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2022年度中国资管行业ESG 投资发展研究报告(英)-深高金.pdf
施耐德碳中和暨可持续发展咨询服务.pdf
2022年度中国资管行业ESG 投资发展研究报告-深高金.pdf
走向碳中和系列:碳关税元年,谁会成为重点“课税”对象?-东方证券.pdf
2022年碳中和领域研究及锂电制造市场研究报告-艾瑞咨询.pdf
BCG:通往农业碳中和之路.pdf
2022年网络零售TOP100报告:创新 社交 绿色——网络零售制胜之道-德勤&中国连锁经营协会.pdf
国网浙江电力高质量“双碳”行动报告(2022年)-国家电网.pdf
碳中和政策点评系列一:欧盟碳关税落地,加速推动碳中和-申万宏源.pdf
碳中和下的水电价值再发现:涓滴不弃,江流入海-海通证券.pdf
碳达峰与碳中和政策解读与实现路径.pptx
【政策】湖北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pdf
2022中国ESG发展创新白皮书-社投盟&华夏基金.pdf
甲烷减排:碳中和新焦点-北京绿金院&iGDP.pdf
《自然教育基地建设碳中和指南》(TCSF 012-2022).pdf
周健工:实现碳中和需要(中国)加速创新.pdf
杜祥琬院士碳中和思考汇总.pdf
利乐中国碳中和目标与行动报告(2022).pdf
《ESG与绿色金融》(9月-10月)-绿金院.pdf
重点工业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需求洞察报告(2022年)官微发布版-202212-83页.pdf
机构投资者如何促进高质量发展:以ESG投资创造可持续“共赢”-财新智库.pdf
资源描述:
乌鲁木齐市 绿色低碳协同发展规划研究 决策者摘要 二零二一年二月 编写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资助单位美国能源基金会 1 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大气污染防治和低碳发展现状,结合乌鲁木 齐市未来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碳排放达峰要求,综合运用定量评 估方法,分析常规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协同减排潜力,探讨以实现 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为主要约束的城市双达标优化路径,提出乌鲁木齐 市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的规划方案,以期为地方环境管理部门决策提供 技术支持。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为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乌鲁木齐市相 继发布关于加强乌鲁木齐市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若干意见乌 鲁木齐市大气污染防治建设项目规划乌鲁木齐节能减排目标考核 奖惩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成立大气污染治理领导小组、低碳 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等,全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协同控 制,不断优化能源、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使用。2014年乌市超额 完成乌鲁木齐低碳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目标要求,全市71家重点 用能企业“十二五”前三年已完成节能目标的165.7,2017年乌市圆 满完成“大气十条”目标任务,PM10年均浓度显著降低。 但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乌市协同控制现状还面临诸多挑战。 空气质量排名依然处于全国落后水平;煤炭在一次能源中消耗占比仍 然较高,城市周边仍有部分区域燃气管网建设不完善,供热燃煤小锅 炉尚未完全拆除;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慢,工业重化趋势明显等。2017 年乌市未完成当年自治区下达的能耗总量与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因此, 全面分析乌市常规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减排潜力,探讨城市“双 2 达标优化”路径,对于实现绿色低碳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模型概述 低排放分析平台模型(LEAP)在能源需求预测、能源政策评估、 气候变化等方面应用广泛,本文利用LEAP模型模拟预测多情景下乌 市未来能源消费、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等的变化,时间区间为2017- 2035年(基年为2017年)[1]。空气质量模型是基于污染源排放信息、 气象资料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再现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物理化学过程, 实现空气质量模拟的综合模型。本研究基于LEAP模拟得到的乌市情 景下污染物排放量,采用WRF-CHEM模拟预测未来空气质量改善效 果,主要分析污染物种类是PM10和PM2.5。 (二)数据及基本假设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乌鲁木齐市统计年鉴、“2017年乌鲁木 齐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以及当地调研数据等。人口、GDP、产业 结构作为模型输入参数,本研究基于历年历史变化数据,结合当地预 期目标等,做出如下假设1.基年常住人口增加率为0.86,到2035 年增长率下降至0.5;2.“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时期全市GDP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5.5、5和4;3.到2035年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 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27和72.2,同时在第二产业中,除六大高 [1] 本研究 主要模拟政策措施包括固定源方面重点考虑化解过剩产能、污染物排放标准升级、万元增加 值能耗强度下降目标约束、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等;移动源方面主要分析老旧汽车替代、新能源汽车推广、 替代燃料( LNG和氢燃料)发展、燃油经济性标准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升级等;生活源主要考虑用能 结构改善和能效提高等措施,电力生产方面则主要考虑风 电、光伏、水电和生物质能(垃圾焚烧发电)等 非化石能源发展政策等 3 耗能行业[2]以外的其他制造业(包含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由 2017年的10.5攀升至2035年的17。 (三)模拟情景构建 构建基准情景(以下简称BAU)、污染减排情景(以下简称APC)、 能源结构优化情景(以下简称ESI)和绿色低碳发展情景(以下简称 GLC),分析乌市在不同情景下能源消费水平、污染物与二氧化碳协 同减排情况。其中,BAU将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城乡消费结 构,客货运结构,发电结构等冻结在2017年;APC考虑了末端治理 工艺等工程减排措施、排放标准升级、“公转铁”;ESI考虑了能效改 善水平、能源结构优化措施、新能源车推广;GLC综合考虑了工程减 排、能效改善、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广新能源汽 车。在空气质量模拟预测过程中,主要分析低减排情景与高减排情景。 其中低减排情景对应ESI情景,高减排情景对应GLC情景。 三、模拟结果分析 (一)能源消费 BAU下,由于没有新的政策驱动和节能减排约束,乌市能源消 费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其他减排情景下全市能源消费均有所减少, 其中GLC情景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如图 1。 [2] 六大高耗能行业指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 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 图 1不同情景乌鲁木齐市能源消费趋势 从能源消费结构看(如图 2),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在乌市仍将主导能源消费结构。GLC情景下,2035年化石燃料占比 全市用能仍高达60.1。同期,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量约占电力 生产的62.5。 图 2乌鲁木齐2035年能源消费结构 从部门结构来看(如图 3),第二产业是乌市能源消费的主要贡 献者,特别是工业部门。2017年,二产部门能源消费占比全市57.5, 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二产的91.3。在结构优化调整策驱动下, 第二产业内部高耗能部门的能源消费占比显著下降,特别是在GLC 5 情景下,2035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和电力热力生产部门的能源消耗占 比将减少至81.6,但仍然是二产的主要能耗行业。 图 3 2035年多情景下第二产业部门能源消费占比 (二)二氧化碳排放 以2035年为例,BAU下,由于乌鲁木齐市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 长,能源结构偏重,CO2排放增长迅速,全市CO2排放将在2017年 基础上翻一番;APC下,受益于压减高耗能产能、散乱污整治、工业 炉窑治理、淘汰老旧汽车等政策实施,全市CO2排放相比于BAU减 少1484万吨;ESI和GLC情景下,通过能源、产业和交通运输结构 优化调整,全市CO2排放相比于BAU将分别减少6999万吨和7607 万吨,如图 4。同时,全市CO2排放将在ESI情景下以7289万吨于 2030年达峰,在GLC情景下以6941万吨于2025年达峰(如图 5、 图 6)。 0 20 40 60 80 100 基准情景 污染减排 能源结构优化 绿色低碳 2035 年二产能源消费占比 石油加工炼焦 化学工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冶炼 有色冶炼 电力热力供应 其他 6 图 4 2035年不同情景二氧化碳排放趋势 图 5 ESI情景下2030年碳达峰结构分析 图 6 GLC情景下2025年碳排放达峰结构分析 7 从排放的部门分布看(如图 7),第二产业是CO2排放的最大贡 献者。以2030年为例,BAU下,二产CO2排放占比较基年下降了 1.4个百分点,但仍高达52.6;ESI和GLC情景下,虽然CO2排放 总量大幅下降,但二产排放占比分别提高了3个和2.7个百分点,其 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分别贡献了第二产业排放的88和86。 图 7 不同情景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结构 (三)污染物排放 以2035年为例,BAU下,全市污染物排放增长迅速,全市PM2.5 和NOx排放约相当于2017年排放的1.7倍和2.1倍;APC下,2035 年全市PM2.5和NOx排放较BAU分别减少2.17万吨和5.79万吨; ESI和GLC情景下,全市的污染排放水平将进一步下降,PM2.5排放 量分别下降至5930吨和5020吨,NOx排放量则分别下降至1.32万 吨和1.2万吨。如图 8。 8 图 8 不同情景PM2.5排放趋势 从PM2.5的分部门排放水平看,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是 PM2.5排放的最大来源。以2035年为例,BAU情景下,二产PM2.5 排放占比达89,GLC情景下占比值增至97.7。不同情景下,黑色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在二产排放中的占比较高,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比超过 75。 从NOx的分部门排放水平看,第二产业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 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业是主要排放来源。 同样以2035年为例,BAU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 制品业和交通运输业在全市排放占比分别为61.1、6和21.9, APC下分别为48.5、9.5和25.4,GLC下分别为57.4、6.8和 14.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减排贡献较大,交通部门极具减排潜 力。 (四)协同减排潜力分析 从能源节约看,不同减排情景均取得较明显的节能效果(如图 9)。 9 GLC情景下,由于综合运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等调 整优化措施,2035年实现2383.3万吨的节能量,相当于2017年全市 能源消费总量的72。 图 9 不同减排情景下节能潜力 从CO2减排看,不同情景CO2减排效果明显(如图 10)。GLC 情景下,由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等优化调整措施, 2035年减少CO2排放7590万吨,相当于2017年全市CO2排放总量 的1.16倍。在作为CO2排放大户的第二产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 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 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减排潜力最 大,可分别贡献第二产业CO2减排量的42.8、19.1、11.2、8.9 和2.9。(如图 11) 10 图 10 不同减排情景下CO 2 减排潜力 图 11 GLC情景下第二产业CO 2 减排潜力 从污染减排看,不同情景PM2.5、NOx等主要污染物减排效果明 显(如图 12)。以2035年PM2.5排放为例,GLC情景可实现PM2.5 减排2.68万吨,同样在作为PM2.5排放大户的第二产业中,黑色金 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减 排潜力最大,可分别贡献第二产业PM2.5减排量的75.7、10和4.4 11 (如图 13)。 图 12 不同减排情景下PM 2.5 减排潜力 图 13 GLC情景下第二产业PM 2.5 减排潜力 从空气质量改善水平看,低减排情景与高减排情景下,全市各项 污染物减排效果明显(如表 1)。高减排情景下,2035年全市PM2.5、 PM10浓度分别为33.24ug/m3、39.93ug/m3,较BAU(分别为 70.12ug/m3、85.62ug/m3)明显改善,且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如图 14)。 12 表 1 乌鲁木齐市不同情景下各项污染物削减量(与2017年相比) SO 2 NO X PM 10 PM 2.5 低减排情景 -2025 11 10 12 14 高减排情景 -2025 29 23 28 31 低减排情景 -2030 23 25 21 26 高减排情景 -2030 53 43 49 52 低减排情景 -2035 50 50 42 47 高减排情景 -2035 77 67 71 73 注注低减排情景对应 LEAP模型中的 APC情景,高减排情景对应 GLC情景 13 图 14 颗粒物浓度在基准情景和高减排情景下的浓度及改善效果 (上空气质量浓度;下改善效果) 注 图中红色方框代表乌鲁木齐市 14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从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看,基准情景下全市能源消费呈 持续快速增长态势,污染减排情景、能源结构优化情景和绿色低碳发 展情景下能源消费将有所减少;同时,基准情景和污染减排情景下 CO 2 排放无法达峰,能源结构优化情景下,CO2排放将以7289万吨 于2030年达峰,绿色低碳发展情景下将以6941万吨于2025年达峰。 从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结构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 燃料在乌市仍将主导能源消费结构,从发电结构看,2035年能源结构 优化情景下新能源发电量约占电力生产的62.5;第二产业,尤其是 六大高耗能行业仍将作为主要能源消费部门,同时CO 2 排放占比较 高。 从NOx和PM2.5减排程度看,各情景下污染物减排效果明显。 就PM2.5排放而言,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是最大排放来源,其中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 品业在二产中排放占比较高;就NOx排放而言,第二产业中电力热 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业是主 要排放来源,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减排贡献较大,交通部门极具减 排潜力。 从协同减排潜力看,各情景均实现了较好的节能、降碳、减排效 果。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 炼及压延加工业降碳潜力最大,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 15 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减排潜力最大。绿色低碳发展情 景下,全市颗粒物浓度将得到显著改善,PM2.5、PM10均可低于国 家二级标准。 (二)建议 在碳达峰目标约束强化的宏观形势下,乌市要以降碳为源头治理 的“牛鼻子”,以碳达峰目标倒逼能源、产业、交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和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改善,牵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是建 立健全协同控制机制。加快建立市级层面的综合决策、协调落实、督 查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跨部门协作配合、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 机制,明确部门职责,优化责任分工,制定专项方案,将碳排放强度 下降指标纳入部门考核指标。二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建 大气污染物排放项目实行区域内现役源两倍削减量替代;以火电、化 工、钢铁、煤炭、水泥、有色冶炼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推动落后和 过剩产能主动退出市场;对化工、建材、印染、有色等传统制造业实 施专项技术改造。三是着力改善能源结构。充分利用达坂城区清洁能 源,增加上网额度,到2025年打造成为全疆重要的清洁能源规模化 循环利用示范基地;推进天然气高压环线建设工程、城市新区(西片 区)燃气配套工程、南部集中供热配套管网工程,提升天然气供应保 障能力;2025年全市建成5座750千伏变电站构成的双环型超高压 主电网,30座220千伏变电站构成的双环型高压输电网,100座110 千伏变电站构成的链式高压配电网和1000条10千伏线路构成的网 格式中压智能配电网,加快电网丝路工程建设。四是加快推进交通运 输结构优化。鼓励清洁能源车辆的推广使用,实行公务用车率先垂范 作用,开展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货运交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货运和快 16 递配送体系。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