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中国高校低碳转型示范项目 该项目是由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于 2018 年在过往校园节能项目基础上 发起,以校园作为先锋试点社区,通过建立学校、企业、NGO 参与和青年支持的 多方共同协作机制聚焦区域环境的改善,以推动实现校园低碳转型。 本项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项目资助,由欧洲联盟与互满 爱人与人基金会(互满爱人与人西班牙会员)共同支持。 CYCAN 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 中国第一支关注气候变化和青年发展的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在 2030 年之前 推动青年及公众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立即的行动和卓有成效的改变。统 筹 骆毅文(CYCAN 项目官员) 邵雨薇(CYCAN 项目主管) 赵梦圆(CYCAN 项目协调员) 编 写 白宇楠(CYCAN 高级项目官员) 韩梦敏(CYCAN 传播助理,南京工业大学在读) 韩 影 (CYCAN 运营助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读) 胡慧珊(CYCAN 项目助理) 骆毅文(CYCAN 项目官员) 邵雨薇(CYCAN 项目主管) 赵梦圆(CYCAN 项目协调员) 顾 问 卢洪刚(教育部学校规划发展中心专家、中国绿色大学联盟常务委员) 屈利娟(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总务部部长) 谭洪卫(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编写团队 按名字首字母排名资料收集 郭与直(CYCAN 项目助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读) 穆昱为(CYCAN 项目助理,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在读) 刘欣宇(CYCAN 项目助理,北京工商大学在读) 优丽娅(CYCAN 项目助理,莫斯科现代艺术学院在读) 张楚诗(CYCAN 项目助理,中山大学在读) 阎辰嘉(CYCAN 运营助理 , 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在读) 校对志愿者 陈映旋(CYCAN 项目助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读) 陈雨桐(CYCAN 传播助理,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读) 高阅怀(CYCAN 项目助理,UNC-Chapel Hill 在读) 郭与直(CYCAN 项目助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读) 刘又嘉(CYCAN 传播助理,麦克马斯特大学在读) 李喆彦(CYCAN 传播助理,香港中文大学在读) 孟书萱(CYCAN 项目助理,北京大学在读) 王翔宇(CYCAN 项目助理,香港浸会大学在读) 肖淼(CYCAN 项目助理,华威大学在读) 杨鑫(深圳大学在读) 张楚诗(CYCAN 项目助理,中山大学在读) 朱湉湉(CYCAN 传播助理,科罗拉多学院在读)目录 前言 /001 寄语 /003 第一章 校园低碳规划策略 /006 一、校园低碳规划策略的含义 /006 二、校园低碳规划策略的应用与评价 /007 案例 1乔治城大学 /007 案例 2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 /017 案例 3天津大学 /025 三、专家点评 /033 第二章 生态补偿策略 /035 一、生态补偿含义 /035 二、生态补偿策略的应用与评价 /036例 1哈佛大学 /036 案例 2杜克大学 /041 三、专家点评 /045 第三章 建筑单体的节能低碳设计与改造 /046 一、建筑单体的节能低碳设计与改造的含义 /046 二、建筑单体的节能低碳设计与改造的应用与评价 /047 案例 1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047 案例 2山东建筑大学 /051 案例 3新南威尔士大学泰瑞能源技术大楼(TETB)/057 案例 4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061 案例 5同济大学 /065 案例 6麻省理工学院(David H. Koch 癌症综合研究所) /072 案例 7康奈尔大学 /076案例 8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 /080 三、专家点评 /085 第四章 设备系统的节能调试与更新 /086 一、设备系统的节能调试与更新的含义 /086 二、设备系统的节能调试与更新的应用与评价 /087 案例 1墨尔本大学 /087 案例 2麦克马斯特大学 /090 案例 3多伦多大学士嘉堡校区 UTSC/094 案例 4布鲁克大学 /100 案例 5江南大学 /104 案例 6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111 案例 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16 三、专家点评 /121 第五章 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性应用 /123 一、校园低碳规划策略的含义 /123 二、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性应用的应用与评价 /124|8| 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案例 1波尔州立大学 /124 案例 2同济大学 /129 三、专家点评 /132 第六章 可持续议题倡导与活动 /134 一、可持续议题倡导与活动的含义与趋势 /134 二、可持续议题倡导与活动的应用与评价 /135 案例 1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135 案例 2耶鲁大学 /142 案例 3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145 案例 4普林斯顿大学 /151 附录(英文概览)/160 结语 /211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 001 | 前言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 21 世纪人类面对的最为严峻的挑战,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 的焦点。2018 年,IPCC 发布的1.5℃特别报告显示,全球气温将会最快于 2030 年上升到超过工业化前水平的 1.5℃, 这个温度将是引发全球极度自然灾害的临界点。 IPCC委员会主席李会晟表示, 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世界各地的人民、 生态系统和生计, 而将气温升高控制在 1.5℃并非不可能,但需要在社会各阶层进行前所未有的变革。 巴黎协定的目标是在 2050 年前实现净零排放,而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 国之一,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在第 75 届联 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 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在 12 月 12 日巴黎协定通过五周年的“2020 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强调中国在减排方面 的具体目标,推动各方在气候行动方面的落实。 根据 2019 年教育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高等学校共计 2956 所,预估在 校大学生人数超过 3700 万人。高校的建设规模、学生人数及资源消耗急剧增加, 能源消费开支逐年上升。高等院校建设绿色低碳校园,有助于积极构建科学、低碳、 高效的资源配置模式,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2019 年, 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发布并着重强调绿色学校的创建,致力于打造节能 环保的绿色校园;教育部 2013 年发布教育部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 园的通知,倡导以实际行动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 作为具有高度相似功能的建筑群,学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科技创新、推行可持 续发展理念的重要责任,也是能源使用密集型公共单位。绿色低碳校园的建立将有 助于培养学生低碳消费意识,有助于向社会传播绿色生活的理念,有助于推动整个|002| 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近几年,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率先完 善自身能耗系统,采取诸多措施促进绿色校园建设。 放眼国际,国际众多高校在低碳校园建设方面已有许多优秀实践可供借鉴。美 国大学在可持续校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领军作用,校园中环境保护理念备受推崇, 师生与校方管理层对于环保事业非常关注并身体力行。2008 年 5 月,美国发起校园 碳平衡项目,全美有 400 所高校签署协议,保证所在学校达到碳平衡 1 。 欧盟也是世界上积极倡导环境保护并付诸实施的地区之一,各成员国政府和民 间组织对于推动生态学校的建设都有较高的热情。此外,新加坡也认识到,必须解 决气候变化问题,才能为子孙后代建造可持续的宜居家园。当地政府已承诺投入近 10 亿新加坡元,用于研究城市解决方案和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包括可再生能源、 为新加坡降温和碳捕获。新加坡于 2005 年开始推行具有湿热地区地域特色的绿色 建筑评价标准“绿色标志”(GREEN MARK), 该标准在新加坡广泛使用,且已向国际 推广(包括中国)。为响应新加坡政府的号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积极发展校园 绿色建筑,并获得 GREEN MARK 认证,为构建绿色发展的创新高教园区提供了坚实 的基础。 这些成功案例为高校的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为此,本书汇集了 来自全球 23 个学校共 25 个成功低碳转型的案例,从校园规划、生态补偿策略、建 筑单体的节能低碳设计与改造、设备系统的节能调试与更新、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性 应用、可持续议题倡导与活动六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探索中国高校低碳转型的有 效路径。 本手册将首先介绍高校在低碳转型中的重要性及路径,接下来分别深入阐述六 个方面的策略范围及评估标准等,并详细描述该实践方向的成功案例。每个实践方 向的案例结束后,将有在绿色实践方面深耕多年的专家进行点评,以期为中国本土 高校的低碳转型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参考资料邹苒,张晨悦,房涛,等.基于碳平衡核算的寒冷地区高校校园低碳建设策略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4 143 - 150.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 003 | 关于高校在低碳转型中的 重要性及路径的探讨 寄语 Forward Message 卢洪刚,正处级研究员,教育部学校规划发展中心专家, 中国绿色大学联盟常务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大学节能减 排工作。 主要成就 1. 主持完成省部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4 项。获得山东省节 能优秀成果省奖励两项。 2. 主编 绿色大学建设与实践理论 后勤文化学 两部专著。 3. 实用型节能类专利 7 项。 4.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3 项。公开发表论文 20 余篇。 5. 获得首届中国教育 GREEN 奖。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 丽中国,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 入快车道, 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如今,“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擦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004| 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的绿色底色”成为了全社会最大的共识,也成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发展的切实 需要。高校由于其独特的社会地位,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明 传承的重大使命,理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校园建设和日常教 学,以激发青年人的环保热情,强化青年人的绿色意识,倡导青年人勇于担当其社 会责任,做社会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引领者与实践者。 那么,在全社会低碳转型的进程中,高校应当承担何种角色如何发挥其社会 功能绿色大学建设又当如何展开呢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的 通知中指出,在绿色校园的建设进程中,要坚持“导向鲜明,目标明确;顶层设计, 因地制宜;层层落实,全面发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的基本原则,要以习近平生 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学校创建与长远建设发展紧密结合, 将创建工作与学校常规工作有机结合,在学校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发动师生员 工参与其中。 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先后从管理方式、 技术手段、 人文教育、 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着手,实施绿色规划管理,建设绿色校园,培育绿色校园文化、 推进绿色创新研究。不少高校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取得了管理节能、技术节能 和人文节能等可喜成果,培养出一批绿色建设人才。我们相信,这些领先高校通过 与社会共享生态红利,发挥了高等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生态校园 和生态城市的建设。 高校应当立足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以建设绿色大学和争创“全国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为目标,努力优化美化校园环境,涵育绿色校园文化,降 低学校办学成本,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更加美丽、充满活力、富有魅力” 校园作出积极尝试。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绿色校园建设的风向标, 要用 “绿色教育” 思想培养绿色人才。 毋庸置疑,高校是人才的“孵化器”,具有“绿色创新”思想的人才才是符合当下的人才 培养需求的,才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当然,也只有青年一代具有绿色发展意识, 具备相关知识,才在能实现社会层面发展的可持续。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 005 | 因此,高校应当以建设绿色校园为契机,积极培养具有良好环保意识、掌握环 境保护及能源与资源管理专门知识的高级人才,引导全校大学生成为环境保护、可 持续发展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使更多青年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参与 到绿色校园建设当中来,培养他们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推动整个社会环保理念 的转变。 具体看来, 可以定期开展 “光盘行动” 、 “节能环保创意大赛” 、 “绿色寝室” 、 “循环回收” 等主题活动,开展“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宣传活动,积极整合 校内外资源,组织开展系列环保讲座,培育出了浓厚的绿色校园文化。 在校园建设和改造的进程中,学校也应当完善制度建设,实现管理节能。引入 信息科技先进技术,加快数字绿色校园项目的建设升级,积极开展校园能源环境监 测,实现校园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运行管理,持续提升校园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这 就要求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其科研力量与优势,打造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 据决策和用数据创新的数据“四用”特色。比如,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能耗实时控制、 数据分析、能耗公示、诊断评判、适时预警等功能,为学校节能潜力分析、节能效 果验证等提供了量化评价手段, 进一步提高了能源管理效率、 节约了办学成本。 当然, 也要积极采用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方法,引导校园新建 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要求进行设计、 建造, 有序推进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和运行。 在办学层面,高校承担着作为一个社会公共机构应有的责任,要通过强化管理、 技术革新等手段, 从大局着眼、 从细处着手, 努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降低办学成本, 实现科学发展。在育人层面,高校要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一系列绿色活动, 并积极组织动员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活动,搭建以提高学生绿 色创新能力为主旨的多样化绿色实践平台, 一直以来, 全国各高校都在努力创建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 生态文明的绿色校园, 为师生提供更加安全、绿色、健康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在做好自身绿色校园建设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交流,发掘典型,推广实践经验和优秀科技成果。总而言之, 绿色大学建设和校园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重在行动、贵在坚持,期待大家能一 起努力。|006| 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第一章 校园低碳规划策略 高校的校园环境与城市环境类似,都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关系。面对生 态、 功能、 秩序等多方面要求, 应该怎样合理地进行整体规划, 才能实现低碳的学习、 生活与工作方式,形成生态和谐的校园环境,达到节能环保、降碳增效的目标呢 校园低碳规划策略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思路。 在经历了上世纪末、 本世纪初近十年的大规模建设发展后, 当前国内高校的关注、 发展方向已经从重视“量”到重视“质”的转变。除了对校园建筑节水、节能等技术措施 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始从校园整体规划的角度全面解读低碳校园建设。大 学校园的发展受到校园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其低碳转型不仅仅是校园绿化或一 栋建筑的绿色改造的独立性问题, 而是包括整个校园环境和各种因素的系统性问题。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施行)中提到,“节约型校园” 应该在校园设施的全寿命周期内,统筹考虑各项节能环保措施,满足校园各功能 之间的辩证关系,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其重点工作包括 建立校园节能监管体系、重视校园建筑节能和加强校园节约宣传教育。而美国的 Sustainability Tracking, Assessment Rating System(STARS)则从学术(academics)、 参与度(engagement)、运营(operation)、规划管理(planning administration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 007 | 几个方面来对学校的可持续程度进行评价,并根据不同程度授予学校白金、金、银、 铜不同等级的奖牌。 本章节着眼于校园整体规划,从对校园整体形态、结构布局和硬件设施等几个 方面入手,展示了三个较为完整、系统的校园低碳规划策略的案例。其下案例有乔 治城大学、浙江大学海宁校区及天津大学。 图 1-1-1 乔治城大学鸟瞰图(图源https//www.georgetown.edu/) 乔治城大学历史悠久,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从空中俯瞰的乔治城大学目极皆 绿,充满了自然和谐的气息。绿色不止停留于表面,而是深入了生活的点点滴滴。无论 是校园建筑、餐饮、出行方式或是能源使用,乔治城大学无不在践行着低碳环保的理念。|008| 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1. 背景概述 2006 年,乔治城大学原校长 John J. DeGioia 承诺, 将于 2020 年使该校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至少减少至 50。 2014 年,该校就通过购买绿色电子认证的可再生能源使 温室气体排放量较 2006 年减少了 71 以上,提前实现了 目标。即便如此,乔治城大学仍然将可持续与智能增长 作为 2036 年整体规划的核心原则,制定了校园计划 (2017-2036),指导其未来 20 年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该校也与乔治城社区合作组织(GCP)紧密合作,整合了 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原则和目标,确保在共享社区中维持高 质量的生活。在校园优化改造中,乔治城大学从 8 个方面 入手,它们分别是建筑物及建筑环境、能源使用、校园 餐饮、捐赠基金、土地与植被、固体废物及循环再造、校 园交通和校园用水。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 009 | 图1-1-2 S CS 学院园 区(SC S Cam pus )鸟瞰 图 (图源https//scs.georgetown.edu/about/our-campus/) 2. 建筑物与环境 自2009年起,乔 治 城大学的所有新建筑和重 大翻新工程都达 到美国 绿色建筑委 员会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的 LEED 环境设计标准 2 中的银级或更高级别。 当前, 乔治城大学有 8 座 LEED 绿色建筑,总建筑面积为 869,000 平方英尺(约 80,733 平方 米)。其中较为突出的两个设计分别是 SCS 学院园区和约翰·汤普森小学校际体育中 1 LEED 环境设计标准认证LEED 是一项绿色建筑认证计划,旨在认可一流的建筑策略和实践。LEED 全面而 灵活,可解决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并正在改变全球范围内设计,建造,维护和运营建筑物和社区的方式。|010| 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2 能源之星(Energy Star)是一项使消费产品更节约能源而设立的国际标准及计划。该计划于 1992 年由美 国环保署启动,目的是降低能源消耗及减少发电厂所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此计划并不具强迫性,自发 配合此计划的厂商可以在其合格产品上贴上能源之星的标签。最早配合此计划的产品主要是电脑等通讯 电器,之后逐渐延伸到电机、办公室设备、照明、家电等等。后来还扩展到建筑的领域,美国环保署于 1996 年起积极推动能源之星建筑物计划,由环保署协助自愿参与业者评估其建筑物能源使用状况(包括 照明、空调、办公室设备等)、规划该建筑物之能源效率改善行动计划以及后续追踪作业,所以在一些 导入环保新概念的住家或工商大楼中也可发现能源之星的标志。 心(TAC)。 (1)SCS 学院园区(SCS Campus) 学院(SCS)校园位于西北马萨诸塞州大道 640 号,获得了 LEED 金牌认证,具 有以下特点园区中的建筑采用了回收材料,其中 75%的建筑材料是从垃圾填埋场 转移过来的。园区中配备了高效的冷却系统和通风设施、节电 LED 和荧光灯、使用 玻璃尽可能提供自然采光、 能源之星 3 电器和设备、 饮水器以及节水卫生洁具。 此外, 园区可以独立计量能源和水消耗,以便更加精确地了解园区的能耗情况。同时,园 区还实施了纸、玻璃和塑料回收计划以及可持续管家计划。 (2) 约翰 · 汤普森小学校际体育中心 (TAC) 约翰·汤普森小学校际体育中心(TAC) 是一栋高为 4 层,占地 14.4 万平方英尺(约 13,378 平方米)的建筑,因其综合的可持续 设计策略获得了 LEED 金牌认证。例如,它通 过收集屋顶径流来储存雨水以供再利用,并设 有绿色屋顶,为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地并减少城 市热岛效应。 图 1-1-3 约翰·汤普森小学校际体育中心(TAC)示意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 011 | 3. 能源使用 2014 年,乔治城大学获得可再生能源证书(REC),以此表彰其通过购买可再 生电力,与 2006 年基准年相比,减少了 71%的碳足迹,提前六年实现了减排目标。 此后,乔治城大学也投资实施了一系列节能措施,这些措施每年至少帮助学校节省 330 万千瓦时的电力和 82,000 百万英热单位(约合 206 亿千卡)的天然气,相当于 减排 5500 吨二氧化碳或种植 14 万多棵树。 (1)区域供热和制冷 乔治城大学的中央公用事业厂为主校区和医学园区提供区域供热和制冷,以控 制建筑物的温度;通过使用集中式锅炉和冷却器,在整个校园内输送蒸汽和冷冻水; 通过集中式设备升级实现规模化制冷供热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中央供热和制冷厂的改造 中央工厂由乔治城大学的公用事业和能源管理办公室定期进行升级,以提高运 行效率。新的高效冷却器的安装、工厂内 LED 照明改造以及冷冻水管的隔热材料升 级、锅炉风扇升级、蒸汽疏水阀维修和除氧器项目落地等措施帮助乔治城每年约减 少2508吨的 碳排放 , 相当于528辆汽车一 年 的碳排 放量。 (3)建筑节能改造 乔治城大学对校内约 500,000 平方英尺(约 46,452 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照明 的节能灯进行了升级,包括 White Gravenor 的整栋节能灯改造,Med-Dent,Hoya Court 和其他空间的节能灯升级,预计每年可节省超过 200,000 千瓦时的电力。 2016 年 8 月,乔治城大学完成了校友广场宿舍的翻新工程,用更高效的型号替 换了所有的煤气炉和空调, 并用共享的无罐热水器替换了每个单独单元中的热水器。 乔治城因此每年将节省近 18,000 美元(约合 11 万元人民币),每年减少 382 吨二 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 36 多个普通家庭的年排放量。|012| 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2014 财年,一个多建筑物蒸汽疏水阀更换项目节省了约 17,000 mmBtu(百万英 热,约合 42,840 千卡)单位的天然气和 902 吨的碳排放,相当于 190 辆汽车一年的 碳排放量。2012 财年,大学对西南车库的照明进行了改造,每年可帮助减少约 100 万磅(约合 454 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让大约 55 个美国家庭脱离了电网 4 。 (4)建筑能耗审核 2014 财年,乔治城赞助了 ASHRAE 一级能源审核,对校园内 40 多个建筑物进 行了审核,确定了 400 多种独特的节能措施,帮助园区制定长期的能源计划。 (5)楼宇自动化系统 乔治城的能源管理团队使用集中式数字楼宇自动化系统进行日常管理,控制校 园建筑中的温度并有效利用能源。 1 脱离电网,指消费者选择更低价或环保的方式进行自发电,从而断开与传统电网的联系,以降低成本, 减少能源消耗。 4. 校园餐饮 乔治城大学的利奥·奥多诺万餐厅(Leo s Donovan Dining Hall)在餐饮计划方面 开展多项工作,包括减少浪费,减少水和资源的消耗,增加可持续食品以减少碳足 迹等。利奥餐厅致力于在可行的情况下从可持续来源获取食物,如购买当地生产的 乳制品、烘焙食品以及有机蔬菜和牛奶。在 2009-2010 学年,有机食品和本地种植 或加工食品约占食品购买总量的 7%。此外,利奥每周平均提供 2100 顿素食;提供 的咖啡全部经过公平贸易认证;将用过的食用油加工成生物柴油,供该地区的车辆 使用;还实行无托盘用餐,每年可节水约 145,000 加仑(约 549 立方米)。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 013 | 此外,在 2010 财政年度,乔治城餐厅(Georgetown Dining)积极推行废物减 少计划。从 2010 年秋天开始,餐厅为每个参加每周膳食计划的学生提供一个可重复 使用的手提袋,以减少外卖包装的浪费。这种手提袋可单独购买,每只售价 4 美元。 此外,乔治城餐厅也成为哥伦比亚特区市场上第一家对食物垃圾进行堆肥的大学。 约 90 的餐厅废物,包括所有丢弃后的“消费后”食品(例如剩菜,餐巾纸和其他有机 物)和所有“消费前”的食物残渣(来自厨房准备工作)都会被放在可生物降解的绿色 垃圾袋中,之后被丢弃到特殊的绿色垃圾桶里,再运到马里兰州的堆肥设施处,在 那里将物料分解并重新作为肥料使用。 5. 捐赠基金 乔治城大学董事会于 2017 年批准了一项社会责任投资政策(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 Policy, SRI Policy)。该政策进一步将大学的投资战略与社会正义、保护人类 生命和尊严、管理地球和促进公共利益的承诺结合起来。这项政策基于并体现了两 个管理原则,即基金的管理和投资原则,并规定学校在投资时应遵循以下四个策略 A. 联盟“不伤害”应采取合理努力,避免向有广泛侵犯人类尊严记录的公 司投资。 B. 整合“向积极的方向倾斜”在投资时优先考虑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领域 表现优秀的公司。 C. 参与“建设性对话”通过过代理投票、写信和对话与公司接触,履行其 作为直接股东的责任。 D. 影响“促进公共利益”考虑能产生积极社会影响、促进公共利益的投资, 但不接纳回报率低于市场水平的投资项目。 6. 土地与植被 因校园规模有限, 且需保证近 500 万平方英尺 (约合 46 万平方米) 的学术、 研究、|014| 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住宅和行政空间, 乔治城大学只有大约 7 英亩 (约合 28,000 平方米) 的园景区域或 “草 皮”。学校设施管理部于 2003 年采用了前瞻性 IPM 政策 5 ,以寻求建立有效、环保和 整体的病虫害管理方法。同时,为了可持续地对这些区域进行管理,校园的大部分 园林绿化区域中使用集中式灌溉监控系统以节约用水。该系统使用实时天气和气候 数据来减少灌溉中因蒸散而损失的水量,避免过度或不必要的用水。在设计新建筑 景观时,学校也会优先选择需水量较少的本地植物和抗旱植物。优美的校园环境为 野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营造了和谐的自然环境。例如,在校园周围,冬青树的果 实吸引了鸣禽。由 Reimagine Georgetown 6 支持的可持续花园项目已于 2009 年春季 获得批准,学生们可以在耶茨纪念馆(Yates Memorial Field house)后面的一块土地 上种植食物。 7. 固体废物及循环再造 截至 2018-2019 学年,乔治城大学已开始过渡到单流回收系统(Single Stream Recycling) 7 。 5 IPM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PM项目旨在通过预防性维护、 管理措施、 景观美化、 固体废物处理、承包服务和客户教育等措施,建立有效的、环境友好的、全面的害虫管理方法。预防 措施包括预防性维护系统地清洗下水道;每日巡视校园,清除松散的垃圾;清除常春藤、攀缘植物 和枯枝;定期修剪树木和灌木;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化学物质以避免病虫害等。 6 Reimagine Georgetown RIG 创建于2007年,为学生自发开展活动提供资助,于2013年正式停运。 7 在单流(也称为“完全混合”或“单分类”)回收系统中,所有纸纤维,塑料,金属和其他容器在 收集车中混合,而不是由存放者分类分为单独的商品(报纸,纸板,瓦楞纤维板,塑料,玻璃等), 并在整个收集过程中分别处理。在单流中,收集和处理系统均设计为处理这种完全混合的可回收混合 物,并分离物料以在物料回收设施(MRF)进行再利用。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 015 | 图1-1-4 乔 治城大学 的单流回 收系统示 意图 8. 校园交通 对汽车的依赖容易带来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道路拥堵以及高昂的基 础设施成本等多种负面影响,因此乔治城大学采取了多种措施发展可持续交通。 首先,乔治城大学为学生、教职员工和访客优先提供其他便利的交通方式以替 代汽车出行,包括免费大学班车、公共交通、自行车、汽车共享和其他方式。截至 2014 年,已有近三分之二的校园通勤者不再独自开车来上班或上课。 其次,校园内许多地面停车场已被改建为使用率更高的建筑物和设备。例如, 学校为校园的通勤者提供自行车维修站, 并计划在将来的建设中增加自行车存放处。 2013 年,该校被美国自行车骑士联盟认可为哥伦比亚特区首家“自行车友好大学”, 以表彰其举措。|016| 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图1-1-5 美国自行车骑士联盟标志 (图源https//bikeleague.org/) 学校还通过鼓励使用生物柴油、 参与电动车研发计划、 进行交通需求管理 (TDM) 规划等方式来减少汽车的碳排放。 通过这些措施,学校成功减少停车和维护汽车相关的财务成本,增加了日常活 动(例如步行和骑自行车),改善了空气质量、学校人员健康,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9. 校园用水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95%的水是在“幕后”消耗的,它们主要用于生产食物、能源 和材料。学校致力于通过节水建筑和环境美化实践来节水,同时通过采购和能源决 策解决这种隐藏的用水问题。通过专注于可持续饮用水采购、节水和雨水管理,学 校一直朝着实现用水自给自足的目标前进。 参考资料 [1] https//scs.georgetown.edu/about/our-campus/sustainable-campus/ [2] https//scs.georgetown.edu/about/our-campus/ [3] https//georgetown.app.box.com/s/mv2xmo16qvxsopvwlo10bf4vwp2eo5ls [4] Bicycling at Georgetown https//sustainability.georgetown.edu/bicycling/ [5] Sustainability at Georgetown, https//sustainability.georgetown.edu/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 017 | 全新的校园建设难免对原有的自然生态造成影响。因此,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 区在设计时尤为注重原有的自然条件, 充分利用湿地、 河道与湖景的进行层次设计, 通过特征鲜明的原有环境构造了绿色和谐的校园氛围,布局合理、秩序井然,环境、 景观、生态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在设计阶段获得中国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在运营阶 段先后获得美国 LEED OM 铂金认证 8 ,英国 ECO Campus 铂金认证 9 ,为中国低碳 校园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1. 背景概述 浙江大学海宁校区于 2017 年整体建成并投入运营,校址选择在海宁城市东侧 的湿地区域。校区北侧为徐志摩湿地公园,南侧为鹃湖湿地公园,再加上东西河道 绿带及穿越校区的湿地,使得校园整体都处于湿地和湖景中。校区的设计与建设融 入了绿色低碳与可持续理念。通过设计规划绿色交通,利用可再生能源,应用低影 响雨洪管理系统及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为师生营造了一个绿色、低碳、舒适且健康 的校园环境。 8 “LEED认证体系”由非营利组织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制定的地产环保、节能指标体系,旨 在从设计、施工、维护和运营全生命周期推动建筑行业变革,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其在全球各类 建筑环保评估、 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 被认为是最完善、 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 拥有认证级、银级、金级、铂金级四个等级。 铂金级认证是 LEED所有认证级别中最高级、最难获得的,被誉为绿色建筑界的“奥斯卡奖”,全 世界仅有5 的认证项目能获此殊荣。 OM是指既有建筑的运营与维护方向。 9 ECO Campus 为生态校园评估管理系统,通过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指导和辅助支持,将建立各大学环境 管理系统化解为简单的阶段性步骤来实现, 以逐步解决大学减少碳排放所面临的挑战。|018| 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2. 绿色校园规划与建设 (1)绿色交通规划设计 ①校园机动车行车与泊车规划 国际校区共有五个车行出入口,在每个出入口处均设有公交站点,南向主入口 西侧设有杭海城铁的起点站,连接了海宁校区与紫金港校区。校园内设置了宽 8 米 的环形主机动车道,同时在主机动车道两侧设置了 2 米的人行和非机动车合用道。 另外, 为了应对校内的紧急情况和大型活动的物流, 校区设置了应急与物流专用车道。 校区内有 800 余个地下停车位,分布在南北教学区、湖东综合体和西区书院地下, 并辅以地上停车位,解决校区访客和教职工停车困难的问题。 ② 步行交通体系规划 为了缓解上下课高峰时的人流压力,浙江大学海宁校区在校园中构建了便捷的 步行交通体系,设计了以湖东综合体为中心,连接南部教学区、图书信息中心、书 院生活区这些人流量大的区域的多条路线。学生可以通过步行方便快捷地到达校园 中各个功能区。校园核心区 300 米步行距离可在 5 分钟内到达;校区整体 600 米步 行距离可在 10 分钟内到达。 同时,由于中心湖的东岸和南岸是学生的主要步行区域,中心湖面沿线以步行 广场的形式设置了宽度长达 4 米的行人和自行车共用道。此外,沿东西外侧河道景 观带设置的步行系统连接机动车道,增强了整个校区道路体系的安全性和人性化, 为校区开展交通组织与机动车泊车管理提供了便利。 另外,校方在校区北侧的校医院到教学南区之间设置了一条长达 1.5 千米的风 雨长廊,并在部分长廊顶面设置了太阳能光伏膜。这一长廊不仅为海宁校区的师生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 019 | 在校园中的穿行遮阳挡雨,日间太阳能发电经过并网后会用于校区照明。 (2)可再生能源规划与应用 海宁校区在进行校园规划与设计时,会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类型采用不同的能 源系统,针对校园中不同功能区的不同需求分别进行设置。比如,太阳能光热系统 被设置于室内泳池,用于池水的再热与保温;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被设置于校区五 个书院、 教师公寓中, 应用于生活热水、 体育馆洗浴热水和餐饮中心洗涤等各个场景 ; 地源热泵被安装在学术大讲堂、教工俱乐部空调系统中,帮助调节室内温度,而在 部分建筑中则应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 据计算,目前海宁校区的可再生能源设计应用总量 10 是 6,690,000 kWh/a(年均 千瓦时),实际设置容量是浙江省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设置标准的 3.23 倍。 10 建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量是指该建筑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年最低节能量。(同一地块采用多种可再 生能源应用系统时,各种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应进行累加。)|020| 全球低碳校园案例选编 图1-2-1 可 再生能源 应用分部 平面 (图源浙江大学国际校区绿色校园规划与建设策略研究) (3)低影响雨洪管理规划设计 海宁校区位于富水地区浙江省, 并且校内外有许多湿地, 水资源丰富。 因此, 在校区的设计过程中,学校遵循生态优先原则,贯彻低影响雨洪管理理念,并结合 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以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 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