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 1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市场数据 人民币) 市场优化平均市盈率 18.41 国金其它电气设备指数 4210.85 沪深 300 指数 4040.17 上证指数 3303.68 深证成指 10854.76 中小板综指 11197.07 姚遥 分析师 SAC 执业编号 S1130512080001 862160230214 yaoygjzq.com.cn 邓伟 联系人 862160935389 dengweigjzq.com.cn 统一碳市场挂牌交易日益临近,碳资产管理百 亿市场大幕开启 行业观点  全球碳减排成为焦点,碳交易应运而生,年交易额已达 500亿美金。 温室气 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日趋明显,加剧海平面上升和冰川消融等问 题,其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是主因。根据巴黎协定的安排,全球面临巨 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为开展碳减排,全球范围内建立多种碳交易市场, 其中欧盟市场最为成熟。目前全球碳市场交易活跃,近三年交易量稳定在 70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交易额维持在 500 亿美元左右。  我国碳交易市场试点为 全国 统一 碳 交易市场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已在全国七 省市内试点碳交易市场,初衷是逐步由试点市场向全国统一市场过渡。我国 碳市场以配额市场为主,以中国核证减排量( CCER)市场为重要补充。七 大试点碳市场在配额分配方式和行业覆盖范围上各具特色。全国统一碳交易 市场预计在 2017 年底正式挂牌,初期预计只纳入电力一个行业。  我国配额市场活跃,短期将达千亿级规模,长期或达万亿级。 目前中国碳交 易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碳交易市场,截至 2017 年 10 月,累计配额成交 量达到 4.06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累计达 102 亿元人民币。 短期内我 国配额发放量约 40 亿吨,对 应 12-80 亿元的现货交易规模,考虑衍生品后 交易规模可达 600-4000 亿元;长期内我国配额发放预计可达 60 亿吨以上, 考虑到 我国配额价格和换手率提升空间大,市场交易规模或将超万亿元。  CCER 市场重要性与日俱增。 2016 年我国 CCER 成交量为 1609.6 万吨, 成交额 1.11 亿元,成交额约占配额成交额的 10。 目前我国 对 CCER 冲抵 配额的使用限制较多,地域差异较大, CCER 市场仍是一个偏向投资性质 的市场。 我国节能减排压力 将逐步 增大 ,并结合欧盟市场经验,未来 我国 碳配额发放 将呈现 收紧态势 , CCER 市场重要性将会日益提升,按照 CCER 核准量占配额 10来估计,预计市场价值将达 120 亿至 200 亿 。  全国统一碳市场为新能源产业和碳资产管理产业带来巨大发展 空间 。 碳市场 发展 将增加传统产业碳排放成本,促使其不断通过技术进步和节能投资降低 碳排放,同时新能源产业开发 CCER 项目将为其带来额外收入,增强其竞 争优势。 碳资产管理 产业增长前景广阔,预计未来碳资产开发和 碳交易经纪 业务 可达百亿级规模,而碳盘查市场同样能达到 30 多亿的规模。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综合碳资产管理行业相关企业和有望获得大量 CCER 的新能源运 营企业。碳市 场发展使新能源企业可通过开发 CCER 提升收入,增强竞争 力。随着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碳排放权交易量有望大幅增长, 碳资产管理行业将面临广阔发展空间。  推荐组合 置信电气 、 华测检测 、 爱康科技 。此外可关注三板公司 汉能 碳 、 超腾 能源 。 名称 股价 EPS PE 评级 16A 17E 18E 16A 17E 18E 置信电气 6.29 0.35 0.21 0.28 21 30 23 买入 华测检测 4.67 0.13 0.14 0.17 53 34 27 买入 爱康科技 2.32 0.04 0.05 0.06 149 49 38 买入 风险提示  1)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不达预期,将对行业及早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产生一 定影响。 2) 碳资产价格上涨不达预期, 将不利于碳市场规模的快速提升, 从而影响相关碳资产管理公司业绩增长。 4330 4869 5409 5948 6487 7027 7566 16 12 05 17 03 05 17 06 05 17 09 05 国金行业 沪深 300 2017年 12月 05 日 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其它电气设备行业 研究 买入 ( 首次评级 ) 行业深度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用使司公限有理管金基银瑞投国供仅告报此 此报告仅供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使用 行业深度研究 - 2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内容目录 1、气候变换问题受到日益关注,全球碳交易兴起 .4 1.1 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4 1.2 各国合作建立碳减排的全球性措施,碳减排工作成为焦点 5 1.3 全球范围内建立多种碳减排市场,碳交易市场活跃 6 2、七省市碳交易市场试点,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 13 2.1 我国碳交易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13 2.2 七大试点碳市场发展各具特色,为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奠定基础 .14 2.3 确保跨区域碳排放交易合作公平,实现试点市场向全国性市场的有序衔 接 15 2.4 国家多管齐下,推动全国性碳市场建立 16 3、我国配额市场潜力巨大,未来或将达万亿级规模 .17 3.1 碳配额交易达亿级规模,中国碳市场成为全球第二大碳交易体系 17 3.2 碳配额价格向平均减排成本靠拢,上升空间大 18 3.3 现货远期交易盘活我国碳市场 19 3.4 我国配额交易规模短期达千亿级,长期或达万亿级 20 4、国家 CCER 市场重要性日益增长,价格靠近配额 22 4.1 我国暂缓 CCER 项目,确保向全国碳市场平稳过度 .22 4.2 CCER 市场受政策限制,当前地域差异较大 .23 4.3 减排压力下配额发放趋紧,凸显 CCER 市场重要性 .24 5、 碳市场发展利好新能源公司碳资产管理公司 .26 5.1 开发 CCER 项目提升新能源产业竞争力 .26 5.2 碳市场 发展催生碳金融产品,带动碳资产管理产业 27 6、 投资建议与重点公司梳理 .30 重点公司业务简介 30 7、 风险提示 31 图表目录 图表 1全球气温分布图 .4 图表 2全球平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4 图表 3全球海平面上升 .5 图表 4全球冰川面积减小 .5 图表 5历届气候大会主要成果 5 图表 6全球碳交易市场分类 7 图表 7全球碳交易量和碳交易额 .8 图表 8 EU-ETS 三阶段覆盖范围、减排目标和配额设定 8 图表 9 EUA 现货价格变化范围 .9 行业深度研究 - 3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10 EUA 期货成交量和结算价 10 图表 11 EUA 现货交易量与交易额 10 图表 12 EU-ETS 碳市场构成 11 图表 13 2011 年全球碳交易量结构 . 11 图表 14 2011 年全球碳交易金额结构 11 图表 15 CER 期货成交量和结算价 12 图表 16碳交易市场结构图 .13 图表 17启动全国碳市场的背景 14 图表 18七试点行业覆盖 范围和配额分配方式 .15 图表 19试点市场向全国市场有序过渡步骤图 .16 图表 20 2016 年各试点市场配额成交量 17 图表 21 2016 年各试点市场配额成交额 17 图表 22 2014-2016 年各试点配额交易集中程度 17 图表 23 2014-2016 年各试点配额交易活跃度 .18 图表 24 2014-2017 年度各交易试点日收盘价格(元/吨) 18 图表 25 2016 年全国各试点市场总交易量(万吨) .19 图表 26 2016 全国各试点市场配额收盘价格(元 /吨) 19 图表 27 2016 年上海碳配额远期协议与现货价格走势 .20 图表 28截止到 2017年 10 月 31 日全国各类型碳配额交易量(亿吨) .20 图表 29截止 2017年 10 月 31 日全国各类型碳配额交易额(亿元) .20 图表 30我国配额换手率与 EU-ETS 换手率 21 图表 31我国配额总量(亿吨) 21 图表 32 2016 年配额 与 CCER 成交量和成交金额 .22 图表 33 CCER 项目数 22 图表 34 CCER 项目的四种分类 22 图表 35各试点市场对 CCER 的限制措施 .23 图表 36截止 2016 年全国各试点市场 CCER 累计成交量(万吨 CO2) .24 图表 37 2016 年各试点市场 CCER 交易量占比 24 图表 38 截止 2016 年各试点市场 CCER 累计交易量占比 .24 图表 39不同区域电网内的风电和光伏项目减排因子( tCO2/MWh) 26 图表 40光伏和风电企业开发 CCER 项目的额外收入 27 图表 41碳金融产品结构和分类 28 图表 42碳资产管理类比行业 28 图表 43碳资产管理行业空间 29 图表 44重点推荐公司盈利预测及评级 31 行业深度研究 - 4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气候变换问题受到日益关注,全球碳交易兴起 1.1 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凸显。 19 世纪末,“温室效应” 的概念被初次提出; 2015 年 四份独立数据组合表明, 2014 年 是有现代气象记 录数据以来 135 年中最炎热的一年 , 而 北美东部地区已经成为全球少数温度较 低的地方。 图表 1 全球气温分布图 来源 NOAA 2015 全球气候年度报告,国金证券 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是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 多方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向大 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是 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燃烧石化燃料, 人类已经将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 40以上。 2013 年 5 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新高,首次达到 400ppm百万分之四百 。 自此之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一直居高不下,很少低于 400ppm 的水平。 因此,如何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局面的重中之 重。 图表 2 全球平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来源 NOAA 2015 全球气候年度报告,国金证券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等问题加剧,碳减排迫在眉睫。 1988 年成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 IPCC)于 1990 年、 1995 年、 行业深度研究 - 5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000 年、 2007 年、 2014 年,先后发布了五次评估报告,并在报告中多次指出 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仅是明确的,而且还在不断加强。如果任凭全球海平面加速 上升和冰川面积加速缩小,后果将不堪设想。削减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 排放量,延缓全球变暖已迫在眉睫。 图表 3 全球海平面上升 图表 4 全球冰川面积减小 来源 NOAA 2015 全球气候年度报告,国金证券 来源 NOAA 2015 全球气候年度报告,国金证券 1.2 各国合作建立碳减排的全球性措施,碳减排工作成为焦点 各国政府合作介入碳减排,历届气候大会推动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 度框架。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开始对气候相关事务进行积极介入, 国家间协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然而,当排放权利实际上同经济发展权利挂钩时, 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全球利益竞争的局面。伴随着艰难的谈判, 1992 年,纲领性 文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首脑会议上通 过。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 COP),即世界气候大会于 1995 年在德国柏 林召 开。 1997 年,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 顺利通过,从而构建起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框架。 图表 5历届气候大会主要成果 时间 气候大会名 称 会议地点 主要成果 1995 COP1 德国柏林 第一届世界气候大会召开,通过了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履行公约的决定,要求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尽可能开展最广泛的合作” 1996 COP2 瑞士日内瓦 各国就共同履行公约内容进行讨论 1997 COP3 日本东京 京都协议书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在日本京都通过 1998 COP4 布宜诺斯艾利斯 发展中国家分化为 3 个集团,一个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自身排放量很小的小岛 国联盟,他们资源承担减排目标;二是期待 CDM 的国家,期望以此获取外汇收 入;三是中国和印度,坚持目前不承诺减排义务 1999 COP5 德国波恩 通过了公约附件,细化公约内容 2000 COP6 荷兰海牙 谈判形成欧盟 -美国 -发展中大国(中、印)的三足鼎立之势 2001 COP7 摩洛哥马拉喀什 通过了有关京都议定书率约问题的一揽子高级别政治决定,形成马拉喀什协议文件 2002 COP8 印度新德里 会议通过的德里宣言强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各缔约国今后履约的重要任务 2003 COP9 意大利米兰 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4 COP10 布宜诺斯艾利斯 资金机制的谈判艰难,效果甚微 2005 COP11 加拿大蒙特利尔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蒙特利尔路线图”生效 2006 COP12 肯尼亚内罗毕 达成包括“内罗毕工作计划”在内的几十项决定,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 候变化的能力;在管理“适应基金”的问题上取得一致,将其用于支持发展中国 家具体的适应气候变化活动 0 18 3 4 行业深度研究 - 6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007 COP13 印尼巴厘岛 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 2008 COP14 波兰波兹南 八国集团领导人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并声明寻求与联合国气候 变化框架公约其他缔约国共同实现到 2050 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 半的长期目标 2009 COP15 丹麦哥本哈根 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 2010 COP16 墨西哥坎昆 谈判未有实质性进展 2011 COP17 南非德班 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新西兰不签署京都协议书 2012 COP18 卡塔尔多哈 最终就 2013 年起执行京都议定书第事承诺期及第事承诺期以 8 年为期限 达 成一致,从法律上确保了议定书第事承诺期在 2013 年实施。加拿大、 日 本、新西兰及俄罗斯明确不参加第事承诺期。 2013 COP19 波兰华沙 发达国家再次承认应出资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2014 COP20 秘鲁利马 就 2015 年巴黎气候大会协议草案的要素基本达成一致。 2015 COP21 法国巴黎 巴黎协定签署,为 2020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来源中国资源减排交易信息平台 、国金证券研究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架公 约 设定未来减排进程,承诺大幅降低 二氧化碳、 甲烷和其他 温室 气体的排放 量。 联合国气候变化 框架公 约 是一个有法律约束 力的公约 , 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 气候系统 免遭破坏的水平上。 公约对 未来数十年的气候变化设定了减排进程。发达国家同意推动资金和技术转让, 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并承诺采取措施,争取将 2000 年温室气体排 放量降低到 1990 年的水平。 京都议定书 具体规定 2008 年到 2012 年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 。 京都 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架公 约的补充条款 ,规定了 发达国家在第一 承诺期( 2008 年 -2012 年)的减排目标,即整体而言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 要在 1990 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 5.2%。不过,不同国家有所不同。比如, 欧盟 作为一个整体要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 8%,日本和加拿大各削减 6%,而美 国削减 7%。 巴黎协定为 2020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巴黎 协定 是继 199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7 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 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 。协定目标是 把全 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 2°C 之内, 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 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 上 1.5°C 之内 。协定指出, 发达国家缔约方应当继续带 头,努力实现全经济绝对减排目标 , 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应当继续加强它们的减 排 努力 。 鼓励 不同国家 根据不同的国情,逐渐实现全经济绝对减排或限排目标。 尽管 美国 宣布 退出巴黎协定,但 全球碳减排的决心和进程不会逆转。 今年 6 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巴黎协定危害美国能源产业,减少国内就业 机会等为借口,宣布美国将退出该协定。 2015 年美国全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51.7 亿吨,是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占当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14。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将为全球带来更大的减排压力,提升其他国家的 减排成本。但是,美国的行为并不足以逆转全球碳减排的决心和趋势。首先, 美国国内对特朗普这一做法仍存在强烈的反对,而美国正式退出仍要等到 2020 年,届时正逢美国大选,巴黎协定必将成为重要议题,不排除美国政府改变 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其次,中国和欧盟执行巴黎协定的态度仍然坚 决,第十九次中国 -欧盟领导人会晤发表联合声明,表达了双方共同捍卫巴黎 协定历史成果,采取领先能源转型措施,果断回击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的决心,即使美国最终退出,其他国 家共同完成减排目标依旧可行。 1.3 全球范围内建立多种碳减排市场,碳交易市场活跃 1.3.1 京都议定书确立了全球碳交易市场的框架 行业深度研究 - 7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根据是否接受京都协定书辖定,碳交易市场可分为京都市场和非京都 市场。 其中,京都市场由基于配额的 ET(国际排放贸易)、和项目市场 CDM (清洁发展机制)、 JI(联合履约机制)市场组成,非京都市场则不基于京都 协定的相关规则,包括 VCM(资源减排市场)和一些零散市场。 图表 6全球碳交易市场分类 市场 类型 机制 内容 京都 市场 国际排放贸 易机制 ( ET) 一个发达国家,将其超额完成减排义务的指标,以贸易的方式转 让给另外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 家,并同时从转让方的 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转让额度。(基于配额 市场) 联合履行机 制( JI) 发达国家之间通过项目级的合作,其所实现的减排单位 简称 ERU ,可以转让给另一发达国家缔约方,但是同时必须在转让方 的“分配数量” 简称 AAU配 额上扣减相应的额度。(基于项目 市场) 清洁发展机 制( CDM) 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 的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 简称 CER,用于 发达国家缔约方完成在议定书第三条下的承诺。(基于项目市场) 非京 都市 场 自愿减排碳 市场 ( VCM) VCM 市场是对 CDM 市场的补充,是在京都议定书的清洁发展机制的 减排量之外的自发的、公益的、可认证的减排信用额度。为那些 前期开发成本过高、或其它原因而无法进入 CDM 开发的碳减排项 目提供了途径。(基于项目市场) 来源 京都议定书、国金证券研究所 根据不同的碳交易标的,排放交易体系分为基于配额的交易和基于项目的 交易。 基于配额的交易,遵循“总量控制与交易”的机制,其交易标的是基于 总体排放量限制而事前分配的排放权指标或许可。 这类的排放交易体系主要有 欧盟 排放交易体系( EU-ETS) 、 美国 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RGGI) 、 新西兰 排放交易体系、 中国的七个碳交易试点等 。 基于项目的交易,则采用“基 准与 信用”的机制,交易标的是某些减排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信用, 是一种事 后授信的交易方式。这类排放交易体系主要包括联合履行机制( JI)、清洁发展 机制( CDM)以及京都议 定书体系外的自愿减排碳市场( VCM)。 全球碳交易市场活跃,近三年交易量稳定在 70 亿吨 CO2当量以上。 从 全 球碳交易市场的市值和交易量来看,近年来碳交易市场发展迅速,并在 2011 年达到顶峰。 2011 年全年碳交易产 值达 1760 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超万亿元。 尽管受价格下降的影响, 2011 年之后碳交易金额出现了 一定的下 滑,但 2014- 2016 年交易额仍稳定在 500 亿美元左右, 全年实现的碳交易量也维持在超过 70 亿吨 CO2当量 的高位,全球碳交易市场前景广阔。 行业深度研究 - 8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7全球碳交易量和碳交易额 来源世界银行、国金证券研究所 1.3.2 配额市场的典型代表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EU-ETS)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EU-ETS)的碳配额市场占据全球碳市场的主导地 位。 从 2005 年正式运营起,截止 2015 年,共有 31 个国家纳入欧盟排放交易 体系,其交易总量占全球碳排放交易总量的 80左右。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体系 覆盖了欧盟二氧化碳总排放的 50和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的 40,覆盖对象包括 超过 11000 个发电站和厂房。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分为三个阶段。 图表 8 EU-ETS 三阶段覆盖范围、减排目标和配额设定 阶段 管制国家 管控行业 减排目标 总量设定 拍卖比例 第一阶段 2005-2007 27 个成员国 电力、石化、钢铁、 建材、造纸等 完成京都议定书 承诺减排目标的 45 22.99 亿吨/年 不超过 5 第二阶段 2008-2012 27 个成员国 新增航空业 在 2005 年基础上减排 6.5 20.81 亿吨/年 不超过 10 第三阶段 2013-2020 31 个成员国 新增化工和电解铝 在 1990 年的基础上减 排 20 18.46 亿吨/年 最少 30,逐年增 加, 2020 年达到 70 来源 国际碳市场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国金证券研究所 在第一和第二阶段,采用“自上而下”的分配方式。 欧盟委员会根据“总 量控制、负担均分”的原则,依照欧盟整体的减排目标和各成员国的减排承诺, 在欧盟内部协调确定各个成员国分担的减排义务。每个欧盟成员国要提交一份 国家分配计划( NAP),包含各个设施的排放总量。 NAP 由欧盟委员会修改审 查通过后,排放总量被转化为配额,由各国根据其 NAP 分配到每个设施。 前两个阶段碳配额以免费分配为主(约 90),第三阶段拍卖方式发放比 例大幅提升。 前两阶段的实际拍卖量从第一阶段的 300 万吨(占比 0.13)到 第二阶段的 750 万吨(占比 4),和欧盟期望的 5-10的目标仍有差距,但 有偿分配方式已逐渐成型。自 2013 年第三阶段开始力推配额拍卖方式,拍卖 方式发放配额比例大幅上升,占配额总量的一半以上。 配额上限过高和经济危机冲击导致配额过剩。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建立之 初,是由各成员国自行设定排 放量配额上限。过高的上限使得 EU ETS 在 2007 年底第一阶段结束之际,实际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设定配额还要低 7。 2008 年 经济危机以来,欧盟制造业一蹶不振,大批企业减产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 下降,同时企业还在出售用不完的排放许可权,又增加了配额供应,使得碳排 放配额过剩更加严重,给碳配额价施加进一步下行压力。直到 2014 年,整个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0 20 40 60 80 100 12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全碳交易量(亿吨) 全碳交易额(亿美元) 行业深度研究 - 9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EU-ETS 中仍有约 13 亿碳排放许可过剩。碳交易智库 Sandbag 预计,如果不 对交易体系进行结构性改革, 2020 年末过剩配额可能膨胀到 45 亿吨。 配额过剩导致 EUA 现货价格低迷。 现货市 场上,过剩的供应压低了污染 者的排放成本,导致配额价格持续下跌。 EU-ETS 设计初期,每吨碳排放许可 交易价格在 25 到 30 欧元之间,在 2007 年中期曾达到过 35 欧元。随后由于配 额过剩,碳排放交易价格直线下滑,最低时一度触及 2.5 欧元,直至 2014 年, 碳排放交易价格基本在 4.3 欧元到 5 欧元之间。据能源专家分析,碳价至少要 达到每吨 20 欧元才能促使企业实施低碳能源策略,极低的配额价格使生产者 以微小代价即可获得大量排放许可,不仅不利于减排技术的进步,带动新能源 的发展,甚至还拉动了煤炭的销量,让整个欧洲的减排系统走到了崩 溃的边缘。 图表 9 EUA 现货价格变化范围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国金证券研究所 EUA 期货价格同样在低位运行。 在第一阶段( 2005-2007), EUA 期货价 格在 2006 年 4 月份之前曾一度维持在高位,最高价格曾突破 30 欧元 /吨, 2006 年 4 月发布报告显示碳排放量低于预期,导致 EUA 期货价格迅速下挫, 在 2007 年下半年曾一度低于 0.1 欧元 /吨。在第二阶段( 2008-2012), 2008 年底欧洲议会批准“气候行动和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为 2020 年设置了气 候和能源目标,同时对 EU-ETS 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一系列改革短暂促进了 EUA 期货价格的上涨,但经济危机的打击很快又导致 EUA 期货价格大幅下跌。 进入 2012 年,欧债危机的冲击进一步削减了各国对碳配额的需求,多个国家 在市场上出售配额,导致 EUA 期货价格下跌至 10 欧元 /吨以下,并持续在低位 徘徊。在第三阶段( 2013-2020), EUA 期货价格依旧处于低位,但欧盟积极 寻求对策,试图摆脱这一困境。 EU-ETS初期, EUA 现货价格在 25到 30欧元之间波动 2007年中期价格 曾一度高达 35欧 元 最低一度触及 2.5 欧元 目前 EUA价格在 4.3欧元到 5欧元 之间 经济危机冲击和配 额发放过多 行业深度研究 - 10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10 EUA 期货成交量和结算价 来源 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欧盟碳配额 EUA 交易量较大但交易额大幅下滑。 近年来, EUA 交易量整 体呈现增长态势, 2013 年和 2014 年交易量均超过 80 亿吨,在全球碳市场中 占据主导地位。尽管 EUA 交易量一直增长,但受制于 EUA 价格的持续下滑, EUA 交易额在 2011 年之后出现大幅下滑, 2014 年交易额仅为 524.42 亿美元, 交易均价仅为 6.3 美元 /吨。 图表 11 EUA 现货交易量与交易额 来源 世界银行、国金证券研究所 欧盟逐步削减配额发放和提高拍卖比例。 欧盟采用削减配额发放和提升配 额中以拍卖方式分配的比重来应对碳价过低带来的危机。在 ETS 进入第三交易 期( 2013-2020)后,欧盟规定,每年发放的碳配额要以 1.74的速度递减, 而航空业的年排放限额为基准排放量( 2004-2006 年均排放量)的 95。 2013 年之后,免费配额的比重大幅下降,拍卖配额的比重迅速提升,企业将主要通 过竞拍的方式获得碳配额,政府免费发放配额的方式将在 2030 年前彻底消失。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20000000 40000000 60000000 80000000 100000000 120000000 140000000 2005-04-22 2005-07-28 2005-10-28 2006-02-01 2006-05-04 2006-08-04 2006-11-03 2007-02-07 2007-05-10 2007-08-09 2007-11-08 2008-02-12 2008-05-16 2008-08-15 2008-11-14 2009-02-18 2009-05-22 2009-08-24 2009-11-23 2010-02-25 2010-06-01 2010-08-31 2010-11-30 2011-03-01 2011-06-01 2011-08-31 2011-11-30 2012-03-05 2012-06-05 2012-09-04 2012-12-04 2013-03-07 2013-06-07 2013-09-06 2013-12-06 2014-03-11 2014-06-11 2014-09-10 2014-12-10 2015-03-13 2015-06-15 2015-09-14 2015-12-14 2016-03-16 2016-06-16 2016-09-15 2016-12-15 2017-03-17 2017-06-20 2017-09-19 EUA期货成交量(吨) EUA期货结算价(欧元 /吨) 11.04 20.61 30.96 63.26 67.89 78.53 79.03 86.5 83.36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EUA交易量(亿吨) EUA交易额(亿美元) 行业深度研究 - 11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12 EU-ETS 碳市场构成 来源 2016 年全球碳市场年鉴、国金证券研究所 1.3.3 CDM 市场陷入低迷, CER 价量齐跌 CDM 市场是全球碳市场的重要补充,曾一度繁荣。 全球碳市场由欧盟碳 交易市场主导, CDM 市场为其重要补充。在 EU-ETS 的第二阶段, CDM 市场 得到极大发展, 2011 年, CDM 一级和二级市场累计交易额达 253 亿美元,占 当年全球碳交易规模的 14.38。 图表 13 2011 年全球碳交易量结构 图表 14 2011 年全球碳交易金额结构 来源世界银行、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世界银行、国金证券研究所 欧盟严格限制信用额度使用导致 CER 严重供大于求。 欧盟在第三阶段, 对信用额度的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制。第三阶段目标减排量是 1990 年的 20, 而欧盟整体层面允许使用的信用总量不允许超过第三阶段全部减排量的 50 , 其中对于既有设施,允许使用的上限为该设施在第二阶段的允许使用额度中尚 未使用的部分。这样一来,欧盟市场的信用减排交易量( CERs 和 EURs)受 到极大限制,加之新的需求尚未涌现,导致 CDM 市场严重供大于求。近年来, CER 期货成交量持续萎缩,同时结算价格也持续在低位运行,仅为 0.4 欧元 /吨 左右。 1959 1975 1999 2039 2090 1006 959 923 890 44 78 91 73 53 867 609 649 767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免费配额(百万吨) 拍卖配额(百万吨) CER和 EUR( 百万吨) 76.4 2.2 2.6 16.9 2.0 EUA 其他配额 CDM一级市场 CDM二级市场 其他项目级市场 84.0 0.6 1.7 12.7 1.0 EUA 其他配额 CDM一级市场 CDM二级市场 其他项目级市场 行业深度研究 - 12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15 CER 期货成交量和结算价 来源 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0 5 10 15 20 25 0 5,000,000 10,000,000 15,000,000 20,000,000 25,000,000 30,000,000 CER期货成交量(吨) CER期货结算价(欧元 /吨) 行业深度研究 - 13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七省市碳交易市场试点,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 我国碳交易市场试点于 2011 年启动。 2011 年 10 月 29 日, 国家发改委办 公厅发出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建立七大碳交易试点市场。 通知同意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 排放权交易试点。各个试点地区在碳交易体系的架构搭建上保持相对一致,均 包含政策法规体系、配额管理、报告核查、市场交易和激励处罚措施,又在细 节上考量了各地区的差异性。 2.1 我国碳交易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我国碳市场 以配额市场为主, 自愿减排市场 ( CCER) 为其补充。 在 我国 碳配额市场 中,政府根据碳减排目标 制定排放总量,并将配额视情况所需分配 给各个控排企业。 各参与实体因实际排放量与发放量差距产生盈余 或 不足,进 而产生配额供需,再利用市场化手段对配额进行定价,实现交易流通。 温室气体资源减排量( CCER)是配额的一种补充机制, 对于实际碳排放 量高于配额的企业,可通过购买 CCER 抵消企业部分实际排放量,实现履约。 这一做法 始于京都议定书中设定的“清洁发展机制( CDM)”,鼓励发展中 经济体碳减排,并可以向发达经济体的碳市场出售获利。 图表 16碳交易市场结构图 来源 国金证券研究所 全国碳市场 第一阶段预计只纳入电力一个 行业。 在我国碳市场初级阶段, 拟纳入电力、钢铁、建材、航空、有色、石化、化工、造纸等八个行业。 但由 于 碳核查的 困难, 加上全国碳市场采用的基准线法对技术数据要求高 ,随后又 将八个行业缩减为 电力、水泥和电解铝这三个数据较好的行业 。近期临近 2017 年年底关口,为保证全国碳市场能够顺利启动,预计第一阶段只纳入电力一个 行业。之后 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纳入其他行业,且第一阶段只针对二氧化 碳这一种温室气体。 企业年排放量达到 2.6 万吨二氧化碳或者年综合能耗达到 1 万吨标准煤将被纳入考核门槛。 全国碳交易市场 制度体系较为完善。 在管理体系方面 ,我国 实行两级管理 体系 ,国家主管部门主要负责规则的制定,而省级主管部门主要负责规则执行 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做出适当调整。在配额总量方面,全 国体系吸取试点经验,也将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法国式 确定 体系排放上限。在配额分配方面,全国体系建设成立初期,配额以免费分 配为主,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并逐步提高有偿分配的比例。在 MRV 体系方面 , MRV 体系 将被逐步完善,关于核算指南、监测计划要求、第三方核查机构遴选 规则、核查报告复查和抽查等方面的制度框架和细则将逐步出台。在 补充机制 方面, 配额市场之外,全国体系允许重点排放单位使用 CCER 抵消其部分排 放,并将制定关于使用比例上限、可使用的 CCER 项目类型和信用。在 履约机 配额不足企业乙 配额剩余企业甲 碳交易市场 出售减排量 购买减排量 减排项目丁( CCER)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