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1.5°C 比想象中更可行 回到 20502 施 耐 德 电气 ™ 可 持 续 发 展 研究 院 简 介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 在新的十年里 , 在全新的环境下 , 这一趋势将会如何 发 展 作为大型组织 , 我们有责任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和 二氧化碳排放做出积极贡献 , 在确保企业盈利的同时推 动社会进步。 按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 我们制定了 2021- 2025施耐德电气可持续发展影响指数 ( SSI)计划 雄心 勃勃的目标。 我们的技术将在确保业务增长的同时 , 让 每个 人都能获得能源 , 并为我们的地球开创一个零碳未 来。 我们的气候承诺旨在最大限度减少客户和我们自己 的碳排放。 对施耐德电气而言 , 这意味着到2025年 , 我 们将实现公司运营层面的碳中和 ; 到2030年 , 实现公司 运营层面的净零碳排放 ; 到2050年 , 我们将实现端到端 供应链运营的净零碳排放。 凭借开创性的技术和端到端可持续发展解决方 案 , 我们在不断进步。 施耐德电气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不仅研究当前的 问题 , 同时探讨工商界能够如何应对以及应当如何 应 对 我们力求把握当前的趋势 , 呼吁必要的努力 , 并预 测即将发生的变化。 本报告研究了2050年经济完全脱碳的场景。 我们 的主要研究成果是 对不断进步的渴望 , 以及创新和行 为模式的改变将引起人类消费模式的转型 , 而这将降 低经济的碳强度。 因此 , 我们认为 , 要实现1.5摄氏度的 温控目标及这场前所未有的转型 , 唯一途径是加速经 济的现代化。 只有建立在人类进步的基础上 , 而不是以 人类进步为代价 , 才能解决气候变化挑战。 实现1.5摄氏 度的轨迹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 可行。 为了实现数百个全球组织设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 需要采取大胆的措施来减少排放并实现更可持续的 运营。 我们将通过这一些列报告和大家一起探讨在能源 管理、 数字创新、 气候行动、 目标设定和信心以及新的 融资机制等方面的预测和结论。 是时候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的当务之急了 , 为了 未来 , 现在就行动起来。 Oliver Blum 施耐德电气 首席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官 Vincent Petit 施耐德电气 战略展望和对外事务高级副总裁 施耐德电气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3 目录 致谢 5 Enerdata – 帮助您引领能源转型 6 按出现顺序排列的表格和图形列表 7 执行摘要 8 第一章 – 迫在眉睫的气候问题需要一种新的能源转型方法 13 需要一种新的能源转型方法 13 能源转型的过往历史告诉我们这种新方法会是什么样子 14 我们必须为未来的系统做准备,而不仅仅是修缮现有系统 18 第二章– 2050年,我们将生活在一个不同的世界 19 技术和文化变革的两大基本驱动力 19 2050年的一天 21 我们的消费模式将不断演变,这将改变我们当代的参考框架 23 未来的世界将是什么样子 29 第三章–1.5度的轨迹可能比想象中更可行 30 能源系统效率的自然提高 30 经济的碳密集度正在降低,到2050年可以实现净零经济 31 2030年是一个关键的里程碑 32 第四章– 深度行业探索 – 新的城市形态推动城市中新的能源系统 33 新的城市形态改变能源使用方式 33 新的能源使用方式推动新的能源系统 34 第五章 – 深度行业探索 – 出行新模式推动新的能源系统 35 出行新模式改变能源使用方式 35 新的能源使用方式推动新的能源系统 36 第六章 – 深度行业探索 – 工业脱钩推动新的能源系统 37 工业脱钩改变能源使用方式 37 新的能源使用方式推动新的能源系统 38 第七章 – 深度行业探索 – 新基建是转型的核心 40 新的电力系统势不可挡 40 行业整合和电网新基建 42 其他基础设施需求 45 第八章– 值得关注的主要变革驱动力 47 采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方法实现零排放 47 我们的假设,敏感性分析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 484 第九章 – 2030年的当务之急 49 重点向能源系统需求侧的重大转变 49 电力系统加速转型 50 需要开展一次重大的全面变革 51 第十章 – 脱碳路径前景广阔 52 实现净零有各种方法,但有共同的模式 52 对不同行业深入研究表明,建筑和工业部门之间存在重大差异 54 将差距缩小至零的不同方法 56 第十一章 – 虽然只是起步阶段,但需要立刻现采取行动 57 仍需关注的问题和下一步措施 57 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58 法律免责声明 60 附件 61 时间窗口正在向我们关闭 61 假设的详细信息 63 POLES-Enerdata 模型 73 详细结果 75 参考资料 81 关于作者 865 致谢 特别感谢以下专家组成的科学委员会为本研究做出的贡献 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 并为报告 方法和假设的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尽管委员会在研究过程中提供了意见 , 但本报告分析的结果和发现并不代 表他们的意见 , 或他们所在机构的意见。 除非另有说明 , 否则绝不应将其视为背书。 Laura Sandys SGN Energy System Catapult 非 执 行 董 事; 能源数字化任务组主席 ; 北爱尔兰能源战略专家组 主席 ; 粮食基金会主席兼创始人 Douglas J. Arent 国 家 可 再 生 能 源 实 验 室(N R E L) 公私战略伙伴关系 副主任 Richard Baron 2050路径平台执行主任 Gerd Leipold 博 士 气候透明度项目主任 李 政 博士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David Marchal 法国生态转型局专业技能和项目常务副局长 Cédric Philibert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 能源和气候变化分析师 , 副研究员6 Enerdata – 帮 助 您 引领 能 源 转 型 Enerdata 是 一 家 独 立 的 研 究 公 司,成 立于1991年 , 总部设在法国格勒诺布尔 , 在新加坡设有子公司。 该公司 专门从事世界和国家层面的能源和气候问题分析和预测。 利用其全球公认的数据库、 情报系统和模型 , Enerdata 协助世界各地的公司、 投资者和政府机构设计政策、 战略和商业计划。 Enerdata 的 核 心 竞 争力 和 专 业 技 能 我们帮助您绘制能源市场发展状况、 评估方案并 做出正确的决定 , 同时评估它们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我们的专业技能覆盖 所有能源以及温室气体排放领域 覆盖高达 186 个国家/地区 从工业、 到行业到最终使用层面 全面的能源市场基本面及其驱动力 - 监管和政策 - 供 应 、进 口 和 出 口 - 需求和价格 - 参 与 者 、资 产 和 项 目 Enerdata 的 广 泛产 品 和服务 预期Enerdata在本研 究中提 供 的专业 技 能 和发 挥 的作 用 Enerdata 在国家层面和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和排放前景分析方面拥有长期经验 , 可帮助客户制定战略 , 或为 需要探索能源系统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 来自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客户信任我们的高质量分析 , 在分析中我们使 用了POLES-Enerdata 1 、 EnerNEO ( 国家和/或国际层面的能源供需情况 ) 和 EnerMED ( 能源需求及政策详细的 自 下 而 上 分 析,之 前 称 为 MedPro ) 等 专 有 模 型 和 工 具 。在 这 项 研 究 中, Enerdata 的作用集中在假设和方 法 、数 据 和 建 模 、使 用 POLES-Enerdata 模型以及项目协调支撑方面。 让 我 们 一 起 加 速 实 现社 会的 脱 碳 , 建 设一 个 更 可 持 续 的世 界 。 www.enerdata.net researchenerdata.net 1 POLES 模型最初由I EPE(经济与能源政策研究所)开发,现为 GAEL 实验室(格勒诺布尔应用经济实验室)负责开发。用于本报告的模型版本是由 Enerdata 所有和运行的 POLES 模型版本,名为 POLES-Enerdata。7 按 出 现 顺 序 排列 的表 格和图形 列 表 图1 – 迈向2050的十二大转型 图2 – 两种场景中全球最终能源需求量和排放量 图3 – 深度行业视图 图4 – 关键转型对整体脱碳的影响 ( “回到2050”场景 ) 图5 – “回到2050” , 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场景 图6 – 1800年至今英国能源系统 图7 – 1800-2019年美国能源系统 图8 – 美国正在发生的转变 图9 – 全球人口演变 图10 – 迈向2050的十二大转型 图11 – 建模的颗粒度 图12 – 最终能源需求量和排放量 图13 – 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14 – 零排放之路 图15 – 建筑发展模式 图16 – 建筑能源结构 , 各个细分部分 图17 – 出行发展 图18 – 出行能源结构 , 按细分行业划分 图19 – 工业发展模式 图20 – 工业能源结构 , 按细分产业划分 图21 – 发电量 图22 – 太阳能光伏发电量 图23 – 基础设施新范式 ( “回到2050”场景 ) 图24 – 氢气需求 图25 – 负排放 图26 – 建筑变革的关键驱动力 图27 – 出行变革的主要驱动力 图28 – 工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 图29 – 2030年的最终能源需求 图30 – 2030年的发电量 图31 – 不同场景下的最终能源需求 图32 – 不同场景下按行业划分的最终能源需求 图33 – 建筑行业最终能源需求和排放 ( 与净零排放场景对比 ) 图34 – 出行行业最终能源需求和排放 ( 与净零排放场景对比 ) 图35 – 工业最终能源需求和排放 ( 与净零排放场景对比 ) 图36 – 发电量 ( 与净零排放场景对比 ) 图37 – 负排放 ( 与净零排放场景对比 ) 图38 – 政策转变 图39 – 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图40 – 极端事件及其强度的预计变化 图41 – 减缓气候变化路径 图42 – 创新的可能性 图43 – 建筑假设 图44 – 出行假设 图45 – 工业假设 图46 – 能源成本 图47 – POLES-Enerdata 模型结构 图48 – 活动水平变化 图49 – 最终能源需求 , 全球 图50 – 最终能源需求 , 建筑 图51 – 最终能源需求 , 出行 图52 – 最终能源需求 , 工业 图53 – 最终能源需求 , 其它 图54 – 发电量 图55 – 二氧化碳排放量8 2021年8月9日 ,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 IPCC ) 发布了备受期待的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 工作组报告 , 结论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清楚 全球变暖是人为的 , 而应对气候变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将这 份报告称为“全人类的红色警报”。 目标很明确 为了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 ( 与工业化前的水平相比 ) , 必须 在205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 在2030年前减少30-50的碳排放 ( 同时必须大幅减少其他温室气体排放 ) 。 这些排放中的大部分来自能源。 因此 , 向净零经济转型也是一场巨大的能源转型 , 其发展速度和程度在历史上 绝无先例 和过去相比 , 时间缩短一半 , 范围扩大到全球。 可 见 , 关键是如何落实这 一目 标。 尽管人们设想了一系列到2050年的场景 , 但这些仍不足够。 事实上 , 2021 年 , 全球排放量出现重大反弹 , 因为经济正从新冠肺炎疫情恢复。 是的 , 真正的改变还没有发生。 本报告是针对这一议题的又一研究。 报告建立在对过去能源转型研究的主要结论之上 , 并提出了一个替代 性方法。 历史表明 , 推动能源转型的动力其实是能源的使用和消费方式。 发生能源转型是因为新的能源资源给 消费模式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 或者是因为出现了新的消费模式和需要对能源使用方式进行创新。 能 源供 给因能 源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这意味着 , 想要实现如此大规模的能源系统转型 , 唯一途径是设计一个对消费者有积极 意义的转型 , 加速新的能源系统被消费者广泛接受 , 而不是被抵制。 这就是我们研究的设想。 我们的结论非常明确 到2050年 实 现 净 零 排放的最 好方法 不是唯 一 的方 法 是 在创新和行为 改 变的基 础上 , 快速实现 经济现代化 , 其中许多创新和行为改变有助解决气候问题 , 尽 管速度并不总是足够快 ; 还有一些创新和行为改变则需要密切关注并采取可能的缓解措施。 人类 进 步 和减 缓气 候变化之 间 没有 必要相 互对立 。 事实上 , 如 果 没有 人类进步 , 气 候变化就无法 减缓。 在1990年 ( 30年前 ) , 谁能想象到 , 今天全球一半人口所拥有的计算能力是1969年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的制 导系统的10万倍吗 这对我们畅想2050年 ( 30年后 ) 的世界有什么启发呢 是的 , 到2050年 , 我们将生活在在一 个不同的世界。 在这份报告中 , 我们研究了12个关键的转型 , 针对它们对能源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建模。 这些重大 转型基本都是无法避免的 , 因为它们在服务获取、 便利性和生活质量方面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收益。 执行 摘 要9 图 1–迈 向 2 0 5 0 的 十 二 大 转 型 针对它们在2050年前发展的速度和程度 , 我们建模了两种场景 “新常态”场景主要是指政策没有进一步变化的情况 , 这些消费转型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自然地发展。 “回到2050”场景是本报告的核心 , 探讨了“以气候和消费者为中心”的政策转变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助力到 2030年减排30-50 , 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这一详细模型的主要结论是 , 1 .5摄氏度的 目 标比想象 中 更可实现。 在“新常态”场景中 , 我们发现 , 随着经济 的现代化 , 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脱碳的速度比通常预期的要快 , 但速度并不尽如人意。 到2050年 , 这种场景下的 排放量与目前的水平相比下降了30 ( 不出台额外政策的情况下) 。 “回到2050”场景 加速这些积极的消费转型 , 换句话说 , 通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政策转变来加速现代化 , 有 助于到2050年实现净零经济。 十二大转型 更低成本 更大住房 更加舒适 新的城市形态 更低成本 更少污染 更少拥堵 更加便利 分布式发电 和储能 卓越的暖通 空调技术 道路交通 电气化 交通即服务 多式联运 数字化产业 最佳可用技术 新的工业流程 虚拟环境 建筑行业的 颠覆变革 自动驾驶汽车 新型燃料 循环经济 分布式制造 建筑 交通运输 工业 自我克制 使用权与所有权 共享经济 政策转变 定制化、可获得、可负担的产品 生产效率的提高 资源和增长脱钩 新能源技术 新数字化技术 新纳米和生物技术10 图 2–两 种 场 景 中 全 球 最 终 能 源 需 求 量 和 排 放 量 在这种场景下 , 最终能源需求与当前水平相比下降了15。 最终能源需求在城市环境中保持稳定 , 但在工业 领域下降20 , 在出行领域下降30以上。 能源系统也实现了电气化 , 电力的比例从2018年的18上升到2050年 的60。 总的电力需求增加了2倍 , 而20实际上是由分布式解决方案提供的。 电力在建筑和工业中的比例达到 80 , 在出行领域的比例达到40 , 届时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到2030年 , 净碳排放量减少30 , 到2050年将降至零。 在2050年 , 每年仍有55亿吨的剩余排放量 , 这将由碳 捕集、 利用与封存( CCUS )和其他负排放解决方案 (直接空气碳捕集、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来补偿 2 。 2 本报告审查的排放范围涵盖能源相关排放和工业过程排放,或每年约350亿吨二氧化碳的基线。 图 3–深 度 行 业 视 图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2018 2030 “New Normal“ 2030 “Back to 2050“ 2050 “New Normal“ 2050 “Back to 2050“ Global final energy demand and emissions PJ, MtCO2/y Oil products Natural gas Coal Electricity Biomass waste Others CO2 全 球 最 终 能 源 需 求(PJ)与 排 放 量(百 万 吨 二 氧化 碳 / 年) 2018 2050 2030 2050 2030 “新常态” “新常态” “回到2050” “回到2050” CO2 其它 生物质和废弃物 电力 煤炭 天然气 石油产品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2018 2030 “New Normal“ 2030 “Back to 2050“ 2050 “New Normal“ 2050 “Back to 2050“ Global final energy demand and emissions PJ, MtCO2/y Oil products Natural gas Coal Electricity Biomass waste Others CO211 在净零排放的路径中 ( “回到2050”场 景 ), 需求侧的脱碳 占全球减排量的一半 , 而剩余部分来自供给侧的脱 碳(特 别 是 发 电)。 在 需 求 侧,需 求优化(改 变 消 费 模 式)和 流 程 变 革(主 要 包 括 能 源 系 统 的 电气化)的 减 排几 乎 各占一半。 需求优化包括行为转变 , 如建筑能源充足性、 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变、 循环性和其他行业的转型对工业的的影 响 , 以及提高存量能源效率的措施。 流程变革包括出行、 建筑和工业用热的电气化、 向其他燃料的转变 , 以及碳 捕集、 利用与封存( CCUS)技术的部署 , 尽管CCUS的影响相对较小。 更重要的是 , 需求侧的这些转型为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 兼顾了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进步。 图 4–关 键 转 型 对 整 体 脱 碳 的 影 响 ( “回 到2 0 5 0 ” 场 景) 因此 , 城市、 交通和工业的加速现代化为2050年实现净零经济描绘了 一条可行的途径。 这种转变是以消费 者为中心的 , 因此具有包容性 , 我们认为这种途径也更现实。 只有在促进人类进步的情况下 , 脱碳方式才可能被 快速采用。 技术、 创新和行为改变都使之成为可能。 因此 , 脱碳实现的关键在于消除其快速普及的障碍。 政策需要进行转变 , 从纯粹的“以基础设施为中心” , 增加“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政策进行补充。 这种转变并不 是要放弃必要和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 , 而是要辅以消费者端的重要政策 , 以实现经济快速和包容性脱碳。 这种 转 变 建 立 在 三 个 支 柱 之 上 打破当 前系统的惯性 现在就应该根据2050年的最终目标来设定所有新建设施的标准。 再采用传统模式就 来不及了 。 政策可以加快转型的速度 , 发挥根本性作用。 修 缮 现 有 系 统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 要以比自然更替快得多的速度实现存量资产的翻新改造 ( 建筑、 交通、 工 业设施和机器等 ) 。 事实上 , 由于到2050年100的存量都需要改造 ( 此处指真正深度脱碳的翻新 ) , 每年的 翻新率必须比目前的水平增加一个数量级。 政策应发挥根本性作用, 加速这一转型。 打 造 2 1 世 纪 的 能 源 支 柱亟需扩大和加强现有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建设 , 特别是电网。 显然 , 这对新经济体来 说非常重要 , 因为他们将是2030年之后全球零排放能否实现的关键。 新兴的基础设施还需要考虑到分布式 能源广泛应用的新范式 , 电网是有效支持所有其他转型发展的平台。 最后 , 在能源基础设施转型的同时 , 能 源市场也需要进行根本性地重新设计 , 因为今天的能源市场是围绕化石能源建立的。 在 这一点 上,2 0 2 1 年 1 1月的 第 2 6 届 联 合 国 气 候 变 化 大 会(CO P 2 6)是 一 个 里 程 碑 。2 0 2 2 年 必 须 进 行 重 大 改 革 , 毫不犹豫地摒弃煤炭 , 对新建筑制定严格的标准 , 在区域一级制定明确的改造计划 , 并对市场设计进行根本 性调整。 25 30 45 Impact of key transformations on decarbonization Demand optimization Process changes Supply 需求优化 工艺流程变革 供给侧 关键转型对脱碳的影响12 图5–“ 回 到2 0 5 0 ” , 到2 0 5 0 年 实 现 净 零 排 放 的 场 景 如果措施得当 , 到2050年 , 净零经济是可以实现的 , 同时也会带来人类的进步。 然而 , 这需要我们明确而坚 定的决心。 我们承认 , 转型速度和程度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 而且需要更多的工作来进一步完善一些假设。 所 以 , 我们尽可能开诚布公的列出了所有的详细假设 , 以供未来的进一步探讨。 毕竟 , 场景的好坏取决于其假设。 尽 管如此 , 我们希望报告能把大家的关注重点引向能源系统的消费侧 , 并为所有那些为这一共同目标构建实用路 径的人士提供新的见解。 回到2050 加速经济现代化以实现净零排放 2020年 到2050 , 谁会想到与2020年相比 现代化、 脱碳的经济 建筑 交通 工业 加速以及时实现净零排放 排放减少93 排放减少83 排放减少84 打破惯性 全新标准建筑、汽车、 工业设施、基础设施 加速数字化、服务、循环经济 更低成本 更大住房 更加舒适 新的城市形态 更低成本 更少污染 更少拥堵 更加便利 定制化、可获得、可负担的产品 生产效率的提高 资源和增长脱钩 修缮现有系统 10倍翻新率 逐步淘汰化石能源 打造21世纪的能源支柱 数字化和分布式电网 电网作为平台 电力市场改革 重点关注新经济体 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50源于消费转型; 高效经济最终能源需求与2018年相比降低15; 供给侧脱碳发电组合中约90为可再生能源(2018 年为25) 16,000太瓦时 分布式发电 100 数字化 70电动汽车 自动驾驶 高达80 高达30 效率提升 50消费品通过 增材制造 70 热泵 50 商业足迹优化 50出行优化 (旅客人公里数) 铁路增加2倍 航空减少一半 70回收率 需求持平 水泥钢材 回到2050 加速经济现代化以实现净零排放 2020年 到2050 , 谁会想到与2020年相比 现代化、 脱碳的经济 建筑 交通 工业 加速以及时实现净零排放 排放减少93 排放减少83 排放减少84 打破惯性 全新标准建筑、汽车、 工业设施、基础设施 加速数字化、服务、循环经济 更低成本 更大住房 更加舒适 新的城市形态 更低成本 更少污染 更少拥堵 更加便利 定制化、可获得、可负担的产品 生产效率的提高 资源和增长脱钩 修缮现有系统 10倍翻新率 逐步淘汰化石能源 打造21世纪的能源支柱 数字化和分布式电网 电网作为平台 电力市场改革 重点关注新经济体 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50源于消费转型; 高效经济最终能源需求与2018年相比降低15; 供给侧脱碳发电组合中约90为可再生能源(2018 年为25) 16,000太瓦时 分布式发电 100 数字化 70电动汽车 自动驾驶 高达80 高达30 效率提升 50消费品通过 增材制造 70 热泵 50 商业足迹优化 50出行优化 (旅客人公里数) 铁路增加2倍 航空减少一半 70回收率 需求持平 水泥钢材  Accelera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economy to get to net-zero                     T p I  Sp p    -93 emissions -83 emissions -84 emissions D p I   Build right from the start buildings, vehicles, industrial facilities, infrastructure Accelerate digitalization, service and circular models Lower costs Larger housing More comfort New urban forms Lower costs Less pollution Less congestion Convenience Customized, accessible and aordable goods Productivity Decoupled resource / growth R p   x  10x on renovation rates Phase out fossil fuels  p 1        f A digitized and decentralized grid Grid as a platform Electricity market reforms Key focus on new economies Net-Zero by 2050 50 percent of emissions reduction from transformations in consumption Highly ecient economy -15 nal energy demand vs 2018 Decarbonized supply 90 renewable energies in power generation mix vs 25 in 2018 16,000TWh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100 Digital 70 BEVs Up to 80 autonomous Up to 30 more efficient 50 consumer goods thru additive manuf. 70 heat pumps 50 commercial footprint optimization 50 travel optimization PKM 2x more rail 2x less air 70 recycling rates Flat demand cement steel  Accelera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economy to get to net-zero                     T p I  Sp p    -93 emissions -83 emissions -84 emissions D p I   Build right from the start buildings, vehicles, industrial facilities, infrastructure Accelerate digitalization, service and circular models Lower costs Larger housing More comfort New urban forms Lower costs Less pollution Less congestion Convenience Customized, accessible and aordable goods Productivity Decoupled resource / growth R p   x  10x on renovation rates Phase out fossil fuels  p 1        f A digitized and decentralized grid Grid as a platform Electricity market reforms Key focus on new economies Net-Zero by 2050 50 percent of emissions reduction from transformations in consumption Highly ecient economy -15 nal energy demand vs 2018 Decarbonized supply 90 renewable energies in power generation mix vs 25 in 2018 16,000TWh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100 Digital 70 BEVs Up to 80 autonomous Up to 30 more efficient 50 consumer goods thru additive manuf. 70 heat pumps 50 commercial footprint optimization 50 travel optimization PKM 2x more rail 2x less air 70 recycling rates Flat demand cement steel  Accelera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economy to get to net-zero                     T p I  Sp p    -93 emissions -83 emissions -84 emissions D p I   Build right from the start buildings, vehicles, industrial facilities, infrastructure Accelerate digitalization, service and circular models Lower costs Larger housing More comfort New urban forms Lower costs Less pollution Less congestion Convenience Customized, accessible and aordable goods Productivity Decoupled resource / growth R p   x  10x on renovation rates Phase out fossil fuels  p 1        f A digitized and decentralized grid Grid as a platform Electricity market reforms Key focus on new economies Net-Zero by 2050 50 percent of emissions reduction from transformations in consumption Highly ecient economy -15 nal energy demand vs 2018 Decarbonized supply 90 renewable energies in power generation mix vs 25 in 2018 16,000TWh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100 Digital 70 BEVs Up to 80 autonomous Up to 30 more efficient 50 consumer goods thru additive manuf. 70 heat pumps 50 commercial footprint optimization 50 travel optimization PKM 2x more rail 2x less air 70 recycling rates Flat demand cement steel13 需要 一 种新的能源 转 型 方 法 2021 年 8 月 9 日 ,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 IPCC) 发布了备受期待的第一 工作组文稿 2021年 气候变化 自然科学基础 报告。 这份报告将于2022年纳入完整的第 6 次评估报告 ( AR6 ) , 第6次评估报告还将 纳入有关气候变化影响和缓解途径的其他文稿 3 。 这份报告将继上一份报告 ( AR5 , 2014年 ) 发布8年后发布 , 展示 了在理解地球气候机制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 它以一个明确的陈述开始 , 这种直截了当的陈述在科学出版物中并 不常见。 “毫无疑问 , 人类的影响导致了大气、 海洋和陆地的变暖。 大气、 海洋、 冰冻圈和生物圈发生了广泛而快速的变 化 。” 经过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影响的几十年的研究 , 以及人们对自然影响和反馈的理解日益加深 , 全球科学界 现在毫无疑问地认定 ( 确定 ) , 目前观察到的全球变暖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