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中信博 王士涛 人工智能光伏跟踪系统的实证数据研究
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TO王士涛《光伏智能跟踪系统技术要求及标准化需求分析》
太阳能光伏跟踪支架推杆系统解决方案
光伏跟踪支架基础知识
大尺寸组件,跟踪器解决方案
中信博新一代人工智能光伏跟踪解决方案白皮书
逆变器与跟踪支架智能联控技术SDS(智能跟踪算法)白皮书
东方证券-中信博(688408)站在全球化的拐点,打造跟踪支架的中国名片-200923
中信博-新型BIPV系统屋顶光伏系统解决方案
双面组件跟踪系统的技术经济性表现-cell press -joule
针对Tiger高效组件的跟踪系统解决方案-中信博王士涛
【PVPMC】中信博-王士涛-双面组件跟踪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智能井盖解决方案
光伏支架设计方案受力计算书-参考[1]
大型光伏电站扰动区支架基础选型的探讨
屋面支架方案-常用配件(导轨)
屋面支架方案-常用配件(横梁)
屋面支架方案-常用配件(前底座)
屋面支架方案-安装节点图(二)
屋面支架方案-常用配件(后底座)
屋面支架方案-安装节点图(一)
资源描述:
0 引言太阳能被广泛应用于蓄电池充电系统、 水泵、 家用电源和卫星能源等领域 [ 1 - 4 ] 。但是 , 光伏发电系统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其价格昂贵而发电效率却较低 ,这已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所有的光伏系统都希望电池阵列在同样日照、 温度的条件下输出尽可能多的电能 , 以提高其发电效率 , 这也就是理论和实践上的太阳能电池阵列的最大功率 点 跟 踪MPPT (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 [ 5 - 6 ] 。太阳能光 电应用的日益普及加速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 研究。目前 , 国内外已经提出了多种 MPPT 算法。扰动观察法由于实现简单 , 需要测量的参数少 , 是目前光伏系统中最为常用的 MPPT 方法 , 但是该方法在系统达到最大功率点后 , 会在其左右振荡 , 造成较大的能量损耗 , 尤其是在气候条件变化缓慢时 , 情况更为严重 [ 7 - 9 ] 。基于此 ,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占空比扰动法 , 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扰动观察法的不足 , 能够同时提高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1 扰动观察法光伏发电系统实际中常用的 MPPT 法的基本思想都是调整系统的输出电压 , 从而达到系统最优工作点。在最大功率点跟踪过程中 , 就是要不断调整输 出电压 , 使得 dP /dU = 0 ( P 表示光伏系统输出功率 , U 表示光伏系统输出电压 ) 。扰动观察法 [ 10-11 ] 跟踪情况的示意图如图 1 所示。扰动观察法的动态跟踪过程为 , 假设工作点在 U 1 处 ,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为 P 1 , 如果使工作点移到 U 2 =U 1 + Δ U , 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为 P 2 , 比较 P 1 与 P 2 可得 P 2 >P 1 , 说明输入信号差 Δ U 使得输出功率变大 , 工作点位于最大功率点的左边 , 继续增大电压 , 使工作继续朝向右边即 P max 的方向变化。如果工作点超过了 P max 到达 U 4 , 此时若再增加电压 , 使工作点移 到U 5 = U 4 + Δ U , 则比较可得 P 4 < P 5 , 说明工作点在 P max的右边 , 因此需要改变输入信号变化的方向 , 每次减去 Δ U , 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 , 直到找到最大功率点。文献 [ 10 ] 中提出了对光伏电池输出的电流进行扰动来实现最大功率点的跟踪 , 其 思 想 是 一 样 的 。运 用扰动观察法对最大功率进行扰动时 , 当到达最大功率点 P max 附近后 , 其扰动也不会停止 , 这样系统的工作点只能在最大功率点附近振荡运行 , 导致部分功率的损失 , 此外 , 初始值和跟踪的步长对跟踪的精度和速度都有较大的影响 , 有时会发生程序运行中的失序 ( 误判 ) 现象。2 占空比扰动法在光伏系统的应用中 , 光伏阵列和负载之间的接口通常采用 PWM 型的 DC/DC 变换器和 DC/AC逆变器 , 在这种电路的拓扑结构中 , 占空比 D 就是可以控制的变量。文献 [ 12 ] 提出了一种基于 PV 光伏阵列输出功率与占空比之间关系的 MPPT 法 占空比扰动法。利用占空比扰动法的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 2 所示。 MPPT 控制器通过调整 PWM 信号的占空比 D 来调节变换器的输入 / 输出关系 , 从光 伏 并 网 发 电 系 统 最 大 功 率跟 踪 新 算 法 及 其 仿 真栗秋华 , 周 林 , 刘 强 , 张 凤 , 武 剑( 重庆大学 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重庆 400044 )摘要 根据光伏阵列的特性 , 开发了光伏阵列的通用仿真模型 , 该模型可以模拟任意日照和温度下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分析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的算法 , 针对最常用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 扰动观察法的不足 , 提出了一种新的最大功率跟踪的新算法。在 Matlab /Simulink 下进行了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光伏电池输出非线性的问题 , 有效地避免跟踪的偏差 , 能够准确地跟踪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点 , 有效地提高光伏电池的输出效率 ,其动态响应速度快 , 使光伏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关键词 最大功率跟踪 ; 光伏发电系统 ; 扰动观察法 ; 开关占空比中图分类号 TM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6047 ( 2008 ) 07 - 0021- 04收稿日期 2007 - 03 - 20 ; 修回日期 2007 - 08 - 29电 力 自 动 化 设 备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Vol.28 No.7Jul. 2008第 28 卷第 7 期2008 年 7 月图 1 扰动观察法跟踪情况示意图Fig.1 Tracking of perturb-and-observe methodPO UU1 U 2 U 3 U 4 U 5U m axP 1P 2 P 3 P 4P 5P m ax第 28 卷电 力 自 动 化 设 备图 2 利用占空比扰动法的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框图Fig.2 Block diagram of PV systemwith duty cycle perturb method光伏电池 变换器 负载MPPT 控制器DP而实现阻抗匹配的功能。因此 , 占空比 D 的大小决定了光伏电池输出功率 P 的大小。图 3 为 P- D 关系的示意图 [ 12 ] , 从图中不难发现 ,P- D 的关 系 与 P- U 的 关 系 相 似 , 并 且 当 dP /dD=0时 , 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 , 因此扰动观察法的原理仍然适用。占空比扰动法通过当前功率与前一时刻的功率比较 , 从而决定占空比的增加和减少。这种方法直接把占空比作为控制参数 , 只需要一个控制循环 , 从而减少了控制器设计的难度。3 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占空比扰动法在占空比扰动观察法中 , 调整占空比 D 时仍然存在着调整步长大小的选择问题。如果步长过小 ,跟踪时间就会拉长 , 从而影响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反之 , 如果步长过大 , 输出功率的波动就会加大 , 其平均值大大小于最大值 , 从而使系统的稳态误差变大。这里通过引入一个步长 λ 的自动在线调整器来解决上述问题。步长 λ 的自动在线调整器的表达式如式( 1 ) 所示 λ ( k+1 ) = εΔ P / λ ( k ) ( 1 )式中 λ ( k ) 为占空比 D 的调整步长 ( 0 < λ ( k ) ≤ 1 ) ;Δ P = P ( k ) - P ( k- 1 ) , 表示功率变化的大小 ; ε 为一个常数。改进的自适应占空比扰动算法的程序流程图如图 4 所示。图中 t 表示系统设定的门限值 , 决定了控制器的跟踪精度 , 当 Δ P < t 时 , 认为系统已经达到最大功率点的临近区域 , 不再需要调整占空比 D ; η 变量为步长 λ 的符号位 , 决定占空比 D 的变化方向 , 取 1和 - 1 。 当功率减小时 η 取反 , 反之 η 不变 ; 常量 ε 决定了自动在线调整器的柔韧性。 ε 越大 , 调整器的反应越灵敏。常量 λ 和 ε 需要根据实际的控制要求与系统特性决定取值。4 仿真研究4.1 太阳能电池的建模与仿真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如图 5 所示。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满足 I =I L - I d = I L - I o exp qAkT ( U+ IR s“ ) - 1 ( 2 )I o =I orTT r ’3exp qE GOBk 1Tr- 1T ’“ ( 3 )I L = [ I SCR + K I ( T- 298 ) ] S1000 ( 4 )式中的符号说明如表 1 所示。根据式 ( 2 ) ( 3 ) 和 ( 4 ) 的数学模型 , 利用 Matlab /Simulink 仿真工具 , 建立了光伏电池的通用仿真模型 , 图 6 为光伏电池 Simulink 仿真模块的内部结构和封装模型。其中 T 、 S 和 U 分别表示环境温度、 日照强度和光伏阵列的工作电压。该模型可以模拟任何环境温度和日照强度下光伏电池的输出。利用该模型模拟的典型的太阳能电池 P- U 曲线如图 7 和图 8 所示。图 3 P- D 关系示意图Fig.3 P- D relationshipPO DdPdD >0MPP dPdD = ’0dPdD <0GTIR sI d UI L图 5 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Fig.5 Equivalent circuit of photovoltaic cell符号 描述 单位 数值I 光伏电池输出电流 AU 光伏电池输出电压 VI o 光伏电池暗饱和电流 AT 光伏电池表面温度 Kk 波尔滋曼常数 1.38 10 - 23q 单位电荷 1.6 10 - 19K I 短路电流的温度系数 A/KS 日照强度 W/m 2I S C R 标准测试条件下光伏电池的短路电流 AI L 光电流 AE G O 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 JT r 参考温度 KI or T r 下的暗饱和电流 AR sh 光伏电池的并联等效电阻 ΩR s 光伏电池的串联等效电阻 Ω表 1 太阳能电池等效模型的符号说明Tab.1 Parameter definitions ofphotovoltaic cell model读取 U ( k ) 和 I ( k )计算 P ( k )Δ P =P ( k ) - P ( k- 1 )Δ P <t Δ P >0 在线调整 λ ( k+1 ) = εΔ P / λ ( k )D ( k+1 ) =D ( k ) + λ ( k+1 ) * ηP ( k- 1 ) =P ( k )η =- ηNNYY图 4 改进的自适应占空比扰动算法程序流程图Fig.4 Flowchart of improved adaptiveduty cycle perturb algorithm4.2 自适应占空比扰动法仿真研究4.2.1 仿真原理光伏电池在一定温度、 日照强度下的输出特性示意图如图 9 所示。特性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点。每一点都对应着从电池处获得的功率 , 即图中 OI M MU M 所围成的面积 , 当调节负载电阻的阻值 R L 时 , 总可以找到一点 M , 对应着 P M 最大。 MPPT 就是完成阻抗的匹配任务。图 10 中的负载为一个电阻 R 和一个开关 S K , 开关受到一个恒频的 PWM 信号的控制 , 其占空比 D , 当 D= 0 时 , 开关S K 断开 , 则相当于开路 ; 当 D = 100 % 时 , 开关 S K 闭合 , 则相当于负载 R L = R , 这样就实现了负载 R L 的可调 , 其与占空比之间的关系近似为R L = R / D ( 5 )U=I R L = I R / D ( 6 )对图 6 中的光伏电池的模型进行修改 , 就得到了如图 11 所示的以温度 T 、 日照强度 S 、 固定负载值R 和占空比 D 为输入量的模型。利用图 11 所示模型建立最大功率跟踪的仿真系统 , 系统结构图如图 12 所示。 MPPT 控制的算法用 M 文件编写的 S 函数实现 , 分别建立基于固定步长的占空比扰动算法和改进的自适应占空比扰动算法的 S 函数 mpptconstant 和 mpptadaptive 。图 12 中 S 函数的输入信号为光伏电池当前输入功率 P ( k ) 和前一时刻功率 P ( k- 1 ) 之差 , 其输出量为占空比 D 的调整量 ; 设置日照强度 S 在 3 s 时由栗秋华 , 等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新算法及其仿真第 7 期图 12 MPPT 控制仿真模型Fig.12 Simulation model of MPPT control+-mpptadaptiveS- Function++ScopeSubsystem1S ( W/m 2 )T ( ℃ )DRIPDDU25T1.568RSTransport Delay350 15 25P/WU / V5 10 2070 T=273 K图 8 不同温度下光伏阵列的 P- U 曲线Fig.8 Power-voltage curves of photo-voltaic array fo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1 000 W/m 2 )T=298 KT=328 KT=348 KT=373 K350 15 25P/WU / V5 10 2070S=200 W/m 2S=400 W/m 2S=600 W/m 2S=800 W/m 2S=1 000 W/m 2图 6 光伏电池模型的内部结构及其 Simulink 封装Fig.6 Interior structure of photovoltaiccell and its Simulink model2S ( W/m 2 )3T ( ℃ )1I1US ( W/m 2 )T ( ℃ )I LI LT ( ℃ ) U 0U 0T ( ℃ )AU tU tU tU o I oI oI L+-0.545 6R s Product++Product2Product1U tUK 1k1IScope1Scope2P 光伏电池仿真模型US ( W/m 2 )T ( ℃ )IP图 7 不同光照下光伏阵列的 P- U 曲线Fig.7 Power-voltage curves of photo-voltaic array for differentinsolations ( 25 ℃ )PWMR LIUS K图 10 简单光伏系统示意图Fig.10 Simplified PV system图 11 改进后的 PV 模型图Fig.11 Improved PV modelS ( W/m 2 )T ( ℃ )1I3DS ( W/m 2 )T ( ℃ )I LI LT ( ℃ ) U 0U 0T ( ℃ )AU tU tU tU o I oI oI L+-0.545 6R sProduct++Product2Product1U tU K1k1IScope1Scope2P4RRDR LR L Product33U12图 9 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示意图Fig.9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PV cellIO UI MU MM ( 最大功率点 )一般负载线一般负载线最佳负载线第 28 卷电 力 自 动 化 设 备600 W/m 2 突然变为 1 000 W/m 2 , 图中用一个跳变函数实现 ; 设置环境温度为 25 ℃ 。在仿真过程中设置仿真最大步长为 0.02 s , 运行时间为 6 s 。4.2.2 仿真结果与分析在仿真中设置固定步长占空比扰动算法的步长为 λ =1 % 和 λ =0.1 % 2 种情况 , 仿真结果分别如图13 和图 14 所示。运用改进的自适应占空比扰动算法设置参数为 λ =0.1% 、 ε =0.000 1 , 得到的仿真波形如图 15 所示。比较 2 种方法的仿真结果可以发现 图 13 中跟踪速度快、 动态稳定性较好 , 但达到稳态后波形有一定的波动 , 说明其稳定误差比较大 ; 图 14 中响应速度比较慢 , 动态性能较差 , 当达到稳态后波动较小 ,稳态性能好 ; 图 15 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都很好。这说明固定步长的占空比扰动算法 , 如果步长较大则动态性能好而稳态性能较差 ; 如果步长较小则稳态性能较好而动态性能较差 ; 如果采用自适应占空比扰动算法则有利于克服固定占空比扰动算法的缺点 , 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5 结论提出了一种新的 MPPT 算法 改进的自适应占空比扰动算法 , 该方法可以克服固定步长占空比扰动算法的缺点 , 在保证稳态误差较小的情况下 , 可以实现最大功率点的快速跟踪 , 从而使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在仿真研究中 , 结合光伏电池的物理数学模型构建了光伏电池仿真模型 , 该模型可以模拟任意日照强度 和 温 度 下 光 伏 电 池 的 输 出 特性。在光伏电池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 建立了所提出算法的仿真模型。理论和仿真研究证明 , 运用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光伏电池非线性的特性 ,有效地提高光伏系统的效率 ,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参考文献 [ 1 ] OHNISHI M , TAKEOKA A. Advanced photovoltaic technologiesand residential applications renewable energy [ J ] . System SolarEnergy , 1998 , 63 ( 5 ) 275 -282.[ 2 ] KITANO T , MATSUI M , XU D H. Power sensor - less MPPT con-trol scheme utilizing power balance at DC link - system design toensure stability and response [ C ] ∥ Pro 27th Annu Conf IEEEInd Electron. San Francisco , USA IEEE , 2001 1309 -1314.[ 3 ] MATSUI M , KITANO T , XU D. A simple maximum photovoltaicpower tracking technique utilizing system inherent limit cyclephenomena [ C ] ∥ Pro 38th Annu Ind Appl Conf. Seattle ,Wash , New York [ s.n. ] , 2003 2041 -2047.[ 4 ] LIM Y H , HAMILL D C. Simpl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for photovoltaic arrays [ J ] . Electron Lett , 2000 , 36 ( 12 ) 997 - 999.[ 5 ] BOSE B K , SZEZESNY P M , STEIGERWALD R L. Microcon-troller control of residential photovoltaic power conditioning sys-tem [ J ] . IEEE Trans Ind Applicat , 1985 ( IA - 21 ) 1182 - 1191.[ 6 ] WALKER G. Evaluating MPPT converter topologies using aMatlab PV model [ J ] . J Elect Electron Eng , 2001 , 21 ( 1 ) 49-56.[ 7 ] HUA C , LIN J , SHEN C. Implementation of a DSP - controlledphotovoltaic system with peak power tracking [ J ] . IEEE TransInd Electron , 1998 , 45 ( 16 ) 99 - 107.[ 8 ] HUSSEN K H , MUTA I , HOSHINO T , et al. Maximux photo-voltaic power tracking an algorithm for rapidly changing atmos-pheric condition [ J ] . IEEE Pro Genner Transm Distiv , 1995 , 142( 1 ) 59 - 64.[ 9 ] van DYK E E , GXASHEKA A R L , MEYER E L. Monitoringcurrent voltage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voltaic modules [ C ] ∥Conf Rec 2002 IEEE Photovoltaic Specialists Conf. Baton Rouge ,Louisiana IEEE , 2002 1515 - 1519.[ 10 ] XIAO Weidong , DUNFORD W G. A modified adaptive hillclimbing MPPT method for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s [ C ] ∥2004 35th Annual IEEE 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 -rence. Aachen , Germany IEEE , 2004 1957 - 1963.[ 11 ] ARAB A H , DISS B A , AMIMEUR R , et al. Photovoltaic sys-tems sizing for algeria [ J ] . Solar Energy , 1995 , 54 ( 2 ) 99 - 104.[ 12 ] KOUTROULIS E , KALAITZAKIS K , VOULGARIS N C. Deve-lopment of a microcontroller - based , photovoltaic maximum powerpoint tracking control system [ J ] . 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Electronics , 2001 , 16 ( 1 ) 46 - 52.( 责任编辑 李 玲 )作者简介 栗秋华 ( 1983- ) , 男 , 河北石家庄人 , 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规划方面的研究 ( E - mail liqiuhua831118@ yahoo.com.cn ) ;周 林 ( 1961- ) , 男 , 四川隆昌人 , 教授 ,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 ;张 凤 ( 1982- ) , 男 , 四川泸州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 ;武 剑 ( 1983- ) , 男 , 山西霍州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450 6P out/Wt / s2 475图 13 固定步长为 1 % 的仿真波形Fig.13 Simulative waveform withfixed step ( λ =1 % )6030450 6P out/Wt / s2 475图 14 固定步长为 0.1% 的仿真波形Fig.14 Simulative waveform withfixed step ( λ =0.1% )6030450 6P out/Wt / s2 475图 15 自适应占空比扰动算法仿真波形Fig.15 Simulative waveform with adaptiveduty cycle perturb algorithm6030Simulative research of MPPT for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LI Qiuhua , ZHOU Lin , LIU Qiang , ZHANG Feng , WU Jian( Chongqing University , Chongqing 400044 ,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its character , a versatile simulation model of photovoltaic array is developed ,which can simulate the output characteristics under any sunshine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TheMPPT (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 algorithms of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are analyzed , basedon which a MPPT algorithm is presented to improve the widely used perturb - and - observe method.Its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simulated with Matlab /Simulink.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 theimproved MPPT algorithm can solve the non - linear output problem of the photovoltaic powersystem , avoid tracking deviation and enhance output efficiency. Its fast response speed improves the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of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Key words MPPT ;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 perturb-and-observe method ; duty cycle0 引言在现代交流电力传动系统中 , 解耦控制是实现感应电机高性能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如磁场定向控制 [ 1-3 ] 、 微分几何控制 [ 4-5 ] 、 逆系统控制 [ 6-10 ] 和直接反馈线性化控制 [ 11 ] 等 , 本质上都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解耦控制。在交流感应电机的解耦控制系统设计中 ,一般采用的感应电机模型是以定子电压分量为控制量的四阶微分方程 ( 磁场定向坐标系 ) 。由于模型的阶数高、 变量之间的耦合强 , 反馈线性化解耦设计较复杂 , 转速和磁链调节器的参数整定也比较困难。而且因为是以电压分量为控制变量 , 解耦变频调速系统的实现也只能由电压量来产生脉宽调制 ( PWM )信号 , 实时计算量较大 , 对处理器的性能要求较高 ,一般需采用计算能力较强的数字信号处理器 ( DSP )才能满足系统实现的要求。针对以定子电压分量为控制变量的交流感应电机解耦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 现提出一种采用电流控制电压源逆变器 驱 动 的 感 应 电 机 逆 解 耦 控 制 方法。在转子磁链坐标系下 , 通过对感应电机模型的合理近似 , 将以定子电压分量为控制变量的感应电机四阶模型降阶成以定子电流分量为控制量的二阶模型。然后 , 采用状态反馈线性化的方法求得感应电机的逆系统 , 将逆系统与感应电机模型联接组成伪线性系统。将多变量、 非线性、 强耦合的感应电机动态解耦成转速与转子磁链 2 个一阶子系统。在此基础上 , 设计了一种积分比例 ( IP ) 控制器 , 用这种改进的比例积分 ( PI ) 控制器对解耦后的转速与转子磁链子系统 进 行 闭 环 控 制 。 系 统 实 现 时 , 采 用 滞 环 比 较电 流 跟 踪 PWM 控制逆变器的导通与关断 , 使调速系统获得了快速的动态响应性能。电 流 控 制 电 压 源 逆 变 器 驱 动 的感 应 电 机 逆 解 耦 控 制张兴华 , 沈 捷( 南京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 江苏 南京 210009 )摘要 在转子磁链坐标系下 , 以电流控制电压源逆变器供电驱动电机运行。通过在电流内环采用高增益控制器 , 感应电机模型中的 2 个定子电流分量可近似为定子参考电流 , 从而可忽略定子电流动态特性的影响 , 将以定子电压为控制量的感应电机四阶模型降阶成以定子电流为控制量的二阶模型。采用状态反馈线性化方法求得感应电机的逆系统 , 将多变量、 非线性、 强耦合的感应电机动态解耦成转速与转子磁链 2 个一阶子系统。在此基础上 , 设计一种积分比例 ( IP ) 控制器对解耦子系统进行闭环控制。电流内环采用滞环比较器 , 直接获得 PWM 信号 , 控制逆变器实现电流跟踪 , 从而使调速系统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性能。仿真结果验证所提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关键词 感应电机 ; 逆系统 ; 电流控制 ; 电压源逆变器 ; 解耦控制中图分类号 TP 13 ; TM 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6047 ( 2008 ) 07 - 0025- 04收稿日期 2007 - 01 - 23 ; 修回日期 2007 - 09 - 03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06KJB510040 )电 力 自 动 化 设 备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Vol.28 No.7Jul.2008第 28 卷第 7 期2008 年 7 月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