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长江证券:氢能-顶层、配套政策快速推进,2023年电解槽招标1.61GW以上.pdf
支持气候中和园区发展的数字化工具--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pdf
一次性纸制品生产企业碳中和实施指南.pdf
中国储能市场现状及应用研讨PPT--光伏业协会(1).pdf
团体标准-《低碳社区(近零碳排放社区)建设和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pdf
邮政快递业低碳发展路径研究与策略报告--快递协会.pdf
双碳与可持续发展实用手册-v01.03-20240301-价值前瞻-150页.pdf
头豹:2023年中国工商业储能行业系列报告(上)-峰谷价差拉大,工商业储能需求爆发可期(摘要版).pdf
数字经济-绿色电力+绿色算力协同发展,新市场孵化新业态.pdf
项目案例-光热发电设备开发与迪拜光热光伏项目介绍-43页.pdf
解码中国省级交通领域2012—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世界能源研究所.pdf
欧盟新电池法与碳足迹规则PPT - 202308-亿科-23页_OCR.pdf
敏实集团碳中和白皮书.pdf
零碳园区评价通则.pdf
平安证券:绿氢化工项目将如何落地?.pdf
国贸控股集团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白皮书.pdf
广东省道路交通领域中长期深度减排研究--世界能源研究所.pdf
国联证券:特高压建设加速_海外需求共驱电力设备新成长.pdf
光伏行业政策月报(2024年2月第二期)--光伏行业协会.pdf
国网PPT: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关键技术及应用实证.pdf
风电行业3月月度报告:海风蓄势待发,二季度有望迎来招标、出货双升-240308-中信建投-28页.pdf
资源描述:
武威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2-2030 年) (征求意见稿) 武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〇二三年四月 目 录 一、总体要求 .- 1 - (一)指导思想 .- 1 - (二)工作原则 .- 1 - (三)主要目标 .- 3 - 二、主要任务 .- 3 - (一)构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 3 - (二)筑牢强县域绿色工业产业基础 .- 7 - (三)完善绿色低碳能源新机制 .- 10 - (四)优化工业绿色发展新动能 .- 12 - (五)培育工业数字经济新生态 .- 15 - (六)推广应用节能降碳新技术 .- 17 - (七)构建绿色低碳制造新模式 .- 20 - 三、重大行动 .- 24 - (一)工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 24 - (二)工业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 26 - (三)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 .- 27 - (四)循环经济助力工业降碳行动 .- 31 - 四、保障措施 .- 34 - (一)加强组织领导 .- 34 - (二)严格依法统计 .- 34 - (三)深化政策支持 .- 35 - (四)加大宣传引导 .- 35 - - 1 -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甘肃 省碳达峰方案甘肃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武威市碳达 峰方案有关精神,扎实高效推进武威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 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习近 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 院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深入实施壮大优势产业、培育市场主体、强化有效投资、释放消 费潜力、扩大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高效要素保障、真抓实 干作风“八大 赋能行 动” ,加快推动绿色工 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系 统观念,统筹处理好工业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 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控总 量、压存量、强链条、防 风险” 为主 线,以重点行 业、重点企业达峰 为突破,以实施传统产 业转型升级为抓手,以构建绿色制造产业体系为方向,聚力工业 领域碳减排和碳达峰,瞄商机,准定位,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价 值链,有力有序有效全面做好碳达峰工作,开创武威市工业资源 能源节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局面。 (二)工作原则 - 2 - 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全面准确认识碳达峰行动对经济社会 发展的深远影响,加强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坚持全市工业领 域一盘棋,强化总体部署,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产业 链、供应链全过程和各环节,科学建立达峰时间表和实施路线图, 系统有序推进全市工业领域碳达峰。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协调有序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 化和绿色化改造,增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低碳 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树立“三化” 改造行业标杆, 以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赋能产业绿色低碳化发展,推动产业向产 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节约优先,分类施策。把节能降碳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放在首 位,加快清洁能源利用和对标达标能效提升行动,降低能耗强度 和碳排放强度,加强对二氧化碳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坚持分行业 精准施策分类施策,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科学 有序推进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协同发展,实现 工业依次达峰。 稳妥有序,安全降碳。以保障工业领域能源安全,促进工业 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旨,推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 化,科学指引工业发展合理用能与持续节能降碳。立足全市工业 发展用能供给,着力化解各种风险隐患,切实保障工业能源安全,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妥有序、科学安全、循环渐进推进全市工 - 3 - 业领域碳达峰。 (三)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用能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 2020 年下降 13.5,单位工业增加 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非化石能源 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 49.6,全市工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的工业生产体系初步形成。 到 2030 年,全市工业产业结构布局和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控制目 标,工业领域碳达峰措施落实到位,产业整体结构、能源消费结 构明显改善,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基 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全市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与全省同步实现达峰。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工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1. 优化产业布局。以新能源、现代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和食品工业、生物医药五大产业高端化发展为重点,积极培育壮 大“ 光伏 生态”、源网核 储载能、氢能、装 备制造“ 四大协同产业”, 持续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 ,突出“543”产业分 工协作发展,构筑中心集聚、网链连接、带状组团的城镇和产业 - 4 - 发展格局。科学布局工业产业、企业、项目,依据国土空间和产 业发展规划定位,及各县区产业基础、发展条件和功能定位,进 一步优化工业产业格局、调整空间结构、完善产业体系,着力推 进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环保、新型建材、生 物医药等传统优势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以凉 州城区为中心、3 个县城为支撑,武威工业园区、黄羊工业园区 等 7 个重点园区为新兴极的“137” 绿色生 态工业体系。(各区县 人民政府,各工业园区 管委会,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 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工作均需各 县区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2.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区集聚和辐射带动作 用,依托全市工业园区(集聚区),紧紧围绕链主企业、重点产业、 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等,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 高端要素运筹力,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生态工业产业经济, 通盘考虑城镇化发展、产业聚集、重大项目建设、居民点布局、 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发展需求,加快补短板强弱项, 推进前瞻性绿色工业产业培育,增强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和 服务功能,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引导工业产业向园区聚集发展, 通过企业聚集,产业链延伸,培育壮大一批特色绿色工业产业集 群。着力构建生态工业产业网络,促进经济良性互动,联动提升 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态 - 5 - 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升级。推进产品升级和新产品开 发,着力发展现代农业、食品工业、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乳制 品、肉类等畜牧产品加工产业;扩大优质林果、马铃薯、草食畜、 中药材、高原夏菜、酿酒原料、面粉等区域特色农产深加工规模 和技术应用层级,提高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紧 盯“ 双碳 ”目 标,统筹新能源上游装 备制造和下游消 纳产业发展, 抓好电力外送和就地消纳,加快形成“ 风光水火核” 多能互补、 “发输储用造 ”一体发 展的新兴产业开发 和能源供给利用的工业 消费格局。实施传统工业产业提质增效行动、特色农副产品优势 产业培育行动,通过技术改造提升煤电、矿产、化工、建材等传 统产业绿色化发展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等按职责 分工负责) 专栏 1 重点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和推进项目 1.甘肃武威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食品及饮料制造、 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 药 三大产业,壮大伊利、达利、青啤等龙头企业的食品及饮料制造产业,推进达利 食品精深加工、新希望饲料加工等项目建设;培育发展甘肃祖师麻制药、新天马 制药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壮大甘电投、亿利洁能、金世泰、 陇俊建材等节能环保、 彩印包装、新型建材等配套产业。 2.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农副食品加工、生物技术、 现代物流三 大产业,做大做强红太阳面 业集团、 铁骑力士饲料、黄羊河集团等龙头企业,加 快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产业;以甘肃普安药业等企业为重点,积极发展生物制药产 业;以中石化成品油配送中心、黄羊物流园区等为重点,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3.武威天祝金强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锂电池新能源、碳基新材料、建材三 大产业,做大做强国家火炬天祝高性能碳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壮大宏氟 锂业锂电池新能源产业,形成新能源原材料生产、集成及应用产业链;以企业为 - 6 - 重点,发展玉通石门河、正昱、中钢等碳化硅制品和耐火材料 产业;大力发展中瓷 陶瓷、奥喆建材、宇邦防水、龙腾管业等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产业。 4.甘肃(武威)国际陆港。依托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和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 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等“一中心两口岸” ,建成武威国际陆港铁路集装箱场站, 大力培育引进加工制造类实体企业,引导贸易物流类企业聚集发展,加快推进木 材加工产业园、木材交易市 场、公 铁联运物流中心等 项目建设投产,构建集运 输 配送、现 代仓储、货物分拨、多式联运、物流信息、集装箱业务为一体的现代物流 园区,打造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 5.武威民勤红沙岗能源化工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绿 色精细化工产业、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三大产业,打造集能源利用、 绿色食品、装 备制造、商贸物流等于一体的 创新型工业园区。推 进 中科院钍基熔盐堆、 华电光 电等重点企业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推进联硕生物科技、杰达科技、金仓生 物科技等企业绿色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推进生平永泰食品、小南仁食品等企业农 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巩固发展以甘肃雨禾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为代表的装备 制造产业,以太西煤为代表的煤炭采洗与深加工产业。 6.武威古浪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绿色食品、 专用装备 制造、新型建材四大产业,以傲农饲料、禾通玉米 压 片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 加工产业;以正林瓜子、达康肉羊屠宰、籽农食品等 农字号制成品企业为重点,壮 大绿色食品加工业;巩固发展达华节水、海纳塑业、石岛玻璃等骨干企业,着力 扩 展延伸专用装备制造加工业;以嘉寓集团节能门窗、长泰水泥、浩华再生资源利 用为重点,培育发展新型建筑建材和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同时配套建设现代 物流、农产 品和食品仓储保 鲜、冷 链物流等设施。 7.凉州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 专用装备制造、建材化工制造、 清洁能源(光伏发电)、现代物流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以重通成飞风电叶片、甘 肃建投风电塔筒为重点,发 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以凯帝斯电梯、牛 电森祥、承 威专用车等为重点,发展专 用装备制造业。以中 节能光伏发电、甘 电投光伏发电 为重点, 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光伏发电)。以松 树建材、 汇力建材、森宝建材、合才 化工为重点,发展建材化工 产业。 4.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执行国家产业结构 调整指导目录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强化常态化监管和对用能 单位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的主体责任。采取强有力措施,对高耗 - 7 - 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对新 建改建扩建项目,全面排查在建项目,对产能饱和的新上项目, 严格落实产能压减、能耗指标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要求;严禁 新增行业产能已经饱和的“两高一低” 项 目,除涉及本市城市运行 和产业发展安全保障、环保改造、再生资源利用和强链补链延链 等项目外,原则上不得新建、扩建,对产能未饱和的新上项目要对 标能效和清洁生产国家先进水平。对能效水平低于本行业能耗 限额准入值的项目,按有关规定停工整改。优化重点行业产能规 模,逐步化解存量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出清过剩产能。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筑牢强县域绿色产业基础 1.提升凉州区工业发展层级。统筹考虑工业发展现状、经济 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工业化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充分利用东北部沿沙区域丰富的光热资源,大力推进光伏治沙 工程建设,构建光伏发电、生态修复、生态旅游、荒漠治理等多 位一体的循环发展模式,打造百万千瓦级光伏治沙示范基地。加 快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特色医药、低碳新能源 等产业,突出抓好规模以上工业骨干企业培植,着力打造全省绿 色食品加工城,建设西北最具优势的天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 产加工基地。抢抓新一轮新能源建设历史机遇,打造西部重要的 新能源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基地,建设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 - 8 - 展的先行区。(凉州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 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放大民勤生态产业示范区效应。农业上要在规模化、标准 化、品牌化、信息化、园区化上下功夫,做优做强蜜瓜、茴香、果 蔬和沙羊“31” 特色 优势加工产业,做足 “种、水、地、品牌”四篇 文章,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民勤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 园。工业上要抓住国家实施“双碳” 战略重要机遇,充分 发挥资源 禀赋优势,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大型平价光电基地,推进高温制氢 示范项目、制氢装备制造和绿氢化工相关产业发展,打造“风光 核氢储”多能互 补一体化能源基地。通过发展生态工业,助推民 勤县建设全国生态示范区,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民勤青土 湖水面生态修复,持续推进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民 勤县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 职责分工负责) 3.打造古浪乡村振兴样板县。以农业生产加工优先型为主导,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项目、补短板、夯基础,持续发展“8N”现 代农业加工优势主导产业,打造全省丝路寒旱农业生产加工示 范基地、河西走廊黄金奶源基地和全省重要的优质绿色农产品 供应基地,助推古浪县建设河西走廊乡村振兴样板县。加快发展 生态工业,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育产业、抓就业、促提升,持 续引建一批肉牛、肉羊屠宰分割及熟食品加工,优质果蔬精深加 工等项目,形成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一批农畜产品屠 - 9 - 宰和精深加工项目,打造全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古浪县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 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做优做精天祝生态工业。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聚 焦重点产业和关键环节,加快集中区循环化改造步伐,着力打造 一批上下游关联、横向耦合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 势工业产业链,实现生态工业全产业链提升、全产业链增值。引 导碳化硅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发展碳化硅微粉精加工和碳化硅 制品生产。推进铁合金企业产品向低合金化、微合金化方向发展, 推进新型建材产业通过材料改进、技术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大力发展农畜产品、藏中药材精深加工,重点支持“光伏农牧业” 等具有多种生态效益的光伏项目。加大建材、碳化硅等传统产业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以风电、光电为主的新 能源产业,探索实施“ 源网荷储” 一体化示范 项目和“零碳”产业园 项目,推动形成风、光互补,发、输、储、用、造一体发展的开发 建设格局。(天祝县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 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2 区域工业绿色发展重点支撑示范工程 1.凉州区。以凉州工业园区为重要平台,重点建 设风机整机、 轮毂、变流器、 机舱罩和光伏组件、逆变器、汇流箱等制造项目,全 产业链打造风电、光伏装备 制造产业示范园。 2.民勤县。积极推进河西第二条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及调峰火电建设,配套 发展共享储能电站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加大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后续产业培 育力度,推进高温制氢示范 项目、制 氢装备制造和绿氢 化工相关产业发展,打造 - 10 - “风光核氢储 ”多能互补一体化能源基地。 3.古浪县。重点发展光伏治沙、农光互补、牧光互 补 工程,推动太阳能发电与 沙漠治理、农牧业生产加工立体化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亿恒 30 万千瓦光伏治沙、 嘉年 30 万千瓦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打造百万千瓦级沙漠生态光伏发电 基地和“光伏 ”综合应用基地。 4.天祝县。加快推进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金强工业集中 区碳化硅等高载能产业的负荷特性,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开展新能源市场 化并网试点,持续降低新增 稳定负荷用电价格,打造低碳零碳绿电示范园区。 围 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绿色矿山。 (三)完善绿色低碳能源新机制 1.建立风光电经济高效利用机制。坚持市场化方向和竞争性 资源配置模式,提高风光电利用效率和提质增效,降低风光电项 目建设非技术成本。积极拓宽绿色电力应用市场,拓展新能源应 用工业产业场景,采取直购电交易措施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 创建新能源使用比例高、电源建设与电网调度协调发展的“零碳” 产业园,加快化石能源替代,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消 费中的比重,到 2025 年,高耗能企业电力消费中绿色电力占比 不低于 30,到 2030 年,高耗能企业电力消费中绿色电力占比 不低于 40。适时启动现役风电机组退役、换代、升级,推广组 件回收处理、综合利用技术,实现风电、光伏发电全生命周期绿 色闭环式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国网 武威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对标国内外能源资源利用先进水 平,加强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熔盐储热材料、智能电网、 - 11 - 储能、制氢等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在重点行业开展能效“领跑 者” 行 动,支持重点用能工业企业开展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 能锅炉等应用电能替代,鼓励氢能、生物质燃料、地热、垃圾衍 生燃料等替代化石能源在工业企业应用,扩大新能源在终端用 能设备使用比例。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风储、光储、大电 网储等多种能源发储用一体化的商业应用,提升消纳绿色电力 比例。依据省上要求,持续完善能耗管控制度体系,对标国内外 先进水平,强化重点区域、行业、企业存量能耗精细化管理,实 现能耗需求与产业布局充分衔接。(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 市科技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能源转型升级。打好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 代化攻坚战,持续推进重点产业能源消费向低碳化发展。优化电 网调度运行,不断扩大清洁能源在工业领域消费和应用,实现清 洁能源和传统能源的高效协同和互补利用,大力推广“以电代煤、 以电代油、以电代气” 等技术,深入开展工 业领域电能替代。加快 培育壮大风电产业链,建设风机总装、轮毂、机舱罩、变流器、叶 片、塔筒等装备制造项目,发展光伏组件、逆变器、汇流箱、组件 边框、支架等光伏装备制造及清洁能源采暖设备制造、绿色建材 等产业,做大做强光伏发电产业链。推动开展风电机组智能化装 配,建立智慧风场管理中心,全力打造研发、销售、培训、整机及 关键零部件生产于一体的智能风机制造产业基地。(市发展改 革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 12 - 4.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鼓励企业实施“源网荷储” 一体 化和多能互补项目,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引导企业、园区加 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 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 用,促进工业企业就近大规模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支持有条 件的重点企业发展风光电产业,加强工业绿色电网建设,提升重 点行业绿电替代能力。支持制氢、储能等项目建设。加强能源系 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因地制宜推广园区集中供热、能源供应中枢 等新业态。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 局、国网武威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优化工业绿色发展新动能 1.强化赋能传统产业新优势。围绕“八大赋能行动” ,突出做 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传统龙头企业延链强链,加快推进百亿 级奶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发挥“16N”奶产业集群效应,推动农 业加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继续依法淘汰关停落 后产能,对碳化硅、铁合金、水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加快实施节 能环保综合改造,着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链(集群),推动传统产 业从半成品向产成品转化、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以数 字牵引和绿色转型为抓手,加强技术改造,推动化工新材料、新 型功能材料和高端结构材料等新材料产品的研发与成果转化、 应用,强化电力、建材等行业技术绿色化改造和装备更新。(市 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 13 - 2.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国家建设沙漠、戈壁、荒 漠地区大型风光电基地重大机遇,在凉州区、民勤县和古浪县配 套建设外送 1100 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锻造产业长板,补齐短板, 推动新兴产业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重点支持风光电装 备、核技术民用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现代农机、专用 装备和配套零部件等产业加快技术变革和模式创新。支持碳化 硅企业引进先进适用技术,研发碳化硅粉体等高新技术产品,支 持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和高性能石墨精深加工产业。加大新能 源装机,加强风光电、抽水蓄能、储能、氢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 源产业发展,支持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高温制氢示范项目建设。 培育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产品研发、中医中药养生等为一 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科技 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产业低碳协同示范。强化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化工、 建材等行业耦合发展,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行业间企 业开展协同降碳行动,建设一批“产业协 同” 、“以化固碳”示范项 目,构建企业首尾相连、互为供需、互联互通的产业链。以培育 工业经济新动能、提升制造品牌新优势、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 产业链现代化为目标,以新技术广泛应用、两化深度融合、产业 链互联集成和产业集群布局优化为路径,聚焦装备制造、新材料、 新能源、生物医药、建筑建材、绿色化工等重点产业,突破产业 共性技术、产业瓶颈技术和前沿跨领域技术,着力强龙头、补链 - 14 - 条、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可 持续的生态工业体系。(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促进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优化中小企业资源配置和生 产模式,引导企业积极探索开展产品碳足迹等绿色低碳发展评 价工作,持续减少中小企业碳排放,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绿色发展 能力。开展示范性强、特色鲜明的绿色低碳企业培育,加强标杆 示范企业示范带动效应。开展中小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在低碳产 品开发、低碳技术创新等领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 和制造业单 项冠军企业。创新低碳服务模式,推动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 工艺、新型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绿色制造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 面向中小企业打造普惠集成的低碳环保服务平台,助推企业增 强绿色制造能力。(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 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培育工业数字经济新生态 1.加速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探索建立数据中心规模化运营服 务机制,大力开展应用承载、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等数据业务, 建设智慧武威“城市大 脑” 平台,推动政府非涉密的 应用系统和数 据资源加快向平台集聚,实现应用系统上云。靶向引进重点工业 企业,发展数字技术硬件产品研发制造、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 通信服务业务,培育技术型数字经济。在武威工业园区、黄羊工 - 15 - 业园区和天祝金强工业集中区等地培育一批省级互联网工业设 计中心,发展网络协同设计、众包设计等数字化研发设计服务。 发展融合型数字经济,推动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 制造业数字化控制和管理水平。建设农产品大数据分析中心、农 产品大数据交易平台等项目,推进数字田园、数字养殖农场项目 建设,提升种养业生产经营智能管理,增强高原寒旱高效农业数 字化、智慧化水平。发展服务型数字经济,推进旅游数据资源共 享,构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鼓励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垂直电 子商务,推进线上线下结合、加工销售结合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市农业农村局、市 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商务局、武威工业园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实施武威市 5G 通信基站 建设及应用规划(2021-2025 年),协同推进 5G 网络建设,推动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 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工艺流程和设备进行绿 色低碳升级改造,提升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能力和平台“赋能” 水 平。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新型智 能产品,加快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在重点企业、重点园 区、重点工业领域,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提升网络基 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支持中小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生 产工艺、改善经营管理、改变营销手段,全方位、多层次推动信 - 16 - 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覆盖渗透、应用集成和融合创新,提高工业 产品科技含量与附加值。通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推进产业 集群数字化转型,深化产学研用合作等途径,培育跨界融合新生 态。(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实施“工业互联网”碳达峰。鼓励电信企业、信息服务企 业和工业企业加强合作,落实“三提一攻关” 数字赋能行动,推动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工业互联网提档、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信息产业链标志性工程攻关,全面增强工业生产数据对碳排放 核算、决策能力。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不断拓展国内外 市场,借力互联网开拓新商机。推进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 能化发展试点,打造面向化工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工业 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互联网应用技术在能耗与碳达峰管理中 的应用,积极开展碳排放数据监测,统筹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和工 业大数据资源,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为生产流程再造、跨行业耦 合、跨领域协同等提供数据支撑。(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 市生态环境局、市大数据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实施节能降碳数字赋能行动。紧扣“节能、洁能、赋能” 三大 行动主线,鼓励企业加强生产和产品的联网监控,建立数字化碳 管理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等领域的开发部 署,推动重点用能设备上云上平台,形成感知、监测、预警、应急 等能力,实现能耗和碳排放等关键指标与生产工艺的综合分析 应用。依托工业碳效码应用,精准识别高碳企业,将其纳入重点 - 17 - 节能监察名单,依法开展节能监察。优化项目申报、碳金融、绿 电交易等重点应用,推动碳效评价结果应用覆盖金融、用地、用 能、排污等领域。围绕“绿色网络、绿色用能、绿色供应链、绿色 办公、绿色赋能、绿色文化”六大路径,支持开发基于碳效码平台 的创新应用,择优推广一批优秀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场景应用。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大数据局等按 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广应用节能降碳新技术 1.完善能源管理和服务机制。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行业 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全覆盖,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强化固定资 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围绕农副产品加工、 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建材等重点行业,完善差别电价、 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鼓励企业对标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 或国际先进水平,加快节能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全面实施节能 监察、节能诊断和能源审计,组织重点高耗能企业开展节能诊断 服务,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监管、绿色电价等手段,增强节 能监察约束力。强化以电为核心的能源需求侧管理,开发绿色低 碳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在线能源审计、产品能耗对标、设备能 效对标等低碳服务,实现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市发展改 革委、市工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广应用节能低碳设备。以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 - 18 - 器、换热器、工业锅炉等设备为重点,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 约束机制,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查和日常监管。实施变压器、 电机等能效提升计划,推动工业窑炉、锅炉、压缩机、风机、泵等 重点用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升级。加强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节 能管理,推广制冷、通风、余热利用等节能技术,加快通信网的 路由器、交换机、基站等设备节能改造,提升数据中心绿色化水 平。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 加强锅炉、换热压力容器等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审查和监管,依 法进行锅炉能效测试工作。落实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鼓 励工业企业使用节能产品,加快高效电机、配电变压器、高效换 热器等用能设备开发和推广应用,淘汰低效电机、变压器、风机、 水泵、压缩机等用能设备,全面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水平。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广应用节能低碳技术。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进农畜产品精深 加工、装备制造等现有产业实现智能化改造。加强碳达峰、碳中 和的科技支撑,开展低碳、脱碳以及负碳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推 广。开展水泥、化工、农业等重点领域超低排放技术研发与应用 示范,温室气体排放智能监测关键技术研究,碳捕集、利用与封 存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动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低碳原料替代和 低碳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减少工业 - 19 - 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支持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清洁生 产、风光电和氢能利用等产业化研发应用;探索低成本二氧化碳 捕集、资源化转化利用、封存等主动降碳路径,支持低碳零碳负 碳关键技术开展产业化示范应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实施降碳、减污、污染防治、 节能、资源利用等绿色低碳技术工业推广应用示范工程,以化工 渣、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农林废弃物为重点,加速重点行 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产业废弃物综合 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橡胶、废塑料、废纸、 废旧轮胎、废弃电器、工业废渣等固废资源再生利用水平,构建 完善固废资源循环工业利用体系。加快水泥回转窑纯低温余热 发电、电石熔炼炉余热发电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广,推进化工企业 蒸汽回转干燥提质等工业技术和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推广 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工业综合利用技术,利用水泥窑炉 协同处理生活垃圾与污水处理厂污泥等技术。(市发展改革委、 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3 绿色低碳技术工业推广应用示范工程 1.降碳技术。开展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建材等重点领域超低排放技术研发 与应用示范,在碳化硅、铁合金、水泥等等 传统高耗能行 业,推广应用先进煤气 化技术等节能降碳技术,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智能监测关键技术研究,碳捕集、利 用与封存技术研究与示范。 2.减污技术。落实“控煤、管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措施,研发推广畜禽 - 20 - 粪类沼气 农业综 合利用技 术,推 进农村清洁能源改造。加快城乡污水处理设施 和管网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技术攻关, 营造绿色 低碳生活新风尚。 3.污染防治技术。在重点排污企业,推 进离子交换法脱硫脱硝、无磷水处理 剂循环冷却水处理、纳米陶瓷膜污水处理、工 业窑炉 协同处置、原位 热脱附土壤 修复、污 泥低温真空干化处 理、高 盐废水催化氧化处 理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4.节能技术。在重点用能企业,推 进中低温余热利用、清洁高效水煤浆气化、 高热值固体废物燃料替代、微 电网储能、 间接冷凝蒸 发(数据中心)、 铁合金冶炼 专用炭电极替代电极糊等技术推广应用。 5.资源利用技术。推进全固废免烧胶凝材料、全固 废生产绿色混凝土、 钢渣 高效蒸汽粉磨、工业副产石膏生产高强石膏粉及其制品、低值废塑料热裂解、退 役动力电池精细化自动拆解等技术推广应用。 (七)构建绿色低碳制造新模式 1.全面提升工业清洁生产水平。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评价 和认证,强化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高效治理相结合的系统 减污理念,引导现有企业对照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标准实施技术 改造,采取自我声明或自愿认证的方式,开展绿色设计评价,减 少有害物质源头使用,削减生产过程污染排放,升级改造末端治 理设施。依法在“双超双有高耗能 ”行业实 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引导其他行业自觉自愿开展审核。推动化工、焦化、水泥、包装 印刷等重点工业行业“ 一行一策” 制定清 洁生产改造提升计划。开 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强化强制性标准约束作用,推动建 立部门联动的监管机制,引领增量企业高起点打造更清洁的生 产方式,推动存量企业持续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 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 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 21 - 2.引导工业产品供给绿色化转型。引导企业选用绿色原辅料、 技术、装备,构建工业领域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全链条的 绿色产品供给体系,推广易拆解、易分类、易回收的产品设计方 案,引导企业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 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提 高再生原料的替代使用比例。支持重点用能企业研发和推广应 用高效换热、节能电机、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工业节能装备,低 能耗、模块化、智能化工业环保装备,源头分类、过程管控、末端 治理等工艺技术装备。构建绿色低碳产品开发推广机制,打造一 批重点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园区提供低 碳规划和低碳方案设计、低碳技术验证和碳排放、碳足迹核算等 服务。(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 工负责) 专栏 4 绿色工业低碳产品供给示范工程 1.加大能源工业生产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推动光伏、新型储能、重点 终 端应用、关 键信息技术工业产 品协同创新。 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并开 展试点示范,加快基础材料、关键设备升级。推进先 进太阳能电池及部件智能制 造,提高光伏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水平。支持低成本、高效率光伏技 术研 发及产业化应用。 2.加大交通运输领域工业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提高城市公交、出租汽 车、 邮政快递、 环卫、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产 品应用比例,提升新能源汽 车产品个人消费比例,开展 电动重卡、 氢燃料汽车产 品研发及示范应用。加快充 电桩建设及换电模式创新,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体系。 3.加大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工业低碳产品供给。将水泥、石灰、 墙体材料等产 品碳排放指标纳入绿色建材工业产品标准体系,加快推进绿色建材工业产品认 - 22 - 证。开展绿色建材工业试点城市创建和绿色建材工业产品下乡行动,推广节能玻 璃、高性能门窗、新型保温材料、建筑用 热轧型钢和耐候 钢、新型墙体材料,推动 优先选用获得绿色建材认证标识的工业产品,促进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协同发 展。推广高效节能的空调、照明器具、电梯等用能设备 ,扩大太阳能热水器、分布 式光伏、空气热泵等清洁能源工业设备在建筑领域应用。 3.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国家级、省级绿色 工业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示范创建行动,通 过典型示范带动生产模式绿色转型。强化产业链延伸、资源分类 利用和循环使用、能源梯级利用,建立健全循环型产业体系。在 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绿色环保、生物医药、数 据信息等产业领域推广应用节能、节水、低碳的工艺技术和装备, 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在化工、焦化、水 泥、包装印刷、碳基材料、新型建材等重点行业探索可复制推广 的工厂绿色化模式,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 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 技术,建立以低碳绿色为导向的物流体系及绿色供应链体系。 (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5 绿色低碳工业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工程 1.打造绿色工业园区。开展国家级、省 级绿色工业园区示范行动,将武威工 业园区、黄羊工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培育成为“绿色化” 改造的标杆园区,形成可 复制、可推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