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1. 什么是气候变 化(气候 危机) 在地球的 历史上, 气候是在 不断的 变 化着, 但这 种变化 的速度一 般比较缓 慢, 自 然 界有充分 的时间 去 适应这种 变化。 然 而, 工业 革命 以来, 由 于人为 活 动, 特别 是大量 燃 烧化石燃 料, 排 放 了大量的 温室 气体, 使得 大气中 温室气体 的浓度 急 剧上升, 从 而导致 了地球温 室效 应的增强, 由此可 能引起全 球气候 变 化。 因此, 在 联合 国气候变 化 框架公约 中, 将 气候变化 定义为 由 于直接或 间接人 类 活动, 改 变了 全球大气 组成所 造 成的气候 的变化 , 即 在可比的 时间段 内 观测到的 自 然 气候 变率之 外的气 候变 化。2019 年联 合国 气候大 会指出 ,曾 经所 称的“气 候变化” 现在确实 是一场“ 气候危机”。 “ 全球 变暖”实际 是“全球 变热” 。 2. 气候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什么 引起气候 变化的 原 因, 既有 自然原 因 , 也有人 为原因 。 在人为原 因中, 工业 革命以 来的人类 活动, 特 别是发达 国家工 业 化过程中 的经 济活动, 包括大 量 耗费化石 能源、 砍 伐热带森 林、 生 产 和使用化 工合 成产品等 , 排放 大 量温室气 体, 是 造 成全球气 候变化 的 主要原因 。 联 合国政府 间气候 变 化专门委 员会 (IPCC ) 第五 次评估 报告 指出人 类活 动极有可 能是 20 世 纪中期以 来全球 气 候变暖的 主要原 因 ,可能性 在 95 以上 , 而 过去的130 年全 球升温0.85 ℃。 3. 气候变化观测 事实有哪 些 政府间气 候变化 专 门委员会 (IPCC) 第五次评 估报告 指 出1950 1 年以来, 气候系 统观 测到的许 多变化 是 过去几十 年甚至 千 年以来史 无 前例的, 1880 年到2012 年, 全 球海陆 表 面平均温 度呈线 性 上升趋势 , 升高了 0.85 ℃;2003 年到 2012 年 平 均温度比 1850 年到 1900 年平 均温度上 升了 0.78℃。科学 家认为 ,1983 年到 2012 年 的这 30 年比 之前几十 年都要 热 ,每十年 的地表 温 度均高 于 1850 年以 来的任何 时 期,因此 ,虽然 没 有更早期 的历史 详 细记录, 过去 30 年 极有可能 是 近800 年到1400 年 间最热的30 年。 目前, 大气 中二氧 化碳、 甲烷 和一氧 化氮等温 室气体 的 浓度已上 升到过去 80 万 年来 的最高水 平。自 前 工业时代1850 年到 1900 年 以来, 二氧化 碳浓度 已经增加了40, 主 要来自于 化石燃 料 的排放量 , 其次, 则 来自土 地 的开发利 用。 科 学 家提醒, 如果没 有 积极有效 的温 室气体排 放政策 , 到 21 世 纪末, 全球 气温将比 前工业 时 代至少上 升 1.5 ℃。 报告 估算了不 同情形 下全 球地表 平均温 度的 上升幅 度,据预 计 ,应对 气候变 化较 为脆弱 的南亚 地区 将成为 气温上 升最 快的区 域, 2046 年至2965 年, 最高升温 部分将 分 布在尼泊 尔、 不 丹、 印度北部 、 巴基斯坦 以及中 国 南部的地 区, 升温 幅 度为2-3℃ ,而 2081 年到2100 年, 这 些地区 的预 计温度会 上升3-5 ℃ 。 随着 气候持 续变 暖, 高 温热 浪将变得 更加频 繁 ,而且持 续时间 更 长。 自 1950 年以来 ,地 球海平面 的上升 速 度高于过 去两千 年 。1901 年到 2010 年, 全球 平均海平 面上升了 19 厘 米,而 过去 10 年间, 冰 川融化的 速度也 比 上世纪 90 年代 加快 了数倍。 冰川减 少 、海平面 上 升, 这些 看似与 普 通人没有 关系, 但 它带来的 是极端 天 气的增加 。 据 2 报告统计, 从上世 纪50 年代开 始, 地 球上的极 端天气 就 已开始增 多, 包括强降 雨、 热 浪、 洪水、 干 旱等 , 正不 断给人类 带来灾害 。 据预测, 在全球范 围内, 未 来强降雨 的强度 和 密度都将 会上涨, 而部分地 区也 会经历更 加严重 和 频繁的旱 灾,4 级到 5 级的 热带风 暴 的频率也 会增 加。 4. 气候变化的不 利影响有 哪些 根据 联 合国气 候 变化框架 公约 ,“气候变 化的不 利 影响”是 指气候变 化所造 成 的自然环 境或生 物 区系的变 化, 这 些变 化对自然 的 和管理下 的生态 系 统的组成、 复原力 或生产力、 或对社 会经济系 统的 运作、 或对 人类的 健康和福 利产生 重 大的有害 影响。 气 候变化造 成的 不利影响 主要表 现 为1由于气 候变 暖, 使 温度带 北移;2 冰川、 冻 土减少;3 海平面升高影响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4 一些极端天 气 气候 事件 增加;5 病虫害 增加, 有利于 病虫 害的 越冬, 使农 业生 产 面 临病虫 害的威胁, 需 要更多 的农药 控制 这些农 业害虫, 农业 生产 成 本 和投资 大幅 度增加, 也造成 土地 污染和 人类疾 病增 加;6 气候 变暖 将 导致地 表径流 、旱 涝灾害 频率等 发生 变化, 特 别是水 资源 供需矛 盾 将 更为突 出;7 人们 因气候 变化 而产生 不适应 的感 觉, 也会 助长某 些 疾病的蔓 延, 使病情 加重, 甚至导 致死亡 。 5. 什么是温室效 应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 成的保温 效应, 就 是太阳短 波辐射 可 以透过大 气射入 地 面, 而地面 增 3 暖后放出 的长波 辐 射却被大 气中的 二 氧化碳、 水 汽等物 质所吸收, 从 而产生大 气变暖 的 效应。 大气 中的二 氧化碳就 像一层 厚 厚的玻璃, 使 地 球变 成了 一个 大暖 房。 如果 没有 大气 ,地 表平 均温 度就 会下 降到 - 23 ℃ , 而实 际地表 平均温度为 15 ℃ , 这就是说 温室效 应 使地表温 度 提高 3 8℃ 。大气 中的 二氧 化碳浓 度增加 ,阻 止地球 热量的 散失 ,使 地球发生 可感觉 到 的气温升 高,这 就 是有名的“温 室效应”。 6. 什么是温室效 应气体(GHG ) 温室效应 气体 (Greenhouse Gas, GHG ),是指 大气 中那 些吸收 和重新放 出红外 辐 射的自然 和人为 的 气态成分 , 包括 对太 阳短波辐 射 透明 (吸收 极少) 、 对长波辐 射有强 烈 吸收作用 的二氧 化 碳 (CO2 )、 甲 烷(CH4 ) 、氧化亚 氮(N2O ) 、臭氧(O3 )、 氟利 昂或氯 氟烃 类化 合 物(CFCs ) 、 氢代 氯氟烃类 化合物 (HCFCs ) 、 氢氟碳化 物 (HFCs)、 全氟碳化 物(PFCs)、六氟 化硫(SF6 )等30 余种 气体。 京都议 定书 中规 定控制的 六种温 室 气体为 二氧 化碳 (CO 2 )、 甲烷(CH 4 )、氧化 亚氮(N 2 O )、氢氟 碳化合物(HFCs ) 、全氟碳化 合 物(PFCs )、 六氟 化硫 (SF6 )。多哈会议通 过的京 都议定书 修正案规 定了第 七 种温室气 体三氟 化 氮(NF3 )。 我国全国碳排放 权交易管理办法( 试行)将温室气 体界定 为大气中 吸收和 重新放出红 外辐射 的自然和人 为的气 态成分,包 括二氧化 碳 (CO2)、甲 烷( CH4)、氧 化 亚 氮( N2O)、氢 氟 碳 化 物( HFCs)、 全氟化碳 (PFCs) 、六氟化 硫(SF6 ) 和三氟化 氮(NF3 )。 4 7. 什么是全球变 暖潜能值 (GWP ) 全球变暖 潜能值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 ) ,指单 位重 量的温室 气体排 放 在100 年 对大气 温 室效应的 贡献。 全球 变暖潜能 值 表 示这 些气 体在 不同 时间 内在 大气 中保 持综 合影 响及 其吸 收外 逸热 红外辐射 的相对 作 用。 京 都议定 书 正是基于100 年以上 的 时 间跨 度内脉动 排放的 全 球变暖潜 能值,GWP 是一种物 质产生 温 室效应的 一 个指数。GWP 是在 100 年 的时间 框架内 , 各种温 室气体 的 温室效应 对 应于相同 效应的 二 氧化碳的 质量。 政府 间气 候变 化专 门委 员会IPCC 全球 暖化 潜势 的计 算方 式是 , 将化学物 质的全 球 暖化潜势 定义为 从 开始释放 一公斤 该 物质起, 一段 时间内辐 射效应 的 对时间积 分, 相 对于 同条件下 释放一 公 斤参考气 体 二氧 化碳 对应 时 间积分的 比值 以 二氧 化碳被 作为参 照气 体(因 为其对 全球 变暖的 影响最 大 ) , 取 CO2GWP1001 ,其它各种温室气体与二氧化碳的比值作为该气体 GWP 值。 主要6 种 温室 GWP 值 如下 --CO2 二 氧化碳 GWP1 --CH4 (甲烷 ) GWP25 --N2O (氧化 亚氮) GWP298 --HFCS (氢 氟碳化 物) GWP124-14800 --PFCS (全 氟化碳 ) GWP7390-12200 5 --SF6 (六氟 化硫) GWP22800 如甲烷的 GWP 值为 25 ,意味 着 1 吨甲烷 在 100 年内对 于 全球变 暖的影响是1 吨 二 氧化碳所 带来的 影 响的25 倍。 8. 什么是温室气 体的源与 汇 在 联合 国气候 变 化框架公 约 中 , 温室气体 的源是 指 向大气排 放温室气 体、 气溶 胶或温室 气体的 任 何过程或 活动, 温 室气体的 汇是 指从大气 中清除 温 室气体、 气 溶胶或 温室气体 的任何 过 程、 活动或 机 制。 具体说,温室气体的源是指温室气体成分从地球表面进入大气 (如地面 燃烧过 程 向大气中 排放CO2 ) , 或者在大 气中由 其 他物质经 化 学过程转 化为某 种 气体成分 (如大 气 中的一氧 化碳 CO 被 氧化成 CO2 , 对于CO2 来说 也 叫源) 。 温室 气体的 汇则 是指一种 温室气 体 移出大气 到 达地面或 逃逸到 外 部空间 (如 大气CO2 被地表植 物光合 作 用吸收 ) , 或 者是在大 气中经 化 学过程不 可逆转 地 转化为其 他物质 成 分 (如N2O 在 大气中发 生光化 学 反应而转化NOx ,对 N2O 就 构成了 汇) 。 大气温室 气 体的源有 自然源 和 人为源之 分。 人为 活动引起 的人为 源 增加, 被认 为 是目前大 气温室 气 体浓度逐 渐上升 的 主要因素 。 9. 什么是森林碳 汇 森林碳汇 (Forest Carbon Sinks ) 是 指森林植 物吸 收大 气中的 二氧化碳 并将其 固 定在植被 或土壤 中, 从而减少 该气体 在 大气中的 浓 度。 森林碳 汇是目 前世界上 最为经 济 的“碳 吸收”手段。 以 造 林 和再 6 造林为核 心的碳 汇 项目是清 洁发展 机 制的一个 重要组 成 部分。 京都 议定书 承 认森林 碳汇对减 缓气候 变 暖的贡献, 并要求 加强森林 可持 续经营和 植被恢 复 及保护, 允许发 达国 家通过向 发展中 国 家提供资 金 和技术, 开展造 林 、 再造林 碳汇项 目 , 将项目 产生的 碳 汇额度用 于抵 消其国内 的减排 指 标。 我国政府 十分重 视 林业碳汇。 强调将 努力增加 碳, 大力 开展造林 绿化, 深 入开展 全民 义务植树 , 继续 实施 天然林保 护、 退 耕还 林还草、 京津风沙 源治理 、 防护林体 系建设 、 石漠化综 合治理 、 水土保持 等重 点生态工 程建设 , 着力加强 森林抚 育 经营, 增 加森林 碳 汇。 加大 森林 灾害防控 , 强化 森林 资源保护 , 减少 毁林 排放。 加 大湿地 保护 与恢复, 提高湿地 储碳功 能 。 继续实 施退牧 还 草, 推行 草畜平 衡 , 遏制草 场退 化, 恢复 草原植 被 , 加强草 原灾害 防 治和农田 保育, 提 升土壤储 碳能 力。 建立健全以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 抵消机制, 将具有 生态、 社会 等多种 效益的林 业温室 气 体自愿减 排项 目优先纳 入全国 碳 排放权交 易市场, 充分发挥 碳市场 在 生态建设、 修 复和保护 中的补 偿 作用。 引 导碳交 易履 约企业和 对口帮 扶 单位优先 购 买贫困地 区林业 碳 汇项目产 生的减 排 量。 鼓励通 过碳中 和、 碳普惠 等 形式支持 林业碳 汇 发展。 通过调整 产业结 构 、 推进碳市 场建设、 增加森林 碳汇等 一 系列措 施, 我国 单位国 内 生产总值 二氧化 碳 排放 (以 下简称 碳 强度) 持 续下 降,基本 扭转二 氧 化碳排放 快速增 长 局面。截 至 2019 年 底,碳强 度 7 比 2015 年和 2005 年分别下 降约 18.2 和 48.1 , 已超过 对外承诺 的 到2020 年下降40-45 的 目标 , 基本 扭 转了碳排 放快速 增 长的局面 ; 非化石能 源占一 次 能源消费 比重达 到 15.3,比 2005 年提 升 7.9 个 百分点, 也已超 过 对外承诺的 2020 年提高到 15 左 右 的目标;2018 年森林面 积和森 林 蓄积量, 分别比2005 年增加4509 万公 顷和51.04 亿立方米 ,成为 同 期全球森 林资源 增 长最多的 国家。 10.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也 叫碳补 偿 (Carbon Offset) , 是现代人 为减缓 全 球变暖 所作的努 力之一 。 企业或个 人计算 自 己日常生 产 (生 活 ) 直接或 间接 制 造的二 氧化碳 排放 量,并 计算抵 消这 些二氧 化碳所 需的 经济成 本, 然后付款 给专门 企 业或机构 , 由他 们通 过植树或 其他环 保 项目抵消 大 气中相应 的二氧 化 碳量。 2020 年9 月22 日, 国家主席 习近平 在 第七十五 届联合 国 大会一 般性辩论 上发表 的 重要讲话 中提到 应对气候 变化 巴 黎协定 代表 了全球绿色 低碳 转 型的大方 向, 是 保护 地球家园 需要采 取 的最低限 度 行动, 各 国必须 迈 出决定性 步伐。 中 国将提高 国家自 主 贡献力度 , 采 取更加有 力的政 策 和措施, 二氧化 碳 排放 力争于2030 年前 达到峰值 , 努力争 取 2060 年前 实现碳 中和 。各 国 要树立创 新、协 调 、绿色、 开 放、 共享的 新发展 理念, 抓住 新一轮 科技革命 和产业 变 革的历史 性机 遇, 推动疫 情后世 界经济 “绿 色复苏 ” , 汇聚起 可持续 发展的强 大合 力。 8 11. 什么是碳捕集与封存(CCS ) 碳捕集与 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 ) ,就是 将捕 获、 压缩 后的二 氧 化碳运输 到指定 地 点进行长 期封存 的 过程。CCS 技 术包括二 氧化碳 捕 集、 运输以 及封存 三个环节。 根据碳 封存地点 和方 式的不同, 可 将碳封 存方式分 为地质 封 存, 海 洋封存 、 碳酸 盐矿石固 存 以及工业 利用固 存 等。 在将 CO2 封存到 地下 之后,为 了防止 其 泄漏和或 迁移 , 需 要 密 封 整个存储 空间。 目前 认为比较 可行的 办 法是利用 常规的 地 质圈闭构 造, 它包括气 田、 油 田 和含水层 , 对于 前 两种, 由 于他们 是 人类能源 系统 基础的一 部分, 人 们已熟悉 他们的 构 造和地质 条件, 所 以利用它 们来 储存 CO2 就比较 便利 和合算, 而含水层由 于 其 非常 普 遍,因此在储存 CO2 方面 具有非 常大 的潜力。 但是 ,从 普通 电厂 排放 、未 经处 理的 烟道 气仅 含有 大约 3-16 的CO2 , 可压缩 性比 纯的CO2 小 得多, 而 从燃煤电 厂出来 经 过压缩的 烟 道气中 CO2 含 量 也仅为 15 , 在这样 的 条件下储存 1 吨 CO2 大约需要 68M 3 储存 空间。 因 此,只有把 CO2 从 烟气里分 离出来 , 才能充分 有效 地对它进 行地下 处 理。 商业化的 二氧化 碳 捕集已经 运营了 一 段时间, 技术已 发展 得较为 成 熟, 而二氧 化碳封 存技 术各国 还在进 行大 规模的 实验。2012 年 8 月6 日, 中国首 个 二氧化碳 封存至 咸 水层项目 获重要 突 破。 9 12. 什么是清洁发展机制(CDM )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 ,是 京 都议定书 中引入 的三个灵 活履约 机 制之一。 根 据“共 同但有区 别的 责任”原 则, 已 完成 工业化的 发达国 家 应对全球 变暖承 担 更多的历 史 责 任,因 此, 京 都议 定书 只给工 业化 国家规 定了减 排任 务,但 没 有对发展 中国家 作 这个要求。 由于发 展阶段不 同, 发达 国家减排 温室 气体的成 本是发 展 中国家的 几倍甚 至 几十倍。 发达国 家通 过在发展 中 国家实施 具有温 室 气体减排 效果的 项 目, 把项 目所产 生的 温室气体 减 少的排放 量作为 履 行京都议 定书所 规 定的一部 分义务 。 这 样做的好 处 是 一方面 , 对发 达国家而 言, 给予 其一些履 约的灵 活 性, 使其得 以 较低成本 履行义 务 ; 另一方 面, 对 发 展中国家 而言, 能 够利用减 排成 本低的优 势从发 达 国家获得 资金和 技 术, 促进其 可持续 发展; 对世 界 而言, 可以 使全球 在 实现共同 减排目 标 的前提下, 减少总 的 减排成本 。 因此,CDM 是一 种双 赢的选择 。 2014 年9 月 , 发 改 委印发 国家 应对 气候变化 规划 (2014-2020 年) 明确 提出 深 化碳排放 权交易 试 点、 加快建 立全国 碳排放交 易 市场。 同时 , 中美 气候变化 联合声 明 于2014 年11 月12 日公布 , 美国计划于2025 年 实现在2005 年基础 上减排26-28的全 经济范围 减排目标 并将努 力 减排 28, 中 国计划 2030 年左右 二 氧化碳排 放达 到峰值且 将努力 早 日达峰。 中国产业 调研网 发 布的 2015-2020 年 中国清洁 发展机 制 (CDM) 行业现状 调研分 析 与发展趋 势预测 报 告认为, 由于我 国能 源消费量 大、 10 利 用效率 落后 国际先 进水平 大 约 10 左 右,因 而节 能减排 潜力巨 大。 CDM 项目 作为“ 双赢”的机制 , 为中 国 走可持续 发展之 路 提供了良 好 的 契机。CDM 为我国 的能源 、化 工、建 筑、制 造、 交通、 废物处 置、 林业和再 造林及 农 业等领域 带来了 广 阔的投资 机会。 13. 什么是CDM 项目的CER 由清洁发 展机制 项 目所产生 的额外 的、 可核实的 温室气 体 减排量 , 称为“核证 减 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 ,CER)”,指 联合国执 行理事 会 (EB) 向 实施清 洁发 展机制项 目的企 业 颁发的经 过 指 定经营 实体 (DOE ) 核查证 实的 温室气 体减排 量。 只有联 合国向 企 业颁发了CER 证 书 之后,减 排指标CER 才能在 国际碳 市场 上交易。 14. 什么是碳税和碳关税 碳税是指 针对二 氧 化碳排放 所征收 的 税。 它通过 经济手 段, 改变 家庭和企 业在能 源 方面的消 费习惯, 以达到削 减二氧 化 碳排放、 减 缓 全球变暖 速度的 目 的。 迄今的 碳税多 是国家内 部征收。 一些发达 国家 提出, 为 应对气 候 变化, 将 对其国 内 企业二氧 化碳排 放 设定限额 , 超 出限额部 分企业 需 支付“排 放成本” 。 这些国家 称, 由于 许多发展 中 国家并未 对其企 业 采取类似 措施, 为 消除因此 导致的 不 公平竞争, 将 对发展中 国家出 口 产品征收“碳 关税”。 许多 发展中 国家 对此表示 反 对, 认为开 征“碳关 税”是 一种贸 易 保护主义 的做法, 强调所有 的国 家承担不 加区别 的 责任,违 背了“ 共 同但有区 别的责 任”原则。 2009 年 6 月底 ,美 国众议院 通过的 一 项征收进 口产品“ 边界调 11 节税”法 案,实 质 就是从 2020 年 起开 始实施“ 碳关税”对 进口 的排放密 集型产 品 , 如铝、 钢 铁、 水泥 和一些化 工产品, 征收特别 的 二氧化碳 排放关 税 。 15. 什么是绿色技术 根据 2019 年 4 月 国家发展 改革委 科 技部关于 构建市 场 导向的 绿色技术 创新体 系 的指导意 见 (发 改 环资 〔2019 〕689 号 ), 绿色技 术是指降 低消耗、 减少污染、 改善生 态, 促进生 态文明 建设、 实现 人 与 自然和 谐共生 的新 兴技术 ,包括 节能 环保、 清洁生 产、 清洁能 源、 生态保护 与修复 、 城乡绿色 基础设 施 、 生态农 业等领 域 , 涵盖产 品设 计、生产 、消费 、 回收利用 等环节 的 技术。 16. 什么是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 是指生 产 过程及其 本身节 能 、 节水 、 低污染 、 低毒或 无毒 、 可 再生 、 可 回收的一 类产品 , 它也是绿 色科技 应 用的最终 体 现 。 为了 鼓励 、 保 护和监督 绿色产 品 的生产和 消费 , 不 少国家制 定 了“绿色 标志” 制 度。我国 农业部于 1990 年率先 命名推 出了无公 害“绿色 食品” ,于 1993 年实行 绿 色标志认 证制度 , 并制订了 严 格的绿色 标志产 品 标准。 2016 年 12 月 07 日 ,国务院 办公厅 印 发关于 建立统 一 的绿 色产品标 准、认 证 、标识体 系的意 见 。意 见提 出 ,到 2020 年初步建立系统科学、开放融合、指标先进、权威统一 的绿色产 品标准 、 认证与标 识体系, 实现一类 产品 、 一 个标准 、 一 个清单、 12 一 次认证、一 个标识的体系整合目 标 。 意见明确 ,统一绿色 产品内涵和评价方法, 建立相应评 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 构建统一 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与标识体系 ; 实施统一的绿色 产品评价标 准清单和认证目录 , 避免重复评价 ; 创新绿色产品评 价标准供给 机制。 17. 什么是绿色消费 国际上公 认的绿 色 消费有三 层含义 一 是倡导消 费者在 消 费时选 择未被污 染或有 助 于公众健 康的绿 色 产品; 二 是在消 费过 程中注重 对 废弃物的 处置, 三是 引导消费 者转变 消 费观念, 崇尚 自然、 追求健康, 在追求生 活舒适 的 同时, 注 重环保 、 节约资源 和能源 , 实现可持 续消 费。 2017 年 05 月 28 日 ,习近平 在中共 中 央政治局 第四十 一 次集体 学习时强 调, 要倡 导 推广绿色 消费。 生 态 文明建设 同每个 人 息息相关 , 每个人都 应该做 践 行者、 推 动者。 要 加强生态 文明宣 传 教育, 强 化公 民环境意 识, 推 动 形成节约 适度、 绿 色低碳、 文明健 康 的生活方 式和 消费模式 ,形成 全 社会共同 参与的 良 好风尚。 18. 什么是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 是以低 碳 经济为发 展模式 和 方向、 市 民以低 碳生 活理念 和 行为为 特种、 政府 公务管 理以低 碳社 会为建 设标本 和蓝 图的城 市。 低碳城市 建设旨 在 实现指在 经济高 速 发展的前 提下, 城市 保持能源 消 耗和二氧 化碳排 放 处于低水 平。 在 全球 环境危机 和中国 能 源紧张的 宏 13 观背景下 , 建设“低 碳城市” 在国家 节 能减排的 新形势 下 会产生放 大 效应。 “低碳城 市”的 理 念应该融 入到经 济 社会发展 各方面 , 渗 透到生 产生活各 领域, 如在 城市非主 干道路 、 广 场、 办公 楼公共 空间 、 庭院、 公园等地 方可采 用 太阳能照 明; 在宾 馆饭店、 洗 浴中心 采用太阳 能加 电辅助热 水系统 ; 地源热泵 、 水源 热 泵的应用 , 垃圾 填 埋场的填 埋气 体回收利 用等。 2010 年 国家 发展 改革委关 于开展 低 碳省区和 低碳城 市 试点工 作的通知 (发 改气 候 〔2010 〕1587 号 ) , 选取广东、 辽 宁 、 湖北、 陕西、云南 五省和 天津、重庆 、深圳 、厦门、杭 州、南 昌、贵阳、 保定八市 开展试 点 工作。2012 年 ,公 布国家 发展改 革 委关于开 展 第二批国 家低碳 省 区和低碳 城市试 点 工作的通 知 ( 发改 气候 〔2012〕 3760 号), 江苏苏 州、淮安 、镇江 三市 位列其 中。 2017 年 1 月 7 日, 国家发改 委发布 国家发展 改革委 关 于开展 第三批国 家低碳 城 市试点工 作的通 知 (发改气候 (2017)66 号 ), 通知要求按照“ 十三 五” 规划 纲 要 、 国家 应对 气候 变化 规划 (2014-2020 年 )和“十三五”控 制温室气 体排放 工 作方案 要 求, 为了扩 大国家 低碳城市 试点范 围 , 鼓励更多 的城市 探索和总 结低 碳发展经 验, 组 织 各省、 自 治区、 直 辖市和新 疆生产 建 设兵团发 展改 革委开展 了第三 批 低碳城市 试点的 组 织推荐和 专家点 评。 经统筹考 虑 各申报地 区的试 点 实施方案、 工作基 础、 示范性 和试点 布局的代 表性 等因素, 确定在 内 蒙古自治 区乌海 市 等 45 个 城市( 区、 县)开展 第 14 三批低碳 城市试 点 。在时间 安排上 , 通知要求 2017 年 2 月底前 启 动试点, 修改 完善 试点方案, 推 进试 点工作;2017-2019 年 试 点任 务 取得 阶段性 成果, 形成 可复制 、可推 广的 经验;2020 年 逐 步在 全国范围 内推广 试 点地区的 成功经 验 。 19. 什么是低碳产业 “低碳产 业”指 在 生产、 消费 的过程 中, 碳排放 量最小 化或无碳 化的产业。 低碳产 业是以低 能耗、 低 污染、 低排 碳为主 要特征。 目前 已经将新 能源、 节 能环保、 电 动汽车 、 新材料、 新医药 、 生物育种 和 信 息产业 作为未 来的 战略性 产业, 给予 重点扶 持。但 应该 注意的 是, 低碳产业 不应单 纯 指某个行 业的低 碳 发展, 更 是产业 上下 游的低碳 协 调发展, 如 果仅仅 是把下游 的耗能 转 移到上游, 这个是 否是低碳 应值 得思考。 20. 什么是低碳技术 所有节能 和提高 能 效、 可以 有效控 制温 室气候排 放的技 术 都是低 碳技术。 低 碳技术 几乎遍及 所有涉 及 温室气体 排放的 行 业部门, 包 括 电力、 交通、 建 筑 、 冶金、 化工、 石 化等等, 在 这些领 域, 低碳技 术 的应用可 以节能 和 提高能效。 而在可 再生能源 及新能 源 、 煤的清洁 高 效利用、 油 气资源 和 煤层气的 勘探开 发、 二氧化碳 捕获与 埋 存等领域 , 开发的一 些新技 术 , 可以有效 地控制 温室气体 排放, 当 然也是低 碳技 术。 就技 术本身 来 讲, 低碳 技术是 随 着社会的 发展而 不 断发展的 , 去 年是低碳 技术的 , 也许今年 已经不 是 了。 15 为贯彻落 实 “十三 五” 规划 纲要 和 “十三五” 控 制温室气 体排放工 作方案 的有关要 求, 加 快 低碳技术 的推广 应 用, 促进 我国 控制温室 气体行 动 目标的实 现, 国家发 展改革委 在2014 年8 月和2015 年 12 月 相继发 布两 批国家 重点推 广 的低碳技 术目录 的基础上 , 2017 年 3 月发 布了 国家重 点节能 低 碳技术推 广目 录(2017 年本 低碳部分 )。 21. 什么是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 , 是指 在生 活中要利 用低碳 的 科技创新 减少所 消 耗的能 量, 特别 是二氧 化 碳的排放 量, 从 而 减少对大 气的污 染 , 减缓生 态恶 化 。低碳 生活可 以理 解为 减少二 氧化 碳的排 放,低 能量 、低消 耗、 低开支的 生活方 式 。 如今, 这股潮 流 逐渐在我 国一些 大 城市起兴 , 并 且 潜移默 化地改 变着 人们的 生活。 低碳 生活代 表着更 健康 、更自 然、 更安全, 返璞归 真 地去进行 人与自 然 的活动。 当今社 会 , 随着人 类生 活发展, 生 活物质 条件的提 高, 随之 也对人类 周围环 境 带来了影 响与 改变。 对于 普通人 来 说是一种 生活态 度, 低碳生活 既是一 种 生活方式 , 同 时更是 一种可 持续 发展的 环保责 任。 低碳生 活方式 并非 遥不可 极, 甚至离我 们很近 , 比 如改正一 些我们 习 以为常的 消费模 式 和生活方 式。 如 随手关 灯、每 张纸 都双面 打印、 闲时 植树、 坐轻轨 地铁 、少开 车、 尽量少使 用一次 性 牙刷、 一 次性塑 料 袋、 一次 性筷子 等 , 就是很 好的 低碳生活 方式。 22. 什么是碳足迹 16 碳足迹 (Carbon Footprint ) 是指 企业 机构、 活动 、 产 品 或个人 通过交通 运输、 食品 生产和消 费以及 各 类生产过 程等引 起 的温室气 体 排放的集 合。 它 描述 了一个人 的能源 意 识和行为 对自然 界 产生的影 响, 号召人们从 自我做 起 。 (这里的 碳并 非仅指二氧 化碳(CO2 ) , 而是指 大气中促 成温室 效 应的联合 国规定 的 七种温室 气体, 每个 人的温室 气 体 排放量 ,以二 氧化 碳为标 准来计 算 ) , 碳耗用 得多, 导致 地球变 暖 的二氧化 碳排放 也 多,“碳足 迹” 就 大, 反之“碳 足迹”就小。 这个 “ 足迹” 形 象的 说明 了我 们每 个人 都在 天空 不断 增多 的温 室气 体中 留下了自 己的痕 迹 。 碳足迹可 分为第 一碳足迹 和第二 碳 足迹。 如自 己 开车、 坐 飞机出 行 导致的排 放是第 一 碳碳足迹 ; 而买 衣 服、 喝一 瓶瓶 装水等使 用产品 ( 产品的生 产、 运 输 等需排放 碳) 导 致 的间接排 放为 第二碳足 迹。 23. 什么是碳交易 京都议 定书 把市 场机制作 为解决 二 氧化碳为 代表的 温 室气体 减排问题 的新路 径 , 即把二氧 化碳排 放权作为 一种商 品 , 从而形成 了 二氧化碳 排放权 的 交易, 简称 碳交易。 碳交易是 为促进 全 球温室气 体 减排,减 少全球 二 氧化碳排 放所采 用 的市场机 制。 我国将碳排放权交 易及相关活动界定 为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开 展的排放配 额等交 易以及排放 报告与 核查、排放 配额分 配、排放配 额清缴等 活动。 17 24.MRV (Monitoring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 )体系是 什么 MRV 是指碳排放的量化和数据质量保证的过程,主要包括监测 (Monitoring ) 、报告 (Reporting )和核 查 (Verification)。 监 测 是碳排放 数据和 信 息的收集 过程, 报告 是数据报 送或信 息 披露的过 程, 核查则是 针对碳 排 放报告的 定期审 核 或第三方 评估。 这三 个要素是 确 保碳排放 数据准 确 、 可靠的重 要基础 和保障。 科学 完 善的 MRV 体系 是 碳交易机 制建设 运 营的基本 要素, 也 是企业低 碳转型、 区域低碳 宏观 决策的重 要依据 。 25. 什么是“气候门”事件 2009 年 11 月 17 日,一名电脑黑客窃取英国东英吉利大学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的 电 子邮件服 务器 ,窃 取英美国 气 候学家之 间交流 的 上千封电 子邮件 内 容, 也由 此窥探 到过 去十几年 里 气象专家 们之间 私 下的思想 交流。 黑 客把电子 邮件公 之 于众, 并声 称 从邮件中 可以看 出 , 这些气象 专家研 究并不严 肃, 他们 甚至篡改 对自 己研究不 利的数 据 , 以证明人 类活动 对气候变 化起到 巨 大作用。 换 句 话说, 人 类活动 影响 气候这一 说法, 也许 是谎言和 欺骗 这让 反对“人 类影响气 候”说 法 的人感到 非常兴 奋。 这一事件 也在整 个 世界引起 讨 论和争论 ,并被 媒 体称为“ 气候门” 。 26. 什么是“冰川门”事 件 2007 年, 联合 国政府 间气 候变 化专 门委 员会 (以 下简 称“ 专委 18 会”)公 布 了“全 球气候变 化第四 综 合报告”, 在这个 报告的“ 第二 工作组报 告影 响 、适应和 脆弱性” 题下第 10 章第 6 节 中写了这 样 一段话 “面 积为 300 万 公顷的 喜马拉 雅冰川 是两 极 之外最大 的 冰雪覆盖 地区, 其 消融为全 球 (冰川 中) 最快; 以目前 全球变暖 的速 度,喜马 拉雅冰 川 在 2035 年或之 前消 失的可能 性非常 大 ,它的总 面 积将从目 前的50 万 平方公里 缩减到 2035 年的 10 万平 方公 里。”而 喜马拉雅 冰川实 际 面积只有 3.3 万平 方公里, 根本不 可 能从“50 万 平方公里 缩减到10 万平方公 里”。 大量针对“冰 川门”的批评 文章把 矛 头集中在 以下几 方 面 第一, 基础 数据出 现常识性 错误。 例 如报告前 面称喜 马 拉雅冰川 面积为“300 万公顷”(即 33050 平 方公里 ) ,但 紧接着 报告的后 一 句却说“ 它的总 面 积将从50 万 平方公 里缩减到10 万平方 公里”,明 显自相矛 盾。 第 二 , 引用材 料的可 靠 性受怀疑 。 气候 变 化专门委 员会 报告列举 的“喜 马 拉雅冰川 缩小” 结 论, 引自“世界 野生 动物保护 基 金会”2005 年 的一个 报告 ,而后 者指明 的来 源是英 国新 科学 家 杂志 1999 年的 一篇 文章。这 本杂志 的 记者皮尔 斯电话 采 访了印度 尼 赫鲁大学 的哈斯 纳 恩教授, 就是此 人当 时提出了“喜马 拉 雅冰川将 在 2035 年消 失”的说 法。 据 英媒文 章称, 这个“始作 俑者” 哈斯 纳恩 后 来承 认,所 谓“2035 年消失”只 是个 人推 断,并 无相关 研究 作支 撑。 第三, 其他 问题。 例 如第四综 合报告 称 喜马拉雅 地区的 宾 达里冰 川消融速 度为每年135.2 米,但 实际观 测到的数 据显示 仅 为 23.47 / 19 年。 批评者 还认为 , 综合报告 提出的“飓风、 洪 灾、 热 浪等极端 灾害 天气与全 球变暖 有 关”、 “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