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1- 附件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 2020 年度 定向项目申报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十九大提出的“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 会” 的要求,落实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 总体计划和任务分工方案,加快推进“ 科技冬奥(2022)行动 计划” ,科技部会同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技 厅以及体育总局等部门,共同编写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 技冬奥”重点 专项实 施方案。 本重点专项面向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科技保障重大 需求,重点围绕冬奥会科学办赛关键技术、冬季项目运动训 练与比赛关键技术、公共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全球影响传播 和智慧观赛关键技术、建设绿色智慧综合示范区等重点方向 的关键科技瓶颈问题开展研究,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示 范一批前沿引领技术,转化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展示一批体 现国家实力的高新技术,建立一批综合应用示范工程,促进 冬季运动普及和体育产业发展,为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执行期从 2018 年至 2022 年。按照分步实施、重 -2- 点突出原则,2020 年度国拨经费总概算约 5.5 亿元,拟在科 学办赛、运动训练与比赛、安全保障、智慧观赛、绿色智慧综 合示范等方面安排 22 项任务。 本项目指南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 1- 3 年。指南各方向拟支持项目数原则为 1 项,若同一指南方 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评审结果相近,可以择优同时支持 2 项,根据中期评估结果择优再继续支持。鼓励产学研用联 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 于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所有 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对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 标。除特殊要求外,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 5 个, 参与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 10 个。 本专项 2020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冬奥会科学办赛关键技术 1.1 京张高铁智能化服务关键技术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冬奥的京张高铁智能票务关键技术; 研究面向冬奥的京张高铁智能站车旅客服务技术;研究复兴 号奥运智能动车组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基于时空大数据分析 的京张高铁运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面向全生命周期的 京张高铁隧道与地下车站智能展示和控制技术。 考核指标完成 2-3 套奥运特色纸质车票和电子客票样 式设计;完成支持中、英双语服务的自动售票服务机,完成多 -3- 语言售票 APP,支持中、英等服 务;研制出基于 5G 通信的列 车多媒体奥运信息服务系统,实现高清转播、智慧观赛等, 支持中、英文语音交互、引导揭示切换,支持导航地图、查询 车次状态等各类信息手机端推送,识别人员异常行为,自动 生成应急处置方案并将任务下发至参与者,站台门开门时间 在 2.5s-5.5s 范围可调,站台门关门时间在 3s-6s 范围可调, 支持旅客引导信息与奥运赛事信息在站台安全防护装备实 时显示;提供奥运定制化服务设施,可供无障碍轮椅停放与 滑雪器材存放功能转换的车厢改造方案并示范应用 2 套,动 车组可满足-40℃ -40℃的运用要求,设置困难工况牵引模式, 在 30‰大坡道上能够安全起动,实现 30‰大坡道上的制动 停放,气动阻力较 CR400BF 动车组降低 3.5,列车重量较 CR400BF 动车组减少 7 吨;研发京张高铁安全大数据平台 1 套,集成铁路内外部 20 个专业的数据集,完成 6 项以上安全 大数据的主题分析应用、10 项以上的时空大数据可视化展示, 建成基于深度学习的京张高铁图像智能识别系统,建立面向 周界和异物的异常图像标注库 1 套,识别的准确率优于 90;形成体现奥运主题、中国元素和京张文化的车站内外 空间、屏蔽门等站内设施和列车涂装、车内空间及设施的创 意设计方案 8 套以上;完成京张高铁无碴轨道、接触网、轨旁 设备、安全门、车站关键设施等的 3D BIM 模型,实现 3D GIS、BIM、VR/AR/MR 等多技术融合展示。 -4- 有关说明由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国家铁路局申 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 等)和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31。 1.2 国家体育场(鸟巢)智能场馆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重大赛事活动与日常运营智慧管理服务 和安全组织需求,研究涵盖物、人、活动等关键体育场馆要 素的智能场馆镜像数字模拟与构建方法,研究构建基于多维 数据的通用数据分析引擎,研究实现鸟巢数字孪生平台;研 究符合冬奥会开闭幕式及赛后运维用能特点的能源精细化 管理模型,研究主要能耗设备用能状态、波动特征分析和运 行参数等的优化方法,研发能源、安全、环境物联网感知与 动态响应的全周期运维保障系统;研究国家体育场(鸟巢)综 合环境与承载能力评估模型,建立重点区域环境质量管理评 价方法,研制配套设备与环境质量管理评价系统;研究依托 三维模型聚合摄像头视频流和物联网信息的虚拟现实融合 系统和智能场馆管理系统。 考核指标构建覆盖国家体育场(鸟巢)以及配套周边区 域的数字孪生示范应用平台,实现对场馆建筑本体、场内人 员、运行活动等不少于 20 项相关对象的全面数据采集、集成 和智能分析应用;能源、安全、环境管理与运维保障系统提升 管理效率 30,提升能源系统效率 15、减少能源消耗 30;实现 消防报警、供水、噪声、客流等关键参数和关键设 -5- 备运营状态的全周期监测,健康状态识别准确率达到 95、 异常状态预测精度不低于 90;实现国家体育场(鸟巢)VIP 区、包厢区、媒体区、观众坐席等重点区域的健康环境管理, 其中重点指定区域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 PM2.5≤25μg/m³,CO2≤1500ppm;虚拟排烟、扑救等设施物联 网监控,状态识别准确率达到 95;环境质量管理评价系统 实现对照明、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现实融合系统支持场馆 内外视频的平铺式三维融合管理,实现不少于 10 类物联网 信息的融合联动报警,支持接入不少于 1000 路视频流的融 合监控。以上全部成果在不少于 2 项演练/彩排中示范应用, 2022 年冬奥会期间实际应用。 有关说明由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教育部、中科 院组织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 渠道资金等)和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31。 1.3 国家游泳中心冬夏运动场景转换技术研究及应用 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国家游泳中心在冬奥会中的场地需求, 及冬夏运动项目灵活切换和可持续运营需求,研究人工转 换冰场关键施工技术,研究覆盖全建筑空间、集成多种终端 的、自适应多种应用场景的场馆温湿度、气流和空气质量群 智能控制与提升方法;研究冰壶赛场的热力耦合机理,研 究运行状态下静动力性能监测与控制方法,建立冰面与室内 -6- 环境实时感知与精确控制技术和管理平台;研究大空间三维 运动轨迹捕捉及再现技术,虚实场景定位、构建与实时渲染 显示技术,完成 AR/MR 观赛解决方案;研发场馆内数字导视 系统,研究逻辑组态交互技术,实现各类用户终端照明场景 实时编辑、实时控制,再造水立方外立面灯光系统;研究双奥 场馆智能化可持续运维模式、评价体系,研发支撑冰/水灵活 切换的、整合多个系统的智能运营管理平台。 考核指标冰水功能转换时间不多于 20 天,冰上项目 室内环境全面满足冬奥会标准(1.5m 高度处温度10°C±2° C,露点温度 30fps;建立文化元素基因库和交互系统 视觉元素图库各 1 个,建立数字导视系统和外立面灯管控制 系统各 1 套,并形成专用视觉规范标准;建立游泳及冰上场 -7- 馆运营数据库,建立游泳场馆和冰上场馆运营评价模型,完 成智慧场馆可持续运营集成管理平台,能够整合不少于 5 类 智能系统数据。以上全部成果在不少于 2 个测试赛中示范应 用,2022 年冬奥会期间实际应用。 有关说明由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教育部、中科 院组织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 渠道资金等)和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31。 1.4 赛事用雪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冬奥雪场赛道雪质的判定、监测和预报 技术;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冰状雪赛道制作关键技术;研究 冬奥会储雪技术及方案;研究高效能造雪模式及造雪成套化 新技术;在大型滑雪场开展以上技术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雪道质量指标的量化标准 2-3 项,形成 雪场雪质综合观测体系并在雪场应用,建立属地化的雪质判 别模型 2-3 项,建成面向雪质演变的,包括雪硬度、雪密度、 表面温度、雪粒径、含水量等参数在内的雪道质量监测和预 报系统 1 套;形成冰状雪赛道制作的关键技术并实际应用, 形成多种手段储雪和保持雪质的关键技术 3-4 项;研制高效 节能模块化集成泵站、智能集成模块化造雪示范系统,并形 成造雪系统标准 2 套,造雪和铺雪质量达到国际赛事标准规 范要求;以上成果在 2 个以上大型滑雪场示范应用,申请发 明专利不少于 5 项。 -8- 有关说明由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教育部、中科 院组织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 渠道资金等)和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31。 2. 冬季项目运动训练与比赛关键技术 2.1 兴奋剂检测关键技术平台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高灵敏度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大分子 类兴奋剂检测新方法;研究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和多组学技 术的兴奋剂检测方法;研究同位素比质谱兴奋剂检测新方法; 构建运动员生物护照血液模块基础数据池、类固醇模块新检 测指标体系;研发干血点兴奋剂检测新技术。 考核指标形成用于尿样或血样中 S2 类禁用物质的质 谱检测方法;基于 PRM/MRM 质谱检测技术,针对血液中丰 度跨度为 4 个数量级,包括大于 300 个代谢物、300 个蛋白 质的绝对定量评价体系,通过追踪运动员血尿生理指标的精 细变化开发兴奋剂检测新方法;建立检测糖皮质的同位素比 质谱方法,最低检测浓度 1000 ng/ml;形成 检测 AICAR 的同 位素比质谱方法,最低检测浓度 3000 ng/ml;完善运动员生 物护照检测技术,明确中国运动员血液生物护照和基础值波 动范围,确定训练因素对血液生物护照指标的影响规律或结 论,对不少于 50 名冬季项目运动员进行生物护照检测验证; 研发 1 项以上现有运动员生物护照类固醇模块指标之外的 新指标,并对不少于男女运动员各 50 人进行检测验证;建立 -9- 干血点样本中类固醇酯类兴奋剂检测的新方法,检测类固醇 酯类兴奋剂种类不少于 15 种,睾酮酯类兴奋剂在全血样本 中的检测限不高于 1ng/ml;该技术平台具备世界反兴奋剂机 构(WADA)技术文件要求的 兴奋剂常规检测的功能和根据 新的禁药清单变化开展创新研究的能力,并通过世界反兴奋 剂机构的资质认证。 有关说明由体育总局组织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 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和中央财政经费比例 不低于 11。 2.2 运动减阻关键技术平台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滑冰、滑雪等竞速项目对减少阻力和提 高运动成绩的需求,开展滑冰、滑雪等项目气动阻力测试专 用风洞研究,以及相关气动和摩擦阻力测试评价专用装备研 发;开展基于空气动力学建模和风洞实验的运动员及雪车、 雪橇等相关装备的减阻研究;开展表面微结构的气动摩擦减 阻技术研究;开展冰刀、滑板、雪车等减摩技术研究;建立运 动减阻关键技术平台。 考核指标完成适应滑冰、滑雪等竞速项目气动阻力测 试需求的环形风洞研究和建设,风洞喷口尺寸不小于 32.5m,可控流速 5-42m/s,最大风速 42m/s,气流速度稳定 性≤1 ,流速不均匀度≤1 ,流速湍流度≤1;完成 2022 年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滑冰、滑雪各至少 1 个竞赛项目,以及雪 -10- 车竞赛至少 1 个项目的减阻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针对现役 一线运动员,气动减阻率不少于 2;针对现役商业用冰刀、 滑板、雪车摩擦减阻不少于 2;形成适应北京冬奥会雪场环 境和减少雪上摩擦阻力的滑板、雪车表面蜡及其打蜡工艺 2 套;建立满足滑冰、滑雪气动阻力测试的专用系统 1 套;研究 成果须在至少 6 个相应冬季竞速项目国家队(至少 1 个冬残 奥项目)中得到应用;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10 项,软件著作 权不少于 10 项,研制修订相关行业技术标准 1 项。 有关说明由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体育总局组织 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 金等)和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21。 2.3 穿戴式冰雪运动装备运动风险和效能评价关键技术 平台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护具、雪地鞋、冰刀鞋及雪板等穿戴式冰 雪运动装备,开展运动损伤及运动效能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 研发运动风险及运动效能关键参数测试设备;建立运动风险 评估和运动效能综合评价的分级量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建 立与国际接轨的冰雪运动装备运动风险和运动效能评价公 共技术平台。 考核指标形成基于生物力学的运动效能和运动风险评 估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形成运动风险、运动效能关键指标 及相应测试技术各不少于 13 项,基于假人的典型场景及动 -11- 作还原技术 1 项;研制运动风险和运动效能关键参数测试设 备各 1 套,运动风险测试设备可还原跑道地形、运动员姿态, 并测试高速冲击条件下 14 个主要关节的惯性参数和表面压 力参数,系统测量误差不高于 1,运动效能测试设备涵盖活 动范围、灵巧性、视域、认知功能、力触觉反馈、舒适性等 6 类典型评测项目,重复性测试误差小于 5;建立损伤模拟与 流行病数据相结合的运动风险评估及运动效能主客观综合 评估指标系统各 1 套,运动风险评估指标系统包括关节应力 模型 1 个,自由式滑雪、短道速滑、冰球 3 个运动类别的流 行病学数据库 1 个,数据库应至少包含 500 名运动员损伤病 例(1 级以上,男女比例 11)、500 名非运动员损伤病例(年 龄 10-55 岁,男女比例 11),运动效能评估系统包含评估模 型 1 个,专家数据库 1 个;建立冬季运动装备运动效能和运 动风险检测实验室,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检测能力认可 10 项以上,与国际相关认证机构互认, 形成至少 5 项测试规范,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8 项、软件著 作权不少于 2 项,基于运动风险、运动效能关键指标完成不 少于 20 个不同产品的评价测试,并出具报告。 有关说明由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教育部、体育 总局、中科院组织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 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和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11。 -12- 2.4 冰雪运动装备公共检测关键技术及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冰雪运动装备、防护装备、场地设备国内 外检测技术标准比对分析,研制滑雪板、压雪机、造雪机、制 冰机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造雪机、压雪机、制冰机、滑雪板、 冰刀鞋的关键安全性能参数测试技术;研发滑雪板、冰刀鞋 质量安全性能测试设备;建立冰雪运动装备检验检测公共技 术服务平台,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冰雪运动装备、防护装备、场地设备国内 外检测技术标准比对分析报告 1 份,制定关键技术标准 10 项;针对造雪机、压雪机、制冰机、滑雪板、冰刀鞋运动装备, 形成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安全性能参数测试技术 20 项,通 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检测能力认可 60 项,形成冰雪运动装备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1 个,获 得中国滑雪协会或中国滑冰协会指定实验室能力认可, 通过 国际国内实验室间指定检测数据能力验证比对项目,确保检 验技术能力达到国际标准水平;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滑 雪板脱离力矩检测设备 1 台,脱离力矩值精度达到 0.1N·m;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滑冰动摩擦系数测试设备 1 台,摩擦 系数精度达到 0.01;研发滑雪板循环载荷、弯曲震动检测设 备 1 台,测量位移变形精度达到 10μm;申请发明专利 8 项、 申请软件著作权 4 项。 有关说明由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教育部、体育 -13- 总局、中科院组织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 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和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11。 2.5 冰雪运动推广普及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移动式可拆装人工制冷冰场的关键技术; 研发大众仿真冰雪运动装备;研发冬季体育运动知识与技术 创新平台,青少年冰雪项目推广体系及示范;中国民族、民间 传统冰雪项目的挖掘、整理与示范推广;研究科技与体育相 互支撑发展战略。 考核指标研制移动式可拆装冰场,可满足国际赛事比 赛要求,冰场回收再利用率达到 95以上,搭建时间≤48h, 寿命≥10 年,适用 5 种以上冰上运动,包括国际赛事级冰上 比赛;研制低成本,适应于社区、校园、商场场景,符合环保 标准的仿真冰板、人造雪草各 1 套,至少在 10 个区域示范应 用;建立推广普及冬季体育运动知识与技术的创新平台 1 个, 建立青少年冬季运动科普体验课程 5 套,建设 10 个示范基 地(不少于 5 个校园示范基地),建立造雪、制冰专业人才培 训体系且培训不少于 500 人;挖掘、整理、再现不少于 3 个中 国传统冰雪项目,建立各项目竞赛规则、场地设施设备和技 术标准,构建竞赛和推广体系;形成科技与体育协同发展报 告 1 份。 有关说明由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体育总局组织 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 -14- 金等)和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31。 2.6 冬季运动装备研发 2.6.1 高端冰刀、滑雪板研发 研究内容研发高端冰刀、滑雪板。 考核指标建立冰刀、滑雪板与运动项目的生物力学模 型,进行创新性设计,有效提高运动效率;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产品主要功能指标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装备水平,提供相关 产品的模型设计文件/ 知识产权证明及第三方测试报告。产品 在相关项目国家队(含残疾人项目)训练中示范应用。 有关说明本方向拟支持 2 个项目,只限对冰刀或滑雪 板其中之一进行申报,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牵头单位须 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 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 费比例不低于 31。 2.6.2 制冰机研发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机组、二氧化碳跨临界 直冷冰场关键技术及整机研发和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冰场的制冰机组全显热 回收,制冰系统的冷热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不小于 6.5,热回收 水温可达 95℃,制冰系 统温差≤0.3℃、适用于 6 种以上冰上 运动项目对冰质的需求,在不少于 5 个冬奥会训练和比赛场 -15- 馆示范应用。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鼓励创新团 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 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 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 于 31。拟支持 1 个 项目。 2.6.3 造雪机研发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发造雪机喷嘴、核子器等关键部件及整机。 考核指标造雪机在不同的地域及气候条件下,实现温 度 0℃、湿度 50的常态出雪,雪质符合国际雪联标准;较国 外同类机型,成雪率提升 10以上,成雪时间缩短 20以上; 喷嘴及核子器较国外同类机型使用寿命延长 35以上;实现 130㎡/h 以上的造雪量,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在不少于 5 个滑 雪场示范应用。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鼓励创新团 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 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 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 于 31。拟支持 1 个 项目。 2.6.4 压雪车研发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发压雪车关键部件及整机。 考核指标完成室外中大型压雪车研制,产品主要参数 -16- 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包括额定功率≥170kw,接地 比压≤10kPa,比功率≤35kw/T,在符合标准测试条件的场地 上最大行走速度≥20km/h,最大爬坡能力 100,推雪深度误 差≤20mm,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200h,可用度大于 90%等,整车安全和排放指标符合国家通用安全标准和最新 排放标准,作业完成的雪道,能够满足相关国际比赛项目对 赛道的质量要求。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在不少于 5 个滑雪场 示范应用。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鼓励创新团 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 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 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 于 31。拟支持 1 个 项目。 3. 公共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3.1 冬奥和冬残奥场所人员疏导技术与残障人群协助系 统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手机信令、视频监控、交通票证及场 馆检票记录等多源人群行为轨迹数据的冬奥场所人流监测、 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冬奥和冬残奥场所人群疏导仿真模型 和三维情景展示技术,包括极端天气、突发事件等异常情况 下冬奥和冬残奥场所人群疏散疏导的情景构建与管控技术; 研发冬奥和冬残奥场所人员多维时空全息导引系统,包括异 -17- 常情况下人群疏散疏导的动态信息获取与资源需求分发技 术;研究基于“人车 路协同” 的冬奥 场所区域复杂环境下 人群交通疏导、动态仿真及协同管控技术;研发肢体障碍、视 力障碍、听力障碍等特殊人群的无障碍协助疏导设备与系统, 研究特殊人群疏散疏导协助的动态感知技术,研究冬奥和冬 残奥场所人员疏散路径与无障碍疏散规划设计技术。通过应 用示范后,2022年实际应用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考核指标多源人群轨迹数据一致性融合和增强技术方 法 1 套、人流监测预测系统 1 套,可形成冬奥场所人群轨迹 和聚集风险辨识地图,数据更新率不大于 10s,监测准确率 ≥95,基于手机信令和 视频图像监测 分析冬奥赛区和场馆 的人流覆盖率≥95 ,人流超限预警准确率≥95 ,定位精度 ≤100m,基于交通票证及场馆检票记录 分析人群流向和分布 密度准确率≥90;异常情况下冬奥和冬残奥场所人群疏散疏 导情景与管控决策库 1 套,涵盖异常情况不少于 20 种;冬奥 和冬残奥场所人员疏导全息导引软件系统 1 套,实现人群疏 导仿真,场所内部增强现实导航、虚拟现实疏散演练、人群 分布热力图等三维全息展示服务,异常情况下人群风险信息 感知与资源需求软件平台 1 套,实现多源人群感知信息的实 时接入、监测评估、异常分析、态势推演、预警研判;基于“人 车路协同”的冬奥 场所区域人群交通疏导、动态仿真及 协同管控系统 1 套,支持冬奥场所核心区的 5km2 区域范围 -18- 内的交通疏导,主要交通模式出行预测精度≥90,重要冬奥 场所区域人流管控的仿真场景不少于 5 个,区域内重要交通 节点的人群平均排队时间预测精度≥95;肢体障碍人员应急 上下楼梯设备 2 套,支持轻度肢体障碍者和乘轮椅者应急时 辅助快速上下楼梯,承重≥160kg,最大楼梯角度 70°,最大楼 梯距离 700mm,最大楼梯 转向空间 11001100mm2;视力障 碍人员的无障碍电子地图及定位导航系统 1 套,具有常态和 应急疏散情况下动态、定制化的路径规划、无障碍电子地图 及定位导航等功能,支持 iOS、Android 和鸿蒙三种系统;听 力障碍人员的应急通知广播系统 1 套,具有语言显示和闪光 预警及应急导航,面向协助残障人群疏散的无障碍环境规划 设计技术导则 1 套,疏散疏导过程中针对特殊人群协助的处 置方案库 1 套,不少于 10 种情景,针对残障人群疏散路径与 空间不低于 5 种类型的冬奥和冬残奥场所的设计标准图集 1 套。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4 项。在两类(室内与室外)冬奥 和冬残奥场所及不少于 5 个训练和测试赛中应用示范,并与 安保、交通、应急、消防、残联等部门实现数据交换。2022 年 实际应用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有关说明由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教育部、中科 院、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织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 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 于 11。 -19- 3.2 冬奥会食品供应链有害因子智能化快筛技术和预测 预警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冬奥会食品污染的风险分析及预案研究;制 备适于冬奥会现场快速检测和筛查的靶向识别、富集、高效 净化样品前处理材料,研究基于新型特异性抗体、DNA 折纸 探针、DNA 分子逻辑门等高通量化学污染物检测技术;研发 基于基因探针、蛋白质谱、高特异性高亲和抗体等技术的食 源性致病微生物及其有毒代谢产物快速高通量检测和分型 技术与装备;研发定性与定量鉴别有毒动植物源成分的食品 掺假甄别技术与装备;研究奥运食品现场快检用化学和生物 性质控参考物质和应用标准化体系,构建奥运食品中有害因 子污染水平数据库及污染预测模型;研究基于大数据、人工 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的奥运食品供应链有害因子污染的全程 监控和预警技术。通过应用示范后,2022 年实际应用于冬奥 会和冬残奥会。 考核指标冬奥会以食品为载体的食品污染风险分析报 告及预案报告各1套;针对“种植养殖- 加工-零售-消费”食品生 产全链条中的激素类物质、非法添加物、高毒性农药残留、 生物毒素、生物碱及重金属等化学污染物,制备适用于冬奥 会食品安全应急保障的样品快速前处理材料不少于5种,回 收率达到70 以上,研发包括常见食源性致病细菌、病毒等 不少于20种致病微生物DNA/RNA 提取和富集的高通量快速 -20- 筛检、精准鉴定、特异性基因分型溯源的系列技术集成、快 检试剂盒(条)及材料包,检测时间在原国家标准检测方法2- 3天(某些菌5天)的基础上缩短到6-8小时,特异性95,检 测限比传统方法提高5-10倍;鉴别常见有毒动植物源成分的 食品掺假甄别技术不少于15种,集成装备1套,填补该领域无 国标检测方法空白,有毒动植物检测时间12小时、掺假甄别 检测时间6小时,掺假甄别时混合肉中掺入1的待测成分 即可检出;适于现场快检使用的质控参考物质不少于15种, 并在不少于10家国家或省级食品安全抽检或食品安全风险 监测任务承检机构进行准确性、可靠性验证和应用评价,构 建食品中生物性有害因子污染预测模型2个,根据奥运会期 间举办地及食品环境(温度、pH值、水分活度、通气量等)条 件,分别建立流通领域重要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和典型肉 制品中沙门氏菌的生长预测模型,提出影响上述两类食品中 两种致病菌生长的重要参数值及控制措施;基于大数据、人 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奥运食品供应链有害因子污染 的全程监控和预警集成信息系统1套,可实现上述各种食品 供应链有害因子智能化快筛装置的多功能集成,支持不少于 10000个移动客户端访问,响应时间不大于3秒。申请发明专 利15项。上述成果在至少5个冬奥测试赛应用示范,2022年冬 奥会实际应用。 有关说明由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国家卫健委、 -21- 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 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和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11。 3.3 冬奥会智慧医疗保障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冬奥北京市区、延庆、张家口赛区一体化 医疗保障需求,研究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技术;研究覆盖不 同区域及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一体化诊疗信息系统;研究雪 上运动航空医学急救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基于深度学习技术 的运动员辅助诊疗系统;研究覆盖冬奥会三赛区的智能手术 机器人、机械手等智能手术器械的远程手术协作系统。以上 技术在冬奥会医学保障中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建立智能医学大数据中台1套,整合多赛区医 院数据,实现区域内医疗数据互通和医疗资源共享;基于5G 建立一体化诊疗信息系统,实现赛区医院和中心保障医院之 间患者信息同步,跨医院信息同步时间不大于60s,信息传输 全程加密,响应时间不大于2s;基于雪上运动航空医学应急 救援特点,制定院前急救评估分级标准及安全转运规范,实 现空地一体化医学急救指挥调度,与地面急救指挥系统实现 数据共享,重要数据更新时间不大于1s ;根据冬奥会在时间、 空间及人种方面的特点,建立区域内优势专家智能推荐系统, 实现医患信息的精准对接,并建立辅助诊疗系统,实现对辅 助诊断、辅助治疗及临床预警等不同医疗场景的覆盖,系统 响应时间不大于2s;基于 AR远程多维全景技 术,建立远程手 -22- 术协作系统,支持远程反馈、多视角、沉浸式远程辅助,实现 对复杂外科手术的实时指导、诊断、监控与操作,延迟小于 200ms。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上述成果在不少于2个冬 奥会测试赛医疗保障中应用,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实际应用。 有关说明由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国家卫健委组 织申报。 4. 全球影响传播和智慧观赛关键技术 4.1 冬奥会开闭幕式大型表演智能化创编排演一体化服 务平台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大型表演智能化创意与技术创新、大型 表演活动策划与智能创意平台关键技术,构建中国表演创意 元素的文化、历史、社会、艺术性等描述体系,构建创意资源 知识库,针对典型类型的表演创意模式,研究基于人工智能 的导演创意思维模型,搭建大型表演活动策划与智能创意平 台;研究大型表演全要素建模方法,搭建基于典型复杂表演 行为的平行仿真系统,构建大型表演仿真要素可构建、可评 估性体系,研制智能化训练彩排方案生成系统和基于虚拟现 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的表演预演系统 ;研究基于预演的机 位建模与仿真技术,支持 8K 超高清转播技术;研究基于 5G 网络的大型表演全要素一体化协同控制方法,实现各表演要 素数据与平行仿真系统的接入和数据通信;开展冬奥会开闭 -23- 幕式大型表演的仿真创排演转播及服务创新应用,服务 2022 北京冬奥会。 考核指标大型表演全要素及行为建模方法研究,构建 完善的模型体系,模型种类不少于 100 种;基于网络资源的 创意资源知识库,创意知识数量不少于 10 万条;搭建大型表 演活动数字化策划与智能创意平台;研制数字化训练彩排方 案生成系统,提供大型表演中包括舞美、道具、演员、视频、 转播等不少于 5 种表演元素的数据支持;研制基于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混合现实 的表演预演系统,支持交互方式不少 5 种; 提供支持不少于 8 种摄像机类型的转播仿真技术,支持不少 于 50 机位的建模与仿真;构建 5G 环境下的大型表演一体化 协同仿真控制系统 1 套,形成数字化表演数据交换协议,解 决舞美、灯光、音响、视频播控、仿真评估、摄像机位等多部 门在 5G 环境下的数据交换与协同工作的问题,满足不少于 5 个表演要素的协同工作,形成企业或行业协议/标准 2 项以 上。申请发明专利 10 项,软件著作权 10 项,上述成果在冬 奥会开闭幕式大型表演活动中开展综合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由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教育部、工业 和信息化部、中科院组织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 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和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11。 -24- 4.2 冬奥全球传播服务平台研究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面向冬奥国际传播服务,通过多模态和多通 道数据融合与汇聚,构建冬奥重点赛事资讯获取与国际传播 服务的资源库;研究面向冬奥赛事咨询和冬奥国际传播中的 多模态信息挖掘与多维度细粒度动态情感分析、专题快速生 成、信息精准推荐、传播与跨模态检索、跨模态内容生成等 关键技术;研究新时代冬奥国际传播特色与机理,分析不同 媒体、媒介传播特点以及国际化影响力和跨文化受众,构建 全媒体、全媒介、多元化的持续有效的冬奥赛事国际传播模 型;基于 5G 跨域研制冬奥全球传播服务平台,支持推荐内容 及冬奥信息的多语种传播,实现精准、快速的全球用户推送; 满足覆盖赛事、媒体服务、中国文化与旅游等多语种传播服 务需求,通过应用示范后,2022 年实际应用于冬奥会和冬残 奥会。 考核指标基于具有冬奥国际传播特征的资源库,支持 汉语普通话、少数民族语言,及英/法/ 俄 /阿/西等不少于 25 种 主流语言,覆盖 90以上国家,母语传播覆盖 90以上平台 用户;支持基于冬奥赛事的新闻资讯等媒体快速查询、下载、 发布等冬奥信息传播功能,实现信息内容快速、精准推荐, 跨模态检索精度不低于 80,跨模态内容生成正确率达到 70以上;建立面向全媒体、全媒介、多元化的冬奥赛事传播 模型,经专家知识库和专家评测认可度不低于 80;建立面 -25- 向冬奥国际传播的中国文化传播、多语种冬奥赛事服务平台 一套,实现不少于 25 种语言的全球自媒体观众北京冬奥体 验信息融合,支撑平台性能平滑的扩展能力,实现可用率超 过 99.9;支持服务联系 60以上驻京使领馆,服务 80以 上驻京国家通讯社和国际主流媒体。在冬奥会期间实际应用。 有关说明由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中宣部、教育 部、中国外文局、中科院组织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 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和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 低于 11。 4.3 冬奥会首钢赛区数字化生态创意设计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结合首钢园区等大型工业遗址改造和冬奥会 举办,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低功耗、大尺度、强交互的随 境影像展现技术,打造艺术化的夜景“ 光乐园” ;研发设计基 于清洁能源和新材料的,具有季节、温度、天气等外部条件 自适应性的园区公共设施;研究开发虚实结合的沉浸式交互 技术,打造未来健身健康体验空间;研究开发基于人工智能 的多模态的交互式直播系统,打造基于 5G8K 技术的生态 环保主题沉浸式大型直播体验中心;基于首钢工业遗址特色, 研究开发面向影视基地生态的智能物联网和服务系统。 考核指标建成包括炼铁高炉、烟囱等工业构筑物,以及 工业博物馆、首钢湖等在内的沉浸体验式空间光影秀,照明 -26- 平均亮度 15cd/㎡左右,光色控制在 3300K-5300K;园区公共 设施晚上可持续发光 10h 以上,发光 12h 后,余辉强度 ≥16mcd/m2,并可无限次循环使用;建成低功耗、大尺度、强 交互的随境影像展现系统,投影面积不小于 2000m2,投影单 位照度不小于 300lux,设计不少于 5 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互 动体验技术方案,形成利用体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交互式 健身互动项目 5 项;搭建出 8K 分辨率级别的面积不小于 500m2,高度不小于 8m,投影分辨率达到 8K 标准,影像面积 实现不小于 400m2 全景沉浸体验空间,研发基于 5G8K 技 术的互动体验系统 1 套;建成演员及道具、灯光、摄像等设备 的实时定位与调度系统,并提供 1 套智能化服务设计方案。 有关说明由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教育部、中科 院组织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 渠道资金等)和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11。 5. 建设绿色智慧综合示范区 5.1 面向延庆奥运小镇的绿色智慧技术研究和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立足延庆小镇的特点和需求,建立新一代绿 色智慧小镇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架构,支持人机物多目标、多 场景、全信息的智能信息感知,构建镇域统一的智能化物联 网云服务平台;基于全域多维态势信息感知、异构网络高效 互连、多模信息智能分析等技术,研发智慧奥运小镇信息化 管理典型应用系统,开展智慧生活和安全保障、山地灾害监 -27- 测等服务示范应用;针对冰雪奥运、户外运动的特点,研发互 联网全域旅游 导览 和智慧观赛系统,构建基于全场景沉浸 式和多模态内容呈现技术的数字奥运文化体验空间系统,开 展奥运文旅融合示范应用;结合延庆赛区核心区地质条件, 开展中深层地热利用研究示范,研发综合能源调配和固废精 细管理等系统,构建绿色智慧小镇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