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燃煤基准价
加权电价
20200913-国金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报:光伏、储能、电网新基建是十四五能源发展核心
20200913-国金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光伏、储能、电网新基建是十四五能源发展核心
光伏电站弱电网支撑技术白皮书
大容量电池储能电网接入系统
第一课:电网及变电运行基本情况
广东电网可再生能源补贴项目清单(第二阶段)
印度政府再展宏图大略:用太阳能发电一统全球电网
电气设备行业8月跟踪:光伏风电景气度提升,电网投资加速-20190916-财富证券-20页
电力现货市场中售电公司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
结合储能的并网光伏发电对电网的调峰作用分析
微电网发展与开发思路
微电网运行方式简介
智能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V4.0_西安交大王建学0528-lyh审不需复审
基于虚拟同步机特性光伏逆变技术的光储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2015
国标GBZ 34161-2017 智能微电网保护设备技术导则
南方电网能源管理服务系统建议解决方案_V1.2
从电网系统看用户侧电池储能市场需求
国家电网高速公路快充网络服务指南(2018版)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技术分析
资源描述:
2015 年末我国光伏风电与电网发展现状电力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需求, 能源和电力需求仍将刚性增长, 考虑产业转移、 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 预计到 2020 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8 万亿千瓦时。“ 十三五 ” 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国经济今后保持 7左右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从发展阶段看,我国电力弹性系数保持在 1 左右是合理的。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发展阶段一般超过 1,甚至超过 2。 2000 年至 2014 年,我国电力弹性系数是 1.1 ; “ 十二五 ”前三年,电力弹性系数为 1.02 , 2014 年、 2015 年用电量增速出现短时突降, “ 十二五 ” 电力弹性系数下拉至 0.78 。 “ 十三五 ” 期间,随着经济增速触底回升,用电量增速和电力弹性系数必然随之反弹。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举措。 电力在终端领域创造经济价值的效率为石油的 3 倍、煤炭的 17 倍。我国目前尚有燃煤锅炉、窑炉 45 万台左右,绝大部分可以实施电能替代。汽车保有量超过 1.5 亿辆, 加快发展电动汽车,交通领域以电代油潜力很大。经测算, 目前我国各领域电能替代潜力高达 2.4 万亿千瓦时。美国等国家在经济增速换挡期,人均用电量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 2014 年我国人均用电量达到 4078 千瓦时 /人,相当于美国 20 世纪 60 年代。 2020 年我国人均用电量为 5691千瓦时 /人,相当于 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 2010 年平均水平的 64 。我国东中部作为电力负荷中心的地位将长期保持不变。 目前, 东中部用电量基本保持在 63左右。综合考虑产业转移、节能减排、结构调整、人口聚集、电能替代等因素,东中部 12省(市)用电量占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用电量的比重将有所下降,预计 “ 十三五 ” 期间,东中部 12 省(市)用电量占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比重将下降 1~ 2 个百分点,仍是我国主要的负荷中心。电力预测要适度超前。 为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电力发展应适度超前。 以往对于电力需求预测往往趋于保守,例如 2004 年规划预测全国 2010 年、 2015 年和 2020 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分别达到 2.75 、 3.43 和 4.3 万亿千瓦时,而实际全国 2010 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 4.2万亿千瓦时, 相当于用电量需求提前十年实现。 目前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低, 要避免对电力需求预测过于悲观。能源开发重心进一步西移北移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是必然趋势。截至 2015 年 11 月底,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 14.1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 1.13 亿千瓦, 光伏 装机 3327 万千瓦。我国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承诺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20 。要达到这一目标,清洁能源的发展势不可挡。目前, 德国风电、 太阳能发电 装机占比达到 42 ,我国风电、 太阳能 装机占比为 10 ;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煤电占比大多低于 30 ,但油气发电比重较高,我国煤电占装机的比重仍然很高,达到 62.6 。从我国资源禀赋和发展趋势看, 风电、 太阳能发电将成为清洁发展的主力, 随着技术进步和开发成本的逐步降低, 已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 2014 年我国风电发电成本已降至 0.37 ~0.45 元 /千瓦时, 光伏发电 成本降至 0.68 ~ 0.8 元 /千瓦时,预计 2020 年左右竞争力将超过化石能源。环境治理要求必须严控东中部常规煤电建设。东中部地区集中了全国 75 的煤电,大气污染排放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5 倍以上,全国 104 个重酸雨城市全部在东中部。目前, 我国煤电发展面临失控的局面, 全国核准在建煤电项目 2.4 亿千瓦, 还有取得 “ 路条 ” 项目 1.8 亿千瓦,如果全部建设, 2020 年煤电装机将达到 13 亿千瓦。特别是东中部 12省市核准煤电项目已达 8000 万千瓦,如果全部建设,能源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的目标将难以实现,环境问题将更加严重。我国东中部地区的雾霾主要由排放引起, 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去煤化。 按照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和环保部、发展改革委等 6 部委关于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 要求, 京津冀、 长三角等区域除热电联产外, 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 远期来看, 环境治理要求一大批煤电退出市场运行, 留下部分大容量煤电电源作为调峰调频电源支撑电网。 替之以本地气电、 核电和外来电,解决负荷中心用电需要。能源开发重心进一步西移北移。 我国西南地区水电资源丰富, 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加快四川、 西藏水电开发,能够显著改善东中部地区环境质量,还将有力促进藏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我国陆上风能资源集中分布在华北、 东北、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集中分布在西藏、西北、内蒙古地区。未来我国能源开发重心将进一步西移北移。一方面大力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建设大型光伏、 风电基地, 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送出;另一方面,依托西部、北部地区煤炭资源,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实现煤炭就地转化,并可与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打捆外送,满足东中部用电需要。按照以上发展思路, 规划 2020 年全国电源装机总量 20.7 亿千瓦, 相比 2014 年新增 7亿千瓦,年均增加 1.2 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 11.2 亿千瓦,风电 2.4 亿千瓦( “ 三北 ” 1.8亿千瓦,东中部 6300 万千瓦),太阳能 1.5 亿千瓦(西部 8000 万千瓦,东中部分布式光伏 7000 万千瓦),水电 3.47 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由 2014 年的 31.6 提高到 2020年的 39.3 ,煤电装机占比由 2014 年的 62.6 下降为 2020 年的 54.3 。电网格局科学发展的思考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未来西电东送、 北电南送的格局不会改变, 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 2020 年,东中部 12 省(市)受入电力流规模达到 3.1 亿千瓦,是目前 1.1亿千瓦的 3 倍。为满足新能源的消纳和电力跨区大规模优化配置的需要,亟需科学规划电网布局, 加强跨区跨省互联电网建设, 提升电网的资源优化能力和安全承载能力, 确保能源安全可靠供应。解决清洁能源规模开发和消纳难题, 关键是扩大同步电网规模。 我国风电、 光伏资源集中的西部北部地区, 受本地负荷水平低、 系统规模小、跨区输电通道不足等因素制约, 难以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就地消纳,导致大量弃水、弃风、弃光。 2014 年,西南地区弃水近 300亿千瓦时, “ 三北 ” 地区弃风 100 亿千瓦时,西北地区弃光近 25 亿千瓦时。实践证明,我国目前基于行政管理区划和电力就地平衡逐步形成的,华北 -华中、华东、东北、西北、南方、西藏 6 个交流同步电网的格局,已经不能适应清洁能源发展的需要。我国东中部作为电力负荷中心的地位将长期保持不变。 目前, 东中部用电量基本保持在 63左右。综合考虑产业转移、节能减排、结构调整、人口聚集、电能替代等因素,东中部 12省(市)用电量占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用电量的比重将有所下降,预计 “ 十三五 ” 期间,东中部 12 省(市)用电量占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比重将下降 1~ 2 个百分点,仍是我国主要的负荷中心。电力预测要适度超前。 为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电力发展应适度超前。 以往对于电力需求预测往往趋于保守,例如 2004 年规划预测全国 2010 年、 2015 年和 2020 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分别达到 2.75 、 3.43 和 4.3 万亿千瓦时,而实际全国 2010 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 4.2万亿千瓦时, 相当于用电量需求提前十年实现。 目前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低, 要避免对电力需求预测过于悲观。能源开发重心进一步西移北移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是必然趋势。截至 2015 年 11 月底,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 14.1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 1.13 亿千瓦, 光伏 装机 3327 万千瓦。我国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承诺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20 。要达到这一目标,清洁能源的发展势不可挡。目前, 德国风电、 太阳能发电 装机占比达到 42 ,我国风电、 太阳能 装机占比为 10 ;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煤电占比大多低于 30 ,但油气发电比重较高,我国煤电占装机的比重仍然很高,达到 62.6 。从我国资源禀赋和发展趋势看,风电、太阳能发电将成为清洁发展的主力,随着技术进步和开发成本的逐步降低,已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 2014 年我国风电发电成本已降至0.37 ~ 0.45 元 /千瓦时, 光伏发电 成本降至 0.68 ~ 0.8 元 /千瓦时,预计 2020 年左右竞争力将超过化石能源。环境治理要求必须严控东中部常规煤电建设。东中部地区集中了全国 75 的煤电,大气污染排放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5 倍以上,全国 104 个重酸雨城市全部在东中部。目前, 我国煤电发展面临失控的局面, 全国核准在建煤电项目 2.4 亿千瓦, 还有取得 “ 路条 ” 项目 1.8 亿千瓦,如果全部建设, 2020 年煤电装机将达到 13 亿千瓦。特别是东中部 12省市核准煤电项目已达 8000 万千瓦,如果全部建设,能源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的目标将难以实现,环境问题将更加严重。我国东中部地区的雾霾主要由排放引起, 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去煤化。 按照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和环保部、发展改革委等 6 部委关于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 要求, 京津冀、 长三角等区域除热电联产外, 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 远期来看, 环境治理要求一大批煤电退出市场运行, 留下部分大容量煤电电源作为调峰调频电源支撑电网。 替之以本地气电、 核电和外来电,解决负荷中心用电需要。能源开发重心进一步西移北移。 我国西南地区水电资源丰富, 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加快四川、 西藏水电开发,能够显著改善东中部地区环境质量,还将有力促进藏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我国陆上风能资源集中分布在华北、 东北、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集中分布在西藏、西北、内蒙古地区。未来我国能源开发重心将进一步西移北移。一方面大力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建设大型光伏、 风电基地, 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送出;另一方面,依托西部、北部地区煤炭资源,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实现煤炭就地转化,并可与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打捆外送,满足东中部用电需要。按照以上发展思路, 规划 2020 年全国电源装机总量 20.7 亿千瓦, 相比 2014 年新增 7亿千瓦,年均增加 1.2 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 11.2 亿千瓦,风电 2.4 亿千瓦( “ 三北 ” 1.8亿千瓦,东中部 6300 万千瓦),太阳能 1.5 亿千瓦(西部 8000 万千瓦,东中部分布式光伏 7000 万千瓦),水电 3.47 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由 2014 年的 31.6 提高到 2020年的 39.3 ,煤电装机占比由 2014 年的 62.6 下降为 2020 年的 54.3 。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