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2022年度中国资管行业ESG 投资发展研究报告(英)-深高金.pdf
施耐德碳中和暨可持续发展咨询服务.pdf
2022年度中国资管行业ESG 投资发展研究报告-深高金.pdf
走向碳中和系列:碳关税元年,谁会成为重点“课税”对象?-东方证券.pdf
2022年碳中和领域研究及锂电制造市场研究报告-艾瑞咨询.pdf
BCG:通往农业碳中和之路.pdf
2022年网络零售TOP100报告:创新 社交 绿色——网络零售制胜之道-德勤&中国连锁经营协会.pdf
国网浙江电力高质量“双碳”行动报告(2022年)-国家电网.pdf
碳中和政策点评系列一:欧盟碳关税落地,加速推动碳中和-申万宏源.pdf
碳中和下的水电价值再发现:涓滴不弃,江流入海-海通证券.pdf
碳达峰与碳中和政策解读与实现路径.pptx
【政策】湖北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pdf
2022中国ESG发展创新白皮书-社投盟&华夏基金.pdf
甲烷减排:碳中和新焦点-北京绿金院&iGDP.pdf
《自然教育基地建设碳中和指南》(TCSF 012-2022).pdf
周健工:实现碳中和需要(中国)加速创新.pdf
杜祥琬院士碳中和思考汇总.pdf
利乐中国碳中和目标与行动报告(2022).pdf
《ESG与绿色金融》(9月-10月)-绿金院.pdf
重点工业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需求洞察报告(2022年)官微发布版-202212-83页.pdf
机构投资者如何促进高质量发展:以ESG投资创造可持续“共赢”-财新智库.pdf
资源描述:
林业碳汇百亿市场蓄势待发,造纸龙头马太效应突显 华西证券轻工团队 轻工行业“碳中和”专题(1) 2021年5月26日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分析师徐林锋 邮箱xulfhx168.com.cn SAC NOS1120519080002 联系人戚志圣、杨维维 仅供机构投资者使用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本文核心框架 1资料来源华西证券 由于配额不足, 必须由碳交易市 场购买碳汇资源碳交易 自愿减排市场强制配额市场 直接作用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间接作用 促进减排规模化、技术化、 专业化,最终实现产业结 构升级 溢出效应 实现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林 浆 纸 一 体 化 纸 企 林业资源 节能减排 根据林地实际情况,通 过组建自有团队或者委 托成熟的林业碳汇开发 团队,运用CCER方法 学或者CDM方法 学开 发 林 业 碳 汇 项 目 。 CCER项目主要在国内 市场交易,CDM项目 主要和发达国家交易。 投资环保新设备及技术, 达成节能减排的目的 第三方核证机构 受主管部门委托开展核 查并提交核查报告 主管部门 确定履约企业与核查 机构,并且审批排放/ 核查报告 配 额 不 足 的 企 业 买碳成本倒逼行 业淘汰落后产能 通过市场机制 “奖优淘劣” 浆纸一体化节约能耗 委托 提交 审批 材料 通过项目备案和减排量备案的 林业碳汇项目可以在碳交易市 场挂牌出售,为企业创造收益 投资有回 报,推动 低碳技术 创新运用 卖碳有收益,激 励企业节能减排 植树造林 将节能减排后富裕的配 额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 形成收益 bWmNtNtMrMpPsNsMqNoQtPmRaQ9R9PsQpPmOrQkPrRtOfQsQqP6MnNvMvPnRsMMYoOmO 前言“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林浆纸一体化的造纸龙头将持续受益 2 1945 1947 2021年,碳中和成为最火热的一个话题。在2015年的巴黎气候协定中,明确提出2℃的全球温升控 制目标,同时提出要努力实现1.5℃的目标。习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也首次做出承诺,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 一、全国碳交易正式启动 2021年1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配套印发了配额分配方案和重 点排放单位名单,意味着自2021年1月1日起,全国碳交易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从全 国碳交易市场参与主体、分配与登记、配额清缴、处罚等规定来看,基本与七大试点交易体系一脉相承。 2021年5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 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三份文件。这三份文件是碳市场交易和履约的关键性、原则性规 则。碳市场启动再次取得实质进展,全国碳市场交易临近实操阶段。 二、中国核证自愿减排 (CCER)促进碳交易市场发展,方法学构建项目开发壁垒 2012年6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解决国内自愿减排市场 缺乏统一规范化管理体系的问题,对于中国自愿碳市场的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对配额交易形成有 益补充。目前公开可查的备案CCER项目共有861个,其中林业碳汇备案项目为15个。同时,已备案共 计十二批200个CCER方法学,其中由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方法学转化174个,新开发26个; 常规方法学107个,小型项目方法学86个,农林项目方法学5个。 不同技术类型的项目采用的方法学是不同的,须根据相应的方法学适用条件进行判断;若方法学选择错 误,可能会直接导致CCER项目申请失败。 前言“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林浆纸一体化的造纸龙头将持续受益 3 1945 1947 三、林业碳汇在碳汇市场扮演重要角色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 的独特作用。通过森林保护、湿地管理、荒漠化治理、造林(乔木林和竹林)、森林经营管理(乔木林 和竹林)、采伐林产品管理等林业经营管理活动,将稳定和增加植被和土壤中的碳汇量,碳汇量经监测、 计量、核证后可参与碳交易。相较风电、光伏等减排项目,林业碳汇项目可以发挥更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中国目前可以作为林业碳汇资源开发的林地(符合CCER开发条件)约有数亿亩,每年可以抵扣同等规 模的碳排放量,假设每吨林业碳汇的价格为100元,则林业碳汇交易规模将超百亿。如果中国通过植树 造林继续提升森林面积,则林业碳汇的交易规模还会持续增加。 四、造纸企业节能减排的优势 英国政府认为,造纸行业大致处于能源密集型行业和非能源密集型行业之间。欧盟碳市场第一阶段覆盖 的行业中就包含了造纸行业。造纸行业碳排放类型包含了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的 电力产生的排放、净购入的热力产生的排放以及废水厌氧处理等。 相较于其他高能耗行业,制浆造纸行业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树皮、黑液等废料均可以回收再利用, 并通过生物质发电等技术为制浆造纸厂提供能源。在欧盟地区,造纸厂60的电力供给均来自于自己工 厂的生物质发电体系。同时,林浆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出现,也将导致生产环节工序减少,从而降低行 业能耗。 投资建议掘金造纸产业链 4 1945 1947 林浆纸一体化的行业龙头将长期受益 1)作为造纸行业的上游林业,森林碳汇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经济的“碳吸收”手段,林业碳汇具有较大的开发价 值。特别是国内砍伐指标难以申请的当下,林业碳汇无疑是盘活林业资产的最有效手段。2)浆纸一体化将可节 省木浆烘干的能源消耗,其占整个木浆生产能耗的25,将较大的降低纸厂能耗。3)林浆纸一体化的龙头企业 有较大的资金优势去投资节能减排的新型设备,前期可以通过节能减排出售冗余的配额,从而获得收益,并最 终实现零排放的目的。而小企业没有资金节能减排的改造,未来碳成本将不断增加,从而逐步退出市场,利好 未来产业集中度提升。 我们认为,目前保有大量林地资源以及成熟林业碳汇开发团队的企业将最为受益,受益标的包括党政文化纸龙 头企业、晨鸣纸业、青山纸业等。同时,受益于林浆纸一体化进程,资金实力雄厚的大纸企有实力进行节能减 排的投资,前期可以出售多余配额获利,推荐标的太阳纸业、博汇纸业。 风险提示林业碳汇的可逆性,新型设备投入过大导致经营受到影响。 5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类需要拯救自己1“碳中和”的前世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明确范围,确定标准 林业碳汇和节能减排是主要抓手,造纸龙头强者恒强4掘金造纸产业链 2“碳中和”的今生 3政策与方法学 目录 5风险提示 林业碳汇的可逆性以及减排的高成本负担 6 01 “碳中和”的前世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类需要拯救自己 1.1 “碳中和”的诞生 “碳中和”是什么。“碳中和”是指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这可以通过去除二氧化碳来平衡二氧化碳排放通常是通过碳抵消,或者通过 消除社会排放向“后碳经济”的过渡来实现它被用于与运输、能源生产、农业和工业相关的二氧化碳释放过程。碳中和的概念,最早由伦 敦未来森林Future Forests公司后改名为碳公司The Carbon NeutralCo在1997年提出,指为消费者种植一定数量的树木从而抵消其一年 的碳排放量,碳排放量主要利用消费者在交通旅游、家庭生活和个人行为等领域的数据进行估量与测算,消费者通过购买“碳信用”来抵 消碳排放。 7 图表“碳中和”就是排放吸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1945 1947 1.1 “碳中和”的诞生 气候危机促成“碳中和”愿景。随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气候危机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几近无处不在。从1880年 至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约1.2℃,明显的上涨出现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带动了全 球工业化水平提高,大规模的战争和工业生产排放,导致了全球温度的上升;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信息技术发展、全球互联 带来的生产力大幅度增长,以及人类可探索的领域扩张,大量的排放以及对环境的破坏,也导致了全球气温快速升高,也正是从此时开始 全球平均气温超过0℃。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已经达到1℃以上。全球升温已经导致气候风险越来越高,包括但不限于海平面上升、粮食 减产、生态系统恶化、极端天气增加以及能源消耗增加。温室气体能吸收并重新放出大气中的红外辐射,是地球表面平均气温上升的重要 原因,目前温室气体排放有多种,但主要是二氧化碳为主,占比73,所以“碳中和”势在必行。 8 图表全球升温带来的危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1945 1947 图表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1.2 “碳中和”的历程 第一个里程碑文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 确定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迈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第一步。 第一个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性制度安排京都议定书(1997年) 首次以国际性法规的形式对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做出明确;引 入市场机制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路径,催生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20之后全球气候治理安排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签署(2015年),并于2016年11月4日生效,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有4个特点1)有目标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各国尽快达到峰值。2)有时间每五年提交一次新的国家 自主贡献(INDC)。3)有评估各国定期评定协定执行情况,全球每五年进行一次盘点,全面评估减缓、适应和支持活动的落实情况。4) 有效力2016年4月开始签署,生效后成为普遍法律协定。 9 图表全球对“碳中和”框架进行的会议及协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1945 19471992 201020092007 20111997 2013 2015 哥本哈根协议京都协定书 华沙气候大会坎昆气候大会 德班大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巴厘行动计划 巴黎协定 10 02 “碳中和”的今生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2.1 各国为“碳中和”愿景而努力 巴黎协定所规定的目标,是要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立即明确国家自主贡献减缓气候变化,碳排放尽早达到峰值,在 21世纪下半叶实现碳中和,在21世纪末将全球地表温度相对于工业化前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以内。不仅如此,各缔约方还将为争取实现 1.5℃的温控目标付出努力。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在实现碳排放达峰后,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表。例如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冰 岛等国家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也计划 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前全球总共有超过40个国家给出了碳中和时间表。 11资料来源 公开数据、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1945 1947 图表部分国家碳中和时间表 承诺年份 国家和地区 2035 芬兰 2040 奥地利、冰岛 2045 瑞典 2050 英国、法国、丹麦、新西兰、匈牙利、欧盟、加拿大、 西班牙、智利、斐济、德国、瑞士、美国、日本、南非 、巴西、挪威、爱尔兰、葡萄牙、巴拿马、哥斯达黎加 、斯洛文尼亚、安道尔、梵蒂冈城、马绍尔群岛、哈萨 克斯坦 2060 中国 进展情况 国家和地区 已实现 苏里南、不丹 已立法 瑞典、英国、法国、丹麦、新西兰、匈牙利 立法中 欧盟、加拿大、西班牙、智利、斐济 政策宣誓 芬兰,奥地利、冰岛、中国、德国、瑞士、美国、日本 、南非、巴西、挪威、爱尔兰、葡萄牙、巴拿马、哥斯 达黎加、斯洛文尼亚、安道尔、梵蒂冈城、马绍尔群岛 、哈萨克斯坦 2.1 欧盟气候中性经济路线图 作为“碳中和”愿景的主要倡导者,为了实现零碳足迹的宏伟目标,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成员国必须共同追求的七个战略构建模块 1)建筑能源效率居住和服务建筑占欧盟能源消耗的40,因此,房屋改造对提高能源效率水平至关重要。考虑到欧盟约75的建筑是在现 行能源性能标准存在之前建造的,此项战略任务较多。 2)部署可再生能源目标是通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欧洲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从目前的55降低到2050年的20左右。除了明显的环 境效益,此举还将有助于提高能源安全和国内就业水平。 3)清洁、安全、互联的交通交通运输目前占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要遏制这种巨大的碳足迹,就需要优先考虑可持续的城市 交通替代方案,如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以及改进现有的车辆和交通工具,提倡使用低排放或零排放技术。 4)竞争性工业和循环经济欧盟认识到必须使工业生产现代化,以便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包括回收,作为促进有效利用资源的一个关键 因素,特别是对于依赖于生产集中在欧盟以外少数国家的材料,如钴或石墨技术等。 5)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需要在欧洲层面找到协同效应,这包括需要建立泛欧能源网络。 6)生物经济和自然碳汇生物质原料可以在热生产应用中替代污染最严重的材料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因为它有可能转化为生物燃料。 7)通过捕获和存储来解决剩余的二氧化碳排放欧盟委员会强调有必要促进旨在改进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的研究。这些技术能够分离、储存和 隔离该行业的碳排放,目前成本极高。事实上,欧洲科学院科学咨询委员会Scientific Advisory Committee of the European Academies 2018年的一份报告排除了它们作为气候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能性。但是,欧洲联盟认为,在无法消除排放的情况下,碳捕捉和存储应该列为备 选办法。 12 2.1 拜登当选后,美国重新回归巴黎协定 美国总统拜登于2021年1月20日宣誓就职后,当晚宣布美国将在39天内重返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2021年2月,美国正式重新加入 巴黎协定;2021年4月,在美国主 办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白宫发表声明,美国计划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水平上减 少 50~52,并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13资料来源 公开数据、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图表拜登宣誓就职时,承诺美国将重返巴黎协定 2.2 如何达到“碳中和” 达到碳中性的状态主要有两种方法,无外乎增加碳吸附以及减少碳排放。1)碳抵消。用碳吸附抵消来平衡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或避免温 室气体排放或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以弥补其他地方排放的过程。如果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等于避免或消除的总量,那么这两种影响将相 互抵消,净排放是“中性的”。2)碳减排。减少碳排放可以通过转向产生较少温室气体的能源和工业过程来实现,从而向低碳经济过渡。 转向使用水电、风能、地热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尽管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生产都会产生某种 形式的碳排放,但可再生能源的碳排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向低碳经济转型还意味着改变目前的工业和农业流程以减少碳排放,例如,改 变牲畜如牛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减少40的甲烷产量。碳项目和排放交易经常被用来减少碳排放,有时甚至可以阻止二氧化碳完全进入大气 例如通过碳洗涤。实现碳中性产品的一种方法是使这些产品比耗能燃料更便宜、更经济很多公司都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或碳负,其 中包括微软、达美航空、BP、宜家、和黑石。然而,如果没有更便宜的碳中性产品,企业就不太可能转向可再生能源。 14资料来源 公开数据、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1945 1947 图表碳中性的达成方法 碳中性 碳抵消 减少或避免温室气体排放或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 碳以弥补其他地方排放的过程 碳减排 减少碳排放可以通过转向产生较少温室气体的能 源和工业过程来实现,从而向低碳经济过渡。 2.2 如何达到“碳中和” 全球达到碳中和的路径主要有5条。1)发展清洁能源,降低煤电的供应。2)减少建筑物碳,打造绿色建筑。3)减少交通运输业碳排放, 布局新能源交通工具。4)减少工业碳排放,发展碳捕获碳储存。5)减轻农业生产碳排放,加强植树造林。 15资料来源 公开数据、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1945 1947 图表全球碳中和路径 降低煤电供应 发展清洁能源,开发储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出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推广绿色能效标识 改造老旧建筑,新建绿色建筑 推广碳中性交通工具及相关基础设施 发展交通运输系统数字化 发展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技术 发展循环经济,提升材料利用率 减少建筑物碳 打造绿色建筑 减少交通运输业碳排放 布局新能源交通工具 减少工业碳排放 发展碳捕获碳储存 减轻农业生产碳排放 加强植树造林 发展清洁能源 降低煤电供应 碳中和路径 2.2 如何达到碳中和 碳定价是一种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工具,它可以记录温室气体排放的外部成本,即公共支付的排放成本,如农作物受损成本、干旱和升温 带来的医疗保健成本、洪水带来的财产损失及海平面上升产生的影响等,这些成本将通过对排放的二氧化碳定价的方式展现出来。这种定 价方式有助于将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损害负担转移给那些对此负责的人,或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人,如排放二氧化碳的工厂、企业等, 从而引导生产、消费和投资向低碳方向转型,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6资料来源 公开数据、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图表碳定价的主要方式 碳定价主 要方式 碳税 碳排放 权交易 通过税收手段,将因二氧化碳排放带来的环境成本转化为生产 经营成本“优势见效快、实施成本低、税率稳定易形成稳定碳 价格指引、可实现收入再分配劣势对碳排放总量控制力度不 足 通过税收手段,将因二氧化碳排放带来的环境成本转化为生产 经营成本“优势见效快、实施成本低、税率稳定易形成稳定碳 价格指引、可实现收入再分配劣势对碳排放总量控制力度不 足 2.2 如何达到碳中和 目前欧盟正在筹划“碳边界调节机制”,简称“碳关税”。“碳关税”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应针对未遵守 京都协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之竞争。其本质是通过 对进口到欧盟的产品进行加税,以使进口产品和欧盟产品在碳成本上达到平衡。按照时间表,欧洲议会将在2021年6月底之前提出立法草案, 预计2022年完成立法,2023年开始实施。 根据欧洲议会的决议,欧盟最有可能采取的方式是镜像ETS,即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之外设立一个进口产品的虚拟排放额度池,虚拟排 放额度的价格锚定欧盟碳市场的排放额度价格。 17资料来源 公开数据、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图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欧盟将从2021年开始建“碳边境调节机制” 2.2 如何达到碳中和 市场需要通过碳交易机制促进“碳中和”的达成。碳交易是一种碳定价的方式,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权交换以平衡各自的排放量, 从而达到低成本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以碳价格为信号,各国政府将引导碳排放权资源合理化配置,实现全社会减排成本的最低化。过 低的碳价格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过高的碳价格则会增加企业成本,增大碳市场发展阻力。而合适的碳价格,短期价格偏低,但长期随着 碳容量空间稀缺,会趋于逐步提升。 抵消机制在实行总量控制的碳交易体系中,允许控排企业使用特定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指标进行履约,但有使用比例限制。 18资料来源 公开数据、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图表碳交易机制 2.2 如何达到碳中和 碳交易的覆盖范围极为重要。覆盖的主体和排放源越多,则碳交易体系里的边际减排差异就越大,就越容易降低总体减排成本,使得碳交 易体系运行更有效率。同时,覆盖范围越大,对排放监测报告核查(MRV)的要求也越高,管理成本也会越高。 覆盖范围还会决定配额总量的多少 。配额是政府分配给控排企业指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1单位配额相当于1吨二氧化碳当量。国家发改 委制定国家配额分配方案,省发改委制定行政区域内分配指标,报国家发改委确定后实施。配额总量的多少决定了碳市场上配额的供给, 进而影响配额的价格,通过设定配额总量确保碳排放权的“稀缺性”是碳交易的实践前提。按照是否收费,配额又分为免费分配和有偿分 配两种。现阶段以免费分配为主,未来全国将逐步提高有偿分配的比例。 19资料来源 北京绿色交易所、华西证券研究所 图表配额分派方式 历史 法 基准 值法 拍卖 强度 下降 法 固定 价格 出售 免费分配 有偿分配 历史 强度 下降 法 配额 分配方式 根据排放单位自身历史排放 情况计算分配配额 根据排放单位的产品产量、历史排放 强度值、减排系数计算分配配额 以确定的行业排放标杆值作为 基准来计算分配配额 由购买者竞标决定配 额价格 由出售者确定配额 价格 2.2 如何达到碳中和 欧盟碳价经历多次暴跌,现碳价已突破历史最高水平。2006年欧盟碳价第一次暴跌,主要是欧盟发布的2005年排放报告显示配额存在 大量剩余,导致碳价直线下跌。2006年下半年随着欧盟明确第一阶段配额不能在第二阶段使用,碳价再次暴跌,价格近乎为0,一阶段结束 的时候有8300万吨过剩配额。进入第二阶段,碳价2008年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出现大幅下跌,随后欧洲经济恢复缓慢,碳价整体回升并 不明显。2011年碳价又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再次出现大幅度下跌,之后碳价多年保持在10欧元价格以内。至第二阶段结束时,市场有近20 亿吨过剩配额,这些配额被存入了第三阶段。从2019年1月开始,欧盟市场稳定保留机制每年将减少24的超额碳排放配额,直至2023年, 在此之后降幅将收窄为每年12,再加上绿党在2019年5月的欧洲议会(EP)选举中尤其成功,欧盟减少配额竞拍量,促使碳价快速回升。 2020年虽然疫情影响,导致碳价再次出现暴跌,目前由于收紧了碳配额发放和制定了更高的自愿减排贡献目标,促使碳价逐步攀升,2021 年5月在能源和股市的支撑下,由于看涨的投机情绪继续占主导地位,碳排放价格攀升至50欧元以上,几家对冲基金预计2021年EUAs将高 达100欧元/吨。 20资料来源 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 图表欧盟碳价变化情况 2.2 如何达到碳中和 当碳汇价格不合理时,政府也具有调控手段。1)政府可以在公开市场进行拍卖、回购等操作。当价格过高时,拍卖配额,增加市场上的配 额供给,促使碳汇价格回落。当价格过低时,回购市场上的多余配额,减少市场上的配额供给,从而促使碳汇价格回升。政府也可以通过 调整遵约方式的形式调控碳汇价格,例如调整企业减排量的使用比例以及配额借贷等。 21资料来源 北京绿色交易所,华西证券研究所 图表政府公开市场调控手段 配额储备 价格过高 投放配额 资金储备 价格过低 回购配额 2.2 如何达到碳中和 MRV即“测量、报告与核查”(Measurement,Reporting,Verification),是排放交易体系市场可信度和可靠度的重要保障。 主管机构负责颁布相关规定,确定履约企业与核查机构,并且审批排放/核查报告。 履约企业需要提交年度监测计划,监测排放情况以及提交排放报告,企业提交的排放报告是第三方机构核查工作的基础。 核查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开展核查并提交核查报告,核查机构需要保证数据准确性,帮助企业完善监测计划和排放报告。监测的技术与标准 决定了报告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在MRV的基础上,通过对减排潜力、成本效益等进行测算,弄清楚诸如“上减排项目降低排放”还是“购买排放配额或CCER”等问题, 综合确定企业实施减排的重点或优先领域,最终确定企业减排路径。 22 2.3 中国在行动 我国重视气候变化,体现大国担当。我国于2007年公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为国内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政策文件;随后 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提出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目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参与签署巴黎协定并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 献文件等。 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首次做出承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 碳中和”。习主席的承诺与中国在这段时间内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C的全球目标相一致,其中,2030年中国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0亿 立方米的承诺颇为引人注目。而后,在2020年12月16日-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八大任务之 一。 23 图表习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针对“碳中和”发言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2.3 中国在行动 关于中国实现“碳中和”首先,它必须立即采取1.5°C的途径,到2050年减少75至85的碳排放。但在正常情况下,到2050年,中国的 碳排放量只会减少10多一点。第二,世界其他国家需要中国取得成功,因为中国占全球年排放量的20以上。如果中国继续按照目前的路 线发展,那么到2050年,达到1.5°C的全球目标将是不可能的。鉴于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和创新中心的角色,迅速达到1.5的碳排放目标将 有助于其他国家更容易实现碳中和。第三,中国可以从积极的气候变化计划中获得切实的经济利益。我们预计,从现在到2050年,实现1.5摄 氏度目标的计划将为中国的GDP贡献2至3,减少约80的化石燃料需求,减少75至85的排放。 24 图表中国“碳中和”愿景的排放路径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0 2 4 6 8 10 12 14 2.3 中国在行动 在1.5摄氏度的减排路径下,到2050年,中国的每个主要排放行业都需要减排65到105,这意味着一些行业需要比其他行业提前10年达 到接近零排放的水平。 为了在2060年实现真正的碳中和,中国可能需要采取碳捕集与封存CCS和碳汇等减排措施,进一步减少碳排放。截至2019年,中国已经实 施了10个试点项目,但规模较小;它们的集体捕获能力不到中国当前碳排放总量的0.01。 能源在能源产品制造领域探索脱碳技术,扩大CCS技术的应用和效果,追求CCS普及率超过90。 工业工业必须推进电力和热能生产的脱碳和工艺创新,以实现设备升级和产能互换之外的根本转型;“最后一英里”的措施包括,在内部 发电和产热中100采用CCS技术。 运输必须从汽油汽车转向电动汽车,这必须得到公共政策的支持,持续改进电池,扩大充电基础设施的规模。 建筑建筑供热必须加强能效创新和脱碳。完全的碳中性需要热泵的扩展和烹饪器具的电气化。 农业农业需要经历从碳排放贡献者向碳汇者的转变。沼气项目和施肥产业改革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杠杆。必须通过垃圾焚烧处理 和提高碳汇能力来实现进一步的减排。 25 2.4 中国的碳市场发展历程 国内碳市场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为2011年至2013年的地方试点启动阶段2011年起国家发改委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启动7个碳交易试点, 探索建立碳交易机制。 第二阶段为2013年-2017年的全国碳市场准备阶段2013年11月国家政府将建设全国碳市场列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随后2014年12月 国家发改委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方法,确立全国碳市场总体框架。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 行业)标志着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工作的正式启动。 第三阶段为2018年-2020年,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与完善阶段2018年3月,中国国务院机构改革,在原环境保护部的基础上组建生态环境部,原国 家发改委主导的碳排放权交易职责也划入新的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于2021年1月正式出台。 26 图表中国碳市场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2.4 国内7大试点交易机制 27资料来源交易所官网,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2.4 碳交易试点的意义 1)验证了以市场机制控制碳排放在实践上可行(试点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出现双降趋势) 2)立法是建立碳市场的前提 3)不同配额分配方法的合理性得到验证 4)对碳市场相关惩罚机制进行了探索 5)企业碳管理意识得到提升 6)培养了碳交易相关专业人才 28 图表试点效果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华西证券研究所整理 29 03 政策与方法学 明确范围,确定标准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