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2018 PDIECTR63149-2018 Landusageofphotovoltaic(PV)farms.Mathematicalmodels.
2018-04:方阵面辐照度计算
2018-03:综合评价体系
2016-CPVC16:限功率运性条件下PR值的计算
2017-04:IEC技术标准概述
1986-07:光伏电源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_王斯成
2015-04:光伏方阵占地数学模型和计算实例_上_王斯成
2015-05:光伏方阵占地数学模型和计算实例_下_王斯成
1999-02-17-20页太阳能:西藏20kW光伏电站建设
1996-12期太阳能:满城县岭西中学太阳能示范工程
2005-2月:蓄电池剩余容量SOC数学模型探讨和在线测试仪的开发
2015 并网光伏电站性能检测与质量评估技术规范(王斯成)V3(认证规范版)
资源描述:
SOLAR ENERGY 04/2018 19 各类光伏方阵面辐照度的计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 王斯成 收稿日期 2018-03-30 通信作者 王斯成,男,硕士、研究员,自 1982 年起从事光伏发电系统及平衡部件方面的研究开发。jikewsch163.com 光伏方阵有多种运行方式,如固定安装、单轴太阳跟踪、双轴太阳跟踪等,正确计算光伏方阵 面任意时刻的辐照度,从而正确计算光伏方阵面上的辐射量始终是困扰光伏系统设计人员的课 题。本文从太阳和地球的运行规律及基本的球面三角关系推导出了不同光伏方阵运行方式下的 数学模型,为正确计算不同运行方式下光伏方阵面包括背表面的辐照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使 光伏系统的设计者能够正确、方便地计算不同光伏方阵面的辐射量和光伏系统的发电量。 太阳入射角;地平坐标系;赤道坐标系;太阳跟踪器;光伏方阵面辐照度 摘 要 关键词 0 引言 对于倾斜光伏方阵面辐射量的计算,国内外 已有很多研究,但是绝大多数文献仅限于简单的 固定方阵 [1,2] ,虽然也有对于太阳跟踪方阵的研 究 [3] 被RetScreen采用,但并未系统地对不同 坐标系的太阳跟踪器进行定义和区分,也没有对 于各种光伏方阵和太阳跟踪器给出完整的方阵面 辐照度计算的数学模型。本文在文献[4]的基础 上,对地平坐标系和赤道坐标系太阳跟踪器进行 了定义和分类,从太阳和地球的运行规律及球面 三角的基本原理推导出了不同坐标系下方阵面太 阳入射角、方阵倾角和方阵面辐照度的完整计算 方法和计算公式,为正确计算光伏方阵面包括 背表面辐照度和辐射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基本定律 为了推导光伏方阵面辐照度的数学模型,必 须先了解下面几个基本定律球面三角边的余弦 定律、太阳辐射的直散分离原理、太阳高度角的 计算公式和太阳入射光的余弦定律。 1.1 球面三角边的余弦定律 球面三角边的余弦公式 [5] 可用文字表达为 球面三角形任意边的余弦等于其他两边余弦的乘 积加上这两边的正弦及其夹角余弦的连乘积。 图1为球面三角形的边角示意图,其中,a、 b、c代表边,A、B、C代表角。 边a的余弦定律为 cosacosbcoscsinbsinccosA 1 图 1 球面三角形的边角示意图 A B b c a C 技术产品与工程 SOLAR ENERGY 04/2018 20 1.2 余弦定律 余弦定律为任意倾斜面的辐照度同该表面 法线与入射线方向之间夹角的余弦成正比。图2 为太阳直接辐照度的关系图,其中,S H ′为水平 面的太阳直接辐照度;S D ′为太阳直接辐照度; S T ′为倾斜方阵面的太阳直接辐照度;θ为任意时 刻太阳直射光的入射角;θ Z 为太阳天顶角,是太 阳射线与天顶轴的夹角;α为太阳高度角,是太 阳射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范围在0° ~ 90°;Z为光 伏方阵倾角。 由图2可推导 S T ′ S D ′cosθ 2 S H ′ S D ′cosθ Z S D ′sinα 3 所以, S D ′ S H ′ 4 sinα 1.3 太阳高度角的公式 太阳高度角α的表达式可由球面三角原理导 出 [3] 。图3为太阳高度角和地平面的关系图,其 中,与水平面垂直的轴是天顶轴,天顶轴和太阳 射线在天球上可以组成一个球面三角形。根据球 面三角边的余弦定律见式1,可以导出太阳高 度角α的正弦公式见式5 [3] 。 图 2 太阳直接辐照度的关系图 图 3 太阳高度角和地平面的关系图 由于 a太阳天顶角θ Z , θ Z 90˚ - α, b90˚ - φ, c90˚ - δ, Aω; 所以 cosasinα, cosbsinφ, sinbcosφ, coscsinδ, sinccosδ, cosAcosω; 因此,代入式1,可以导出太阳高度角α 的正弦表达式为 sinα 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 5 式中,φ为当地纬度0˚~ 90˚,是所在地法 线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有北纬、南 纬之分;ω为时角地球自转一周360˚,24 h, 即15˚/h或1˚/4min,正午为零,上午为正,下午 为负;δ为太阳赤纬角,是阳光射线与赤道平面 的夹角,太阳照射到北半球时为正,照射到南半 球时为负,春秋分时为零,一年中太阳赤纬角的 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 著名的计算太阳赤纬角的Cooper方程为 S D ′ S D ′ θ N θ Z Z S T ′ S H ′ 方阵法线 光阵法线 α A b c a φ δ 天顶轴 技术产品与工程 SOLAR ENERGY 04/2018 21 δ23.45sin 360284N 6 365 式中,N为从1月1日起算的天数。 S T ′ S H ′cosθ 10 sinα 倾斜方阵面上的散射辐照度D T ′可表达为 D T ′ D H ′1cosZ ′ 11 2 式中,D H ′为水平面的散射辐照度;Z ′为任 意时刻的光伏方阵倾角0˚~ 90˚。 倾斜方阵面上的地面反射辐照度R T ′可表示为 R T ′ ρQ H ′1– cosZ ′ 12 2 式中,ρ为地面反射率;Q H ′为水平面的总 辐照度。 由上面的公式可知,光伏方阵面上所接收 到的散射辐射和地面反射被认为是各向同性的, 与太阳光的入射角度无关。而光伏方阵所接收到 的天空散射与光伏方阵面的视天空比例有关光 伏方阵水平向上,光伏方阵倾角Z为0°,视天 空为100,D T ′D H ′;光伏方阵水平向下,Z为 180°,cos Z-1,视天空为零,D T ′0;方阵垂直 安放,则Z为90°,视天空为50,D T ′1/2D H ′。 同样,光伏方阵所接收到的地面反射与光伏方阵 面的视地表比例有关,不再赘述。 由式9~式12,光伏方阵面总辐照度可 描述为 [1] Q T ′S T ′D T ′R T ′ S H ′cosθ D H ′1cosZ′ ρQ H ′1– cosZ′ sinα 2 2 13 由此可知,光伏方阵面总辐照度的计算需要 5个变量水平面的总辐照度Q H ′;水平面的太 阳直接辐照度S H ′;水平面的散射辐照度D H ′;任 意时刻太阳直射光的入射角θ;任意时刻的光伏 方阵倾角Z′。 1.5 关于倾斜面散射辐射计算模型的特别说明 上述散射辐射模型假设天空散射各向同性, 但经过实际测量和验证,该假设仅适用于低辐照、 多云和阴天情况,而对于晴朗天气,应当采用各 向异性的散射辐射模型。而对于各向异性的散射 ]] 图 4 一年中太阳赤纬角的变化图 N S 夏至 δ23.45° 春、秋分δ0° 冬至 δ-23.45° 技术产品与工程 1.4 直散分离原理 [1] 水平面和倾斜面上所接收到的辐射量均符合 直散分离原理,即总辐射等于直接辐射与散射辐 射之合,只不过水平面所接收到的辐射量没有地 面反射分量,而倾斜方阵面上所接收到的辐射量 包括地面反射分量。 光伏方阵面上所接收到的全部辐射量的公式 为 Q H S H D H 7 Q T S T D T R T 8 式中,Q H 为水平面接收到的日总辐射量; S H 为水平面接收到的日直接辐射量;D H 为水平 面接收到的日散射辐射量;Q T 为倾斜方阵面接 收到的日总辐射量;S T 为倾斜方阵面接收到的日 直接辐射量;D T 为倾斜方阵面接收到的日散射 辐射量;R T 为倾斜方阵面接收到的日地面反射 辐射量。 同理,倾斜方阵面上的总辐照度Q T ′可表达 为 [1] Q T ′S T ′D T ′R T ′ 9 式中,D T ′为倾斜方阵面上的散射辐照度; R T ′为倾斜方阵面上的地面反射辐照度。 由式2和式4可得 SOLAR ENERGY 04/2018 22 辐射模型,主要有Hay模型 [6] 、Klucher模型 [7] 和Perez模型 [8-9] 被PVSyst采用,杨金焕也有 相关论文述及 [10-11] 。 到底采用各向同性还是各向异性模型,以及 到底采用哪一种各向异性模型,并不是本论文的 研究重点,设计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需 要选择采用哪种模型。 即使采用各向异性散射模型,仍然需要获得 本文1.4节所列出的相关变量,主要散射辐射各 向异性模型的公式如下 1 Hay模型 [6,8,10] D T ′ D H ′ K cosθ 1 1cosZ′1–K sinα 2 14 式中,K为地面日总辐射量与大气层上界日 辐射量之比复合大气透明度。K可用式 15 求得 K Q H 15 Q 0 式中,Q 0 为大气层上界日总辐射量。 Q 0 86400 πλS 0 ω r sinφsinδcosφcosδsinω r 16 式中,S 0 为太阳常数 1367 W/m 2 ;λ为日 - 地距离变化引起大气层上界太阳辐照度的修正 值。 λ1 0.033cos 2πn 17 365 式中,n为从1月1日算起的天数。 2 Klucher模型 [7] D T ′ D H ′ 1cosZ′ 1sin 3 Z ′ [1cos 2 θsin 3 90° - α] 2 2 18 3 Perez模型被PVSyst所采用 1986年模型 [8] 为 D T ′ D H ′ 1 1cosZ′aθF 1 –1bZ′F 2 –1 2 1cαF 1 – 1dF 2 – 1 19 或1990年的简化模型 [9] 为 D T ′ D H ′ 1 1cosZ′1–F 1 F 1 aθ F 2 sinZ′ 2 cα 20 由各模型公式可以看出,这些各向异性模型 倾斜面散射辐照度D T ′ 也都是D H ′ 、θ和Z′ 的函数, 即D T ′ fD H ′ ,θ,Z′ ,只要有了D H ′、θ和Z′ ,即使 采用散射辐射各向异性模型,也可以顺利得出倾 斜面散射辐照度。 各向异性散射辐射的详细计算过程请参考相 关文献。注式19、式20中的F 1 、F 2 、a、 b、c、d等都是原著中的经验参数,并非本文中 使用的参数,详细的参数定义请见原著。 2 水平面太阳辐照度的获得 从上节可知,水平面总辐照度Q H ′ 、水平面 太阳直接辐照度S H ′ 和水平面散射辐照度D H ′ 是计 算水平面太阳辐照度的基础。水平面太阳辐照度 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源,可通过下列几种方法获得。 2.1 通过气象台站和相关数据库取得 多年平均的水平面小时总辐射量和小时散射 辐射量可以从当地气象站获得,如果当地气象站 不能提供多年平均小时辐射量的数据,也可以从 NASA、NREL、Mateonorm或PVSyst的数据库 中得到;小时直接辐射量是小时总辐射量和小时 散射辐射量的差值。 小时辐射量也可以看成是该小时的平均辐 照度,对于固定光伏方阵的计算已足够,但对于 太阳跟踪器方阵面辐照度的计算来说就远远不够 了。如果需要更细的积分步长,可以通过插值的 方法得到以分钟为步长的辐照度。 2.2 利用日总辐射量和日散射辐射量通过模型计 算得到 很多气象站不能提供多年平均小时辐射量的 实测数据,只能提供多年平均日总辐射量和日散 射辐射量的数据。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 文献[4]或文献[12]的方法获得小时辐射量文 ] ] { { ]] ]] 技术产品与工程 SOLAR ENERGY 04/2018 23 献[12]的方法被RetScreen软件 [13] 所采用,即 以小时为步长的辐照度。 文献[12]的计算模型为 Q H ′r t Q H 21 D H ′ r d D H 22 S H ′ Q H ′ - D H ′ 23 r t πabcosω 1 24cosω - cosω r sinω r - ω r cosω r 24 r d π 1 25 24cosω - cosω r sinω r - ω r cosω r 式中,Q H ′为水平面小时平均总辐照度;D H ′ 为水平面小时散射辐照度;S H ′为水平面小时直 接辐照度;r t 为水平面小时总辐射与日总辐射的 比值;r d 为水平面小时散射量与日散射量的比值; ω r 为日出时角;a、b均为原著中的经验系数, a0.4090.5016sinω r - π ,b0.6609 - 0.4767sinω r - π 。 3 3 2.3 利用日总辐射量通过模型计算得到 大多数气象台站只能提供多年平均水平面月 总辐射量,多年平均水平面日总辐射量Q H 可以 通过各月平均水平面日辐射量采用插值的方法取 得 [4] 。有了多年平均水平面日总辐射量Q H ,就可 以通过文献 [14]的方法被RetScreen所采用获 得多年平均水平面日散射辐射量D H ,模型如下 D H /Q H 1.391 - 3.56K4.189K 2 - 2.137K 3 ,ω r ≤ 81.4° D H /Q H 1.311 - 3.022K3.427K 2 - 1.821K 3 ,ω r 81.4° 26 有了Q H 和D H ,就可以通过式21~式23 求得Q H ′、D H ′和S H ′。 3 任意时刻太阳直射光的入射角 θ 的取得 为了求出任意时刻太阳直射光的入射角的 余弦公式,必须先要了解2个不同的坐标系 地平坐标系和赤道坐标系,由此,太阳跟踪器可 以分为地平坐标太阳跟踪器和赤道坐标太阳跟踪 器。任意时刻太阳直射光的入射角在不同的坐标 系中有着不同的描述,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图 5 光伏方阵与太阳射线在地平坐标中的关系 3.1 在地平坐标系中 在地平坐标系中,光伏方阵将地平面作为参 照系。太阳的位置由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来 确定。光伏方阵和太阳射线的关系如图5所示 [3] , 其中,β为太阳方位角,是太阳射线在地面上的 投影与正南方向的夹角,正南方向为零,东为正, 西为负;γ为光伏方阵任一时刻方位角,是方阵 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南方向的夹角,正南 方向为零,东为正,西为负。 { 由于 aθ, Aβ - γ, bZ′, c 90° - α; 所以 cosacosθ, cosbcosZ′, sinbsinZ′, coscsinα, sinccosα , cosAcosβ - γ; 因此,代入式1,得到 cosθcosZ ′sinαsinZ ′cosαcosβ - γ 27 地平坐标系光伏方阵的安装方式有3种,分 别为固定式光伏方阵含倾角可以按照季节手 动调节的方阵、太阳方位角跟踪光伏方阵和双 轴跟踪光伏方阵同时跟踪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 A b c a β γ Z ′ 天顶轴 方阵法线 南 技术产品与工程 SOLAR ENERGY 04/2018 24 角。图6为3种安装方式的示意图。角和太阳时角决定。按照赤道坐标系设计的用来 跟踪太阳赤纬角和太阳时角的太阳跟踪器分为4 种类型平单轴东西向太阳跟踪器、平单轴带倾 角东西向太阳跟踪器、极轴太阳跟踪器和双轴太 阳跟踪器同时跟踪太阳赤纬角和太阳时角。 图7为4种赤道坐标太阳跟踪器的跟踪示意图, 图中,Ω为赤道坐标系中光伏方阵主轴的旋转角, 正南为零,东旋为正,西旋为负。 图 7 赤道坐标系光伏方阵的运行方式 c. 双轴跟踪 图 6 地平坐标系光伏方阵的运行方式 1对于固定式光伏方阵,方阵倾角全年固定 或按照季节可调在一天当中也是固定不变化, 方阵方位角一般朝向正南,则有Z ′Z,γ0;代 入式27,可得 cosθcosZsinαsinZcosαcosβ 28 2东西跟踪时,光伏方阵的倾角不变,只跟 踪太阳的方位角,则有Z ′Z,γβ;代入式27, 可得 cosθcosZsinαsinZcosαsinαZ 29 3全跟踪时,光伏方阵始终跟踪太阳的高度 角和方位角,则有Z′ 90° - α,γβ;代入式27, 可得 cosθsin 2 αcos 2 α1 30 即入射角θ0°,始终准确跟踪太阳。 3.2 在赤道坐标系中 赤道坐标系是以赤道平面和南北地轴作为参 照系。在赤道坐标系中,太阳的位置由太阳赤纬 平单轴东西向跟踪可以看成将光伏组件平铺 在地面,方阵法线与天顶轴平行,平单轴光伏方 阵和太阳射线的关系类似于太阳射线和地平面的 关系见前文图3和式5,如图8所示。 由于 aθ Z θ 90° - α, b 90° - φ, c 90° - δ, A ω - Ω 光伏方阵需要东西向旋转 ; 所以 Z ′ Z Z a. 固定式 b. 方位角跟踪 技术产品与工程 SOLAR ENERGY 04/2018 25 图 8 平单轴光伏方阵与太阳射线的关系 图 9 赤道坐标系光伏方阵与太阳射线的关系 cosacosθ, cosbsinφ, sinbcosφ, coscsinδ, sinccosδ, cosAcosω - Ω; 代入式1,可以得到平单轴东西向太阳跟 踪器的θ的表达式为 cosθ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 - Ω 31 赤道坐标系其他类型的太阳跟踪器与平单轴 东西向太阳跟踪器的差别仅仅是主轴的倾角不同 而已。为了更清楚地推导θ的公式,图9给出了 光伏方阵在球面三角坐标中的图示。图中,Z在 赤道坐标系中为光伏方阵主轴倾角,极轴跟踪时 有Zφ;z在赤道坐标系中为光伏组件与主轴的 夹角,与主轴平行时为零,南倾为正,北倾为负。 由于 aθ, b90° - φZz, c 90° - δ, Aω - Ω; 所以 cosacosθ, cosbcos90° - φZz, sinbsin90° - φZz, coscsinδ, sinccosδ, cosAcosω - Ω; 代入式1,可以得到赤道坐标太阳跟踪器 的θ的通用表达式为 cosθcos90° - φZzsinδsin90° - φZzcosδ cosω - Ω 32 1平单轴东西向跟踪时 理想条件下,Ωω,A0°,Z0°,z0°;于是 cosθ 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 - Ω sinφsinδcosφcosδ cosφ - δ 所以,θφ - δ。 2平单轴带倾角东西向跟踪时 理想条件下,Ωω,A0°,Z0°;于是 b90° – φZz 90° – φz90° –φ–z cosθsinφ–zsinδcosφ –z cosδcosω –Ω sinφ –z sinδcosφ –z cosδ cosφ–z–δ 所以,θφ –z–δ 。 3极轴跟踪时有 理想条件下Ωω,A0°,Zφ,z0°;于是 b90° cosθcos90° sinδsin90° cosδ cosδ 所以,θδ。 4双轴跟踪时有 理想条件下Ωω,A0°,Zφ,z-δ春分 A N S b c a 天顶轴 方阵法线 δ φ A N Zφ b c C B aΩ z 技术产品与工程 SOLAR ENERGY 04/2018 26 之后δ为正值,但倾角减小;秋分之后δ为负值, 但倾角增加;于是 b 90° - φφ - δ 90° - δ cosθcos90° –δsinδsin90° – δcosδ sinδsinδcosδcosδ 1 所以,θ0°,意味着光伏方阵准确跟踪太阳。 3.3 光伏方阵固定不跟踪时的情况 如果太阳跟踪器固定不跟踪时,θ的表达式 应当与地平坐标系θ的表达式一致,以下来证明 这一点。 1平单轴东西向太阳跟踪器固定平放时 地平坐标系有Z ′0°,γ0°;代入式27, 得到cosθ sinα。 赤道坐标系有Z0°,z0°,Ω0°;代入式 31,得到cosθ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 根据地平坐标和赤道坐标的参数变换式 [4,15] sinα 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 33 cosαcosβsinφcosδcosω - cosφsinδ 34 cosαsinβcosδsinω 35 可得cosθ sinα。 证实了赤道坐标系任意时刻太阳直射光的入 射角与地平坐标系任意时刻太阳直射光的入射角 的表达式一致的结论。 2平单轴带倾角东西向太阳跟踪器固定安 放时 地平坐标系有Z ′Z,γ0°;代入式27,得 到cosθcosZsinαsinZcosαcosβ。 根据参数变换式33~式35可得 cosθcosZsinφsinδcosZcosφcosδcosω sinZsinφcosδcosω - sinZcosφsinδ sinφ - Zsinδ cosφ - Zcosδcosω 赤道坐标系有Z0°,zZ,Ω0°;代入式32, 得到 cosθcos90° - φZsinδsin90° - φZcosδcosω sinφ - Zsinδcosφ - Zcosδcosω 证实了赤道坐标系任意时刻太阳直射光的入 射角与地平坐标系任意时刻太阳直射光的入射角 的表达式一致的结论。 3极轴太阳跟踪器固定安放时 地平坐标系有Z ′φ,γ0°;代入式27,得 到cosθcosφsinαsinφcosαcosβ。 根据参数变换式33~式35可得 cosθcosφsinφsinδcos 2 φcosδcosω sin 2 φcosδcosω - sinφcosφsinδ cosδcosω 赤道坐标系有Zφ,z0°,Ω0°;代入式 32,得到cosθcos90° sinδsin90° cosδcosω cosδcosω。 证实了赤道坐标系任意时刻太阳直射光的入 射角与地平坐标系任意时刻太阳直射光的的表达 式一致的结论。 上述结果可说明这2个坐标系任意时刻太阳 直射光的入射角θ的余弦公式完全正确。 4 任意时刻光伏方阵倾角 Z′的取得 从式13可知,要想准确计算光伏方阵面 的总辐照度,必须知道任意时刻的光伏方阵倾角 Z ′,下面分别就2个坐标系进行推导。 4.1 地平坐标系任意时刻的光伏方阵倾角 1对于固定式光伏方阵,方阵倾角始终不变, 总有Z ′Z; 2对于太阳方位角跟踪光伏方阵,方阵倾角 也始终不变,总有Z ′ Z; 3对于双轴跟踪光伏方阵,方阵倾角始终等 于太阳高度角的余角,有Z ′ 90° - α。 4.2 赤道坐标系任意时刻的光伏方阵倾角 为了推导赤道坐标系任意时刻的光伏方阵倾 角,首先要给出光伏方阵在天球上的定位三角形 [4] , 如图10所示。 由于 aZ ′, b90° z, c90° - Z, 技术产品与工程 SOLAR ENERGY 04/2018 27 AΩ; 在赤道坐标系中,Z为光伏方阵主轴倾角,z 为光伏组件在主轴上的倾角。 所以 cosacosZ ′, cosbsinz, sinbcosz, coscsinZ, sinccosZ, cosA cosΩ; 代入式1,可以得到赤道坐标系任意时刻 的光伏方阵倾角的表达式为 cosZ ′ sinzsinZcoszcosZcosΩ 36 1平单轴东西向跟踪时,Z0°,z0°;所以 cosZ ′ cosΩ,即Z ′Ω。 2平单轴带倾角东西向跟踪时,Z0˚;所以 cosZ ′ coszcosΩ。 3极轴跟踪时,Zφ,z0˚;所以cosZ ′ cosφcosΩ。 4双轴跟踪时,ZΩ,z-δ,Ωω;所以 cosZ ′ sin-δsinφcos-δcosφcosω。 5 方阵面太阳辐射量的计算 5.1 光伏方阵面日、月、年辐射量的计算 有了水平面总辐照度Q H ′、水平面散射辐照 度D H ′和水平面直接辐照度S H ′,就可以根据式 10~式12求得倾斜面辐照度Q T ′、D T ′和S T ′; 然后再对时角积分,即可得到每日的辐射量。由 于本论文约定采用太阳时,上午下午对称分布, 积分只需要从日出时角积分到正午正午时角为 0° ,然后乘2即可。公式为 S T 2∫ 0 ω r S′ T dω2∫ 0 ω r S′ H cosθ dω 37 sinα D T 2∫ 0 ω r D′ T dω2∫ 0 ω r D′ H 1cosZ′ dω 38 2 R T 2∫ 0 ω r R′ T dω2∫ 0 ω r ρQ′ H 1 - cosZ′ dω 39 2 如果采用的水平面辐照度是小时平均值, 则积分步长为15° 或1 h;如果采用的是分 钟级的辐照度,则积分步长需要相应变更。值 得注意的是,积分步长应当与太阳跟踪器的动 作步长相一致。 将式37~式39的结果代入式8,可得 到日总辐射量Q T 。 各月和全年的方阵面总辐射量,可以先计算 出一年365天的日总辐射量,然后将结果相加即可。 5.2 光伏方阵背面辐照度的计算 近年来,双面光伏组件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在计算双面组件背面发电量时,需要计算出背 表面所接收到的辐射量,而背表面辐射量的计 算仍然需要知道任意时刻背表面的辐照度, 其计算需要用到同样的5个变量Q H ′、D H ′、 S H ′、θ和Z ′,计算公式与正表面辐射量的计算 公式见式13类似。 背表面辐射量Q BT ′的计算公式为 Q BT ′S BT ′D BT ′R BT ′ 40 式中,Q BT ′、S BT ′、D BT ′、R BT ′分别为倾斜方 阵背表面的总辐照度、直接辐照度、散射辐照 度和反射辐照度。 说明 1春分之后,日出太阳方位角会大于 90˚,对于固定方阵来说,在早晚会有一段时间 的阳光是照在光伏阵列背面的,所以,背表面 图 10 赤道坐标系光伏方阵在天球上的定位三角形 A Z b c C B a Ω z 天顶轴 方阵法线 技术产品与工程 S H ′cosθ sinα D H ′1 - cosZ ′ 2 ρQ H ′1cosZ ′ 2 SOLAR ENERGY 04/2018 28 是会接收到直接辐射的; 2由于方阵正面和背面的法线是同一根, 所以背面直接辐照度的计算公式与正面的一 致; 3对于散射辐照度和反射辐照度,背面辐 照度计算时只需要将正面计算公式括号中的加 号、减号对调即可; 4采用双面组件时,根据经验,组件的安 装高度至少距离地面1 m; 5背面属于低辐照度,不考虑散射辐射的 各向异性; 6计算暂时没有考虑不均匀度的影响。 6 结论 本文从太阳和地球的运行规律和相互关系出 发,运用球面三角的几何原理,系统地推导出了 不同坐标系中各种光伏方阵面上实时太阳辐照度 的计算方法和公式,为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提供 了计算理论和工具。方阵面上实时太阳辐照度可 用于以下几方面 1为各类太阳跟踪器跟踪太阳的原理提供了 理论依据; 2用于计算各类不同光伏系统在任何工况条 件下日、月、年方阵面包括背表面的辐射量, 进一步可以计算光伏系统的发电量; 3可以得到太阳辐照度在光伏方阵面上的日 分布曲线,在知道负载日负荷曲线的情况下,可 以预测“自发自用系统”自发自用电量的比例和 项目的经济性; 4当光伏系统在微电网中需要削峰填谷或者 错峰运行时,方阵面太阳辐照度的日分布曲线可 以用于测算所需配备蓄电池的容量; 5当需要优化光伏 - 逆变器容配比时,需要 预测在特定光伏 - 逆变器容配比条件下的限功率 运行所损失的发电量,方阵面上实时太阳辐照度 日分布曲线可以测算限功率运行的时段,从而计 算出限功率运行所损失的发电量,进而优化设计 光伏 - 逆变器容配比; 6在将来与其他类型发电单元、储能系统组 成的混合发电系统或微电网时,准确的光伏系统 发电曲线将为各电源、负载和储能系统间的平衡、 优化提供设计依据。 参考文献 [1] Liu B Y H, Jordan R C. A Rational Procedure for Predicting The Long-Term Average Performance of Flat-Plate Solar-Energy Collectors[J]. Solar Energy, 1963, 7 53 - 74. [2] Klein S A. Calculation of Monthly Average Insolation on Tilted Surfaces[J]. Solar Energy, 1977, 194 325 - 329. [3] Braun J E, Mitchell J C. Solar Geometry for Fixed and Tracking Surfaces[J]. Solar Energy, 1983, 315 439 - 444. [4] 王斯成. 光伏电源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J]. 太阳能学报, 1986, 73 251 - 264. [5] 张楚斌. 球面三角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9. [6] Hay J E. Calculation of Monthly Mean Solar Radiation for Horizontal and Inclined Surfaces[J]. Solar Energy, 1979, 234 301 - 307. [7] Klucher T M. Evaluation of Models to Predict Insolation on Tilted Surfaces[J]. Solar Energy, 1979, 232 111 - 114. [8] Perez R, Stewart R, Arbogast C, et al. An Anisotropic Hourly Diffuse Radiation Model for Sloping Surfaces Description, performance validation, site dependency evaluation [J]. Solar Energy, 1986, 366 481 - 497. [9] Perez R, Seals R, Ineichen P, et al. A New Simplified Version of the Perez Diffuse Irradiance Model for Tilted Surfaces[J]. Solar Energy, 1987, 393 221 - 231. [10] 杨金焕. 固定式光伏方阵最佳倾角的分析[J]. 太阳能学报, 1992, 131 86 - 92. [11] 杨金焕. 不同方位倾斜面上太阳辐射量及最佳倾角的计算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2, 367 1032 - 1036. [12] Klein S A, Theilacker J C. An Algorithm for Calculating Monthly-Average Radiation on Inclined Surfaces[J]. Journal Solar Energy Engineering, 1981, 1031 29 - 33. [13] Natural Resources Canada NASA, UNEP, GEF. RETSCREEN ® ENGINEERING CASES TEXTBOOK[EB/ OL]. http//www.retscreen.net, 2004. [14] Duffie J A, Beckman W Z. Solar Engineering of Thermal Process3 rd edition [M]. John Wiley Sons, 2005. [15] 日本太阳能学会[编]. 太阳能的基础和应用[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技术产品与工程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