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Asia-Pacific Network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and Rehabilitation 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 “ 双碳 ” 目标下 林业碳汇和碳交易 基础知识读本 APFNet碳中和林业行动咨询专家组名单 (第一批) 张松丹 姜春前 王国胜 张小全 徐 明 李仁强 朱建华 于天飞 白彦锋 手册执笔人 姜春前 白彦锋 于天飞 黄克标 2022 年 2 月 I 目 录 一、气候变化 1 (一)全球气候变化 . 2 1.什么是气候变化 . 2 2.气候变化的事实 . 4 (二)中国气候变化 . 9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国际行动 12 (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 13 (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14 (三)京都议定书 . 16 ( 四 )巴黎协定 . 18 ( 五 )自主贡献 . 20 ( 六 )中国国家自主贡献 . 21 三、林业碳汇和碳交易的基本概念 22 (一)林业碳汇相关的基本概念 23 1.森林 . 23 2.造林 . 23 3.再造林 . 23 4.毁林 . 24 5.排放 . 24 6.碳 排放 . 24 7.碳源 . 24 8.碳 库 . 24 9.碳 汇 . 24 10.碳 储量 . 24 11.碳储量变化 . 24 12.碳达峰 . 25 13.碳中和 . 25 14.中国 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 . 25 15.黄金标准 the Gold Standard . 26 16.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 VCS) . 26 (二)林业碳汇项目中涉及到的概念 27 1.项目边界 . 27 2.项目情景 . 27 3.基线情景 . 27 II 4.额外性 . 27 5.泄露 . 28 6.计入期 . 28 7.基线碳汇量 . 28 8.项目碳汇量 . 28 9.项目减排量 . 28 (三)林业减排增汇活动 . 29 1.造林 /再造林活动 29 2.小规模的造林和再造林项目 . 30 3.森林经营活动 . 30 四、易混淆的概念 31 1.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 . 32 2.森林碳储量与森林碳汇量 . 32 3.碳交易与碳汇交易 . 33 4.碳核算与碳核查 . 33 五、木质林产品碳核算 34 1.背景 . 35 2.核算方法 . 36 3.中国 木质林产 品碳储量 . 37 六、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审定和核查程序 38 (一)开发林业碳汇 CCER 项目需满足的条件 . 39 (二) CCER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流程 40 1.CCER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流程 40 2.CCER 林业碳汇交易流程 41 (三) CCER 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适用条件 42 1.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的 适用条件 . 42 2.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的适用条件 . 43 3.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的适用条件 . 44 4.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的适用条件 . 45 5.小规模非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方法学的适用条件 45 (四)林业碳汇项目实施流程分析 . 47 1.项目立项阶段 . 47 2.项目实施和计量监测阶段 . 48 3.注册备案阶段 . 49 4.减排量签发阶段 . 51 (五) CCER 林业碳汇交易的优势和前景 . 54 参考文献 59 1 一、气候变化 2 1.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在排除了相同时期内观测到的气候 自然变异情况下,由直接或间接人为活动改变了地球大 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 公约( UNFCCC, 1992)第一条款中,对气候变化的解 释是 “指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的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 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 造成的气候变化 ”。 因此,当前提到的 气候变化主要是指 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 全球气候 变暖现象 。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理示意图 世界气象组织( WMO)于 1966 年提出 “气候变迁 ”术语,它包括 时间尺度超过 10 年的所有形式的气候变率,但未考虑其原因。 到 20 世纪 70 年代,人们开始意识到人类活动可以极大程度的改变气候, 一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3 “气候变化 ”的概念渐渐取代了 “气候变迁 ”以强调人为原因。因此, “气 候变化 ”这一术语被纳入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 IPCC)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的 相关报告 。如今, “气候 变化 ”既被用作过程的技术性描述,也被用作描述问题的名词。 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大范围的观测结果(比如北极 冰层消融、海洋热含量上升)及自然界的种种迹象(比如对温度敏感 的鱼类、哺乳动物类、昆虫等向两极迁移)都为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 暖提供了无可争议的证据。 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 类健康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IPCC 组织全球的科学家 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气候变化、影响、减缓和适应的评 估工作,自 1990 年起,至今共发布了 6 次气候变化 评估报告。 IPCC 的 6 次评估报告都指出了人类正面 临着因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影 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IPCC 第 5 次 综合评估 报告明确指出了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 致 20 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驱动力,并 且在 IPCC第一工作组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人类活动对 气候系统的影响是确认无疑的, 21 世纪末及以后时 期的全球平均地表变暖主要取决于历史累积二氧化 碳的排放。这也是 IPCC 首次系统的评估人类活动的 历史累积二氧化碳排放。 4 2.气候变化的事实 自工业化前 1850-1900 年 以来,观测到的平均地表气温上升幅 度大大超过全球平均地表 陆地和海洋 温度 GMST( IPCC, 2020)。 2017 年,人类 活动 引起的 升温 高出工业化前水平约 1°C(可能在 0.8°C1.2°C)( IPCC SR15, 2018)。 全球温度变化( IPCC, 2020) 从未来 20 年的平均温度变化预估来看,全球 升温 预计将达到或 超过 1.5℃。在考虑所有排放情景下,至少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地表 温度将继续升高。除非在未来几十年内大幅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 气体排放,否则 21 世纪将 超过 2℃。预计全球持续变暖将进一步加 剧全球水循环,包括其变率、全球季风降水以及干湿事件的强度。具 体体现在 温室气体 浓度 增加 最新的 IPCC 第六次 评估报告 气候变化 2021物理学基础明 确指出, 1750 年左右以来,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无疑是由人类活动造 5 成的 。 其 中, 20072016 年 23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农业、林 业和其他土地利用 AFOLU ( IPCC, 2020) 。 2019 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O2浓度持续增加,全球大气二氧 化碳( CO2)、甲烷( CH4)和氧化亚氮( N2O)的平均浓度分别达到 了创纪录的 410.5±0.2ppm, 1877±2 ppb 和 332.0±0.1 ppb,依次为工业 化之前水平的 148、 260和 123; 2020 年,主要温室气体浓度仍 在持续上升。过去 60 年,陆地和海洋在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 放中所占比例几乎保持不变 全球每年约 56,但存在区域差异。 未来全球二氧化碳年排放量 情景 ( AR6) 在 20092018 十年期间,全球化石能源 CO2 的排放量平均每年 为 34.7±1.8GtCO2,年平均增长率为 0.9, 2018 年达到了创纪录的 36.6GtCO2 。同期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6 5.5±2.6GtCO2。 这十年间,陆地和海洋吸收了约 45的人为 CO2排放 量( WMO, 2020)。 人类活动带来的全球碳收支 2009-2018 期间的全球平均值 。人为扰动发生在自 然碳通量之上,通量和储量由较细的箭头和圆环表示( Friedlingstein 等, 2019) 全球 温度升高 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在过去四十年中,每一个十年都比自 1850 年以来的任何十年都更温暖。 21 世纪 初始 20 年 20012020 年 全球地表温度比 18501900 年高出 0.99 [0.841.10]°C,而 2011-2020 年全球表面温度 又 比 18501900 年高出 1.09 [0.951.20]°C,陆地的上 升幅度 1.59 [1.34 1.83]°C大于海洋的上升幅度 0.88 [0.68 1.01]°C。 自 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 AR5)以来估计全球地表温度上升主要是 由于 2003-2012 年 以来进一步变暖 0.19 [0.16 0.22]°C。 从 1850 1900 年至 2010 2019 年 期间 ,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地 表温度总上升幅度为可能为 1.07°C [0.8°C 至 1.3°C]。混合均匀的温 7 室气体可能造成了 1.0°C 到 2.0°C 的升温,其他人类驱动因素 主要是 气溶胶 造成了 0.0°C 到 0.8°C 的降温,自然驱动因素使全球表面温度 变化了 -0.1°C 到 0.1°C,以及内部变率将其从 -0.2°C 改为 0.2°C。很有 可能混合均匀的温室气体是 1979 年以来对流层变暖的主要驱动因素, 极有可能人为造成的平流层臭氧消耗是 1979 年至 1990 年代中期平 流层低层变冷的主要驱动因素。 自 1970 年以来,陆地生物圈的变化与全球变暖是一致的 两个半 球的气候区都向极地方向转移,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北半球温带 地区的生长期平均每十年延长两天 高可信度 。 根据 IPCC 预测,在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在 2050 年实现碳中和时, 才有可能在本世纪末将全球升温控制在 2℃以下 。 利用人类和自然因素以及仅利用自然因素观测和模拟的全球地表温度变化 年平 均 均为 18502020 年 (引自 IPCC, 2021) 8 1850~ 2020 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相对于 1850~ 1900 年平均值)(源自中国 气候变化蓝皮书 2021) 全球海平面上升 全球上层海洋 0700 米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已经变暖,人类 的影响极有可能是主要驱动因素。 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 AR6)指 出,人类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目前全球公海表层酸化的主要驱动因 素。自 20 世纪中期以来,许多海洋上层地区的氧气水平已经下降。 1901 年至 2018 年期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 0.20[0.15 至 0.25]m。 1901 1971 年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为 1.3 [0.6 2.1]mm yr-1, 1971 2006 年上升至 1.9 [0.8 2.9]mm yr-1, 2006 2018 年进一步上 升至 3.7 [3.2 4.2]mm yr-1高信度 。人类的影 响很可能是至少自 1971 年以来这些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9 全国 升温明显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升温 速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19512020 年,中国 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 0.26℃/10 年。近 20 年是 20 世纪初以来的最暖时期, 1901 年以来 的 10 个最暖年份中,除 1998 年,其余 9 个均出现在 21 世纪。 据 2021 年中国气候公报报告, 2021 年我国高 温过程 为 1961 年以来的最多,年内发生区域性高温过 程 9 次,比常年( 4 次)偏多 5 次。 1901~ 2020 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 (源自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 2021 全国平均 降水量增加 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变化区域间差异明显。 19612020 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 10 年增加 5.1 毫米; 20 世纪 80 90 年代中国平均年降水量以偏多为主, 21 世纪最 二 中 国 气 候 变 化 10 初十年总 体偏少, 2012 年以来降水持续偏多。 1961 2020 年,东北 中北部、江淮至江南大部、青藏高原中北部、西北中部和西部年降水 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中江南东部、青藏高原中北部、新疆北部和 西部降水增加趋势尤为显著;而东北南部、华北东南部、黄淮大部、 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1961~ 2020 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距平(源自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 2021) 根据 2021 年中国气候公报 ( 2022) 数据, 2021 年全国平均 降水量为 672.1mm,较常年偏多 6.7。年水资源量总体呈现 “南枯北 丰 ”的分布; 北方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历史次多 。 中东部降水是 “北多 南少 ”; 各区域流域降水量均以偏多为主,华北为历史最多;暴雨站 日数历史第二多,全国共出现暴雨站日较常年多 26.9,仅次于 2016 年。此外,我国汛期暴雨强度大、极端降水事件偏多。 全国 海平面上升 11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1980 2020 年,中 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4 毫米 /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2020 年, 中国沿海海平面较 1993 2011 年平均值高 73 毫米,为 1980 年 以来的第三高位。 1980~ 2020 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距平变化(相对于 1993~ 2011 年平均值) (源自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 2021) 临安山核桃林生态化经营示范模式节水灌溉 12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 国际行动 2021年 8月, APFNet碳中和林业行动咨询专家组在普洱举行研讨会 13 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 是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于 1988 年联合成 立的政府间机构。主要任务是在全面、客观、公开、透 明的基础上,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现状、气候变化对社 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 对策进行评估。 IPCC 的工作机制。 IPCC 下设立三个工 作组和一个专家组 ⚫ 工作组 1( Working Group 1)负责气候体系和气候 变化科学评估 。 ⚫ 工作组 2( Working Group 2)负责气候变化社会 - 经济影响、气候变化的正负影响和适应性选择。 ⚫ 工作组 3( Working Group 3)负责评估限制温室气 体减排和减缓气候变化的选择。 ⚫ IPCC 国家温室气体调查专家组负责 IPCC 国家温 室气体调查项目 。 一 政 府 间 气 候 变 化 专 门 委 员 会IPCC 赤峰市旺业甸林场 14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 UNFCCC)于 1992 年 5 月 9 日通过的一项公约。同年 6 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有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 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期间开放签署 。 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 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 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 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1994 年 3 月 21 日,该公约生效,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 律基础,是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 UNFCCC 秘书处设在位于德国波恩 Haus Carstanjen。 公约的目标是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维持在一个 稳定的水平,在该水平上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险干 扰不会发生。 该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 履行公约义务的机制。截至 2016 年 6 月,加入该公约的缔约国共有 197 个。 为实现上述目标,公约确立了五个基本原则 ➢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 应对气候变化。 ➢ 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要和国情。 二 联 合 国 气 候 变 化 框 架 公 约UNFC CC UNF CC C 会IPCC 15 ➢ 各缔约国方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测、防止和减少引 起气候变 化的因素。 ➢ 尊重各缔约方的可持续发展权。 ➢ 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不能成为国际贸易的壁垒。 根据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 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 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 公约 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 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 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 减限排的 义务。 赤峰市旺业甸林场 16 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 UNFCCC 的补充条款。 1997 年 12 月 10 日在日本京都 由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 COP3)通过。其目标 是 “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 京都议 定书于 1998 年 3 月 16 日至 1999 年 3 月 15 日 期 间 开放 签署 ,条约于 2005 年 2 月 16 日开始生效。 京 都议定书的第 3.3 和 3.4 条款 规定了其附件一缔约方 可以利用其 林业活动实现 缔约方的 减限排指标。 京都议定书是人类第一个限制各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法案。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个灵活的合作机制 联合履约、排放贸易和清洁发展机制 。其中,联合履约和排放贸易两 个机制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之家的合作。 联合履约 JI 排放贸易 ET 清洁发展机制 CDM 是指发达国家之间通过项目级 的合作,其所实现的减排单位 以下简称 ERU ,可以转让 给另一发达国家缔约方,但是 同时必须在转让方的 “分配数 量 ”以下简称 AAU配 额上 扣减相应的额度。 是指一个发达国家,将其 超额完成减排义务的指 标,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 另外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 务的发达国家,并同时从 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 扣减相应的转让额度。 是指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 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 合作,通过项目实现 “经核证 的减排量 ”(简称 CER),用于 发达国家完成京都议定书 规定的减限排承诺。 CDM被 认为是一种 “双赢 ”的机制。 三 京 都 议 定 书 17 CDM 源于巴西提交的关于发达国家承担温室气体排放义务案文 中 “清洁发展基金 ”Clean Development Fund,简称 CDF。根据巴西的 提案,发达国家如果没有完成应该完成的承诺,应该受到罚款,用 其所提交的罚金建立 “清洁发展基金 ”,按照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 放的比例资助发展中国家开展清洁生产领域的项目。在就该基金进 行谈判时,发达国家将 “基金 ”改为 “机制 ”,将 “罚款 ”变成了 “出资 ”。 根据清洁发展机制,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计划可获得核证减排量信 用额,每个信用额代表一吨二氧化碳。核证减排量可在市场上进行交 易和买卖。借此,工业化国家可完成一部分京都议定书批准的减 排目标。 该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废气减排,同时允许工业化国家灵活地 完成减排目标 。 慈利县黄石水库 18 巴黎协定( The Paris Agreement)于 2015 年 12 月 12 日在第 21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巴黎气候大会) 上通过,于 2016 年 4 月 22 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大厦签 署,于 2016 年 11 月 4 日起正式生效。其主要目标是将 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保持在与工业化前水平 相比高出 2 摄氏度以下的水平,并努力将气温上升幅度进一步限制在 1.5℃ 的水平。迄今为止,已有 195 个缔约方签署了巴黎协定, 192 个缔约方批准了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是继 199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7 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 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 2020 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是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为 2020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统一安排。按规定,巴黎协定 将在至少 55 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其温室气体排 放量占 全球总排放量至少约 55)交存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文书 之日后第 30 天起生效。 2016 年 4 月 22 日,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作为习近平主 席特使在巴黎协定上签字。同年 9 月 3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中国加入巴黎协定,成为完成了批准协定的缔约方之一。 巴黎 协定在第 5 条款中以单独的条款的形式专门整合了以森林为基础的 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措施。 四 巴 黎 协 定 19 2021 年 11 月 13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COP26在英国格拉斯 哥闭幕。经过两周的谈判,各缔约方最终完成了巴黎协定实施细 则。 巴黎协定充分体现了公平性、长期性和可行性。 普洱 市 万掌山林场 普洱 市 万掌山林场 20 国家自主贡献( INDC)是在 2013 年华沙气候变化 大会上提出的国家自主承诺减排承诺机制,并在 2014 年 利马气候大会上得以明确,旨在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 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有关决议的要求,由各国自主提 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 “国家自主贡献 ”是巴黎协定的核心,体现了各国为减少本国 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所做的努力。每个 “国家自主贡献 ”都考虑 到本国的国情和能力,反映了该国的雄心。提交新的或更新的 “国家 自主贡献 ”为所有国家提供了重要机会,以提升其雄心,并使整个世 界走上减少排放的道路。 温室气体减排承诺是 INDC 文件的核心内容,而减排承诺形式多 样是自主贡献机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各国的减排承诺表现形式主要包 括相 对于基年的绝对量减排、相对于 照常 情景( Business As Usual, BAU)的绝对量减排、强度减排和排放峰值年四种方式,其中欧盟、 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巴西都采 用了固定基年绝对量减排目标的形式,墨西哥、加蓬、摩洛哥、埃塞 俄比亚、肯尼亚、吉布提、安道尔、韩国、阿尔及利亚、刚果采用了 相对基准情景绝对减排的形式,中国、新加坡和墨西哥则采用了碳强 度减排的目标形式。此外,一些缔约方还承诺了峰值年目标,如墨西 哥承诺将于 2026 年底前使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中国和新加坡则提出 将在 2030 年 左右排放达峰。 五 自 主 贡 献 21 2016 年 3 月 9 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提交了第一次 国家自主贡献报告 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中 国国家自主贡献 , 承诺到 2030 年森林蓄积量比 2005 年增加 45 亿 m³左右。 2020 年 12 月 1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 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的一系列新 举措。 其中, 森林蓄积量将比 2005 年增加 60 亿 m³。 2021 年 10 月 28 日,中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国家联络人向公约秘书处正式提交了更新的国 家自主贡献报告 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 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进一步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新目标新举措,以及积极推动应对气 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中国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是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 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到 2030 年,中国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 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 森林蓄积量将比 2005 年增加 60 亿 m³, 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六 中 国 国 家 自 主 贡 献 22 三、林业碳汇和碳交易的 基本概念 青阳县酉华林场低效林改造 示范模式 23 1.森林 我国森林的定义是指林地面积大于等于 0.067 公顷 ( 1 亩),郁闭度大于等于 0.2,就地生长高度大于等于 2 米的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天然与人工幼林, 符合这一标准的竹林,以及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行数大 于等于 2 行且行距小于等于 4 米或冠幅投影宽度大于等 于 10 米的林带。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将森林定义为 “面 积在 0.5公顷以上、树木高于 5米、林冠覆盖率超过 10, 或树木在原生境能够达到这一阈值的土地。不包括主要 为农业和城市用途的土地。 ” 2.造林 在至少 50 年内非森林的土 地上,通过直接的人为种植、播 种和(或)人类对自然种籽源的 促进,将其变为林地( GPG- LULUCF, 2006)。这里的造林定 义明确指出在过去 50 年内没有 森林的土地上造林的活动才符合 条件,要满足时间上的要求。 3.再造林 在原来是林地但已转变为非 林地的土地上,通过人工种植、 播种和(或)人类对自然种籽源 的促进,直接导致非林地向林地 的转变。在京都议定书第一 个承诺期,再造林活动将限于在 1989 年 12 月 31 日以来无林地 上重新植树造林 ( GPG-LULUCF, 2006)。 一 林 业 碳 汇 相 关 的 基 本 概 念 24 森 林 碳 库 生物量 死有机质 土壤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木 材 产 品 4.毁林 人类直接引发的林地向非林 地的转变,这种转变是永久性的。 如林地转换为农业用地 。 5.排放 指温室气体和 /或其前体在 一个特定地区和时期内向大气的 释放( UNFCCC, 1992) 。 6.碳 排放 指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 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 以及 LULUCF 产生的温室气体 向大气的排放,以及因使用外购 的电力和热力等导致的间接温室 气体向大气的排放 。 7.碳源 指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温 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 的任何过程或活动 。 8.碳库 具有储存或释放碳能力的系 统( GPG-LULUCF, 2006)。森 林碳库包含有森林生物量、枯落 物、枯死木、土壤以及木材产品。 9.碳汇 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等 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 体的任何过程、活动或机制。 10.碳储量 一个库中碳的数量。 11.碳储量变化 一个碳库中碳量发生 改变量。 一个库中的碳储量可能由于碳增 加与碳损失之间的差别而发生变 化。当损失大于增加时,碳储量 变小,因而库作为了大气的源; 当损失小于增加时,库成为大气 的汇( GPG-LULUCF, 2006)。 25 12.碳达峰 某一时期 /时间,二氧化碳的 排放能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 逐步降低。我国目前是指 CO2排 放峰值和过程。 13.碳中和 又被称作净零二氧化碳排放 ( Net zero CO2 emissions)指在特 定时期内,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 放与人为二氧化碳清除量达到平 衡时的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由于 目前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绝大部 分是 CO2,因此在各国提出的中 和或净零排放目标中也常用碳代 指温室气体。 目前,我国国内的碳中和是 指全部温室气体的中和。 14. 中国 核 证 自愿 减 排 量 ( CCER) 指我国依据国家发改委发布 实施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 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经其备案 并在国家注册等级系统中的登记 的 GHG 自愿减排量。 林业碳汇作为 CCER 明确 的方向之一,在全国温室气体自 愿核证减排交易重启后作为重要 方式参与碳交易。 在 CCER 机制下的林业碳汇 项目主要有四类碳汇造林、竹 子造林、森林经营和竹林经营。 2014 年 7 月 21 日,广东长 隆碳汇造林项目通过国家发展改 革委的审核,成功获得备案,是 全国第一个可进入碳市场交易的 26 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 ( CCER)项目。 15.黄金标准 the Gold Standard CDM 项目的黄金标准由世 界自然基金会(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南南 -南北合作组织 South-South North Initiative 和 国际太阳组织 Helio International 发起,经过与政府部门、环境机 构、私人企业(包括投资者、项 目发展商)和认证机构等相关利 益者的长期协商,于 2003 年正式 形成。 黄金标准是第一个针对 CDM清洁发展机制 和 JI(联合 履约机制)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而 开发的独立的、具有良好实用性 的基准方法。它为项目开发商提 供了一套方法,以确保 CDM 和 JI 能够产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 真实可靠的环境效益。第二版黄 金标准已经于 2008 年 8 月 1 日 开始实施。所有技术文件可以从 黄金标准网站获得。 16.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 ( VCS) 国际核证减排标准是国际上 最大的自愿减排碳市场标准。国 际排放交易协会( IETA)及世界 经济论坛( WEF)联合于 2005 年 开发的,目的是为自愿碳减排交 易项目提供一个全球性的质量保 证标准。目前, VCS 项目由非盈 利的独立协会管理,按照最新 VCS 标准 Voluntary Carbon Standard 2007, VCS 要求项目自 愿碳减排必须是真实的、企业额 外的(非日常进行的运营活动)、 可测算的、永久的(非临时的)、 独立核实的和唯一的。 2017 年 12 月 25 日,福建省首单国际核证碳 减排标准( VCS)林业碳汇项目 交易签约。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