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证券研究报 告 | 行业深度 2020 年 12 月 16 日 电气设备 碳减排刻不容缓,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 工业化进程导致全球碳排放快速增长,造成全球变暖、气候灾难频发,控制碳排放 与温升成为全人类共同目标,目前已有约 30 个国家和地区设定零碳排放目标。 1850 年至今,随着欧美亚相继实现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以消耗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 使得全球碳排放快速增长, 2019 年排放量超 340 亿吨,且增长势头还在持续。 1970 年以来,碳排放的快速积累导致全球变暖,最近五年的全球平均气温相较于工业化 前显著升高了 1.1 摄氏度,全球变暖导致气候灾难频发,严重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 展。 1992 年 5 月,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呼吁全球 各国降低碳排放, 2015 年签订的巴黎合约希望将温度上升幅度尽力控制在 1.5℃, 为响应巴黎合约号召,全球已有约 30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零碳排放的目标。 各种假设情形下,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提升都是最重要的减排方式。 在 IRENA 在 Reaching Zero with Renewables报告中列示了四种减排假设情形,在各类情形 下,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均是最重要的减排方式。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 2019 年度 全球碳排放报告,得益于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的占比不断提升、发 达经济体发电过程碳排 放下降、燃料从煤炭转换为天然气以及核能, 2019 年,全球 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前一年持平。可再生能源在碳减排的任务中作用重大。 欧盟加速碳减排进程, 2030 年减排目标或将进一步提升至 60。 根据国际能源小 数据公众号报道, 10 月 6 日,欧洲议会以 352 票对 326 票、 18 票弃权,通过提高 欧盟 2030 年的气候目标,将 2030 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 1990 年)从目前 40 的减排目标提高到 60。该法案文本将转交欧盟 27 个成员国部长理事会,并在 12 月以前最后讨论批准。欧洲碳减排有望呈现明显加速形势。 2030 年非化 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 2025 年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 增速有望上调,行业发展全面加速。 12 月 1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 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表 示到 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 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 到 12 亿千瓦以上。短期来看,预计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有望达到 20,就 此推断, “十四五”期间,风电年均新增装机需要达到 3040GW,光伏年 均新增 装机需要达到 80100GW。 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到 25, “十 五五”期间,风电年均新增装机需要达到 5060GW,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需要达到 130150GW, 风光装机发展全面加速。新能源车作为碳减排重要一环,欧洲、中 国、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均不同程度针对汽车碳排放与油耗有政策要求,我们预计全 球新能源车渗透率将持续提升。预计 2020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增速仍有 33的提 升,预计全球 2021 年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还将提速,全年产销预计 465 万辆 ,同比 增长 50.7,其中中国 184 万辆 ,海外 280 万 辆 ;预计 2025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 望至 1545 万辆 , 2019-2025 复合增长率 34.6 投资建议 光伏 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中环股份、东方日升 ;风电 金风科技、日月股份、明阳智能、天顺风能 ;储能 南都电源、阳光电源、上海电 气 。新能源车 宁德时代、新宙邦、恩捷股份、亿纬锂能、 当升科技、 璞泰来、宏 发股份、汇川技术。 风险提示 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假设存在偏差、不及预期;能源技术出现重大变革; 新能源车产销不及预期。 增持 ( 维持 ) 行业 走势 作者 分析师 王磊 执业证书编号 S0680518030001 邮箱 wanglei1gszq.com 分析师 孟兴亚 执业证书编号 S0680518030005 邮箱 mengxingyagszq.com 分析师 杨润思 执业证书编号 S0680520030005 邮箱 yangrunsigszq.com 相关研究 1、电气设备“十四五”国内光伏成长确定性强,我 国新能源车全年销量望至 130 万辆 2020-12-13 2、电气设备迈为发布 HJT2.0 异质结设备平台,欧 洲电动车 11 月销量耀眼 2020-12-06 3、电气设备硅片大型化趋势明显, 21 年新能源车 财政补贴预算提前下发 2020-11-29 -16 0 16 32 48 64 80 2019-12 2020-04 2020-08 2020-12 电气设备 沪深 300 2020 年 12 月 16 日 P.2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重点标的 股票 股票 投资 EPS (元) P E 代码 名称 评级 2019A 2020E 2021E 2022E 2019A 2020E 2021E 2022E 300750 宁德时代 买入 1.96 2.27 2.97 3.62 136.00 117.43 89.75 73.64 300037 新宙邦 买入 0.79 1.23 1.47 1.73 126.05 80.96 67.74 57.56 002812 恩捷股份 买入 0.97 1.18 1.78 2.24 111.11 91.34 60.55 48.12 601012 隆基股份 增持 1.40 2.17 3.12 3.63 52.00 33.55 23.33 20.06 600438 通威股份 增持 0.61 1.21 1.29 1.45 50.41 25.41 23.84 21.21 002459 晶澳科技 买入 0.93 1.32 1.77 2.18 37.43 26.37 19.67 15.97 603218 日月股份 增持 0.61 1.13 1.53 2.01 41.70 22.51 16.63 12.66 601615 明阳智能 增持 0.38 0.76 1.33 1.49 44.97 22.49 12.85 11.47 资料来源贝格数据,国盛证券研究所 2020 年 12 月 16 日 P.3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内容目录 一、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碳减排进程刻不容缓 . 4 1.1 工业化进程加速,全球碳排放量快速提升 4 1.2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 灾难频发,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 . 5 1.3 各国携手努力,巴黎协定设定温控与减排目标 . 7 二、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是实现碳减排的最重要路径 . 9 三、欧盟推进 “绿色新 政 ”,中国提出 2060 年实现碳中和 12 3.1 欧盟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 2030 年减排目标或将提升至 60 . 12 3.2 中国担负大国责任, 2060 年前将实现碳中和 . 14 3.3 新能源车推广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一环 17 风险提示 20 图表目录 图表 1全球化石能源消耗量情况 单位 TWh . 4 图表 2全球因燃料消耗产生的 CO2 排放情况 单位十亿吨 . 4 图表 3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 单位亿吨 5 图表 4全球温度变化情况(对比无人类影响的自然状态) . 5 图表 5全球气温变化情况及预测 单位 ℃ . 6 图表 6全球地表温度提升情况 单位 ℃ 6 图表 7登革热病毒病媒传播能力变化 . 7 图表 8全球营养不良人口持续增长 单位百万人 . 7 图表 9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重要成果 . 8 图表 10全球各国(地区)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目标 . 9 图表 11 2050 年主要经济部门碳排放占比(不考虑碳减排措施),单位 Gt 10 图表 12主要碳排放行业碳减排途径差异 11 图表 13各假设情形下,五种减排方式对零碳排放的贡献比重 11 图表 14全球能源相关 CO2 排放 单位十亿吨 . 12 图表 15全球电力生 产与 CO2 排放 单位 TWh、 Mt 12 图表 16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快速提升,单位 GW 12 图表 17欧洲绿色协议总体框架 13 图表 18 2030 年欧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为 55(相比 1990 年) . 14 图表 19我国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明显 单位万亿元、吨 /亿元 15 图表 20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快速提升,单位亿吨标准煤 . 15 图表 21 20192025 年新能源装机测算 16 图表 22 20252030 年新能源装机测算 16 图表 23 “十四五 ”期间中国光伏装机规模预测 单位 GW . 17 图表 24欧洲碳排放要求指标 . 18 图表 25欧盟新碳排放指标对汽车碳排的影响测算。 . 18 图表 26中国新能源车( NEV)积分比例要求 19 图表 27中国燃油车油油耗积分油耗目标 19 图表 28 2019-2025E 全球新能源车及动力电池需求及市场空间测算 20 2020 年 12 月 16 日 P.4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一、 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碳减排进程刻不容缓 1.1 工业化进程加速,全球碳排放量快速提升 以消耗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碳排放的快速增长。 在工业革命之前, 全球 化石能 源消耗量与 二氧化碳排放量 都处于极低的水平,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引入电气化 时代,人类对于煤燃料的需求快速增长,由燃煤产生的碳排放量快速增加。 图表 1全球化石能源消耗量 情况 单位 TWh 图表 2全球因燃料消耗产生的 CO2排放 情况 单位十亿吨 资料来源 BP,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CDIAC, GCP,国盛证券研究所 欧、美、亚相继实现工业化水平提升,并主导全球碳排放增长 。 直到 20 世纪中叶, 全 球碳 排放量的增长仍然相对缓慢 。 牛津大学的统计 数据显示 , 1950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 量仅 为 50 亿吨 。 到 了 1990 年, 随着欧、美、亚各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深,全球碳排放 量超过 210 亿吨 ,四十年间增长三倍 。 2019 年 全球碳排放量超过 340 亿吨 ,美国和欧 洲的 碳 排放量占比之和 约 33,中国占比 在 28。 2020 年 12 月 16 日 P.5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3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 单位亿吨 资料来源 BP,国盛证券研究所 1.2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灾难频发,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一直在持续。 随着 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使 用以及工业化进程造成大量的碳排放, 全球 气候出现 变暖。 世界气象组织在 2019 年全 球气候状况声明中指出 由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长,未来五年极有可能出现新 的年度高温纪录。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每个连续 10 年都比 1850 年以来的前一个 10 年更热; 2015 2019 年的全球平均气温已经相较于工业化前时代水平显著升高了 1.1 摄氏度。如果进一步将这五年的平均气温与之前五年 2011 2015 年 做对比,会发现全 球平均气温已经快速升高了 0.2 摄氏度。 图表 4 全球温度变化情况(对比无人类影响的自然状态) 资料来源 globalwarmingindex,国盛证券研究所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其他地区 中国 北美洲 欧洲及欧亚大陆地区 2020 年 12 月 16 日 P.6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未来五年,全球温度大概率将进一步提升。 在未来五年全球气温预测评估报告中, WMO 预计 2020 至 2024 年,每年的全球年均气温都有可能比工业化前高 0.91 至 1.59 摄氏度。未来五年,全球一个或多个月份温度比工业化前温度水平高出 1.5 摄氏度的概 率接近 70,全球平均气温超过工业化前 1.5 摄氏度的概率约为 20。 图表 5 全球气温变化情况及预测 单位℃ 资料来源 Met Office,国盛证券研究所 海平面上升, 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 蓝皮书 2019显示 , 1870 2018 年间 , 全球平均海表温度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海 洋升温与酸化会对珊瑚礁、 贻贝海床 、 藻类栖息地 等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联合国政府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指出 20 世纪全 球海平面已经上升了 15 厘米 , 而近年来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值 3.6 毫米 /年。据科学家估计 , 如果人类不对现有的温室气体排放加以控制 ,全球变暖进一步 加剧, 到 2100 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 60~ 110 厘米。 图表 6全球地表温度提升情况 单位℃ 资料来源 BerkeleyEarth,国盛证券研究所 高温热浪直接威胁生命健康,同时极易引发森林山火与病毒传播。 气候变暖造成的极端 高温正在损害人类健康。 2019 年,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欧洲均出现创纪录的高温, 致使数千人非正常死亡。此外,气温升高还 易 引发森林山火 及 加剧登革热病毒的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的监测数据表明,近年来登革热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急速攀升 ,目前全 球约有一半的人口面临着传染的风险 。 2020 年 12 月 16 日 P.7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7 登革热病毒病媒传播能力变化 资料来源 WMO,国盛证券研究所 “气候难民”加剧了全球人道主义危机。 气候变暖直接打破了全球亿万年来形成的热量 平衡,引发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了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近年来由极端天气引发的水 旱灾害也日渐频繁,每年因洪水和干旱导致大量土地颗粒无收,引发了大范围的粮食短 缺等问题, 根据 2019 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 预计 , 2019 年 全年的“气候难民”总人 数接近 2200 万 ,使得全球营养不良人口数持续增长 。 图表 8 全球营养不良人口持续增长 单位百万人 资料来源 FAO,国盛证券研究所 1.3 各国携手努力,巴黎协定设定温控与减排目标 从 20 世纪末开始,全球各国逐步意识到碳排放对于环境的深刻影响, 并积极设定减排 计划 。 1992 年 5 月,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标是将地 球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以避免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干扰。后续签 订的各项协定都是该框架公约的延伸。鉴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 的不同,公约规定不同国家在减排目标上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此外,公约 2020 年 12 月 16 日 P.8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建立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以帮助其履行减排目标和任务的机制,全 球已有近 200 个国家和地区加入该协议。 京都 议定 书进一步强化各国减排目标。 为了进一步控制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1997 年,各国在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础上进一步签署了补充协议京都议定书。 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从 2005 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从 2008 年到 2012 年 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 1990 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 5.2;而发 展中国家则从 2012 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为了推动各国完成减排目标,议定书提出了 三个合作机制,包括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这些机制允许 发达国家通过碳汇交易的方式完成各自的减排目标。 图表 9 联合国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重要成果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国盛证券研究所 巴黎协定将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 2℃以内,并力争 限制在 1.5℃。 2015 年 12 月,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正式通过了巴黎协定,该协定为 2020 年以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做出了安排,其 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 的 上升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 以内,并努力限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 ,在 本世纪后半叶实现净零排放 。越来越多的国家 政府将巴黎协定的目标转化为国家战略, 提出了无碳未来的愿景 。 根据 ClimateNews 网站汇总的信息, 目前共有约 30 个国家 和地区设立了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标。 2020 年 12 月 16 日 P.9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10 全球各国(地区) 净零排放或碳中和 目标 国家(地区) 目标日期 承诺性质 减排目标 /措施 奥地利 2040 年 政策宣示 2040 年实现气候中立,在 2030 年实现 100清洁电力 加利福尼亚 2045 年 行政命令 2045 年前实现电力 100可再生 加拿大 2050 年 政策宣示 2050 年净零排放目标,并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五年一次的碳预算 智利 2050 年 政策宣示 2040 年前逐步淘汰煤电,努力实现碳中和 中国 2060 年 政策宣示 2030 年之前达到排放峰值, 2050 年实现碳中和 哥斯达黎加 2050 年 提交联合国 2050 年净排放量为零 丹麦 2050 年 法律规定 2030 年起禁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并支持电动汽车, 2050 年建立“气候中性社会” 欧盟 2050 年 提交联合国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斐济 2050 年 提交联合国 2050 年在所有经济部门实现净碳零排放 芬兰 2035 年 执政党联盟协议 限制工业伐木,并逐步停止燃烧泥炭发电 法国 2050 年 法律规定 2050 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德国 2050 年 法律规定 2050 年前“追求”温室气体中立 匈牙利 2050 年 法律规定 2050 年实现气候中和 冰岛 2040 年 政策宣示 冰岛已经从地热和水力发电获得了几乎无碳的电力和供暖,未来逐步淘汰运输业的化石燃料、植树和恢复湿地 爱尔兰 2050 年 执政党联盟协议 2050 年的净零排放目标,在未来十年内每年减排 7 日本 本世纪后半叶 政策宣示 2030 年,煤炭仍将供应全国四分之一的电力 马绍尔群岛 2050 年 自主减排承诺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愿望 新西兰 2050 年 法律规定 2050 年,生物甲烷将在 2017 年的基础上减少 24-47 挪威 2050 年 政策宣示 2050 年在国内实现碳中和 葡萄牙 2050 年 政策宣示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新加坡 本世纪后半叶 提交联合国 2040 年,内燃机车将逐步淘汰 斯洛伐克 2050 年 提交联合国 2050 年实现“气候中和” 南非 2050 年 政策宣示 2050 年成为净零经济体 韩国 2050 年 政策宣示 2050 年前使经济脱碳,并结束煤炭融资 西班牙 2050 年 法律草案 立即禁止新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勘探许可证 瑞典 2045 年 法律规定 2045 年实现碳中和 瑞士 2050 年 政策宣示 2050 年前实现碳净零排放 英国 2050 年 法律规定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乌拉圭 2030 年 自主减排承诺 2030 年成为净碳汇国 资料来源 ClimateNews, 国盛证券研究所 二、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是实现碳减排的最重要路径 能源密集型的工业与运输业的零碳排放是实现温控目标的最大挑战。 若要将全球平均温 度上升控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则要求经济的所有部门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二氧化碳零 排放 。 而这对部分能源密集型的工业和运输业提出了重大的技术和经济挑战,其中能源 消耗最大领域分别为工业领域的钢铁、水泥、化工与铝生产,以及运输领域的公路运输、 航空运输与水路运输,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改革, 根据 IRENA 预测, 到 2050 年,这七个 2020 年 12 月 16 日 P.10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部门加起来可能占 碳 排放 总量 的 38%, 能源消耗 占最终能源 消费 的 43% 。 图表 11 2050 年主要经济部门碳排放占比(不考虑碳减排措施) ,单位 Gt 资料来源 IRENA,国盛证券研究所 因行业属性不同,各经济部门减排路径存在差异。 针对于各经济部门,可行的碳减排方 式 各不相同, IRENA 给出以下 5 种方式 1) 减少需求并提升能源效率; 2) 直接使用清 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 3) 直接利用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能; 4) 通过合成燃料和原料间 接使用清洁电力; 5) 直接采取措施去除二氧化碳。 钢铁行业 可采用 DRI-EAF 绿色氢气路线 或是传统 高炉 -转炉 与 CCUS( 碳捕获、 利用与封存 )技术相结合 路线 ,核心在于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以及吸收处理生 产过程的碳排放; 化工行业 当前脱碳技术已被充分挖掘,进一步降低生产过程的碳 排放难度较大, 可行的方式主要为使用可再生电力替代传统能源、开发生物化工技术、进一步加 大 CCUS 的投入; 水泥行业 降低水泥熟料的使用及生产量、充分利用生产过程的热量是最重要的 途径; 铝行业 电力生产的间接排放占铝 行业 所有 CO2 排放的 90,因而提升可再生能 源电力占比,完成电力生产过程脱碳至关重要; 公路运输 提升纯电动汽车与燃料电池汽车占比,将有效控制公路运输领域的碳 排放; 航空运输 使用先进的生物燃料以及氢燃料是 航空部门脱碳的最直接的途径 ; 水路运输 长距离海运对于成本非常敏感,目前行业主要使用低品位的廉价燃油, 使用氢燃料或是电力将会给行业带来巨大的成本提升,因而 从可再生能源或生物 质产生的氨 、 甲醇和生物甲烷, 将是 最可行的低碳燃料 ; 7.9 7.1 6.8 1.6 6.3 5.8 2.7 61.6 钢铁 水泥 化工 铝 公路运输 航空运输 水路运输 其他 2020 年 12 月 16 日 P.11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12 主要碳排放行业碳减排途径差异 资料来源 IRENA, 国盛证券研究所 各种假设情形下,可再生能源 电力 占比提升都是最重要 的 减排方式。 IRENA 在 Reaching Zero with Renewables报告中列示了四种假设情形,包括 BES( Baseline Energy Scenario),以 2015 年巴黎协定签订时各国的能源政策为基准; PES( Planned Energy Scenario),以截至 2019年各国政府的能源计划与政策为基准; TES( Transforming Energy Scenario),以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能源效率并实现 1.5℃温控目标为基准; DDP ( Deeper Decarbonisation Perspective)以在 2050-2060 年将与能源和工艺相关的二氧 化碳排放降至零 这一目标为基准。 IRENA 分析的结果显示在四种情形下,提升可再生能 源占比均是最重要的减排方式。 图表 13 各假设情形下,五种减排方式对零碳排放的贡献比重 资料来源 IRENA,国盛证券研究所 发达经济体积极推进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渗透逐步提升,碳排放量下降明显 。 根据国 际能源署发布的 2019 年度全球碳排放报告 , 全球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经过两年 的增长后,在 2019 年 做到了和 2019 年持平。实现这一结果主要源于 可再生能源(主要 是风能和太阳能)的 占比 不断 提升、 发达经济体发电 过程碳排放 下降 、 燃料从煤炭转换 为天然气以及核能。 全球来看, 发达经济体 2019 年度的减排量与其它经济体增加的碳 2020 年 12 月 16 日 P.12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排放量大致抵消。 2019 年,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平均为 1.7,但与能源相关的二 氧化碳排放总量下降了 3.2。 电力行业减排领先, 2019 年电力平均碳排放强度下降了 近 6.5,比过去十年的平均速度快了三倍。 图表 14全球能源相关 CO2排放 单位十亿吨 图表 15全球电力生产与 CO2排放 单位 TWh、 Mt 资料来源 IEA, 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IEA, 国盛证券研究所 可再生能源 风能、太阳能发电量快速增长 ,为碳减排做出贡献 。 2019 年,发达经济体可 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增长减少了 1.3 亿吨碳排放。 根据 IEA 的推算,随着风电与光伏发电 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快速增长。 图表 16 全球 可再生能源 发电 占比快速提升,单位 GW 资料来源 IEA,国盛证券研究所 三、欧盟推进“绿色新政”,中国提出 2060 年实现碳中和 3.1 欧盟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 2030 年减排目标或将提升至 60 “欧洲绿色协议” 提出,力争 2050 年实现碳中和 。 2019 年年底,新任的欧盟主席推出 0 5 10 15 20 25 30 35 1991 1995 1999 2003 2007 2011 2015 2019 其余经济体 发达经济体 2020 年 12 月 16 日 P.13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了 European Green Deal(“ 欧洲绿色协议 ”),为欧盟在 2050 年实现零碳提出了一个宏 伟战略,要把欧洲建成全球首个“碳中和”的大洲 。 该战略还提出将出台首部欧洲气 候法,并将碳中和目标写进该法律 。 在具体内容方面,新政计划主要从促进欧盟经济向 可持续发展转型以及欧盟作为领导者推动全球绿色发展两个角度出发 ,推动 能源、工业、 生产和消费、基础设施、交通、粮食和农业、建筑 等领域 全面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新政计划 主要 关注 具体 转型政策及政策的可持续性。 新政计划在发展转型方面的措施主 要有两点一是设计 一套深度转型政策 ,从框架所列示的八大目标出发,重构 清 洁能源 供应政策 ,加强对于自然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数字化转型 变革,并提升人类健康水平; 二是将可持续性纳入政策 当中,为实现气候与能源目标, 相关国家需持续性地投入大量资金,为保证转型的合理与公平,新政计划更加重视 绿色 投融资 ,提出 包括 “可持续欧洲投资计划” ,将 欧盟所有项目预算的 25用于应对气候 变化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出 “公正转型基金” 等措施。 图表 17 欧洲绿色协议总体框架 资料来源 European Green Deal, 国盛证券研究所 欧盟 CO2 排放最大的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可再生能源使用是降低碳减排,实现碳中 和的主要方式 。 为实现 2030 年减排目标,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是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方 式。在最新政策规划中,到 2030 年 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 需要 从目前的 32提升至 65 以上 。此外,随着可 再生能源的 大规模 应用 , 建筑 与 工业 领域 的供暖 与 制冷的脱碳 也将 加速 。 预计 到 2030 年,供热和制冷领域的可再生能源普及率将达到 40左右。 欧洲绿色 协议 提高 2 0 3 0 /2 0 5 0 气候目标 供应清洁、可负担及安全的能 源 鼓励产业发展清洁、循环经济 使用高效方式建设与翻新建筑 打造无毒、零污染的环境目标 保护并修复生态系统及生物多 样性 一个公平、健康、友好的食品 体系 加快向可持续、智慧出行方式 转变 为转型融资 公平公正转型 推动欧盟经济向 可持续发展转型 2020 年 12 月 16 日 P.14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18 2030 年欧盟温室气体 减排目标为 55(相比 1990 年) 资料来源 EUROPEAN COMMISSION, 国盛证券研究所 欧洲议会 加速碳减排进程, 2030 年 减排目标 或将 进一步提升至 60。 根据国际能源 小数据公众号报道, 10 月 6 日,欧洲议会 以 352 票对 326 票、 18 票弃权,通过提高欧 盟 2030 年的气候目标,将 2030 年温室气体排放量 (相比 1990 年) 从目前 40的减排 目标提高到 60。 该法案文本将转交欧盟 27 个成员国部长理事会 ,并 在 12 月以前最后 讨论批准。 欧洲碳减排有望呈现明显加速形势。 3.2 中国担负大国责任, 2060 年前将实现碳中和 中国力争 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在 2060 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我国于 1992 年 6 月 11 日正式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完成协 议中我国的减排责任,我国于 1994 年 3 月正式通过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该议程是 世界范围内第一部国家级的可持续发展议程书。 2009 年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 上 ,时任 国家总理的温家宝首次提出中国要到 2020 年实现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相对于 2005 年降 低 40~ 45。 在 2015 年的巴黎气候大会上,我国又提出到 2030 年 , 二氧化碳 排放相对于 2005 年降低 60~ 65, 并争取实现达峰的目标 。在 2020 年的 联合国大 会一般性辩论上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 策和措施,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 新能源发展全面加速 。 我国碳排放量快速增长局面已经 出现 扭转 , 2018 年 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相较于 2005 年已经累计下降 45.8。 2019 年 11 月末,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的政策与行动 2019 年度报告,报告指出 2018 年 我国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相较于 2005 年已经累计下降 45.8,相当于少排放了 52.6 亿吨二氧化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 消费总量比重达到 14.3,基本扭转了我国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局面。 2020 年 12 月 16 日 P.15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19 我国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明显 单位万亿元、吨 /亿元 资料来源 wind, 国盛证券研究所 试点碳排放交易,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收益。 2020 年 11 月 2 日 , 生态环境部对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进 行征求意见 。根据本次征求意见稿, 生态环境部 将 制定并公布重点排放单位排放配额 分配方法,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排放配额分配方法,向本行政 区域内的重点排放单位分配排放配额;碳排放配额可以进行交易;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 CCER)或生态环境部另行公布的其他减排指标可以抵消不超过 5的经核查排放量, 1 单位 CCER 可抵消 1 吨二氧化碳 当量的排放量 。其中 CCER 应来自可再生能源、碳 汇、甲烷利用等领域减排项目 。 新能源所发电力有望作为 CCER 参与碳市场交易,有助 于新能源项目获得更多发电收益,驱动新建项目动力。 中国非化石能源占比快速上升 ,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 。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积 极推进非化石能源的使用。 2019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 2012 年的 9.7提升至 2019 年 15.3,其中光伏与风电两类可再生能源增长幅度最大。我国政府提出在 2030 年达 到碳排放峰值,并在 2060 年之前实现碳中和,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占比将是实现能 源转型最重 要的途径。 图表 20 我国非化石 能源 消费 占比快速提升,单位 亿吨标准煤 资料来源 wind,国盛证券研究所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 2025 年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速 有望上调,行业发展全面加速。 12 月 1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 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表示 到 2030 年, 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 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短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2001 2004 2007 2010 2013 2016 2019 GDP(不变价) 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0 5 10 15 20 25 0 10 20 30 40 50 6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能源消费总量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2020 年 12 月 16 日 P.16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期来看,预计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有望达到 20,就此推断,“十四五”期间, 风电年均新增装机需要达到 3040GW,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需要达到 80100GW。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到 25,“十五五”期间,风电年均新增装机需要达到 5060GW,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需要达到 130150GW。风光装机发展全面加速。 图表 21 20192025 年新能源装机 测算 2025 年非化石 能源消费占比 风电光伏 5050 风电光伏 4555 风电光伏 4060 光伏装机 GW) 风电装机 ( GW) 光伏装机 ( GW) 风电装机 ( GW) 光伏装机 ( GW) 风电装机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