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北京金正纵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22年版 世界与中国能源转型发展研究 2 0 2 1 年 , 全 球 经 济 与 能 源 消 费 强 势 复 苏 , 但 大 国 博 弈 愈 演 愈 烈 , 重大地 缘 冲 突 影 响 持 续 发 酵 。 受 地 缘 冲 突 以 及 极 端 恶 劣 天 气 影 响 , 传 统 化 石 能 源 价 格 上 涨 态 势 加 剧 , 石 油 市 场 逐 步 复 苏 , 但 天 然 气 供 需 矛 盾 凸 显 , 价 格 创 下 历 史新高 , 倒 逼 全 球 煤 炭 发 电 逆 势 增 长 ; 可 再 生 能 源 装 机 量 再 创 新 高 , 但仍然 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清洁能源需求 , 全球能源转型在曲折中前进 。 本 研 究 立 足 于 全 球 能 源 转 型 的 发 展 形 势 , 重 点 探 讨 了 煤 炭 行 业 、 石油与天 然 气 行 业 以 及 新 能 源 重 点 行 业 ( 太 阳 能 、 风能 、 地热能 、 氢能等 ) 发 展 现 状 , 从 世 界 不 同 地 区 不 同 能 源 的 储 量 、 产量 、 消 费 量 、 供 需 现 状 出 发 , 结合我国 “ 富煤 、 缺油 、 少气 ” 的 基 本 国 情 , 重 点 分 析 了 我 国 不 同 能 源 产 业 发 展 的 关 键问题 、 对 策 和 未 来 发 展 前 景 。 最后 , 对 我 国 实 现 碳 中 和 的 路 径 及 重 要 抓 手 进行了分析 , 提出了我国能源转型的方向与阶段目标 , 以供参考 。 前 言 煤炭行业发展形势与转型路径2 新能源发展机遇、面临的挑战与对策4 我国碳中和实施路径与能源转型展望5 油气行业发展形势与稳油增气战略布局3 全球能源转型发展形势1 报告提纲 1、全球正在经历第三次能源转型,预计 2040年从油气时代进入低碳时代 世界能源体系演变 主要能源消费占比变化 能源转型是指能源系统内部根本的 、 结构性的变化过程 , 突出表现为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主导性能源种类的 变化 , 本质上是能源生产 、 消费方式 、 商业模式乃至观念的转变 。 由一种能源转向另一种新能源的过程中 , 如果 新的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达到 5, 则被认为是能源系统 开始转型的标志 ;如果新的能源 在能源消费总量 中的比例超过一半或占据大部分 , 则认为这是能源 转型完成 的标志 。  第一次能源转型 (薪柴时代 煤炭时代) 1840年(开始) 1881年(完成)  第二次能源转型 (煤炭时代 油气时代) 1913年(开始) 1965年(完成)  第三次能源转型 (油气时代 低碳时代) 2000年(开始) 2040E(完成) 4 1965-2021年 世界 一次能源消费量变化( EJ, 1018J) 当前 , 全球正处于第三次能源转型的初级阶段 , 其核心是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 最终实现从化石能源体系 向绿色 、 可持续的可再生能源体系转变 , 最终实现油气时代向低碳时代 ( 2040以后 ) 的转型 。 1965年以来的全球能源消费格局 可再生能源迅速崛起 ;不同能源消费占比呈现出 “ 两降两升一趋稳 ” 的局面; 2021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强势复苏 , 相较于 2020年增长 5.8, 已超过疫情之前 ( 2019年 ) 1.3。 1965-2021年 世界不 同能源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量比值 2、当前全球正处于第三次能源转型初期,新能源逐渐崛起 , 2021年能源消费强势复苏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1965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2021 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 EJ)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核能 可再生能源 37.4 25.7 28.3 25.0 30.6 26.9 41.7 49.4 40.6 39.7 31.0 14.6 22.0 24.4 6.5 4.3 6.1 7.3 13.5 -5.0 5.0 15.0 25.0 35.0 45.0 55.0 1965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2021 不同一次能源消费量占比( )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核能 可再生能源 5 1965-2021年 中国 一次能源消费量变化( EJ, 1018J) 2021年中国煤炭 、 石油 、 天然气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耗的 54.5、 19.7和 8.7, 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分别占比 为 14.9和 2.3。 从能源转型的定义上看 , 中国仍然处于煤炭时代 , 第二次能源转型尚未完成 。 能源转型模式具有中国特色 , 有可能跳过油气时代 , 从煤炭时代直接进入低碳时代 。 1965-2021年 中国 一次能源消费量及结构变化 3、中国第二次能源转型尚未完成,未来可能走出中国特色能源转型之路 86.8 70.4 76.8 69.3 73.6 54.5 8.4 23.8 17.1 22.6 19.7 8.7 2.3 14.9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65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2021 一次能源占比( )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核能 可再生能源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1965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2021 一次能源消费量( EJ)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核能 可再生能源 6 环境和气候政策技术进步 地缘政治冲突能源安全 最根本的驱动力 关键驱动力 部分国家的核心驱动力 加速推进能源转型 新能源自身优势 4、技术进步、气候政策、能源安全 及地缘政治冲突推动 能源 加速 转型 技术进步以及规模化发展,使得风 光等新能源利用成本大幅度下降 巴黎协定 使得各国更加注 重低碳减排,注重绿色能源 全球经济与能源消费复苏、 2021年美国宽松的货 币政策, 2022年俄乌冲突等因素推动能源价格上 涨,引发能源安全担忧。 7 多元化 数字化 进入传统能源和可 再生能源长期共存 的 多 元 化 时 代 。 2040年预计石油 、 天然气 、 煤炭和非 化石燃料将各占一 次能源消费的 1/4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 未来将引领能源行 业变革 。 以智能电 网 、 电动汽车 、 能 源物联网 、 移动储 能站 、 区块链技术 将促进行业发展 。 分布式能源发展迅 速 , 将成为能源领 域发展的一个重点 , 屋顶光伏 、 家庭储 能 、 小型冷热电联 供等蓬勃发展 。 能源发展的刚性要 求和必然趋势 。 巴黎协定 发挥 重要约束作用 , 成 为全球性的气候协 议文件 。 国际能源贸易 、 技术 、 政策和能 源治理方面将趋 于全球化 。 低碳化 全球化 分散化 5、低碳化、多元化、全球化、数字化、分散化是能源转型的趋势 8 煤炭转型发展 全球 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下降到 26.9, 是 2003年 以 来的最低水平 。 未来煤炭将逐渐向清洁利用方 向发展 , 绿色开发 、 高效发电 、 清洁转化以及碳捕集利用与 封存 等均是未来煤炭的重要转型发展路径 。 石油稳定 发展 BP公司预计到 2040年 , 石油的需求年均 增长 0.3, 整体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 但是 2020年以来 , 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不及预期 , 预计未来 5年石油供需 将进一步趋紧 , 油价将保持在中高位 , 可能会出现 1-2次 大幅波动 。 天然气 鼎盛发展 天然气在在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的桥 梁作用 , 未来 “ 天然气 ” 产业将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 ( 天然气 水电 、 风光电 、 天然气 氢能;天然气 余压 发电 、 天然气 伴生资源 、 天然气 CCUS等 ) , 预计全 球 到 2035年或 21世纪中叶 , 天然气将进入鼎盛期 , 成为 超越煤炭 , 仅次于石油 的第 二 大能源 。 新能源机遇 发展 进入发展的机遇期 , 特别是风能 、 太 阳能 、 地热能 、 氢能 等 产业 。 注核能属于新能源范畴 , 但是不属于可再生能源范畴 。 6、未来的能源格局是煤炭转型、石油稳定、天然气鼎盛、新能源机遇发展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 EJ)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核能 可再生能源 煤炭转型发展 石油稳定 发展 9 煤炭行业发展形势与转型路径2 新能源发展机遇、面临的挑战与对策4 我国碳中和实施路径与能源转型展望5 油气行业发展形势与稳油增气战略布局3 报告提纲 全球能源转型发展形势1 2021年 , 全球煤炭产量 81.73亿吨 , 同比 增长 6, 全球煤炭消费量 77.69亿吨 , 同比增长 5.9, 煤炭在 一次 能源结构中的占比 为 26.9, 比 2020年下降 0.3。 目前 , 全球煤炭整体处于 供过于求的状态 , 但是部分地区供 需不平衡 。 亚太地区探明储量 、 产量 、 消费量均为世界最高 , 世界占比分别为 42.8、 75.8、 79.9。 1、全球煤炭供过于求,亚太地区储量、产量、消费量占比最高 2021年 全球不同地区煤炭产量( 左 )及消费量( 右 )占比 11 2、 煤炭探明储量高度集中,煤炭消费量全面增长,总量超过疫情之前的消费水平 国家 2020消费量( EJ) 2021消费量( EJ) 同比 增长( ) 世界总消费量 151.42 160.10 5.73 中国 82.27 86.32 4.92 印度 17.54 20.09 14.54 美国 9.20 10.57 14.89 日本 4.57 4.80 5.03 南非 3.48 3.53 1.44 俄罗斯 3.27 3.41 4.28 印度尼西亚 3.26 3.28 0.61 韩国 3.03 3.04 0.33 越南 2.10 2.15 2.38 德国 1.84 2.12 15.22 2021年煤炭消费量排名前 10国家 世界前十大煤炭 资源国 , 探明储量 占全球总探明储量的 90.8, 美国探明储量最为丰富 , 我国煤炭探明储量 为 1415.96亿吨 , 居世界排名第四位 , 世界占比 13.2。 世界前十大煤炭消费国中 , 亚洲独占 6席 , 煤炭消费量全面增长 。 2021年 , 中国煤炭消费量 增速 4.92, 占 全球总消费量的 53.9, 2021年全球煤炭消费总量超过疫情之前 2019年的水平 。 2495.37 1621.66 1490.79 1415.95 1059.31 398.91 359 343.75 269.32 256.05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美国 俄罗斯 澳大利亚 中国 印度 印度尼西亚 德国 乌克兰 波兰 哈萨克斯坦 2021年世界煤炭探明储量排名前 10名国家(亿吨) 12  中国是产煤大国 , 2021年煤炭产量世界占比 50.4, 占比与 2020年持平 。  近年来 , 中国煤炭产业经过国家政策调控 , 经历了 2013-2014年的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以及 2016年供需缺口 扩大的局面 , 发展到 2019-2020年 , 煤炭供需 、 进口量 、 产量基本稳定 。  2021年受国际油气价格增长的影响 , 部分省市拉闸限电后 , 煤炭价格开始直线飙升 , 10月中国有序释放煤炭 优质产能 , 扩大进口 , 产量及进口量再创新高 。 2010-2020年中国煤炭产量及增长率 2010-2021年中国煤炭生产、进口及消费情况 3、中国是世界最大产煤国,近 10年依靠政策调控稳定 “ 紊乱 ” 的市场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消费总量(亿吨) 煤炭产量(亿吨) 进口量(亿吨) 34.28 37.64 39.45 39.74 38.74 37.47 34.11 35.24 36.98 38.46 38.40 40.70 9.8 4.8 0.7 -2.5 -3.3 -9.0 3.3 5.0 4.0 -0.2 6.0 -10 -5 0 5 10 15 30 32 34 36 38 40 42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煤炭产量(亿吨) 增长率( ) 产能过剩,严 重库存,全行 业亏损 供给侧改革, 逐渐变为供小 于求 1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 、叠加双碳战略下, 中国煤炭产业的特点 煤矿开采能耗高、污染严重、 劳动密集、安全事故频发 煤电、煤化工系统面临深度 脱碳压力 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不成熟、 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煤炭消费被严格控制,煤炭 企业业务发展受限 以煤矿智能化为核心,推动 高质量低碳转型发展 发展煤电、煤化工 CCUS 发展煤炭气化、煤制液体燃 料、高效燃烧、污染防控等 着眼新能源产业布局,加快 低碳转型升级 智能化转型, 提高产业机械 化 、智能化 程度 推进产业技术 与负碳技术结 合发展,实现低碳转型 技术 创新, 发展 煤炭清洁利 用 技术 ,实现高质量转型 煤炭行业与新能源行业协同、 融合发展 ,综合能源转型 存在的问题 发展对策 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VS 4、中国煤炭产业 面临 供给侧改革 及双碳战略带来的双重压力 , 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14 5、 智能化转型以煤矿智能化为核心,推动安全、高质量转型发展  通过智能化提升科技水平 , 推进 开采方式根本转变 , 促进传统煤炭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新兴数字化 产业转型;通过智能化改造后 , 实现自动化 、 无人化生产 , 大幅度降低煤炭生产的伤亡率 ;可根据 市场 灵活释放或收紧产能 , 增加煤炭供给质量和弹性;通过智能化改造 , 有序退出低质量产能 ◆ 全国煤矿采煤、掘进机械化程度已分别达到 78.5、 60.4,相 比其他行业,智慧矿山建设及安全开采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 ◆ 2021年,煤矿发生事故 91起、死亡 178人,较大以上事故仍然 时有发生; 2021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仍是美国的 23倍, 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 15 6、 低碳化转型推进煤炭利用产业技术与负碳技术结合发展  煤电将逐渐从基础性电源转变为备用保障性电源 , 煤电将有序退出 , 并非一蹴而就 , 煤电与碳捕集 利用与封存 ( CCUS) 项目结合是煤电产业低碳化转型的重要路径;  现代煤化工产业 CO2排放总量约 3.2亿 t, 占我国总排放约 3, 煤化工与 CCS/CCUS的结合发展是 煤化工产业低碳化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 , 典型项目有中国神华煤制油深部咸水层 CO2地质封存 图 CCUS技术环节示意图 图 2020年煤化工产业不同利用方式 的碳排放占比 16 7、 煤炭企业向综合能源企业转型煤炭与油气、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  传统煤炭企业调整以煤 、 电 、 煤化工等为主的业务结构 , 积极进军新能源 , 成为综合能源公司;  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优势 , 与油气企业探索 煤炭地下气化 ( UCG) 产业 , 探索 煤制气产业与氢能产业 的结合 , 利用煤炭吸附能力强的特点 , 打造 深部不可开采煤层 CCUS产业 发展的独特优势 。 煤、电、 煤化工 风 光电、 光热 抽水蓄 能、储 能 CCUS- ECBM 氢能 利用屋顶、闲置土地、地下空间、尾矿采坑、 复垦区等资源,宜风则风、宜光则光,自主开 发建设光伏、风电、抽水蓄能、储能等源网荷 储一体化项目 煤炭是 CO2的天然吸附剂,其对 CO2的吸附能 力约为 CH4的 2 倍,且煤层封存 CO2的同时可 实现煤层气的高效采收,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实现商业化图 2020年我国氢源产能结构 17 煤炭清洁 化利用 煤炭气化技术 煤炭清洁发电技术 煤炭液化技术 微生物降解技术 煤基多联产技术 煤炭废弃物处理 我国作为世界上煤炭资源大国和产煤大国 , 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 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 , 未来必须 致力于煤炭的清洁利用 , 煤炭的绿色开发 、 高效发电 、 清洁转化 、 煤炭污染控制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关键技 术的研发成为当前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点关注领域 。 煤制气和煤炭地下气化产业 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战略选 择 。 煤制气产业 煤炭地下气化产业 8、 清洁、高效利用转型 必须致力于煤炭清洁利用产业的发展 18 Cs H2Og COg H2g COg H2Og CO2g H2g 氢气、一氧化碳、二氧 化碳、甲烷、硫化氢、 油和高级烃 CO2( g) 4H2( g) CH4( g) 2H2O( g) 以煤为原料经过加压气化后 , 脱硫提 纯制得的含有可燃组分的气体 。 焦炉煤气 , 属于中热值煤气 , 可供 城 市作民用燃料 。 煤气中的 一 氧化碳 和氢气是重要的化 工原料 , 可用于 合成氨 、 合成甲醇 等 。 产品丰富 , 用途广泛 , 特别是可以作为氢 气制取的重要来源 , 对于氢能产业发展起到促 进作用 。 9、煤制气产业煤制气产品丰富,用途广泛,是氢气制取的重要来源。 19 2014-2021年 我国煤制气产量(亿方)  调峰能力强相较于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和输送,煤制气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地增加或减少供给。在冬季供暖、夏 季电力紧张等情况下配合调峰,保障城市天然气供给的稳定性。  提供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煤制气与进口天然气等气源相比有价格优势 ( 但是目前我国天然气价格倒挂,导致 经济效益差 ); 9、煤制气被定位为“国家能源战略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打通示范路线,适度布局 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说, 需要打通煤制气示范路线,具备变 输煤为输气的能力,以备不时之需。 但不能盲目发展,建议示范为主、 适度布局。4.59 18.8 21.6 26.4 30 36.8 47 55 0 10 20 30 40 50 60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E) 煤制气产量(亿方) 煤炭地下气化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简称 UCG是将煤炭在原位进行有控制的燃烧变为有用气体 , 同时采集并 利用这些气体的新一代采煤方法 , 特别适用于常规方法不可采或开采不经济的煤层 , 以及煤矿的二次或多次复采 , 产品气可以 经过处理通过管道输送 , 也可以直接使用煤气发电或化工合成 。 风险预测 工艺控制 应急预案 污染物处理 污染防控 生产动态监测 气化腔变化监测 产物组分监测 污染物监测 监测 选址 建炉 运行 控制 地面 利用 地质评价 气化炉设计 点火 气化工艺 合成气集输 CO 2 利用与埋存 选址技术 气化腔密闭性评价 开发参数优化 连续油管工艺 合成气净化提纯 产品综合利用 地质建模 气化腔演化模拟 温压 、 速率控制 一体化智能控制 定向井贯通 煤炭地下气化流程及关键相关技术汇总图煤炭地下气化示意图 10、 煤炭地下气化 UCG 适合中国国情下的重要探索性发展产业 21 ( 1)煤炭地下气化 国家政策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 20152020年) -2015 主要内容要“推进煤炭地下气化示范工程建设,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炭地下气化发展路线 ”,“积极开展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究和示范;鼓励现代煤化工企业与石油企业及相关行业合作,开展驱油、微藻 吸收、地质封存等示范,为其他行业实施更大范围的碳减排积累经验”。 ➢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 2016-2030年) -2016 主要内容将煤炭地下气化列入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在煤炭无害化技术创新中提到,要提升煤炭开发效率和 智能化水平, 研发煤炭地下气化、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技术 。 10、 UCG 国家政策支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炭地下气化发展路线 22 ( 2)煤炭地下气化 产业现状 全球煤炭地下气化项目概况 目前 UCG还处于 工业 化 试验阶段 ,尚未实现产业化,也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仅在少数国家实现了少量的商 业化应用。 地区 产业情况 北美、澳大利亚 煤炭资源丰富、品质好; 没有市场需求 西欧、印度、巴基斯 坦 有市场需求; 煤炭资源品质差、 经济性差 东欧、南非 煤炭资源丰富、品质好; 缺少石油工业体系支撑 中国 煤炭资源丰富、品质好; 历史原因、配套技术装备不成熟 10、 UCG 全球少有成功商业化案例,未来在中国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23 ( 2)煤炭地下气化 产业现状 国内外 UCG成功及失败案例分析 -国内外主要项目失败 原因 分析 国家 项目 年份 问题 技术工艺、环保、经济 中国 新汶鄂庄、徐州新河、 江苏马庄、甘肃新亭等 1950-2010 环保因素、受天然气价格冲击 环保因素、经济性 苏联 Yuzhno-Arbinsk 1938-1996 因地下沉降、苏联解体停止运行 地质选址、政治因素 法国 Bruay en Artois 19791986 井间压裂连通失败 气化炉建造 美国 Hanna系列 19701980 生产井管柱腐蚀 气化运行控制 Rocky Mountain I 地表下陷,浅层水污染 地质选址 比利时 Thulin 1979 气化剂配比 气化运行控制 法国 哲拉大 1979-1986 逆向燃烧水力压裂贯通工艺失败 气化运行控制 中国 乌兰察布 20072015 气体逸散、连续管烧损、遇卡 地质选址、气化运行控制 南非 Majuha 20072011 可燃气热值低 地质选址、经济性 西班牙 El Tremedal 19911999 水涌人气化腔 地质选址 加拿大 Swan Hills 20072012 连续管腐蚀、注人井爆炸 气化运行控制 英国 / 2009 因产出气通道受阻失败 气化运行控制 澳大利亚 Chinchilla 2011-2013 因国家环保政策 环保因素 10、 UCG 全球少有成功商业化案例,技术及经济性是重要瓶颈 24 目前 煤炭地下气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煤炭地下气化 地质评价与选址 具有特殊性 , 难以套用常规油 气地质理论与评价方法 。 ⚫ 气化炉建造 工艺难以保障全生 命周期的可靠性 。 ⚫ 气化运行控制工艺 不能保障粗 煤气稳产和气化效率 。 ⚫ 国内现场试验过程中 , 可控燃 烧 支撑工艺及工具准备不充分 。 ⚫ 缺少多学科的融合应用及科研 人员 。 试验缺乏 , 理论研究难 以展开 。 ⚫ 成本较高 国际上的普遍看法 是 , UCG产品 在经济上无法与 石油及石化产品竞争 。 同常规 煤炭相比 , UCG的可比性并不 高 。 ⚫ 产品开发困难 UCG所产煤气 的热值较低 , 无法作为城市煤 气以及化工合成气直接使用 , 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与处理 , 而其组成及流量的不稳定 , 也 给其应用带来了困难 。 ⚫ 地下水污染 煤炭地下气化气 化残留物中含有硫化物 、 苯和 其它多环芳烃等 有毒物体 。 ⚫ 地面塌陷 随着地下气化继续 进行 , 燃空区会进一步扩大 , 将会导致地层坍塌 , 地面沉陷 。 地面沉陷会破坏植被 、 良田或 者地面建筑 、 设施 。 ⚫ CO2排量增加 受生产条件限 制 , 化学反应不充分 , UCG会 产生大量的含 CO2的低热值煤 气 。 技术问题 经济问题 环境问题 10、 UCG 技术欠成熟、经济效益相比油气差,环保问题 突出 25 ( 3)煤炭地下气化 潜力、优势、战略意义 ⚫ 减少煤炭废井 , 提高资源利用率 , 可以开发薄 、 差煤层 。 ⚫ 减少煤矸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 ⚫ 减少水资源污染 相比传统开采 。 ⚫ 开采能耗和方式低碳化 , 能耗要 远远低于传统的采煤方法 , 实现 了 CO2循环利用 。 ⚫ 燃煤变燃气 , 提高热效率 。 ⚫ 运煤变送气 , 成本降低 。 ⚫ 煤和瓦斯共采 开采过程中 , 可 以将煤层中的瓦斯连同被气化的 煤炭一起采上来 。 ⚫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 已形成产业 化关键技术 , 发展潜力巨大 , 估 算我国 甲烷可采储量约为 ( 56.679.2) 1012m3。 ⚫ 煤炭地下气化可开辟天然气规模 增产新途径 。 厚度为 10m的煤层 可技术采出的气化天然气丰度约 15108m3/km2。 ⚫ 鄂尔多斯盆地 、 二连盆地 、 吐 哈 三塘湖盆地等重点有利区地 下气化资源潜力巨大 。 ⚫ 促进煤炭行业转型发展 , 是 发展 净煤技术 的重要途径 。 ⚫ 国家能源安全 , 减少天然气对外 的依存度 , 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 优化我国能源结构 。 ⚫ 为 “ 氢经济 ” 时代 的到来储备资 源和技术 , 煤炭地下气化产出合 成气中 H2占相当大比例 。 优势( 相比煤炭常规开采 ) 潜力 战略意义 10、 UCG 相比煤炭直接开发利用,优势明显,资源潜力及战略意义重大 26 新能源发展机遇、面临的挑战与对策4 我国碳中和实施路径与能源转型展望5 报告提纲 油气行业发展形势与稳油增气战略布局3 煤炭行业发展形势与转型路径2 全球能源转型发展形势1 27 全球已发现油气田分布 5万 油气田,展现出成带分布特征 数据来源于北京金正数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海卓能源大数据平台 28 全球不同地区石油探明储量(亿吨) 全球不同地区 天然气 探明储量( 万亿立方米 ) ( 1) 探明储量 至 2021年底 , 全球探明石油储量 ( proved reserves) 2441亿吨 ( 17306亿桶 ) , 同比下降 0.1;全球探明天然气储量为 188.1万亿立方米 。 中东地区油气资源最为丰富 , 亚太地区 、 欧洲资源相对匮乏 。 中东地区 , 1132 南美洲 , 508 北美洲 , 361 独联体国家 , 199 非洲 , 166 亚太地区 , 61 欧洲 , 18 中东地区 , 75.8 南美洲 , 7.9 北美洲 , 15.2 独联体国家 , 56.6 非洲 , 14.9 亚太地区 , 16.6 欧洲 , 3.2 全球形势 1、全球油气探明储量稳中有降,亚太、欧洲资源禀赋差 29 15国共计探明储量 2303亿吨 , 占全球总探明储量的 94.2, 剩余国家探明储量 142亿吨 , 占比 5.8。 我国石 油探明储量为 35亿吨 ( 256亿桶 ) , 居世界排名 第十三位 , 占比 1.5。 15国共计探明储量 165.5万亿立方米 , 占全球总探明储量 的 87.9, 剩余国家探明储量 22.6万亿立方米 , 占比 12.1。 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为 8.4万亿立方米 , 居世界排名第 6位 , 占 比 4.5。 2021年全球 石油 探明储量排名前 15名国家 2021年全球 天然气 探明储量排名前 15名国家 37.4 32.1 24.7 13.6 12.6 8.4 6.3 6.0 5.9 5.5 3.5 2.5 2.4 2.4 2.3 22.6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天然气探明储量(万亿方) 480 409 271 217 196 148 140 130 82 63 50 39 35 26 17 142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石油探明储量(亿吨) 2、中国的石油 、 天然气探明储量世界排名第 13位和第 6位, 整体上 缺油、少气 30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