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2022年度中国资管行业ESG 投资发展研究报告(英)-深高金.pdf
施耐德碳中和暨可持续发展咨询服务.pdf
2022年度中国资管行业ESG 投资发展研究报告-深高金.pdf
走向碳中和系列:碳关税元年,谁会成为重点“课税”对象?-东方证券.pdf
2022年碳中和领域研究及锂电制造市场研究报告-艾瑞咨询.pdf
BCG:通往农业碳中和之路.pdf
2022年网络零售TOP100报告:创新 社交 绿色——网络零售制胜之道-德勤&中国连锁经营协会.pdf
国网浙江电力高质量“双碳”行动报告(2022年)-国家电网.pdf
碳中和政策点评系列一:欧盟碳关税落地,加速推动碳中和-申万宏源.pdf
碳中和下的水电价值再发现:涓滴不弃,江流入海-海通证券.pdf
碳达峰与碳中和政策解读与实现路径.pptx
【政策】湖北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pdf
2022中国ESG发展创新白皮书-社投盟&华夏基金.pdf
甲烷减排:碳中和新焦点-北京绿金院&iGDP.pdf
《自然教育基地建设碳中和指南》(TCSF 012-2022).pdf
周健工:实现碳中和需要(中国)加速创新.pdf
杜祥琬院士碳中和思考汇总.pdf
利乐中国碳中和目标与行动报告(2022).pdf
《ESG与绿色金融》(9月-10月)-绿金院.pdf
重点工业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需求洞察报告(2022年)官微发布版-202212-83页.pdf
机构投资者如何促进高质量发展:以ESG投资创造可持续“共赢”-财新智库.pdf
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Table_MainInfo] [Table_Title] 2021.04.04 将“碳中和”理念纳入投资框架 入门基础18问18答 本报告导读 “碳达峰”、“碳中和”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碳中和”“碳中和”对经济 的影响量级大致在什么范围中国的碳排放规模变化情况全球范围内,中国的相对 碳排放量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我国“碳中和”的具体目标和减排方案“碳中和” 对经济影响的评估方法有哪些近期的碳中和相关政策文件有哪些“碳中和”对经 济影响范围和规模有多大我国不同行业碳排放的占比分布情况除了增加现有能 源的使用效率,是否还会出现能源替代促进“碳中和”的市场方法有哪些促进“碳 中和”的政策干预方法有哪些如何理解“碳中和”措施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地理维 度的结构性影响行业维度的结构性影响“碳中和”对当前金融市场的综合影响 全球资产配置机构在“碳中和”方面的进展关于以上问题,请阅读本报告。 摘要 [Table_Summary] 我国“碳中和”政策顶层设计确立,将成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 社会系统性变革。2020年12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 雄心峰会的致辞中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排放将 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 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 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习近平表示,“中国历来重信守诺, 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绿色转型,脚踏实地落实上述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 多贡献。”根据总体规划,未来我国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要 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要加强风险识别和 管控。在这一目标下,各部位、行业和公司密集发声,预计“碳中和” 将成为未来经济转型和社会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碳中和”政策对未来金融市场发展影响深远。从规模上看,根据 估算,未来3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所需的绿色低碳投资规模应该在百 万亿元以上,也可能达到数百万亿元。海外机构估计,到2060年, 中国清洁能源技术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将达到 16 万亿美元(按照 6.5 汇率计算约为104万亿元)。另外,按照5的GDP年化增幅估计,未 来我国在“碳中和”方面的基建投资约14万亿元。从研究范式上, 碳中和将越来越多地被纳入传统的总量和多资产分析框架。 “碳中和”对资产预期回报水平和结构性影响尚未被充分计入资产 价格。从长期资产回报预期水平看,由于“碳中和”目标是涵盖经济 的综合社会目标,可能将对整体权益市场回报率产生阶段性的负面影 响,但更为重要的是,“碳中和”将在多资产比价和股票、债券、商 品等市场内部产生结构性影响。从当前研究看,这种影响的幅度在年 回报-3至3个百分点不等。 针对这一重要趋势,我们站在投资配置的角度,提出了与“碳中和” 相关的18个基础问题,作为将“碳中和”理念纳入投资和大类资产 配置框架体系的第一步。 [Table_Author] 报告作者 李祥文分析师 021-38031560 lixiangwengtjas.com 证书编号 S0880520100001 刘扬研究助理 021-38677826 liuyang023988gtjas.com 证书编号 S0880121030003 [Table_DocReport] 相关报告 目标波动率的效果 2021.03.29 投资组合优化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2021.03.23 战略再平衡 2021.03.15 美债利率对资产配置策略的影响 2021.03.08 因子与资产的统一配置框架 2021.03.08 专 题 报 告 大类资产配置研究 大 类 资 产 配 置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of 31 [Table_Page] 大类资产配置专题报告 目 录 1. “碳中和”相关背景 . 3 1.1. 经济领域 3 1.2. 金融领域 3 2. “碳中和”投资入门基础18问 . 4 Q1“碳达峰”、“碳中和”的定义是什么 4 Q2为什么要进行“碳中和” 4 Q3“碳中和”对经济的影响量级大致在什么范围 6 Q4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的碳排放规模变化情况 7 Q5全球范围内,中国的相对碳排放量有什么特点 8 Q6 如何理解我国“碳中和”的具体目标和减排方案 10 Q7“碳中和”对经济影响的评估方法有哪些 . 11 Q8近期的碳中和相关政策文件有哪些 12 Q9“碳中和”对经济影响范围和规模有多大 20 Q10我国不同行业碳排放的占比分布情况 20 Q11除了增加现有能源的使用效率,是否还会出现能源替代 21 Q12促进“碳中和”的市场方法有哪些 22 Q13促进“碳中和”的政策干预方法有哪些 23 Q14如何理解“碳中和”措施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24 Q15“碳中和”在地理维度的结构性影响 25 Q16“碳中和”在行业维度的结构性影响 25 Q17“碳中和”对当前金融市场的综合影响 26 Q18全球资产配置机构在“碳中和”方面的进展 28 cZqRsNnNmRrPnOoMsQqMsOqQ8ObP8OpNnNnPrQlOmMmQiNqQmR6MtRoPMYsQyQMYnQqN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3 of 31 [Table_Page] 大类资产配置专题报告 1. “碳中和”相关背景 1.1. 经济领域 “碳中和”顶层设计框架基本确立,将成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 系统性变革。2020年12月12日,为纪念巴黎协定签署5周年,联 合国、英国和法国等共同举办了 2020 年气候雄心峰会。中国国家主席 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的致辞中宣布,到 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 总值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 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习近平表示,“中国历来重 信守诺,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 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脚踏实地落实上述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 出更多贡献。”根据总体规划,未来我国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 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要加强风险识别和 管控。这一目标下,各部委、行业和公司群策群力,预计“碳中和”将 成为未来经济转型、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顶层设计规划下,各部委密集发声,推进落实举措。生态环保部确认 形成了纳入 2019-2020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 名单。国家能源局电力司负责人表示将不断提高电网和各类电源的综 合利用效率,推动实现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的高效融合互动,全面适应大 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开发利用需求。水泥行业将深化研究行业碳排放现状 与问题,明确碳达峰路线图。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要 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 推进建筑材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书,并指出要加强低碳 技术研发,推进建筑材料行业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 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 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 效率的提升。 1.2. 金融领域 全球“碳中和”政策对未来金融市场资产定价影响深远。根据前央行货币 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以及清 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机构的估计,未来 30 年中国实 现碳中和所需的绿色低碳投资规模应该在百万亿元以上,甚至可能达到 数百万亿元。海外研究方面,高盛研究报告称,到 2060 年中国清洁能 源技术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将达到16万亿美元(按照6.5美元兑人民币汇 率计算约为104万亿元)。根据贝莱德的估计,我国未来20年的“碳中和” 相关的基建投资将对GDP产生累计8左右的影响。按照5的GDP年 化增幅估计,未来我国“碳中和”相关基建投资约14万亿元。 从长期资产回报预期水平看,由于“碳中和”目标是涵盖经济社会的综合 目标,可能将对整体权益市场回报率产生阶段性的抑制。但是,更为重 要的是,随着“碳中和”概念被全球市场的认同和基石投资机构采用,未 来资本资产的定价方式、驱动范式可能将发生转换,未来多资产的比价 逻辑,股票、债券、商品等市场内部结构都非常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4 of 31 [Table_Page] 大类资产配置专题报告 例如,研究显示,“碳中和”可能会对不同行业的股票产生-3至3个百分 点的年回报影响。 2. “碳中和”投资入门基础18问 Q1“碳达峰”、“ 碳中和”的定义是什么 A1“碳达峰”即碳排放达峰(peaking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描述 的是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 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 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碳汇,carbon sink) 和人工操作(碳捕集和封存技术)所增加的吸收二氧化碳总量相互抵消, 从而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1 Q2为什么要进行“碳中和” A2简单来讲,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将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气温 升高将对生态环境、生产率和 GDP 带来负面影响,降低人类的总福利 水平。其中,第一个过程的影响属于自然环境范畴,第二个过程的影响 大致属于经济社会范畴。根据科学研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 对我们的经济和自然环境将产生严重后果。因此,我们需要逐步减少并 最终停止新增碳排放(即实现“碳中和”),为子孙后代保留舒适的生存环 境。 图 1二氧化碳对经济社会影响的传导路径 资料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1)过程一温度上升 科学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与全球气温上升存在较为确定的因果 关系。一方面,根据英国气象局监测数据,过去三十年的全球气温较 1960-1990 年代平均上升了 0.7 摄氏度,较 19 世纪上升了 1.1 摄氏度。 并且,全球温度上升是不均匀的(a)海洋的温度上升较不显著,目前 较基准平均上升了 0.59 摄氏度,而陆地受到的影响较大,平均上升了 1.32摄氏度;(b)维度越高的地区温度平均上升的越多。南北极的气温 上升可以达到 3-5 摄氏度。另一方面,长尺度研究发现气温与滞后的二 氧化碳浓度有较强相关性。当前,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已经显著高于 80 万年以来多个历史周期的顶点,意味着我们未来可能将进入地球升温的 未知领域。 1 “碳中和”定义为我们综合IPCC全球变暖1.5℃等报告所给出的定义。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5 of 31 [Table_Page] 大类资产配置专题报告 当前,研究对于碳浓度和气温的关系还未达成共识,并且对气温对碳浓 度的反映时间也估计不一。根据气候学预测模型,这种反应在 10 年内 就会完全体现,但是根据经济影响预测模型,碳浓度上升对温度的影响 将是缓慢的,升温过程可能会持续 100年的时间。 图 2不同气候预测模型和经济预测模型下的气温脉冲反应(假 设冲击为100Gt碳) 资料来源Dietz et al 2020,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过程二经济社会影响 根据跨学科研究,气候对人类社会结构有显著影响,极端天气、冰川融 化等将不可避免的造成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同时,全球升温也对经济生 产力有非线性的负面影响(如Burke et al2015等研究)。在当前的气温 水平下,大多数研究认为假如气温进一步升高,全球整体经济生产力将 有所下降。例如,法国央行研究显示,全球气温升高将使得 2060 年的 全球 GDP 相对降低 2.5,2100 年的全球 GDP 相对降低 12;贝莱德 研究甚至认为,全球升温将导致中国的GDP到2040年降低35,即每 年降低 2.3。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家基本认同气温对 GDP 的负面影 响,但是对于影响幅度和地域结构影响差异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图 3全球平均气温在近30年快速上升 图 4全球二氧化碳浓度超越长历史周期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80 -60 -40 -20 0 二氧化碳浓度(PPM) -0.6 -0.4 -0.2 0 0.2 0.4 0.6 0.8 1 1850 1870 1890 1910 1930 1950 1970 1990 2010 95置信区间 全球平均温度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6 of 31 [Table_Page] 大类资产配置专题报告 数据来源英国 Med Office Hadley Centre,国泰君安证 券研究 注根据全球陆地海洋平均温度加权计算,设定 1961-1990年平均相对温度为 0。 数据来源NOAA2018,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注横轴单位为万年BC/AD;历史上的地球二氧化碳浓 度可以通过冰芯较为精确的测量。 图 5升温使全球GDP下降12(2100年) 图 6升温预计对中国GDP影响较大 数据来源Alestra 2020,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注法国央行研究测算,其中横轴分别代表情形为保 持当前状态不变(BAU)、再生能源相对价格下降 (DREP)、低碳税(LCT)和高碳税(HCT)。 数据来源BlackRock 2021,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注根据贝莱德自身模型预测估计,气候变化对我国 GDP 的影响接近 35。 Q3“碳中和”对经济的影响量级大致在什么范围 A3“碳中和”相关政策对当前的经济影响可能有限,但是长期影响较 深远。考虑到投资者一般会提前将变动预期纳入资产价格,我们认为在 未来某个时点,随着不确定性降低等催化剂事件的出现,碳中和投资和 资产配置逻辑将加速被市场认同,多资产之间的价格关系可能会面临重 塑。 碳排放综合影响方面,假如保持现有气候政策,根据估计未来全球GDP 将平均每年受到0.2-2的影响。 碳税角度来看,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当前只有14的碳排放被征收了碳 税,且规模绝大部分在40美元/吨以下。最近10 年全球签署碳交易倡议 的覆盖面从 20上升至 61。乐观情形下,假如估计未来 20 年的平均 碳税税率达到20美元,那么将至少产生7000亿美元的碳税。按照比例, 我国可征收1.3万亿元的碳税,占我国2020年总体减税规模的50左右。 另外,国家给予的新能源补贴和其他方面的产业政策也将产生万亿级别 的影响力。在实现“碳中和”的后半期,碳捕获、碳吸收方面贡献将对 企业盈利和投资逻辑产生更多的影响。 综合来看,专家估计的碳中和对我国经济整体影响在百万亿级别,每年 的影响可达数万亿,对于经济将产生至关重要的结构性影响,也将显著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7 of 31 [Table_Page] 大类资产配置专题报告 影响战略资产配置的基准比例。 图 7世界银行对2019年全球碳税比例的统计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0,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Q4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的碳排放规模变化情况 A4总量增速较快。根据行业组织Global Carbon Project 全球碳计划 的统计,我国的碳排放规模在建国以来呈现出较为快速的增长,从1949 年的0.59亿吨,增长到1965年的4.75亿吨,2000年的33.49亿吨和2019 年的101.75亿吨,建国70年碳排放量增长了172倍,长期年化增速7.6; 最近 20 年增长了 3.1 倍,年化增速 3.9。从人均碳排放量看,我国在 2000 年以前稳步增长,从 1965 年 0.66 吨/年增长到 2000 年的 2.60 吨/ 年。2000 年至 2012 年我国全球化程度提高导致碳排放增速有所加快, 截至2019年的人均碳排放量为7.10吨/年。相比而言,美国的碳达峰已 经基本实现,2019年美国的人均碳排放量为16.06吨/年。 不同机构的数据统计趋向一致。由于我国碳排放的统计口径和方式不同, 我们比较了全球碳计划、BP 和生态环境部等数据进行对照。可以看到, 全球碳计划、BP、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案的披露数据差异较小, 虽然在 2010-2013 年有所不同,但近期的统计差异保持稳定;我国生态 环境部披露和根据碳排放强度倒推的碳排放量与其他两个数据源的差 异是逐渐缩小的。 另外,由于全球产业分工原因,以生产口径统计的碳排放量对于净出口 国家存在高估。假如以实际消费作为统计口径的话,我国的碳排放量比 生产口径的统计量少10-15个百分点。 0.1 0.4 6.4 6.7 86.4 P≥65美元 40美元≤P<65美元 15美元≤P<40美元 P<15美元 没有碳税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8 of 31 [Table_Page] 大类资产配置专题报告 图 8我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历史变化(亿吨/年)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Global Carbon Project,BP,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注 1生态环境部的数据使用 2019年的碳排放量绝对数和以往发布的单位 GDP碳排 放下降百分比进行倒推。 注 2仅统计总碳排放量,不考虑碳汇/碳采集下的净碳排放量。 注 3统计口径为生产端,即不考虑进出口造成的最终消费端与生产之间的差异。 图 9我国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历史变化(吨/年)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Global Carbon Project,BP,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注 1仅统计总碳排放量,不考虑碳汇/碳采集下的净碳排放量。 注 2统计口径为生产端,即不考虑进出口造成的最终消费端与生产之间的差异。 Q5全球范围内,中国的相对碳排放量有什么特点 A5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我国的碳排放有三个特点 (1)作为世界工厂带来了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碳排放增长。与西方发 达经济体已经基本实现“碳达峰”或者进入“碳中和”,我国距离“碳达峰” 仍有一段距离。与人均 GDP 类似的主要新兴经济体(埃及、印尼、墨 0 20 40 60 80 100 12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Global Carbon Project BP 生态环境部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案 0 5 10 15 20 25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中国 美国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9 of 31 [Table_Page] 大类资产配置专题报告 西哥、俄罗斯、南非、土耳其、巴西)相比,我国人均碳排放绝对值处 于中上游水平,低于南非和俄罗斯;新兴国家整体的碳排放量仍处于上 升期,中国在过去 20 年相对增速较快,超越了墨西哥和土耳其。 图 10我国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走势与新兴经济体比较(吨/年) 资料来源Global Carbon Project,BP,OurWorldInData,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注 1仅统计总碳排放量,不考虑碳汇/碳采集下的净碳排放量。 注 2统计口径为生产端,即不考虑进出口造成的最终消费端与生产之间的差异。 (2)总量占比规模不可小觑。近50年以来,我国的碳排放量总体呈上 升趋势。从1990年到2019年,我国碳排放占全球、欧盟、美国和日本 的相对水平分别从10.7、54.2、47.2、2.1倍增长至27.9、3.1倍、 1.9倍和 9.2倍。从生产端看,我国当前碳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的 30, 体量不容忽视,对于将来的全球碳交易定价具备主导权。 图 11我国碳排放的相对占比()与全球、欧盟、美国和日本比较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1990 1993 1996 1999 2002 2005 2008 2011 2014 2017 中国 埃及 印尼 墨西哥 俄罗斯 南非 土耳其 巴西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全球 欧盟 美国 日本,右轴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0 of 31 [Table_Page] 大类资产配置专题报告 资料来源Global Carbon Project,CDIAC,OurWorldInData,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注 1仅统计总碳排放量,不考虑碳汇/碳采集下的净碳排放量。 注 2统计口径为生产端,即不考虑进出口造成的最终消费端与生产之间的差异。 (3)我国人均碳排放与其他经济体相比处于不同阶段,我国与印度都 处于人均碳排放上升阶段,日本处于“碳达峰”阶段,欧盟和美国处于 人均碳排放下降阶段。绝对水平方面,我国人均碳排放高于世界平均水 平,与欧盟类似,但不到美国的一半。 图 12我国人均碳排放量与全球、欧盟、美国和日本比较 资料来源Global Carbon Project,CDIAC,OurWorldInData,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注 1仅统计总碳排放量,不考虑碳汇/碳采集下的净碳排放量。 注 2统计口径为生产端,即不考虑进出口造成的最终消费端与生产之间的差异。 Q6 如何理解我国“碳中和”的具体目标和减排方案 A6我国的碳排放顶层设计方案为 2030 年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 中和。该方案相比于欧洲和美国拜登政府提出的 2050 年碳中和目标仅 落后 10 年。考虑到我国的全球产业分工的角色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 欧洲和美国在碳达峰平均维持 20-30 年的过程,我国的“碳中和”计划为 维护全球公共资源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承担了负责任大国应尽的责任。 “碳中和”的抓手是碳排放强度。碳排放强度即碳排放量/GDP。根据 2020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的重要讲话,2030 年我国单位国 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假设(1)碳排放强度。国家能源白皮书显示,2019 年碳排放强度较 2005年下降48.1。按照要求,在保守的线性插值推算下,我国未来11 年每年的碳排放强度需下降 1.54 个百分点。我们假设 2040 年前仍按照 该速度下降碳排放强度,2040年-2050年降速为1.2个百分点,2050-2060 年为0.8个百分点。(2)GDP方面,按照2035年GDP翻番估算,未来 15 年我国 GDP 年增速在 5左右。我们假设 GDP 继续按照 4增速至 2045年,并最终稳定在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1 of 31 [Table_Page] 大类资产配置专题报告 在该假设情形下,我国碳达峰目标在 2035 年前后实现,届时的碳排放 量在 113 亿吨(按生产口径)。2045 年之后,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碳中和的实现将主要通过能源替代和技术进步实现。在这种 情形下,我国未来的人均碳排放极值预计将不超过当前日本的水平,显 著低于美国。 图 13情景预测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未来规模与可能下降轨迹 资料来源Global Carbon Project,CDIAC,OurWorldInData,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注 1仅统计总碳排放量,不考虑碳汇/碳采集下的净碳排放量。 注 2统计口径为生产端,即不考虑进出口造成的最终消费端与生产之间的差异。 Q7“碳中和”对经济影响的评估方法有哪些 A7当前“碳中和”举措对经济的评估主要在欧洲和美国应用,我国也出 现了如 CEADs 等较为专业的统计评估机构。我们总结了五大类量化估 计方法。不同的方法各有优劣,但在简洁度、可追踪性、归因能力、鲁 棒性等方面仍有待改空间。 表 1五类量化气候对经济影响的评估模型 主流模型 代表案例 评估方法 优缺点 综合评估模型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Nordhaus的 DICE 模 型( 1991至 2018多个 版本) 包含宏观模块和环境模块。 宏观模块利用估计的成本曲 线刻画经济活动与温室气体排 放之间的关系。 环境模块刻画温室气体浓度 与全球气温之间的关系。 将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环境因 素与人类活动进行综合评估,方 法简单易懂。 但是容易受到假设参数的影响. 气候变量、福利计量、无风险利 率等都极大影响模型评估结果。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 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irum Model, CGE) OECD ENV-Linkages 2014 大型的复杂模型,在国民账户 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通过计 算行业数据,估计供给和需求 曲线和弹性。 实证研究角度出发,不提供政策 建议,静态模型,不跨期。 投入产出模型 (Input-Output Cahen-Fourot et al 2019 利用欧洲10个经济体的投入产 出表,测算每个行业减少碳排 能够形成结构性影响的分析,但 是随着新能源的普及,当前的投 0 20 40 60 80 100 12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2060 Global Carbon Project BP 碳中和情形预测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2 of 31 [Table_Page] 大类资产配置专题报告 Model) 放或者生产对其他行业的影 响。 入产出关系将发生较大变化,因 此不适用于长期估计。 基于代理人的模型 (Agent-based Model) Monasterolo et al 2019 从代理人视角(如央行、企业) 出发,在理性人假设下,研究 碳排放的动态反馈问题。 能够在考虑到异质性和非线性 的基础上,研究代理人互动的复 杂问题,将金融行为与环境目标 结合。目前模型还不成熟。 宏观模型 (Macroeconomic Model) Cambridge Econometrics的 E3ME 模型; 法国央行的 ACCL (2020)模型 研究经济供给和能源需求的动 态宏观模型。 模型复杂但不透明,内部有多组 面临取舍的关系变量;经法国央 行改进的 ACCL模型将综合评 估模型的优点与宏观模型相结 合,易于进行敏感性分析。 资料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整理 Q8近期的碳中和相关政策文件有哪些 A8我们按照全国宏观政策文件与会议精神、行业政策和公司举措三个 维度进行了梳理或者举例。从省份和行业层面看,各地正在层层加码, “碳达峰”进度有望提前。例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已明确 提出“碳达峰”的时间点。其中,上海提出2025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广 东与江苏要求“推动碳排放率先达峰”。从行业看,电力、水泥、汽车等 行业对碳中和方面都有较多动作。 表 2国内宏观政策类文件与重要会议精神 时间 级别/部门 政策文件/会议 主要内容 2016.01.22 发改委 关于切实做好全 国碳排放权交易市 场启动重点工作的 通知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 有色、造纸、电力(火电)、交运里的航空纳入重点排放行业,并 对纳入企业的历史碳排放进行核算、报告与核查。 2016.11.04 国务院 “十三五”控制温 室气体排放工作方 案 通知强调确保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低碳发展目标任务, 要加强能源碳排放指标控制。 2017.03.31 发改委 专题改革会议 提出要“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2017年推动碳市场从“试 点”走向“全国”;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 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 广的经验。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3 of 31 [Table_Page] 大类资产配置专题报告 2017.12.18 发改委 全国碳排放权交 易市场建设方案 (发电行业) 坚持将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要以 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2018.06.27 国务院 打赢蓝天保卫战 三年行动计划 指出目标经过 3 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计划表明1) 要加大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力度,加快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 退出。2)要严控“两高”行业产能。3)要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 剩产能压减力度。4)要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 2019.05.28 国家能源局 国家能源局关于 2019年风电、光伏 发电项目建设有关 事项的通知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促进风电、 光伏发电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清洁低 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提供保障。 2020.09 联合国大会/中 央 “十四五规划”、政 府报告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规划 明确要求,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 低13.5、18。 2020.10.26-29 中央 十九届五中全会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被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0.10.21 发改委 关于促进应对气 候变化投融资的指 导意见 首次明确了气候投融资的定义与支持范围,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 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为绿色金融增添动力。 2020.11.02 国务院 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展规划 (2021-2035年) 规划旨在深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国家将引导汽车、能源、 交通、信息通信等跨领域合作,通过提升新能源汽车及关联产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4 of 31 [Table_Page] 大类资产配置专题报告 融合创新能力来减少能源消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2020.12.16-18 中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要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率先达峰, 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 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 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2020.12.18-19 发改委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 作会议 要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坚持和完善能 源消费双控制度,推动能源高效配置合理使用;要充分利用绿 色金融服务碳中和目标1)发展绿色金融,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 风险纳入央行政策与审慎管理框架,系统性推进碳排放权和碳金 融市场发展,加快形成有利于碳减排的体制机制。2)深入开展绿 色金融改革创新基层实践,推动绿色金融支持可再生能源、绿色 建筑、清洁交通等领域创新发展。 2020.12.19 证监会 第16届中国(深圳) 国际期货大会 期货行业要为我国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大宗原材料安全做出 应有的贡献。1)加快推进天然气、成品油、花生、30年国债期货 期权等品种上市工作。2)研究推出碳排放权期货,助力 2030 年 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 2020.12.21 国新办 新时代的中国能 源发展白皮书 1)完善节能低碳激励政策实行促进节能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 优惠政策。鼓励进口先进节能技术、设备,控制出口耗能高、污 染重的产品。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利用能效信贷、绿色债券等支 持节能项目。2)建立多元能源供应体系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大 力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太阳能、 风能、水能等),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 供应中的比重。3)推动终端用能清洁化推广清洁高效燃煤锅炉,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5 of 31 [Table_Page] 大类资产配置专题报告 推行天然气、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等替代低效和高污染煤炭的使用。 推进终端用能领域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推广新能源汽车、热泵、 电窑炉等新型用能方式。4)快速提升能源科技水平持续推进能 源科技创新,建立完备的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 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 2020.12.22 国家能源局 全国能源工作会议 着力提高能源供给水平,加快风电光伏发展,稳步推进水电核电 建设,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储存能力,深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 开发利用,进一步优化完善电网建设。 2020.12.28-29 工信部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 工作会议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 程1)要坚决压缩高耗能钢铁行业的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 比下降,进一步完成钢铁去产能目标,2)要加快发展先进绿色制 造业,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 2021.01.05 生态环境部 碳排放权交易管 理办法(试行) 1)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决策部署,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促 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 率先在全国开展交易,在发电行业碳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逐 步扩大市场覆盖行业范围,推动温室气体减排。2)规范全国碳排 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综合考虑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优化、大气 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等因素,制定碳排放额总量确定与分配方案。 2021.01.06 中国人民银行 工作会议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角色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 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 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推动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为排碳合理定 价;逐步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 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2021.01.13 生态环境部 关于统筹和加强 应对气候变化与生 态环境保护相关工 1)构建绿色经济体系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为重 点率先突破;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 源汽车、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严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6 of 31 [Table_Page] 大类资产配置专题报告 作的指导意见 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绿色化改造;加 快农业绿色发展,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要建立绿色贸易体 系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