只有重新定位现代文明,才能催生新文明 ◎一个人代谢的能量相当于一头大象的能量 ◎我们能否提出改变社会的具体方案 ◎控制欲望是否会使遗传基因恶化 ◎受欲望牵引的近代文明 第3章 从脑科学的角度审视人类、文明与环境 大脑在宇宙史中的位置 文明的发展与大脑的进化 抑制文明失控发展的因素 尊重多样性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讨论|围绕第3章 ◎人类的内心意识由脑而生,其定义是什么 ◎只有晚期智人的大脑才能扩大认知的时空范围 ◎语言研究与脑科学 ◎尼安德特人与晚期智人对于石器使用的时空认知差异 ◎“大脑”与“内心意识”的先后问题 ◎大象的反击与脑科学必须分辨的情况 第4章 构筑利他性遗传基因优越性的生命文明 通过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解读文明的含义 遗传信息开启按钮的发现 “原本”作为“适应”的前提不可或缺 控制生命的三大模式 地球生命中被程序化的自我解体机制 利他性遗传基因的优越性 人类原本的生存环境热带雨林 人类原本的生存模式狩猎采集 作为必要信息的“热带雨林之声” 从生命科学的世界观研究文明的含义 原本性文明与适应性文明 分栖共存型社会与非分栖共存型社会 实现群体控制与自组织化的行为控制机制 行为控制系统的层级结构 奖赏脑系统主导型社会与惩罚脑系统主导型社会的对比 奖赏脑系统高度活跃状态下巴厘岛居民的祭祀活动 信息环境的“原本指向” 讨论|围绕第4章 ◎“祖母”的出现与走出非洲和农耕生活紧密相关 ◎农耕畜牧文明是不是人类灭亡的一个过程 ◎农耕畜牧文明与稻作渔捞文明之间不同的崩塌方式 ◎人口问题、气候变暖和语言的发展孕育了农耕畜牧文明 ◎何为“后农耕畜牧文明” ◎拒绝自我解体的现代文明的崩塌 ◎对于利他性稻作渔捞文明的研究 ◎只重视人类生命的基督教思想的局限性 ◎尝试重新复活俾格米人的生存方式 ◎我们能否对抗日渐庞大的“人类圈” ◎从“利己性快感”向“利他性快感”转变 ◎参考文献 第5章 现代文明是否会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灭亡 “机械论自然观”的实质性瓦解 从“机械论自然观”到“创发自组织系统的自然观” 宇宙的自组织 “对称性自发破缺”与宇宙的形成 生命的诞生与进化 人类是否会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灭亡 科学有“绿色科学”和“黑色科学”之分 从超加速社会到稳定社会的大转变 讨论|围绕第5章 ◎神的力量推动“创发自组织系统”不断发展 ◎日本人传统的“自组织系统”的思考方式 ◎以利他之心为基础创立新文明的时代已到来 ◎“慈悲”是21世纪新文明的关键词 ◎对于利他之爱的无限自我满足感 第6章 危机时代促使新的文明原理诞生 能否创建新的文明原理 危机时代将催生新的文明原理 人类能否构筑新的文明原理 人类能否避免重大纷争 地球上是否会发生超级纷争 参考文献 结束语 从“增长的极限”到“生存的极限” 撰稿人简介 关于稻盛财团 京都奖 历届京都奖获奖者 盛和塾 前言 回顾漫长的人类文明史,没有永不消逝的文明。 特别是一味掠夺自然的文明,其历程更为短暂。掠夺规模越大, 文明发展越繁荣,但同时也崩塌得越彻底。现代文明对自然大规模的 掠夺与破坏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因此人们对于现代文明即将迎来 终结的猜测也是合乎情理的。 现代文明何时将以何种形式崩塌未来,等待我们的将是怎样的 世界为了探明这些问题,为人类敲响应对这些危机的警钟,我认为 很有必要提出对策与见解,以采取措施渡过这些看似不可避免的危 机。 那么,过去的文明在地球环境的变化中经历了怎样的兴亡呢在 此,本书将首先通过文明兴亡与气候变化及森林破坏等环境史的关 系,对文明兴亡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 除此之外,环境变化会对人类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方式产生怎样 的影响它与政治、经济活动的变化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对于上述问 题,本书也进行了探讨。 根据迄今为止的研究结果,很显然过去文明的兴亡可以分为两 类一类是通过一味地掠夺自然资源,实现短暂的繁荣,而后又骤然 崩塌的文明;另一类是虽然朴实无华,却与自然和谐共生、可循环、 可持续发展的文明。 21世纪,人类如何在有限的地球资源中维持繁荣发展这一问题 备受关注。为了渡过21世纪地球环境与文明的危机,人类有必要重新 发掘与自然和谐共生、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的价值。 除此之外,在文明与环境的关系中探明与自然和谐共生、可循 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的价值,并将其智慧之处运用到未来文明的构 筑中,也是本书将要考虑的问题。 那么,如何将与自然和谐共生、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的价 值,通过一定的方式运用到未来文明的构筑中呢现代的物质能源型 文明,是通过过度掠夺地球环境构筑起来的,我们可以通过预测这类 文明何时将以何种形式崩塌的方式,为人类敲响警钟。为了避免人类 文明崩塌的危机,我们又将如何创造文明,创造出怎样的文明呢本 书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与方案。 我们犹如漂浮在大海上的一只小船,一旦这只船鸣笛,就会有来 自四面八方的小船鸣笛响应,期待这些小船能够卷起强有力的洪流。 稻盛财团理事长 稻盛和夫 巴厘岛美丽的梯田景观 依自然倾斜的地势修筑而成的错落层叠的梯田,具有巧妙的给排 水系统,为了渡过21世纪地球文明的危机,再创与自然和谐共生、可 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显得尤为重要。(摄影河合德枝) 在有限且不均衡的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的死亡生命比不死生 命更具活性 资料来源参照Oohashi T.et al., Journal of Artificial Life and Robotics, 5, 2001绘制而成。 不死生命在可生存的范围内极速“扩张”,迅速占领所有的生存空 间,而后停止繁殖。然而,死亡生命在实现繁殖的同时解体,将实现 生存的空间和物质返还于自然,留给子孙后代。死亡生命的子体在此 基础上诞生,并无限重复上述过程。在此过程中,死亡生命加快适应 性进化的速度,不断扩大生存范围。 在有限且不均衡的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利他性最高的死亡生 命最具活性 资料来源参照Oohashi T.et al., Artificial Life, 15, 2009绘制而成。 从图中可看出,与地球生命拥有相同利他性结构的生命,比其他 所有生命都更具活性。这一结果,可以为“为何现存地球生命都无一例 外地拥有死亡基因”这一问题提供全新的解读。 第1章 地球系统中接近极限的“人类圈” 松井孝典 宇宙视角下的“人类圈” 提到“环境与文明和谐共存”这一问题,我基本上会从“地球系统”的 角度展开探讨。那么,地球系统的角度指的是什么呢具体来讲,就 是从宇宙观视角思考“文明的含义”。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人从宇 宙观视角思考这个问题。因此,以下即将陈述的观点都是本人原创 的。这一视角的基本观点便是,在137亿年的宇宙历史长河中和137亿 光年的宇宙范围内,来探究“文明的含义”以及“文明的普遍性”问题。由 于是从宇宙观的视角展开思考,因此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维度比安 田喜宪先生的视角更为广阔。与安田先生具体而细致的内容相比,本 人的研究难免会较为粗略,在此,要先请各位给予谅解。 那么进入正题。文明的含义是什么我的结论是,创造人类圈并 生存其中的生存方式。具体内容将在下文做详细说明。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何为地球系统。假设地球为一个圆形球体, 其中包含着大气、海洋、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等离子圈等各 种各样的子系统(构成要素),这些物质圈共同构成了地球(见图1- 1)。如果采用“地球系统”这一说法的话,那么这些物质圈就是地球系 统的构成要素,其中之一就是生物圈,我们便生存在从生物圈分离出 来的人类圈这一子系统中。 人类圈这一全新的子系统的诞生,意味着地球上整体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将会发生变化(见图1-2)。这一变化正是我们今天称为“污 染”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由于人类圈这一新子系统的诞生而引 发环境问题的情况,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并非首次。在生物圈诞生之 时也出现过地球环境问题,当时大气和海洋都受到了污染。而后,氧 气不断聚积,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大气层。在大陆地壳生成之时 也发生了环境问题,当时的海洋被大陆物质污染,大陆上的盐分留在 了海洋中。其结果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海洋中大量溶解,使得大 气层的主要成分由二氧化碳转变成了氮气。如果没有上述这些认识, 仅从人类圈内部这一封闭的视角来看待地球环境问题,做出一些缺乏 远见的善恶判断的话,那么将偏离问题的本质。总而言之,我们创造 了地球系统中的人类圈并生存其中这一认识是极其重要的。 图1-1 地球系统 图1-2 基于系统论的地球发展史 言归正传,生物圈与人类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子系统。从宇宙中 看地球,在夜半球可以看到一片光的海洋,这就是人类圈(见图1- 3)。追溯人类的发展历程,自700多万年前从生物圈中诞生以来,人 类一直生活在生物圈这一封闭的环境中。即使是进化成智人[1]之后,至 少在1万多年前一直如此。但是,现代人类是生活在自己创造的人类圈 这样一个子系统中的。实际上,从地球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这可以说 是狩猎采集型生存方式与农耕畜牧型生存方式的差别之所在。 图1-3 现在的地球 为什么说狩猎采集型生存方式是封闭在生物圈中的生存方式呢 我们可以以食物链为例来进行说明。食物链中的生物依靠生物圈内部 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而生存,这种生存方式就是狩猎采集型。不只 是人类,其他动物也是以这种方式生存的。因此,狩猎采集型是封闭 在生物圈中的生存方式。 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农耕畜牧型是怎样的生存方式以砍伐森林 建造田地为例,毁林造田会导致太阳放射的能量发生变化。例如,反 射率发生变化,那么太阳放射的热量被地表吸收或反射的量也会相应 发生变化。再如,下雨时森林和田地遭受雨水侵蚀的程度也相应不 同。这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人类圈的诞生会改变地球的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分析,就是跳出封闭于生 物圈的生存方式,建造一个不同的物质圈或者创造不同的构成要素并 生存其中。因此,若从宇宙的视角出发,那么我们可以将文明定义 为“创造人类圈并生存其中的生存方式”。 [1] 来自拉丁语homo sapiens, homo 意为“人”,sapiens 意为“智慧”。智人 是生物学中全体人类的共有名称。译者注 基于地球科学的人类观思考“何为人类” 我认为,我们需要在上述文明定义的基础上来思考现在文明的问 题之所在。因为智人时期已经开始了这样的生存方式,因此首先我们 需要思考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何为人类”。根据迄今为止对于这一 问题的探讨成果,可概括为哲学人类观和生物学人类观两种理论。哲 学人类观基本上是对于“何为认识”这一问题,即每个人的自我认知进 行研究。现代脑科学也属于这个研究范畴。 生物学人类观基本上是对于“封闭生存于生物圈时期的人类”进行 研究,即通过与猿类及其他动物的对比,对“何为人类”这一问题进行 探究。但是,实际上从这两个角度出发,都没有得出“人类圈”的概 念,即以上两种观点在对文明定义进行思考时,都未跳出生物圈的范 畴,都未意识到重新创造人类圈并生存其中的生存方式。如今,我们 关注的重点是“何为人类圈”以及“如何创造人类圈的未来”这两个问 题。因此,我们必须对包含以上两个问题的人类观进行思考,我将之 称为“地球科学的人类观”。我认为,我们必须构筑这样全新的人类 观。同时,这也是对“创造人类圈并生存其中的人类含义”的思考。地 球科学的人类观的观点认为,智人与其他人类是不同的。原因有两 个一个是“祖母”[1]的出现,另一个与能够清晰表达的语言能力相 关。从结果来说,“祖母”的出现使人口增加,语言能力则使脑中神经 细胞网络化,即在大脑中构筑内部模型,形成认知能力。这对于人类 选择创造人类圈以及生存其中的生存方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就 是说,一方面,人类面临着因人口增加而导致的粮食不足的问题;另 一方面,人类拥有将外界世界投射到脑中,并在脑中形成内部模型的 能力。因此,我们才拥有了构筑人类圈的能力。所以,若我们要思 考“文明将何去何从”这一大问题,首先必须重新认真探讨人类的自我 认知这一人类观的基本问题。同时,我们还需要思考,与地球系统和 谐发展的人类圈究竟是怎样的。图1-4对人类圈文明的状态进行了象征 性的描述。如果用圆形来表示地球系统和人类圈的话,可以从图中看 出,人类圈在不断扩大。若按此速度持续发展,到21世纪,人类圈刚 好会与地球重合,整个地球将变成人类圈(见图1-4d)。对此我将在 下文进行详细阐述。 图1-4 地球系统论文明 [1] “祖母假说”观点认为,由于一些足够长寿到祖母的女性帮助喂养孙 辈,促进了下一代基因的优化,使她们的长寿基因传给后代。译 者注 加速扩大的人类圈问题 20世纪的人口总量与100年前相比增加了4倍。如果照此增长速 度,人类整体的重量与地球的重量持平需要多少年呢虽说这种情况 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也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只需不到3000 年的时间,人类整体的重量就将与地球的重量持平。按照100年增加4 倍的速度,50年就是增加2倍。如果按照50年翻一倍的速度不断增加的 话,只需不到3000年的时间,人类整体的重量就将达到地球的重量。 到那时,地球系统就基本等同于人类圈了。上述这种急剧增长速度是 很严重的问题。 最初人类创造人类圈并生存其中的时候,是怎样的状态呢以江 户时代的日本为例。虽然从能量学的角度来说,此时人类已经创造了 人类圈并生存其中,但还是封闭于地球系统中(见图1-4b)。因此, 这个时期的人类圈与地球系统处于和谐共生的状态。工业革命之后, 人类圈获得了内部驱动力(能量),极速扩大。在图1-4c中,这种驱 动力已超过地球系统边缘了。在内部能量的驱动下,人类圈就变成了 如今这种规模。 这里所说的人类圈的驱动力,指的是化石燃料和核能。人类在获 得驱动力之后,得以通过“物质转化”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物质欲望。从 物质转化利用的意义上来说,如今我们的物质转化速度比图1-4a和图 1-4b所示时期加快了10万倍。这是通过与地球上正常的物质转化速度 相比得出的数据。如果以还未获得内部驱动力阶段的地球系统的物质 转化速度为基准,现在的物质转化速度比当时加快了10万倍。 接下来我将对此做详细说明。在上文人口增长的例子中,我曾指 出,人类是以3000年内达到地球重量的速度在增加。那么,地球形成 经历了多长时间呢可能需要数亿年吧。3000年达到地球重量的增长 速度比地球正常的增长速度快10万倍。再举个其他的例子,假设在澳 大利亚挖掘铁矿石,将其运往日本。如果要把在澳大利亚挖掘出的所 有铁矿石全部运往日本需要多长时间呢至多也就300年吧。从整个地 球系统来看,澳大利亚大陆由于板块运动逐渐向北移动,最终将与日 本列岛相撞,这应该是3000万年之后的事了。从铁矿石转运的例子中 我们可以看出,原本需要3000万年完成的变化,300年的时间就完成 了,速度大约加快了10万倍。 由于我们加快了地球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速度,导致创造人 类圈的生存方式出现了问题。这样的生存方式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地 球系统变成了图1-4c所示的状态(人类圈不断扩大)。因此,若要探 讨与地球系统和谐共存的人类圈的状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 使人类圈的增长速度减慢。如何使10万倍的速度减慢,这是一个很具 体的问题。 以这种俯瞰全局的观点来思考问题时,我们能发现另外一个重要 的问题。与上文提到的系统论的角度不同,这个问题是从历史论的角 度出发得出的。例如,在137亿年的宇宙发展史中,自然是如何变化 的这是一个历史的方向性问题。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在这种情况 下,自然的历史本质是分化。分化指的是,物质从等质的状态转化为 功能不同、性质各异的状态。例如,在宇宙形成初时的大爆炸状态, 实际上就是一种混沌无序的状态,这时宇宙各部分还处于均质状态。 宇宙从均质状态开始不断膨胀,整体温度降低,结果形成了各种构 造,引起了分化。那么,为何说历史的本质在于分化呢从物理学的 角度来看,是由于“冷却”现象的发生。正是因为宇宙冷却才发生了“分 化”。宇宙在大爆炸发生之后不到10亿年的时间,就形成了银河系与天 体。行星最迟在50亿年前也已经形成了,生命也随即诞生。上述变化 都是宇宙分化的成果。 地球形成的历史也几乎与宇宙一致。地球形成初期呈熔浆状态, 而后从熔融态的火球开始冷却凝固。从物理性质来看,最初地球上各 部分都是均质的,物质圈也只有原始大气和岩浆这两种构成要素。之 后,岩浆海洋凝固分化成地核、地幔和地壳,原始大气分化成海洋和 大气。在这些物质的基础上,形成了生物圈,而后再分化出人类圈。 这就是地球形成的历史。为何会发生这些分化就像原始大气发生的 变化,是因为地球表层环境冷却引起的。我们将发生在生物圈内部的 变化,称为“生命的进化”,其本质就在于分化。这是基于历史的角度 得出的结论。 人类圈内部系统开始瓦解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我们有必要尝试对人类圈如今发生的变化进 行思考,即探究人类圈的分化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我们很 难具体阐述人类圈的分化,但是,如果只是描述人类圈正在发生的变 化,就比较清晰易懂了。 例如,网络社会的特征在于,将信息传播至个人。人类圈也是一 个系统,想要系统地对人类圈进行研究,就需要对人类圈的各个构成 要素进行研究。从系统化的角度思考人类圈的话,其构成要素就成为 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人类圈的最终构成要素是每一个人,而网络社 会的本质就是将信息传递到每个人。 这意味着,人类圈通过每个人身上获取构成人类圈系统的要素。 将人类圈与上文所举的宇宙历史的例子对比,实际上,其状态与宇宙 大爆炸相同。现在的宇宙结构是分化后的状态。正如上文所述,从宇 宙发展史来看,宇宙是通过破坏原始构造,分解成最终的构成要素。 现在,人类圈发生的变化和宇宙发生大爆炸时相同。我们可以判断, 人类圈最终的构成要素就是一个一个的人。现在人类圈发生的变化可 以说是人类圈均质化、混沌无序状态的开始。 网络社会的含义是什么简言之,网络社会破坏了人类圈所有的 结构,使其朝着均质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人类圈应有的发展方向是分化。但是,现在人类圈正朝着与历史相反 的方向发展。 接下来,我想思考一下人类未来将如何发展。毫无疑问,现实世 界的上升趋势将迎来终结,物质及能量也不可能永远保持增长趋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显然人类圈即将迎来终结。以污染为代表的地球环 境问题也许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们所面临的不只是环境问题。由于人 类圈过度扩大,一旦发生某种自然灾害,后果将不堪设想。人类的过 度活动引起了地球的变化,而地球环境问题正是地球系统对人类圈的 反作用所引起的。地球系统会对人类圈的扩大产生副作用,这也是人 类圈无法一直保持无限上升和无限扩大的原因。 除地球环境问题之外,能源问题、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等一系列 问题,都能让人类圈引发地球内部的变化。举个简单的例子,按照日 本这样发达国家的水平,若将人类圈现在使用的能量换算到每个人身 上,大约等同于一头大象代谢的能量。那么这种状态是否可以持续 很明显,生物圈中无法同时维系100亿头大象的生存。但是,这种现象 正发生在现实世界中。 接下来,我将对人类圈内部系统的瓦解进行具体说明。近期金融 市场的混乱,正好证明了赛博[1]世界的发展也终于迎来了终结。如果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