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相似
资源描述: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2021)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2021) 目录 序 行稳致远 进而有为 /01 第一章 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 /02 1.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趋势紧迫 /04 2.实现“双碳”目标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05 3.“三大功能”“五大支柱”与绿色金融政策预期 /06 4.理解绿色金融、气候投融资、转型金融、ESG等相关概念 /07 5.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不断扩大 /09 第二章 绿色信贷与银行业碳中和路线图 /11 1.实现“双碳”目标带来巨大信贷需求 /12 2.创新、多元的绿色信贷产品体系 /13 3.中国主要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践 /15 4.央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与2000亿元低碳专项再贷款 /17 5.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国际绿色可持续发展体系 /18 6.现阶段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 第三章 不断完善的绿色债券稳中求进 /21 1.全球绿色债券市场稳步增长,“漂绿”现象凸显 /22 2.中国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与种类日益多样,覆盖区域持续扩大 /26 3.国内外标准仍存不同 /29 4.中国积极应对“标准不一”,外资搭建内外桥梁 /31 nMuMpPsPnQtQzQrPoQoQmM8OaO8OtRpPmOtReRoOnPkPsQnRbRmMyQNZqRrRMYtRtO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2021) 第四章 绿色保险与应对气候变化风险保障需求 /34 1.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风险保障需求 /35 2.构建全方位的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 /37 3.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开发与数据积累 /38 4.现存问题亟待完善 /40 5.提升保险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建议 /41 第五章 ESG投资与绿色基金发展 /43 1.全球视野下ESG 投资由来已久 /44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ESG信息披露与评价管理机制积极建设 /46 3.全面探索绿色金融工具,绿色基金与ESG产品蓬勃发展 /50 4.绿色基金发展问题与展望 /55 第六章 国际碳金融市场与创新产品服务分析 /57 1.国际碳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分析 /59 2.中国碳市场需加快拓展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 /62 3.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为绿色金融增量 /64 4.个人通过自愿减排/碳普惠等方式参与碳市场 /66 5.推动构建新的碳市场监管机制 /68 第七章 绿色金融科技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72 1.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 /74 2.绿色金融科技国内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案例 /76 3.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面临的挑战 /78 4.提升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建议 /79 结语 /81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2021) 序 行稳致远 进而有为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梦想和奋斗方向,作为现代经 济的血脉,金融业尤其是绿色金融必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回首 2021年,随着中国“双碳”目标加速推进落实,中国绿色金融迎来了 一系列的重要进展,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逐步清晰,绿色金融业务 呈现出快速发展、多点开花的良好发展局面,也让我们对于更深入 地开展相关业务有了进一步思考。 把握机遇,责任为先。传统能源、制造行业亟需从以往高耗能 的模式转向环境友好、低碳排放的新模式。新能源、绿色减碳技术、 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相关产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这场巨大的绿色变革将为金融业带来全新 的发展机遇,更赋予了金融机构前所未有的责任。在为低碳转型提供金融“活水”的同时,我们更 需要把握趋势,以支持“双碳”目标为使命,建立绿色金融发展战略,以责任促发展,充分发挥金融 在绿色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始于承诺,成于践行。发展绿色金融需落在实处。我们不仅需要对于支持“双碳”目标的承诺 与决心,更需要有在绿色金融业务上的持续投入与践行,不断通过创新实践,突破难点与痛点,用绿 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帮助企业稳步推进低碳转型。 对于汇丰及其他外资金融机构而言,我们更能够 利用自身的国际经验优势,将全球ESG领域的先进经验和资本带到中国市场,为中国经济的绿色 转型引入更多动能,同时,也为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和成熟带来更多的新思路与新模式。 众和聚力,携手共进。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为金融机构的普遍共识,在大力投入绿色金融的过 程中,金融机构在市场研究、目标设定、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从而能够为 “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大的聚力。例如,包括汇丰集团在内的43家大型银行组成的“净零排 放银行联盟”,就是通过设立统一指引、各成员分阶段设立目标、定期回顾调整和披露进展等方 式,推动成员银行将贷款和投资向低碳相关领域转移,以帮助全球经济向净零排放转型。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汇丰放眼长远,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是长远制胜之道”的价值理念, 同时也高度关注绿色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和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通过数据分析、政策梳理 和金融机构调研,我们从顶层设计、发展现状和未来建议等多个维度对中国绿色金融现状进行了 一次系统的观察,希望为绿色金融发展道路上的各方同行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这也是我们携手21世纪资本研究院发布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 碳中目标路线研究(2021)的初衷。 未来,汇丰期盼与各方继续加强合作,携手开拓,把握机遇,共同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王云峰 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 01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2021) 01 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2021) 第一章 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 洪涝、干旱、台风、地震、动物濒危、海平面侵蚀居住地,突发气候危机愈发密集与暴 力,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也愈发成为全球共识。目前,已有173个经济体为全球温室 气体净排放的目标而制定了自身的净零计划表。 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二十六次会议(COP26)的举办再 次推升全球意识,会后签订的格拉斯哥气候公约为绿色地球描绘了最新的愿景。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的承诺。 承诺已作出,行动是关键。这其中,绿色金融是至关重要的抓手之一。 中国是全球首个建立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之一。2016年8月,中国央 行等七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确立了中国绿色金融体系 建设的顶层架构。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 和工作的意见明确,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等具体措施。中 国人民银行还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 列为重点工作,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 时间推移,中国“双碳”目标的内涵与外延早已丰富扩大。 2021年10月以来,中央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陆续发布了“1N”政策体系, 其中涉及十大重点领域和行业的政策措施和行动。未来,中国也将不断出台新政策、完 善原有框架,逐步履行对世界的承诺。 第一章 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 03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2021) 1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趋势紧迫 尽管各国发展阶段差异较大且自然资源禀赋不一,但是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 生物多样性减少速度加快、荒漠化加剧,都在不断敦促全球人类携手团结以应对。应对 气候变化采取绿色低碳转型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 单独承担这一使命。 全球气候治理在经历了从强制减排到各国自主贡献的转变之后,应对气候变化的共 识正在不断凝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主要由两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推动联合国政 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和联 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往届气候大会曾达成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议定书,推动了全 球气候治理的进程,包括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2009年的哥本哈根协议以及2015 年的巴黎协定。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2015年12月全球178个缔约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签 署通过巴黎协定,明确长期目标要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低 于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目前,不丹和苏里南,已实现碳中和,并已实现负排放,这归因于它们相对不发达的 经济,还有密布的森林。除了已实现碳中和的两个国家外,芬兰承诺到2035年实现碳中 和;奥地利和冰岛的碳中和目标是2040年;德国和瑞典立法通过了2045年实现碳中和 的目标;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大多数国家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俄罗 斯、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等9个国家明确2060年实现碳中和;印度则承诺要到2070 年实现碳中和。 由于各国确定的减排承诺低于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所需的水平,各国领导人频 频呼吁全球联合采取更紧迫的行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方面取得了令人鼓 舞的进展。2021年11月14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是自巴黎协定签订以来最重要的一届会议。 近200个与会国家在COP26大会上最终达成了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并重申了他 们对巴黎协定的承诺。公约首次明确提及煤炭和化石燃料问题,提出逐步减少煤电、 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同时要求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气候资金支持,尽早实现 为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支持的承诺,并且2025年至少要将援助资 金在2019年的基础上增加一倍。 拥有130万亿美元资产的全球近500家金融服务公司承诺实现巴黎协定中设定 第一章 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 04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2021) 2 的气候目标。这些金融服务公司管理资产约占全球金融资产的40,期望达成的目标 包括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范围之内。 实现“双碳”目标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列为未来一年 的重要任务。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 不移地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 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创造 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指的是实现“双碳”目标是相对长期的过程,不能超越现实急 功近利地追求“毕其功于一役”的效果。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中国仍处于快速 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经济会在较长一段时间保持中高速增长,人均能源需求尚有较大 上升空间,所以要提出明确要求,做出科学部署。不是简单以牺牲经济增长速度、国民财 富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代价,而是以实现碳减排约束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高质 量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充分、理性、智慧地平衡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双碳目标”早已不是单一的目标,中国已将具体可行的政策路线图拿出来。“双碳目 标”正在成为中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最主要抓手。2021年10月,中央碳达峰、碳 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陆续发布了“1N”政策体系。所谓“1”指的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 被视为“双碳目标”工作的顶层设计,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和 总体部署。而“N”则包括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十大重点领域和行业的政策 措施和行动,其中包括了发展绿色金融,以扩大资金支持和投资。 第一章 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 05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2021) 据多个国际组织、科研机构测算,中国碳排放峰值将超过100亿吨,而美国碳排放峰 值为57亿吨,欧盟约为44亿吨,而且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的时间,远低于 欧美国家50到70年的时间。中国需要按自身节奏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努力平衡经 济发展与降碳减排,预防和化解转型风险,以实现绿色转型。未来几十年,绿色低碳转型 将嵌入所有经济活动的内核,成为投资、生产、消费和流通等决策的核心逻辑,经济发展 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也将从不可持续的资源高度依赖型转向持续迭代的技术创新型。 “三大功能”“五大支柱”与绿色金融政策预期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绿色金融 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 和工作的意见明确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等具体措施。 实际上,中国是全球首个建立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早在2016年8月, 中国央行等七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确立了中国绿色金 融体系建设的顶层架构。 在此基础上,2021年,中国央行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 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列为重点工作,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 策思路。 “三大功能”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一是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等,引 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碳捕集与封存等绿色创新项目倾斜。二 是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绿色和棕色资产风险权重调整等工具, 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三是推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 展碳期货等衍生产品,通过交易为排碳合理定价。绿色金融领域的“五大支柱”包括完善 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信息报告和披露、在政策框架中全面纳入气候变化因素、鼓励金 融机构积极应对气候挑战、深化国际合作。 3 第一章 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 06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2021) 4 中国央行正在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2021年4月正式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绿色 金融标准,首次将中国绿色债券的标准进行了统一。新版目录主要着眼于应对气候变化 也就是碳减排,同时考虑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要求,且不再将煤炭等化石能源项目纳入 支持范围,更好实现了与国际通行标准的统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如此评价 这项标准“新版目录对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发行绿色债券募集中长期资金,支持绿色 低碳项目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务进行有效评价是中国央行激励约束的重要途径。2018 年7月,人民银行印发相关评价方案,开始对全国金融机构进行绿色信贷业绩评价。 2021年7月实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 融业务正式纳入考核业务的覆盖范围,其评价结果将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等政策和审 慎管理工具。2021年第三季度,央行发布了首批绿色金融标准,包括金融机构环境信 息披露指南及环境权益融资工具两项行业标准,拉开了中国绿色金融标准编制的序 幕,也填补了相关领域绿色金融行业标准的空白。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环境权益融 资工具标准的发布也意味着发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有了行业标准指引,这有利于鼓励 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主动为优质碳减排企业和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2021年,中国在金融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一定 进展。2021年10月底,中国央行牵头完成二十国集团首个可持续金融框架性文件 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这是自2018年之后,G20国家领导人再次就绿色与可持续 金融议题达成重要共识,为协调推动全球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发展,动员私营部门为支持 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动力。此外,推动中欧绿色分类标准趋同取得阶段性进展。 2022年,还有哪些绿色金融政策可期据2021年12月底,中国央行官员在小微企 业金融服务和绿色金融新闻发布会透露一是健全顶层设计,引导和撬动更多资金进入 碳减排领域,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全方位绿色低碳转型。二是推动 标准研制,完善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标准。三是强化信息披露,开展金融机构碳核算, 稳步推进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四是完善激励约束,提升金融系统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内 在动力。五是更好发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定价作用,以更加市场化的方法实现碳 减排。 理解绿色金融、气候投融资、转型金融、ESG等相关概念 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碳达峰、碳中和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 方方面面,其中金融部门更需要在引导资源配置,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主动防范气候 变化带来的相关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一章 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 07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2021) 2021年以来,绿色金融发展展现出新态势、新模式。比如金融监管人士在多个场合 讨论的转型金融。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明确气候投融资是绿 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碳”的背景下,仅仅一年,国内资管机构的ESG(环境、社 会及治理)投资实践显著增加。 那么,如何理解绿色金融、气候投融资、可持续金融、转型金融、ESG投资等相关概 念 简单来说,从中国国内金融监管机构角度看,气候投融资是为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建 立的投融资行为。可持续金融是支持国际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而建立的金融手段和体 系。转型金融主要是为低碳转型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活动,目前尚处初步发展阶 段。ESG投资是将环境、社会、治理三个因素作为投资和资产配置依据的活动。 在中国,绿色金融的涵义已逐渐扩大,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为核心概念,涵盖了 可持续金融、气候金融、转型金融等方面。虽然相关名词较多,但是所有概念本质都是金 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国际上用可持续金融相对多,国内用绿色金融相对多。绿色金融 主要是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据中国人民银 行研究局局长王信透露,绿色金融术语国家标准已完成首轮意见征集。届时,绿色金 融相关术语将得到规范。 具体来看,气候投融资将日益成为绿色金融重要领域。过去,人们都认为绿色产业 只会带来社会效益,企业很难收获经济效益,但未来二者能够结合起来。随着体制机制 政策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也将具备发挥作用的更好基础,过去不具备商业可持续性的项 目,在未来会有更可持续的商业前景。政府的明确承诺能够给市场提供未来技术路线变 化的明确预期,降低在新能源、碳减排、碳捕集等领域投资的不确定性。由此还将为包括 水资源、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很多领域带来新的商业投资机遇。 转型金融为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和业内人士在多个场合中讨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 研究所所长周诚君表示,要在现有绿色金融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转型金融。转型金 融更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可支持碳密集、高环境影响经济活动沿着清晰的路 径向低碳和零碳过渡,因此更具灵活性、针对性和适应性,可更好支持中国大规模的经济 能源结构转型投资需求。 业内普遍认为,绿色金融包含转型金融。北京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饶 淑玲认为,之前绿色金融关注的是直接能产生正向环境效益的绿色企业或绿色项目,属 于绿色金融1.0。当前绿色金融不仅要继续关注绿色产业,还要重点支持棕色产业将其 绝对碳排放降至最低甚至为零,属于绿色金融2.0。所以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不是并列 关系,而是包含和被包含关系。 2020年9月,在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发布的为可信的转型提供融资报告中,转型的 侧重点是如何将现有温室气体排放的轨迹与巴黎协定的目标要求相匹配,也明确指出这 第一章 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 08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2021) 5 是一种气候性的转型。在中国,工业是碳排放的一个重要领域,约占中国总碳排放量的 70,当前还是“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如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就需要帮 助高碳的传统行业转型,基于此,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已经开始研究金融如 何支持经济低碳转型。业界讨论的转型金融的概念,主要是指国内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影 响,运用多元化、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在市场实体经济活动和资产项目上尤其是传统 的碳密集和高风险的市值市场,将实体经济活动和资产项目向低碳零碳转型的一些技 能。 具体来看,转型金融已有落地实践。2021年5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 的国内首批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被业内视为转型金融的一种创新产品。与国际的可持 续发展关联贷款类似,中国可持续发展关联贷款起步,部分中资银行也开始了境内可持 续发展关联贷款的探索。国际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增长迅速,转型债券仍处于起步阶 段。 中国在可持续关联贷款方面也在逐步探索,例如汇丰银行在为海丰国际提供的结 构化抵押贷款解决方案中,引入了可持续发展关联贷款,将融资成本与企业能否实现可 持续发展目标相挂钩,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可持续经营,助力中国经济实现 低碳转型目标。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不断扩大 近年来,绿色金融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监管部门深入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 践,中国成为全球唯一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国家。 2017年以来,国务院批准了6省份多地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包括浙江、江 西、广东、贵州、甘肃和新疆设立了六省(区)九市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探索“自下而上” 的地方绿色金融发展路径。 经过四年的改革实践,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取得一定成效。央行首次通过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1)公布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成绩单称,“各试验 区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数据显示,2020年末六省(区) 九地试验区绿色贷款余额达2368.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比重15.1;绿色债券余额 1350亿元,同比增长66。 根据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截至2020年底,各试验区均成立了绿色金融专营机 构,绿色金融事业部或专营机构总数达238家,较2019年增加了53家,增长28.6;其 中银行业绿色专营机构190家,非银行业绿色专营机构40家,成立专营机构的主体包括 证券公司、保险机构、信托公司、研究机构、担保公司、绿色企业等。 各试验区在试点改革过程中,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优势,摸索出 第一章 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 09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2021) 了许多成功经验。例如,浙江和广东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利用自身雄厚的产业基础和 金融基础,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支持传统产业转型路径。其中,衢州先后开展了绿色金融 “五量”评价系统、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综合责任保险、私募绿色双创金融可转债等40多 项首创性工作。此外,贵州和江西结合自身绿色资源丰富优势,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支持 生态农业、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发展。甘肃贯彻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科学认 识所处地区生态脆弱性特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设立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探索 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业路径。 中国央行曾经明确在试验区开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在2021年4月召开 的第四次联席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强调,各试验区要牢牢抓住强化碳排 放等气候类信息披露的契机,为碳排放信息及其他环境指标的测算与披露创造条件,不 断提高环境信息披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刘桂平还透露,将“适时启动试验区扩容工 作”。202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透露,央行正在指导绿色金融改革创 新试验区的金融机构试编制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并探索开展碳核算,未来将适时推广到全 国。 关于试验区扩容,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生态保 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扩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范围,把生态保护补 偿融资机制与模式创新作为重要试点内容。据21世纪资本研究院了解,全国首批申请 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直辖市,北京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将落地通州副中心, 定位为构建绿色金融国际中心;而重庆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定位为全中国首个省级(直 辖市)碳中和经济体。 第一章 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 10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2021) 02 绿色信贷 与银行业碳中和路线图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2021) 第二章 绿色信贷与银行业碳中和路线图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也在换挡升级。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和产品创新取 得了进展,目前已有的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 信托、绿色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 过去几年,中国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 金融市场之一。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体系下,绿色信贷在绿色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角 色。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 万亿元(单位人民币)。 根据联合国的测算,要实现巴黎协定的气温上升控制目标,全球需要总投资大约 为90万亿美元,中国实现“碳中和”同样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这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绿色 信贷需求。目前,中国绿色信贷产品远未满足碳中和投融资需求。近年来,国内银行一 方面积极探索绿色信贷业务,另一方面纷纷提出银行自身运营方面的碳中和路线图。 银行业也应在碳中和相关的金融服务中找寻业务成长机遇。在与碳中和的要求和 国际实践相比,中国的许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在治理框架、战略目标、实施路径、气 候风险分析、环境信息披露和产品创新能力等方面仍有差距。 实现“双碳”目标带来巨大信贷需求 中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绿色信贷是最重要的绿色金融工具,央行数据显示, 1 12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2021)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4.78 万亿元,同比增长 27.9,高于各项 贷款增速16.5个百分点。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良好。均居世界前列。绿色金融资产 质量整体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远低于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目前绿色信贷在全部 绿色金融产品中的占比仍高达90。目前中国银行提供的绿色信贷占全部对公贷款余 额比重约为10。 碳中和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绿色信贷需求,绿色信贷规模有望迅速得到提升。绿色 金融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将发挥重要作用。根据联合国的测算,要实现巴黎协定的气 温上升控制目标,全球需要总投资大约为90万亿美元,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同样需要 巨量的资金投入。不同研究机构对未来30到40年间实现碳中和所需新增投资需求进 行了不同口径的研究测算。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估算,实现 1.5℃目标导向转型路径需累计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绿色金融委员会测 算,未来三十年内中国在绿色产业目录确定的211个领域内将产生487万亿的绿色低 碳投资需求。综合估算,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战略所需投资大约在150万亿到500万亿 元人民币。 与巨大的投资需求相比较而言,目前绿色信贷产品远未满足相关需求。据中国金融 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碳中和愿景下的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中国银行业目前所提 供的绿色信贷占全部对公贷款余额的比重约为10,但根据估算,未来绿色投资占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应该超过25。因此,绿色信贷作为绿色融资的主要来源,其增 长率将远高于全部信贷的整体增速。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碳中和相关的金融服务中找寻业务成长机遇。一方面银行应 尽快明确自身运营和投融资碳中和目标,设计分步骤、清晰可执行的碳中和路线图;建立 与碳中和目标相适应的治理架构,将绿色与可持续纳入公司治理,构建绿色与可持续组 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另一方面,银行应创新适合于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项目的产品和服 务,推动开展绿色建筑融资创新试点,围绕星级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绿色 建材等领域。探索贴标融资产品创新,积极发展能效信货、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货资产证 券化;探索服务小微企业、消费者和农业绿色化的产品和模式;探索支持能源和工业等行 业绿色和低碳转型所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转型贷款。 创新、多元的绿色信贷产品体系 近年来,发达国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产品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除了传统 的绿色、可持续贷款,能效贷款之外,在公司业务领域还推出了与可持续表现挂钩贷款、 与可持续表现挂钩债券、转型债券、蓝色债券、社会债券、绿色供应链金融产品、绿色 ABS、绿色基础设施REITS、碳金融等产品。在个人绿色金融产品领域,推出了绿色购 2 第二章 绿色信贷与银行业碳中和路线图 13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2021) 车贷款、绿色住房抵押贷款、绿色信用卡和借记卡等。 2021年以来,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在绿色信贷 方面,多家银行基于传统信贷业务创新绿色权益担保方式、研究出台绿色信贷专项补贴 政策、设立授信审批和贷款发放“绿色通道”。 碳金融成为了绿色金融的关键词。2021年11月底,北京绿色交易所升级为国家级 绿色交易所,承担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CCER一级市场也有望重启,相关碳 资产融资产品和业务创新值得期待。2021年12月14日,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决定开展 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并组织编制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气候投融资是绿 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碳金融领域,鼓励试点地方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 提下,稳妥有序探索开展包括碳资产质押贷款等碳金融服务。 目前来看,银行推出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积极性较高,也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绿色 金融产品体系,包括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碳汇、节能环保项目特许经营权、绿 色工程项目收益权、可再生能源补贴等抵质押贷款,以及环境权益回购、保理、托管等金 融产品。 兴业银行从2006年已推出碳金融业务,面向国际碳交易市场清洁发展机制CDM 推出购、售碳代理、碳交易保函、碳资产质押授信等业务。兴业银行配合全国碳市场建设 和重点排放单位融资需求,落地了碳中和债、林业碳汇质押融资等与碳中和相关的产品 创新。例如,兴业南平分行与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国有林场签订林业碳汇质押贷款和远 期约定回购协议,通过“碳汇贷”综合融资项目,为该林场发放贷款。 农业银行与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碳登研发了“农银碳服”系统,为碳排放权 交易企业开立碳排放权交易银行账户,提供综合资金结算服务,帮助企业进入中碳登系 统进行碳交易。 中国银行湖州市分行以“碳效码”评价结果为依据,联合湖州市经信局联合推出了 “工业碳惠贷”服务方案方案将企业“碳效码”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因素纳入授信全流 程,旨在通过采取差异化的利率定价、授信额度、贷款规模等措施,引导信贷关键资源向 绿色低碳方向倾斜。 华夏银行承接的世界银行“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融资创新项目”,通过引入结果导向 型贷款管理工具,创新性地将资金支付与项目实施的环境效益相关联,在平衡子项目的 经济效益和可量化的环境效益后确定贷款条件。 汇丰银行2021年在为航运物流集团海丰国际提供的结构化抵押贷款解决方案中, 适时引入了可持续发展关联贷款,将融资成本与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相挂钩, 激励客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可持续经营,从而助力中国经济实现低碳转型。汇丰 银行指出,可持续发展关联贷款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产品,相较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 具备更灵活的调整策略,将为企业可持续经营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工具,注入新的动力。 第二章 绿色信贷与银行业碳中和路线图 14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2021) 可持续发展关联贷款是一个新兴的绿色金融产品。可持续发展关联贷款是指任何 能激励借款人达成事先设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贷款工具和备用融资方式,如担保额 度、保证额度和信用证。贷款人可根据借款人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表现调整预先设定的 息差。 简言之,企业通过完成预先设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或ESG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即可 获得贷款利率优惠。对于企业而言,既实现了环保目标,又能降低融资成本,可谓双赢。 此外,中国转型金融产品刚刚起步,转型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延伸,更关注高 碳“棕色”产业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融资需求。钢铁、建材、石化、化工、造纸、化纤、纺织等 高碳行业是转型金融支持的重点行业。转型金融在分类和标准上更为灵活,可以为更大 规模和范围的经济结构转型提供金融支持。此外,转型金融以碳足迹为基础依据,能够 实现减排成本在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合理分配,更大范围地推动绿色转型。 中国主要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践 近年来,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增长显著。据21世纪资本研究院梳理, 六家大型商业银行截至2020年末绿色贷款余额达6.27万亿元。其中,工商银行绿色贷 款规模保持同业领先。截至2020年末,工商银行投向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绿色贷款 余额1.85万亿元。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报告期末的绿色 贷款余额分别为1.51万亿元、8967.98亿元、1.34万亿元、3629.09亿元、2809.36亿 元。此外,2020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均出资参与投资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助力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3 第二章 绿色信贷与银行业碳中和路线图 15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2021) 根据9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2020年定期报告的数据显示,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期 末绿色信贷余额超过了2000亿元,居于领先位置。 2021年上半年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又有新变化。根据21世纪资本研究院梳理, 上半年六大行绿色信贷总规模已突破7万亿元,四家大行的绿色信贷规模超过万亿元。 具体来看,工商银行上半年绿色信贷规模高达21544.58亿元,为六大行榜首。农业 银行和建设银行绿色信贷均破万亿,分别为17639万亿元和1.57万亿元。中国银行未 明确披露上半年绿色信贷详细数据,在该行发布会上,据中国银行行长刘金介绍,2021 年首次突破万亿元。 此外,六大行综合利用信贷、债券、租赁、信托等金融工具,积极探索绿色金融的创新 产品。从2021年上半年的相关案例来看,各家银行不断发展出新型绿色金融产品与服 务,部分已在市场形成规模。 据21世纪资本研究院梳理,六大行绿色信贷的资金流向主要覆盖了清洁能源、绿色交 通项目。此外,六大行加强对“两高”行业的投融资管控,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相关贷款规模占比均有下降。其中,工商银行对钢铁等多 个高碳行业实行“总量控制、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邮储银行印发风险政策与风险限额方 案,加强行业限额管理,对钢铁、煤炭、煤电等“两高一剩”行业进行限额管控。 外资银行方面,依托母行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近年来,在华外资银行积极拓展绿 色信贷业务。目前这类业务整体规模尚未有较为全面的数据披露。本报告仅摘取了部 分在华外资银行的相关战略和典型案例。 2021年9月9日,汇丰银行对外宣布,为一家能源类国有企业成功发放一笔碳排放 权关联贷款。据了解,这是外资银行首个碳排放权关联贷款,也是外资银行在碳金融创 新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1 汇丰中国协助天津长城滨银汽车金融有
点击查看更多>>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