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2022年度中国资管行业ESG 投资发展研究报告(英)-深高金.pdf
施耐德碳中和暨可持续发展咨询服务.pdf
2022年度中国资管行业ESG 投资发展研究报告-深高金.pdf
走向碳中和系列:碳关税元年,谁会成为重点“课税”对象?-东方证券.pdf
2022年碳中和领域研究及锂电制造市场研究报告-艾瑞咨询.pdf
BCG:通往农业碳中和之路.pdf
2022年网络零售TOP100报告:创新 社交 绿色——网络零售制胜之道-德勤&中国连锁经营协会.pdf
国网浙江电力高质量“双碳”行动报告(2022年)-国家电网.pdf
碳中和政策点评系列一:欧盟碳关税落地,加速推动碳中和-申万宏源.pdf
碳中和下的水电价值再发现:涓滴不弃,江流入海-海通证券.pdf
碳达峰与碳中和政策解读与实现路径.pptx
【政策】湖北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pdf
2022中国ESG发展创新白皮书-社投盟&华夏基金.pdf
甲烷减排:碳中和新焦点-北京绿金院&iGDP.pdf
《自然教育基地建设碳中和指南》(TCSF 012-2022).pdf
周健工:实现碳中和需要(中国)加速创新.pdf
杜祥琬院士碳中和思考汇总.pdf
利乐中国碳中和目标与行动报告(2022).pdf
《ESG与绿色金融》(9月-10月)-绿金院.pdf
重点工业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需求洞察报告(2022年)官微发布版-202212-83页.pdf
机构投资者如何促进高质量发展:以ESG投资创造可持续“共赢”-财新智库.pdf
资源描述: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专题】 中国的“碳”都在哪 迈开碳中和的脚步系列四 前言 本篇报告重点关注全球的碳排放概况、中国碳排放的区域、行业分布,并以 此来分析,2030 年碳达峰压力下,可能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区域。以及中国 实现碳达峰的可能路径。 行业角度,我们发现与全球相比,中国的碳排放来源既有类似的地方(电热行 业排放了四成以上的碳),也有差异。中国除了电热行业之外,一些高耗能制 造业也贡献了较多的碳。而全球,第二大碳排行来源是交通运输业。 这意味着,中国的碳减排,既会与全球一样,发展零碳电力。也会结合自身 国情,对一些高耗能行业施加减排压力。 区域角度,中国目前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内部分省来看,山东、 江苏、河北和内蒙古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高。宁夏、内蒙古、新疆和山西的碳 排放强度最高。宁夏和内蒙古碳排放年复合增速最高。后续受影响最大的省份, 可能更多取决于中央对各省的减排目标是控总量、还是控强度、还是控碳排 放增速,亦或三者都有。但大体而言,碳排放总量大、强度大、增速快的省 份,或者产业结构过于依赖高耗能行业的省份,受政策冲击可能会较大。 全球视角看碳排放的来源 (一)分国别从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看,中国现在是最大的碳排放国。 2019 年,全球排放二氧化碳 364 亿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 102 亿吨,占全 球排放量的27.9。但从累积角度(1750 年以来),中国并不是最大的碳排放 贡献国。从人均碳排放的角度,中国人均碳排放不算最高。 (二)分行业据 IEA统计,全球电力和热力生产行业贡献 42的二氧化碳 排放,工业、交通运输业分别贡献为 18.4和 24.6。中国的情况是,电力和 热力生产行业贡献 51.4,工业、交通运输业分别贡献 27.9、 9.7。中国 碳排放来自电热、工业的占比相比全球更高。 中国视角看碳排放的来源 (一)总体看未来十年,随着经济增速中枢继续下行,碳排放强度目标(2030 年相比 2005年碳排放强度降低65以上)的逐步实现,碳排放增速中枢将进 一步降低。 (二)分行业看我国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是高耗能行业,尤其是电热 气水生产业。据 CEADs数据统计,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六大高耗能行 业。其中电热气水生产占比最高,2017年占总排放量的 46.6,较 2000年占 比还增加 3.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017年占比在18.9, 且较2000年占比增加了 5.1个百分点;其他四个高耗能行业排放 2017年合计 占比是 18.1,较2000年占比降低了0.9个百分点。 预计电热气水生产和供应业等高耗能行业最易受到政策影响。全球能源互联 网发展合作组织 2021年发布的中国 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给出了更 具体的减排测算,预计未来电力生产等能源活动将承担总减排量之比的 81。 (三)分区域看我们分析各省的排放总量、排放强度(单位 GDP排放量)、 排放增速,“三高省市”(总量高、强度高和年复合增长率高)有内蒙古和新疆, “三低省市”(总量低、强度低和年复合增长率低)有北京,总量低、强度高和 年复合增长率高的代表性省市有宁夏。后续受影响最大的省份,可能更多取决 于中央对各省的减排目标是控总量、还是控强度、还是控碳排放增速,亦或 三者都有。若是控强度为主,则工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依赖度较高的省份, 会受政策冲击较大。 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或在于零碳电力 我国零碳电力的现状、可能的发展路径,参见正文。 风险提示碳中和进度超预期。 证券分析师张瑜 电话010-66500918 邮箱zhangyu3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18090001 证券分析师陆银波 电话010-66500987 邮箱luyinbo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19100003 相关研究报告 【华创宏观】实时预测美国通胀的模型全 球央行双周志第25期 2021-03-28 【华创宏观】欧美疫情的相对变化依然主导美 元海外双周报第6期 2021-04-06 【华创宏观】新兴市场的生死劫再论全球 加息周期 2021-04-12 【华创宏观】铜的宏观信号在哪兼论对 PPI、股债影响 2021-04-16 【华创宏观】金融视角看当下地产销售的区域 特征每周经济观察第15期 2021-04-19 华创证券研究所 宏观研究 宏观专题 2021年 04月 20日 宏观专题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碳排放来源的分析较为全面。从全球视角分析了全球碳排放的行业、国别占比。 从中国视角,分析了中国碳排放的行业、分省占比。并据此分析了可能受碳达 峰影响较大的行业、省份。 我们发现行业角度,与全球相比,中国的碳排放来源既有类似的地方(电热行 业排放了四成以上的碳),也有差异。中国除了电热行业之外,一些高耗能制 造业也贡献了较多的碳。而全球,第二大碳排行来源是交通运输业。这意味着, 中国的碳减排,既会与全球一样,发展零碳电力。也会结合自身国情,对一些 高耗能行业施加减排压力。 区域角度,则更多从排放总量、排放强度、排放增速的角度对比了各省的排放 情况。后续受影响最大的省份,或取决于政府所选择的约束指标。 报告逻辑 首先,从全球角度,看各个国家的碳排放量、各个行业的碳排放量。其次,回 到国内,看中国的碳排放增速、碳排放的行业分布、分省分布。并据此分析可 能受影响较大的行业或省份。 最后,分析中国零碳电力的发展现状与可能路径。对于中国与全球而言,电力 都是碳排放最大的行业。零碳电力,或是中国与全球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dYnMpQpPsPoQmPnPpNtPmQoObR9R9PoMmMmOrQfQoOmQiNnPoO9PoPrOxNqMwOwMpMoQ 宏观专题 目 录 一、全球视角 . 5 (一)分国别现阶段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人均低 . 5 (二)分行业全球电力和热力生产行业贡献42的二氧化碳排放 . 6 二、国内视角 . 7 (一)总体看未来十年碳排放增速中枢将进一步降低 . 7 (二)分行业哪些行业最易受到影响 . 8 1、我国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是高耗能行业,尤其是电热气水生产业 8 2、预计电热气水生产和供应业等高耗能行业最易受到影响 . 10 (三)分区域哪些省市最易受到影响 . 11 1、各省的碳排放总体情况总量、强度、增速比较 . 12 2、各省的行业比较 . 13 3、一省的碳排放强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 14 4、哪些省份最易受到政策影响 . 15 三、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或在于零碳电力 . 16 (一)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或在于零碳电力 . 16 (二)我国距离零碳电力仍有一段距离 . 16 (三)如何实现零碳电力 . 17 附录 . 18 (一)IEA关于能源统计的建议 18 (二)IPCC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指南 . 19 (三)各省市十四五规划关于绿色发展的表述 . 20 宏观专题 图表目录 图表 1 2019年,全球排放二氧化碳364亿吨 5 图表 2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之比为27.9 5 图表 3 至2019年,全球累积排放二氧化碳1.65万亿吨 . 5 图表 4 美国累积排放二氧化碳占全球之比为25 . 5 图表 5 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美国,高于英国 . 6 图表 6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放缓 . 6 图表 7 全球电、热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占比为42 . 7 图表 8 美国电、热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占比为37.6 7 图表 9 欧洲电、热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占比为54.6 7 图表 10 中国电、热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占比为51.4 7 图表 11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二氧化碳排放增速也下降 8 图表 12 203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比2005年降低65 8 图表 13 电气设备和机械等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已经为负(单位) 9 图表 14 电热气水生产、金属制品和非金属制品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最高的三个产业 . 10 图表 15 能源活动需要减排87亿吨,占总减排量81 . 11 图表 16 高耗能行业亟需转型,新兴绿色产业迅速发展 11 图表 17 江苏和内蒙古等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 . 12 图表 18 宁夏排放强度5.1万吨/亿元,全国最高 . 12 图表 19 宁夏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高达12 . 12 图表 20 宁夏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高达10.9 12 图表 21 “三高省市”包括内蒙古和新疆等 13 图表 22 各省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省二氧化碳排放之比 14 图表 23 对第二产业依赖程度高的省市碳排放强度高 . 15 图表 24 高耗能行业越发达,则碳排放增速也越高 . 15 图表 25 英国的发电能源来源大部分为零碳能源 . 17 图表 26 中国主要采用煤炭发电,占比为66 . 17 图表 27 不同情景下的发电结构 . 17 图表 28 IEA能源平衡表 18 图表 29 温室气体排放源五大主要领域 . 19 图表 30 各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绿色发展的表述 . 20 宏观专题 一、全球视角 (一)分国别现阶段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人均低 从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看,中国现在是最大的碳排放国。19世纪前,全球的二氧化 碳排放基本全部来源于英国,但是在 20 世纪下半叶,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增加, 具体数据如下 2019年,全球排放二氧化碳 364亿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102亿吨,占全球排放量的 27.9,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2.8亿吨,占全球排放量的14.5。 印度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2.6 亿吨,占全球排放量的 7.2。俄罗斯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1.7 亿吨,占全球排放量的 4.6。EU-27 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2.9 亿吨,占全球排放量的 8; 其中德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0.7 亿吨,占全球排放量的 1.9。现阶段英国二氧化碳排放 量为0.4亿吨,仅占全球排放量的1。 图表 1 2019年,全球排放二氧化碳364亿吨 图表 2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之比为27.9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华创证券 累积来看,从1750-2019年,全球已经累积排放了超过 1.65万亿吨二氧化碳。其中美国 累积排放 0.41 万亿吨,占全球累积排放的 25;EU-27 累积排放 0.28 万亿吨,占全球 累积排放的17.4;中国累积排放0.22万亿吨,占全球累积排放的13;俄罗斯累积排 放1.1万亿吨,占全球累积排放的6.9;英国累积排放0.08万亿吨,占全球累积排放的 4.7。从累积排放的角度看,中国并不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贡献者。 图表 3 至 2019年,全球累积排放二氧化碳1.65万亿吨 图表 4 美国累积排放二氧化碳占全球之比为25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华创证券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 0 0 1 1 0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1851 1859 1867 1875 1883 1891 1899 1907 1915 1923 1931 1939 1947 1955 1963 1971 1979 1987 1995 2003 2011 2019 百 (亿吨) 各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 印度 俄罗斯 英国 日本 德国 韩国 中国 右) EU - 27 (右) 美国(右)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 0 0 1759 1769 1779 1789 1799 1809 1819 1829 1839 1849 1859 1869 1879 1889 1899 1909 1919 1929 1939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2009 2019 各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占比 中国 美国 E U- 27 日本 德国 英国 俄罗斯 韩国 0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9 1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87 9 188 9 189 9 190 9 191 9 192 9 193 9 194 9 195 9 196 9 197 9 198 9 199 9 200 9 201 9 (万亿吨 ) 各国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 中国 美国 E U- 27 日本 英国 俄罗斯 韩国 其他国家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9 0 1 0 0 1750 1772 1794 1816 1838 1860 1882 1904 1926 1948 1970 1992 2014 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累积占比 其他国家 韩国 俄罗斯 英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中国 宏观专题 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来看,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美国,高于英国。2019年,美 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6.1吨,韩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1.9吨,日本人均二氧 化碳排放量为8.7吨,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7.1吨,英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5.5吨。 最后,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比增速看,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比增速趋缓。2019年,全 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增速为 0.06;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增速为 2.2,远低 于2005年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增速。 图表 5 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美国,高于英国 图表 6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放缓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Our World in Data,华创证券 (二)分行业全球电力和热力生产行业贡献42的二氧化碳排放 电力和热力生产行业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2019年,全球电力和热力生产 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40亿吨,占比约 42。美国、欧洲和中国的电力和热力生产 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18.5亿、14.1亿吨和 49.2亿吨,占美国、欧洲和中国二氧化 碳排放量之比分别为37.6、35.3和51.4。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也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贡献力量,2019年,全球工业和交通运 输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 61.6亿吨和 82.6亿吨,占比分别为18.4和 24.6。其中, 美国工业4.6亿吨,占美国碳排放的9.3,美国交通运输17.6亿吨,占美国碳排放的35.8。 欧洲工业5.5亿吨,占欧洲碳排放的9.3,欧洲交通运输11.1亿吨,占欧洲碳排放的27.9。 中国工业 26.7 亿吨,占中国碳排放的 27.9,中国交通运输 9.3 亿吨,占中国碳排放的 9.7。 (注IEA数据库中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统计,参考了能源平衡表对行业的分类。根据 2019 年 IEA 发布的国际能源统计建议,将能源的消耗分为能源的转换和能源的最终消费 两个环节。图表 7-10 所列行业中,电热生产、其他能源部门(主要指炼油厂燃料燃烧) 的碳排放划入能源转换环节。其余行业的碳排放划入最终消费环节。最终消费环节可再 细分为三大类,分别工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非燃料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和其他 行业(包括居民、商业和公共服务、农业、渔业和未列明的其他行业),具体统计方法 参见附录1。) 0 5 10 15 20 25 1979 1984 1989 1994 1999 2004 2009 2014 2019 (吨)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中国 美国 日本 英国 俄罗斯 韩国 - 1 0 -5 0 5 10 15 20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 ) 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同比增速 全球 中国 EU - 2 7 美国 宏观专题 图表 7 全球电、热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占比为42 图表 8 美国电、热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占比为37.6 资料来源IEA,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IEA,华创证券 图表 9 欧洲电、热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占比为54.6 图表 10 中国电、热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占比为51.4 资料来源IEA,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IEA,华创证券 二、国内视角 (一)总体看未来十年碳排放增速中枢将进一步降低 碳排放增速,既受经济增速影响,也受降低碳排放强度(单位 GDP 排放量)等目标持 续实现的影响。2005年以后,我国经济增速中枢不断下移,同时开始提出减排目标(2020 年相比2005年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2030年相比2005年碳排放强度降低65以上), 碳排放增速中枢不断下移。十一五(2006-2010 年)期间经济增速 8.3,碳排放年复合 增速9.8。十二五(2011-2015)期间经济增速7.9,碳排放年复合增速2.7。十三五 (2016-2020年)期间经济增速6.7,碳排放年复合增速1.3。 未来十年碳排放增速怎么看一方面潜在经济增速中枢继续下行,根据2020年9月国家 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战略与路径计算的潜在经济增速, 2021-2025年、2026-2030年经济潜在经济增速大概降至5和3.5。另一方面,我国 2020 年 12月 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目标,要求2030年相比 2005年碳排放强度降低65以上,因此未来单位GDP碳排放下降幅度依然会较高。我 们测算,为完成2021-2025年、2026-2030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都需要在18左右。与 十三五下降目标一致。以上分析意味着,未来十年碳排放增速中枢将进一步降低。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360 390 199 0 199 5 200 0 200 5 201 0 201 5 201 8 百 (亿吨) 全球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 电热生产 工业 交通运输 其他能源 部门 居民 商业和公 共服务 农业 渔业 未列明的 其他行 业 0 10 20 30 40 50 60 199 0 199 5 200 0 200 5 201 0 201 5 201 8 百 (亿吨) 美国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 电热生产 交通运输 其他能源 部门 工业 居民 商业和公 共服务 农业、渔 业 未列明的 其他行 业 0 10 20 30 40 50 60 199 0 199 5 200 0 200 5 201 0 201 5 201 8 百 (亿吨) 欧洲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 电热生产 工业 交通运输 其他能源 部门 居民 商业和公 共服务 农业 渔业 未列明的 其他行 业 0 20 40 60 80 100 199 0 199 5 200 0 200 5 201 0 201 5 201 8 百 (亿吨) 中国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 电热生产 工业 交通运输 其他能源 部门 居民 商业和公 共服务 农业、渔 业 未列明的 其他行 业 宏观专题 未来十年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的测算过程如下 2020 年 12 月 21 日,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中国 2019 年碳排放强度 比 2005 年降低 48.1。根据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 年比 2019 年单位 GDP 碳排放下降 1。十四五期间的目标是下降18,与十三五目标一致(十三 五目标下降18,实际下降18.2)。这意味着2026年-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也需要 下降18左右,才能完成2030年比2005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 65以上。 图表 11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二氧化碳排放增速也下降 图表 12 203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比2005年降低65 资料来源CEADS,Wind,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CO2/GDP中2005年、2010年和2015年数据来源于中 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两年更新报告,2016 年数据来源 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告,2017-2020 年来源于相应年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5E数 据来源于新华社我国今年将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 案,华创证券 (二)分行业哪些行业最易受到影响 1、我国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是高耗能行业,尤其是电热气水生产业 由于未能找到国内官方的碳排放行业、区域层面的数据,我们以CEADs数据库进行分析, 该数据库提供了中国国家层面以及省、市和县的二氧化碳碳排放数据。参考 2011年国民 经济行业分类,涵盖了20个产业(细分为45个行业)2000-2017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1)从20个产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来看 电热气水、金属制品和非金属矿物制品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之比最高的三个产 业,占比分别为 46.6、19.7和 13.2。从 45 个细分行业占比看,二氧化碳排放的主 要来源是六大高耗能行业。其中电热气水生产占比最高,2017 年占总排放量的 46.6, 较2000年占比还增加3.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017年占比在18.9, 且较2000年占比增加了5.1个百分点;其他四个高耗能行业排放2017年合计占比是18.1, 较2000年占比降低了0.9个百分点。 2)从20个产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比增速变动看 同比增速已经为负的产业包括纸和印刷业、电气设备和机械、普通机械、纺织品业、其 他制造业、食品和烟草、运输设备、木材和家具、电子和电信设备、化学制品、非金属 矿产品、批发零售业等;增速依然较高的是运输仓储邮电服务业、电热气水业、石油加 工和焦化和采矿业等。 - 1 0 -5 0 5 10 15 20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二氧 化碳 排放 同 比 G D P 同比 右) ( ) 100 78 61 59 56 54 52 51 42 35 200 5 201 0 201 5 201 6 201 7 201 8 201 9 202 0 202 5E 203 0E ( 2 0 0 5 1 0 0 ) CO2/G DP (相对 2005 年) 宏观专题 具体看六大高耗能行业,2015-2017 年,电热气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速平均为 2,有 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速平均为-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近三年同比增速平均为 -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速平均为-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 比增速平均为-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速平均为-2。 综上,除 电热气水生产和供应业外,其他高耗能行业虽然占二氧化碳排放量之比仍较高, 但是同比增速有所下降。 图表 13 电气设备和机械等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已经为负(单位) 资料来源CEADs,华创证券;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纸和印刷 - 35 .4 - 7.5 10.1 8.0 0.0 - 3.2 - 9.9 - 8.3 - 16 .9 - 11 .7 - 7.9 - 6.1 电气设备和机械 39.3 - 0.8 1.6 - 4.0 5.0 - 14 .3 - 10 .2 - 2.1 - 20 .0 - 10 .5 - 21 .2 - 27 .4 普通机械 15.4 11.8 10.2 3.0 4.5 17.8 - 33 .6 - 9.1 - 2.5 - 7.1 - 6.0 - 26 .7 纺织品类 6.6 2.8 - 2.8 - 1.0 - 0.7 - 6.6 - 11 .1 - 4.9 - 18 .8 - 5.9 - 15 .5 - 23 .4 其他制造业 - 70 .8 0.0 8.9 - 3.3 11.9 - 7.6 - 8.2 - 1.8 - 7.3 - 3.9 - 19 .2 - 13 .1 食品与烟草 8.5 10.1 7.7 1.3 0.3 - 1.0 - 3.5 - 1.1 - 13 .7 - 1.1 - 3.6 - 12 .9 运输设备 17.2 5.1 13.9 - 1.7 2.6 - 0.8 3.0 - 2.9 - 12 .7 - 13 .0 - 23 .3 - 8.7 木材和家具 13.2 3.3 8.9 5.9 - 2.8 - 4.3 - 3.8 - 6.3 4.2 - 18 .4 - 31 .7 - 31 .6 电子和电信设备 84.4 - 3.6 - 2.5 - 7.7 2.8 - 31 .1 - 11 .8 - 4.4 - 2.3 2.4 - 4.4 - 4.6 化学制品 17.2 18.8 - 1.9 - 2.9 4.4 18.7 - 5.0 0.5 1.8 11.9 - 17 .6 - 6.8 非金属矿产品 9.3 10.3 4.2 10.2 8.2 10.8 0.5 5.1 3.1 - 6.0 - 3.8 - 4.5 其他 - 20 .1 43.0 5.8 1.1 7.2 9.5 7.2 8.1 - 3.7 11.2 - 2.8 - 4.2 批发,零售贸易和餐 饮服务 6.2 7.9 - 3.2 8.2 1.8 12.4 6.6 6.0 - 1.4 4.5 - 1.1 - 3.8 金属制品 13.3 14.1 5.3 14.7 4.8 8.9 4.4 5.3 2.0 - 6.1 - 0.7 - 0.5 合计 10.6 9.6 3.8 8.7 7.8 10.7 3.9 5.0 - 1.3 - 2.2 - 0.8 1.2 建造 8.8 1.0 - 5.1 9.5 14.2 6.2 - 1.5 12.1 3.0 4.7 - 1.0 1.6 农业 4.9 - 3.6 - 4.2 2.6 4.8 4.8 4.0 7.9 3.4 1.7 2.7 2.1 采矿业 12.5 10.0 4.8 25.1 10.7 - 2.5 3.7 6.2 - 13 .3 - 16 .3 - 20 .5 3.7 石油加工和焦化 28.6 13.5 0.6 13.8 0.2 8.8 1.4 2.3 6.1 3.9 - 17 .0 3.8 电力,蒸汽和热水的 生产和供应 12.7 7.0 3.2 7.9 10.2 13.6 6.1 5.4 - 4.1 - 1.5 3.2 4.6 运输,仓储,邮电服 务 9.6 7.0 6.3 1.1 9.8 8.8 9.9 6.3 4.3 5.3 2.3 5.0 宏观专题 图表 14 电热气水生产、金属制品和非金属制品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最高的三个产业 资料来源CEADs,华创证券 2、预计电热气水生产和供应业等高耗能行业最易受到影响 我国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是高耗能行业,尤其是电热气水生产和供应业。随着碳排 放增速的降低,以电热气水生产和供应业为代表的高耗能行业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参考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2021 年发布的中国 2060 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的 结论 产业 行业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占比变动 同比变动 煤矿选矿 1.5 1.5 1.4 1.7 0.7 1.2 1.0 1.1 1.1 1.6 1.5 1.4 1.4 1.5 1.1 0.9 0.7 0.8 - 0.8 石油和天然气提取 1.4 1.4 1.3 0.8 0.8 0.4 0.7 0.7 0.7 0.6 0.6 0.5 0.5 0.5 0.5 0.5 0.5 0.4 - 1.0 黑色金属的开采和选矿 0.1 0.1 0.1 0.1 0.1 0.2 0.2 0.2 0.2 0.2 0.3 0.2 0.2 0.2 0.2 0.2 0.1 0.1 0.0 有色金属的选矿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0 0.0 0.0 - 0.1 非金属矿产选矿 0.3 0.3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1 0.1 0.1 - 0.2 其他矿产开采和选矿 0.1 0.1 0.1 0.6 0.0 0.2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1 0.0 0.0 0.0 - 0.1 合计 3.5 3.5 3.2 3.4 1.9 2.2 2.3 2.3 2.3 2.6 2.7 2.4 2.4 2.4 2.1 1.8 1.5 1.5 - 2.0 石油、煤炭 及其他燃料 加工 合计 1.9 1.8 1.6 1.6 1.6 1.5 1.7 1.8 1.7 1.8 1.7 1.6 1.6 1.6 1.7 1.8 1.5 1.5 - 0.4 仪器和办公机械 0.0 0.0 0.0 0.0 0.0 0.3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其他制造业 0.3 0.3 0.2 0.2 0.0 0.1 0.1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0.3 废弃物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合计 0.4 0.3 0.3 0.2 0.1 0.4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0 0.0 - 0.3 农业 合计 1.5 1.5 1.6 1.5 1.5 1.5 1.4 1.2 1.1 1.1 1.0 1.0 1.0 1.0 1.1 1.1 1.1 1.2 - 0.4 食品加工 0.7 0.7 0.7 0.7 0.6 0.7 0.7 0.8 0.8 0.7 0.7 0.6 0.6 0.5 0.5 0.5 0.5 0.4 - 0.3 食品生产 0.5 0.4 0.4 0.3 0.3 0.4 0.4 0.3 0.4 0.4 0.3 0.3 0.3 0.3 0.2 0.2 0.2 0.2 - 0.2 饮料生产 0.4 0.4 0.4 0.3 0.3 0.4 0.4 0.4 0.4 0.4 0.3 0.3 0.3 0.3 0.2 0.2 0.2 0.2 - 0.2 烟草加工 0.1 0.1 0.1 0.1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0.1 合计 1.7 1.6 1.5 1.4 1.2 1.6 1.5 1.5 1.6 1.5 1.4 1.2 1.1 1.1 0.9 1.0 0.9 0.8 - 0.9 纺织工业 1.0 1.0 0.9 0.8 0.8 0.9 0.8 0.8 0.7 0.7 0.6 0.5 0.4 0.4 0.3 0.3 0.3 0.2 - 0.8 服装及其他 0.1 0.1 0.1 0.8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0 0.0 - 0.1 皮革及相关产品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 0.1 合计 1.2 1.2 1.1 1.7 0.9 1.1 1.0 1.0 0.9 0.8 0.8 0.7 0.6 0.5 0.4 0.4 0.3 0.3 - 0.9 木材砍伐和运输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木材加工等 0.2 0.2 0.1 0.1 0.1 0.2 0.2 0.2 0.2 0.2 0.2 0.1 0.1 0.1 0.1 0.1 0.1 0.0 - 0.1 家具制造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合计 0.2 0.2 0.2 0.2 0.1 0.2 0.2 0.2 0.2 0.2 0.2 0.2 0.1 0.1 0.1 0.1 0.1 0.1 - 0.1 造纸及纸制品 0.8 0.8 0.8 0.7 0.5 0.8 0.7 0.7 0.7 0.7 0.7 0.6 0.5 0.4 0.3 0.3 0.3 0.3 - 0.6 复印等 0.1 0.1 0.1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文教体 0.0 0.0 0.0 0.0 0.0 0.7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合计 0.9 0.9 0.9 0.7 0.6 1.5 0.9 0.7 0.8 0.8 0.7 0.6 0.6 0.5 0.4 0.4 0.3 0.3 - 0.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 3.0 2.8 2.9 2.3 1.8 3.1 3.3 3.6 3.4 3.1 3.0 3.3 3.0 2.9 3.0 3.5 2.9 2.7 - 0.3 医疗和医药产品 0.2 0.2 0.2 0.1 0.1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1 0.1 0.2 0.1 0.1 - 0.1 化学纤维 0.3 0.2 0.2 0.2 0.1 0.2 0.1 0.1 0.1 0.1 0.1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