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资源分类
文档管理
收藏夹
最新动态
登陆
注册
关闭
返回
下载
相似
相似资源: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水泥生产碳减排技术标准体系和碳排放权交易标准体系研究(执行摘要)-12页.pdf
中银国际:政策推动+盈利模式完善,迎接大储放量元年.pdf
中原证券:锂电池销量环比回落,短期谨慎关注.pdf
中泰证券:沿海动力煤价支撑仍强,焦煤需求旺季即将到来.pdf
中信建投:七月社会总用电量维持高增,水力发电量环比改善.pdf
中国上市公司碳中和信息披露质量报告(2020-2022)--西北工业大学.pdf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3).pdf
中国海外煤电投资建设风险预警研究报告——印度尼西亚国别研究-绿色和平.pdf
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建材应用现状评估报告-中国建筑节能协会.pdf
招商证券:工具行业锂电化+智能化趋势下,中国制造从幕后走向台前.pdf
浙商证券:盘古智能-风机润滑系统行业龙头,布局液压变桨引领国产替代.pdf
粤港澳大湾区气候协同的空气质量改善战略研究报告--北京大学.pdf
引领城市空中出租车变革(英) Volocopter 2019-6.pdf
徐伟:双碳目标下的热泵发展.pdf
信达证券:电力消费增速有所收窄,重磅电改政策有望落地.pdf
中国臭氧-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中长期战略研究--北京大学.pdf
向人人享有环境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公正过渡-国际劳工组织.pdf
正当其时、适逢其势:2023中国基础设施REITs可持续发展行动调研报告-普华永道.pdf
浙江省产品碳足迹核算与碳标签推广研究--浙江经济信息中心.pdf
文明的温度: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生态、产业及文化遗产系统性影响评估(甘肃)--绿色和平.pdf
投资气候,投资增长-OECD.pdf
资源描述:
建筑经济 CONSTRUCTION ECONOMY 第 42 卷第 9 期 2021 年 9 月 Vol.42 No.9 Sep. 2021 摘要建筑业碳市场的建立对我国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开展的7个碳交易试点工作少有 覆盖建筑业。为此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对比分析对部分覆盖建筑业的国家和城市碳交易实践进行分析。基 于国内外已有实践提出我国建筑业碳市场建设的经验借鉴坚持我国中央统筹、地方协同的管理模式、同 时明确我国建筑业碳市场定位,并围绕市场定位完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设计,进而推广节能技术和可再 生能源的应用以及发展碳金融。 关键词建筑业;碳市场;排放权交易;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F4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1X(2021)09-0005-05 DOI10.14181/j.cnki.1002-851x.202109005 [引用本文] 单良,骆亚卓,廖翠程,等.国内外碳交易实践及对我国建筑业碳市场建设的启示[J].建筑经济, 2021,42(9)5-9. Practice of Carbon Trading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Carbon Market Construction SHAN Liang 1 ,LUO Yazhuo 2 ,LIAO Cuicheng 2 ,JING Chen 2 (1.Guangdong Provincial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Group Co.,Ltd,Guangzhou 510000,China;2.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one of the key areas of energy consumption,however,the 7 pilots carried out in China rarely cove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refo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ational and cities’ carbon trading practices covering some construction industrie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actices at home and abroad,proposes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n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carbon trading market,containing adhering to the management mode of local governments cooperate wi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clarifying the carbon market positioning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and improving the policy system based on the market positioning,so as to promote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and renewable energy applications and develop carbon finance. Keywordsconstruction industry;carbon market;emission trading;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1 引 言 近年来,我国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实现经济增长和应对气候 变化的双赢。碳交易作为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有 效手段,已经成为我国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 根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8)显示2016年建 筑碳排放总量为19.6亿吨CO 2 ,占全国能源碳排放量的 19.4,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7)预测在低碳 情景下,到2050年建筑碳减排潜力高达74。可见建筑 引起的碳排放占比较大,且具有巨大的减排潜力,为早 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建立全国统一的 建筑业碳交易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单良,女,生于1981,辽宁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 管理及科技成果转化。 骆亚卓(通讯作者),女,生于1975年,陕西人,讲师,研究 方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管理信息化。 收稿日期2021-03-10 国内外碳交易实践及对我国建筑业碳市场建设的启示 单良 1 ,骆亚卓 2 ,廖翠程 2 ,荆晨 2 (1.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2.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建 筑 经 济2021年· 6· 然而建筑业碳交易具有交易主体较为分散、单体建 筑交易量有限、交易成本较高等特殊性,使得建筑业无 法完全适用工业企业的碳排放权交易模式。部分学者 关注到建筑产业异质性,有针对性地对建筑业碳交易市 场进行研究。Li等估计了包括建筑业在内的三个典型行 业的节能减排潜力并设计了三种节能减排路径,指出以 建筑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合“提升优势,补偿 劣势”路径,应重点关注能源效率、能源结构和产业结 构升级。任宏等针对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特点,确定我国 成熟时期建筑业碳市场强制为主自愿为辅的减排性质, 并提出碳市场核心要素的相关建议,如市场发展初期配 额分配方法应以免费为主、灵活机制应丰富多样及MRV 制度中的数据获取可利用BIM技术。 本文针对建筑业自身特殊性,结合我国国情,通过 对日本、韩国和我国上海、深圳碳交易市场实践和经验 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些我国建筑碳市场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并提出针对我国建筑碳市场的建设启示,以期为 我国建筑业碳市场的建设提供参考。 2 国内外碳交易实践现状 2.1 日本 日本碳交易体系繁多,主要由环境省、经济贸易产 业省和各地方政府的碳交易系统组成。碳市场建设的 第一阶段主要是政策铺垫;第二阶段推出环境省主导 的日本自愿排放交易计划(JVETS)和日本核证减排计 划(JVER)、经济贸易产业省主导的日本试验碳交易系 统(JEETS)和国内信用系统(DCS);第三阶段建立区 域性强制总量交易体系,如东京都政府、埼玉县政府分 别建立的总量控制与交易系统、目标设定型排放量交 易系统。在第一个遵守期间,埼玉县和东京都间只发生 了15起信贷转移。日本碳交易系统的定位较为多样化, JVETS和JEETS都是以建立建筑业碳交易市场积累经 验为目的,东京都碳交易系统(TCTP)和埼玉县碳交易 系统以建筑减排为目的。碳交易体系间相互独立,导致 实际系统间联系性弱,市场流动性低。 TCTP是世界首个以强制控排目标为基础的建筑 碳交易体系,覆盖年能耗超过150万升原油的设施,包 括商业摩天大楼、政府机关大楼等大型建筑,见表1。 2012财年东京都能源导致CO 2 排放统计,从部门排放量 来看,建筑占了超过70的排放量,从CO 2 来源占比来 看,电力占CO 2 排放来源总量的69。可见,TCTP面临 的关键挑战是建筑节能。为此,TCTP采取一系列能效 措施和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建筑能通过计划的 节能投资稳步减排而设置较长的履约周期、将可再生 能源额度作为抵消额度之一、每年更新的热源、空调和 照明减排措施、并为空调、照明、热水和可再生能源指 定免税的设备型号。截至2015年TCTP已规划并实施1 万项新的节能措施,并计划于第三个履约期致力于提 供额外激励措施以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在2013财 年,尽管建筑面积比基准年增加了3,但CO 2 排放量减 少了23。2010年~2018年TCTP的参与实体履约情况良 好、建筑业碳排放强度有所下降。TCTP的实施证明了 在建筑中推广节能技术是建筑业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 法,引进高效的热源、照明设备是减少建筑业碳排放的 关键。 2.2 韩国 韩国碳市场是东亚首个国家级碳市场,是仅次于欧 盟的第二大碳市场,覆盖行业广泛,纳入气体多达6种, 见表1。韩国在全面启动全国碳市场前建立起较为完善 的碳市场法律体系,低碳绿色增长基本法是法律基 础,构建了低碳绿色增长框架,确定国家战略,还对政 府职能作出明确要求。而后温室气体排放限额分配与 交易法通过。该法规定排放总量、分配方式、配额结 转预借、抵消机制等碳市场相关要素,并相应出台温 室气体排放限额分配与交易法实施法令。在碳市场正 式启动前,先后建立或制定温室气体和能源目标管理 系统、碳汇管理和改进法及其实施法令、碳排放配 额国家分配计划,从立法层面上保障碳市场的运行。其 中,2010年启动的目标管理系统更是为排放权交易系统 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经验借鉴,排放权系统相比之下具有 丰富的灵活措施。截至2019年,与2010年纳管建筑企业 数量从41家增至94家,近三年间建筑业单位能耗产生的 温室气体排放量逐渐降低。 具体的,在市场稳定方面,政府和分配委员会分别 负责拍卖储备配额和设立分配委员会实施稳定价格措 施,并相应地详细规定了拍卖最低价格的计算方法、采 取稳定价格措施的情形和具体措施。2019年韩国碳市 场引入拍卖,同时指定两家银行充当做市商,允许利用 政府的储备配额,通过这种碳金融方式促进市场流动 性,稳定碳价格。在做市商的参与下,当年交易所通过 KAU18实时交易量进行的交易占总交易量的47.3,与 2018年相比,建筑业的配额销售金额占比从0.2提升至 0.6,结转至下一履约期的储存量从0.6Mt降至0.3Mt, 说明市场的流动性得到提高。 第 42 卷 第 9 期· 7·单良,等·国内外碳交易实践及对我国建筑业碳市场建设的启示 2.3 中国 我国的全国碳市场将采取中央政府统筹地方政府 协同的两级管理模式,国家主管部门负责制定配额分配 方案、核查技术规范、排放报告管理办法等顶层设计及 配套细则,省级及地方主管部门负责直接管理控排企 业。然而我国七个试点在经济、能源和产业结构等方面 具有较大差异,且运行阶段相对独立。目前我国试点中 纳入建筑业的有深圳、上海、北京三个城市。 深圳市碳交易试点是我国首个强制减排的建筑碳 交易总量交易体系,覆盖年排放量达到3.2千吨CO 2 以上 的企业、大型公建和建筑面积超过1万m 2 的国家机关办 公建筑以及是自愿减排并经过批准的单位,见表1。碳市 场建设的第一阶段完成信息系统建设,初步建立管理制 度体系和市场规则,对限额以上的建筑预留改造时间; 第二阶段检验市场各要素环节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强化 市场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第三阶段逐步扩大覆盖范 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法律基础是深圳试点的 亮点之一,我国大多数试点受政府执行机构下达的地方 政府指令监管,而深圳试点受人大常委通过的专门碳交 易法案监管,这为深圳试点的碳交易监管提供了更强的 法律稳定性。深圳市采用三种灵活机制,一是连续履约 期可以存储配额,但不允许配额借贷;二是允许中国经 核证减排量(CCER)抵消,最高抵消比重不超过年度排 放量的10,此外还受来源项目和来源地域限制;三是 市场稳定措施。此外,深圳试点碳市场推出碳资产托管 业务的碳金融服务。据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所报道、中 国碳排放权交易报告显示,深圳市企业2013至2017年履 约率均超过95,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双双下降,深 圳市碳交易市场运作良好。 上海市是中国第二个启动试点的地区,开创了中国 的碳配额远期交易,碳配额远期产品作为一种创新的金 融产品,弥补碳现货市场由于配额不均、流动性不足造 成的碳价波动,同时提高碳现货市场流动性。上海试点 始终保持着与金融行业的互通联动,如与上海证券交易 所开展绿色金融合作、联合举办绿色金融论坛、上海清 算所为碳配额远期交易提供中央对手清算服务。上海 试点还开展了绿色股票、碳配额质押、碳基金、碳信托、 CCER质押、借碳交易等碳金融创新产品,使投资个人 和投资机构成为交易主体的主导,增加市场流动性,稳 定市场价格。除此之外,市场稳定措施中实施主体有政 府和交易所两个,进一步稳定市场价格,见表1。上海试 点自推出以来,建筑企业履约率保持100。 3 我国碳交易实践现状分析 我国实行碳交易制度较晚,虽然近年来的碳交易市 场试点工作有一定进展,但与其他成熟碳市场相比仍存 在差距。通过与国外部分涵盖建筑业碳交易国家和城市 的对比,对当前我国碳市场现状分析如下 (1)两级管理模式值得肯定,但各阶段定位尚不明 确。与日本多主导的碳交易体系不同,我国全国碳市场 即将采取的两级管理模式将充分赋予地方政府自主权, 使国家和地方形成具有联系性的整体。目前,我国以发 表1 部分国家和城市碳市场体系对比 国家/城市东京都韩国深圳试点上海试点 覆 盖 范 围 气体CO 2 CO 2 ,CH 4 ,N 2 O,PFCs,HFCs,SF 6 CO 2 CO 2 行业工业、建筑电力、工业、航空、建筑、废弃物电力、工业、运输、建筑电力、工业、运输、建筑、航空 纳入 门槛 能耗超过150万升原油当量/年 公司12.5万吨CO 2 /年;工厂2.5 万吨CO 2 /年 企业3.2千吨CO 2 /年;大型公共 建筑和超过1万m 2 的政府建筑 电力、工业2万吨CO 2 /年;运 输、建筑1万吨CO 2 /年 总量设定 2020年~2024年比基准年减 排27或25 2018年~2020年54.8万吨CO 2 e/年 3.145万吨CO 2 不含建筑物(2015年) 15.8吨CO 2 e (2018年) 灵活机制 (1)抵消机制中小型设施额 度、东京都范围外额度、可再生 能源额度、埼玉县碳交易体系 的额度 (2)配额业务允许储存,严 禁预借 (3)市场稳定措施政府出售 碳抵消信用 (1)抵消机制国内清洁发展机 制项目(CDM)信用和国内认证项 目信用 (2)配额业务允许储存,预借只 允许一个交易阶段内进行 (3)市场稳定措施定期市场拍 卖、委员会动用储备配额、限制跨 期储存抵消和设置价格界限 (1)抵消机制CCER (2)配额业务允许储存,严禁 预借 (3)市场稳定措施政府出售、 回购配额 (1)抵消机制CCER (2)配额业务允许储存(履 约期内或跨期),严禁预借 (3)市场稳定措施交易所暂 停/限制交易 政府出售储备配额 注数据来源于2018年、2019年、2020年ICAP全球碳市场进展报告。埼玉县交易体系与东京都交易体系的碳市场核心要素大致相似,但埼玉县 交易体系没有采取市场稳定措施。此处以东京都交易体系为例。 建 筑 经 济2021年· 8· 电行业为突破口的全国碳市场已正式启动,发电行业 碳市场建设工作分基础建设、模拟运行、深化完善三步 走。但由于建筑业的产业异质性,无法完全适用工业企 业的碳排放权交易模式。因此,建筑业碳市场需结合自 身特性明确其碳市场各阶段定位。 (2)抵消机制较为单一,对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 的关注度不高。如表1所示,日本东京都碳交易市场有四 种抵消机制,韩国碳交易市场有两种抵消机制,且均有 明确涵盖节能项目和可再生能源。日本东京都的碳交易 实践表示建筑业减碳的关键是建筑节能,而我国大部 分碳交易试点抵消机制仅为CCER,存在类型缺乏明确 性、规范性不足问题,并且在建筑业碳体系中对节能技 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度不高。 (3)法律体系尚未完善,试点间链接机制缺乏兼容 设计。在我国试点中只有深圳试点通过了专门的碳交 易法案,其他试点在法律体系方面仍有欠缺。目前我国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仍未正式出台,指导市场的 只有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宏观层面上缺乏 指导。行业层面上,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已制定,但建 筑业的碳排放权市场建立和管理方面尚为空白。我国 深圳、上海和北京试点覆盖范围均涵盖建筑领域,但 各试点碳市场独立发展,缺乏试点间链接规则和兼容 设计。 (4)试点碳金融发展程度不均衡。韩国、上海试点 的经验表明,碳金融是碳市场“买碳有成本,卖碳有收 益,投资有回报”价格传导机制中的重要力量,有利于 碳市场形成及时、真实的碳价格,同时能扩大碳市场参 与主体,提高碳市场的流动性,减小碳价格的波动。但 目前我国试点的碳金融发展程度不均衡,湖北、广东、 深圳试点推出了碳资产托管业务,而上海试点开发了多 种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碳配额质押或抵押融资、 CCER的质押或抵押融资、碳配额远期交易业务等多种 碳金融产品,并荣获金融创新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平 台建设的领先者称号。 4 对我国建筑业碳市场建设的启示 我国的建筑业碳市场建设应当结合我国实际背景 和建筑业特性,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交易机制。通过 比较国内外建筑业碳交易市场,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 建筑业碳市场建设具有启示。 (1)坚持我国中央统筹地方协同的管理模式,明确 我国建筑业碳市场各阶段定位。我国的建筑业碳市场建 设同样应该遵循中央统筹地方协同的两级管理模式,既 让国家建筑业市场和地方建筑业市场形成具有联系性 的整体,又充分赋予地方政府自主权。在建筑业碳市场 阶段建设方面,建议把我国建筑业碳市场建设分为两阶 段,第一阶段为基础建设期,第二阶段为实施运行期。 第一阶段充分借鉴试点经验,做好政策铺垫及完善数 据基础,为限额建筑预留改造时间以实现稳步减排。第 二阶段实现建筑业的经济转型和节能减排,结合我国 城镇化快速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加快 建筑业从依靠“低技术、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模式向 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方向转变。 (2)推广节能技术和鼓励可再生能源应用是关键。 一方面节能技术的推广需政府强制牵引,在提高节能 设计标准和相关政策的执行下,北方采暖地区新建建 筑节能性能提高,既有建筑通过节能改造降低能耗,北 方采暖地区建筑能耗全国占比下降,出现建筑能耗重心 南移趋势,因此需要对夏热冬冷及夏热冬暖地区实行 针对性节能措施。另一方面建筑能耗是消费型能耗,与 社会生活需求密切相关,还需提高民众建筑节能的参 与度。鼓励可再生能源应用,一方面将可再生能源项目 作为核证减排量引入建筑业碳市场,间接地增强建筑 业碳市场流动性;另一方面鼓励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 的发展应用,直接优化现有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但目前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局限在太阳能和 浅层地能两个方面。为此建议①完善抵消机制,考虑 可再生能源证书可作为抵消参与到碳市场中,设置合理 抵消比例,使可再生能源项目获得的核证减排量通过转 让获得收益,补充技术开发资金。②加强技术研发及资 金投入,拓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加速能源 结构向清洁化和低碳化转型,逐渐形成以新能源和可 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可持续能源体系。③制定有效的 碳定价机制,把碳排放成本纳入到能源成本之中,提高 化石能源的使用成本,有利于减少建筑业对化石能源 的依赖,建立公平有效的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竞争 市场。 (3)完善法律体系和机制设计是建筑业碳市场运 行的保障。根据我国建筑业碳市场定位,宜按照先易后 难,循序渐进原则,完善建筑业碳市场覆盖范围、配额 总量及分配、灵活机制等核心要素的各阶段设计,并通 过立法,加强政策和措施的执行力度。以覆盖范围为 例,在覆盖气体方面,在二氧化碳的基础上,逐渐纳入 更多的温室气体,并完善相应的碳排放当量系数的设 第 42 卷 第 9 期· 9· 定;在覆盖对象方面,逐渐降低标准门槛,覆盖更多的 企业,从试点地区的国家机构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到 非试点地区的国家机构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再到全国 的中小型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逐步扩大参与碳排放权 交易的对象。待建筑业碳市场数据基础较为完善,市场 发展较为成熟后,考虑试点地区间的市场链接。基于我 国东西部地区碳排放强度两极分化的现状,我国建筑业 碳市场的空间扩张方向可从试点开始探索链接机制,由 东部到西部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 (4)碳金融是建筑业碳市场发展的推动力。基于上 海碳试点经验推行丰富和创新侧重高能效的碳金融产 品,如节能减排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融资计划、向 绿色建筑提供绿色信贷、引进做市商制度等金融创新产 品。扩宽投融资渠道,建筑企业可利用配额作为融资工 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或通过投资碳金融产品,引导资 金流入节能低碳领域以获得收益,缓解纳管企业减排成 本压力,从而激发建筑业碳市场活力。 5 结 语 虽然国外建筑业碳市场、我国碳市场试点已经积 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建筑业碳交易实践案例数量有限以 及建筑业自身特点与碳交易存在适应性问题,我国的建 筑业碳市场建设仍任重道远。因此本文通过对日本、韩 国及我国部分试点的碳交易实践案例及其对建筑业的 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得出我国建筑业碳交易市场的 两级管理模式值得肯定,但同时存在各阶段定位尚未明 确、抵消机制中对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度不 高、法律体系尚未完善、试点间链接机制缺乏兼容设计 等问题。最后基于上述特点和问题引出启示,启示表明 现阶段我国应结合实际背景和建筑业特性尽快确立符 合我国国情的建筑业碳市场定位、进一步加强建筑业中 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应用、完善法律体系和机 制设计为碳市场发展提供保障及发展碳金融提供市场 推动力。 建立全国统一的建筑业碳交易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在微观层面上,有利于推动建筑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改 进和创新产业技术,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宏观层面 上,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约束经济发展路径,倒逼经济体 制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建筑业应抓住全国 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的机遇,把碳交易作为运用市 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手段, 实现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 司.地方政府参与全国碳市场工作手册[EB/OL].(2019-07- 13). http//www.tanpaifang.com/tanguwen/2019/0711/64594. html. [2] 任宏,卢媛媛,蔡伟光,等.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权交易框架 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3(8)70-76. [3] Li X. Design of energy-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reduction plans of China’s industryEvidence from three typical industries[J]. Energy,2020,209. [4] ICAP. Emissions Trading WorldwideStatus Report 2020[R]. BerlinInternational Carbon Action Partnership,2020. [5] Tokyo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Bureau of Environment. Tokyo green building report 2015[EB/OL]. https//www. kankyo.metro.tokyo.lg.jp/en/climate/index.files/Tokyo_GB_ eng.pdf. [6] Tokyo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Bureau of Environment. Results of Tokyo Cap-and-Trade Program in the 9th Fiscal Year[EB/OL].(2020-03-26). https//www.kankyo.metro. tokyo.lg.jp/en/climate/index.files/9thYearResult.pdf. [7] Nishida Y,Ying H,Okamoto N. Alternative building emission- reduction measureoutcomes from the Tokyo Cap-and-Trade Program[J]. Building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2016,44 (5)1-16. [8] (NGMS).2019 [EB/OL].(2020-11-16). https//ngms.gir.go.kr/link. domenuNo30130103link/websquare/websquare. html3Fw2xPath3D/cm/bbs/OGCMBBS023V. xml26menu3D30130103. [9]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and Research Center of Korea. 2018 K-ETS Summary Report[EB/ OL].(2020-05-13). http//www.gir.go.kr/home/index. domenuId20. [10]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J].建筑节能 (中英文),2021(2)1-6. [11]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2019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J].建筑, 2020(7)30-39. [12] 刘菁,赵静云.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筑碳排放预测研究[J].科 技管理研究,2018(9)219-226. [13] 刘小兵,武涌,陈小龙.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发展现 状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3(8)64-69. 单良,等·国内外碳交易实践及对我国建筑业碳市场建设的启示
点击查看更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
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