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2022年度中国资管行业ESG 投资发展研究报告(英)-深高金.pdf
施耐德碳中和暨可持续发展咨询服务.pdf
2022年度中国资管行业ESG 投资发展研究报告-深高金.pdf
走向碳中和系列:碳关税元年,谁会成为重点“课税”对象?-东方证券.pdf
2022年碳中和领域研究及锂电制造市场研究报告-艾瑞咨询.pdf
BCG:通往农业碳中和之路.pdf
2022年网络零售TOP100报告:创新 社交 绿色——网络零售制胜之道-德勤&中国连锁经营协会.pdf
国网浙江电力高质量“双碳”行动报告(2022年)-国家电网.pdf
碳中和政策点评系列一:欧盟碳关税落地,加速推动碳中和-申万宏源.pdf
碳中和下的水电价值再发现:涓滴不弃,江流入海-海通证券.pdf
碳达峰与碳中和政策解读与实现路径.pptx
【政策】湖北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pdf
2022中国ESG发展创新白皮书-社投盟&华夏基金.pdf
甲烷减排:碳中和新焦点-北京绿金院&iGDP.pdf
《自然教育基地建设碳中和指南》(TCSF 012-2022).pdf
周健工:实现碳中和需要(中国)加速创新.pdf
杜祥琬院士碳中和思考汇总.pdf
利乐中国碳中和目标与行动报告(2022).pdf
《ESG与绿色金融》(9月-10月)-绿金院.pdf
重点工业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需求洞察报告(2022年)官微发布版-202212-83页.pdf
机构投资者如何促进高质量发展:以ESG投资创造可持续“共赢”-财新智库.pdf
资源描述:
2021年 10月 专题报告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 经济性与政策建议 中国电力圆桌项目课题组 2022年 7月 中国电力圆桌项目 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圆桌简称电力圆桌项目 于2015年9月启动,旨在紧扣应对气候变化、 调整能源结构的国家战略,邀请业内专家和各利益方参与,共同探讨中国电力部门低碳转型的 路径和策略。通过建立一个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平台机制,电力圆桌将各方关心的、有争议的、 目前决策困难的关键问题提交到平台讨论,选出核心问题委托智库开展高质量研究,并将研究 成果和政策建议提交到平台征求意见,从而支持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地,推动中国电力行业的 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项目课题组 华北电力大学 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 “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建设 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 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征程。 华北电力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一所以能源 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积极服务碳 达峰、碳中和战略,全面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 新型电力系统。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 是一家国际公益环保组 织,成立于 1970 年。NRDC 拥有 700 多名员工,以 科学、法律、政策方面的专家为主力。NRDC 自上个 世纪九十年代起在中国开展环保工作,中国项目现有 成员 40 多名。NRDC 主要通过开展政策研究,介绍和 展示最佳实践,以及提供专业支持等方式,促进中国 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NRDC 在北京市 公安局注册并设立北京代表处,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 林业和草原局。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rdc.cn。 gid00015gid00016gid00019gid00021gid00009gid00001gid00004gid00009gid00010gid00015gid00002gid00001gid00006gid00013gid00006gid00004gid00021gid00019gid00010gid00004gid00001gid00017gid00016gid00024gid00006gid00019gid00001gid00022gid00015gid00010gid00023gid00006gid00019gid00020gid00010gid00021gid00026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 经济性与政策建议 Improving Power System Flexibility Technical Pathways,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课题负责人袁家海、张健 课题研究人员孟之绪、刘鸿鑫、杨炯君、申融容 华北电力大学 2022 年 7 月 | i |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 ��������������������������������������������������������������������������������������������� 01 1� 背景 ���������������������������������������������������������������������������������������� 16 2� 电力系统灵活性 ������������������������������������������������������������������������ 19 2�1 电力系统灵活性定义 ������������������������������������������������������������������19 2�2 灵活性需求分析 �������������������������������������������������������������������������20 2�3 灵活性平衡分析 �������������������������������������������������������������������������23 3. 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 ������������������������������������������������������������������ 25 3�1 电源侧资源 ��������������������������������������������������������������������������������25 3.1.1 煤电灵活性改造 25 3.1.2 燃气发电 32 3.1.3 其他可控电源 33 3�2 需求侧资源 ��������������������������������������������������������������������������������36 3.2.1 负荷特性变化与优化 36 3.2.2 需求响应 38 3.2.3 电动汽车 40 3.2.4 微电网 41 3�3 储能资源 �����������������������������������������������������������������������������������42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 | ii | 3.3.1 短时储能 43 3.3.2 长时储能 45 3.3.3 绿氢储能 46 3�4 电网侧资源 ��������������������������������������������������������������������������������49 专栏一 区域互济与灵活性提升 ����������������������������������������������������������51 3�5 市场机制 �����������������������������������������������������������������������������������52 3.5.1 合理的市场机制释放灵活性 52 3.5.2 国外典型灵活市场规则 54 专栏二 更短期的市场交易与运行管理提升灵活性 �������������������������������55 3.5.3 我国市场规则调整 56 3�6 新能源发电提供灵活性 ���������������������������������������������������������������57 3.6.1 技术可行性 57 3.6.2 配套政策机制 59 3.6.3 国内外经验 60 4� 资源技术对比与经济性分析 ������������������������������������������������������� 62 4�1 灵活性技术特性对比 ������������������������������������������������������������������62 4�2 灵活性提升成本分析 ������������������������������������������������������������������64 4.2.1 灵活性成本组成 64 4.2.2 电源侧资源提供灵活性的成本 65 4.2.3 电网互联互济提供灵活性的成本 67 4.2.4 需求侧资源提供灵活性的成本 67 4.2.5 长短时储能提供灵活性的成本 68 4�3 资源提升灵活性的成本构成 ��������������������������������������������������������69 5�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效果分析 ���������������������������������������������������� 71 5�1 系统灵活性提升分析框架 ������������������������������������������������������������71 5�2 灵活性资源评估 �������������������������������������������������������������������������73 | iii |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 5�3 灵活性多元提升 �������������������������������������������������������������������������80 5.3.1 多元组合提升系统效益 81 5.3.2 多元提升情景横向对比 82 5�4 中短时间尺度灵活运行差异 ��������������������������������������������������������83 6�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路线图 ������������������������������������������������������� 85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9 7�1 主要结论 �����������������������������������������������������������������������������������89 7�2 政策建议 �����������������������������������������������������������������������������������91 参考文献 �������������������������������������������������������������������������������������� 95 附录 ��������������������������������������������������������������������������������������������� 97 A� 粗细颗粒度运行模拟方法 �������������������������������������������������������������97 B� 灵活性多元提升情景设置 �����������������������������������������������������������100 C� 典型日粗细颗粒度运行模拟结果图 ����������������������������������������������104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 | 01 | 摘要 在清洁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的能源革命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实现能源生产向新 能源转型,是经济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20 年 12 月,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 宣布,到 2030 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高比例新能源将成 为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重要特征。 传统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系统中,新能源比例较低且负荷特性相对稳定,源荷两端供需 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较低,依靠增加可控电源装机的方式能够保障电力系统供需平衡和安全 稳定运行。但随着集中式和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源、荷两端呈现高度不确定性,电 力系统的供电安全与稳定运行机制趋于复杂,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整体特征发生巨大改 变。受制于灵活性资源短缺和电力运行机制体制相对僵化,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明显不足, 导致较长时期存在新能源消纳难题。若不加以重视和提升,未来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困境 将进一步加剧,届时灵活性不足将从制约新能源消纳的发电经济性问题扩展至威胁电力供 给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双重问题。 在此背景下,本报告首先探究了电力系统灵活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特点与内涵,聚 焦近中期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特性的变化,划分了灵活性类型及其主要作用阶段;其次系 统梳理和对比了各类灵活性资源技术的经济特点和运行机制;然后对不同灵活性资源及组 合参与的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进行了模拟分析,评估了系统灵活性提升成效及成本差异;最 后设计了适于我国的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路线图,提出了“十四五”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 的相关政策建议。 | 02 |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 电力系统灵活性分析应考虑方向性和时间特性,从电力供给和需求两端提 升系统短、中、长时间尺度的向上和向下灵活调节能力。 电力电量平衡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核心,随着波动性电源并网比例扩大,电力系统有功 功率不平衡时电力供需两端相互匹配调节的速率需求及幅度需求都明显增加,需要资源更 为灵活地调节发电出力或用电需求以满足供需平衡。 电力系统灵活性按照调节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供给和需求的向上 / 下灵活性,供给向上 灵活性和需求向下灵活性分别通过电源提高出力和需求侧资源降低需求来实现,保障电力 供应安全;供给向下灵活性和需求向上灵活性与之相反,主要为了增加新能源消纳和减少 资源浪费,两者侧重解决的问题不同。 图 1 电力系统灵活性维持供需平衡示意图 按照调节起始和终止点所跨时间尺度以及作用持续时长不同,灵活性可分为短时间尺 度、中时间尺度和长时间尺度灵活性短时间尺度灵活性应对秒级、分钟级供需不平衡, 进行频率调整;中时间尺度灵活性应对小时级、跨日的电力供需不匹配问题,主要解决系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部分时段 常规电源出力 负荷曲线 供给向下灵活性 需求向上灵活性光伏发电 风力发电 供需匹配 供给向上灵活性 需求向下灵活性 图 1(即图 2-1)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 | 03 | 统调峰和运行优化问题;长时间尺度灵活性应对跨周、跨季度乃至跨年的电力供需平衡问 题,保障灵活性容量充裕度。 表 1 不同类型的灵活性需求划分 时间尺度划分 时间尺度 价值 作用 短时间尺度灵活性 秒、分钟 功率 扰动发生后将电网频率稳定在可控区间, 应对净负荷瞬时波动 中时间尺度灵活性 小时、日内、 多日 功率 能量 削峰填谷,平衡日内调峰需求,优化运行 长时间尺度灵活性 周、月、季度 容量 应对缓慢但变化幅度大的可预见性电力需 求变化,保障灵活性充裕度 调节方式划分 应用场景 实现方式 示例 供给向上灵活性 电力供给 小于需求 电源提高出力 火电提高出力、储能放电、抽蓄发电 需求向下灵活性 用户减少需求 需求响应中断或转移负荷需求、电动汽车 放电 供给向下灵活性 电力供给 大于需求 电源压减出力 火电深度调峰、水电减少出力等 需求向上灵活性 用户提高需求 需求响应转移的负荷需求、电动汽车有序 充电、储能充电等 2. 灵活性资源的对比选择需重点关注技术特点和经济性,需求响应和煤电灵 活性改造成本优势明显,抽水蓄能和短时储能调节性能占优。 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来源于源-网-荷-储各环节,不同灵活性资源技术特性差异明显, 提供灵活性的成本也各不相同,灵活性成本主要包括新改建投资成本、灵活运行产生的额 外运维成本、加速折旧成本和发电收益损失的机会成本。 | 04 |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 表 2 部分资源灵活性特性 资源类型 资源特性 灵活性提升特点 运行 范围 () 爬坡 速率 (Pn/ min) 启停 时间 h 调节方向 调节时间尺度 供 / 需 向 上 / 下 供 / 需 向 下 / 上 供 / 需 向 上 / 下 速 率 供 / 需 向 下 / 上 速 率 短时 中时 长时 电源 侧 常规煤 电 未改造 50-100 1-2 6-10 已改造 30-100 3-6 4-5 √ √ √ 燃煤热 电联产 未改造 80-100 1-2 6-10 已改造 50-100 3-6 4-5 √ √ √ 气电 20-100 8 2 √ √ √ √ 常规可调节水电 0-100 20 1 √ √ √ √ 核电 30-100 2.5-5 √ √ √ √ 储能 抽水蓄能 -100 100 10-50 0.1 √ √ √ √ 电化学储能 -100 100 100 0.1 √ √ √ √ 绿氢 √ √ 需求 侧 需求响应 用电负荷 的 3-5 瞬时 0 √ √ √ √ 微电网 √ √ √ √ 电动汽车 √ √ √ √ 电网 侧 互联互济 实现电力供需再空间的扩展 和互补,依靠提前签订的送 电协议运行 √ √ 市场 机制 通过更灵活的市场发用电计划申报机制、市场调度机制等优化运行; 提出灵活调节产品,适宜的灵活性补偿机制能够释放系统已有灵活性 注 1. 表中表示资源适宜程度,越多代表资源更适宜提供对应灵活性。色块表示技术具备的灵活性优势。 2. 表中煤电灵活性提升分析立足于煤电存量机组改造,重点在于改造前后煤电向下调节能力的提升。 3. 气电、常规可调节水电和核电的灵活性提升分析立足于新建气电、水电或核电机组。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 | 05 | 经过灵活性改造的煤电机组最小出力能够降至额定容量的 30,适宜提供中时间尺 度灵活性。灵活性成本主要包括单位调节容量改造成本 600-700 元,以及低负载运行增加 煤耗 14-20 克 / 千瓦时对应的可变成本;储能和抽水蓄能能够在 1-2 分钟内完成从零至满 出力的调整,调节范围为额定容量的 -100100,其投资建设成本分别为 1.5 元 / 瓦·时 和 6300-7200 元 / 千瓦;需求响应规模一般可达到最大负荷的 3-5,考虑推广费用和相 关智能设备以及管理平台成本后,单位投资为 200400 元 / 千瓦,需求响应提升系统灵活 性的成本相较于其他资源更低。 表 3 部分资源提供灵活性成本组成 资源 灵活性成本构成 固定成本投入 1 成本增量 机会成本 电源 侧 灵活 性改 造煤 电 常规 煤电 灵活性改造投资成本 2 600-700 元 / 千瓦 低负载运行 产生的可变 成本增量 14-20 克 / 千 瓦时 机组的加速 折旧和部件 磨损、更换 成本增量 损失部分 发电收益 燃煤 热电 联产 灵活性改造投资成本 2 300-500 元 / 千瓦 低负载运行 产生的可变 成本增量 机组的加速 折旧和部件 磨损、更换 成本增量 损失部分 发电收益 燃气电厂 建设投资成本 气电置换煤电7013-9457 元/千瓦 3 运行维护成本 低负载运行时高于 0.56-0.58 元 / 千瓦时 常规水电 频繁变水流量导致水轮机叶片 寿命损耗 损失部分 发电收益 核电 无 燃料循环成 本增量 设备维护更 换成本增量 损失部分 发电收益 储能 抽水蓄能 投资建设成本 6300-7200 元 / 千瓦 运行维护成本 电化学储能 投资建设成本 1.5 元 / 瓦·时 运行维护成 本 退役处置成 本 绿氢 投资建设成本 1.71 元 /Nm 3 生产成本 2065 元 / 千 克 运输成本 3.913 元 / 千克 损失部分 发电收益 产生 其余储能 投资建设成本 生产成本 运行维护成 本 损失部分 发电收益 | 06 |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 资源 灵活性成本构成 固定成本投入 1 成本增量 机会成本 需求 侧 需求响应 前期平台建设、设备更换等 投入 200400 元 / 千瓦 运行维护成本 中断、转 移生产的 机会成本 微电网 主、微网连接的平台建设、 设备更换投入 运行维护成本 中断、转 移生产的 机会成本 电动汽车 平台建设和设备更换投入 充电桩 2000-6000 元 其他成本约 70 元 /m 2 运行维护成本 电网 侧 互联互济 建设投资成本 1.56 元 / 千米·瓦 运行维护成本 市场 机制 优化运行 更短时调度策略、更灵活的运行方式和市场机制有助于降低灵活性成本 1区别于单位装机容量的投资,此处为单位千瓦灵活性提升对应固定成本投入 2为单位千瓦灵活性提升规模的成本,区别于电源装机容量单位造价 3指通过气电(最小出力为额定出力的 20)替换煤电(最小出力为额定出力的 50)的方式提升供给向下灵活性 3. 相同规模的不同灵活性资源投入所带来的系统效益不同,合理配置灵活性 资源,通过资源优化组合提升综合效益。 模拟结果表明,电源侧灵活性资源中煤电灵活性改造和新建抽水蓄能电站分别为成本 和提升效果的第一梯队。风光渗透率约为 29 的背景下,同样提升系统 10GW 灵活调节 能力时,煤电灵活性改造节约年投资运行费用 10 亿元,对应新能源弃电率从 5.7 降低 至 4.1;新建抽水蓄能电站需额外付出 10 亿元,但新能源弃电率显著降低至 2.17。总 的来看,煤电灵活性改造提升效果较弱,但成本优势明显;气电置换煤电效果较好,但成 本较高;新建抽水蓄能电站效果最好,成本稍高;新建储能电站的灵活性提升效果略弱于 抽蓄,投资运行成本也稍低,但储能当前收益不明晰,整体经济性不佳。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 | 07 | 图 2 系统灵活运行成本变化图 4. 精细化的模拟分析有助于识别电力系统灵活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面临的挑 战,仅靠煤电灵活性改造难以满足系统需求,需提前布局并加快其他灵活性 资源开发建设。 粗颗粒度的运行管理视角难以全面地体现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精细化的运行模拟才 能更全面地刻画电力系统不同时间尺度的灵活性需求和灵活性供给能力。 风光出力波动性对短时电力平衡的影响愈加显著,电力系统短时间尺度灵活性需求增 强,要求系统能够更快速、频繁地匹配供需平衡。15 分钟和 1 小时颗粒度的运行模拟结 果显示,气电、抽蓄和储能在 15 分钟颗粒度的运行中降低新能源弃电率的效果略低于 1 小时颗粒度的效果,但较为接近。然而,15 分钟颗粒度的运行下,煤电灵活性改造降低 新能源弃电率效果明显变差,较 1 小时颗粒度下的弃电率增加了近 5 个百分点。这表明煤 电灵活性改造方式不适宜提供短时间尺度的灵活性,因此过度依赖煤电灵活性改造并不合 理,系统需要更优质的快速调节资源来满足短时灵活性需求。 −10 46 10 −1 −55 −16 −63 −68 1.6 2.6 3.5 3.2 2.7 6.3 5.6 5.2 −8 −6 −4 −2 0 2 4 6 −120 −80 −40 0 40 80 煤电改造气电抽蓄储能煤电改造气电抽蓄储能 风光低渗透率(2 9)风光高渗透率(5 4) 弃电率绝对降幅 成本差值(亿元) 发电可变成本 煤电启停成本 年化投资成本 气电启停成本 提升灵活性额外成本 新能源弃电率降低 | 08 |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 图 3 各情景不同颗粒度典型日模拟结果 另一方面,新能源发电占比提高后,系统电力供应不确定性增强,极端天气下电力电 量供应不足的情况可能发生,提升长时间尺度灵活性是电力供应充裕性的有效保障,其中 发展长时储能是主要手段。抽水蓄能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长时储能技术方案,单位分钟的爬 坡能力为额定容量的10-50,单位投资约为6300-7200元/千瓦,但受限于水库容量, 其持续放电时间一般为 6-12h,不能实现跨日乃至跨周的长时间持续出力。压缩空气储能、 熔融盐储能和氢储都是具有发展前景的长时储能技术,其中氢储能在电力、交通和工业等 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新能源制氢将成为未来主流的制氢方式。 5. 源 - 网 - 荷 - 储各环节灵活性资源存在优势互补,灵活性多元提升方案能 够兼顾提升效果和经济性,实现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灵活性的整体提升。 多元组合提升能够吸收各灵活性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实现灵活性提升效果和系统 投资运行成本的平衡。电源侧多元提升情景和源荷侧多元提升情景对比结果表明需求侧资 源能够显著降低灵活性提升的成本,源荷储多元提升表明储能资源能够在较低成本投入的 基础上获得较好的灵活性提升效果。因此,应注重多元提升手段,充分挖掘源 - 网 - 荷 - 储各环节灵活性资源,实现各类灵活性资源的协调发展和有序衔接,促进电力系统灵活性 的持续稳定提升。近期大力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和抽水蓄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气电补充 0 5 10 15 20 25 储能 抽水蓄能 气电 煤电灵活性改造 基准情景 13.2 9.3 15.0 20.7 22.9 11.3 7.7 13.5 15.9 21.1 新能源弃电率 小时级 15分钟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 | 09 | 系统中短时灵活性,重视需求侧资源开发,完善储能收益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储能 成本的降低和规模化应用。未来煤电向兜底保障电力型电源转型,抽蓄、需求响应、长短 时储能等资源将在系统灵活性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需求侧管理优化用电曲线实现灵活性供增需减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起主导作用,第二产业用电比 重稳步下降,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占比逐年提高。受经济发展方式驱动和第三产业及居民 用电特性影响,我国电力负荷特性呈现日负荷峰谷差拉大、负荷冬夏季双峰特征明显和最 大负荷增速高于用电等新特点。从保障电力供给安全和稳定运行的角度来看,负荷特性变 化提高了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难度。 图 4 需求侧资源优化负荷曲线示意图 需求侧管理通过提前部署和调度需求侧资源能够引导用户行为,优化负荷需求曲线, 降低电力供应难度和成本,需求侧资源优化负荷曲线如图 4 所示。具体而言,设计合理的 电价机制以及提倡节能高效的生活方式等措施都能够引导负荷用户改变用电行为、自发优 化负荷曲线,在电力规划和运行管理之前或期间减少部分峰谷差、平滑和整体降低负荷曲 线,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继而在运行管理时调度可调用需求侧资源,多环节多层次通 优化曲线 峰谷差 原曲线 峰谷差 部分时段 可转移负荷 可中断负荷 负荷自发 优化 节 能 提 效 分 时 电 价 null 原负荷曲线 优化负荷曲线 图4(即图3-4) | 10 |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 过需求侧管理降低电力安全稳定运行的难度和成本。形象地说,需求侧管理可使负荷先“自 扫门前雪”,利用自身能力增供减需来部分解决灵活性难题。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具体手段 包括阶梯电价、分时电价、价格型需求响应、激励性需求响应等。 三、电力市场机制优化完善释放灵活性潜力 市场本身并不创造新的灵活性,但通过对不同市场中交易机制的合理调整,可以使得 系统中已有的灵活性潜力得到充分释放,且激励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 在辅助服务市场中,针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系统带来的短时灵活性需求,国外已 有市场提出更为细分的灵活性产品,如快速爬坡产品(Flexible Ramping Products,FRP)等, 通过对产品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完善辅助服务市场对资源提供短时灵活性的补偿和激励机 制,有助于市场提供功能更匹配的辅助服务,释放短时间尺度的灵活性潜力。在现货市场 中,开展更灵活的市场交易和允许更短期的交易时间尺度,给予市场参与主体进行出力或 需求的近实时调整,以及系统对电厂近实时的调度的可能,能够减少系统灵活性需求,充 分释放中时间尺度灵活性潜力。德国电力现货市场中更短期的市场交易运行结果也证明了 这一点。在容量市场中,基于合理的收益保障机制,激励市场主体投资建设长时间尺度灵 活性资源,保障系统长期灵活性容量充裕度,维持未来较长时间内的灵活性资源充足供应。 图 5 电力市场释放灵活性示意图 短时间尺度 中时间尺度 长时间尺度 小时级、跨日 跨周、跨月乃至跨季度、跨年 秒级、分钟级 电力现货市场 容量市场 辅助服务市场 设计功能匹配的辅助服务产品 市场机制灵活,交易时间尺度缩短 适时开展建设,满足缓慢增加的大规模向上出力需求 释放短时间尺度灵活性潜力 释放中时间尺度灵活性潜力 保障长期充裕度 相 互 关 联 有 机 衔 接 图5(即图3- 7) | 12 |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 在上述电力系 统灵活性提 升思路的基 础上,结合我 国电力系统发 展现状,参考 各细分领域 的相关规划 和政策文件 要求,绘 制出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路线图,如下图 7 所示 图 7 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路线图 大力推动 煤 电灵活性改造 气电 1 .5 亿千瓦 抽水蓄能 6 2 0 0 万千瓦 短时储能 3 00 0 万千瓦 扩大工业用户需 求响应规模 加快电动汽车基 础设施建设 居民负荷参与需 求响应 工商业需求响应规模进一步扩大 电动汽车V2G参与电力平衡 负荷聚集商 参与市场 持续推进 煤电灵活性改造 气电 2 .2 亿千瓦 抽水蓄能 1.2 亿千瓦 短时储能 大规模应用 1. 5 亿千瓦 长时储能 推广试点 煤电灵活性改造 基本结束 电力辅助调 节 气电 调节电源 抽水蓄能 主要灵活性 电源 短时储能 灵活性资源 主力 长时储能 成本快速下降 工商业需求响应 发挥重要作用市场主体放开 电动汽车有序充 放电发挥作用 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参与市场 电力系统灵活性多元提升路线图 资源发挥调节作用主要时期不同时期主力灵活调节资源 灵活性改造煤电燃气发电抽水蓄能短时新型储能长时储能商业、居民响应工业需求响应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 灵活性需求 独立第三方主 体 资源聚合商 储能 大型可控电源 需 求 侧 供 给 侧 2025 2030 2 0 3 5 源储侧 负荷侧 电网与市场机制 ⚫ 电网互联互济 ⚫ 灵活市场体制机制 ⚫ 更短时的优化运行管理 充分释放系统已有灵活性和挖掘灵活 性潜力 最大负荷的5 7000 万千瓦 ≥ 最大负荷的5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 | 13 | 在上述电力系 统灵活性提 升思路的基 础上,结合我 国电力系统发 展现状,参考 各细分领域 的相关规划 和政策文件 要求,绘 制出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路线图,如下图 7 所示 图 7 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路线图 大力推动 煤 电灵活性改造 气电 1 .5 亿千瓦 抽水蓄能 6 2 0 0 万千瓦 短时储能 3 00 0 万千瓦 扩大 工业用户需 求响应规模 加快电动汽车基 础设施建设 居民负荷 参与需 求响应 工商业 需求响应 规模进一步扩大 电动汽车 V2G 参与电力平衡 负荷聚集商 参与市场 持续推进 煤电灵活性改造 气电 2 .2 亿千瓦 抽水蓄能 1.2 亿千瓦 短时储能 大规模应用 1 .5 亿千瓦 长时储能 推广试点 煤电灵活性改造 基本结束 电力辅助调 节 气电 调节电源 抽水蓄能 主要灵活性 电源 短时储能 灵活性资源 主力 长时储能 成本快速下降 工商业需求响应 发挥 重要作用 市场主体放开 电动汽车有序充 放电发挥作用 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参与市场 电力系统灵活性多元提升路线图 资源发挥调节作用主要时期不同时期主力灵活调节资源 灵活性改造煤电燃气发电抽水蓄能短时新型储能长时储能商业、居民响应工业需求响应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 灵活性需求 独立第三方主 体 资源聚合商 储能 大型可控电源 需 求 侧 供 给 侧 2025 2030 2 0 3 5 源储侧 负荷侧 电网与市场机制 ⚫ 电网互联互济 ⚫ 灵活市场体制机制 ⚫ 更短时的优化运行管理 充分释放系统已有灵活性和挖掘灵活 性潜力 最大负荷的 5 7000 万千瓦 ≥ 最大负荷的 5 五、政策建议 1� 明确灵活性资源发展定位,加强规划统筹衔接,源网荷储多维度协同提升新型电力 系统灵活调节能力。 “十四五”时期是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窗口期,可再生能源将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 阶段,必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全方位提升系统灵活性,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 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明确灵活性资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定位,加快各类灵活性 资源开发建设,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适应能力;改善新能源发电涉网 性能,提升新能源存储能力,统筹新能源高比例消纳和系统整体优化,科学制定新能源合 理利用率指标;立足区域特点,准确评估不同时间尺度下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加强 近中远期系统灵活性提升方案的衔接;加强各类能源电力规划方案的统筹协调,出台灵活 性资源专题规划,加强各类灵活性资源建设的衔接;全面细化分析源网荷储各环节灵活性 资源的技术和经济特性,科学评估不同灵活性资源组合的综合效益,重视市场机制对灵活 性资源潜力释放的引导作用,推动源网荷储多维度灵活性协同提升,更加经济地提升新型 电力系统各阶段的灵活调节能力。 2� 提升电源侧灵活性资源建设与利用水平,分步骤紧密衔接电源建设和灵活性挖掘 策略。 “十四五”时期,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主要依靠煤电灵活性改造、新建气电和抽水蓄 能等资源,根据工程周期长短按照煤电改造、气电到抽水蓄能的顺序做好项目建设衔接, 把控灵活性能力持续提升的节奏;现阶段通过改变现有机组的运营模式、进行设备灵活性 改造以及创新电厂灵活性发电方式提升系统灵活性;长期需合理控制煤电装机规模,强化 多类型灵活性电源的组合发展,通过调控多种灵活性电源的结构占比降低系统提升灵活性 的总成本。 重视可再生能源自身的调节能力,深挖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灵活性潜力。利用数字化技 术提升新能源出力的预测精度,配合更为精细的电网调度指令,减少临时调节需求,来“等 效”提升系统灵活性;通过储能和跨区输电“改变”新能源的出力曲线,满足本地的负荷 实时平衡;常规水电在适宜地点增设蓄水库,获得一定的调节能力;统筹灵活性提升与新 | 14 |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技术路径、经济性与政策建议 能源发展,依据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差异化路线图,实现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有主 次、分先后、能互补”。 3� 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及智能化升级,提升电网的灵活运行能力和灵活性资源优化 配置能力。 利用跨区输电减轻送端省份新能源消纳压力,加强智能配电网建设更好支撑分布式能 源发展,提升新能源的外送消纳和就近消纳水平;“十四五”期间着重提升跨省区输电线 路利用率,加强配套电源建设、开发新能源输电安全稳态技术、消除省间交易壁垒,发挥 特高压输电网络的优势,重组电网格局,减少因电网阻塞而产生的额外灵活性需求;重视 电网控制技术理念革新,在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柔性直流配电网的拓扑结构优化与故障 主动控制、交通网与分布式配电网的衔接融合、区域交直流配电网区间动态估计、主配网 协同的发用电优化控制、灵活智能电网对源荷互动和长短期储能结构化配比的兼容优化等 方面提升电网的灵活调节能力。 4� 深挖负荷侧资源系统价值,作为应对电力系统灵活调节高边际成本问题的关键手段。 电力系统调节需求的增加导致调节服务的边际成本快速上涨,应避免利用传统电源满 足尖峰负荷所导致的极高单位供电成本;通过需求响应资源(可中断、可转移、可调节负 荷)的“削峰填谷”实现负荷曲线优化,降低电力系统调度平衡压力;“十四五”期间需 充分利用峰谷分时电价、需求响应市场化报价等手段,引导用电负荷的时段性偏移,在基 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实现 5 甚至更高水平的需求响应规模;鼓励用户的用电和运营模式创 新,使用电负荷更加契合新能源发电出力的时段性特征,形成“虚拟电厂”调节效应。 5� 加快新型储能创新进步,实现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规模电能时空调度。 积极推动储能发展,在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