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1 VIETNAM CHINA 绿色工厂建设与 实践研究报告 Research Report on Green Factory Guideline2 关于绿色工厂建设与实践研究报告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制造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健全齐备的工业体系有力支撑了全球 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同时,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大量资源能源消耗,也导致了包括环 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耗竭在内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如此,作为能源 消费大国,中国的工业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约七成,推进工业绿色发展迫在眉睫。 基于上述背景,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要全面推进涵盖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 和绿色供应链等重点内容在内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其中,工厂作为工业制造过程的核心 单元,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全球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对象。创建绿色工厂是一 个新兴的、系统的概念,其核心要求是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 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综合性目标。 本报告旨在为希望实现绿色工厂目标的企业或其他相关方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设方向。 报告在系统分析梳理国内外绿色工厂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实践方式、总结我国绿色工厂 政策与标准化形势的基础上,分析解读了现有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技术内容,就 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给出可供参考的建议,提供国内外各行业绿色工厂创建的案例和经 验分享,总结绿色工厂创建现状,提出建议和展望。 关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保组织之一。自 1961 年在瑞士成立以来,已经在全世界拥有 500 多万的支持者和一个在 100 多个国家和 地区活跃着的全球网络。从本土到全球,WWF 用基于科学的独特工作方式,提供满足人 与自然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WWF 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关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CESI) 作为国家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的基础性、公益性、综合性研究机构,中国电 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CESI),创建于 1963 年,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CESI 以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为核心,通过开展标准科研、检测、计量、认证、信息服务等 业务,面向政府提供政策研究、行业管理和战略决策的专业支撑,面向社会提供标准化技 术服务。电子标准院承担 55 个 IEC、ISO/IEC JTC1 的 TC/SC 国内技术归口和 17 个全国标 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与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外著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为标准的应用推广、产业推动和国际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CESI 是中国绿色工厂领域的先驱 , 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工厂推进工作的支撑单位, 自 2013 年启动绿色工厂创建和评价相关研究工作,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绿色工厂建设与评 价的概念模型,牵头编制 GB/T 36132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国家标准、SJ/T 11744电 子信息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等行业标准,并在电子、化工等重点行业广泛开展创建 和评价试点示范, 相关成果为中国绿色工厂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工作推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版权信息 版权所有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 主编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CESI)、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 撰写杨檬、李胡升、杨宇涛、赵立华、黄明燕、刘颖、吴越 校对王筱汐、冀婉怡 特别感谢以下公司提供案例苹果(APPLE)、斯凯孚、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苏 州尚美国际化妆品有限公司、无锡百和织造股份有限公司、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青岛 琅玡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金发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晟碟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北汽(镇江)汽车有限公司、安徽安 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国际地区研究进展 1.2 我国绿色工厂相关政策与标准化 2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 2.1 绿色工厂评价总则 2.2 绿色工厂评价的基本要求 2.3 基础设施要求 2.4 管理体系要求 2.5 能源资源投入要求 2.6 产品要求 2.7 环境排放要求 2.8 绩效要求 2.9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和评价方式 3 绿色工厂建设建议 3.1 工厂基建 3.2 生产设施 3.3 管理 3.4 能源、资源投入 3.5 产品 3.6 环境排放 3.7 绩效 4 国内重点行业绿色工厂建设案例及经验 4.1 典型行业绿色工厂创建案例 4.2 绿色工厂实践中的典型措施 5 绿色制造国际先进理念案例 5.1 HYBRIT打造面向未来的零碳钢厂 5.2 斯凯孚用“超越零”定义低碳理念 5.3 苹果(APPLE)品牌企业与供应商携手打造绿色工厂 6 绿色工厂创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建议和展望 6.1 我国绿色工厂创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6.2 企业行动建议 6.3 政策建议 6.4 展望 附件 1 绿色工厂通用评价指标评价表 附件 2 绿色工厂绩效评价指标计算说明 附件 3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清单 01 02 06 15 16 17 17 17 18 18 18 19 19 21 22 23 24 24 26 26 26 27 28 35 39 40 45 49 53 54 54 55 56 目 录41 近些年来,全球异常气候活动不断增加、化石能源逐渐显现其不 可持续性、不同地域及不同行业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已让全球生 态环境面临艰辛挑战。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推 动绿色增长、实施绿色新政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在各国 的可持续绿色发展规划中,制造业因其在温室气体排放中所占的比 例以及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因 此衍生出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环保标准/规范,既对各国产业发展 形成一定的压力,也带来了绿色竞争的新机遇。 1 国内外研究进展2 1.1.1 台湾地区创新推动“绿色工厂标章制度” 台湾地区的绿色工厂标章制度结合了绿建筑及清洁生产两个评估体系,依据绿色工厂标章 内涵,工厂厂房建筑物取得内政部绿建筑标章,且生产营运管理通过工业局清洁生产评估系统 符合性判定,即符合绿色工厂标章资格. 工厂厂房建筑物的绿建筑认定,是依据内政部于 1999 年建立的绿建筑标章制度,引导建 筑物在整体生命周期过程的规划设计、 施工、 使用、 维护到废弃拆除等阶段, 均能达到节约能源、 资源、低污染及低废弃物的目标。为配合绿色工厂标章制度推动,提升工厂厂房建筑环境效益 及鼓励既有建筑物更新改造,内政部于 2011 年完成“绿建筑评估手册─厂房类(EEWH-GF)” 及“绿建筑评估手册─旧建筑改善类(EEWH-RN)”,提供工厂厂房建筑物的认定方式。 绿色工厂标章制度 工业局于 2012 年 1 月 12 日公告“绿色工厂标章推动作业要点”,并自4月1日生效正式 受理工厂申请,办理绿色工厂审查评定及奖励.由工业局所主办理绿色工厂审查评定及奖励。 1.1 国际地区研究进展 纵观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研究探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标准、评价方面各有侧重点, 但总体上基本都是围绕工厂的某一方面开展,主要包括产品、管理体系、建筑等单一对象,如 欧盟发布的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Directive, WEEE)、关于限制在电子电器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RoHS) 和能源相关产品 (Energy related Products, ErP) 指令三大绿色环保指令, 美国能源之星(Energy Star)计划以及针对电子产品实施绿色评级的电子产品环境影响评估工 具(Electronic Produc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ool,EPEAT)产品注册制度,都是针对 产品在绿色环保方面的具体标准和法规指令;与工厂绿色发展相关的管理体系,如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ISO 50001 能源管理体系以及 ISO 14061 温室气体核查等,都是在管理层面依 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实施认证或评价 ; 而美国绿色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LEED)评价制度、英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BREE-AM 绿 色建筑评估体系、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CASBEE)以及新加坡 Green Mark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则是针对建筑物的绿色指标要求。我国台湾地区大力推广的绿色工厂标章制度是相对比较综合 性的评价系统,该制度整合了绿建筑及清洁生产两评估系统,厂商通过厂房绿色建筑认证及清 洁生产证书,进而取得绿色工厂标章。 厂房绿建筑评估 为配合推动绿色工厂标章,提升工厂厂房建筑的环境效益及鼓励既有建筑物更新改造,内 政部已完成“绿厂房评估系统(EEWH-GF)”及“绿建筑更新评估系统(EEWH-RN)”.就适 用对象而言,EEWH-GF 适用于新厂房,于厂房设计阶段时,即须导入评估系统执行各指标面向 考虑设计,包括生态、节能、减废与健康等4大范畴,涵盖9大指标,各指标分数加总若达到 合格,则可取得绿建筑 EEWH-GF 标章;而 EEWH-RN 适用于既设厂房,针对既有建筑物工厂可3 绿色工厂标章认定范畴 除了工厂厂房建筑物取得绿建筑标章,工厂运营管理部分,须通过工业局清洁生产评估系统 符合性评定,取得清洁生产证书,工业局即可针对绿建筑标章及清洁生产证书所列地理范围重 迭区域授予绿色工厂标章使用权。 1.1.2 美国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LEED 评价制度 LEED 评价制度简介 LEED 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The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简称 USGBC)所组织的, 对美国现有建筑进行生态评估的一套评估体系,USGBC 成立于 1993 年,是美国唯一一个在环 保建筑方面代表整个建筑行业的全国性、非营利性(NPO)机构,USGBC 会员来自于行业中各 种类型公司的领袖企业, 包括 建筑设计事务所、 建设单位、 物业公司、 房屋中介、 施工承包单位、 环保团体、工程公司、财务和保险公司、政府部门、市政公司、设备制造商、规划师、专业团体、 大学和技术研究机构、出版机构等等。目前有超过 6300 个会员企业。LEED 全称是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 mental Design(美国能源及环境设计先锋奖)。它强调 优越的环境和经济性能; 高度运作的资源和能源利用率; 健康、舒适的室内工作生活环境; 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管理; 整合的设计团队。 自行选用“性能效益”或“减碳效益”一方式进行评估,若满足其改善率要求(5%以上), 则可取得绿建筑 EEWH-RN 标章. 其中, 若依性能效益评估法进行改善率评估, 会涉及绿地美化、 基地保水等工程增建问题,既有工厂常受限于可用的空间而不易达成;而减碳效益评估法则聚 焦在建筑物节能措施以评估其减碳效益,而判定是否合格。 LEED 分级分类 LEED 的绿色建筑评估采取分级认证制度,它的分级为四级认证级、银奖级、金奖级、白 金奖级。目前 LEED 认证标准都为 2006 年新制定的 2.0 版本,它分为以下几类 (1)LEED for New Construction(LEED NC)面向新建筑的评估体系; (2)LEED for Existing Building(LEED EB)强调建筑营运管理评估; (3)LEED for Commercial Interior(LEED CI)针对商业内部装修评估; (4)LEED for Core Shell(LEED CS)提倡业主和租户共同发展的评估体系; (5)LEED for Home(LEED H)小住宅评估; (6)LEED for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LEEDND)社区规划与发展评估。4 其中在全美国以及中国使用最多的为 LEED NC,即新建筑的评估体系,它主要是对新建筑 和楼房改造工程进行绿色建筑评估的体系,一般用于指导各种性能的商业和公共机构建筑的设 计和施工过程。 LEED 得分点一般由以下 5 方面构成 (1)可持续建筑场址(Sustainable Sites); (2)水资源利用效率(Water Efficiency); (3)能源和大气环境(Energy and Atmosphere); (4)材料和资源(Materials and Resources); (5)室内环境质量(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LEED NC 中有 7 个评估前提条件是任何一个参加评估的项目都必须满足的必要条件,不满 足 7 项之中的任何一项前提条件,则该项目不可能通过 LEED 认证,而且评估前提条件是不得分 的。而得分的评估要点共 5 个方面,加上一个附加得分项共有 69 个得分点。在一个项目的建造 过程中,可以自己决定要采取哪些评估要点、建议和技术措施,但每一个 LEED 认证级别都会有 相应的得分总要求。 LEED-NC 的认证级别 (1)认证级26 ~ 32 分; (2)银奖级33 ~ 38 分; (3)金奖级39 ~ 51 分; (4)白金奖级52 ~ 69 分。 从以上得分可以看出,在 69 个得分点中,项目只要拿到 26 ~ 32 分,就可以算是 LEED C 认证级,而银奖级也不高,只要 33 ~ 38 分,但金奖,尤其是白金奖就非常严格,最高分甚至 是 69 点全部要求求做满足求做到。 1.1.3 欧盟建立绿色产品和绿色企业评估体系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其购买产品的环境友好性能。处于供应链下 游的企业,也越来越关注上游企业的环境绩效和产品绿色性能。但是由于基于不同的评价方法、 规则和范围,企业所提供产品环境绩效信息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同时也增加了商业成本,产生 了跨国贸易壁垒。针对目前欧盟境内有近 48 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过多的生态环保标章感到 困惑的现状,欧盟委员会于 2013 年 4 月 9 日,发布了一项提案,该提案由一份建立绿色产 品单一市场的公告和一份更好促进产品和组织环境绩效信息建议案组成,旨在建立欧盟 测定产品和组织环境绩效的通用的、基于生命周期评估的方法,建立绿色产品的统一市场。由 此,可以避免因评价方法不同,给消费者和采购方带来混乱的环境信息,同时也降低企业披露 环境信息的成本。欧盟同时发布了评估绿色产品和绿色企业的方法指南,分别为产品环境足迹 评价方法(Product Environmental Footprint,PEF)和组织环境足迹评价方法(Organization Environmental Footprint,OEF)。5 产品环境足迹评价方法(Product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PEF) PEF 方法完全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这一基于生命周期的 产品足迹评价方法有利于改进资源使用效率,改善企业形象,建立更高的消费者忠诚度,更好地 控制全供应链的风险, 提高产品市场份额, 获取更多利润。 提供和披露基于 LCA 的产品环境报告, 正日益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普遍要求。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 墨西哥、 马来西亚、 巴西等, 都已经开展了长期、 系统的 LCA 研究与应用, 可以为 PEF 提供支持。 组织环境足迹评价方法(Organization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OEF) 2013 年 4 月 9 日欧盟委员会颁布了 2013/179/EU 号建议产品和组织生命周期表现测试和 沟通通用方法,正式开始了组织含制造工厂)环境足迹评价的推广。组织环境足迹(以下简称 “OEF”)是从生命周期角度多标准衡量组织的环境绩效,首要目的是寻求减少与组织活动相关 的环境影响,考虑供应链活动(从原材料的提取,通过生产和使用,到最终废物管理),涉及制 造业、公共机构等,可用于标杆管理和绩效跟踪、最低环境成本的采购、减灾活动及自愿性或强 制性计划的参与。OEF 已在有色金属行业进行评价试点,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ISO/TC 207 基于欧盟 OEF、ISO/TR 14069 和 ISO 14046 等标准和报告编制了 ISO/TS 140722014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 组织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于 2014 年正式发布,上升为国际通用的评价技 术规范。但由于其评价过程极其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推广效果不甚理想。 1.1.4 韩国制定低碳绿色成长基本法 概述 韩国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低碳绿色增长提供有利条件,将绿色技术、绿 色产业作为新的增长动力并加以有效利用,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 为把韩国建设成为一个在国际社会上负责任的、成熟先进的一流国家,于 2010 年 1 月 13 日制 定了低碳绿色成长基本法。 该基本法重新定义了 “绿色增长” “绿色技术” “绿色产业” “绿色产品” “绿色生活” 及 “绿 色经营”等概念,而“绿色成长”概念的提出能够满足经济增长需要的同时缓解环境压力。绿色 成长的核心目标就是缓解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韩国在 2009 年 7 月通过并发布“绿色成长国家战略”与绿色成长 5 年计划 , 其中制订了“适应气候变化及能源自 主”、“创造新成长动力”、“改善生活质量强化国家地位”三大战略。就绿色成长在污染排放 形态以及对技术的影响两方面来讲,既是环境政策也是对一般产业技术与产业构造的经济政策, 使这两项政策都能产生效果的链接媒介就是绿色技术。环境政策是通过缩减降低排放污染的经济 活动来减少外部效果,由缩减经济活动而引起的经济费用就称为减排成本。 低碳绿色成长基本法的特点 首先,低碳绿色成长基本法具有启蒙性特征。该法旨在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低碳 绿色增长提供有利条件,将绿色技术、绿色产业作为新的增长动力并加以有效利用以促进国民经 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为把韩国建设成为一个在国际社会上负责任的成熟先进的 一流国家。低碳绿色成长基本法的目的条款不仅是认可现况,也是立法者为了提高国民关注度,6 总体来看,国际地区在绿色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各有侧重,但相比之下评价的结果仍然相对片 面集中在建筑节能、产品节能、有害物质限用等单方面,缺少对于工厂的综合性评价模式。 1.2 我国绿色工厂相关政策与标准化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的制造业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强有力地支撑了国民 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同时,以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为代价的制造业发展模式给 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以能源消耗为例,2017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 44.9 亿吨标 准煤,其中工业能源的消费占比接近 7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四大举措”列入关键词,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要着力解决突出环 境问题、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面对国际贸易过程对绿色属性的不断重视和国内资源环境问题的双重制约,探索开拓出一条面 向未来的、可持续的工业绿色发展之路迫在眉睫。 工厂是制造业运行和发展的承载主体,全面创建绿色工厂是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构建绿色 制造体系的核心单元与关键环节,对促进各行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 2010 年,我国已以 19.8 的制造业全球占比跃居世界第一并持续保持,作为“世界第一制 造大国”、“世界工厂”,全面推进绿色工厂创建、践行工业绿色发展任重道远又极具意义。 1.2.1 相关政策不断完善深入 “十三五”以来,我国绿色工厂领域的相关政策不断丰富细化,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从 战略规划到具体实施的政策体系。 宏观维度的国家战略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 “ ‘十三五’ 规划纲要” ) 将 “绿色” 列入五大发展理念, 提出要 “实施绿色制造工程, 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中, 创造新秩序的启蒙意识。 其次,低碳绿色成长基本法是一部具有方针性未完结的基本法。该法的目标是将实现经济和 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低碳绿色增长提供有利条件,将绿色技术、绿色产业作为新的增长动力并 加以有效利用的理念与价值通过制定其他实施法规来最终完结。总量限制排放权交易制度在本 法做出了相关规定“可以将制度进行运营”,设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等。另外,虽然 没有明文规定,但也提出了财税制度。像国际规范的积极应对等情况可以制定后续法律,基本 法具有典型的未完结的性质。 第三,低碳绿色成长基本法规定了诸多基本原则。低碳绿色成长促进的基本原则,实现绿色 经济、绿色产业的基本原则、应对气候变暖的基本原则、能源政策的基本原则、绿色生活和可 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一次性全面的规定基本原则也是基本法比较典型的特质。 第四,低碳绿色成长基本法是一部计划法。一般的立法大部分都是由主管部门单独决定的。 但是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业务具有由环境部、产业通商资源部、外交部、国土部、教育科学技术 部等多个部门参与负责的性质。 为了完成综合调整, 韩国政府成立了总统直属的绿色成长委员会, 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基本法的综合管理工作。7 (前三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情况见图 2 和图 3) 将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全面创建绿色工厂列入重 要的战略部署。 中观维度的绿色制造部署层面, 针对 “十三五” 规划纲要等战略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 工 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工信部规〔2016〕225 号)、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 (2016-2020 年) , 提出我国绿色制造领域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分别将 “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工程” 和 “绿色制造体系构建试点” 列入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要任务。 明确 “按照用地集约化、 生产洁净化、 废物资源化、 能源低碳化原则, 结合行业特点, 分类创建绿色工厂” 的绿色工厂创建思路, 及 “到 2020 年,创建 1000 家绿色示范工厂”的工作要求。 微观维度的具体工作实施层面,按照国家绿色制造领域的战略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 厅于 2016 年下半年发布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 号), 进一步明确绿色工厂作为绿色制造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具体指出创建绿色工厂的原则、要求、 内容和评价方式,全面启动我国各地区、各行业绿色工厂的创建。相应地,工业和信息化部联 合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等,积极利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绿色制造系统集成专项及绿色信贷 等相关政策扶持绿色工厂的全面创建工作。在中央的统一安排下,各地区结合自身特点,制定 了相应的“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方案,推动在地区和行业全面开展 绿色工厂创建,并利用地方财政给予支持。 绿色工厂的创建和评价工作在全国取得了积极的反响, 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于 2017 年 9 月、 2018 年 2 月、2018 年 11 月公布了三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在绿色工厂领域,第一批 201 家、 第二批 208 家、第三批 391 家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其中化工、机械、建材、电子等重点行业 企业占据半壁江山。8 图 2 前三批共 800 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地区分布 从地区分布(见图 2)来看, 江苏(97 家)、广东(81 家)、 山东(70 家)、安徽(56 家)、 浙江 (55 家) 等地区占据较大比重, 分别占总数的 12.13、10.13、 8.75、7.00 和 6.88。 189 从行业分布(见图 3)看,电子(141 家)、机械(112 家)、建材(91 家)、化工(87 家)和轻工(64 家)在目前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中占据较大比重,分别占总数的 17.63、 14.00、11.38、10.88 和 8.00。 图 3 前三批共 800 家国家级绿色工厂行业分布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10 1.2.2 标准体系初步构建形成 标准化对于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全面创建绿色工厂具有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2016 年 9 月 7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标准委发布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工信厅工 信部联节〔2016〕304 号),做为绿色制造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该指南系统性梳理了国内外 绿色制造政策、制造业绿色发展需求及前期标准化工作基础,将标准化理论与绿色制造的目标 相结合,明确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构建模型、建设目标、重点领域、 重点标准建议和保障措施等。 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工信部联节〔2016〕304 号)是我国绿色制造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 是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战略任务,实施绿色制造标准化提升工程而建立的综合标准化体系,具 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性,与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工信 厅节〔2014〕149 号)相互补充。进一步梳理了各行业绿色制造重点领域和重点标准,为成套 成体系地推进绿色制造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是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有力手段。 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的构建过程分析了国内外绿色制造政策规划要求、产业发展需求和标准 化工作基础,实现标准化理论与绿色制造目标相互结合。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由综合基础、绿色 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企业、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和绿色评价与服务七部分构成。工厂是绿 色制造的实施核心主体之一, 绿色工厂输出绿色产品, 耦合形成绿色园区, 联节形成绿色供应链, 是绿色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载体。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构建模型如图 4 所示。 图 4 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构建模型11 图 5 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1 0 2 3 4 5 612 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企业、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子体系对应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重 点工作内容,是制造业开展绿色化建设的重点对象,综合基础和绿色评价与服务为这五个绿色优 化对象提供基础设施、技术、管理、评价、服务等方面的支撑。各子体系根据绿色优化对象的关 环节和环境因素构建。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如图 5 所示。 其中,绿色工厂二级子体系是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应绿色工厂创建评 价的“五化”要求,涵盖绿色工厂规划、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清洁生产、废物利用、温室气体 和污染排放等内容, 与综合基础、 绿色评价与服务二级子体系相结合, 全面支撑绿色工厂的创建、 运行和评价。 在绿色工厂领域,国际上主要从环境管理、能源管理和温室气体等方面引导工厂降低资源 环境影响,部分发达国家发布了综合管控绿色工厂的政策或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 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ISO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 ISO 140642004 温室气体排放系列标准分别从环境管理、能源管理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及核查等方 面引导工厂节能减排,我国已转化了其中的多数标准。在绿色工厂综合性规范方面,欧盟组织环 境足迹(OEF)技术规范将组织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评价与组织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关的所有活 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韩国绿色认证技术规范从事业、技术、设施、产品四个方面,以认证带动 工厂绿色化。 绿色工厂标准与传统单一方面的工业节能、节水、污染物管控和再生资源利用等标准相比, 具有新兴性、综合性、系统性,需统筹考虑工厂在建设运行过程中的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 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和环境绩效多个维度指标,涉及工厂的设计、建造、生产、管理等 诸多活动。考虑到绿色工厂创建工作的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等起 草的 GB/T 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是我国绿色工厂评价的顶层国家标准。该标准规范 了绿色工厂的概念定义,提出绿色工厂的一般要求,从绿色工厂的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 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等方面分维度明确具体的指标体系、指标要求和指标计算方式 等,形成了一整套较完善的绿色工厂通用指标体系,解决了绿色评价“不综合”、“不系统”的 问题,相关技术指标在各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工作中得到了广泛验证。 问题,相关技术指标在各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工作中得到了广泛验证。13 此外,绿色工厂创建相关节能、节水、再生资源利用等基础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不断加强, 标准体系雏形构建基本完成,特别是我国发布的 GB 32053苯乙烯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 100 余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是我国促进工厂绿色化的重要标准依据。 图 6 现有绿色工厂评价标准系统 依据绿色工厂评价通则技术框架,钢铁、合成氨、机械、建材、电子信息、汽车、纺织 等重点行业的绿色工厂评价导则行业标准,以及一批涉及具体产品制造业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团 体标准也相继立项并开展制定。 现有绿色工厂评价标准系统如图 6 所示,其中顶层设计为 GB/T 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 通则,提纲挈领地提出了绿色工厂创建和评价的整体技术框架;第二层级为各行业绿色工厂评 价导则,在评价通则的基础之上明确行业的特征和特性,总结凝练出行业性的共性指标;第三层 级为具体产品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针对性地提出细化指标用以指导具体评价的实施。 / 通则国家标准;提纲挈领1415 2013 年开始,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依托“制造强国战 略研究”开展绿色工厂综合性评价研究,对国内外绿色工厂相关政 策、标准开展调研,开发绿色工厂评价方案,逐步形成技术文件绿 色工厂评价要求,在电子、化工等知名企业工厂开展试点验证取 得良好成效,并将成果应用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制造相关政策的 制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经过不断地实践和修改完善,最终体现在 GB/T 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国家标准的技术内容中,形 成了现有的综合性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和通用要求。 2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16 2.1 绿色工厂评价总则 绿色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生产过程中人的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 期思想,优先选用绿色原料、工艺、技术和设备,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 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并进行持续改进。绿色工厂评价体系框架如图 7 所示。 从体系框架的逻辑来看,基础设施和管理体系是工厂在基建层面和管理层面的基础,能源与 资源是工厂生产运行的输入,通过生产过程实现输出,产品是工厂的正面输出,对环境造成的排 放是工厂的负面输出。绩效部分则是对于工厂在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 源化、能源低碳化方面的可量化的评价。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绩效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完整的综合性评 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基本要求(2.2)以及基础设施(2.3)、管理体系(2.4)、能源与资 源投入(2.5)、产品(2.6)、环境排放(2.7)、绩效(2.8)6 个方面,下设二级指标和具体 评价要求。基本要求为工厂参与评价的基本条件,不参与评分;其他 6 个方面为具体评价要求, 通过评分来判断工厂满足要求的程度。 具体评价要求分为必选要求和可选要求,必选要求为要求工厂应达到的基础性要求,必选要 求不达标不能评价为绿色工厂;可选要求为希望工厂努力达到的提高性要求,具有先进性,依据 受评工厂的实际情况确定可选要求的满足程度。我国现行的通用型绿色工厂评价基本要求、指标 要求、评分、权重等见附表 1。 图 7 绿色工厂评价体系框架17 2.2 绿色工厂评价的基本要求 在基础合规性与相关方要求方面,绿色工厂应依法设立,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遵守有关法 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近三年(含成立不足三年)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对 利益相关方的环境要求做出承诺的,应同时满足有关承诺的要求。 在最高管理者方面,一是最高管理者要证实在绿色工厂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包括对绿色 工厂的有效性负责;确保建立绿色工厂建设、运维的方针和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及 所处的环境相一致;确保将绿色工厂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确保可获得绿色工厂建设、运维 所需的资源;就有效开展绿色制造的重要性和符合绿色工厂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确保工厂实 现其开展绿色制造的预期结果;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绿色工厂的有效性做出贡献;促进持续改进;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二是最高管理者要确保在工厂内部分配 并沟通与绿色工厂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至少应包括确保工厂建设、运维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收集并保持工厂满足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的证据;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绿色工厂的绩效。 在工厂运行管理方面, 绿色工厂应设有专有管理机构, 负责有关绿色工厂的制度建设、 实施、 考核及奖励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应有开展绿色工厂的中长期规划及年度目标、指标和实施方 案。可行时,指标应明确且可量化;应传播绿色制造的概念和知识,定期为员工提供绿色制造相 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并对教育和培训的结果进行考评。 2.3 基础设施要求 工厂的建筑方面, 应满足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 并从建筑材料、 建筑结构、 采光照明、绿化及场地、再生资源及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建筑的节材、节能、节水、节地、无 害化及可再生能源利用。适用时,工厂的厂房应尽量采用多层建筑。 工厂厂区及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应尽量利用自然光,人工照明应符合 GB 50034 规定;不同 的场所的照明应进行分级设计;公共场所的照明应采取分区、分组与定时自动调光等措施。 工厂的专用设备应符合产业准入要求,降低能源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工厂的通用设备适用时应采用效率高、能耗低、水耗低、物耗低的产品;已明令禁止生产、 使用的和能耗高、效率低的设备应限期淘汰更新;通用设备或其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或主要运 行参数应符合该设备经济运行的要求。 工厂应依据 GB 17167、GB 24789 等要求配备、使用和管理能源、水以及其他资源的计量器 具和装置。能源及资源使用的类型不同时,应进行分类计量。 必要时,工厂应投入适宜的污染物处理设备,以确保其污染物排放达到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要求。污染物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应与工厂生产排放相适应,设备应满足通用设备的节能方面 的要求。 2.4 管理体系要求 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及能源管 理体系。工厂的质量管理体系应满足 GB/T 19001 的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满足 GB/T 28001 的要求,环境管理体系应满足 GB/T 24001 的要求,能源管理体系应满足 GB/T 23331 的 要求。18 2.5 能源资源投入要求 能源投入方面,工厂应优化用能结构,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投入, 宜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余热余压等。 资源投入分为节水和节约原材料。工厂应按照 GB/T7119 的要求对其开展节水评价工作,且 满足 GB/T18916(所有部分)中对应本行业的取水定额要求。工厂应减少材料、尤其是有害物 质的使用,评估有害物质及化学品减量使用或替代的可行性,宜使用回收料、可回收材料替代 原生材料、不可回收材料,宜替代或减少全球增温潜势较高温室气体的使用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