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Table_Info1] 环境监测/公用事业 [Table_Date] 发布时间2021-04-18 [Table_Invest] 优于大势 首次覆盖 [Table_PicQuote] 历史收益率曲线 [Table_Trend] 涨跌幅() 1M 3M 12M 绝对收益 0 8 13 相对收益 2 17 -17 [Table_Market] 行业数据 成分股数量(只) 192 总市值(亿) 9241 流通市值(亿) 6022 市盈率(倍) 12.51 市净率(倍) 1.03 成分股总营收(亿) 3983 成分股总净利润(亿) 481 成分股资产负债率() 164.84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先河环保碳监测设备进入市场,综合服务 前景可期 --20210416 蓝盾光电运维及数据服务表现亮眼,环境 监测大有可为 --20210415 汉威科技深耕传感器,“碳中和”催生业务 发展新机 --20210406 [Table_Author] 证券分析师王小勇 执业证书编号S0550519100002 0755-33975865 wangxiaoynesc.cn 研究助理岳挺 执业证书编号S0550120110024 0755-33975865 yuetingnesc.cn [Table_Title]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深度报告 “碳中和”孕育新机,碳监测如日方升 ----“碳中和”系列深度报告 报告摘要 [Table_Summary] 碳交易市场蓬勃发展为环境监测行业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自工业革命 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从240ppm上升到目前的417ppm,全球平均温 度也随之持续攀升。为遏制全球变暖,包括我国在内的40余个国家和地 区积极发展碳交易市场,利用市场化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碳 交易市场正常运转依赖碳排放的准确与快速统计,为包含碳监测在内的 环境监测行业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用于温室气体监测的CEMS系统占比预计将提升。目前我国碳排放监测 主要采用物料核算法,美国主要使用CEMS方法,而欧盟则是核算法和 CEMS兼具。虽然目前在我国CEMS系统主要用于污染气体而非二氧化 碳等温室气体的监测,但是由于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参照了很多欧美系 统建设的经验,随着我国监测制度的完善,预计使用CEMS系统监测二 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占比将逐步提升。由于碳监测设备主要由烟气 CEMS 系统衍生,行业门槛主要在于产品认证和客户储备,因此具有 CEMS制造能力与运营经验的企业将具有先发优势。 环境监测逐步转向第三方投资建设及运营。过去我国环境监测全部由政 府进行,包括开展监测业务、投资建设监测站、享有监测设备资产所有 权。2015年起国家颁布多份文件推进第三方环境监测。目前我国环境监 测主要有“转让-经营模式”和“托管运营模式”两种,两者均由市场开 展监测业务,最主要的区别为“转让-经营模式”中由市场负责投资建设 监测站并享有监测设备资产所有权,而“托管运营模式”中则仍为政府。 小微企业数量较高,头部公司优势明显。目前我国烟气监测行业共有相 关企业908家,注册资本低于1000万元的有547家,占比超过60,而 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仅有20家。2016-2019年我国环境监测设备头部 公司销售占比不断提升,环境监测收入增速显著高于全行业设备销量增 速。此外,为快速进入其他细分市场,业内公司通常采取并购整合的方 式实现快速扩张,头部公司由于研发实力突出,现金流充沛,优势明显。 重点公司推荐1)先河环保,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创新能力最 强的环境监测仪器专业生产企业之一。2)蓝盾光电,具备较强创新和产 品研发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环境监测业务收入增幅较大。3)汉威科技, 气体传感器龙头,生产二氧化碳、甲烷、挥发性有机物等传感器,从事 重点污染企业排放监测监控十余年。 风险提示环境监测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Table_CompanyFinance] 重点公司主要财务数据(注蓝盾光电、汉威科技2020年报已公布) 重点公司 现价 EPS PE 评级 2019A 2020E 2021E 2019A 2020E 2021E 先河环保 7.47 0.48 0.34 0.47 22.03 16.02 13.64 买入 蓝盾光电 4.61 1.54 0.99 1.27 24.55 38.47 29.88 买入 汉威科技 19.9 -0.35 0.70 0.95 -- 22.25 16.48 买入 -10 0 10 20 30 40 50 60 2020/4 2020/7 2020/10 2021/1 公用事业 沪深300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2 / 37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 目 录 1. 为遏制全球变暖多国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 5 1.1.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致使大气温度上升 . 5 1.2. 多国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以降低碳排放 . 8 2. 碳交易市场蓬勃发展为碳监测行业带来历史性机遇 11 2.1. 我国碳交易市场助力“碳中和”目标达成 11 2.2. 碳监测是碳交易市场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 . 14 3. 环境检测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 16 3.1. “碳中和”对环境监测行业提出更高要求 16 3.2. 环境监测体系健全为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19 4. 第三方运营与监测设备制造发展空间广阔 23 4.1. 环境监测逐步转向第三方运营 . 23 4.2. 环境监测设备有望迎来发展高峰 . 25 5. 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利润水平整体保持稳定 27 5.1. 存量CEMS改造市场规模超百亿元 27 5.2. 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 29 5.3. 行业利润水平整体保持稳定 . 32 6. 重点上市公司推荐 34 6.1. 先河环保(300137.SZ)买入 34 6.2. 蓝盾光电(300862.SZ)买入 34 6.3. 汉威科技(300007.SZ)买入 35 dYqRqPoOnQoQmPnPpNnRqMmM9P9R8OpNrRnPpOjMrRsOjMnPrRaQoOxPNZsPmRxNoPsR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3 / 37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 图表目录 图 1温室效应示意图 5 图 219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变化 .6 图 32019年全球温度分布 .6 图 4近80万年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7 图 5近40年全球海平面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7 图 6近5年全球海平面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7 图 7近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与吸收分布变化 8 图 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国分布 8 图 9不同路径下全球气温变化 9 图 10全球碳交易系统(ETS)分布 .10 图 11全球各级政府层面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10 图 12近10年全球各主要碳排放交易市场碳价走势 11 图 1319世纪年以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变化 .12 图 14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来源分布 12 图 151960年以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碳排放密度变化 .13 图 1619世纪以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人均碳排放变化 .13 图 17我国七大试点地区碳交易所碳价变化 14 图 18碳交易体系设计的十个步骤 15 图 19建筑材料行业CO2排放核算法示例 .16 图 20CEMS在线监测系统 16 图 21我国碳排放分布及碳排放量最大的10座城市 17 图 22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来源行业分布(亿吨CO2) .17 图 23环境质量监测主要监测对象 19 图 24污染源监测主要监测对象 19 图 25截至2017年我国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检测网构成 21 图 26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检测网监测范围和项目 21 图 27“十三五”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局 22 图 28环境监控设备与环保部门稳定联网数量(个) 22 图 29我国环境监测产业链结构 23 图 30监测计划审核工作流程图 24 图 31排放报告审核工作流程图 25 图 32二氧化碳监测仪原理 25 图 33近年通过中环协环保产品认证的CEMS在线监测系统个数 .26 图 342019年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及系统产销量情况 .27 图 352015-2020年我国烟气在线监测设备销量(套) 28 图 36二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CEMS市场规模测算 .28 图 37截至2019年底我国8大碳交易试点重点排放单位个数 29 图 38我国烟气监测设备行业公司注册资本情况 29 图 39我国烟气监测设备行业新进公司情况 29 图 40烟气监测设备行业公司地区分布结构 30 图 41我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龙头销售额及占比变化 32 图 42近年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情况 32 图 43近年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销售净利率情况 32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4 / 37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 图 44近年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情况 33 图 45近年行业公司研发费用情况 33 表 1持有全国碳市场交易所股权前十大上市公司 14 表 2近期我国二氧化碳CEMS推进情况 .16 表 3我国温室气体监测相关国家标准 18 表 4环境监测有关文件概要 20 表 5我国环境监测第三方治理的经营模式 24 表 62021年通过中环协环保产品认证的CEMS系统清单 26 表 7近年烟气监测设备行业的主要收购/投资/重组事件 31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5 / 37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 1. 为遏制全球变暖多国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 1.1.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致使大气温度上升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通过温室效应使大气温度升高。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 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对流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即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 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 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每种气体并不是都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地球大气 中起温室作用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根据京都议定书以及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碳 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 亚氮(N2O)、氢氟烃(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 等7种气体。 图 1温室效应示意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东北证券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温度随温室气体浓度逐年上升。根据对南极和格陵兰大陆冰盖中 密封的气泡中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测定,过去长期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一直比 较稳定,大体是240ppm左右,只是从工业革命前后开始稳定上升。经过约270年 的时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240ppm上升到目前的417ppm。随着二氧化碳浓 度持续上升,全球平均温度自进入20世纪以来也持续攀升。虽然不同机构统计数据 不尽相同,但全球平均温度走势基本相同。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6 / 37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 图 219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变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东北证券 图 32019年全球温度分布 数据来源Berkeley Earth,东北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7 / 37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 图 4近80万年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数据来源NASA,东北证券 图 5近40年全球海平面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图 6近5年全球海平面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数据来源Global Monitoring Laboratory,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Global Monitoring Laboratory,东北证券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燃烧。据Global Monitoring Laboratory统计, 2000 至 2018 年,大气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从每年 6.7 PgC 增长至 10.2 PgC(1 PgC为10亿吨碳,即36.7亿吨二氧化碳)。其中,82的化石燃料排放来自 工业化的北温带。另一大碳排放源是野火,每年贡献2.0-2.6PgC。不同于化石燃料, 87的野火来自于热带和南半球陆地。在二氧化碳吸收端,海洋每年能够吸收 1.4- 4.1PgC,陆地则每年吸收2.5-3.8PgC。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8 / 37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 图 7近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与吸收分布变化 据来源Global Monitoring Laboratory,东北证券 1.2. 多国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以降低碳排放 遏制全球变暖成为全球共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达成。1992年5月22日 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 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 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目前UNFCCC共有197个缔约国, 京都议定书及巴黎协定都是UNFCCC的子公约。 图 8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国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东北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9 / 37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 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继续深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 月,UNFCCC 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议定 书建立了旨在减排温室气体的三个灵活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 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京都议定书与框架公约的最主要区别是后者鼓励发达 国家减排,而前者强制要求发达国家减排,具有法律约束力。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峰会通过巴黎协定,2016年11月正式生效后成为联 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巴 黎协定的目标是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革命前水平以上低于 2℃之内, 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然而,根据Hannah Ritchie and Max Roser的测算,即使各成员国完全履行在巴黎协定中的承诺,全球平均 气温仍将上升2.5-2.8°C,高于巴黎协定预定的目标。 图 9不同路径下全球气温变化 数据来源Hannah Ritchie Max Roser,东北证券 全球碳排放交易体系逐步建立。碳交易市场能够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根据ICAP发布的2020全球排放交易现状报告, 目前四大洲已有21个碳交易排放体系正在运行,另外还有24个正在建设或探讨中。 实施碳排放交易的司法管辖区占全球 GDP 的 42,碳排放交易体系所覆盖的温室 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9,有将近1/6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 地区。近5年来,除中国外,全球各主要碳排放交易市场碳价基本上保持持续上涨 态势。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0 / 37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 图 10全球碳交易系统(ETS)分布 数据来源ICAP,东北证券 图 11全球各级政府层面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数据来源ICAP,东北证券 欧盟成员国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1个超国家机构 哈萨克斯坦、墨西哥、新西兰、韩国、瑞士5个国家 广东省、湖北省、福建省、加利福尼亚州、康涅狄格州、 特拉华州、缅因州、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新泽西州、 纽约州、佛蒙特州、罗德岛州、新罕布什尔州、魁北克 省、新斯科舍省、琦玉县 17个省和州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东京6座城市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1 / 37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 图 12近10年全球各主要碳排放交易市场碳价走势 数据来源ICAP,东北证券 2. 碳交易市场蓬勃发展为碳监测行业带来历史性机遇 2.1. 我国碳交易市场助力“碳中和”目标达成 我国承诺“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2020年9月22日,我国政府在第75届联 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 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具体而 言,“碳中和”要求我国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直接或间接产生 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不同于许多发 达国家已实现“碳达峰”,我国碳排放仍在随着经济发展而增加。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2 / 37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 图 1319世纪年以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变化 数据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东北证券 图 14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来源分布 数据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东北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3 / 37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 图 151960年以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碳排放密度变化 数据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东北证券 图 1619世纪以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人均碳排放变化 数据来源Our World in Data,东北证券 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有序开展。我国目前共有9家地方碳交易所获得正式备案并运 行。2008年8月5日,北京、上海同时揭牌成立地方碳排放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 所(2020年更名为北京绿色交易所)、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2013年,在国家发改 委的批准下,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地开展了碳排放交 易试点。除北京、上海外,其他五地也在试点开展的过程中成立了各自的碳排放权 交易所。在所有七家试点地区碳交易所中,北京碳交易所碳价最高,其他六家碳价 基本一致。在试点地区之外,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非试点地区 首家、全国第八家碳交易机构,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也能够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 排交易。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4 / 37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 图 17我国七大试点地区碳交易所碳价变化 数据来源ICAP,东北证券 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启动在即。2017 年 12 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 (发电行业)印发,标志着我国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2020年12月,生 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提出组织建立全国碳排放权注册 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2021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全 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在即,预计将于 2021 年 6 月底 前开始线上交易,其中,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碳登)落户湖北,全国碳排 放权交易系统(中碳所)落户上海,多家上市公司持有中碳登、中碳所股权。 表 1持有全国碳市场交易所股权前十大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 对中碳登间接持股比例 对中碳所间接持股比例 合计间接持股比例 兴业证券 2.03 2.03 4.06 金融街 1.89 1.89 3.78 长源电力 2.18 0.86 3.04 国检集团 2.18 0.86 3.04 深圳能源 1.19 1.19 2.38 中广核技 0.90 0.90 1.80 中国电建 0.76 0.76 1.52 华银电力 0.72 0.72 1.44 重庆燃气 0.46 0.46 0.92 闽东电力 0.45 0.45 0.90 海油发展 0.38 0.38 0.76 数据来源财联社、东北证券 2.2. 碳监测是碳交易市场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 碳排放权监测助力碳交易市场高效运转。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是基于市场作用的节能 减排政策工具,纳入碳交易体系的公司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就需要有一个单位的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5 / 37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 碳排放配额。除了政府发放,配额还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获取。因此,碳交易市场能 够正常运行的前提步骤是监管部门对覆盖范围内的企业设计合理有效的排放总量 设定和配额分配方案,然后通过市场交易机制促使企业在利益驱动下进行碳减排。 准确跟踪测量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助于对企业进行碳排放量配额的合理分配, 全面、准确的碳排放检测能够助力碳交易市场顺利运行,使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机 制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 图 18碳交易体系设计的十个步骤 数据来源ICAP,东北证券 碳排放权量化主要分为核算法和CEMS。目前我国碳排放监测主要采取物料核算法, 美国主要使用CEMS方法,而欧盟则是核算法和CEMS兼具。虽然目前我国的CEMS 系统主要用于非CO2污染气体的监测,但是由于我国的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参照了很 多欧美系统建设的经验,随着我国监测制度的完善,预计使用CEMS监测二氧化碳 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占比将逐步提升。 ⚫ 核算法通过使用排放因子、原材料和燃料使用等数据,利用碳平衡理论计算 出CO2 等温室气体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数据。核算法具有人为干扰多、误差 较大、等缺点。如近期唐山地区钢铁公司与第三方检测人员串通,伪造生产记 录,干扰监测设施,未落实相应减排要求的问题。 ⚫ CEMSCEMS全称是在线监测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 是指通过在生产和排污设备等装置上安装抓取系统,并实时上报数据。相比核 算法来说,CEMS能够实现碳排放核算的实时化、精准化和自动化,通过利用 实时监测数据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极大地提升碳排放核算数据的准 确性和实时性。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6 / 37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 图 19建筑材料行业CO2排放核算法示例 图 20CEMS在线监测系统 数据来源建筑材料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东北证券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东北证券 政策推动下我国 CEMS 大范围应用进度将会加快。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核算法监测 二氧化碳排放,但作为碳排放的最大主体之一,电力行业早在2018年发布的发电 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技术指南中就已经将在线监测法和物料平衡法都列为二氧化碳 排放检测方法,两种方法共同为碳排放核算工作者提供参考。同时,随着我国碳交 易市场逐渐成熟,以及我国提出明确的碳中和碳达峰时间点,各地方政府也纷纷采 取措施加快行业发展。预计在政策驱动下我国关于二氧化碳监测的CEMS系统推进 速度将会加快。 表 2近期我国二氧化碳CEMS推进情况 时间 主体 事件 2020-12-09 福建省计量院 碳排放数据公共平台传输协议通过审定 2021-01-20 江苏电网 在全国率先实现电网碳排放实时分析 2021-01-13 河北省 启动发电行业碳排放在线监测试点工作 2021-02-03 浙江省 首个电力系统碳排放监测平台上线 2021-02-09 南方电网 火力发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要求正式发布 2021-03-30 南方电网 建成国内首个能源消费侧企业碳排放监测平台 2021-04-07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 签署“电力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精准治理”战略合作协议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东北证券 3. 环境检测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 3.1. “碳中和”对环境监测行业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碳排放分布地区和行业差异较大。“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承诺,全国所有 省市等地区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全部或同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此外,对于不 同行业来说,“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也是不同的,某些行业如火电、钢铁几乎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碳排放,如果强制要求这些行业实现“碳中和”必然会大幅提高 生产成本,行业自身非但不能实现良性发展,还会波及上下游产业链,反而不利于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 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7 / 37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 峰值。”这说明所谓“碳达峰”、“碳中和”并不是对所有地区和行业都要实现的目标, 而是以控制碳排放强度为主,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整体达到“碳达峰”、“碳中和”。为 了掌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碳排放现状与趋势,及时制定及调整相关政策,需要对 各主要地区和行业的碳排放进行实时、连续、准确、数字化监测,因此“碳达峰”、 “碳中和”对环境监测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大机遇。 图 21我国碳排放分布及碳排放量最大的10座城市 数据来源哈佛大学,东北证券 我国碳排放主要来自煤炭、电力及热力生产行业。从能源形式上看,我国碳排放主 要来自煤炭,2019年煤炭产生碳排放占比71.1,排放二氧化碳72.4亿吨;从行业 来看,我国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及热力生产,2018年占比51.4,排放二氧化碳49.2 亿吨,是我国第一大碳排放来源。从能碳排放密度来看,我国能源生产碳排放密度 (生成单位能力产生的碳排放)基本上呈下降趋势,但是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仍 最高,说明我国在能源生产领域碳减排空间较大。但是从人均碳排放角度来看,我 国人均碳排放量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较低,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整体进步,碳减 排压力较大。 图 22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来源行业分布(亿吨CO2) 数据来源IEA,东北证券 0 10 20 30 40 50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18 电力及热力生产 其他能源工业 工业 运输 居民 商业和公共服务 农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8 / 37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 为核算碳排放,我国先后制定并发布多个国家标准。自2015年以来,我国密集发布 了多项国家标准用于测定、核算、报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及排放量。特别 是2015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工业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等11项国家标准,详细规定了电力、钢铁、水 泥等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此外又于 2018 年 9 月继续发布了煤炭 及纺织服装两个行业的标准。 表 3我国温室气体监测相关国家标准 标准编号 发布时间 实施时间 标准名称 GB/T 8984-2008 2008-05-15 2008-11-01 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31705-2015 2015-06-02 2016-01-01 气相色谱法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在线观测方法 GB/T 31709-2015 2015-06-02 2016-01-01 气相色谱法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在线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GB/T 32150-2015 2015-11-19 2016-06-01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GB/T 32151.1-2015 2015-11-19 2016-06-01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部分发电企业 GB/T 32151.2-2015 2015-11-19 2016-06-01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2部分电网企业 GB/T 32151.3-2015 2015-11-19 2016-06-01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3部分镁冶炼企业 GB/T 32151.4-2015 2015-11-19 2016-06-01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4部分铝冶炼企业 GB/T 32151.5-2015 2015-11-19 2016-06-01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5部分钢铁生产企业 GB/T 32151.6-2015 2015-11-19 2016-06-01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6部分民用航空企业 GB/T 32151.7-2015 2015-11-19 2016-06-01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7部分平板玻璃生产企业 GB/T 32151.8-2015 2015-11-19 2016-06-01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8部分水泥生产企业 GB/T 32151.9-2015 2015-11-19 2016-06-01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9部分陶瓷生产企业 GB/T 32151.10-2015 2015-11-19 2016-06-01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0部分化工生产企业 GB/T 33616-2017 2017-05-12 2017-12-01 纺织品 非织造布可生物降解性能的评价 二氧化碳释放测定法 GB/T 33755-2017 2017-05-12 2017-12-01 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钢铁行业余能利用 GB/T 33756-2017 2017-05-12 2017-12-01 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生产水泥熟料的原料替代项目 GB/T 33760-2017 2017-05-12 2017-12-01 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通用要求 GB/T 34286-2017 2017-09-07 2018-04-01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测量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 GB/T 34287-2017 2017-09-07 2018-04-01 温室气体 甲烷测量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 GB/T 34415-2017 2017-09-29 2018-04-01 大气二氧化碳CO2光腔衰荡光谱观测系统 GB/T 32151.11-2015 2018-09-17 2019-04-01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1部分 煤炭生产企业 GB/T 32151.12-2015 2018-09-17 2019-04-01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2部分 纺织服装企业 数据来源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东北证券 火电企业碳排放监测团体标准深化国家标准。火力发电行业是产生二氧化碳排放最 大的行业,2020年11月30日,中国标准化协会发布了团体标准T/CAS 454-2020 火力发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技术要求, 该标准明确了火力发电企业的氧 化碳排放在线监测技术要求,规定了火力发电企业烟气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系 统(简称CDEMS)中的主要监测项目、性能指标、安装要求、数据采集处理方式、 数据记录格式以及质量保证。该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在线监测。标准规定采用化石燃料(煤、天然气、石油等)为能源的工业锅炉、工 业炉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线监测可参照执行。随着更多行业逐步被纳入碳排放权 交易系统,预计其他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技术要求标准也将陆续发布。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9 / 37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 3.2. 环境监测体系健全为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环境质量监测行业涵盖范围广泛。环境质量监测是指为准确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其 变化趋势,采用遥感、自动和手工等科学的检测方法,对各环境要素进行的检测活 动。环境质量检测对象一般情况下分为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生 态环境,广义上也包括近岸海域和污染源监测。污染源监测是指为准确掌握向环境 排放污染物各类污染源的排污程度,采用遥感、自动和手工等科学的检测方法,对 污染源有组织及无组织排污状况进行的检测活动。 图 23环境质量监测主要监测对象 数据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东北证券 图 24污染源监测主要监测对象 数据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东北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20 / 37 [Table_PageTop]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 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2020年6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境监测 规划纲要(2020-2035年),提出要全面深化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创新,全面推进 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生态状况监测,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 纲要提出“构建以自动监测为主的大气环境立体综合监测体系,推动大气环境 监测从质量浓度监测向机理成因监测深化,实现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因子、 重点时段监测全覆盖”、“‘十四五’”期间,国控点位数量从1436个增加至2000个 左右”、“增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温室气体等监测点位”、“开展海洋温室气体、 海洋微塑料监测、西太平洋放射性监测”。 表 4环境监测有关文件概要 文件名称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 主要表述 生态环境监测规划 纲要(2020-2035 年) 生态环境部 2019年06月 重点强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估职能,统筹实施地下水、水功能 区、入河(海)排污口、海洋、农业面源和温室气体监测,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境质量监测以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目的,涵盖 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土壤、辐射、噪声、温室气 体等全部环境要素。 增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温室气体等监测点位,开展背 景、区域或城市尺度监测。 开展海洋温室气体、海洋微塑料监测、西太平洋放射性监测, 监测范围覆盖我国管辖海域,并适当向极地大洋海域拓展, 为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 提供数据基础。 生态环境监测条例 生态环境部 2019年09月 国家建立“谁排放、谁监测”的污染源自行监测制度。 排污单位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的,应当委托其他具备相应资 质和能力的监测机构代其开展自行监测。 依法依规应当开展自动监测的,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标准 规范安装使用自动监测设备,保证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定期对自动监测设备开展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确保自 动监测数据完整、有效,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 联网。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 立健全绿色低碳循 环发展经济体系的 指导意见 国务院 2021年02月 加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统计监测,健全 相关制度,强化统计信息共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 2035 年远景目 标纲要 全国人大 2021年03月 完善自然保护地、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